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其驱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其驱动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891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21 CN 102289113 A *CN102289113A* (21)申请号 201110203893.6 (22)申请日 2011.07.20 G02F 1/1343(2006.01) G02F 1/1345(2006.01) G02F 1/1335(2006.01) G02F 1/133(2006.01) G02F 1/1333(2006.01) G02B 27/22(2006.01) (71)申请人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东 部工业区东 H-1 栋 1。
2、01 (72)发明人 张晶 李建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80 代理人 丁建春 李庆波 (54) 发明名称 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 其驱动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 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其驱动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 : 上基板和下基板, 上基板和下基板对应设 置 ; 液晶层, 液晶层填充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 ; 公共电极, 公共电极设置于上基板相对于下基板 一侧的表面上 ; 至少包括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 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 第一驱动电 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 第。
3、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均 设置于下基板相对于上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第一 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第二驱动电极 组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 通过上述方式, 本发明能 够减少电极驱动时驱动线路的数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5 页 CN 102289126 A1/2 页 2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上基板和下基板, 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对应设置 ; 液晶层, 所述液晶层填充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之间 ; 公共电极, 所述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相对于下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
4、; 至少包括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 所述第一驱动电 极组、 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组、 所述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均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相对于所述 上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 所述第二驱动电极 组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二引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 ; 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 ;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绝缘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 第二通孔 ; 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和所述第二条形电极之间 ; 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
5、通过对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 ; 多个所述第二条形电极通过对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二引线。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二绝缘层 ; 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 多个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二 条形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和所述第二条形电极之间的 间距相等。 6.。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相同 电压或不同电压。 7.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提供上基板和下基板 ; 在所述上基板相对所述下基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公共电极 ; 在下基板上至少形成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 所述 第一驱动电极组、 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组、 所述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均设置于所述下基板 相对于所述上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 所述第 二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二引线 ; 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 8. 根据权利要。
7、求 7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在下基板上至少形成第一驱 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的步骤中, 包括 : 在所述下基板上至少形成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 极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组和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组。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2/2 页 3 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组形成多个第一条形电极步骤中, 将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平 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 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组形成多个第二条形电极步骤中, 将多个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平 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10. 根据权。
8、利要求 9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将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步骤与在将多个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二引线步骤中, 包 括 : 将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二条形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并且任意相 邻的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和所述第二条形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 1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对公共电极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 对第一驱动电极组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 电压, 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组形成第一电场, 所述第一电场驱动液晶层中的 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形成液晶光栅 ;。
