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9667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31039.6

申请日:

2013.12.26

公开号:

CN103643662A

公开日:

2014.03.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5/10申请日:20131226|||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5/10

主分类号:

E02B15/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明人:

胡维平; 朱金格; 王岩; 陈云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代理人:

徐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包括藻水汇集槽,所述的藻水汇集槽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藻水汇集槽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水位控制潜水泵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藻水汇集槽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水位控制潜水泵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的下部连有软管;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本发明的提供水华藻类打捞的方法具有减少动力依赖,当水面高于藻水汇集槽的上表面,则此时,藻水汇集槽内会汇集大量的藻水;此时水位控制潜水泵不工作,因此可以节约能源,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方便单人操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藻水收集装置、软管(11)及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收集装置具体包括置于水中的藻水汇集槽(6)、浮箱(8)、水位控制潜水泵(9),所述的藻水汇集槽(6)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6)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8);藻水汇集槽(6)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9),水位控制潜水泵(9)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9)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9)的下部连有软管(11);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包括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工作梯(7)、尾水箱(3)、尾水自排水泵(4)、阀门(10),阀门(10)与软管(11)下方连接,阀门(1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输水管路(5)连有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便于及时发现并观测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藻类是否已经收集满;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5)与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10)及输水管路(5)与尾水箱(3)相连接,尾水箱(3)位于藻水分离装置的下部,尾水箱(3)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4),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藻水分离装置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7),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观测窗(12)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位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旁侧下方,同样左右对称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藻水汇集槽(6)的细缝在两侧浮箱(8)的调节作用下,恰好位于湖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藻水汇集槽中间藻类汇聚区泵为水位调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水华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则此时,依赖重力作用,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高浓度藻水会自动通过藻类汇聚区的水位控制潜水泵(9),再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2)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高于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藻水已经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3)从藻水汇集槽(6)下方软管(11)出来的藻水通过分离装置室方向阀门交替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
4)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因进入藻水所处空间突然放大,扰动减小处于相对平静环境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其水位高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水管高度时,下部藻类含量较少的水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
5)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相对平静后环境上浮顶部分层,进行再次分离,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层含藻很少的水的水位高于尾水箱进水管高度时,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
6)尾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尾水泵为水位控制潜水泵;
7)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以备下轮使用;
8)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水华藻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此时,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直接通过藻类汇聚区的水位控制潜水泵(9),再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2)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3)当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中央处理器接到水位探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水位控制潜水泵(9)开始工作,将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通过软管(11)泵入藻水分离装置内;
4)藻水通过软管(11)进入藻水分离装置内,并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
5)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内低浓度藻水通过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底部的出水孔,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
6)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低浓度藻水通过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底部的出水孔缓慢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
7)尾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
8)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备下轮使用;
9)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

