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8098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3.21 CN 102380987 A *CN102380987A* (21)申请号 201110259319.2 (22)申请日 2011.09.02 B32B 27/02(2006.01) B32B 27/18(2006.01) B32B 27/12(2006.01) B32B 33/00(2006.01) D03D 15/00(2006.01) D03D 15/02(2006.01) D02G 3/04(2006.01) D04H 1/42(2012.01) D04H 1/4266(2012.01) D04。
2、H 1/46(2012.01) D04H 1/70(2012.01) D06M 13/207(2006.01) D06M 11/56(2006.01) D06M 11/65(2006.01) D06L 3/02(2006.01) (71)申请人 福建省百凯经编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362241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枫 林工业区 (72)发明人 陈阿斌 (54) 发明名称 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 料, 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透气透湿重、 吸湿透气 差、 升温不排汗、 舒适性较差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 的是通过设计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
3、不仅使得该面料满足其特殊降温排汗吸湿的需 要, 其特殊的双层结构织物的后整理也同时能实 现面料的光泽优良、 吸湿透气性良好、 降温、 排汗、 舒适性优良的性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CN 102381002 A1/2 页 2 1. 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该复合纺织面料为内外双层织物, 外层为机织物, 经纱为天丝纤维、 亚麻纤维、 牛奶蛋白纤维、 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比为 1.5 : 2.5 : 6 : 9、 重量比为 34 : 23 : 69 : 78, 经过络筒拉。
4、伸张力为 2729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 纺成英支数为 102s、 捻系数为 243 的纱线 ; 纬纱为榨蚕丝纤维、 圣麻纤维、 玉米纤维、 抗起球 中空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比为1.5 : 8.5 : 6 : 2、 重量比为23 : 54 : 18 : 79, 经过络筒拉伸 张力为 17195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21s、 捻系数为 335 的纱线 ; 在该机织 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 3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 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 经向密度为 350 根 /10cm, 纬向密度为 1223 根 /10cm, 平方。
5、米重 72 克 ; 内层为无纺织物, 将聚乙烯、 苯并咪唑、 聚芳烯烃三者的共聚酯共同与银粉混合均匀进 行纺中空纤维丝, 该中空纤维丝具有多个均匀的孔径为 0.3um 的微孔, 然后将中空纤维丝、 玉米纤维、 羊毛纤维、 钙离子重量比为 24 : 76 的藻朊酸盐短纤维分别按照重量比为 2 : 9 : 9 : 1 充分均匀混合, 所得混合纤维经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薄毡网, 通过铺网机将薄毡网层层铺 叠达到厚度为 0.95mm1.02mm 的毡网, 通过针刺机对毡网进行针刺, 使纤维丝进行 7 9 次 充分互相联结, 将针刺后的毡网进行微加热热分相, 再送入弱碳酸槽中沥滤, 然后用弱碱水 5 次清。
6、洗弱碳酸槽中沥滤后的毡网, 再通过含有纯净水溶液清洗 4 次处理, 干燥, 将干燥后 的毡网通过热处理炉在 230 240加热处理 8 9 分钟进行烧结 ; 其中, 内外层织物的内层和外层由内层中的中空纤维丝进行交织连接, 在交织连接后 将内外层织物依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后整理处理 : 一、 预处理 : 将内外双层织物置于温度为 45 48的第一煮漂液中处理 15 分钟, 再 置于温度为 65 68的第二煮漂液中处理 3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77 79的第三煮漂 液中处理 34 分钟, 所述第一煮漂液由 0.8g/L 的精练剂、 0.98g/L 的螯合分散剂、 2.7g/L 的 磷酸氢二钠、 。
