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9319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43241.0

申请日:

2011.02.23

公开号:

CN102650123A

公开日:

2012.08.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B8/02申请公开日:201208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8/02申请日:20110223|||公开

IPC分类号:

E02B8/02

主分类号:

E02B8/02

申请人: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发明人:

王家生; 卢金友; 魏国远; 闵凤阳; 范北林; 姚仕明; 李凌云

地址:

430010 湖北省武汉市黄浦大街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代理人:

雷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设置在沉螺池中,包括拦螺墙及在沉螺池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拦螺墙插设在卡槽中,拦螺墙的高度为0.5-0.6m。本发明利用卡槽和浮式拦螺墙取代了传统的砖砌混凝土墙,当含有钉螺的水流通过拦螺墙时,可拦截水面的漂浮物,进而达到阻挡钉螺随水流向下游扩散;同时该拦螺墙可以随水位上下浮动,有效的解决了渠系排涝、灌溉等高水位时阻水面积过大的技术难题。本拦螺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取材方便,完全满足血吸虫疫区防控钉螺扩散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浮式拦螺装
置设置在沉螺池(40)中,包括拦螺墙(45)及在沉螺池(40)两个
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44),拦螺墙(45)插设在卡槽(44)中,
拦螺墙(45)的高度为0.5-0.6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沉螺
池(40)设置在涵闸(50)和灌溉渠(60)之间,沉螺池(40)包括
上游连接段(41)、工作段(42)和下游连接段(43),卡槽(44)设
置在沉螺池(40)中上游连接段(41)处的两个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
段(42)布置在沉螺池(40)中间,过水面积大于涵闸(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拦螺
墙(45)采用胶合板或桦木制作。

说明书

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血防领域,具体是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曾严重流行于我国南方江苏、浙江、江西、安徽、
福建、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12个省、市、
自治区,其感染力强,传播环节多,流行范围广,感染率居经水传播
疾病的首位。钉螺是血吸虫最大的病源载体,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
主。实践证明,控制钉螺扩散可有效阻断血吸虫病在当地的传播与流
行。

水利结合血吸虫病防治主要是通过江湖治理、堤防工程、节水灌
溉、人畜饮水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改变钉螺生存环境,防
止钉螺孳生扩散,从而达到减少人群感染血吸虫病机率的目的,是血
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血防工程主要包括涵闸水利血
防工程措施、堤防水利血防工程措施、灌排渠系水利工程措施等。

涵闸是农业灌区中常见的水利设施之一,涵闸河渠调水是区域之
间输水的主要方式,也是钉螺随水流向下游扩散和蔓延的主要途径。
通过几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排灌系统逐渐完善,沟渠纵横交错,形
成水网交织联系的格局。一旦钉螺从涵闸进入渠系,必然会导致钉螺
蔓延扩散,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涵闸阻螺是阻止钉螺扩散的最关
键的问题。

沉螺池是涵闸阻螺的常见方式之一,其原理是使沉螺池内流速减
小,水流通过沉螺池时,使钉螺在沉螺池中沉落,而不致使钉螺向下
游扩散。请参考图1及图2,现有技术的沉螺池10设置在涵闸20和
灌溉渠30之间,沉螺池10通常包括上游连接段11、工作段12和下
游连接段13。工作段12布置在中间,过水面积大于涵闸20,便于钉
螺在沉螺池10内沉降。其底部低于上下游渠道底部,可防止沉集在
沉螺池底部的钉螺产生滑动或滚动进入下游的灌溉渠30。沉螺池10
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池中的钉螺进行灭杀和清淤处理,保障沉螺
池的顺利运行。

钉螺自身运动范围小,不会主动扩散到很远的距离,它的大范围、
远距离扩散那主要是借助于水流进行的。吸附于枯枝残叶、水草树枝
等漂浮物上随水漂流,是钉螺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在沉螺池10
上游连接段11的上端可设置拦螺墙,其作用一是可以阻止漂浮物进
入沉螺池10,避免阻塞沉螺池10,使沉螺池10能正常发挥引水功能,
二是可以利用粘附在漂浮物上的钉螺遇到碰撞后会与漂浮物分离的
特点,通过拦螺墙阻挡钉螺与漂浮物一起漂移,有利于钉螺在水中沉
降,提高防螺、控螺效果。