说明书

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水华藻类收集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适用于湖泊中水华藻类的收集。
背景技术
目前对湖泊漂浮的水华藻类进行收集处理的方法是采用人工用勺打捞上岸、外运,或者用
网将水华藻类聚集后,用水泵抽表层水华藻类和水上岸、外运;因为打捞上岸的水华藻类含水率高,所以处理水华藻类的效率不高,运输量大,能耗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使得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在收集水华藻类时可以不依赖或很少依赖外加动力进行水华藻类收集,并且该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方便单人操作,使藻水进一步分离,并可对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堆积程度实时观测等优点。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水华藻类打捞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藻水收集装置、软管及藻水分离装置,具体包括置于水中的藻水汇集槽,所述的藻水汇集槽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藻水汇集槽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水位控制潜水泵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的下部连有软管;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包括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工作梯、尾水箱、尾水自排水泵、阀门,阀门与软管下方连接,阀门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输水管路连有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便于及时发现并观测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收集满;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与旁侧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及输水管路与尾水箱相连接,尾水箱位于藻水分离装置的下部,尾水箱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排出,藻水分离装置中央位置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
进一步改进在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藻类观测窗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位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旁侧下方,同样左右对称放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藻水汇集槽的细缝在两侧浮箱的调节作用下,恰好位于湖面。
进一步改进在于:藻水汇集槽中间藻类汇聚区泵为水位调控。
本发明中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水华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高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则此时,依赖重力作用,藻水汇集槽内汇集大量的高浓度藻水会先通过水位控制潜水泵,再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当水面高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高于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汇集槽内汇集大量的藻水已经先通过水位控制潜水泵,再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从藻水汇集槽下方软管出来的藻水通过分离装置室方向阀门交替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
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水华藻类,因进入藻水所处空间突然放大,扰动减小处于相对平静环境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其水位高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水管高度时,下部藻类含量较少的水进入侧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
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相对平静后环境上浮顶部分层,进行再次分离,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层含藻很少的水的水位高于尾水箱进水管高度时,进入下方的尾水箱;
尾水进入尾水箱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尾水泵为水位控制潜水泵;
通过藻类观测窗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以备下轮使用。
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
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低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此时,藻水汇集槽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低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藻水汇集槽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当水面低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中央处理器接到水位探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水位控制潜水泵开始工作,将藻水汇集槽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通过软管泵入藻水分离装置内;
藻水通过软管进入藻水分离装置内,并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
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内低浓度藻水通过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底部的出水孔,进入侧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
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低浓度藻水通过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底部的出水孔缓慢进入下方的尾水箱;
尾水进入尾水箱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
通过藻类观测窗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备下轮使用。
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的垂向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藻水汇集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基本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尾水箱基本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的结构和构造。
参看图1、图2、图3,图4及图5,本发明包括藻水收集装置、软管11及藻水分离装置,具体包括置于水中的藻水汇集槽6,所述的藻水汇集槽6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6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8;藻水汇集槽6的细缝在两侧浮箱8的调节作用下,恰好位于湖面,藻水汇集槽中间藻类汇聚区泵为水位调控;藻水汇集槽6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9,水位控制潜水泵9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9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9的下部连有软管11;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包括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工作梯7、尾水箱3、尾水自排水泵4、阀门10,阀门10与软管11下方连接,阀门1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输水管路5连有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便于及时发现并观测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藻类是否已经收集满,优选藻类观测窗12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5与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10及输水管路5与尾水箱3相连接,尾水箱3位于藻水分离装置的下部,尾水箱3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4,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藻水分离装置中央位置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7,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  
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5与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藻水分离收集腔2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10及输水管路5与尾水箱3相连接,尾水箱3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4,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尾水箱3底部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7,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优选所述的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位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正下方,同样左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优选藻类观测窗12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说明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则此时,依赖重力作用,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高浓度藻水会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高于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藻水已经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从藻水汇集槽6下方软管11出来的藻水通过分离装置室方向阀门交替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
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因进入藻水所处空间突然放大,扰动减小处于相对平静环境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其水位高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水管高度时,下部藻类含量较少的水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
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相对平静后环境上浮顶部分层,进行再次分离,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层含藻很少的水的水位高于尾水箱进水管高度时,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
尾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尾水泵为水位控制潜水泵;
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以备下轮使用。
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说明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藻类的方法,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此时,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
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中央处理器接到水位探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水位控制潜水泵9开始工作,将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通过软管11泵入藻水分离装置内;
藻水通过软管11进入藻水分离装置内,并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
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内低浓度藻水通过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底部的出水孔,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
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低浓度藻水通过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底部的出水孔缓慢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
尾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
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备下轮使用。
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使得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在收集水华藻类时可以不依赖或少依赖外加动力进行水华藻类收集,并使藻类与水分离,并且该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方便单人操作,可对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堆积程度实时观测等优点;本发明的提供水华藻类打捞的方法具有减少动力依赖,当水面高于藻水分离装置时,则此时水位控制潜水泵不工作,依赖重力作用即可收集藻类,因此可以节约能源,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方便单人操作。

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43662A43申请公布日20140319CN103643662A21申请号201310731039622申请日20131226E02B15/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地址210008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72发明人胡维平朱金格王岩陈云74专利代理机构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32230代理人徐蓓54发明名称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包括藻水汇集槽,所述的藻水汇集槽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藻水汇集槽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水。

2、位控制潜水泵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藻水汇集槽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水位控制潜水泵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的下部连有软管;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本发明的提供水华藻类打捞的方法具有减少动力依赖,当水面高于藻水汇集槽的上表面,则此时,藻水汇集槽内会汇集大量的藻水;此时水位控制潜水泵不工作,因此可以节约能源,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方便单人操作。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43662ACN103643662。

3、A1/2页21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藻水收集装置、软管(11及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收集装置具体包括置于水中的藻水汇集槽(6)、浮箱(8)、水位控制潜水泵(9),所述的藻水汇集槽(6)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6)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8);藻水汇集槽(6)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9),水位控制潜水泵(9)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9)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9)的下部连有软管(11);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包括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工作梯(7)、尾水箱(3)、尾水自排水泵。