7、3.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二煮漂液由 1.95g/L 的碳酸钠、 2.85g/L 的螯合分散剂、 3.93g/L 的磷酸氢二钠、 3.75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三煮漂液由 2.95g/L 的硅酸钠、 3.63g/L 的螯合分散剂、 1.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 组成 ; 二、 浸渍抗菌整理 : 将步骤一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 置于温度为 36 39的浸渍抗 菌整理液中处理 40 分钟, 所述浸渍抗菌整理液由 1.68g/L 的柠檬酸、 0.074g/L 的硫酸镁、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8g/L 的硝酸银以及水组成 ; 。
8、三、 清洗烘培处理 : 将步骤二中的浸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用轧车轧 一遍后, 置于 26 35温水中恒温 2 小时, 取出后在 25温度下干燥 ; 再置于 85恒温的 茶多酚抗菌整理剂中浸渍 55 64 分钟, 再通过 1 3冷水浸泡 2 小时, 再置于 97的热 水中保持 15 分钟, 取出后在 45的恒温室烘焙至干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外层机织物 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2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 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
9、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外层机织物 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4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 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0987 A CN 102381002 A2/2 页 3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外层机织物 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6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 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外层机 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8mm 嵌设有一股。
10、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 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0987 A CN 102381002 A1/10 页 4 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高级纺织面料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复合面料织物, 尤其是涉及一 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化学纤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而生态 纤维由于从天然的植物中提取, 与化学纤维相比, 具有更好的质地和手感, 并具有很好的可 再生性和环保性, 从而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大豆纤维是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和高聚物 为原料, 经。
11、高新技术处理后, 采用湿法纺丝而成, 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手感和保暖性, 并具有 抗菌的功效, 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 大豆纤维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 制约的主要 因素是大豆纤维前处理工艺即漂白工艺, 由于大豆纤维天然较黄, 采用传统强碱加双氧水 的漂白工艺和染色工艺, 会造成漂白的白度不够白, 这样在染浅色、 鲜亮色的时候, 往往会 出现色光昏暗、 色泽萎缩, 没有艳度、 匀染性差等现象。 因此, 如何解决大豆纤维漂白难的问 题, 是推广大豆纤维应用的关键。 0003 牛奶蛋白纤维及其长丝是高档的新型纤维材料, 它集多种天然蛋白质纤维与化学 纤维之优点于一身, 具有亲肤、 养肤、 吸湿、 。
12、透气、 手感柔软、 光泽明亮、 外观华贵, 物理机械 性能优良等特点 ; 并具有良好的可纺织性 ; 与其它纤维的配伍性 ; 不怕虫蛀 ; 抗菌、 抑菌、 卫 生保健等性能为一体的特点。但是, 牛奶蛋白纤维染色技术的不成熟制约和阻碍着它在纺 织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0004 目前, 牛奶蛋白纤维的生产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方法, 都是将牛奶蛋白质中氨基酸 线型的酪蛋白解聚成为直链大分子之后, 其一是以丙烯腈为载体接枝共聚 ; 其二是以醋酸 乙烯醇为载体接枝缩聚 ; 制成纺丝原液后, 采用湿法纺丝工艺进行分子交换固化成纤, 经过 牵伸、 烘干、 卷绕而成牛奶蛋白纤维长丝。 经过牵伸、 烘干、 卷曲、 切断。