9、 对第一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或施加所述第二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施加所述 第一操作电压, 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组形成第二电场, 所述第二电场驱动所 述液晶层中的多个所述液晶分子扭转, 形成移动半个栅距的液晶光栅。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光栅是透镜光栅或狭缝 光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1/8 页 4 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立体显示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方法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
10、0002 随着立体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 液晶显示装置也有了越来越大量的需求, 目前裸 眼液晶显示装置由于不用佩戴专门的眼镜,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的裸眼液晶显示 装置主要基于双目视差而开发的,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透镜阵列或视差障碍将具有一定 视差的两幅图像分别导引到观察者的左眼及右眼, 以使观察者感受到立体效果。 0003 立体显示技术是通过人为手段来制造左右眼的视差, 给予左眼和右眼分别送去有 视差的两幅图像, 使大脑在获取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图像后, 产生观看真实三维物体的感 觉。 0004 液晶光栅是一种可用来进行立体显示的装置, 它与普通光栅一样, 可以实现对于 光线的控制作用,。
11、 液晶光栅主要有透镜光栅和狭缝光栅两种, 狭缝光栅是利用电压控制液 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对偏振光起到选择性透过和阻挡的作用。透镜光栅的形成原理是利用 电压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实现折射率的变化, 因此它具有参数可调整性, 在立体显示 方面有更多的优势。 0005 在现有液晶光栅立体显示技术中,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电极, 和形 成于这两个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通过在向这两个电极施加电压时形成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 的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极性和光学各向性。极性指, 当液晶分子被置于电场内时, 液晶 分子中的电荷被聚集到该液晶分子的相对两侧, 由此根据施加的电场来转换液晶分子的排 列方向。 。
12、光学各向性指, 由于液晶分子的棒状结构和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根据液晶分子的 极化状态改变入射光的入射方向, 或者改变发射光的路径。 因此, 液晶层因施加给两个电极 的电压而具有透光性差别, 从而不仅可以利用像素的透光性差别来显示图像, 还可以形成 液晶光栅。 0006 当前的液晶透镜 / 狭缝技术发展迅速, 一般来说一个液晶透镜 / 狭缝均由多条电 极组成, 就目前的显示面板来说, 每一个像素上平均会覆盖 1.5 条电板乃至更多, 因此一块 显示面板对应的液晶透镜 / 狭缝的驱动电极数, 会达到其源电极 ( 即 source 电极 ) 数目的 1.5 倍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 并且随着。
13、显示面板的增大, 液晶透镜工艺流程的日趋 完善, 对立体显示效果要求的逐渐提高, 液晶透镜 / 狭缝驱动电极的数目会有更大数目的 增加。 0007 参阅图 1, 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驱动电极的布线情况的俯视图。由于液晶透 镜 / 狭缝的电压输送并不是扫描式的, 所以现阶段普遍是对每根液晶透镜 / 狭缝的驱动电 极 100 单独控制, 进行电压的输送, 于是需要将每根驱动电极 100 都进行外部引线, 连接驱 动线路 101, 此时驱动线路 101 数目过大, 使液晶透镜 / 狭缝外部的布线产生很大困难。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2/8 页 5 发。
14、明内容 0008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及其驱动方法, 能够减少电极驱动时驱动线路的数量。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 装置, 包括 : 上基板和下基板, 上基板和下基板对应设置 ; 液晶层, 液晶层填充于上基板与 下基板之间 ; 公共电极, 公共电极设置于上基板相对于下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 至少包括第 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 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 组、 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均设置于下基板相对于上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第一驱动电极组 共同连接。
15、到第一引线, 第二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 0010 其中, 第一驱动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 ; 第二驱动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条 形电极 ;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绝缘层, 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 通孔 ;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之间 ;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通过对应 多个第一通孔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 多个第二条形电极通过对应多个第二通孔共同连接到 第二引线。 0011 其中,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二绝缘层 ; 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之 间。 0012 其中,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 多个第二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 并等。
16、距离设置。 0013 其中,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与多个第二条形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任意相邻的 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4 其中, 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连接相同电压或不同电压。 001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液晶显 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提供上基板和下基板 ; 在上基板相对下基板一侧的表 面上设置公共电极 ; 在下基板上至少形成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 第二引线, 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均设置于下基板相对 于上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第一驱动电极组共。
17、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第二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 到第二引线 ; 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 0016 其中, 在下基板上至少形成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的第一驱动电极组、 包括多个 第二条形电极第二驱动电极组。 0017 其中, 在第一驱动电极组形成多个第一条形电极步骤中, 将多个第一条形电极平 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 在第二驱动电极组形成多个第二条形电极步骤中, 将多个第二条形 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0018 其中, 在将多个第一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步骤与在将多个第二条形 电极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步骤中, 包括 : 将多个第一条形电极与多个第二条形电极相互平 行且间隔设。
