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设备.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4966125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80135.X

申请日:

2011.03.25

公开号:

CN102285222A

公开日:

2011.12.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41J2/01; B41J11/00; B41J23/02

主分类号:

B41J2/01

申请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本贤治; 古闲雄二; 若草敬介

地址: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

优先权:

2010.06.17 JP 2010-13880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孙志湧;安翔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设备。一种多功能机器,包括:第一给送辊和第二给送辊;中间辊对,其被设置到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主传送辊对;记录头;第一驱动马达和第二驱动马达;以及,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间歇地驱动所述主传送辊对,并且使得所述记录头在停止所述主传送辊对的时间段期间喷墨,并且当记录介质的后端位于第一传感器和第一给送辊之间时,执行预给送处理,用于在给送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给送辊旋转预定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喷墨以在片形记录介质
上记录图像,包括:
第一安装部分,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分上安装所述片形记录介质;
第一给送辊,所述第一给送辊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给送所述记录
介质的一个记录介质;
第一传送辊对,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夹合由所述第一给送辊给送的
所述记录介质,以在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第二传送辊对,所述第二传送辊对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
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下游侧,并且夹合和传送由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送
的所述记录介质;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辊
对的下游侧,并且在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喷墨;
第一检测部分,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
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上游侧,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通过所述第一
检测部分的所述记录介质,以输出第一输出和第二输出,所述第一输
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期间的输出,并且所述
第二输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期间的输出;
驱动部分,所述驱动部分驱动所述第一给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
对和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和所述记录头以执行第一
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在执行下述的多种处理后,所述
第一传送辊对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旋转同步地旋转:
记录处理,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以间歇驱动所述
第二传送辊对,并且控制所述记录头以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停止时
间段期间喷墨;
预给送处理,其中,在所述记录处理期间,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
驱动部分,使得所述第一给送辊在给送方向上旋转预定量,直到当所
述第一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一输出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时,并且
随后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被给送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上游侧;以及
第一歪斜校正处理,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以在
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一输出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的条件
下,旋转所述第一给送辊以使得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抵靠在所述第一
传送辊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预定量被设置
为所述第一给送辊的旋转量,通过所述旋转量,在所述记录介质被最
大量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上的条件下,在使用所述第一给送辊的所
述预给送处理中,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不达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于当在所述记录处
理中的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一回所述间歇驱动中驱动所述第二传送辊
对期间,所述控制器开始执行所述预给送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对于在
所述记录处理中的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每一所述间歇驱动执行所述预
给送处理,并且,在一回所述间歇驱动中的所述第一给送辊的旋转量
小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一回所述间歇驱动中的旋转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预给送处理
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给送辊的旋转速度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传
送辊对的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记录模
式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使得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在抵
靠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状态中等待,直到完成了通过所述记录头向所
述记录介质上的喷墨以用于执行图像记录,并且在完成了通过所述记
录头向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喷墨以用于执行图像记录的条件下,所述控
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使得所述第二传送辊对被旋转以排出所述记录
介质,并且所述第一传送辊对被旋转以将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传送到
所述记录头的记录开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检测部
分,所述第二检测部分被设置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传送辊对
的下游侧并且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上游侧,并且
当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时,所述第二检测部分输出第
三输出,而当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时,所述第二检
测部分输出第四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来执行第二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二记录
模式中,在所述第二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三输出改变为所述第四
输出的条件下,在执行第二歪斜校正处理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被正
向旋转以向所述记录头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第二歪斜校
正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旋转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从
而使得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抵靠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图像记录设
备上形成具有弯曲部分的传送路径;以及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被设置到所述弯曲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包括:
第一驱动马达,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被构造为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
向上旋转;
第二驱动马达,所述第二驱动马达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以及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一给送辊传
动正向旋转的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旋转,使得所述第一给送辊在所述
记录介质被给送的方向上旋转,并且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
一传送辊对传动反向旋转的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旋转,并且防止向所
述第一给送辊传动所述第一传送辊的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
括:
第二安装部分,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分上安装了所述记录介质;
第二给送辊,所述第二给送辊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给送所述记录
介质的一个记录介质;以及
驱动传动切换机构,所述驱动传动切换机构向所述第二给送辊、
所述第一给送辊和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之一传动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驱
动,
其中,所述驱动传动切换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被所述第一驱动马达旋转;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被布置使得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轴
线变得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轴线平行,并且所述第二齿轮被构造为
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旋
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将其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并且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姿态中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在所述第一姿态中的所述第二齿
轮啮合;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在所述第二姿态中的所述第二齿
轮啮合;
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部分,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一
给送辊传动由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正向旋转所旋转的所述第三齿轮的
旋转,向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动由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反向旋转所旋
转的所述第三齿轮的旋转,并且防止向所述第一给送辊传动所述第三
齿轮的旋转;以及
第二驱动传动部分,所述第二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二给送
辊传动由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反向旋转所旋转的所述第四齿轮的旋
转,向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动由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正向旋转所旋转
的所述第四齿轮的旋转,并且防止向所述第二给送辊传动所述第四齿
轮的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由所述第二传
送辊对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夹合力和摩擦力确定的所述第二传送辊
对的传送力大于所述第一给送辊的传送力。

说明书

图像记录设备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在2010年6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138806的优
先权,其公开通过引用被整体包含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用于传送片形的记录
介质,并且通过向所传送的记录介质喷墨来进行图像的记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安装部分,其上
安装了诸如记录纸张这样的片形记录介质;给送辊,用于从安装部分
给送记录介质;主传送辊对,用于夹合和传送由给送辊给送的记录介
质;以及,记录头,用于向由主传送辊对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喷墨。作
为这种类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示例,可以引用打印机、复印机和具有
打印、扫描、复印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机器等。

已知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与由给送辊先前给送的记录介质的打
印操作并行地从安装部分给送接下来的记录介质。在日本公开专利申
请No.2003-34454中描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当传感器检测到其上执行打
印的记录介质的后端时通过驱动给纸辊来给送在安装部分上安装的接
下来的记录介质。因为这个原因,可以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
因此变得可以执行高速图像记录。

而且,在上述图像记录设备中,为了校正所传送的记录介质的歪
斜,执行如下所述的操作。首先,由给送辊给送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被
一度传送经过歪斜校正辊对。其后,执行返回对齐,其中,给送辊在
与歪斜校正辊对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以使得记录介质抵靠
在歪斜校正辊对上,并且其后,给送辊在歪斜校正辊对的传送方向上
旋转。具体地说,上述的图像记录设备执行所谓的对齐校正以便校正
记录介质的歪斜,并且执行图像记录,其中,记录位置高度精确。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虽然可以实现在图像记录中的记录位
置的高精度,但是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被增加了用于使用歪斜校
正辊对对于记录介质执行对齐校正的时间段。而且,不执行接下来在
其上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给送,直到当先前给送的记录介质的后端
被传感器检测到为止。因此,在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依赖于传感器的
布置位置而变大,导致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增加。即,在上述的
图像记录设备中,在图像记录中的记录位置的高精度的实现和图像记
录的加速具有折中的关系,因此,不能同时实现它们。

本发明具有下述目的: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而不降低
在记录介质上执行的图像记录中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喷墨在片
形记录介质上以记录图像,包括:

第一安装部分,其上安装了所述片形记录介质;

第一给送辊,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给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
介质;

第一传送辊对,夹合由所述第一给送辊给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以
在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第二传送辊对,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
下游侧,并且夹合和传送由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记录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下游侧,
并且在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喷墨;

第一检测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
上游侧,并且检测通过其的所述记录介质,以输出第一输出和第二输
出,所述第一输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期间的
输出,并且所述第二输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
分期间的输出;

驱动部分,驱动所述第一给送辊、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和所述第二
传送辊对;以及

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和所述记录头。

所述控制部分被构造来执行第一记录模式,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
中,在执行下述的多种处理后,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与所述第二传送辊
对的旋转同步地旋转:

记录处理,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以间歇地驱动所述
第二传送辊对,并且控制所述记录头以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停止时
间段期间喷墨;

预给送处理,其中,在所述记录处理期间,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
驱动部分,使得所述第一给送辊在给送方向上旋转预定量,直到当所
述第一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一输出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时,并且
随后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被给送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上游侧;以及

第一歪斜校正处理,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以在
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一输出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的条件
下,旋转所述第一给送辊以使得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抵靠在所述第一
传送辊对上。

在本发明中,因为在先前给送的记录介质通过第一检测部分之前
开始随后的记录介质的给送,所以实现了能够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
时间段的图像记录设备。而且,因为通过使用第一传送辊对执行对齐
校正来校正随后的记录介质的歪斜,并且与传送先前给送的记录介质
的操作同步地向第二传送辊对传送随后的记录介质,所以可以实际上
消除对齐校正所需要的时间段,并且作为其结果,可以进一步减少图
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而不降低在图像记录中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机器的透视图;

