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98575A43申请公布日20140108CN103498575A21申请号201310495111X22申请日20131021E04G23/06200601E02D27/42200601E02D27/0120060171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地址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72发明人郑文忠侯晓萌谷峰周威徐国洲74专利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代理人高媛54发明名称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57摘要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配筋混凝土基础,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对房屋增层改造时,新增柱下基础存在抗力不足以及无法利用原基。
2、础承载力的问题。几字梁从截面看,数根边纵筋构成上梁矩形,数根左下梁纵筋构成左下梁矩形,数根右下梁纵筋构成右下梁矩形,数根内立梁纵筋构成内立梁矩形,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和两个内立梁的构成为几字形。方法一、在原基础的上端面和侧面植入植筋;二、沿新增柱的横截面中心连线支护几字梁模板;三、铺设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和两个内立梁;四、在左下梁和右下梁的两端垂直铺设新增柱;五、向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内立梁和新增柱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加固用几字梁。本发明用于房屋增层改造。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
3、布号CN103498575ACN103498575A1/1页21一种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几字梁包括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和两个内立梁(4),上梁(1)包括数根上梁纵筋(11)和数个上梁箍筋(12),数根上梁纵筋(1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边纵筋(11)构成上梁矩形,上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上梁箍筋(12),左下梁(2)包括数根左下梁纵筋(21)和数个左下梁箍筋(22),数根左下梁纵筋(2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左下梁纵筋(21)构成左下梁矩形,左下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左下梁箍筋(22),右下梁(3)包括数根右下梁纵筋(31)和数个右下梁箍筋。
4、(32),数根右下梁纵筋(3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右下梁纵筋(31)构成右下梁矩形,右下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右下梁箍筋(32),内立梁(4)包括数根内立梁纵筋(41),数根内立梁纵筋(4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内立梁纵筋(41)构成内立梁矩形,两个内立梁(4)分别垂直设置在上梁(1)的两端,左下梁(2)和右下梁(3)分别平行设置在上梁(1)下面的左右端,且左下梁(2)与左侧的内立梁(4)连接,右下梁(3)与右侧的内立梁(4)连接,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和两个内立梁(4)的构成为几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1)上端面的。
5、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上梁(1)下端面的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上梁(1)左端面的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上梁(1)右端面的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梁(2)上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左下梁(2)下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左下梁(2)左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左下梁(2)右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下梁(3)上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右下梁(3)下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右下梁。
6、(3)左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右下梁(3)右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梁(4)的每个端面上的数个内立梁纵筋(41)均布设置。6一种基础加固用几字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在原基础(7)的上端面和侧面植入植筋(5);步骤二、在需增层房屋里确定新增柱(6)的位置,沿新增柱(6)的横截面中心连线支护几字梁模板,几字梁模板应避开原柱(8);步骤三、铺设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和两个内立梁(4),形成几字梁的钢筋骨架;步骤四、在左下梁(2)和右下梁(3)的两端铺设新增柱(6。
7、),新增柱(6)位于左下梁(2)和右下梁(3)的上方,新增柱(6)垂直左下梁(2)设置;步骤五、向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内立梁(4)和新增柱(6)内浇筑混凝土(9),形成基础加固用几字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础加固用几字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新增柱(6)包括数根新增柱纵筋(61)和数个新增柱箍筋(62),数根新增柱纵筋(61)垂直于左下梁(2)设置,从截面看,数根新增柱纵筋(61)构成新增柱矩形,新增柱矩形的外围垂直设置有数个新增柱箍筋(62)。权利要求书CN103498575A1/3页3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筋混凝土基础,具。
8、体涉及一种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当采用新增柱对房屋进行增层改造时,新增柱下需增设新基础。如何实现柱下新增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是新增柱对结构进行增层改造的关键。现有房屋增层改造的方法是在设计柱下新增基础,该方法的缺点是新增柱基础经常与原基础基地面积搭接,此时新增柱下基础需破坏原基础,无法利用原基础承载力。同时,新增基础截面尺寸大、材料用量多、工程投资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对房屋增层改造时,新增柱下基础存在抗力不足以及无法利用原基础承载力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基础加固用几字梁及其施工方法。0004本发明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5一种基础加固用几字梁,。
9、所述几字梁包括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和两个内立梁,上梁包括数根上梁纵筋和数个上梁箍筋,数根上梁纵筋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边纵筋构成上梁矩形,上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上梁箍筋,左下梁包括数根左下梁纵筋和数个左下梁箍筋,数根左下梁纵筋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左下梁纵筋构成左下梁矩形,左下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左下梁箍筋,右下梁包括数根右下梁纵筋和数个右下梁箍筋,数根右下梁纵筋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右下梁纵筋构成右下梁矩形,右下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右下梁箍筋,内立梁包括数根内立梁纵筋,数根内立梁纵筋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内立梁纵筋构成内立梁矩形,两个内立梁分别垂直设。