13、而成牛奶蛋白短纤维。 0005 由于牛奶蛋白纤维的纺丝原液不同, 聚合的载体和生产工艺不同, 所以纤维的性 能及染色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目前传统的牛奶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纱线染色因为没有专 用的染料, 通常聚丙烯腈载体的牛奶蛋白纤维采用阳离子染料、 活性染料、 酸性染料染色 ; 而聚乙烯醇载体的牛奶蛋白纤维采用活性染料、 酸性染料染色。 但是, 由于生产中多数采用 大容量、 小浴比、 节省能源、 降低消耗、 减少生产成本的工艺技术, 无论采用哪种染料染色, 都非常容 易出现色花、 色差、 上染率低、 色牢度差等问题。因此, 选择毛纺行业常用的散纤 维染色, 对于色花、 色差、 不同色和纤维的热。
14、收缩等问题就显得不十分重要, 或者在混纺时 加入不超过 20低比例的牛奶蛋白纤维再与天然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 合成纤维等混纺 或交织, 留白或者不考虑牛奶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等问题, 这种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的缺 点是 : 不能生产高比例和纯的牛奶蛋白纤维产品, 不能充分体现牛奶纤维的优良性能 ; 严 重影响产品的各项色牢度指标和颜色的鲜艳度, 染色的饱和度, 颜色的均匀性和同色性 ; 手 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容易导致柔软性、 悬垂性、 弹性都非常差。由于牛奶蛋白纤维是湿 法纺丝, 纤维内部含有很多个极性基团、 纵向沟槽和横截面的空位, 纤维自身具有极强的热 说 明 书 CN 102380。
15、987 A CN 102381002 A2/10 页 5 收缩性而引起纱线或织物收缩、 尺寸不稳定。因此, 通常聚丙烯腈载体的牛奶蛋白纤维采 用阳离子染料、 活性染料、 酸性染料染色, 聚乙烯醇载体的牛奶蛋白纤维采用活性染料、 酸 性染料的传统方法染色时, 牛奶纤维的蛋白部分难上色, 极易产生染不透、 染不匀、 色差、 色 花、 手感差, 布面硬化等诸多问题。 所以, 无论哪种牛奶蛋白纤维和哪种染料染色, 除了选用 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之外, 出现色花、 色差、 色牢度差、 尺寸不稳定是其染色和阻碍牛奶蛋 白纤维在纺织行业应用难以解决的技术关键。 0006 U.S.4,357,390 讲述了一种。
16、制备制品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由一种或多种可吸湿织 物层构造所述制品, 其中该织物层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 : 将包含聚酯和一种或多 种式为 RSO3M 的烷基金属磺酸盐的混合物熔体挤出为许多纤维或长丝, 然后冷却这些纤维 或长丝 ; 其中 M 为 Na、 K 或 Li, R 为具有 1-24 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为 2-24 个碳 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烯基, 其中所述烷基金属磺酸盐以基于聚酯重量的 0.1 -1.9 重量的 量存在, 而且所述方法不包括纤维或长丝后处理步骤。 0007 后处理步骤包括化学、 气体、 等离子体放电、 电晕或碱处理步骤。碱处理步骤已 经论述, 例如在 Tex。
17、tile Progess, Vol.20, No.2,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ester by AlkalineTreatments, 第 13-14。其中的引文为例如 U.S.2,590,402 ; 2,828,528 和 3,135,577。碱处理步骤是众所周知的。 0008 一直以来, 作为衣料用或产业材料用的弹性纤维, 主要使用聚氨酯弹性纤维, 但是 其存在耐热性、 耐化学试剂性、 耐候 ( 光 ) 性差的缺点。并且, 在制造方面, 由于必须采用干 式纺丝工艺, 因而必须进行溶剂回收, 存在生产力低、 能耗多的问题。 此外, 聚氨酯弹性纤维 循环利用困。
18、难, 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等, 面对今后循环型社会的到来, 还存在很多问题。 0009 在这种背景下, 以能够进行熔融纺丝的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那样的高结晶性聚 酯作为硬段、 以聚亚烷基二醇作为软段的聚醚酯弹性纤维因其可发挥生产力高、 耐热性、 耐 热定形 性优良等优点而被实用化。 并且, 由于能够循环利用, 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 其作为 适合于循环型社会的弹性纤维在今后必将得到发展(例如特公昭47-14054号公报、 特开昭 48-10346 号公报、 特开昭 57-77317 号公报等 )。 0010 这种聚醚酯弹性纤维, 作为弹性性能能够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相媲美的纤维, 使用 以聚对苯二甲酸。
