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4961978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19256.5

申请日:

2007.11.30

公开号:

CN102385092A

公开日:

2012.03.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G02B5/30; G02F1/1335; C08J7/04; G06F3/045

主分类号:

G02B5/30

申请人: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羽根友子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6.11.30 JP 2006-32335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代理人:

龙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成的偏振片保护膜,在偏振片的单面或双面借助该硅烷偶联剂层层叠该保护膜而成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偏振片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偏振片保护膜,其中,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
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
硅烷偶联剂是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是使用硅酮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膜,
所述硅酮树脂组合物是以1∶99~99∶1的重量比例配合硅酮树脂和不
饱和化合物而成,所述硅酮树脂由通式(1)表示:
[RSiO3/2]n    (1),
其中,R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有机官能团,n为8、10或12,且所
述硅酮树脂以在结构单元中具有笼形结构的聚有机倍半硅氧烷为主要
成分,所述不饱和化合物在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由-R1-CR2=CH2或-CR2
=CH2表示的不饱和基团,其中,R1表示亚烷基、次烷基或-OCO-基,R2
表示氢或烷基,所述不饱和化合物能与所述硅酮树脂发生自由基共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
在硅酮树脂组合物中,能与硅酮树脂发生自由基共聚的不饱和化合
物的10~100重量%为由通式(2)表示的脂环式不饱和化合物:

其中,Z为由式(2a)或(2b)表示的基团:

R’为氢原子、烷基、苯基或(甲基)丙烯酰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厚度为1~1000μm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
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为选自下述的至少1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
硅烷偶联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为2nm~1μm。
8.一种偏振片,其中,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经由其硅烷偶
联剂层层叠在偏振器的单面或双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偏振器是偏光膜,该偏光膜的由聚乙烯醇类聚合物形成的膜吸附碘
或二色性染料。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保护膜和偏振器使用由聚乙烯醇水溶液形成的水性粘接剂而粘接。
11.一种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其中,
使用了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片。

说明书

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本案是申请日为2007年11月30日、申请号为200780043930.3
(PCT/JP2007/073171)、发明名称为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
触摸面板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片保护膜、使用该保护膜的偏振片以及使用该偏振
片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偏振片是在液晶显示装置(LCD)、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D)、等
离子体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使用的部件,在偏振器(偏光膜)
的至少一面粘接保护膜而成。

以往,作为偏振片,一般采用将三乙酸纤维素(以下有时也称为
“TAC”)膜使用在偏振器的保护膜中的TAC膜/偏振器/TAC膜的层结
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会存在需要对该偏振片实施如下所述的繁琐制造工序的问题,
即为了使TAC膜与偏振器粘接,通常对该膜的表面进行皂化处理,在该
处理后使其干燥,然后使用聚乙烯醇水溶液作为粘接剂,使其与偏振器
粘接之类的复杂的制造工序。另外,就以该TAC膜作为保护膜使用的偏
振片而言,表面硬度以铅笔硬度计原本为H左右,即使对表面实施硬涂
(hard coat)处理,铅笔硬度也低至2H左右。此外,由于TAC膜的吸
水性、透湿性高,因此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会有在短时间内引起偏
光度的降低、色调变化、正交尼科尔状态下的光泄露以及偏振片较大的
尺寸变化等问题。

作为除了TAC膜以外的膜,例如会尝试着利用聚碳酸酯、丙烯酸类
聚合物等作为偏振器的保护膜,但是难以将膜和偏振器贴合,目前的现
状是无法实用化。

此外,近年来作为汽车导航系统等的输入设备,应用了在表面配置
有偏振片的电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但是可能在车载环境的严酷高温
高湿环境下,偏振片的尺寸变化成为触摸面板发生不良情况的原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76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片保护膜、使用了该保护膜的偏
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偏振片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所述偏振片保护膜无需
为了提高表面硬度而实施硬涂处理,且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不
会引起偏光度的降低、尺寸变化等。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在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得到的
偏振片保护膜,无需进行复杂的工序,可以容易地粘接在偏振器上,且
使用该保护膜而得到的偏振片,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难以引起
偏光度降低、偏振片的尺寸变化等。

进而还发现,在用于偏振片的表面、即用于LCD、触摸面板时,在
成为最表面的一面侧,通过使用上述偏振片保护膜,可以得到高表面硬
度等等。

本发明人基于上述诸见解,进一步进行反复研究,最终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偏振片保护膜、使用了该保护膜的偏振片以及使
用了该偏振片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1.一种偏振片保护膜,其中,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
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

2.如上述项1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其中,硅烷偶联剂是异氰酸酯
类硅烷偶联剂。

3.一种偏振片,其中,将上述项1所述的保护膜经由其硅烷偶联剂
层层叠在偏振器的单面或双面上。

4.如上述项3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偏振器是偏光膜,该偏光膜的
由聚乙烯醇类聚合物形成的膜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

5.如上述项3所述的偏振片,其中,保护膜和偏振器使用由聚乙烯
醇水溶液形成的水性粘接剂而粘接。

6.一种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其使用了上述项3所述的偏振片。

偏振片保护膜

本发明中使用的偏振片的保护膜,是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
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成的。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

在保护膜中,形成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树脂,是由丙
烯酸树脂部分和硅酮树脂部分构成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

作为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可以使用例如使用
WO2004/085501A1中记载的硅酮树脂组合物、特开2004-123936号公
报中记载的硅酮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膜。

特别优选使用利用WO2004/085501A1中记载的下述硅酮树脂组合
物而得到的膜。

即,是使用特征如下的硅酮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膜,所述的硅酮树
脂组合物是以1∶99~99∶1的重量比例配合硅酮树脂和不饱和化合物而
成,所述硅酮树脂由通式(1)

[RSiO3/2]n    (1)

(其中,R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有机官能团,n为8、10或
12)表示,以在结构单元中具有笼形结构的聚有机倍半硅氧烷为主要成
分,所述不饱和化合物是在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由-R1-CR2=CH2或
-CR2=CH2(其中,R1表示亚烷(alkylene)基、次烷(alkylidene)基、
或-OCO-基,R2表示氢或烷基)表示的不饱和基团、且可以与上述硅酮
树脂发生自由基共聚的不饱和化合物。

优选在上述硅酮树脂组合物中,可以与硅酮树脂发生自由基共聚的
不饱和化合物的10~100重量%为下述通式(2)表示的脂环式不饱和化
合物。此外,在通式(2)中,Z为下述式(2a)或(2b)所示的基团。


在上述通式(2)中,R’表示氢原子、烷基(尤其是甲基等低级烷
基)、苯基、(甲基)丙烯酰基等。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例如尤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制
造,即,在WO2004/085501A1中记载的上述硅酮树脂组合物中,添加
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后,在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膜(以下称为PET膜)、环状聚烯烃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
等上流延(cast),通过加热或者光照射使其固化,从而进行制造。在这
些膜中,优选使用PET膜。