10、置在上梁的两端,左下梁和右下梁分别平行设置在上梁下面的左右端,且左下梁与左侧的内立梁连接,右下梁与右侧的内立梁连接,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和两个内立梁的构成为几字形。0006一种基础加固用几字梁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在原基础的上端面和侧面植入植筋;步骤二、在需增层房屋里确定新增柱的位置,沿新增柱的横截面中心连线支护几字梁模板,几字梁模板应避开原柱;步骤三、铺设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和两个内立梁,形成几字梁的钢筋骨架;步骤四、在左下梁和右下梁的两端铺设新增柱,新增柱位于左下梁和右下梁的上方,新增柱垂直左下梁设置;步骤五、向上梁、左下梁、右下梁、内立梁和新增柱内浇筑混凝土,形成。
11、基础加固用几字梁。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08一、利用本发明的几字梁对房屋进行增层改造,几字梁在高度方向上绕过原基础,原基础作为几字梁的支座,几字梁和原基础共同承担新增楼层荷载,减少了几字梁的计算跨度,提高了几字梁的抗剪承载力,进而减少新增基础截面尺寸和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说明书CN103498575A2/3页40009二、本发明可提高新增基础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0010三、在几字梁与原基础搭接处设置有植筋钢筋,保证几字梁与原基础协调工作,从而增强了几字梁与原基础共同承担新增楼层的荷载的能力。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的基础加固用几字梁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
12、上梁1的结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左下梁2的结构主视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右下梁3的结构主视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内立梁4的结构主视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新增柱6的结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图1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和两个内立梁4,上梁1包括数根上梁纵筋11和数个上梁箍筋12,数根上梁纵筋1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边纵筋11构成上梁矩形,上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上梁箍筋12,见图2和图3,左下梁2包括数根左下梁纵筋21和数个左下梁箍筋22,。
13、数根左下梁纵筋2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左下梁纵筋21构成左下梁矩形,左下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左下梁箍筋22,见图4和图5,右下梁3包括数根右下梁纵筋31和数个右下梁箍筋32,数根右下梁纵筋3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右下梁纵筋31构成右下梁矩形,右下梁矩形的外围竖直设置有数个右下梁箍筋32,见图6和图7,内立梁4包括数根内立梁纵筋41,数根内立梁纵筋41相互平行设置,从截面看,数根内立梁纵筋41构成内立梁矩形,见图8和图9,两个内立梁4分别垂直设置在上梁1的两端,左下梁2和右下梁3分别平行设置在上梁1下面的左右端,且左下梁2与左侧的内立梁4连接,右下梁3与右侧的内立梁4连接,。
14、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和两个内立梁4的构成为几字形。0013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梁1上端面的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上梁1下端面的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上梁1左端面的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上梁1右端面的数个上梁纵筋11均布设置。上梁1的各个端面的上梁纵筋11数量根据承载力计算确定,这样设计可满足几字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0014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左下梁2上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左下梁2下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左下梁2左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左。
15、下梁2右端面的数个左下梁纵筋21均布设置。左下梁2的各个端面的左下梁纵筋21数量根据承载力计算确定,这样设计可满足几字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0015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右下梁3上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右下梁3下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右下梁3左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右下梁3右端面的数个右下梁纵筋31均布设置。右下梁3的各个端面的右下梁纵筋31数量根据承载力计算确定。这样设计可满足几字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0016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
16、,本实施方式的内立梁4的每个端面上说明书CN103498575A3/3页5的数个内立梁纵筋41均布设置。内立梁4的各个端面的内立梁纵筋41数量根据承载力计算确定。这样设计可满足几字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0017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和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在原基础7的上端面和侧面植入植筋5,植筋5用以原基础7与几字梁的连接;步骤二、在需增层房屋里确定新增柱6的位置,沿新增柱6的横截面中心连线支护几字梁模板,几字梁模板应避开原柱8;步骤三、铺设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和两个内立梁4,形成几字梁的钢筋骨架;步骤四、在左。
17、下梁2和右下梁3的两端铺设新增柱6,新增柱6位于左下梁2和右下梁3的上方,新增柱6垂直左下梁2设置;步骤五、向上梁1、左下梁2、右下梁3、内立梁4和新增柱6内浇筑混凝土9,形成基础加固用几字梁。0018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0和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步骤四中新增柱6包括数根新增柱纵筋61和数个新增柱箍筋62,数根新增柱纵筋61垂直于左下梁2设置,从截面看,数根新增柱纵筋61构成新增柱矩形,新增柱矩形的外围垂直设置有数个新增柱箍筋62。这样设计可使新增柱荷载直接传递给几字梁。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说明书CN103498575A1/2页6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5A2/2页7图8图9图10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34985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