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982015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03654.7

申请日:

2007.04.29

公开号:

CN101209072A

公开日:

2008.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A23D7/06; A23D9/06

主分类号:

A23D7/06

申请人:

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德风

地址:

201103上海市吴中路1128号虹霞工业区西2号楼

优先权:

2006.12.29 CN 200610148326.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杨丹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充氮进行食用油保鲜的方法,食用油装罐完毕后向瓶中充入氮气,使瓶内的空气和食用油内氧气被置换出来,使瓶内顶空残氧小于3%,然后压盖密封,这样一方面使得瓶内氧化食用油的氧气残留非常低,食用油没有可供反应的氧气源;另一方面,氮气在瓶的顶空部分形成了氮封,阻隔了氧气与食用油的接触,达到了保护食用油,防止食用油氧化的效果,同时可以避免人工抗氧化剂的使用给人体健康造成的隐患。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食用油装罐,完毕后向瓶中充入氮气,使瓶内顶空残氧小于3%,然后压盖密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食用油装罐的步骤包括:食用油自储油罐经过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槽,利用罐装机进行定量罐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孔径为5μ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充入的氮气纯度为≥99.9%,充氮压力为2~5Kg/cm2,充氮时间为3~5秒。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的正压控制在≥0.05Kg/cm2,负压控制在≥0.02Kg/cm2。

6.  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设有呼吸阀的储油罐,呼吸阀的尺寸根据出油量确定。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阀的开始泄压压力为0.001~0.05kg/cm2,开始吸入压力为0.001~0.005kg/cm2。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出油泵在16~20m3/hr、充氮压力为1±0.2kg/cm2时,呼吸阀的启闭压力为±0.0014kg/cm2。