图2是打印机单元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驱动传动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在第一姿态中的齿轮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图5A是在第二姿态中的齿轮切换机构的透视图,并且图5B是在第
三姿态中的齿轮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图6A、6B和6C是在第一记录模式中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7A和7B是在第一记录模式中的预给纸处理的流程图;

图8A、8B和8C是第二记录模式的流程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框图;

图10A、10B和10C是描述多功能机器10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1A、11B和11C是描述多功能机器10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2是第一驱动传动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13是第二驱动传动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将描述如图1中所示的多功能
机器10,多功能机器10具有打印、扫描、复印和传真功能等。多功能
机器10几乎以长方体形状形成。在以下的描述中,多功能机器10的高
度方向、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被分别定义为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和
左右方向9。

<多功能机器10的概述>

多功能机器10包括:打印机外壳11;扫描器外壳12,其被布置在
打印机外壳11之上,并且容纳扫描器单元;以及,原稿盖13,其被布
置在扫描器外壳12之上。打印机外壳11在其下部以可以向前拉出盘的
形式容放上盘14和下盘15,在上盘14和下盘15上安装了诸如普通纸、
光面纸和明信片等这样的纸张。打印机外壳11在其上部容放如图2中所
示的打印机单元17,打印机单元17在纸张5上记录图像。出纸盘16被安
装在上盘14上。上盘14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安装部分,下盘15对
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安装部分,并且纸张5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记录
介质。

扫描器单元和打印机单元17被在图9中所示的控制部分90控制。控
制部分90例如通过诸如在基板上安装的微计算机这样的各种电子部件
实现。控制部分90基于通过在图1中所示的多个输入按钮18输入的信号
或基于从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外部装置输入的信号,来控制扫描器
单元和打印机单元分别执行图像的扫描和图像的记录。下面将详细描
述控制部分90。控制部分90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控制器。

<打印机单元17>

如图2中所示,打印机单元17包括:传送装置30,用于传送在上盘
14和下盘15上安装的纸张5;记录部分20,用于在由传送装置30传送的
纸张5上记录图像;驱动部分70(参见图9)和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参
见图3);以及,由第一传感器81形成的后述的检测机构等。

<记录部分20>

如图2中所示,记录部分20包括:板状压印盘22,其被布置在上盘
14的后部之上;记录头21,其被布置得与压印盘22相对并且被布置在
压印盘22之上;以及,托架23,用于保持记录头21(参见图9)。记录
头21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记录头。

在记录头21上形成未示出的多个喷嘴。每一个喷嘴具有向下打开
的喷射端口。例如,当因为压电元件的变形导致向墨施加压力时,从
喷射端口向在记录头21之下的压印盘22喷射墨滴。通过使用软性线缆
等来向压电元件提供功率,并且该功率被控制部分90控制。

托架23被布置使得在前后方向上跨过在压印盘22上布置的一对导
轨体24(参见图3)。如上所述,托架23以沿着左右方向9可移动的方
式被导轨体24支撑。导轨体24以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板状形成,并且
被框25支撑。用于在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中执行齿轮切换的抵靠片26
(参见图4)从托架23的右端部在右方向上突出。

<传送装置30>

在图2中所示的传送装置30包括:第一给送辊31,其给送在上盘14
上安装的纸张5;第二给送辊32,其给送在下盘15上安装的纸张5;主
传送路径51,通过其来传送由第一给送辊31和第二给送辊32给送的纸
张5;以及,三个辊对(中间辊对54,主传送辊对55和出纸辊对56),
它们以附接的方式被设置到主传送路径51,并且夹合纸张5以传送。

<第一给送辊31、第二给送辊32>

第一给送辊31被布置在上盘14的后部之上,并且通过使用臂34和
旋转轴33支撑,该旋转轴33被驱动部分70(参见图9)驱动。第一给送
辊31可旋转地附接到臂34的一端部,并且臂34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被
旋转轴33支撑。而且,臂34具有多个传动齿轮35,该多个传动齿轮35
向第一给送辊31传动旋转轴33的旋转(旋转力)。

当臂34围绕旋转轴33旋转时,第一给送辊31与安装在上盘14上的
纸张5接触。旋转轴33的旋转经由传动齿轮35被传动到第一给送辊31。
因此,第一给送辊31旋转,并且第一给送辊所接触的纸张5被从上盘14
的后壁在上方向中给送。类似于第一给送辊31,通过使用旋转轴36和
臂37来支撑第二给送辊32。当第二给送辊32旋转时,给送安装在下盘
15上的纸张5。第一给送辊31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给送辊,并且第
二给送辊32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给送辊。

<主传送路径51>

主传送路径51是由引导构件53和压印盘22形成的所谓的U形转弯
通道。主传送路径51包括:弯曲部分51A,其具有以弧形形成的横截面;
以及,直线部分51B,其具有以直线形状形成的横截面,并且通过压印
盘22和记录头21之间。通过提供弯曲部分51A,可以将记录部分20布置
在上盘14上,这允许多功能机器10在大小上紧凑。主传送路径51对应
于在本教导中的传送路径,并且弯曲部分51A对应于本教导中的弯曲部
分。

主传送路径51的一端位于上盘14的后壁之上,并且其另一端位于
出纸盘16之上。从上盘14或下盘15给送的纸张5在前向方向上在压印盘
22上被传送,并且被排出到出纸盘16。

<中间辊对54>

中间辊对54包括:多个驱动辊54B,其被固定到通过驱动部分70
(参见图9)旋转的旋转轴54A;以及,由驱动辊54B驱动的从动辊54C。
中间辊对54被布置使得旋转轴54A的轴向方向沿着左右方向9,并且弯
曲部分51A通过辊对的夹合位置,并且中间辊对54夹合和传送从上盘14
或下盘15给送的纸张5。中间辊对54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传送辊
对。

<主传送辊对55>

主传送辊对55包括:多个驱动辊55B,其被固定到通过驱动部分70
旋转的旋转轴55A;以及,由驱动辊55B驱动的从动辊55C。主传送辊
对55被布置在压印盘22的后侧,使得旋转轴55A的轴向方向沿着左右方
向9,并且主传送辊对55在前向方向上传送由中间辊对54传送的纸张5。
主传送辊对55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传送辊对。

<出纸辊对56>

出纸辊对56包括:多个驱动辊56B,其被固定到通过驱动部分70
旋转的旋转轴56A;以及,由驱动辊56B驱动的从动辊56C。出纸辊对
56被布置在压印盘22的前侧,使得旋转轴56A的轴向方向沿着左右方向
9,并且出纸辊对56向出纸盘16排出由主传送辊对55传送的纸张5。

<驱动部分70>

如图9中所示,驱动部分70包括第一驱动马达71、第二驱动马达72
和第三驱动马达73,它们能够在正向方向或反向方向上旋转。作为驱
动马达71、72和73的每一个,例如使用DC马达。各个驱动马达71、72
和73被布置在压印盘22的左侧上,并且从未示出的电源部分向其供电。
控制部分90通过控制从电源部分向各个驱动马达71、72和73供应的电
力来控制各个驱动马达71、72和73的驱动。

<第一驱动马达71>

第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力通过后述的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被传动
到第一给送辊31、第二给送辊32、中间辊对54和未示出的维护机构。
第一驱动马达71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驱动马达。

<第二驱动马达72>

第二驱动马达72的轴直接地或经由齿轮耦合到主传送辊对55的旋
转轴55A,并且驱动旋转轴55A。第二驱动马达72的驱动力被未示出的
第一带传动机构传动到旋转轴56A。第一带传动机构包括环形带。当旋
转轴55A被第二驱动马达72旋转时,第二驱动马达72的驱动力被第一带
传动机构传动到旋转轴56A,导致旋转轴56A与旋转轴55A一起旋转。
利用第二驱动马达72和第一带传动机构,主传送辊对55和出纸辊对56
同时在如下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所述旋转方向中,纸张5在同一传送
方向38上被传送。关于第二驱动马达72的旋转方向,定义为当第二驱
动马达72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纸张5在传送方向38上被传送。第二驱
动马达72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驱动马达。而且,传送方向38对应
于在本教导中的传送方向。

<第三驱动马达73>

第三驱动马达73的驱动力被未示出的第二带传动机构传动到托架
23,这使得托架23沿着左右方向9移动。第二带传动机构包括例如环形
带,托架23被固定到该环形带上。当该带被第三驱动马达73旋转时,
托架23根据该带的旋转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上移动。

<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

在图3中所示的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包括:齿轮切换机构41;第一
驱动传动部分110(参见图12),其向第一给送辊31或中间辊对54传动
由齿轮切换机构41切换的驱动力;以及,第二驱动传动部分120(参见
图13),其向第二给送辊32或中间辊对54传动由齿轮切换机构41切换
的驱动力。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被布置在压印盘22的右侧上。驱动传
动切换机构40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驱动传动切换机构,第一驱动传动
部分110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驱动传动部分,并且第二驱动传动部
分120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驱动传动部分。