在经加热而制备膜时,其固化温度可以根据热聚合引发剂的种类
等,在从室温到200℃左右的宽范围内进行选择。此外,在经光照射而
制备膜时,通过照射波长10~400nm的紫外线、波长400~700nm的可见
光线,可以获得膜。对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没有特别限制,但是特别优选
使用波长200~400nm的近紫外线。作为被用作紫外线发生源的灯,可
以例示低压水银灯(输出:0.4~4W/cm)、高压水银灯(40~160W/cm)、
超高压水银灯(173~435W/cm)、金属卤化物灯(80~160W/cm)、脉冲
氙气灯(80~120W/cm)、无电极放电灯(80~120W/cm)等。这些紫外
线灯在其光谱分布上各有特点,因此根据所使用的光引发剂的种类进行
选定。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法连续且高
效地制造,即,使用逗点涂布机,在连续拉出的PET膜上使作为原料
的上述硅酮树脂组合物进行流延并使其为一定厚度,在其上边连续拉出
透明PET膜边重叠,透过透明PET膜来照射紫外线,由此将原料树脂
交联固化,形成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然后将上下两片PET
膜剥离卷绕,并将所得的目标膜卷绕,由此制造。

关于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厚度,在作为偏振片保护膜
发挥作用的厚度范围内,没有限定。通常优选1~1000μm左右之间,更
优选30~300μm左右。

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的保护膜,是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
成有硅烷偶联剂层。在保护膜的表面上形成的硅烷偶联剂层,因湿气而
发生固化反应,但是该反应不会对偏振器中所含的碘配位化合物、二色
性染料造成化学障碍,而且通过该反应可以获得如下优点,即发挥出使
与聚乙烯醇水溶液等水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提高的作用。

该硅烷偶联剂层,可以通过对将该偶联剂根据需要用有机溶剂和/
或水稀释而得到的涂布液进行涂布、干燥而容易地形成。作为可以使用
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异丙醇、乙醇等醇类;环己烷等烃类等。作
为硅烷偶联剂在该涂布液中的浓度,通常优选是0.1~100体积%左右,
更优选是1~5体积%左右。

在涂布硅烷偶联剂时,为了使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表面
的润湿性及粘接性提高,可以预先进行火焰处理、UV照射处理、电晕
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ITRO(イトロ)处理、底涂(primer)处
理、化学药品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电晕放电处理和UV照射处理可以
在空气中、氮气中、稀薄气体中等进行。

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胺类硅烷偶联
剂等。

作为胺类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以举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
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
(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乙氧基
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3-二甲基-亚丁基)丙胺、N-苯基-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优选使用下述通式(3)所示的化合
物。


在通式(3)中,R3和R4是同种或异种的取代或非取代一价烃基,
优选碳原子数为1~12,特别优选1~6。作为这样的一价烃基,可以举出
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等烷基;环己基等环烷基;乙烯基、烯
丙基等烯基;苯基、甲苯基等芳基;以及这些基团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
全部被卤原子、氰基等取代的氯甲基、三氟丙基、氰乙基等。进而,作
为R3和R4,可以举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等C1-10
烷氧基取代C1-10烷基、苯乙基等C7-20芳烷基等。作为OR4所示的水解
性基团,可以举出C1-10烷氧基、C2-10烯基氧基、C6-16芳氧基、C1-10烷
氧基取代C1-10烷氧基、C7-17芳烷基氧基等。此外,R5为亚甲基、亚乙
基、亚丙基等亚烷基;亚苯基等亚芳基等碳原子数为1~10的二价烃基
或硫取代二价烃基。此外,a为0、1或2。

作为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具体可以例示下述化合物,可以是各
个例示物的单独水解缩合物或者与(R4O)2SiR32、(R4O)3SiR3等的混
合硅烷的水解缩合物。


这些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
这些偶联剂中,从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难以发生偏光度的降低、
色调变化等的角度出发,特别优选使用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关于硅烷偶联剂的涂布方法,只要是可以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
酮树脂膜上涂敷,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凹版辊(gravure roll)、
线棒、破布(ウエス)、模涂机(die coater)、逗点涂布机、辊涂机、绕
线棒(meyer bar)等方法。

作为硅烷偶联剂层的涂布厚度,在不损害作为偏振片的功能的情况
下,只要是可以与偏振器粘接的厚度即可。通常,以干燥后的厚度计,
优选2nm~1μm左右。作为涂布后的干燥条件,优选在室温~100℃左右,
干燥1~10分钟左右。

本发明的保护膜,通过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
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得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的剖面的示意图。图中,1表示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层,2表示硅烷偶联剂层。

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是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
成硅烷偶联剂层而制成保护膜,并借助该硅烷偶联剂层在偏振器的单面
或双面层叠所述保护膜而成。

作为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使用的偏振器(偏光膜),例如优选使用
如下偏振器等,即,将由聚乙烯醇、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等聚乙烯醇
类聚合物形成的膜进行单轴拉伸取向后,使其吸附碘,进行硼酸水处理,
在拉伸下进行干燥,由此获得的偏振器;将由聚乙烯醇类聚合物形成的
膜浸渍于碘的水溶液中而使其吸附碘后,在硼酸水中进行单轴拉伸取
向,在拉伸下进行干燥,由此获得的偏振器等。还可以使用以偶氮类、
蒽醌类、四嗪类等二色性染料代替碘同样进行制造的偏光膜。

作为如此得到的偏光器(偏光膜)的厚度,只要是不损害作为偏振
器的功能的范围的厚度即可。通常优选5~100μm左右。此外,偏振器
的偏光度优选是95.0%以上,更优选99.0%以上,进一步优选99.7%以
上。

本发明的偏振片通常是在偏振器的双面粘接保护膜,并成为保护膜
/偏振器/保护膜的层叠结构,由此可以容易地制备。

作为粘接剂,优选使用由聚乙烯醇水溶液形成的水性粘接剂。作为
聚乙烯醇的浓度,通常优选是0.1~5重量%左右。

构成上述粘接剂的聚乙烯醇,以对乙酸乙烯酯树脂进行皂化处理而
得到的树脂为主要成分,优选聚合度为1000~3000左右且皂化度为94%
以上左右,更优选聚合度为1500~3000左右且皂化度为98%以上左右。
可以是将合乎目的的其他单体例如丙烯酸、巴豆酸、衣康酸等进行少量
共聚而得到的化合物,或例如用烷基或环氧基等改性后的聚合物。

关于粘接剂溶液的涂布量,以干燥后的厚度计,优选是0.01~10μm
左右,更优选为0.02~5μm左右,进一步优选0.05~3μm左右。如果粘
接剂的涂布量过少,存在无法获得所期待的粘接力的趋势,而如果涂布
量过多,则在成本方面不利。

然后,在粘接剂未干燥或半干燥的状态下,与偏振器压接,在室温
~60℃左右,干燥5~24小时左右,由此可以获得本发明的偏振片。

图2是表示本发明偏振片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中,1表示硅
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层,2表示硅烷偶联剂层,3表示粘接剂
层,4表示偏振器(偏光膜)。