说明书

说明书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保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充氮进行食用油保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防止食用油氧化的方法主要是添加一些抗氧化剂,通过抗氧化剂来达到防止食用油氧化的目的,通常添加的抗氧化剂有BHA(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叔丁基羟基甲苯)、TBHQ(叔丁基对苯二酚)、天然维生素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目前在食用油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抗氧化剂是TBHQ。其工艺是将以上所述的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以一定比例加入食用油中,经充分混和搅拌均匀后充填罐装成小包装食用油。由于这些抗氧化剂大都是人工合成的,因而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TBHQ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突变的可能,FAO/WHO于1996年对TBHQ的评价为:鉴于TBHQ的致突变性尚无一致的实验结果,长期实验资料不完整,故要求作进一步实验确认。BHA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对动物细胞具有一定毒害作用。BHT有抑制人体呼吸酶活性、使肝脏微粒体的酶活性增加等作用,从而导致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引自《食品添加剂手册》第三版,抗氧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防止食用油氧化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添加任何抗氧化剂于食用油中,达到防止食用油氧化的效果,同时克服现有食用油中添加人工抗氧化剂防止食用油氧化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先对食用油装罐,完毕后向瓶中充入氮气,使瓶内顶空残氧小于3%,然后压盖密封。
在充氮的过程中,瓶内的空气和食用油内氧气被置换出来,一方面使得瓶内氧化食用油的氧气残留非常低,食用油没有可供反应的氧气源;另一方面,氮气在瓶的顶空部分形成了氮封,阻隔了氧气与食用油的接触,达到了保护食用油,防止食用油氧化的效果。
对于储罐的设计需要注意正负压的大小,避免因负压过小会被压扁,因正压过大罐顶会被掀掉。优选地,所述储油罐的正压是考虑当地的天气状况、地质状况及地震系数等至少控制在0.05kg/cm2(5000Pa);负压是依据实际的风压状况进行设计,至少控制在0.02kg/cm2(2000Pa)。
优选地,所述储油罐上设有呼吸阀。依据油罐出油量设计呼吸阀的尺寸。在流量小于60m3/hr时,对应400吨以下的油罐可以采用3英寸的呼吸阀。但主要依据实际出油量采用合适尺寸的呼吸阀。
优选地,所述呼吸阀的开始泄压压力为0.0010~0.05kg/cm2,开始吸入压力为0.0010~0.005kg/cm2。设定必须同时考虑入出油量的泵能力及充入氮气的压力。一般入出油泵在16~20m3/hr、充氮压力为1±0.2kg/cm2时,呼吸阀的启闭压力为正负0.0014kg/cm2。
其中,食用油装罐的步骤包括:食用油经过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槽,利用罐装机进行定量罐装。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过滤器的孔径为不大于5μm,目的是要去掉恶性杂质及阻塞呼吸阀的油絮状物。
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充入的氮气纯度为≥99.9%,充氮压力为2~5Kg/cm2,充氮时间为3~5秒。是要保证可完全置换油中的空气。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食用油中不需要添加外来抗氧化剂来防止油脂氧化,食用油的保质期可以延长到18个月,同时可以避免人工抗氧化剂使用给人体健康造成的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图1所示,使用储油罐及暂存罐为200吨及100吨,分别可承受正压为0.1Kg/cm2及0.05Kg/cm2,分别可承受负压为0.03Kg/cm2及0.02Kg/cm2,呼吸阀设定的开始泄压压力为0.0014kg/cm2,开始吸入压力为0.0014kg/cm2。流量为16m3/hr。自充氮储油罐中用泵抽取50T葵花籽一级油于充有氮气的暂存罐中。经孔径为5μm的过滤器过滤后泵入充有氮气的高位槽;5L油瓶经吹瓶吹出杂质后进入罐装系统,采用自动罐装机定量罐装后进入充氮系统;氮气经制氮机制取,纯度为99.9%的氮气经管向已经定量罐装完毕的油瓶中充填氮气,充氮时间为5秒,充氮压力为3Kg/cm2;充氮结束后立即盖好已经吹去杂质的瓶盖进行封盖处理,抽样检测瓶内顶空残氧为1.8%;压盖结束后经喷码、装箱入库。
实施例2
按照图1所示,使用储油罐及暂存罐为200吨及100吨,分别可承受正压为0.1Kg/cm2及0.05Kg/cm2,分别可承受负压为0.03Kg/cm2及0.02Kg/cm2,呼吸阀设定的开始泄压压力为0.0014kg/cm2,开始吸入压力为0.0014kg/cm2。流量为16m3/hr。自充氮储油罐中用泵抽取50T芥花油于充有氮气的暂存罐中。经孔径为5μm的过滤器过滤后泵入充有氮气的高位槽;2.5L油瓶经吹瓶吹出杂质后进入罐装系统,采用自动罐装机定量罐装后进入充氮系统;氮气经制氮机制取,纯度为99.9%的氮气经管向已经定量罐装完毕的油瓶中充填氮气,充氮时间为5秒,充氮压力为4Kg/cm2;充氮结束后立即盖好已经吹去杂质的瓶盖进行封盖处理,抽样检测瓶内顶空残氧为1.5%;压盖结束后经喷码、装箱入库。
实施例3
按照图1所示,使用储油罐及暂存罐为200吨及100吨,分别可承受正压为0.1Kg/cm2及0.05Kg/cm2,分别可承受负压为0.03Kg/cm2及0.02Kg/cm2,呼吸阀设定的开始泄压压力为0.0014kg/cm2,开始吸入压力为0.0014kg/cm2。流量为16m3/hr。自充氮储油罐中用泵抽取50T葵花籽一级油于充有氮气的暂存罐中。经孔径为5μm的过滤器过滤后泵入充有氮气的高位槽;1.8L油瓶经吹瓶吹出杂质后进入罐装系统,采用自动罐装机定量罐装后进入充氮系统;氮气经制氮机制取,纯度为99.9%的氮气经管向已经定量罐装完毕的油瓶中充填氮气,充氮时间为4秒,充氮压力为5Kg/cm2;充氮结束后立即盖好已经吹去杂质的瓶盖进行封盖处理,抽样检测瓶内顶空残氧为1.6%;压盖结束后经喷码、装箱入库。
实施例4
按照图1所示,使用储油罐及暂存罐为200吨及100吨,分别可承受正压为0.1Kg/cm2及0.05Kg/cm2,分别可承受负压为0.03Kg/cm2及0.02Kg/cm2,呼吸阀设定的开始泄压压力为0.0014kg/cm2,开始吸入压力为0.0014kg/cm2。流量为16m3/hr。自充氮储油罐中用泵抽取50T葵花籽一级油于充有氮气的暂存罐中。经孔径为5μm的过滤器过滤后泵入充有氮气的高位槽;3.5L油瓶经吹瓶吹出杂质后进入罐装系统,采用自动罐装机定量罐装后进入充氮系统;氮气经制氮机制取,纯度为99.9%的氮气经管向已经定量罐装完毕的油瓶中充填氮气,充氮时间为5秒,充氮压力为2Kg/cm2;充氮结束后立即盖好已经吹去杂质的瓶盖进行封盖处理,抽样检测瓶内顶空残氧为2.3%;压盖结束后经喷码、装箱入库。
实施例5
按照图1所示,使用储油罐及暂存罐为200吨及100吨,分别可承受正压为0.1Kg/cm2及0.05Kg/cm2,分别可承受负压为0.03Kg/cm2及0.02Kg/cm2,呼吸阀设定的开始泄压压力为0.0014kg/cm2,开始吸入压力为0.0014kg/cm2。流量为16m3/hr。自充氮储油罐中用泵抽取80T葵花籽一级油于充有氮气的暂存罐中。经孔径为5μm的过滤器过滤后泵入充有氮气的高位槽;5.4L油瓶经吹瓶吹出杂质后进入罐装系统,采用自动罐装机定量罐装后进入充氮系统;氮气经制氮机制取,纯度为99.9%的氮气经管向已经定量罐装完毕的油瓶中充填氮气,充氮时间为3秒,充氮压力为4Kg/cm2;充氮结束后立即盖好已经吹去杂质的瓶盖进行封盖处理,抽样检测瓶内顶空残氧为1.9%;压盖结束后经喷码、装箱入库。
以上五个实施例中储油罐是符合耐正压及负压的设计要求,没有发生过泄扁的状况。呼吸阀配合入出油量、储油罐的大小而设定固定的启闭压力。入出油泵在16~20m3/hr、充氮压力为1±0.2kg/cm2,呼吸阀的启闭压力设定为正负0.0014kg/cm2。
以上五个实施例中是来自相同或不同储油罐中装罐,充氮后封盖。针对符合规格合格的产品(瓶内残氧小于3%),使用活性氧方法测试及烘箱法加速试验,确定保质期至少在18个月以上。

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油充氮保鲜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充氮进行食用油保鲜的方法,食用油装罐完毕后向瓶中充入氮气,使瓶内的空气和食用油内氧气被置换出来,使瓶内顶空残氧小于3,然后压盖密封,这样一方面使得瓶内氧化食用油的氧气残留非常低,食用油没有可供反应的氧气源;另一方面,氮气在瓶的顶空部分形成了氮封,阻隔了氧气与食用油的接触,达到了保护食用油,防止食用油氧化的效果,同时可以避免人工抗氧化剂的使用给人体健康造成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