<齿轮切换机构41>

如图3至5中所示,齿轮切换机构41包括:驱动齿轮44,其被第一
驱动马达71驱动;切换齿轮45;第一接收齿轮46A、第二接收齿轮46B
和第三接收齿轮46C,其中每一个都具有能够与切换齿轮45啮合的齿;
以及,保持机构48,其保持切换齿轮45。

<驱动齿轮44、切换齿轮45>

支撑轴47被布置得与驱动齿轮44的旋转轴基本上平行,并且支撑
轴47被插入通过切换齿轮45。切换齿轮45可以围着支撑轴47的轴线旋
转,并且也可以沿着支撑轴47的轴向方向(左右方向9)移动。切换齿
轮45被形成为具有比驱动齿轮44的宽度尺寸小的宽度尺寸(在左右方
向9上的尺寸)。通过在上述宽度尺寸的范围内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
切换齿轮45将其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切换齿
轮45以所述姿态的任何一个来与驱动齿轮44啮合。其中切换齿轮45与
驱动齿轮44的左端部分啮合的姿态被设置为第一姿态,并且其中切换
齿轮45与驱动齿轮44的右端部分啮合的姿态被设置为第三姿态。当切
换齿轮45在右方向上移动时,以在图4中的第一姿态、在图5(A)中的
第二姿态和在图5(B)中的第三姿态的顺序改变姿态。驱动齿轮44对
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齿轮,并且切换齿轮45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
二齿轮。而且,切换齿轮45的第一姿态对应在本教导中的第一姿态,
并且该齿轮的第二姿态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姿态。

<保持机构48>

保持机构48具有下述功能:它将切换齿轮45保持在图4中的第一姿
态中和从第一姿态改变的在图5A中的第二姿态中,并且它不将切换齿
轮45保持在图5B中的第三姿态中和从第三姿态改变的第二姿态中。而
且,保持机构48具有下述功能:当向托架23设置的上述抵靠片26将其
从左侧推动时,将切换齿轮45的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第二姿态和第
三姿态。

<第一接收齿轮46A、第二接收齿轮46B和第三接收齿轮46C>

如图4和5中所示,第一接收齿轮46A、第二接收齿轮46B和第三接
收齿轮46C被形成为具有相互相同的直径,并且以其旋转轴线位于沿着
支撑轴47的轴向方向的直线上的方式被布置。而且,第一接收齿轮46A
被布置在它与在第一姿态中的切换齿轮45啮合的位置,第二接收齿轮
46B被布置在它与在第二姿态中的切换齿轮45啮合的位置,并且第三接
收齿轮46C被布置在它与在第三姿态中的切换齿轮45啮合的位置。切换
齿轮45具有如下的功能:它与第一接收齿轮46A、第二接收齿轮46B和
第三接收齿轮46C的任何一个啮合,并且选择第一接收齿轮46A、第二
接收齿轮46B和第三接收齿轮46C的任何一个来旋转所选择的齿轮。注
意,第三接收齿轮46C被设置用于驱动未示出的维护机构。在此,该维
护机构对应于执行例如记录头21的维护的维护机构。第一接收齿轮46A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三齿轮,并且第二接收齿轮46B对应于在本教导
中的第四齿轮。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110>

如图12中所示,第一驱动传动部分110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11
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1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11包括:太阳齿轮113,
其与第一接收齿轮46A啮合;以及,行星齿轮114,其在围绕太阳齿轮
113转动的同时旋转。当第一驱动马达71反向旋转时(参见箭头标记
132),行星齿轮114与多个传动齿轮115之一啮合,传动齿轮115将旋
转传送到中间辊对54的旋转轴54A(参见由虚线所示的行星齿轮114)。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12包括:太阳齿轮117,传动齿轮116将太阳齿轮113
的旋转传动到太阳齿轮117;以及,行星齿轮118,其在围绕太阳齿轮
117转动的同时旋转。当第一驱动马达71在正向(参见箭头标记131)
上旋转时,行星齿轮118与多个传动齿轮35之一啮合,传动齿轮35将旋
转传动到第一给送辊31(参见由实线所示的行星齿轮118)。使用如上
所述的结构,第一驱动传动部分110具有如下的功能:将正向旋转的第
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力传动到第一给送辊31和将反向旋转的第一驱动
马达71的驱动力传动到中间辊对54。此外,第一驱动传动部分110具有
不将反向旋转的第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力传动到第一给送辊31的功
能。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马达71的正向旋转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
第一驱动马达的正向旋转,并且第一驱动马达71的反向旋转对应于在
本教导中的第一驱动马达的反向旋转。

<第二驱动传动部分120>

如图13中所示,第二驱动传动部分120具有与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110类似的结构,并且包括两个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121
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22。因此,第二驱动传动部分120具有向第二给
送辊32传动反向旋转(参见箭头标记132)的第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力
并且将正向旋转(参见箭头标记131)的第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力传动
到中间辊对54的功能,并且同时,它具有不向第二给送辊32传动正向
旋转的第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力的功能。

<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包括:第一传感器81和第二传感器82,如图2中所示;以
及,第一编码器83和第二编码器84,如图9中所示。第一传感器81在传
送方向38上被布置于中间辊对54的上游侧。第二传感器82在传送方向
38上被布置于主传送辊对55的上游侧。

第一传感器81和第二传感器82是所谓的对齐传感器(register
sensor),并且其结构是公知的。例如,第一传感器81和第二传感器82
的每一个由以可拆卸的方式向主传送路径51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光电
二极管和检测器形成,并且在纸张5通过传感器期间的输出与当纸张5
未通过传感器时的输出不同。在下面的描述中,在纸张5通过传感器时
的第一传感器81和第二传感器82的输出被定义为第一输出,并且当纸
张5未通过传感器时的其输出被定义为第二输出。第一传感器81对应于
在本教导中的第一检测部分,并且第二传感器82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
第二检测部分。而且,第一输出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输出和第三
输出,并且第二输出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输出和第四输出。

编码器83和84具有与公知编码器的结构类似的结构。例如,编码
器83和84的每一个包括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盘,其中,向盘设
置透光的透光部分和遮光的遮光部分。当盘旋转时,透光部分和遮光
部分交替地通过发光二极管的光路,并且光电二极管的输出改变。该
盘附接到驱动马达71和72的轴和由驱动马达71和72旋转的旋转轴等。
第一编码器83以附接的方式被设置到第一驱动马达71。第二编码器84
以附接的方式被设置到第二驱动马达72。

如图9中所示,控制部分90包括:第一计数器91,其计数在第一编
码器83的输出上的改变;第二计数器92,其计数在第二编码器84的输
出上的改变;以及,存储器(存储部分)94。

存储器94存储第一至第四预定值。第一预定值是与第一计数器91
的计数值相关的阈值,并且被设置为如下的值,即,该值用于指示在
已经通过第一传感器81的纸张5的前端达到中间辊对54后获得至少预
定旋转量。第二预定值是与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相关的阈值,并且
被设置为如下的值,即,该值用于指示在纸张5的前端达到主传送辊对
55后获得至少预定旋转量。注意,纸张5的前端表示纸张5的在传送方
向38上的前端。第三预定值是与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相关的阈值,
并且是用于判定纸张5的前端达到主传送辊对55的值。第四预定值是与
第二计数器92的计数值相关的阈值,并且是用于确定纸张5的给送开始
的值。第四预定值例如作为图像数据被从外部输入以存储在存储器94
中。

<控制部分90的操作>

控制部分90具有在图6和7中所示的第一记录模式和在图8中所示
的第二记录模式。在第一记录模式中,控制部分90进行在图6中所示的
打印处理和在图7中所示的预给纸处理。第一记录模式对应于在本教导
中的第一记录模式,第二记录模式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记录模式,
并且所述预给纸处理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预给纸处理。以下,将参考
图6-11来描述控制部分90的操作。

<第一记录模式>

当控制部分90根据第一记录模式来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它驱动第
三驱动马达73以移动托架23,并且将切换齿轮45的姿态改变为第一姿
态。而且,在将第一接收齿轮46A置于可驱动状态中后,控制部分90
执行在图6中的打印处理。

在图6A至6C中的打印处理中,控制部分90控制驱动部分70,使得
第一驱动马达71正向旋转,以旋转第一给送辊31(S1),并且来自上
盘14的纸张5a被给送到主传送路径51(参见图10A)。接下来,当控制
部分90检测到第一传感器81的输出因为所给送的纸张5a从第二输出改
变为第一输出时(S2,是),控制部分90开始在第一计数器91中的计
数(S3)。控制部分90控制驱动部分70以便保持给送纸张5a,直到当
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变为第一预定值,并且纸张5a抵靠在中间辊对
54上(参见图10(B))。因此,纸张5a抵靠在中间辊对54上,并且其
歪斜被校正,然后纸张5a被传送向主传送辊对55。当控制部分90判定
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变为第一预定值时(S4,是),它暂时停止第
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S18)。其后,控制部分90控制驱动部分70,使
得第一驱动马达71反向旋转,以旋转中间辊对54(S5),并且纸张5a
被传送向主传送辊对55(参见图10C)。用于使用中间辊对54来进行对
齐校正的上述处理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歪斜校正处理。

