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式下模及其成形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包装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输液软袋成形设备用的平移式下模及其成形方式。
背景技术
目前,软袋大输液已成为大输液产品的主流,其软袋(包括非PVC软袋)制袋设备中的成形工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位,它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软袋的周边焊接和分切软袋,制袋完成后,需要通过传送带输送到下一工位,由于软袋的特殊结构,传送带在启动前,口管必需与下模脱开,才能保证与下模不碰撞。现有技术中,制袋设备(如制袋灌封机等)的成形工位上下模的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上、下成形模分别通过两个气液增压缸驱动,作双向开合模运动,如市售的RDY4A型生产线,此方式有一小缺点,就是比其它方式多两个气液增压缸,成本高一点;二是下模固定不动,只上模作开合运动,其口管定位装置设计成一种长槽导向结构,底部有一弹簧顶柱装置,合模时通过上模强行压迫口管在导向槽内运动,开模后,通过弹簧顶柱将口管顶出,使口管脱离下模,产品如德国地普洛麦,还有国内的两家企业都采用此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口管会在口管定位夹上有反复的摩擦,从而产生微粒,影响药品质量;三是下模摆动的方式,如市售的RDY6A型生产线,此种方式的结构稍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口管不会在口管定位夹上反复的摩擦的成形下模及其成形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平移式下模成形方式:合模时,下模向左平移,使口管的燕尾进入下模,此时,上模向下压合进行成形;开模时,上模向上打开,下模向右平移,使口管的燕尾退出下模。
同时,发明一种平移式下模,由下模装置3和下加热板4构成,还包括有导轨5、气缸6、连接板8和安装板9,下模装置3固定在下加热板4上,下加热板4安装在连接板8上,连接板8装置在导轨5上,导轨5固定在安装板9上,安装板9固定在机架12上;气缸6固定在机架12上,其气缸轴14的端头与连接板8相联。
在下加热板4与连接板8之间还装置有隔热垫7。
本发明的平移式下模及其成形方式,采用导轨和气缸来形成平行移动的运动方式,因而,与现有其他的成形方式相比,其结构较为简单,且相对于上、下成形模的方式,减少了两个气液增压缸,故成本较低;相对于下模固定不动、只上模作开合运动的方式来说,其口管不会在口管定位夹上反复的摩擦,因而,其生产过程中不会因产生微粒而影响药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是口管,2是口管定位夹,3是下模装置,4是下加热板,5是导轨,6是气缸,7是隔热垫,8是连接板,9是安装板,10是气缸连接板,11是气缸轴接头,12是机架,13是上模,14是气缸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是应用于制袋灌封机中的袋成形工位。
本实施例的平移式下模由下模装置3、下加热板4、导轨5、气缸6、隔热垫7、连接板8、安装板9、气缸连接板10、气缸轴接头11、机架12和上模13构成。
上模13装置在机架12的上部,安装板9固定在机架12的中下部,其上装置导轨5,连接板8套装在导轨5上,可作左右方向的滑动(此左右方向是针对附图1中的口管定位夹2而言的,权利要求2中所说的左和右,也是如此,面向口管定位夹2的方向是向左,背向口管定位夹2的方向是向右)。连接板8上加装隔热垫7后再装置下加热板4,下模装置3固定在下加热板4上。气缸6装置在机架12的右侧(见附图1所示),其左端的气缸轴14通过气缸轴接头11与气缸连接板10相联接,气缸连接板10装置在连接板8的右端。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的平移式下模的工作原理对平移式下模成形方式进行说明。
使用时,膜料由拉膜机构送入后,经过口管输送、预热等多道工位后,进入袋成形工位,此时,口管1由口管定位夹2夹持,并已插入膜料中,这时,气缸6动作,其左端的气缸轴14向左伸出,推动连接板8在导轨5上向左平行移动,装置在连接板8上的隔热垫7、加热板4和下模装置3一起向左平移,使管口1的燕尾进入下模装置3中,到位时,气缸6动作停止并保持现状,此时,上模13向下压合进行成形;当成形过程结束时,上模13向上打开,气缸6开始动作,控制其左端的气缸轴14向右缩回,带动连接板8在导轨5上向右平行移动,装置在连接板8上的隔热垫7、加热板4和下模装置3也一起向右平移,使管口1的燕尾退出下模装置3中,到位时,气缸6动作停止并保持现状,完成一个成形周期。
发明的平移式下模及其成形方式,配用于软袋大输液生产线中,可以适用于大、中、小不同规格的大输液软袋生产过程中袋成形,既适合各大药厂生产使用,也适合各类医院的制剂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