18、置, 并且任意相邻的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液晶显 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对公共电极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 对第一驱动电极组施 加第一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公共电极与第一驱 动电极组形成第一电场, 第一电场驱动液晶层中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形成液晶光栅 ; 对第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3/8 页 6 一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公 共电极与第二驱。
19、动电极组形成第二电场, 第二电场驱动液晶层中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形 成移动半个栅距的液晶光栅。 0020 其中, 液晶光栅是透镜光栅或狭缝光栅。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区别于现有技术对每个液晶透镜 / 狭缝的驱动电极单独控 制, 并进行电压输送, 而造成的连接驱动电极的驱动线路数量过大的情况, 本发明通过将驱 动电极进行分组, 并分组至少得到第一驱动电极组和第二驱动电极组, 将第一驱动电极组 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将第二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 能够减少电极驱动时的驱 动线路的数量, 优化布线。 另外, 因为驱动线路数量的减少, 还能节约驱动芯片引脚数量, 节 省成本。 附。
20、图说明 0022 图 1 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驱动电极的布线情况的俯视图 ; 0023 图 2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3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极的第一布线情况的俯视图 ; 0025 图 4 是图 2 自左向右方向的截面图 ; 0026 图 5 是图 2 自右向左方向的截面图 ; 0027 图 6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极的第二布线情况的俯视图 ; 0028 图 7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极的第三布线情况的俯视图 ; 0029 图 8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 0030 图 9 。
2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驱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2 参阅图2,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液晶显示装置 包括 : 上基板 10、 下基板 11、 液晶层 12、 公共电极 13 以及驱动电极 14。 0033 上基板 10 和下基板 11 对应设置。 0034 液晶层 12 填充于上基板 10 和下基板 11 之间。 0035 并结合图 3, 图 3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极的第一布线情况 的俯视图。驱动电极 14 至少包括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第。
22、一引线 143 以及第二引线 144, 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第一引线 143 以及第二引线 144均设置于下基板11相对于上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 第一驱动电极组141共同连接到第 一引线 143,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 144。 0036 优选地, 上基板 10 和下基板 11 均为玻璃基板, 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材料的透明基 板, 只要使得光线能够透过即可, 此处不一一列举。 0037 优选地, 公共电极 13 为平面电极,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设置为平行的条 形电极。 0038 优选地, 驱动电极 14 为透明电极, 譬如可为铟锡氧。
23、化物 (Indium Tin Oxide, ITO) 或铟锌氧化物 (Indium Zinc Oxide, IZO), 此处不一一列举。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4/8 页 7 0039 本发明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 0040 将驱动电极 14 分组至少形成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和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的是基 于将同类型驱动电极 14 划分为一组, 这里即是将选通电压相同的驱动电极 14 进行连接成 一体。 0041 向公共电极 13 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并对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不。
24、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该第一参考电压与该第一操作电 压具有足够的电势差, 该公共电极 13 与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 12 中 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 而该第一参考电压与第二操作电压电压差不够, 因此该公共电极 13 与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形成的电场不能够驱动液晶层 12 中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因此, 至 少在公共电极 13 与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正对的区域, 以及公共电极 13 与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正对的区域, 在垂直方向上, 因为该多个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不同, 不同位置的光折射 率不同, 或者对偏振光的选择性透过和阻挡作用不同, 从而由驱动电极 1。
25、4 驱动该多个液晶 分子形成液晶光栅。 0042 另外, 仍向公共电极 13 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对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不施加电压或 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公共电极 13 与第二驱动电 极组 142 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 12 中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也能够由驱动电极 14 驱动该 多个液晶分子形成液晶光栅。 0043 当然, 液晶光栅是透镜光栅或狭缝光栅。 0044 一般而言, 第一引线 143 和第二引线 144 设置于下基板 11 同一侧, 当然, 此处的第 一引线 143 和第二引线 144 还可以设置于下基板 11 的相对两侧, 只要能。
26、实现将第一驱动电 极组 141 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143,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 144 即可, 其 它情况只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简单变形, 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004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将驱动电极 14 进行分组, 并至少分组形成第一驱动电极 组 141 和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将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143, 将第二驱 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 144, 能够减少电极驱动时的驱动线路的数量, 优化布线。另 外, 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和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分别连接不同的操作电压, 能够简化驱动, 提高电压均一性和稳定性, 以及提。