当控制部分90判定第二传感器的输出因为由中间辊对54传送的纸
张5a而从第二输出改变为第一输出时(S6,是),控制部分90开始在
第一计数器91中的计数(S7)。而且,当控制部分90基于第一计数器
91的计数值变为第三预定值(S8,是)的情况判定纸张5a的前端达到
主传送辊对55时,控制部分90控制驱动部分70使得第二驱动马达72与
第一驱动马达71同步地正向旋转(S9),并且使用主传送辊对55将纸
张5a向记录头21侧传送。然后,控制部分90开始在第二计数器92中的
计数(S10)。“同步”表示使得第一驱动马达71和第二驱动马达72在
传送方向38上和在传送纸张5a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同时使得它们具有
相同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替代地,“同步”表示使得第一驱动马达
71和第二驱动马达72旋转,同时使角加速度和角速度相差预定量。

当控制部分90基于第二计数器92的计数值变为第四预定值(S11,
是)的情况判定完成给送的开始时(参见图10C)。控制部分90控制驱
动部分70来停止第一驱动马达71和第二驱动马达72(S12),并且同时,
控制部分90开始向压电元件的供电(S13),以使得记录头21喷墨。在
结束通过记录头21的喷墨后(S14),控制部分90判定是否完成图像记
录(S15)。当控制部分90判定未完成图像记录时(S15,否),控制
部分90进行换行处理,以将第二驱动马达72旋转预定量(S16)。在步
骤S16中的换行处理中,控制部分90通过反向旋转第一驱动马达71和正
向旋转第二驱动马达72来以同步的方式驱动第一驱动马达71和第二驱
动马达72。控制部分90交替地执行换行处理(S16)和喷墨(S13,S14),
由此在纸张5a的表面上记录图像。具体地说,控制部分90控制驱动部
分70和记录头21,使得间歇地传送纸张5a,并且当纸张5a停止期间从记
录头21喷墨。当控制部分90判定图像记录完成时(S15,是),控制部
分90控制驱动部分70使得第二驱动马达72正向旋转以将纸张5a排出到
出纸盘16(S17)。

在上述换行处理中,当控制部分90基于第一传感器81的输出从第
一输出改变为第二输出的情况而判定在传送方向38上的纸张5a的后端
达到第一传感器81时,或当控制部分90基于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判
定纸张5a的后端已经通过中间辊对54时,控制部分90停止第一驱动马
达71的驱动。具体地说,以同步的方式来驱动第一驱动马达71和第二
驱动马达72,直到当纸张5a的后端达到第一传感器81时或直到当纸张
5a的后端已经通过中间辊对54时。纸张5a首先通过被夹合在中间辊对54
和主传送辊对55的每一个之间而被传送。当纸张5a的前端达到出纸辊
对56时,纸张通过被夹合在中间辊对54、主传送辊对55和出纸辊对56
的每一个之间而被传送,并且当纸张5a的后端已经通过中间辊对54时,
纸张通过被夹合在主传送辊对55和出纸辊对56的每一个之间而被传
送。

<预给纸处理>

在图6中的步骤S16中的换行处理中执行在图7中的预给纸处理。控
制部分90判定是否要在随后的纸张5b上记录图像(S21)。当没有图像
要被记录在随后的纸张5b上时(S21,否),控制部分90结束预给纸处
理。当有图像要被记录在随后的纸张5b上时(S21,是),控制部分90
基于第一传感器81的输出从第一输出改变为第二输出的情况而判定先
前给送的纸张5a的末端是否达到第一传感器81(S22)。当先前给送的
纸张5a的末端未达到第一传感器81时(S22,否),控制部分90控制驱
动部分70,使得第一驱动马达71在第二驱动马达72的驱动时间段期间
正向旋转(S23),并且控制部分90结束预给纸处理。此时,当先前给
送的纸张5a的后端已经通过第一给纸辊31时,给送随后的纸张5b(参
见图11(A))。而且,因为第一给纸辊31的传送力小于主传送辊对55
的传送力,所以,即使当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后端还没有通过第一给
纸辊31时,也可以使用主传送辊对55来传送纸张5b。在此,通过每一
个辊相对于纸张5的夹合力和摩擦力来确定传送力。另外,第一驱动马
达71的旋转次数或旋转时间被设置使得由第一给送辊31给送的纸张5b
的给送量变为小于在换行处理中的换行宽度。而且,以恒定的比率来
设置第一驱动马达71的旋转速度,使得它变得小于在上述换行处理中
的第二驱动马达72的旋转速度。因此,在预给纸处理中给送的纸张5b
的前端没有机会抵靠在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后端上,并且可以使用第
一传感器81来检测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后端。而且,因为第一给纸辊
31被间歇地旋转,所以重叠的纸张5b被分开以被给送到主传送路径51。
注意,也可以在第三驱动马达73的多个驱动时间段的全部中进行第二
驱动马达72的驱动,或也可以选择性地(例如,在第三、第五和第七
驱动时间段)进行第二驱动马达72的驱动。

因此,当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后端还没有通过第一传感器81时,
并且直到当第一传感器81的输出从第一输出改变为第二输出之前,第
一驱动马达71在步骤S16中的换行处理中在第二驱动马达72的驱动时
间段期间正向旋转。因此,可以在对于先前给送的纸张5a执行记录期
间给送要随后给送的纸张5b。

接下来,当控制部分90在步骤S22中基于第一传感器81的输出从第
一输出改变为第二输出(S22,是)的情况而判定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
后端达到第一传感器81时,控制部分90控制驱动部分70以正向旋转第
一驱动马达71(S24)。控制部分90基于第一传感器81的输出是否从第
二输出改变为第一输出来判定随后给送的纸张5b的前端达到第一传感
器81(S25)。当控制部分90判定纸张5b的前端未达到第一传感器81时
(S25,否),控制部分90持续进行第一驱动马达71的正向旋转。当控
制部分90判定纸张5b的前端达到第一传感器81时(S25,是),控制部
分90开始在第一计数器91中的计数(S26),持续进行第一驱动马达71
的正向旋转,直到当控制部分90判定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变为第一
预定值时(S29,否),并且使用中间辊对54来执行对齐校正(参见图
11(B))。当控制部分90在步骤S29中判定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变
为第一预定值时(S29,是),并且此外,当控制部分90判定第二驱动
马达72正向旋转以排出先前给送的纸张5a时(S27,是),控制部分90
控制驱动部分70,使得第一驱动马达71反向旋转,并且在中间辊对54
处等待的纸张5b被向主传送辊对55传送(S28)。具体地说,与先前给
送的纸张5a的排出操作相结合地进行随后给送的纸张5b的给送的开始
(参见图11(C))。控制部分90在步骤S28后执行在步骤S6中以及其
后的处理。

<第二记录模式>

当控制部分90根据第二记录模式接收到打印指令时,控制部分90
驱动第三驱动马达73以移动托架23,将切换齿轮45的姿态改变为第二
姿态,并且,在将第二接收齿轮46B置于可驱动状态中后,控制部分90
执行在图8中的处理。

控制部分90执行与上述步骤S1至S7的控制类似的控制(S41至
S47),并且使用中间辊对54来进行对齐校正。注意,在步骤S41中,
第一驱动马达71反向旋转,并且在步骤S45中,第一驱动马达71正向旋
转。其后,当控制部分90判定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变为第二预定值
时(S48,是),控制部分90开始在第二计数器92中的计数(S49),
并且同时,控制部分90控制第二驱动马达72正向旋转(S50)。具体地
说,在第二记录模式中,也通过使用主传送辊对55来执行对齐校正。
用于使用主传送辊对55来进行对齐校正的上述处理对应于在本教导中
的第二歪斜校正处理。

当控制部分90基于第二计数器92的计数值变为第四预定值来判定
完成给送的开始时(S51:是),控制部分90停止第一驱动马达71和第
二驱动马达72的驱动,以进行给送的开始(S52),并且其后,控制部
分90执行上述步骤S13至步骤S16,以进行换行和喷墨。当控制部分90
判定图像记录完成时(S15,是),控制部分90控制驱动部分70使得第
二驱动马达72正向旋转以排出纸张5(S17)。