19、丁二醇酯为硬段、 以聚氧化丁烯二醇为软段的聚醚酯弹性纤维等。 但是, 这 些硬段和链段通常都是疏水性的, 具有吸湿性或吸水性等亲水性的聚醚酯弹性纤维几乎都 没有实用化。 0011 另外, 在国际公开第 00/47802 号的公开文本中, 公开了被赋予了吸湿性能的弹性 纤维, 但是仅仅记载了含有吸水率为5004000重量的吸水性树脂的聚氨酯弹性体的具 体例子。 0012 此外, 如以前公开所示, 纤维仅仅是本身具有吸湿性, 将其制成织物或者进一步制 成衣料, 其舒适性的提高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具有更新功能的弹性纤维。 0013 涤纶制品采用高温高压分散染料染色, 在白纺、 白织、 匹染工艺中已非。
20、常成熟。在 色织工艺中, 虽然色织布高温(190210)定型时染色涤也会因升华牢度、 定型牢度等 问题产生色变, 但可根据色变程度在绞纱或筒纱染色时提前调整, 最终产品颜色仍然可控, 因此不会产生色变质量问题。但在色纺领域中, 由于纤维先染后纺, 纱线与织物中有染色 涤, 也有本色涤, 目前涤纶散纤维染色, 无论采用国产分散染料或是进口分散染料 ( 汽巴、 说 明 书 CN 102380987 A CN 102381002 A3/10 页 6 克莱恩、 德士达等 ), 还是高性能专用分散染料, 均无法解决色纺织物 170低温定型, 或 190 210高温定型时面料的定型牢度、 升华牢度、 染色。
21、涤与本色涤之间的热移染等引 起的明显色变问题, 一般只能在 150及以下时保持 4 级或以上的色牢度, 但在该温度下色 纺含涤织物无法有效定型, 因此染色涤纶在色纺领域的应用始终存在瓶颈和局部禁区。 0014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吸湿快干产品, 如杜邦的 coolmax, 台湾远东的 coolplus 等, 都 是以常规涤纶切片为载体, 通过异型喷丝板加工成十字型截面的涤纶长丝或短纤。由于上 述原因, 这些以常规涤纶为载体的功能性纤维, 均无法在色纺领域全面应用, 而只能局部应 用。如以 T/C、 65/35 产品为例, 可以在色比 35或 65时使用, 若色比在 35 65 之间品种, 在织物定。
22、型时即会产生染色涤与本色涤之间热移染质量问题。若纤维厂能生产 母体染色的功能性纤维, 当然也能解决上述升华牢度、 热移染等技术难题, 但目前纤维厂均 无生产, 即使生产, 每一个颜色最少必需 5 吨以上的起订量, 这对于小批量、 多品种的色纺 生产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 鉴于上述因素, 在色纺领域, 功能性涤纶类产品的开发, 基本还 是空白, 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才能有所突破。 0015 户外运动日趋流行, 在春夏季, 当运动后汗流浃背的时候, 吸湿快干产品能快速吸 汗、 扩散, 挥发掉水分。由于汗水挥发时会吸收部分人体热量, 能给人带来干爽, 清凉的感 觉, 但秋冬季的运动服、 保暖内衣等。
23、, 仅有吸湿快干是不够的, 还必须给人以温暖感觉。因 此, 秋冬季运动服、 保暖内衣裤、 保暖袜品等具有吸湿快干和中空保暖双重功能组合的秋冬 季运动服、 保暖内衣裤将是最佳选择。 0016 现有的服装面料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网格编织, 即通过细丝的交错织造而成, 这种 结构平整编织, 但保暖效果很差。中国专利织物太空棉 ( 申请号 : CN90225440.5) 属于一种 包含纺织物的用于保温的以非同质性或物理结构薄层为特点的层状产品。 它由金属织物层 和保温层复合制成, 而金属织物层则是由金属膜层与织物层直接镀覆而成的。两层之间可 以是单层复合结构, 也可以是多层复合结构。 该实用新型不但具有超。
24、轻、 超薄、 高效保暖、 保 温、 隔热、 防辐射的特点, 更主要的是具有透气性好和抗拉强度高、 使用寿命长、 缝纫性好的 优点, 能作为一种保暖、 保温材料广泛地应用于民用、 工业等诸多领域。但上述材料主的成 本较高。中国专利一种保暖布料及其生产工艺 ( 申请号 : 00127423.6), 它包括两次复合工 艺, 第一次复合工艺, 在将选自聚氨酯、 PU、 PVC 制成的浆料上面, 复合一层布料, 浆料固化后 变成胶膜与布料相连。第二次工艺 : 将第一次复合布料的胶膜层向上作底衬, 在膜衬上再 涂抹选自聚氨酯、 PU、 PVC 制成的浆料, 在浆料上复合第二层布料, 浆料固化后, 形成的第。
25、二 复合胶膜层一面与第一层布料的胶膜层相连, 另一面与第二层布料相连, 使两层布料与中 间的两次复合胶膜层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的胶膜层厚度小于 1 丝、 重量小于 20 克 / 米 2。 再通过针刺机的细针, 刺穿布料, 于胶膜层中形成许多透气闭合微孔。一种保暖布料, 其特 征在于两层布料中间夹持经两次复合的具有透气微孔的胶膜层。 这种结构虽然保暖效果好 但还需提高, 内层的柔软性能不好, 同时其价格较高, 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中国专利申请 针织纬编隔层保暖织物 ( 申请号 : 03230943.0), 它采用它的内外两层织物的平针线圈之间 由粗旦单纤抗压的纱线连接, 粗旦单纤扣压纱线使内外层。