27、高驱动频率, 从而提高驱动效率, 另外, 因为驱动线路数 量的减少, 还能节约驱动芯片引脚数量, 节省成本。 0046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 参阅图 3 至图 5, 图 3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 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极的第一布线情况的俯视图, 图 4 是图 1 自左向右方向的截面图, 图 5 是图 1 自右向左方向的截面图。该实施方式中, 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 极 1411 ;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 1421 ; 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绝 缘层 15 和第二绝缘层 16。 0047 第一绝缘层 15 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 151 。
28、和第二通孔 152 ; 该第一绝缘层 15 设置于第一条形电极 1411 和第二条形电极 1421 之间 ;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 1411 通过对 应多个第一通孔 151 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143 ; 多个第二条形电极 1421 通过对应多个第二 通孔 152 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 144。第二绝缘层 16 设置于第一引线 143 和第二引线 144 之 间。 0048 当然, 第一绝缘层 15 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第二绝缘层 16 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甚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5/8 页 8 至, 第一绝缘层 15 和第二绝缘层 16 可以集成。
29、一体。 0049 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15和第二绝缘层16, 在向公共电极13、 第一 驱动电极组 141 以及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施加电压时, 能够避免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以及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相互接触并导通, 因此能够确保电压的差异性, 还能够降低电场的互 相干扰。 0050 优选地, 第一条形电极 1411 与第二条形电极 1421 宽度相同,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 1411 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 多个第二条形电极 1421 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0051 优选地,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1411与多个第二条形电极142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任意相邻的第。
30、一条形电极 1411 和第二条形电极 1421 之间的间距相等。当然, 该间距可以 视情况设定。 0052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 第一条形电极1411与第二条形电极1421宽度相同, 并且相 互间隔、 平行、 等距设置, 能够在向公共电极 13 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向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时, 形成的液 晶光栅, 若定义该液晶光栅为第一液晶光栅 ; 同时向公共电极 13 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对第 一驱动电极组 141 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施加第一操作 电压, 形成的液晶光栅, 若定。
31、义该液晶光栅为第二液晶光栅 ; 该第一液晶光栅与该第二液晶 光栅相距半个栅距, 能够实现液晶光栅的移动性。此时, 若维持公共电极 13 的电压不变, 并 周期性地向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或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同时相应地向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或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能够实现液晶光栅的连续 移动, 将会使液晶光栅看似具有流动性, 实现高分辨率的立体图像显示效果。 0053 上述实施方式中, 第一条形电极 1411 和第二条形电极 1421 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 第一引线 143 和第二引线 144 连接相同电压或不同电压。连接相同电压时。
32、, 多个液 晶分子排列方向一致, 不具有透镜效果, 不能形成液晶光栅。 0054 参阅图 6, 图 6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极的第二布线情况的 俯视图。驱动电极 14 包括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第三驱动电极组 145 和第四驱动电极组 146, 该驱动电极还包括第一引线 143、 第二引线 144、 第三引线 147 和第 四引线 148。 0055 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143 ; 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共同连接到 第二引线 144 ; 第三驱动电极组 145 共同连接到第三引线 147 ; 第四驱动电极组 144 共同。
33、连 接到第四引线 148。 0056 优选地, 第一驱动电极组141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1411, 第二驱动电极组142包 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 1421, 第三驱动电极组 145 包括多个第三条形电极 1451, 第四驱动电 极组 146 包括多个第四条形电极 1461。第一条形电极 1411、 第二条形电极 1421、 第三条形 电极 1451 和第四条形电极 1461 宽度相同,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 1411 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 置 ; 多个第二条形电极 1421 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 多个第三条形电极 1451 平行、 间隔 并等距离设置 ; 多个第四条形电极 1461 平行、。
34、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0057 优选地, 多个第一条形电极 1411、 多个第二条形电极 1421、 多个第三条形电极 1451 和多个第四条形电极 1461 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任意相邻的第一条形电极 1411 和第 二条形电极 1421、 第二条形电极 1421 和第三条形电极 1451、 以及第三条形电极 1451 和第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6/8 页 9 四条形电极 1461 之间的间距相等。 0058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 给公共电极 13( 参阅图 1) 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依次并周期 性地给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第二驱动电极。
35、组 142、 第三驱动电极组 145 和第四驱动电极组 146 其中一组驱动电极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给另外几组驱动电极不施加电压或者施加第二 操作电压, 能够形成几组不同的液晶光栅, 且每相邻液晶光栅之间的间距为四分之一个栅 距, 能够实现液晶光栅的连续移动, 使液晶光栅看似具有流动性, 实现更高分辨率的立体图 像显示效果。 0059 参阅图 7, 图 7 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电极的第三布线情况的 俯视图。结合图 2,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 : 当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中的 第一条形电极 1411 数量, 以及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中的第二条形电极 1421。
36、 数量过多时, 可 以进行进一步分组。 0060 例如, 将第一驱动电极组 141 分成第三驱动电极组 1413 和第四驱动电极组 1414, 将第二驱动电极组 142 分成第五驱动电极组 1423 和第六驱动电极组 1424, 将第一引线 143 分成第三引线1431和第四引线1433, 将第二引线144分成第五引线1441和第六引线1443。 将第三驱动电极组 1413 共同连接到第三引线 1431, 将第四驱动电极组 1414 连接到第四引 线 1433, 将第五驱动电极组 1423 共同连接到第五引线 1441, 将第六驱动电极组 1424 共同 连接到第六引线 1443。当然, 可以。