本发明的偏振片,作为一般的电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用的偏振
片,可以理想地使用。此外,在偏振片的表面,即在触摸面板中使用时,
成为最表面的一面侧,可以得到更高的表面硬度。

图3是表示使用了偏振片的一般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一例的剖面
的示意图。图中,6表示偏振片,7表示ITO膜,8表示隔离物,9表
示粘接剂,10表示ITO玻璃。

低反射触摸面板是在触摸面板的表面使用偏振片。此外,使一对形
成有由ITO等透明电极构成的电阻膜的透明面状部件对向配置在背面,
且隔开一定间隔,由此而构成。在驱动时,当使用者用手指或笔按压面
状部件上的任意位置时,在该按压位置,电阻膜之间接触而通电,从各
电阻膜的基准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电阻值大小检测出按压位置。由此,识
别面板上的上述接触部分的坐标,以实现适当的接口功能。

图3中,作为透明面状部件,分别例示了膜和玻璃,但也可以是膜
和膜、玻璃和膜、或者在膜和膜上贴合有玻璃、塑料板等支撑体而成的
部件。

使用偏振片的低反射触摸面板,有直线偏振光型和圆偏振光型。

在直线偏振光型的低反射触摸面板中,作为形成电阻膜的基材所使
用的膜,是脂肪族环状聚烯烃、降冰片烯类热塑性树脂、聚醚砜(PES)、
聚碳酸酯(PC)等具有光各向同性的膜。

在圆偏振光型的低反射触摸面板中使用的膜,是将上述光各向同性
膜拉伸而成的相位差膜。或者,也可以是使用光各向同性膜并另行将相
位差膜层叠于偏振片和电极膜之间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是圆偏振
光型的情况下,成为也在玻璃背面层叠相位差膜的结构。

透明面状部件内的上部侧的面状部件,通常厚度是50~500μm左右,
利用厚度10~50μm左右的粘接剂与偏振片贴合,作为低反射触摸面板
的上部结构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和偏振片,可以获得如下的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偏振片的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即,通过利用硅氧烷
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作为保护膜,无需进行硬涂处理,就可以使表
面铅笔硬度提高到4H~8H左右。因此,可以很好地用于要求高表面硬
度的移动电话画面或低反射触摸面板表面等。

(2)本发明的偏振片,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难以发生偏
光度的降低、色调变化、正交尼科尔状态的光泄露、偏振片较大的尺寸
变化等问题。得到这样的效果的理由在于,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
脂膜的透湿度通常低至14g/m2/1天左右,尺寸变化小。因此,也可以良
好地在用于车载用导航器等的液晶的偏振片、用于低反射触摸面板的偏
振片等的要求严格的耐环境性的情况下使用。

与此相对,使用以往通用的TAC保护膜的偏振片,该膜的透湿度
通常极高,为300g/m2/1天左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偏光度降低等劣
化很激烈,可能会发生在用于车载用导航器等的液晶时液晶的对比度变
差,在用于低反射触摸面板时形状发生变形等不良情况。

(3)本发明的偏振片,由于容易进行保护膜的制备,因此利用简
便的方法就可以制备。即,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保护膜,可以仅通过所谓
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上涂布硅烷偶联剂这种简便的方法
容易地制备,与必须进行皂化处理及风干处理的以往的保护膜如TAC
膜相比,通过涂布一层可以缩短时间,也无需风干处理,因此操作简便。
因此,本发明的偏振片可以仅通过所谓将上述保护膜粘接在偏振器上这
样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层

2...硅烷偶联剂层

3...粘接剂层

4...偏振器

6...偏振片

7...ITO膜

8...隔离物

9...粘合剂

10...ITO玻璃

11...粘合剂

12...ITO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出制造例、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
明。在各例中,偏振片的偏光度、试验环境、铅笔硬度试验、尺寸变化
试验以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

偏振片的偏光度

按照使偏光轴为同一方向的方式重叠两片偏振片,使用分光光度计,
从波长400nm直至700nm连续地测定光透射率。将光透射率值的平均
值设为T1。然后,按照使偏光轴相互正交的方式重叠两片偏振片,将经
同样测定的光透射率值的平均值设为T2。由这些值,利用下述计算式,
算出偏光度。

偏光度(%)={(T1-T2)/(T1+T2)}1/2×100

环境试验

在温度80℃、湿度90%RH的气氛下,放置偏振片40小时,由此进
行试验。将试验后的偏光度与试验前的偏光度进行比较。偏光度的减少
越小,则耐湿热性就越好。

铅笔硬度试验

根据JIS K5400中规定的试验法,使用各种硬度的铅笔,以1kg的
压力对表面刮划,以有无划痕来判断表面硬度。以在5次试验中出现划
痕的次数小于2次时的铅笔硬度来表示。使用的铅笔的硬度有H~9H、
F、HB、B~6B共计17种。

尺寸变化试验

将偏振片切割成一定尺寸,即在PVA偏振器的取向轴方向(MD方
向)切60mm,在其直角方向(TD方向)且50mm。用测长器测定被
切割的偏振片在TD方向、MD方向的尺寸,将其设为初期尺寸L1。此
外,同样测定在环境试验(温度80℃、24小时以及温度85℃、湿度90%、
24小时)后的尺寸,设为试验后尺寸L2。由这些值,利用下述计算式,
算出尺寸变化。尺寸变化的-值越大,则偏振片越收缩,+值越大则偏
振片越膨胀。

尺寸变化(%)=[(L2-L1)/L1]×100

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

使用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厚度25μm),将偏振片贴合在表面形成
有ITO透明电极的膜上,切割成一定尺寸,即,在PVA偏振器的取向
轴方向(MD方向)为70mm,在其直角方向(TD方向)为70mm,制
成电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的上部结构。将所得的样品施以环境试验
(温度85℃、湿度90%、120小时)后,像图4那样,用尺子对其翘曲
的大小(mm)进行测定。图4是说明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的剖
面示意图。图中,6表示偏振片,7表示ITO膜,11表示粘合剂,12
表示电极。翘曲的大小是用样品的四个角来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翘曲
量。若翘曲量小,表示在实际的触摸面板结构中使用时难以发生不良情
况,若翘曲量大,表示容易发生不良情况。

实施例1 保护膜的制备

将WO2004/085501A1中记载的硅酮树脂组合物(产品编号“2015”,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在PET膜上流延,通过光照射(高压水银
灯,波长320nm,照射时间3秒)使其固化,由此制备厚度200μm的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接着,在空气中以处理强度
300W/m2·分钟,对得到的膜双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由此使水接触角
为37度(23℃)。

然后,在经上述表面处理的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
上,使用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商品名“KBE-9007”,信越化学工业
株式会社制造,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1重量%环己烷溶液,
利用线棒进行涂布,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1.0μm,在100℃的烘箱中
放置10分钟,进行干燥。

这样,得到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
联剂层而成的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