注意,在上述的描述中,描述了所谓的静态对齐校正,其中,初
始保持静态的主传送辊对55在第二记录模式中在正向方向上旋转,但
是,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其中,使用所谓的反向对齐校正来校正纸
张5的歪斜,在所谓的反向对齐校正中,初始在反向方向上旋转的主传
送辊对55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而且,也可以使用所谓的返回对齐校正
来校正纸张5的歪斜,在所谓的返回对齐校正中,纸张5的前端一度曾
通过主传送辊对55,并且其后,主传送辊对55反向旋转以使得纸张5的
前端抵靠在主传送辊对55上。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设计使得在步骤S 16中的换行处理中在第二
驱动马达72的驱动时间段期间,执行预给纸处理,并且第一驱动马达
71正向旋转,但是也可以设计使得于当在停止第二驱动马达72的时间
段中在先前给送的纸张5a上记录图像时的期间,执行预给纸,并且正
向旋转第一驱动马达71。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下述结构:其中,当执行第一记录
模式时,在上盘14上安装的纸张5上记录图像,并且当执行第二记录模
式时,在下盘15上安装的纸张5上记录图像。本教导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当执行第一记录模式时,在下盘15上安
装的纸张5上记录图像,并且当执行第二记录模式时,在上盘14上安装
的纸张5上记录图像,并且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上盘14和下盘15两
盘中,用户选择和执行第一记录模式或第二记录模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执行单面打印的多功能机器10,但
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能够通过提供具有公知结构的反向传送路
径来执行双面打印的多功能机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下述结构:其中,与先前给送的纸
张5a的排出操作相结合,接下来给送的纸张5b被传送向主传送辊对55,
但是,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其中,与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换行处理
相结合,接下来给送的纸张5b被传送向主传送辊对55。在该情况下,
例如,控制部分90设置开始接下来使用中间辊对54给送的纸张5b的传
送的定时,使得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后端和接下来给送的纸张5b的前
端被隔开特定距离。该特定距离被设置为例如如下的距离,即,按照
该距离,同时完成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排出和随后给送的纸张5b的给
送的开始。控制部分90通过例如下述方式确定该定时:使用第一传感
器81来检测先前给送的纸张5aa的后端,并且基于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
值来检测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给送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下述结构:其中,以同步的方式来
间歇地驱动第一驱动马达71和第二驱动马达72,但是也可以采用下述
结构:其中,停止第一驱动马达71,并且仅使用第二驱动马达72来传
送纸张5,并且进行给送的开始和换行处理。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
例如在第二驱动马达72的驱动时间段期间正向旋转第一驱动马达71来
执行预给纸处理。

当控制部分90在步骤S22中基于第一传感器81的输出从第二输出
改变为第一输出的情况来判定纸张5b的前端达到第一传感器81时
(S22,是),控制部分90在步骤S23中控制第一驱动马达71正向旋转,
但是也可以当控制部分90基于计数器的旋转量的计数等而判定纸张5
的前端达到第一传感器81并且纸张已经通过中间辊对54时,控制部分
90控制第一驱动马达71正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向弯曲部分51A设置了中间辊对54,所以可以
在减小弯曲部分51A的曲率半径的同时将纸张5传送到主传送辊对55,
导致实现在大小上紧凑的多功能机器10。

而且,因为第一驱动马达71可以使用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来驱动
第一给送辊31、第二给送辊32、中间辊对54和维护机构这四个驱动目
标,所以可以减少要使用的驱动马达的数量。

而且,在第一记录模式中,于当在先前给送的纸张5a上记录图像
时的期间,开始随后的纸张5b的给送,该随后的纸张5b被预先给送到
刚好在中间辊对54之前的位置,并且其后,通过使用中间辊对54进行
对齐校正来校正纸张的歪斜,并且与传送先前给送的纸张5a的操作相
结合地向记录头21传送随后的纸张5b。因此,可以消除对齐校正所需
要的时间段,并且同时,可以实际上减少到记录头21的传送距离,导
致可以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而不降低在图像记录中的记录
位置的精度。

而且,在上述的预给纸处理中,以低速间歇地驱动第一给送辊31
或第二给送辊32,这使得能够有把握地分开重叠的纸张5。

而且,因为仅通过第一驱动马达71的正向旋转来旋转第一给送辊
31,并且仅通过第一驱动马达71的反向旋转来旋转第二给送辊32,所
以即使出现错误的齿轮切换,也仅旋转轴中间辊对54,并且不可能错
误地给送纸张5,导致可以防止由错误的齿轮切换引起的错误给纸的发
生。

而且,在向主传送路径51给送纸张5后,仅通过改变第二驱动马达
72的旋转方向来驱动中间辊对54,并且,在纸张5的传送期间不进行齿
轮切换,导致实现了其中不发生由于错误的齿轮切换引起的卡纸的多
功能机器10。

而且,在第二记录模式中,以同步的方式驱动中间辊对54和主传
送辊对55,使得可以减少弯曲部分51A对于纸张5的传送的影响,导致
实现了在大小上紧凑并且能够以高精度执行图像记录的多功能机器
10。而且,在第二记录模式中,多功能机器10使用中间辊对54和主传
送辊对55的每一个来执行总共两次对齐校正,由此进一步增强图像记
录的精度。

图像记录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图像记录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图像记录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像记录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记录设备.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852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21 CN 102285222 A *CN102285222A* (21)申请号 201110080135.X (22)申请日 2011.03.25 2010-138806 2010.06.17 JP B41J 2/01(2006.01) B41J 11/00(2006.01) B41J 23/02(2006.01) (71)申请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 (72)发明人 佐本贤治 古闲雄二 若草敬介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孙志湧 安。

2、翔 (54) 发明名称 图像记录设备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设备。 一种多功能机器, 包括 : 第一给送辊和第二给送辊 ; 中间辊对, 其被 设置到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 ; 主传送辊对 ; 记录 头 ; 第一驱动马达和第二驱动马达 ; 以及, 控制部 分。 所述控制部分间歇地驱动所述主传送辊对, 并 且使得所述记录头在停止所述主传送辊对的时间 段期间喷墨, 并且当记录介质的后端位于第一传 感器和第一给送辊之间时, 执行预给送处理, 用于 在给送方向上将所述第一给送辊旋转预定量。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

3、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9 页 CN 102285232 A1/3 页 2 1. 一种图像记录设备, 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喷墨以在片形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包括 : 第一安装部分, 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分上安装所述片形记录介质 ; 第一给送辊, 所述第一给送辊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给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介 质 ; 第一传送辊对,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夹合由所述第一给送辊给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以在 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 第二传送辊对, 所述第二传送辊对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下 游侧, 并且夹合和传送由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 记录头, 所述记录。

4、头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下游侧, 并且在 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喷墨 ; 第一检测部分, 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上 游侧, 并且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所述记录介质, 以输出第一输 出和第二输出, 所述第一输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期间的输出, 并 且所述第二输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质未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期间的输出 ; 驱动部分, 所述驱动部分驱动所述第一给送辊、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和所述第二传送辊 对 ; 以及 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和所述记录头以执行第一记录模式, 在所述第 。

5、一记录模式中, 在执行下述的多种处理后,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旋转 同步地旋转 : 记录处理, 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以间歇驱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 并且控 制所述记录头以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停止时间段期间喷墨 ; 预给送处理, 其中, 在所述记录处理期间,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 使得所述第 一给送辊在给送方向上旋转预定量, 直到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一输出改变 为所述第二输出时, 并且随后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被给送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上游侧 ; 以 及 第一歪斜校正处理, 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 以在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输 出从所述第一输出。

6、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的条件下, 旋转所述第一给送辊以使得所述随后的 记录介质抵靠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所述预定量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给送辊 的旋转量, 通过所述旋转量, 在所述记录介质被最大量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分上的条件下, 在使用所述第一给送辊的所述预给送处理中, 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不达到所述第一检测部 分。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于当在所述记录处理中的所述第二传 送辊对的一回所述间歇驱动中驱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期间, 所述控制器开始执行所述预给 送处理。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所。

7、述控制器对于在所述记录处理中的 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每一所述间歇驱动执行所述预给送处理, 并且, 在一回所述间歇驱动 中的所述第一给送辊的旋转量小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一回所述间歇驱动中的旋转量。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在所述预给送处理中, 所述控制器将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2/3 页 3 述第一给送辊的旋转速度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速度。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 所述控制器控 制所述驱动部分, 使得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在抵靠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状态中。

8、等待, 直到 完成了通过所述记录头向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喷墨以用于执行图像记录, 并且在完成了通过 所述记录头向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喷墨以用于执行图像记录的条件下,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 驱动部分使得所述第二传送辊对被旋转以排出所述记录介质, 并且所述第一传送辊对被旋 转以将所述随后的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记录头的记录开始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进一步包括 : 第二检测部分, 所述第二检测部 分被设置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下游侧并且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所述 第二传送辊对的上游侧, 并且当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时, 所述第二检测部 分输出第三输出, 而当所述。

9、记录介质未通过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时, 所述第二检测部分输出 第四输出, 其中, 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来执行第二记录模式, 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 在所述第二 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三输出改变为所述第四输出的条件下, 在执行第二歪斜校正处理 后, 所述第二传送辊对被正向旋转以向所述记录头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 在所述第二歪 斜校正处理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旋转所述第一传送辊对, 从而使得所述随后 的记录介质抵靠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上形成具有弯曲 部分的传送路径 ; 以及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被设置到所述弯曲部分。 9。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 : 第一驱动马达, 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被构造为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旋转 ; 第二驱动马达, 所述第二驱动马达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 ; 以及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一给送辊传动正向旋转的所述第 一驱动马达的旋转, 使得所述第一给送辊在所述记录介质被给送的方向上旋转, 并且所述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动反向旋转的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旋转, 并且防 止向所述第一给送辊传动所述第一传送辊的旋转。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到 9 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进一步包括 : 第二安装部分, 在所。