26、织物之间形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空 间, 静止空气滞留其中, 增加织物整体的隔热保暖功能。 针织纬编隔层保暖织物的内层采用 导湿纤维, 具有快速排汗性能, 使贴身面始终保持干燥舒适, 具有优良的性能。这种结构的 保暖效果仍然不理想。 说 明 书 CN 102380987 A CN 102381002 A4/10 页 7 0017 在中国专利 CN-91112719 中公开了一种棉花散纤维的染色方法, 但这种染色工艺 仅仅是采用直接染料染色, 且只是染棉花, 不适合对其它种类的散纤维染色, 存在较大的局 限性。 发明内容 0018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克服现有。
27、技 术中的 不透气透湿重、 吸湿透气差、 升温不排汗、 舒适性较差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 设计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不仅使得该面料满足其特殊降温排汗吸湿的需要, 其特殊的双层结构织物的后整理也同时能实现面料的光泽优良、 吸湿透气性良好、 降温、 排 汗、 舒适性优良的性能。 001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0020 本发明的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该复合纺织面料为内外 双层织物, 外层为机织物, 经纱为天丝纤维、 亚麻纤维、 牛奶蛋白纤维、 甲壳素纤维分别按 照细度比为 1.5 : 2.5 : 6 : 9、 重量比为 34。
28、 23 69 78,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27 29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02s、 捻系数为 243 的纱线 ; 纬纱为榨蚕丝纤维、 圣麻 纤维、 玉米纤维、 抗起球中空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比为 1.5 8.5 6 2、 重量比为 23 54 18 79,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17 195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21s、 捻系数为 335 的纱线 ; 在该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 3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 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 经向密度为 350 根 /10cm, 纬 向密度为 1223 根 /10。
29、cm, 平方米重 72 克 ; 0021 内层为无纺织物, 将聚乙烯、 苯并咪唑、 聚芳烯烃三者的共聚酯共同与银粉混合均 匀进行纺中空纤维丝, 该中空纤维丝具有多个均匀的孔径为 0.3um 的微孔, 然后将中空纤 维丝、 玉米纤维、 羊毛纤维、 钙离子重量比为 24 76 的藻朊酸盐短纤维分别按照重量比为 2 9 9 1 充分均匀混合, 所得混合纤维经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薄毡网, 通过铺网机将 薄毡网层层铺叠达到厚度为0.95mm1.02mm的毡网, 通过针刺机对毡网进行针刺, 使纤维 丝进行 7 9 次充分互相联结, 将针刺后的毡网进行微加热热分相, 再送入弱碳酸槽中沥 滤, 然后用弱碱水 5。
30、 次清洗弱碳酸槽中沥滤后的毡网, 再通过含有纯净水溶液清洗 4 次处 理, 干燥, 将干燥后的毡网通过热处理炉在 230 240加热处理 8 9 分钟进行烧结 ; 0022 其中, 内外层织物的内层和外层由内层中的中空纤维丝进行交织连接, 在交织连 接后将内外层织物依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后整理处理 : 0023 一、 预处理 : 将内外双层织物置于温度为 45 48的第一煮漂液中处理 15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65 68的第二煮漂液中处理 3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77 79的第三煮 漂液中处理 34 分钟, 所述第一煮漂液由 0.8g/L 的精练剂、 0.98g/L 的螯合分散剂、 2.7g。
31、/L 的磷酸氢二钠、 3.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二煮漂液由 1.95g/L 的碳酸钠、 2.85g/ L 的螯合分散剂、 3.93g/L 的磷酸氢二钠、 3.75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三煮漂液由 2.95g/L 的硅酸钠、 3.63g/L 的螯合分散剂、 1.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 组成 ; 0024 二、 浸渍抗菌整理 : 将步骤一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 置于温度为 36 39的浸 渍抗菌 整理液中处理40分钟, 所述浸渍抗菌整理液由1.68g/L的柠檬酸、 0.074g/L的硫酸 说 明 书 CN 102380987 A CN 。