制造例1 偏振片的制备

将聚乙烯醇膜(商品名“可乐丽维尼纶膜(Kuraray vinylon film)
VF-9X75R”,(株)可乐丽制造,厚度75μm)浸渍于由水5000重量份、
碘35重量份、碘化钾525重量份构成的水溶液中5分钟,使其吸附碘。
然后,将该膜在45℃的4重量%硼酸水溶液中以4.4倍进行纵向单轴拉
伸后,在拉伸状态下直接干燥,得到厚度17μm的偏振器(偏光膜)。

实施例2 偏振片的制备

作为粘接剂,使用平均聚合度为1800、皂化度为99%的聚乙烯醇的
1.5重量%水溶液。将该粘接剂涂布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光膜的双面
上并使干燥后的厚度为1μm,在该粘接剂未干燥的状态下,实施例1中
得到的偏振片保护膜的硅烷偶联剂涂层面接触该偏光膜的单面,在橡胶
辊/金属辊(橡胶辊直径200mm、金属辊直径350mm、线压10kg/cm)
之间夹住,在40℃的烘箱中将其放置24小时,使其干燥。

这样就得到由保护膜/偏光膜/保护膜的层结构构成的偏振片。

所得的偏振片的偏光度为99.8%,保护膜的表面的铅笔硬度为4H。
此外,环境试验(温度80℃、湿度90%、40小时)后的偏光度为99.8%,
与试验前的偏光度相比没有减少,判断耐湿热性优异。

实施例3

测定实施例2中得到的偏振片在高温、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尺寸变
化。在高温80℃、24小时时的尺寸变化为MD方向-0.23%,TD方向
-0.20%。在高温85℃、高湿度90%、24小时时的尺寸变化为MD方
向-0.10%,TD方向0.15%。这样,几乎没有发生尺寸变化。

接着,实施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作为在表面上形成有ITO
透明电极的膜,使用通过溅射法在实施例1中制成的硅氧烷交联型丙烯
酸硅酮树脂膜(厚度200μm)表面上形成了ITO透明电极(厚度30nm、
表面电阻值250Ω/□)的膜。关于上部结构的翘曲量,在温度85℃、湿
度90%、120小时环境试验后为0.6mm,几乎没有发生翘曲,可知若使
用该偏振片,则可以构建环境耐久性高的电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

比较例1

在实施例2中,使用TAC膜(商品名“TDY80UL”,富士胶片(株)
制)代替实施例1中得到的偏振片保护膜,粘接在偏光膜的双面,除此
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操作,得到比较用偏振片。所得的偏振片的偏光
度为99.8%,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此外,环境试验(温度80℃、湿度
90%、40小时)后的偏光度为94.1%,试验前后的偏光度大幅减少,判
断耐湿热性差。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不在通过电晕放电处理使得水接触角为37度(23
℃)的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上,涂布硅烷偶联剂,得到比较
用的偏振片用保护膜。

然后,与实施例2同样操作,在偏振器(偏光膜)的双面上,使用
平均聚合度为1800、皂化度为99%的聚乙烯醇的1.5重量%水溶液作为
粘接剂,按照使干燥后的粘接层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在粘接剂未干
燥的状态下,粘接上述保护膜,但却无法粘接,无法得到偏振片。

比较例3

测定保护膜使用了TAC膜的市售偏振片((株)Polatechno制,商
品名“SKN-18243TL”)在高温或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尺寸变化。在
高温80℃、24小时时的尺寸变化为MD方向-0.61%,TD方向-0.34%。
在高温85℃、高湿度90%、24小时时的尺寸变化为MD方向-2.44%,
TD方向1.27%。这样,尺寸变化达到非常大的值。

接着,实施了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作为在表面上形成有ITO
透明电极的膜,使用与实施例3中使用的膜相同的膜。上部结构的翘曲
量在温度85℃、湿度90%、120小时环境试验后为13.3mm,发生了很
大的翘曲。因此可知,在严酷的环境下,与比较例3的偏振片相比,使
用实施例2的偏振片更能构建耐久性高的触摸面板。

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850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3.21 CN 102385092 A *CN102385092A* (21)申请号 201110319256.5 (22)申请日 2007.11.30 2006-323350 2006.11.30 JP 200780043930.3 2007.11.30 G02B 5/30(2006.01) G02F 1/1335(2006.01) C08J 7/04(2006.01) G06F 3/045(2006.01) (71)申请人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羽根友子 (74)专利代理机构 。

2、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22 代理人 龙淳 (54) 发明名称 偏振片保护膜、 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 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成的偏振片 保护膜, 在偏振片的单面或双面借助该硅烷偶联 剂层层叠该保护膜而成的偏振片, 以及使用了该 偏振片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1 页 CN 102385111 A1/2 页 2 1. 一种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在。

3、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 联剂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硅烷偶联剂是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是使用硅酮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膜, 所述硅酮树脂组合 物是以 1 99 99 1 的重量比例配合硅酮树脂和不饱和化合物而成, 所述硅酮树脂由 通式 (1) 表示 : RSiO3/2n (1), 其中, R 为具有 ( 甲基 ) 丙烯酰基的有机官能团, n 为 8、 10 或 12, 且所述硅酮树脂以在 结构单元中具有笼形结构的聚有机倍半硅氧烷为主要成分, 所述不饱和化。

4、合物在分子中含 有至少一个由 -R1-CR2 CH2或 -CR2 CH2表示的不饱和基团, 其中, R1表示亚烷基、 次烷基 或 -OCO- 基, R2表示氢或烷基, 所述不饱和化合物能与所述硅酮树脂发生自由基共聚。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在硅酮树脂组合物中, 能与硅酮树脂发生自由基共聚的不饱和化合物的 10 100 重 量为由通式 (2) 表示的脂环式不饱和化合物 : 其中, Z 为由式 (2a) 或 (2b) 表示的基团 : R 为氢原子、 烷基、 苯基或 ( 甲基 ) 丙烯酰基。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

5、硅酮树脂膜的厚度为 1 1000m 之间。 6.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为选自下述的至少 1 种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2/2 页 3 7.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硅烷偶联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为 2nm 1m。 8. 一种偏振片, 其中, 将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保护膜经由其硅烷偶联剂层层叠在偏振器 的单面或双面上。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偏振片, 其中, 偏振器是偏光膜, 该偏光膜的由聚乙烯醇类聚合物形成的膜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

6、述的偏振片, 其中, 保护膜和偏振器使用由聚乙烯醇水溶液形成的水性粘接剂而粘接。 11. 一种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其中, 使用了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偏振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1/10 页 4 偏振片保护膜、 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0001 本 案 是 申 请 日 为 2007 年 11 月 30 日、申 请 号 为 200780043930.3(PCT/ JP2007/073171)、 发明名称为偏振片保护膜、 偏振片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专利申请的分 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偏振片保护膜、 使用该保护膜的偏振片以。