4、(4)、阀门(10),阀门(10)与软管(11)下方连接,阀门(1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输水管路(5)连有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便于及时发现并观测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藻类是否已经收集满;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5)与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10)及输水管路(5)与尾水箱(3)相连接,尾水箱(3)位于藻水分离装置的下部,尾水箱(3)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4),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藻水分离装置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7),。

5、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观测窗(12)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位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旁侧下方,同样左右对称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藻水汇集槽(6)的细缝在两侧浮箱(8)的调节作用下,恰好位于湖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

6、,其特征在于藻水汇集槽中间藻类汇聚区泵为水位调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水华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则此时,依赖重力作用,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高浓度藻水会自动通过藻类汇聚区的水位控制潜水泵(9),再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2)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高于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藻水已经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3)从藻水汇集槽(6)下方软管(11)出来。

7、的藻水通过分离装置室方向阀门交替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4)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因进入藻水所处空间突然放大,扰动减小处于相对平静环境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其水位高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水管高度时,下部藻类含量较少的水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权利要求书CN103643662A2/2页35)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相对平静后环境上浮顶部分层,进行再次分离,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层含藻很少的水的水位高于尾水箱进水管高度时,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6)尾。

8、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尾水泵为水位控制潜水泵;7)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以备下轮使用;8)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水华藻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此时,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直接通过藻类汇聚区的水位控制潜水泵(9),再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2)水位探测器。

9、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3)当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中央处理器接到水位探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水位控制潜水泵(9)开始工作,将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通过软管(11)泵入藻水分离装置内;4)藻水通过软管(11)进入藻水分离装置内,并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5)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

10、)内低浓度藻水通过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底部的出水孔,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6)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低浓度藻水通过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底部的出水孔缓慢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7)尾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8)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备下轮使用;9)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权利要求书CN1036。

11、43662A1/5页4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水华藻类收集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及其打捞方法,适用于湖泊中水华藻类的收集。背景技术0002目前对湖泊漂浮的水华藻类进行收集处理的方法是采用人工用勺打捞上岸、外运,或者用网将水华藻类聚集后,用水泵抽表层水华藻类和水上岸、外运;因为打捞上岸的水华藻类含水率高,所以处理水华藻类的效率不高,运输量大,能耗高。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使得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在收集水华藻类时可以不依赖或很少依赖外加动力进行水华藻类收集,并且该设备结构简单制。

12、造成本低廉,方便单人操作,使藻水进一步分离,并可对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堆积程度实时观测等优点。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水华藻类打捞的方法。000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藻水收集装置、软管及藻水分离装置,具体包括置于水中的藻水汇集槽,所述的藻水汇集槽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藻水汇集槽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水位控制潜水泵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的下部连有软管;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包括。

13、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工作梯、尾水箱、尾水自排水泵、阀门,阀门与软管下方连接,阀门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输水管路连有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便于及时发现并观测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收集满;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与旁侧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及输水管路与尾水箱相连接,尾水箱位于藻水分离装置的下部,尾水箱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排出,藻水分离装置中央位置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

14、腔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藻类观测窗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的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位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旁侧下方,同样左右对称放置。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藻水汇集槽的细缝在两侧浮箱的调节作用下,恰好位于湖面。说明书CN103643662A2/5页5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藻水汇集槽中间藻类汇聚区泵为水位调控。0011本发明中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水华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高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则此时,依赖重。

15、力作用,藻水汇集槽内汇集大量的高浓度藻水会先通过水位控制潜水泵,再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当水面高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高于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汇集槽内汇集大量的藻水已经先通过水位控制潜水泵,再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从藻水汇集槽下方软管出来的藻水通过分离装置室方向阀门交替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水华藻类,因进入藻水所处空间突然放大,扰动减小处于相对平静环境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其水位高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水管高度时,下部藻类含量较少的水进入侧。

16、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相对平静后环境上浮顶部分层,进行再次分离,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层含藻很少的水的水位高于尾水箱进水管高度时,进入下方的尾水箱;尾水进入尾水箱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尾水泵为水位控制潜水泵;通过藻类观测窗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以备下轮使用。0012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0013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低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此时,藻水汇集槽内虽汇集大量的藻。

17、水,但不能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即此时水位低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藻水汇集槽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当水面低于软管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中央处理器接到水位探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水位控制潜水泵开始工作,将藻水汇集槽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通过软管泵入藻水分离装置内;藻水通过软管进入藻水分离装置内,并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内低浓度藻水通过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底部的出水。