37、给第三驱动电极组 1413 和第四驱动电极组 1414 施加相 同电压或者不同电压, 亦可给第五驱动电极组 1423 和第六驱动电极组 1424 施加相同电压 或者不同电压。 006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即使驱动电极组中的条形电极数量增加, 也能够减少布线、 并 保证驱动电极供电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0062 参阅图8, 图8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 包括如下步骤 : 0063 步骤 S101, 提供上基板和下基板。 0064 步骤 S102, 在上基板相对下基板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公共电极。 0065 步骤 S103, 在下基板上至少形成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
38、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 第二引线, 第一驱动电极组、 第二驱动电极组、 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均设置于下基板相对 于上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第一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第二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 到第二引线。 0066 步骤 S104, 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 0067 在上述步骤 S103 中, 还包括 : 在下基板上至少形成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的第一 驱动电极组, 并形成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的第二驱动电极组。 0068 在上述步骤 S102 中, 公共电极一般为平面电极,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设 置为平行的条形电极。 0069 当然, 步骤 S102 和步骤 S103 。
39、可以根据需要互相调换顺序, 步骤 S102 和步骤 S103 顺序的改变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并没有影响。 0070 在上述步骤中, 上基板、 下基板、 第一驱动电极组和第二驱动电极组都采用透明材 料。 0071 优选地, 在下基板上至少形成包括多个第一条形电极的第一驱动电极组的步骤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7/8 页 10 中, 还包括 : 将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0072 优选地, 在下基板上形成包括多个第二条形电极的第二驱动电极组的步骤中, 还 包括 : 将多个所述第二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 0073 上述的第。
40、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宽度相同。 0074 另外, 在步骤 S103 中, 一般将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设置于下基板同一侧, 当然, 此 处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还可以设置于下基板的相对两侧, 只要能实现将第一驱动电极组 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第二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第二引线即可, 其它情况只是本发明实 施例的简单变形, 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0075 在上述步骤中, 即在将多个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与将多个 所述第一条形电极平行、 间隔并等距离设置的步骤中, 还包括 : 将多个第一条形电极与多个 第二条形电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并且任意相邻的第一条形电极和第二条形电极之间的 间。
41、距相等。当然, 该间距可以视情况设定。 007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将驱动电极进行分组, 并至少分组形成第一驱动电极组 和第二驱动电极组, 将第一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到第一引线, 将第二驱动电极组共同连接 到第二引线, 能够减少电极驱动时的驱动线路的数量, 优化布线, 另外, 第一驱动电极组和 第二驱动电极组分别连接不同的操作电压, 能够简化驱动, 并且提高电压稳定性, 从而提高 驱动效率, 另外, 因为驱动线路数量的减少, 还能节约驱动芯片引脚数量, 节省成本。 0077 参阅图9, 图9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驱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 例包括如下步骤 : 0078 步骤 S。
42、201, 对公共电极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0079 步骤 S202, 对第一驱动电极组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 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公共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组形成第一电场, 第一电场驱动液晶层中 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形成液晶光栅。 0080 步骤 S203, 对第一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 组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公共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组形成第二电场, 第二电场驱动液晶层中 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形成移动半个栅距的液晶光栅。 0081 步骤 S202 以及步骤 S203 中的液晶光栅指透镜光栅或狭缝光栅。 0082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43、 : 0083 向公共电极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并对第一驱动电极组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对第二 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二操作电压。 该第一参考电压与该第一操作电压具有足够 的电势差, 该公共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组形成的电场驱动液晶层中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 而该第一参考电压与第二操作电压电压差不够, 该公共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组形成的电场 不能够驱动液晶层中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因此, 至少在公共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组正对 的区域, 或者公共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组正对的区域, 在垂直方向上, 因为该多个液晶分子 的排列方向不同, 不同位置的光折射率不同, 或者对偏振光的选择性透过和阻挡作用不同, 从而。
44、由驱动电极驱动液晶分子形成液晶光栅。 0084 另外, 仍向公共电极施加第一参考电压, 对第一驱动电极组不施加电压或施加第 二操作电压, 对第二驱动电极组施加第一操作电压, 公共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组形成电场 驱动液晶层中的多个液晶分子扭转, 也能够由驱动电极驱动液晶分子形成液晶光栅。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8/8 页 11 008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通过对第一驱动电极组以及第二驱动电极组施加不同的电 压, 能够实现液晶光栅半个栅距的移动, 从而在液晶显示装置上实现全像素立体显示, 另 外, 改变对驱动电极地单独控制, 以第一、 第二驱动电极组。
45、的形式统一供电, 能够提高驱动 电极的电压均一性及稳定性, 同时能提高驱动频率。 008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1/5 页 12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2/5 页 13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3/5 页 1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4/5 页 15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89113 A CN 102289126 A5/5 页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89113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