现有的拦螺墙存在着如下问题:(1)位置固定,无法调节。目前
的拦螺墙绝大多数是由砖砌混凝土建造,位置固定,布置不够灵活。
(2)阻水面积大,影响防洪排涝或引水灌溉。拦螺墙的底孔应布置
在最低运行水位以下0.5m。一般的渠道水位存在着一定的变幅,在
高水位时,拦螺墙有明显的阻水作用。(3)控螺效果不好。由于渠道
水位变化比较大,当水位漫过拦螺墙或低于拦螺墙的底孔时,达不到
拦截漂浮物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无论高低水位均能截水面的
漂浮物,阻挡钉螺向下游扩散,同时有效的减小阻水面积,便于引水
或排涝。

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设置在沉螺池中,包括拦螺墙及在沉螺
池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拦螺墙插设在卡槽中,拦螺墙的高度
为0.5-0.6m。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施工、安装方便。建好卡槽后,把拦螺墙放入卡槽即可;

(2)阻水面积小。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在高水位期,
可有效的减小阻水面积,便于引水或排涝,使沉螺池能正常发挥引水
或排涝功能;

(3)可达到明显的控螺效果。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
无论高低水位均能浮在水中拦截水面的漂浮物,阻挡钉螺与漂浮物一
起漂移,有利于钉螺在水中沉降,阻挡钉螺向下游扩散,可以有利于
钉螺在水中沉降,提高防螺、控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沉螺池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卡槽浮式拦螺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卡槽浮式拦螺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0,40-沉螺池;11,41-上游连接段;12,42-工作段;
13,43-下游连接段;20,50-涵闸;30,60-灌溉渠;44-卡槽;
45-拦螺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5,本发明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设置在沉螺池
40中,包括拦螺墙45及在沉螺池40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44,
拦螺墙45插设在卡槽44中,拦螺墙45的高度为0.5-0.6m。

沉螺池40设置在涵闸50和灌溉渠60之间,沉螺池40包括上游
连接段41、工作段42和下游连接段43。工作段42布置在沉螺池40
中间,过水面积大于涵闸50,便于钉螺在沉螺池40内沉降。卡槽44
可设置在沉螺池40中上游连接段41处的两个侧壁上。

本发明设计的拦螺墙45为卡槽浮式结构,由于使用卡槽44固定
拦螺墙45,可防止拦螺墙45倾斜。

本发明采用浮力原理对拦螺墙进行设计,根据拦螺墙排开水的体
积的重量等于自身的重量,如果设计拦螺墙的高度为0.5m,浸入到
水中的深度为0.3m,可得到:

ρVg=3/5ρVg

因此:ρ=3/5ρ=0.6g/cm3

拦螺墙的密度为0.6g/cm3,因此可采用密度较小的胶合板(密度
0.56g/cm3)、桦木(密度0.61g/cm3)等材料来制作拦螺墙。

采用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施工、安装方便。建好卡槽后,把拦螺墙放入卡槽即可;

(2)阻水面积小。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在高水位期,
可有效的减小阻水面积,便于引水或排涝,使沉螺池能正常发挥引水
或排涝功能;

(3)可达到明显的控螺效果。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
无论高低水位均能浮在水中拦截水面的漂浮物,阻挡钉螺与漂浮物一
起漂移,有利于钉螺在水中沉降,阻挡钉螺向下游扩散,可以有利于
钉螺在水中沉降,提高防螺、控螺效果。