7、及使用该偏振片的电阻膜式 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0003 偏振片是在液晶显示装置 (LCD)、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ELD)、 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图 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使用的部件, 在偏振器 ( 偏光膜 ) 的至少一面粘接保护膜而成。 0004 以往, 作为偏振片, 一般采用将三乙酸纤维素 ( 以下有时也称为 “TAC” ) 膜使用在 偏振器的保护膜中的 TAC 膜 / 偏振器 /TAC 膜的层结构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 0005 然而, 会存在需要对该偏振片实施如下所述的繁琐制造工序的问题, 即为了使 TAC 膜与偏振器粘接, 通常对该膜的表面进行皂化处理, 在该处理后使其干燥, 。

8、然后使用聚乙烯 醇水溶液作为粘接剂, 使其与偏振器粘接之类的复杂的制造工序。另外, 就以该 TAC 膜作 为保护膜使用的偏振片而言, 表面硬度以铅笔硬度计原本为 H 左右, 即使对表面实施硬涂 (hard coat)处理, 铅笔硬度也低至2H左右。 此外, 由于TAC膜的吸水性、 透湿性高, 因此在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也会有在短时间内引起偏光度的降低、 色调变化、 正交尼科尔状态下的 光泄露以及偏振片较大的尺寸变化等问题。 0006 作为除了 TAC 膜以外的膜, 例如会尝试着利用聚碳酸酯、 丙烯酸类聚合物等作为 偏振器的保护膜, 但是难以将膜和偏振器贴合, 目前的现状是无法实用化。 000。

9、7 此外, 近年来作为汽车导航系统等的输入设备, 应用了在表面配置有偏振片的电 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 但是可能在车载环境的严酷高温高湿环境下, 偏振片的尺寸变化 成为触摸面板发生不良情况的原因。 0008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6-227604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偏振片保护膜、 使用了该保护膜的偏振片以及使用 了该偏振片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所述偏振片保护膜无需为了提高表面硬度而实施硬涂处 理, 且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也不会引起偏光度的降低、 尺寸变化等。 0010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 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 利用在硅氧烷交联型 丙。

10、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得到的偏振片保护膜, 无需进行复杂的工 序, 可以容易地粘接在偏振器上, 且使用该保护膜而得到的偏振片, 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 下, 也难以引起偏光度降低、 偏振片的尺寸变化等。 0011 进而还发现, 在用于偏振片的表面、 即用于 LCD、 触摸面板时, 在成为最表面的一面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2/10 页 5 侧, 通过使用上述偏振片保护膜, 可以得到高表面硬度等等。 0012 本发明人基于上述诸见解, 进一步进行反复研究, 最终完成本发明。 0013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偏振片保护膜、 使用了该保护膜的。

11、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偏振片 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0014 1. 一种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 烷偶联剂层。 0015 2. 如上述项 1 所述的偏振片保护膜, 其中, 硅烷偶联剂是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0016 3. 一种偏振片, 其中, 将上述项 1 所述的保护膜经由其硅烷偶联剂层层叠在偏振 器的单面或双面上。 0017 4. 如上述项 3 所述的偏振片, 其中, 偏振器是偏光膜, 该偏光膜的由聚乙烯醇类聚 合物形成的膜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 0018 5. 如上述项 3 所述的偏振片, 其中, 保护膜和偏振器使用由聚乙烯醇水溶液形成 的水性粘接剂。

12、而粘接。 0019 6. 一种电阻膜式触摸面板, 其使用了上述项 3 所述的偏振片。 0020 偏振片保护膜 0021 本发明中使用的偏振片的保护膜, 是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 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成的。 0022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 0023 在保护膜中, 形成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树脂, 是由丙烯酸树脂部分 和硅酮树脂部分构成的有机 - 无机杂化聚合物。 0024 作为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 可以使用例如使用 WO2004/085501A1 中记 载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特开 2004-123936 号公报中记载的硅酮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膜。 0025 特。

13、别优选使用利用 WO2004/085501A1 中记载的下述硅酮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膜。 0026 即, 是使用特征如下的硅酮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膜, 所述的硅酮树脂组合物是以 1 99 99 1 的重量比例配合硅酮树脂和不饱和化合物而成, 所述硅酮树脂由通式 (1) 0027 RSiO3/2n (1) 0028 ( 其中, R 为具有 ( 甲基 ) 丙烯酰基的有机官能团, n 为 8、 10 或 12) 表示, 以在 结构单元中具有笼形结构的聚有机倍半硅氧烷为主要成分, 所述不饱和化合物是在分子 中至少含有一个由 -R1-CR2 CH2或 -CR2 CH2( 其中, R1表示亚烷 (alkyle。

14、ne) 基、 次烷 (alkylidene) 基、 或 -OCO- 基, R2表示氢或烷基 ) 表示的不饱和基团、 且可以与上述硅酮树 脂发生自由基共聚的不饱和化合物。 0029 优选在上述硅酮树脂组合物中, 可以与硅酮树脂发生自由基共聚的不饱和化合物 的 10 100 重量为下述通式 (2) 表示的脂环式不饱和化合物。此外, 在通式 (2) 中, Z 为 下述式 (2a) 或 (2b) 所示的基团。 0030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3/10 页 6 0031 在上述通式 (2) 中, R 表示氢原子、 烷基 ( 尤其是甲基等低级烷基 )、 苯基。

15、、 ( 甲 基 ) 丙烯酰基等。 0032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 例如尤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制造, 即, 在 WO2004/085501A1 中记载的上述硅酮树脂组合物中, 添加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等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后,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以下称为PET膜)、 环状聚烯烃膜、 聚丙 烯膜、 聚乙烯膜等上流延 (cast), 通过加热或者光照射使其固化, 从而进行制造。在这些膜 中, 优选使用 PET 膜。 0033 在经加热而制备膜时, 其固化温度可以根据热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等, 在从室温到 200左右的宽范围内进行选择。此外, 在经光照射而制备膜时, 通过照射波长 1。

16、0 400nm 的紫外线、 波长400700nm的可见光线, 可以获得膜。 对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没有特别限制, 但是特别优选使用波长 200 400nm 的近紫外线。作为被用作紫外线发生源的灯, 可以例 示低压水银灯 ( 输出 : 0.4 4W/cm)、 高压水银灯 (40 160W/cm)、 超高压水银灯 (173 435W/cm)、 金属卤化物灯 (80 160W/cm)、 脉冲氙气灯 (80 120W/cm)、 无电极放电灯 (80 120W/cm) 等。这些紫外线灯在其光谱分布上各有特点, 因此根据所使用的光引发剂 的种类进行选定。 0034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 可以通过例如。

17、以下方法连续且高效地制造, 即, 使用逗点涂布机, 在连续拉出的 PET 膜上使作为原料的上述硅酮树脂组合物进行流延并使 其为一定厚度, 在其上边连续拉出透明 PET 膜边重叠, 透过透明 PET 膜来照射紫外线, 由此 将原料树脂交联固化, 形成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 然后将上下两片 PET 膜剥离 卷绕, 并将所得的目标膜卷绕, 由此制造。 0035 关于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厚度, 在作为偏振片保护膜发挥作用的厚 度范围内, 没有限定。通常优选 1 1000m 左右之间, 更优选 30 300m 左右。 0036 硅烷偶联剂 0037 本发明的保护膜, 是在硅氧烷交联型丙。