32、102381002 A5/10 页 8 镁、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8g/L 的硝酸银以及水组成 ; 0025 三、 清洗烘培处理 : 将步骤二中的浸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用轧 车轧一遍后, 置于 26 35温水中恒温 2 小时, 取出后在 25温度下干燥 ; 再置于 85恒 温的茶多酚抗菌整理剂中浸渍 55 64 分钟, 再通过 1 3冷水浸泡 2 小时, 再置于 97 的热水中保持 15 分钟, 取出后在 45的恒温室烘焙至干燥。 002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 0027 外层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2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
33、-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0028 外层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4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0029 外层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6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0030 外层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8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2 实施例 1 : 0033 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该复。
34、合纺织面料为内外双层织 物, 外层为机织物, 经纱为天丝纤维、 亚麻纤维、 牛奶蛋白纤维、 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 比为 1.5 2.5 6 9、 重量比为 34 23 69 78,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27 29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02s、 捻系数为 243 的纱线 ; 纬纱为榨蚕丝纤维、 圣麻 纤维、 玉米纤维、 抗起球中空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比为 1.5 8.5 6 2、 重量比为 23 54 18 79,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17 195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21s、 捻系数为 335 的纱线 ; 在该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mm 。
35、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积 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 经向密度为 350 根 /10cm, 纬向密 度为 1223 根 /10cm, 平方米重 72 克 ; 0034 内层为无纺织物, 将聚乙烯、 苯并咪唑、 聚芳烯烃三者的共聚酯共同与银粉混合均 匀进行纺中空纤维丝, 该中空纤维丝具有多个均匀的孔径为 0.3um 的微孔, 然后将中空纤 维丝、 玉米纤维、 羊毛纤维、 钙离子重量比为2476的藻朊酸盐短纤维分别按照重量比为 2 9 9 1 充分均匀混合, 所得混合纤维经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薄毡网, 通过铺网机将 薄毡网层层铺叠达到厚度为0.95mm1.02mm的毡。
36、网, 通过针刺机对毡网进行针刺, 使纤维 丝进行 7 9 次充分互相联结, 将针刺后的毡网进行微加热热分相, 再送入弱碳酸槽中沥 滤, 然后用弱碱水 5 次清洗弱碳酸槽中沥滤后的毡网, 再通过含有纯净水溶液清洗 4 次处 理, 干燥, 将干燥后的毡网通过热处理炉在 230 240加热处理 8 9 分钟进行烧结 ; 0035 其中, 内外层织物的内层和外层由内层中的中空纤维丝进行交织连接, 在交织连 接后将内外层织物依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后整理处理 : 0036 一、 预处理 : 将内外双层织物置于温度为 45 48的第一煮漂液中处理 15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65 68的第二煮漂液中处理 3 。
37、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77 79的第三煮 说 明 书 CN 102380987 A CN 102381002 A6/10 页 9 漂液中处理 34 分钟, 所述第一煮漂液由 0.8g/L 的精练剂、 0.98g/L 的螯合分散剂、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3.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二煮漂液由 1.95g/L 的碳酸钠、 2.85g/ L 的螯合分散剂、 3.93g/L 的磷酸氢二钠、 3.75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三煮漂液由 2.95g/L 的硅酸钠、 3.63g/L 的螯合分散剂、 1.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 组成 ; 00。