18、孔,进入侧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进入一定量的水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低浓度藻水通过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底部的出水孔缓慢进入下方的尾水箱;尾水进入尾水箱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说明书CN103643662A3/5页6通过藻类观测窗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备下轮使用。0014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水华藻类打捞设备的垂向。

19、布置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藻水汇集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基本结构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尾水箱基本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实施例1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的结构和构造。0017参看图1、图2、图3,图4及图5,本发明包括藻水收集装置、软管11及藻水分离装置,具体包括置于水中的藻水汇集槽6,所述的藻水汇集槽6为侧面开缝的中空腔室,藻水汇集槽6的左右端部的设有呈直角梯形状的浮箱8;藻水汇集槽6的细缝在两侧浮箱8的调节作用下,恰好位于湖面,藻水汇集槽中间藻类汇聚区泵为水位调控;藻水汇集槽6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水位控制潜水泵9,水位控制潜水泵9与中央控制器相连。

20、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位探测器来控制潜水泵9的开启与关闭,水位控制潜水泵9的下部连有软管11;藻水分离装置固定在堤岸边的箱体,包括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工作梯7、尾水箱3、尾水自排水泵4、阀门10,阀门10与软管11下方连接,阀门1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输水管路5连有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便于及时发现并观测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藻类是否已经收集满,优选藻类观测窗12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5与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

21、10及输水管路5与尾水箱3相连接,尾水箱3位于藻水分离装置的下部,尾水箱3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4,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藻水分离装置中央位置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7,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出水孔通过输水管路5与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部的进水孔相接通,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藻水分离收集腔2下部的出水孔通过阀门10及输水管路5与尾水箱3相连接,尾水箱3内设有尾水自排水泵4,多余的尾水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尾水箱3底部中央位置设有工作梯7,便于人员进入进行设备维护,优选所述的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的数量为两个,且左。

22、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位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正下方,同样左右对称放置,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上靠近进水孔的位置设有由透明玻璃制成的藻类观测窗12,优选藻类观测窗12位于箱体的侧面远离进水孔端。0018实施例2本实施例说明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藻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说明书CN103643662A4/5页7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则此时,依赖重力作用,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高浓度藻水会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当水面高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

23、况,即此时水位高于藻水分离装置,藻水汇集槽6内汇集大量的藻水已经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从藻水汇集槽6下方软管11出来的藻水通过分离装置室方向阀门交替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因进入藻水所处空间突然放大,扰动减小处于相对平静环境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其水位高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水管高度时,下部藻类含量较少的水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相对平静后环境上浮顶部分层,进行再次分离,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层含藻很少的水的水位高于尾水箱。

24、进水管高度时,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尾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尾水泵为水位控制潜水泵;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以备下轮使用。0019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0020实施例3本实施例说明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打捞藻类的方法,将水华藻类打捞设备放置在湖泊藻类易富集堆积区域,当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此时,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水位探测器会反馈给中央处理器信号,告知其水位情况,。

25、即此时水位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但不能通过软管11流入到藻水分离装置内;水面低于软管11穿过藻水分离装置壁高时,中央处理器接到水位探测器反馈的信号后,会控制水位控制潜水泵9开始工作,将藻水汇集槽6内虽汇集大量的藻水通过软管11泵入藻水分离装置内;藻水通过软管11进入藻水分离装置内,并通过左右两端的输水管路5进入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中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进入一定量的水后,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内低浓度藻水通过首级藻水分离收集腔1底部的出水孔,进入下方的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

26、2中的低浓度水华藻类,在水体平静环境中上浮顶部分层,当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进入一定量的水后,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低浓度藻水通过次级藻水分离收集腔2底部的出水孔缓慢进入下方的尾水箱3;尾水进入尾水箱3中后,达到一定量时,由尾水自排水泵4排出水华藻类打捞设备;说明书CN103643662A5/5页8通过藻类观测窗12及时观察藻水分离收集腔中藻类是否已经装满,并及时将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取出,清空藻水分离收集腔,备下轮使用。0021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直到藻类收集完成。0022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华藻类打捞设备,使得水华藻类打捞设备在收集水华藻类时可以不依赖或少依赖外加动力进行水华藻类收集,并使藻类与水分离,并且该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方便单人操作,可对藻水分离收集腔中的藻类堆积程度实时观测等优点;本发明的提供水华藻类打捞的方法具有减少动力依赖,当水面高于藻水分离装置时,则此时水位控制潜水泵不工作,依赖重力作用即可收集藻类,因此可以节约能源,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方便单人操作。说明书CN103643662A1/2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643662A2/2页10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643662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