11、述第二安装部分上安装了所述记录介质 ; 第二给送辊, 所述第二给送辊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给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介 质 ; 以及 驱动传动切换机构, 所述驱动传动切换机构向所述第二给送辊、 所述第一给送辊和所 述第一传送辊对之一传动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驱动, 其中, 所述驱动传动切换机构包括 : 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被所述第一驱动马达旋转 ; 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被布置使得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轴线变得与所述第一齿轮的 旋转轴线平行, 并且所述第二齿轮被构造为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将其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 并 且在所述第。

12、一和第二姿态中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3/3 页 4 第三齿轮, 所述第三齿轮与在所述第一姿态中的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 第四齿轮, 所述第四齿轮与在所述第二姿态中的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 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所述第一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一给送辊传动由所述第一驱 动马达的正向旋转所旋转的所述第三齿轮的旋转, 向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动由所述第一驱 动马达的反向旋转所旋转的所述第三齿轮的旋转, 并且防止向所述第一给送辊传动所述第 三齿轮的旋转 ; 以及 第二驱动传动部分, 所述第二驱动传动部分向所述第二给送辊传动由所述第一。

13、驱动马 达的反向旋转所旋转的所述第四齿轮的旋转, 向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动由所述第一驱动马 达的正向旋转所旋转的所述第四齿轮的旋转, 并且防止向所述第二给送辊传动所述第四齿 轮的旋转。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 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相对于所述记录 介质的夹合力和摩擦力确定的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传送力大于所述第一给送辊的传送力。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1/12 页 5 图像记录设备 0001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发明要求在 2010 年 6 月 17 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138806 的优先权。

14、, 其公 开通过引用被整体包含在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设备, 该图像记录设备用于传送片形的记录介质, 并且通过 向所传送的记录介质喷墨来进行图像的记录。 背景技术 0004 传统上, 已经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 包括 : 安装部分, 其上安装了诸如记录纸 张这样的片形记录介质 ; 给送辊, 用于从安装部分给送记录介质 ; 主传送辊对, 用于夹合和 传送由给送辊给送的记录介质 ; 以及, 记录头, 用于向由主传送辊对传送的记录介质上喷 墨。 作为这种类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示例, 可以引用打印机、 复印机和具有打印、 扫描、 复印 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机器等。 0005 已知一。

15、种图像记录设备, 其与由给送辊先前给送的记录介质的打印操作并行地从 安装部分给送接下来的记录介质。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 No.2003-34454 中描述的图像记录 设备当传感器检测到其上执行打印的记录介质的后端时通过驱动给纸辊来给送在安装部 分上安装的接下来的记录介质。 因为这个原因, 可以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 因此变 得可以执行高速图像记录。 0006 而且, 在上述图像记录设备中, 为了校正所传送的记录介质的歪斜, 执行如下所述 的操作。首先, 由给送辊给送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被一度传送经过歪斜校正辊对。其后, 执行 返回对齐, 其中, 给送辊在与歪斜校正辊对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16、, 以使得记录介质 抵靠在歪斜校正辊对上, 并且其后, 给送辊在歪斜校正辊对的传送方向上旋转。具体地说, 上述的图像记录设备执行所谓的对齐校正以便校正记录介质的歪斜, 并且执行图像记录, 其中, 记录位置高度精确。 发明内容 0007 在上述的图像记录设备中, 虽然可以实现在图像记录中的记录位置的高精度, 但 是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被增加了用于使用歪斜校正辊对对于记录介质执行对齐校正 的时间段。 而且, 不执行接下来在其上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给送, 直到当先前给送的记录 介质的后端被传感器检测到为止。因此, 在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依赖于传感器的布置位置 而变大, 导致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增加。

17、。即, 在上述的图像记录设备中, 在图像记录中 的记录位置的高精度的实现和图像记录的加速具有折中的关系, 因此, 不能同时实现它们。 0008 本发明具有下述目的 : 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 而不降低在记录介质上执 行的图像记录中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设备, 其喷墨在片形记录介质上以 说 明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2/12 页 6 记录图像, 包括 : 0010 第一安装部分, 其上安装了所述片形记录介质 ; 0011 第一给送辊, 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给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介质 ; 0012 第。

18、一传送辊对, 夹合由所述第一给送辊给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以在传送方向上传 送所述记录介质 ; 0013 第二传送辊对, 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下游侧, 并且夹 合和传送由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 0014 记录头, 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下游侧, 并且在由所述 第二传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喷墨 ; 0015 第一检测部分, 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上游侧, 并且检 测通过其的所述记录介质, 以输出第一输出和第二输出, 所述第一输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 质通过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期间的输出, 并且所述第二输出是在当所述记录介质未。

19、通过所述 第一检测部分期间的输出 ; 0016 驱动部分, 驱动所述第一给送辊、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和所述第二传送辊对 ; 以及 0017 控制器, 控制所述驱动部分和所述记录头。 0018 所述控制部分被构造来执行第一记录模式, 在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 在执行下述 的多种处理后,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旋转同步地旋转 : 0019 记录处理,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以间歇地驱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 并且控制所述记录头以在所述第二传送辊对的停止时间段期间喷墨 ; 0020 预给送处理, 其中, 在所述记录处理期间,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 使得所 述第一给送辊在给送方向。

20、上旋转预定量, 直到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输出从所述第一输 出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时, 并且随后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被给送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上游 侧 ; 以及 0021 第一歪斜校正处理, 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部分, 以在所述第一检测部分 的输出从所述第一输出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的条件下, 旋转所述第一给送辊以使得所述随 后的记录介质抵靠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上。 0022 在本发明中, 因为在先前给送的记录介质通过第一检测部分之前开始随后的记录 介质的给送, 所以实现了能够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的图像记录设备。 而且, 因为通 过使用第一传送辊对执行对齐校正来校正随后的记录介质的歪斜, 并。

21、且与传送先前给送的 记录介质的操作同步地向第二传送辊对传送随后的记录介质, 所以可以实际上消除对齐校 正所需要的时间段, 并且作为其结果, 可以进一步减少图像记录所需要的时间段, 而不降低 在图像记录中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是多功能机器的透视图 ; 0024 图 2 是打印机单元的示意截面图 ; 0025 图 3 是驱动传动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 0026 图 4 是在第一姿态中的齿轮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 0027 图 5A 是在第二姿态中的齿轮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并且图 5B 是在第三姿态中的齿 说 明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3。

22、/12 页 7 轮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 0028 图 6A、 6B 和 6C 是在第一记录模式中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 0029 图 7A 和 7B 是在第一记录模式中的预给纸处理的流程图 ; 0030 图 8A、 8B 和 8C 是第二记录模式的流程图 ; 0031 图 9 是本实施例的框图 ; 0032 图 10A、 10B 和 10C 是描述多功能机器 10 的操作的说明图 ; 0033 图 11A、 11B 和 11C 是描述多功能机器 10 的操作的说明图 ; 0034 图 12 是第一驱动传动部分的示意图 ; 以及 0035 图 13 是第二驱动传动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

23、036 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 将描述如图 1 中所示的多功能机器 10, 多功能 机器 10 具有打印、 扫描、 复印和传真功能等。多功能机器 10 几乎以长方体形状形成。在以 下的描述中, 多功能机器 10 的高度方向、 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被分别定义为上下方向 7、 前 后方向 8 和左右方向 9。 0037 0038 多功能机器10包括 : 打印机外壳11 ; 扫描器外壳12, 其被布置在打印机外壳11之 上, 并且容纳扫描器单元 ; 以及, 原稿盖 13, 其被布置在扫描器外壳 12 之上。打印机外壳 11 在其下部以可以向前拉出盘的形式容放上盘14和下盘15, 在上盘14。

24、和下盘15上安装了诸 如普通纸、 光面纸和明信片等这样的纸张。打印机外壳 11 在其上部容放如图 2 中所示的打 印机单元 17, 打印机单元 17 在纸张 5 上记录图像。出纸盘 16 被安装在上盘 14 上。上盘 14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安装部分, 下盘 15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安装部分, 并且纸 张 5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记录介质。 0039 扫描器单元和打印机单元 17 被在图 9 中所示的控制部分 90 控制。控制部分 90 例如通过诸如在基板上安装的微计算机这样的各种电子部件实现。控制部分 90 基于通过 在图 1 中所示的多个输入按钮 18 输入的信号或基于从诸如个人计算。