本发明利用卡槽和浮式拦螺墙取代了传统的砖砌混凝土墙,当含
有钉螺的水流通过新型拦螺墙时,可拦截水面的漂浮物,进而达到阻
挡钉螺随水流向下游扩散;同时该拦螺墙可以随水位上下浮动,有效
的解决了渠系排涝、灌溉等高水位时阻水面积过大的技术难题。本拦
螺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取材方便,完全满足血吸虫疫
区防控钉螺扩散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50123A43申请公布日20120829CN102650123ACN102650123A21申请号201110043241022申请日20110223E02B8/0220060171申请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地址430010湖北省武汉市黄浦大街23号72发明人王家生卢金友魏国远闵凤阳范北林姚仕明李凌云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42113代理人雷速54发明名称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设置在沉螺池中,包括拦螺墙及在沉螺池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拦螺墙插设在卡槽中,拦螺墙的高度为0506M。本发明利用卡槽和浮式拦螺墙取代了。

2、传统的砖砌混凝土墙,当含有钉螺的水流通过拦螺墙时,可拦截水面的漂浮物,进而达到阻挡钉螺随水流向下游扩散;同时该拦螺墙可以随水位上下浮动,有效的解决了渠系排涝、灌溉等高水位时阻水面积过大的技术难题。本拦螺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取材方便,完全满足血吸虫疫区防控钉螺扩散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设置在沉螺池40中,包括拦螺墙45及在沉螺池40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44,拦螺墙45插设在卡槽44中,拦。

3、螺墙45的高度为0506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沉螺池40设置在涵闸50和灌溉渠60之间,沉螺池40包括上游连接段41、工作段42和下游连接段43,卡槽44设置在沉螺池40中上游连接段41处的两个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段42布置在沉螺池40中间,过水面积大于涵闸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浮式拦螺装置,其特征在于拦螺墙45采用胶合板或桦木制作。权利要求书CN102650123A1/3页3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利血防领域,具体是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背景技术0002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4、全、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曾严重流行于我国南方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其感染力强,传播环节多,流行范围广,感染率居经水传播疾病的首位。钉螺是血吸虫最大的病源载体,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实践证明,控制钉螺扩散可有效阻断血吸虫病在当地的传播与流行。0003水利结合血吸虫病防治主要是通过江湖治理、堤防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改变钉螺生存环境,防止钉螺孳生扩散,从而达到减少人群感染血吸虫病机率的目的,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血防工程主要包括涵闸水利血防工程措施、堤防水利血防工程措。

5、施、灌排渠系水利工程措施等。0004涵闸是农业灌区中常见的水利设施之一,涵闸河渠调水是区域之间输水的主要方式,也是钉螺随水流向下游扩散和蔓延的主要途径。通过几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排灌系统逐渐完善,沟渠纵横交错,形成水网交织联系的格局。一旦钉螺从涵闸进入渠系,必然会导致钉螺蔓延扩散,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涵闸阻螺是阻止钉螺扩散的最关键的问题。0005沉螺池是涵闸阻螺的常见方式之一,其原理是使沉螺池内流速减小,水流通过沉螺池时,使钉螺在沉螺池中沉落,而不致使钉螺向下游扩散。请参考图1及图2,现有技术的沉螺池10设置在涵闸20和灌溉渠30之间,沉螺池10通常包括上游连接段11、工作段12和下游连接段。

6、13。工作段12布置在中间,过水面积大于涵闸20,便于钉螺在沉螺池10内沉降。其底部低于上下游渠道底部,可防止沉集在沉螺池底部的钉螺产生滑动或滚动进入下游的灌溉渠30。沉螺池10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池中的钉螺进行灭杀和清淤处理,保障沉螺池的顺利运行。0006钉螺自身运动范围小,不会主动扩散到很远的距离,它的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那主要是借助于水流进行的。吸附于枯枝残叶、水草树枝等漂浮物上随水漂流,是钉螺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在沉螺池10上游连接段11的上端可设置拦螺墙,其作用一是可以阻止漂浮物进入沉螺池10,避免阻塞沉螺池10,使沉螺池10能正常发挥引水功能,二是可以利用粘附在漂浮物上的钉螺遇到。