18、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有硅烷偶联 剂层。 在保护膜的表面上形成的硅烷偶联剂层, 因湿气而发生固化反应, 但是该反应不会对 偏振器中所含的碘配位化合物、 二色性染料造成化学障碍, 而且通过该反应可以获得如下 优点, 即发挥出使与聚乙烯醇水溶液等水性粘接剂的粘接力提高的作用。 0038 该硅烷偶联剂层, 可以通过对将该偶联剂根据需要用有机溶剂和 / 或水稀释而 得到的涂布液进行涂布、 干燥而容易地形成。作为可以使用的有机溶剂, 例如可以举出异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4/10 页 7 丙醇、 乙醇等醇类 ; 环己烷等烃类等。作为硅烷偶联剂在该涂布液。

19、中的浓度, 通常优选是 0.1 100 体积左右, 更优选是 1 5 体积左右。 0039 在涂布硅烷偶联剂时, 为了使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表面的润湿性及粘 接性提高, 可以预先进行火焰处理、 UV 照射处理、 电晕放电处理、 等离子体处理、 ITRO( ) 处理、 底涂 (primer) 处理、 化学药品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电晕放电处理和 UV 照射处 理可以在空气中、 氮气中、 稀薄气体中等进行。 0040 作为硅烷偶联剂, 可以使用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胺类硅烷偶联剂等。 0041 作为胺类硅烷偶联剂, 例如可以举出 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 氨丙基三乙氧基 硅烷、 N。

20、-2-( 氨乙基 )-3-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N-2-( 氨乙基 )-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 烷、 N-2-( 氨乙基 )-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 三乙氧基甲硅烷基 -N-(1, 3- 二甲基 - 亚丁 基 ) 丙胺、 N- 苯基 -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0042 作为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优选使用下述通式 (3) 所示的化合物。 0043 0044 在通式 (3) 中, R3和 R4是同种或异种的取代或非取代一价烃基, 优选碳原子数为 1 12, 特别优选 1 6。作为这样的一价烃基, 可以举出甲基、 乙基、 丙基、 丁基、 己基等烷 基 ; 环己基等环烷基 ; 。

21、乙烯基、 烯丙基等烯基 ; 苯基、 甲苯基等芳基 ; 以及这些基团的氢原子 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 氰基等取代的氯甲基、 三氟丙基、 氰乙基等。进而, 作为 R3和 R4, 可以举出甲氧基甲基、 乙氧基甲基、 甲氧基乙基等 C1-10烷氧基取代 C1-10烷基、 苯乙基等 C7-20 芳烷基等。作为 OR4所示的水解性基团, 可以举出 C1-10烷氧基、 C2-10烯基氧基、 C6-16芳氧基、 C1-10烷氧基取代 C1-10烷氧基、 C7-17芳烷基氧基等。此外, R5为亚甲基、 亚乙基、 亚丙基等亚 烷基 ; 亚苯基等亚芳基等碳原子数为 1 10 的二价烃基或硫取代二价烃基。此外, a。

22、 为 0、 1 或 2。 0045 作为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具体可以例示下述化合物, 可以是各个例示物的单 独水解缩合物或者与 (R4O)2SiR32、 (R4O)3SiR3等的混合硅烷的水解缩合物。 0046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5/10 页 8 0047 这些硅烷偶联剂, 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这些偶联剂中, 从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也难以发生偏光度的降低、 色调变化等的角度出发, 特别优选 使用异氰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0048 关于硅烷偶联剂的涂布方法, 只要是可以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上涂 敷, 就没有。

23、限定。 例如可以列举凹版辊(gravure roll)、 线棒、 破布()、 模涂机(die coater)、 逗点涂布机、 辊涂机、 绕线棒 (meyer bar) 等方法。 0049 作为硅烷偶联剂层的涂布厚度, 在不损害作为偏振片的功能的情况下, 只要是可 以与偏振器粘接的厚度即可。通常, 以干燥后的厚度计, 优选 2nm 1m 左右。作为涂布 后的干燥条件, 优选在室温 100左右, 干燥 1 10 分钟左右。 0050 本发明的保护膜, 通过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 剂层而得到。 005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中, 1表示硅氧烷。

24、交联型丙 烯酸硅酮树脂膜层, 2 表示硅烷偶联剂层。 0052 偏振片 0053 本发明的偏振片, 是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 层而制成保护膜, 并借助该硅烷偶联剂层在偏振器的单面或双面层叠所述保护膜而成。 0054 作为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使用的偏振器 ( 偏光膜 ), 例如优选使用如下偏振器等, 即, 将由聚乙烯醇、 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等聚乙烯醇类聚合物形成的膜进行单轴拉伸取 向后, 使其吸附碘, 进行硼酸水处理, 在拉伸下进行干燥, 由此获得的偏振器 ; 将由聚乙烯醇 类聚合物形成的膜浸渍于碘的水溶液中而使其吸附碘后, 在硼酸水中进行单轴拉伸取向, 在拉伸下进。

25、行干燥, 由此获得的偏振器等。还可以使用以偶氮类、 蒽醌类、 四嗪类等二色性 染料代替碘同样进行制造的偏光膜。 0055 作为如此得到的偏光器 ( 偏光膜 ) 的厚度, 只要是不损害作为偏振器的功能的范 围的厚度即可。通常优选 5 100m 左右。此外, 偏振器的偏光度优选是 95.0以上, 更 优选 99.0以上, 进一步优选 99.7以上。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6/10 页 9 0056 本发明的偏振片通常是在偏振器的双面粘接保护膜, 并成为保护膜 / 偏振器 / 保 护膜的层叠结构, 由此可以容易地制备。 0057 作为粘接剂, 优选使用。

26、由聚乙烯醇水溶液形成的水性粘接剂。作为聚乙烯醇的浓 度, 通常优选是 0.1 5 重量左右。 0058 构成上述粘接剂的聚乙烯醇, 以对乙酸乙烯酯树脂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树脂 为主要成分, 优选聚合度为 1000 3000 左右且皂化度为 94以上左右, 更优选聚合度为 15003000左右且皂化度为98以上左右。 可以是将合乎目的的其他单体例如丙烯酸、 巴 豆酸、 衣康酸等进行少量共聚而得到的化合物, 或例如用烷基或环氧基等改性后的聚合物。 0059 关于粘接剂溶液的涂布量, 以干燥后的厚度计, 优选是0.0110m左右, 更优选 为 0.02 5m 左右, 进一步优选 0.05 3m 左右。