25、机这样的外部装置输 入的信号, 来控制扫描器单元和打印机单元分别执行图像的扫描和图像的记录。下面将详 细描述控制部分 90。控制部分 90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控制器。 0040 0041 如图 2 中所示, 打印机单元 17 包括 : 传送装置 30, 用于传送在上盘 14 和下盘 15 上安装的纸张 5 ; 记录部分 20, 用于在由传送装置 30 传送的纸张 5 上记录图像 ; 驱动部分 70( 参见图 9) 和驱动传动切换机构 40( 参见图 3) ; 以及, 由第一传感器 81 形成的后述的检 测机构等。 0042 0043 如图2中所示, 记录部分20包括 : 板状压印盘22, 其被。

26、布置在上盘14的后部之上 ; 记录头 21, 其被布置得与压印盘 22 相对并且被布置在压印盘 22 之上 ; 以及, 托架 23, 用于 保持记录头 21( 参见图 9)。记录头 21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记录头。 0044 在记录头21上形成未示出的多个喷嘴。 每一个喷嘴具有向下打开的喷射端口。 例 如, 当因为压电元件的变形导致向墨施加压力时, 从喷射端口向在记录头 21 之下的压印盘 说 明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4/12 页 8 22 喷射墨滴。通过使用软性线缆等来向压电元件提供功率, 并且该功率被控制部分 90 控 制。 0045 托架 23 。

27、被布置使得在前后方向上跨过在压印盘 22 上布置的一对导轨体 24( 参见 图 3)。如上所述, 托架 23 以沿着左右方向 9 可移动的方式被导轨体 24 支撑。导轨体 24 以 在左右方向 9 上延伸的板状形成, 并且被框 25 支撑。用于在驱动传动切换机构 40 中执行 齿轮切换的抵靠片 26( 参见图 4) 从托架 23 的右端部在右方向上突出。 0046 0047 在图 2 中所示的传送装置 30 包括 : 第一给送辊 31, 其给送在上盘 14 上安装的纸 张 5 ; 第二给送辊 32, 其给送在下盘 15 上安装的纸张 5 ; 主传送路径 51, 通过其来传送由第 一给送辊 31。

28、 和第二给送辊 32 给送的纸张 5 ; 以及, 三个辊对 ( 中间辊对 54, 主传送辊对 55 和出纸辊对 56), 它们以附接的方式被设置到主传送路径 51, 并且夹合纸张 5 以传送。 0048 0049 第一给送辊 31 被布置在上盘 14 的后部之上, 并且通过使用臂 34 和旋转轴 33 支 撑, 该旋转轴 33 被驱动部分 70( 参见图 9) 驱动。第一给送辊 31 可旋转地附接到臂 34 的 一端部, 并且臂 34 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被旋转轴 33 支撑。而且, 臂 34 具有多个传动齿轮 35, 该多个传动齿轮 35 向第一给送辊 31 传动旋转轴 33 的旋转 ( 旋转。

29、力 )。 0050 当臂 34 围绕旋转轴 33 旋转时, 第一给送辊 31 与安装在上盘 14 上的纸张 5 接触。 旋转轴 33 的旋转经由传动齿轮 35 被传动到第一给送辊 31。因此, 第一给送辊 31 旋转, 并 且第一给送辊所接触的纸张5被从上盘14的后壁在上方向中给送。 类似于第一给送辊31, 通过使用旋转轴 36 和臂 37 来支撑第二给送辊 32。当第二给送辊 32 旋转时, 给送安装在下 盘 15 上的纸张 5。第一给送辊 31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给送辊, 并且第二给送辊 32 对 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给送辊。 0051 0052 主传送路径 51 是由引导构件 53 。

30、和压印盘 22 形成的所谓的 U 形转弯通道。主传 送路径 51 包括 : 弯曲部分 51A, 其具有以弧形形成的横截面 ; 以及, 直线部分 51B, 其具有以 直线形状形成的横截面, 并且通过压印盘 22 和记录头 21 之间。通过提供弯曲部分 51A, 可 以将记录部分 20 布置在上盘 14 上, 这允许多功能机器 10 在大小上紧凑。主传送路径 51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传送路径, 并且弯曲部分 51A 对应于本教导中的弯曲部分。 0053 主传送路径 51 的一端位于上盘 14 的后壁之上, 并且其另一端位于出纸盘 16 之 上。从上盘 14 或下盘 15 给送的纸张 5 在前向方向。

31、上在压印盘 22 上被传送, 并且被排出到 出纸盘 16。 0054 0055 中间辊对 54 包括 : 多个驱动辊 54B, 其被固定到通过驱动部分 70( 参见图 9) 旋转 的旋转轴 54A ; 以及, 由驱动辊 54B 驱动的从动辊 54C。中间辊对 54 被布置使得旋转轴 54A 的轴向方向沿着左右方向9, 并且弯曲部分51A通过辊对的夹合位置, 并且中间辊对54夹合 和传送从上盘 14 或下盘 15 给送的纸张 5。中间辊对 54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传送辊 对。 0056 0057 主传送辊对 55 包括 : 多个驱动辊 55B, 其被固定到通过驱动部分 70 旋转的旋转轴 说。

32、 明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5/12 页 9 55A ; 以及, 由驱动辊 55B 驱动的从动辊 55C。主传送辊对 55 被布置在压印盘 22 的后侧, 使 得旋转轴 55A 的轴向方向沿着左右方向 9, 并且主传送辊对 55 在前向方向上传送由中间辊 对 54 传送的纸张 5。主传送辊对 55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传送辊对。 0058 0059 出纸辊对 56 包括 : 多个驱动辊 56B, 其被固定到通过驱动部分 70 旋转的旋转轴 56A ; 以及, 由驱动辊 56B 驱动的从动辊 56C。出纸辊对 56 被布置在压印盘 22 的前侧, 使得 。

33、旋转轴 56A 的轴向方向沿着左右方向 9, 并且出纸辊对 56 向出纸盘 16 排出由主传送辊对 55 传送的纸张 5。 0060 0061 如图9中所示, 驱动部分70包括第一驱动马达71、 第二驱动马达72和第三驱动马 达 73, 它们能够在正向方向或反向方向上旋转。作为驱动马达 71、 72 和 73 的每一个, 例如 使用 DC 马达。各个驱动马达 71、 72 和 73 被布置在压印盘 22 的左侧上, 并且从未示出的电 源部分向其供电。控制部分 90 通过控制从电源部分向各个驱动马达 71、 72 和 73 供应的电 力来控制各个驱动马达 71、 72 和 73 的驱动。 006。

34、2 0063 第一驱动马达71的驱动力通过后述的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被传动到第一给送辊 31、 第二给送辊32、 中间辊对54和未示出的维护机构。 第一驱动马达71对应于在本教导中 的第一驱动马达。 0064 0065 第二驱动马达 72 的轴直接地或经由齿轮耦合到主传送辊对 55 的旋转轴 55A, 并 且驱动旋转轴 55A。第二驱动马达 72 的驱动力被未示出的第一带传动机构传动到旋转轴 56A。第一带传动机构包括环形带。当旋转轴 55A 被第二驱动马达 72 旋转时, 第二驱动马 达 72 的驱动力被第一带传动机构传动到旋转轴 56A, 导致旋转轴 56A 与旋转轴 55A 一起旋 转。。

35、利用第二驱动马达 72 和第一带传动机构, 主传送辊对 55 和出纸辊对 56 同时在如下的 旋转方向上旋转, 在所述旋转方向中, 纸张 5 在同一传送方向 38 上被传送。关于第二驱动 马达72的旋转方向, 定义为当第二驱动马达72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 纸张5在传送方向38 上被传送。第二驱动马达 72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驱动马达。而且, 传送方向 38 对应 于在本教导中的传送方向。 0066 0067 第三驱动马达 73 的驱动力被未示出的第二带传动机构传动到托架 23, 这使得托 架 23 沿着左右方向 9 移动。第二带传动机构包括例如环形带, 托架 23 被固定到该环形带 上。当。

36、该带被第三驱动马达 73 旋转时, 托架 23 根据该带的旋转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上移动。 0068 0069 在图3中所示的驱动传动切换机构40包括 : 齿轮切换机构41 ;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110( 参见图 12), 其向第一给送辊 31 或中间辊对 54 传动由齿轮切换机构 41 切换的驱动 力 ; 以及, 第二驱动传动部分 120( 参见图 13), 其向第二给送辊 32 或中间辊对 54 传动由齿 轮切换机构 41 切换的驱动力。驱动传动切换机构 40 被布置在压印盘 22 的右侧上。驱动 传动切换机构40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驱动传动切换机构,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110对应于在 本教导中的。

37、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并且第二驱动传动部分 120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驱动 说 明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6/12 页 10 传动部分。 0070 0071 如图 3 至 5 中所示, 齿轮切换机构 41 包括 : 驱动齿轮 44, 其被第一驱动马达 71 驱 动 ; 切换齿轮45 ; 第一接收齿轮46A、 第二接收齿轮46B和第三接收齿轮46C, 其中每一个都 具有能够与切换齿轮 45 啮合的齿 ; 以及, 保持机构 48, 其保持切换齿轮 45。 0072 0073 支撑轴 47 被布置得与驱动齿轮 44 的旋转轴基本上平行, 并且支撑轴 47 被。