38、37 二、 浸渍抗菌整理 : 将步骤一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 置于温度为 36 39的浸 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 40 分钟, 所述浸渍抗菌整理液由 1.68g/L 的柠檬酸、 0.074g/L 的硫酸 镁、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8g/L 的硝酸银以及水组成 ; 0038 三、 清洗烘培处理 : 将步骤二中的浸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用轧 车轧一遍后, 置于 26 35温水中恒温 2 小时, 取出后在 25温度下干燥 ; 再置于 85恒 温的茶多酚抗菌整理剂中浸渍 55 64 分钟, 再通过 1 3冷水浸泡 2 小时, 再置于 97 的热水中保持 15 分钟, 取出后在 。
39、45的恒温室烘焙至干燥。 0039 实施例 2 : 0040 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该复合纺织面料为内外双层织 物, 外层为机织物, 经纱为天丝纤维、 亚麻纤维、 牛奶蛋白纤维、 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 比为 1.5 2.5 6 9、 重量比为 34 23 69 78,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27 29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02s、 捻系数为 243 的纱线 ; 纬纱为榨蚕丝纤维、 圣麻 纤维、 玉米纤维、 抗起球中空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比为 1.5 8.5 6 2、 重量比为 23 54 18 79,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17 195N 的整经。
40、、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21s、 捻系数为 335 的纱线 ; 在该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2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 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 经向密度为 350 根 /10cm, 纬向 密度为 1223 根 /10cm, 平方米重 72 克 ; 0041 内层为无纺织物, 将聚乙烯、 苯并咪唑、 聚芳烯烃三者的共聚酯共同与银粉混合均 匀进行纺中空纤维丝, 该中空纤维丝具有多个均匀的孔径为 0.3um 的微孔, 然后将中空纤 维丝、 玉米纤维、 羊毛纤维、 钙离子重量比为 24 76 的藻朊酸盐短纤维分别按照重量比为 2 9 9 1 。
41、充分均匀混合, 所得混合纤维经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薄毡网, 通过铺网机将 薄毡网层层铺叠达到厚度为0.95mm1.02mm的毡网, 通过针刺机对毡网进行针刺, 使纤维 丝进行 7 9 次充分互相联结, 将针刺后的毡网进行微加热热分相, 再送入弱碳酸槽中沥 滤, 然后用弱碱水 5 次清洗弱碳酸槽中沥滤后的毡网, 再通过含有纯净水溶液清洗 4 次处 理, 干燥, 将干燥后的毡网通过热处理炉在 230 240加热处理 8 9 分钟进行烧结 ; 0042 其中, 内外层织物的内层和外层由内层中的中空纤维丝进行交织连接, 在交织连 接后将内外层织物依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后整理处理 : 0043 一、 预处理。
42、 : 将内外双层织物置于温度为 45 48的第一煮漂液中处理 15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65 68的第二煮漂液中处理 3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77 79的第三煮 漂液中处理 34 分钟, 所述第一煮漂液由 0.8g/L 的精练剂、 0.98g/L 的螯合分散剂、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3.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二煮漂液由 1.95g/L 的碳酸钠、 2.85g/ L 的螯合分散剂、 3.93g/L 的磷酸氢二钠、 3.75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三煮漂液由 2.95g/L 的硅酸钠、 3.63g/L 的螯合分散剂、 1.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g。