27、。如果粘接剂的涂布量过少, 存在无法 获得所期待的粘接力的趋势, 而如果涂布量过多, 则在成本方面不利。 0060 然后, 在粘接剂未干燥或半干燥的状态下, 与偏振器压接, 在室温 60左右, 干 燥 5 24 小时左右, 由此可以获得本发明的偏振片。 0061 图2是表示本发明偏振片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中, 1表示硅氧烷交联型丙烯 酸硅酮树脂膜层, 2 表示硅烷偶联剂层, 3 表示粘接剂层, 4 表示偏振器 ( 偏光膜 )。 0062 本发明的偏振片, 作为一般的电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用的偏振片, 可以理想地 使用。 此外, 在偏振片的表面, 即在触摸面板中使用时, 成为最表面的一面侧。

28、, 可以得到更高 的表面硬度。 0063 图 3 是表示使用了偏振片的一般的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图 中, 6 表示偏振片, 7 表示 ITO 膜, 8 表示隔离物, 9 表示粘接剂, 10 表示 ITO 玻璃。 0064 低反射触摸面板是在触摸面板的表面使用偏振片。此外, 使一对形成有由 ITO 等 透明电极构成的电阻膜的透明面状部件对向配置在背面, 且隔开一定间隔, 由此而构成。 在 驱动时, 当使用者用手指或笔按压面状部件上的任意位置时, 在该按压位置, 电阻膜之间接 触而通电, 从各电阻膜的基准位置至接触位置的电阻值大小检测出按压位置。 由此, 识别面 板上的上述接触部。

29、分的坐标, 以实现适当的接口功能。 0065 图 3 中, 作为透明面状部件, 分别例示了膜和玻璃, 但也可以是膜和膜、 玻璃和膜、 或者在膜和膜上贴合有玻璃、 塑料板等支撑体而成的部件。 0066 使用偏振片的低反射触摸面板, 有直线偏振光型和圆偏振光型。 0067 在直线偏振光型的低反射触摸面板中, 作为形成电阻膜的基材所使用的膜, 是脂 肪族环状聚烯烃、 降冰片烯类热塑性树脂、 聚醚砜 (PES)、 聚碳酸酯 (PC) 等具有光各向同性 的膜。 0068 在圆偏振光型的低反射触摸面板中使用的膜, 是将上述光各向同性膜拉伸而成的 相位差膜。或者, 也可以是使用光各向同性膜并另行将相位差膜层。

30、叠于偏振片和电极膜之 间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 在是圆偏振光型的情况下, 成为也在玻璃背面层叠相位差膜的结 构。 0069 透明面状部件内的上部侧的面状部件, 通常厚度是 50 500m 左右, 利用厚度 10 50m 左右的粘接剂与偏振片贴合, 作为低反射触摸面板的上部结构使用。 0070 根据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和偏振片, 可以获得如下的显著效果。 0071 (1) 本发明的偏振片的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即, 通过利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7/10 页 10 酮树脂膜作为保护膜, 无需进行硬涂处理, 就可以使表面铅笔硬度提。

31、高到 4H 8H 左右。因 此, 可以很好地用于要求高表面硬度的移动电话画面或低反射触摸面板表面等。 0072 (2) 本发明的偏振片, 即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也难以发生偏光度的降低、 色调 变化、 正交尼科尔状态的光泄露、 偏振片较大的尺寸变化等问题。 得到这样的效果的理由在 于,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透湿度通常低至 14g/m2/1 天左右, 尺寸变化小。因 此, 也可以良好地在用于车载用导航器等的液晶的偏振片、 用于低反射触摸面板的偏振片 等的要求严格的耐环境性的情况下使用。 0073 与此相对, 使用以往通用的 TAC 保护膜的偏振片, 该膜的透湿度通常极高, 为 300。

32、g/m2/1 天左右,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 偏光度降低等劣化很激烈, 可能会发生在用于车载 用导航器等的液晶时液晶的对比度变差, 在用于低反射触摸面板时形状发生变形等不良情 况。 0074 (3) 本发明的偏振片, 由于容易进行保护膜的制备, 因此利用简便的方法就可以制 备。 即,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保护膜, 可以仅通过所谓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上涂 布硅烷偶联剂这种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制备, 与必须进行皂化处理及风干处理的以往的保护 膜如 TAC 膜相比, 通过涂布一层可以缩短时间, 也无需风干处理, 因此操作简便。因此, 本发 明的偏振片可以仅通过所谓将上述保护膜粘接在偏振器上这样简便的。

33、方法容易地制备。 附图说明 0075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的剖面的示意图。 0076 图 2 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0077 图 3 是表示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0078 图 4 是说明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的剖面示意图。 0079 符号说明 0080 1. 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层 0081 2. 硅烷偶联剂层 0082 3. 粘接剂层 0083 4. 偏振器 0084 6. 偏振片 0085 7.ITO 膜 0086 8. 隔离物 0087 9. 粘合剂 0088 10.ITO 玻璃 0089 11. 粘合剂 0090 12.I。

34、TO 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91 以下, 举出制造例、 实施例和比较例, 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各例中, 偏 振片的偏光度、 试验环境、 铅笔硬度试验、 尺寸变化试验以及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通 过以下的方法进行。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8/10 页 11 0092 偏振片的偏光度 0093 按照使偏光轴为同一方向的方式重叠两片偏振片, 使用分光光度计, 从波长 400nm 直至 700nm 连续地测定光透射率。将光透射率值的平均值设为 T1。然后, 按照使偏光轴相 互正交的方式重叠两片偏振片, 将经同样测定的光透射率值的平均值设为。

35、T2。 由这些值, 利 用下述计算式, 算出偏光度。 0094 偏光度 ( ) (T1-T2)/(T1+T2)1/2100 0095 环境试验 0096 在温度 80、 湿度 90 RH 的气氛下, 放置偏振片 40 小时, 由此进行试验。将试验 后的偏光度与试验前的偏光度进行比较。偏光度的减少越小, 则耐湿热性就越好。 0097 铅笔硬度试验 0098 根据 JIS K5400 中规定的试验法, 使用各种硬度的铅笔, 以 1kg 的压力对表面刮 划, 以有无划痕来判断表面硬度。以在 5 次试验中出现划痕的次数小于 2 次时的铅笔硬度 来表示。使用的铅笔的硬度有 H 9H、 F、 HB、 B 。

36、6B 共计 17 种。 0099 尺寸变化试验 0100 将偏振片切割成一定尺寸, 即在PVA偏振器的取向轴方向(MD方向)切60mm, 在其 直角方向 (TD 方向 ) 且 50mm。用测长器测定被切割的偏振片在 TD 方向、 MD 方向的尺寸, 将 其设为初期尺寸 L1。此外, 同样测定在环境试验 ( 温度 80、 24 小时以及温度 85、 湿度 90、 24 小时 ) 后的尺寸, 设为试验后尺寸 L2。由这些值, 利用下述计算式, 算出尺寸变化。 尺寸变化的 - 值越大, 则偏振片越收缩, + 值越大则偏振片越膨胀。 0101 尺寸变化 ( ) (L2-L1)/L1100 0102 电。