38、插入通 过切换齿轮 45。切换齿轮 45 可以围着支撑轴 47 的轴线旋转, 并且也可以沿着支撑轴 47 的 轴向方向 ( 左右方向 9) 移动。切换齿轮 45 被形成为具有比驱动齿轮 44 的宽度尺寸小的 宽度尺寸 ( 在左右方向 9 上的尺寸 )。通过在上述宽度尺寸的范围内在左右方向 9 上移动, 切换齿轮 45 将其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 第二姿态和第三姿态。切换齿轮 45 以所述姿态的 任何一个来与驱动齿轮 44 啮合。其中切换齿轮 45 与驱动齿轮 44 的左端部分啮合的姿态 被设置为第一姿态, 并且其中切换齿轮 45 与驱动齿轮 44 的右端部分啮合的姿态被设置为 第三姿态。当切换齿。

39、轮 45 在右方向上移动时, 以在图 4 中的第一姿态、 在图 5(A) 中的第二 姿态和在图 5(B) 中的第三姿态的顺序改变姿态。驱动齿轮 44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齿 轮, 并且切换齿轮 45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齿轮。而且, 切换齿轮 45 的第一姿态对应在 本教导中的第一姿态, 并且该齿轮的第二姿态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姿态。 0074 0075 保持机构 48 具有下述功能 : 它将切换齿轮 45 保持在图 4 中的第一姿态中和从第 一姿态改变的在图 5A 中的第二姿态中, 并且它不将切换齿轮 45 保持在图 5B 中的第三姿态 中和从第三姿态改变的第二姿态中。而且, 保持机构。

40、 48 具有下述功能 : 当向托架 23 设置的 上述抵靠片26将其从左侧推动时, 将切换齿轮45的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 第二姿态和第三 姿态。 0076 0077 如图 4 和 5 中所示, 第一接收齿轮 46A、 第二接收齿轮 46B 和第三接收齿轮 46C 被 形成为具有相互相同的直径, 并且以其旋转轴线位于沿着支撑轴 47 的轴向方向的直线上 的方式被布置。而且, 第一接收齿轮 46A 被布置在它与在第一姿态中的切换齿轮 45 啮合的 位置, 第二接收齿轮 46B 被布置在它与在第二姿态中的切换齿轮 45 啮合的位置, 并且第三 接收齿轮 46C 被布置在它与在第三姿态中的切换齿轮 4。

41、5 啮合的位置。切换齿轮 45 具有 如下的功能 : 它与第一接收齿轮 46A、 第二接收齿轮 46B 和第三接收齿轮 46C 的任何一个啮 合, 并且选择第一接收齿轮 46A、 第二接收齿轮 46B 和第三接收齿轮 46C 的任何一个来旋转 所选择的齿轮。注意, 第三接收齿轮 46C 被设置用于驱动未示出的维护机构。在此, 该维护 机构对应于执行例如记录头 21 的维护的维护机构。第一接收齿轮 46A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 的第三齿轮, 并且第二接收齿轮 46B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四齿轮。 0078 0079 如图 12 中所示,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110 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 111 和第二。

42、行星齿 轮机构 11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 111 包括 : 太阳齿轮 113, 其与第一接收齿轮 46A 啮合 ; 以 及, 行星齿轮114, 其在围绕太阳齿轮113转动的同时旋转。 当第一驱动马达71反向旋转时 ( 参见箭头标记 132), 行星齿轮 114 与多个传动齿轮 115 之一啮合, 传动齿轮 115 将旋转传 说 明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7/12 页 11 送到中间辊对 54 的旋转轴 54A( 参见由虚线所示的行星齿轮 114)。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112 包括 : 太阳齿轮 117, 传动齿轮 116 将太阳齿轮 113 的旋转传动到太。

43、阳齿轮 117 ; 以及, 行星 齿轮 118, 其在围绕太阳齿轮 117 转动的同时旋转。当第一驱动马达 71 在正向 ( 参见箭头 标记 131) 上旋转时, 行星齿轮 118 与多个传动齿轮 35 之一啮合, 传动齿轮 35 将旋转传动 到第一给送辊 31( 参见由实线所示的行星齿轮 118)。使用如上所述的结构, 第一驱动传动 部分 110 具有如下的功能 : 将正向旋转的第一驱动马达 71 的驱动力传动到第一给送辊 31 和将反向旋转的第一驱动马达 71 的驱动力传动到中间辊对 54。此外, 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110 具有不将反向旋转的第一驱动马达 71 的驱动力传动到第一给送辊 3。

44、1 的功能。在本实 施例中的第一驱动马达 71 的正向旋转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驱动马达的正向旋转, 并 且第一驱动马达 71 的反向旋转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驱动马达的反向旋转。 0080 0081 如图 13 中所示, 第二驱动传动部分 120 具有与第一驱动传动部分 110 类似的结 构, 并且包括两个行星齿轮机构 : 第三行星齿轮机构 121 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122。因此, 第二驱动传动部分 120 具有向第二给送辊 32 传动反向旋转 ( 参见箭头标记 132) 的第一驱 动马达 71 的驱动力并且将正向旋转 ( 参见箭头标记 131) 的第一驱动马达 71 的驱动力传 动到中间。

45、辊对54的功能, 并且同时, 它具有不向第二给送辊32传动正向旋转的第一驱动马 达 71 的驱动力的功能。 0082 0083 检测机构包括 : 第一传感器81和第二传感器82, 如图2中所示 ; 以及, 第一编码器 83 和第二编码器 84, 如图 9 中所示。第一传感器 81 在传送方向 38 上被布置于中间辊对 54 的上游侧。第二传感器 82 在传送方向 38 上被布置于主传送辊对 55 的上游侧。 0084 第一传感器 81 和第二传感器 82 是所谓的对齐传感器 (registersensor), 并且其 结构是公知的。例如, 第一传感器 81 和第二传感器 82 的每一个由以可拆。

46、卸的方式向主传 送路径 51 设置的发光二极管、 光电二极管和检测器形成, 并且在纸张 5 通过传感器期间的 输出与当纸张 5 未通过传感器时的输出不同。在下面的描述中, 在纸张 5 通过传感器时的 第一传感器 81 和第二传感器 82 的输出被定义为第一输出, 并且当纸张 5 未通过传感器时 的其输出被定义为第二输出。第一传感器 81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检测部分, 并且第二 传感器 82 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检测部分。而且, 第一输出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输 出和第三输出, 并且第二输出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二输出和第四输出。 0085 编码器 83 和 84 具有与公知编码器的结构类似。

47、的结构。例如, 编码器 83 和 84 的 每一个包括发光二极管、 光电二极管和盘, 其中, 向盘设置透光的透光部分和遮光的遮光部 分。 当盘旋转时, 透光部分和遮光部分交替地通过发光二极管的光路, 并且光电二极管的输 出改变。该盘附接到驱动马达 71 和 72 的轴和由驱动马达 71 和 72 旋转的旋转轴等。第一 编码器83以附接的方式被设置到第一驱动马达71。 第二编码器84以附接的方式被设置到 第二驱动马达 72。 0086 如图 9 中所示, 控制部分 90 包括 : 第一计数器 91, 其计数在第一编码器 83 的输出 上的改变 ; 第二计数器92, 其计数在第二编码器84的输出上。

48、的改变 ; 以及, 存储器(存储部 分 )94。 0087 存储器 94 存储第一至第四预定值。第一预定值是与第一计数器 91 的计数值相关 说 明 书 CN 102285222 A CN 102285232 A8/12 页 12 的阈值, 并且被设置为如下的值, 即, 该值用于指示在已经通过第一传感器81的纸张5的前 端达到中间辊对 54 后获得至少预定旋转量。第二预定值是与第一计数器 91 的计数值相关 的阈值, 并且被设置为如下的值, 即, 该值用于指示在纸张5的前端达到主传送辊对55后获 得至少预定旋转量。注意, 纸张 5 的前端表示纸张 5 的在传送方向 38 上的前端。第三预定 值。

49、是与第一计数器91的计数值相关的阈值, 并且是用于判定纸张5的前端达到主传送辊对 55的值。 第四预定值是与第二计数器92的计数值相关的阈值, 并且是用于确定纸张5的给 送开始的值。第四预定值例如作为图像数据被从外部输入以存储在存储器 94 中。 0088 0089 控制部分 90 具有在图 6 和 7 中所示的第一记录模式和在图 8 中所示的第二记录 模式。在第一记录模式中, 控制部分 90 进行在图 6 中所示的打印处理和在图 7 中所示的预 给纸处理。第一记录模式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第一记录模式, 第二记录模式对应于在本教 导中的第二记录模式, 并且所述预给纸处理对应于在本教导中的预给纸处理。 以下, 将参考 图 6-11 来描述控制部分 90 的操作。 0090 0091 当控制部分 90 根据第一记录模式来接收到打印指令时, 它驱动第三驱动马达 73 以移动托架 23, 并且将切换齿轮 45 的姿态改变为第一姿态。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