43、/L 的双氧水以及水 组成 ; 说 明 书 CN 102380987 A CN 102381002 A7/10 页 10 0044 二、 浸渍抗菌整理 : 将步骤一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 置于温度为 36 39的浸 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 40 分钟, 所述浸渍抗菌整理液由 1.68g/L 的柠檬酸、 0.074g/L 的硫酸 镁、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8g/L 的硝酸银以及水组成 ; 0045 三、 清洗烘培处理 : 将步骤二中的浸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用轧 车轧一遍后, 置于 26 35温水中恒温 2 小时, 取出后在 25温度下干燥 ; 再置于 85恒 温的茶多酚。
44、抗菌整理剂中浸渍 55 64 分钟, 再通过 1 3冷水浸泡 2 小时, 再置于 97 的热水中保持 15 分钟, 取出后在 45的恒温室烘焙至干燥。 0046 实施例 3 : 0047 一种降温排汗吸湿复合纺织面料, 其特征在于 : 该复合纺织面料为内外双层织 物, 外层为机织物, 经纱为天丝纤维、 亚麻纤维、 牛奶蛋白纤维、 甲壳素纤维分别按照细度 比为 1.5 2.5 6 9、 重量比为 34 23 69 78,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27 29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02s、 捻系数为 243 的纱线 ; 纬纱为榨蚕丝纤维、 圣麻 纤维、 玉米纤维、 抗起球中空甲壳素。
45、纤维分别按照细度比为 1.5 8.5 6 2、 重量比为 23 54 18 79, 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 17 195N 的整经、 浆纱、 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 121s、 捻系数为 335 的纱线 ; 在该 机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上均每隔 2.4mm 嵌设有一股 12 根体 积电阻率为 3.3210-9欧厘米银纤维的合股超高支纱线 ; 经向密度为 350 根 /10cm, 纬向 密度为 1223 根 /10cm, 平方米重 72 克 ; 0048 内层为无纺织物, 将聚乙烯、 苯并咪唑、 聚芳烯烃三者的共聚酯共同与银粉混合均 匀进行纺中空纤维丝, 该中空纤维丝具有多个均匀的孔径为 0.3um 的微孔。
46、, 然后将中空纤 维丝、 玉米纤维、 羊毛纤维、 钙离子重量比为 24 76 的藻朊酸盐短纤维分别按照重量比为 2 9 9 1 充分均匀混合, 所得混合纤维经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薄毡网, 通过铺网机将 薄毡网层层铺叠达到厚度为0.95mm1.02mm的毡网, 通过针刺机对毡网进行针刺, 使纤维 丝进行 7 9 次充分互相联结, 将针刺后的毡网进行微加热热分相, 再送入弱碳酸槽中沥 滤, 然后用弱碱水 5 次清洗弱碳酸槽中沥滤后的毡网, 再通过含有纯净水溶液清洗 4 次处 理, 干燥, 将干燥后的毡网通过热处理炉在 230 240加热处理 8 9 分钟进行烧结 ; 0049 其中, 内外层织物的内。
47、层和外层由内层中的中空纤维丝进行交织连接, 在交织连 接后将内外层织物依次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后整理处理 : 0050 一、 预处理 : 将内外双层织物置于温度为 45 48的第一煮漂液中处理 15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65 68的第二煮漂液中处理 3 分钟, 再置于温度为 77 79的第三煮 漂液中处理 34 分钟, 所述第一煮漂液由 0.8g/L 的精练剂、 0.98g/L 的螯合分散剂、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3.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组成, 所述第二煮漂液由 1.95g/L 的碳酸钠、 2.85g/ L 的螯合分散剂、 3.93g/L 的磷酸氢二钠、 3.75g/L 的双氧水以。
48、及水组成, 所述第三煮漂液由 2.95g/L 的硅酸钠、 3.63g/L 的螯合分散剂、 1.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g/L 的双氧水以及水 组成 ; 0051 二、 浸渍抗菌整理 : 将步骤一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 置于温度为 36 39的浸 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 40 分钟, 所述浸渍抗菌整理液由 1.68g/L 的柠檬酸、 0.074g/L 的硫酸 镁、 2.7g/L 的磷酸氢二钠、 0.78g/L 的硝酸银以及水组成 ; 0052 三、 清洗烘培处理 : 将步骤二中的浸渍抗菌整理液中处理过的内外双层织物用轧 车轧一遍后, 置于 26 35温水中恒温 2 小时, 取出后在 25温度下干燥 ; 再置于 85恒 说 明 书 CN 102380987 A CN 102381002 A8/10 页 11 温的茶多酚抗菌整理剂中浸渍 55 64 分钟, 再通过 1 3冷水浸泡 2 小时, 再置于 97 的热水中保持 15 分钟,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