37、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 0103 使用丙烯酸类压敏粘合剂 ( 厚度 25m), 将偏振片贴合在表面形成有 ITO 透明电 极的膜上, 切割成一定尺寸, 即, 在PVA偏振器的取向轴方向(MD方向)为70mm, 在其直角方 向 (TD 方向 ) 为 70mm, 制成电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的上部结构。将所得的样品施以环境 试验 ( 温度 85、 湿度 90、 120 小时 ) 后, 像图 4 那样, 用尺子对其翘曲的大小 (mm) 进行 测定。图 4 是说明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的剖面示意图。图中, 6 表示偏振片, 7 表示 ITO 膜, 11 表示粘合剂, 12 表示电极。翘曲的大小是用样品。

38、的四个角来测定, 将其平均值作 为翘曲量。 若翘曲量小, 表示在实际的触摸面板结构中使用时难以发生不良情况, 若翘曲量 大, 表示容易发生不良情况。 0104 实施例 1 保护膜的制备 0105 将 WO2004/085501A1 中记载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 产品编号 “2015” , 新日铁化学株 式会社制造 ) 在 PET 膜上流延, 通过光照射 ( 高压水银灯, 波长 320nm, 照射时间 3 秒 ) 使其 固化, 由此制备厚度 200m 的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接着, 在空气中以处理强 度 300W/m2分钟, 对得到的膜双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 由此使水接触角为 37 度 (。

39、23 )。 0106 然后, 在经上述表面处理的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 使用异氰 酸酯类硅烷偶联剂 ( 商品名 “KBE-9007”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 3- 异氰酸酯丙基三 乙氧基硅烷 ) 的 1 重量环己烷溶液, 利用线棒进行涂布, 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 1.0m, 在 100的烘箱中放置 10 分钟, 进行干燥。 0107 这样, 得到在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的单面上形成硅烷偶联剂层而成的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9/10 页 12 本发明的偏振片保护膜。 0108 制造例 1 偏振片的制备 0109 将聚乙。

40、烯醇膜 ( 商品名 “可乐丽维尼纶膜 (Kuraray vinylon film)VF-9X75R” , ( 株 ) 可乐丽制造, 厚度 75m) 浸渍于由水 5000 重量份、 碘 35 重量份、 碘化钾 525 重量份 构成的水溶液中 5 分钟, 使其吸附碘。然后, 将该膜在 45的 4 重量硼酸水溶液中以 4.4 倍进行纵向单轴拉伸后, 在拉伸状态下直接干燥, 得到厚度 17m 的偏振器 ( 偏光膜 )。 0110 实施例 2 偏振片的制备 0111 作为粘接剂, 使用平均聚合度为 1800、 皂化度为 99的聚乙烯醇的 1.5 重量水 溶液。将该粘接剂涂布在制造例 1 中得到的偏光膜的。

41、双面上并使干燥后的厚度为 1m, 在 该粘接剂未干燥的状态下, 实施例 1 中得到的偏振片保护膜的硅烷偶联剂涂层面接触该偏 光膜的单面, 在橡胶辊 / 金属辊 ( 橡胶辊直径 200mm、 金属辊直径 350mm、 线压 10kg/cm) 之 间夹住, 在 40的烘箱中将其放置 24 小时, 使其干燥。 0112 这样就得到由保护膜 / 偏光膜 / 保护膜的层结构构成的偏振片。 0113 所得的偏振片的偏光度为 99.8, 保护膜的表面的铅笔硬度为 4H。此外, 环境试 验 ( 温度 80、 湿度 90、 40 小时 ) 后的偏光度为 99.8, 与试验前的偏光度相比没有减 少, 判断耐湿热性。

42、优异。 0114 实施例 3 0115 测定实施例 2 中得到的偏振片在高温、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尺寸变化。在高温 80、 24小时时的尺寸变化为MD方向-0.23, TD方向-0.20。 在高温85、 高湿度90、 24 小时时的尺寸变化为 MD 方向 -0.10, TD 方向 0.15。这样, 几乎没有发生尺寸变化。 0116 接着, 实施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作为在表面上形成有 ITO 透明电极的膜, 使用通过溅射法在实施例 1 中制成的硅氧烷交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 ( 厚度 200m) 表面 上形成了 ITO 透明电极 ( 厚度 30nm、 表面电阻值 250/ ) 的膜。关于上部。

43、结构的翘曲 量, 在温度 85、 湿度 90、 120 小时环境试验后为 0.6mm, 几乎没有发生翘曲, 可知若使用 该偏振片, 则可以构建环境耐久性高的电阻膜式低反射触摸面板。 0117 比较例 1 0118 在实施例 2 中, 使用 TAC 膜 ( 商品名 “TDY80UL” , 富士胶片 ( 株 ) 制 ) 代替实施例 1 中得到的偏振片保护膜, 粘接在偏光膜的双面, 除此之外, 与实施例 2 同样操作, 得到比较 用偏振片。所得的偏振片的偏光度为 99.8, 表面的铅笔硬度为 H。此外, 环境试验 ( 温度 80、 湿度 90、 40 小时 ) 后的偏光度为 94.1, 试验前后的偏。

44、光度大幅减少, 判断耐湿热 性差。 0119 比较例 2 0120 在实施例 1 中, 不在通过电晕放电处理使得水接触角为 37 度 (23 ) 的硅氧烷交 联型丙烯酸硅酮树脂膜上, 涂布硅烷偶联剂, 得到比较用的偏振片用保护膜。 0121 然后, 与实施例 2 同样操作, 在偏振器 ( 偏光膜 ) 的双面上, 使用平均聚合度为 1800、 皂化度为 99的聚乙烯醇的 1.5 重量水溶液作为粘接剂, 按照使干燥后的粘接层 的厚度为 1m 的方式, 在粘接剂未干燥的状态下, 粘接上述保护膜, 但却无法粘接, 无法得 到偏振片。 0122 比较例 3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45、 102385111 A10/10 页 13 0123 测 定 保 护 膜 使 用 了 TAC 膜 的 市 售 偏 振 片 ( 株 )Polatechno 制, 商 品 名 “SKN-18243TL” ) 在高温或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尺寸变化。在高温 80、 24 小时时的尺 寸变化为 MD 方向 -0.61, TD 方向 -0.34。在高温 85、 高湿度 90、 24 小时时的尺寸 变化为 MD 方向 -2.44, TD 方向 1.27。这样, 尺寸变化达到非常大的值。 0124 接着, 实施了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应用试验。作为在表面上形成有 ITO 透明电极的 膜, 使用与实施例 3 中使用的膜相同的膜。上部结构的翘曲量在温度 85、 湿度 90、 120 小时环境试验后为 13.3mm, 发生了很大的翘曲。因此可知, 在严酷的环境下, 与比较例 3 的 偏振片相比, 使用实施例 2 的偏振片更能构建耐久性高的触摸面板。 说 明 书 CN 102385092 A CN 102385111 A1/1 页 14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8509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