7、碰撞后会与漂浮物分离的特点,通过拦螺墙阻挡钉螺与漂浮物一起漂移,有利于钉螺在水中沉降,提高防螺、控螺效果。0007现有的拦螺墙存在着如下问题1位置固定,无法调节。目前的拦螺墙绝大多数是由砖砌混凝土建造,位置固定,布置不够灵活。2阻水面积大,影响防洪排涝或引水灌溉。拦螺墙的底孔应布置在最低运行水位以下05M。一般的渠道水位存在着一定的变幅,在高水位时,拦螺墙有明显的阻水作用。3控螺效果不好。由于渠道水位变化比较大,当水位漫过拦螺墙或低于拦螺墙的底孔时,达不到拦截漂浮物的作用。说明书CN102650123A2/3页4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无论高低水位均能截水面的漂浮物,阻。

8、挡钉螺向下游扩散,同时有效的减小阻水面积,便于引水或排涝。0009一种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设置在沉螺池中,包括拦螺墙及在沉螺池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拦螺墙插设在卡槽中,拦螺墙的高度为0506M。0010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00111施工、安装方便。建好卡槽后,把拦螺墙放入卡槽即可;00122阻水面积小。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在高水位期,可有效的减小阻水面积,便于引水或排涝,使沉螺池能正常发挥引水或排涝功能;00133可达到明显的控螺效果。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无论高低水位均能浮在水中拦截水面的漂浮物,阻挡钉螺与漂浮物一起漂移,有利于钉螺在水中沉降,阻挡钉螺向下游扩散,可以有利于钉螺。

9、在水中沉降,提高防螺、控螺效果。附图说明0014图1是现有技术沉螺池的俯视图;0015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0016图3是本发明卡槽浮式拦螺装置的俯视图;0017图4是图3中BB向剖视图;0018图5是本发明卡槽浮式拦螺装置的侧视图。0019图中10,40沉螺池;11,41上游连接段;12,42工作段;13,43下游连接段;20,50涵闸;30,60灌溉渠;44卡槽;45拦螺墙。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0021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5,本发明卡槽浮式拦螺装置设置在沉螺池40中,包括拦螺墙45及在沉螺池40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的卡槽4。

10、4,拦螺墙45插设在卡槽44中,拦螺墙45的高度为0506M。0022沉螺池40设置在涵闸50和灌溉渠60之间,沉螺池40包括上游连接段41、工作段42和下游连接段43。工作段42布置在沉螺池40中间,过水面积大于涵闸50,便于钉螺在沉螺池40内沉降。卡槽44可设置在沉螺池40中上游连接段41处的两个侧壁上。0023本发明设计的拦螺墙45为卡槽浮式结构,由于使用卡槽44固定拦螺墙45,可防止拦螺墙45倾斜。0024本发明采用浮力原理对拦螺墙进行设计,根据拦螺墙排开水的体积的重量等于自身的重量,如果设计拦螺墙的高度为05M,浸入到水中的深度为03M,可得到0025物VG3/5水VG0026因此物。

11、3/5水06G/CM30027拦螺墙的密度为06G/CM3,因此可采用密度较小的胶合板密度056G/CM3、桦木密度061G/CM3等材料来制作拦螺墙。0028采用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说明书CN102650123A3/3页500291施工、安装方便。建好卡槽后,把拦螺墙放入卡槽即可;00302阻水面积小。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在高水位期,可有效的减小阻水面积,便于引水或排涝,使沉螺池能正常发挥引水或排涝功能;00313可达到明显的控螺效果。拦螺墙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无论高低水位均能浮在水中拦截水面的漂浮物,阻挡钉螺与漂浮物一起漂移,有利于钉螺在水中沉降,阻挡钉螺向下游扩散,可以有利于钉螺。

12、在水中沉降,提高防螺、控螺效果。0032本发明利用卡槽和浮式拦螺墙取代了传统的砖砌混凝土墙,当含有钉螺的水流通过新型拦螺墙时,可拦截水面的漂浮物,进而达到阻挡钉螺随水流向下游扩散;同时该拦螺墙可以随水位上下浮动,有效的解决了渠系排涝、灌溉等高水位时阻水面积过大的技术难题。本拦螺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灵活,取材方便,完全满足血吸虫疫区防控钉螺扩散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0034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说明书CN102650123A1/2页6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650123A2/2页7图5说明书附图CN10265012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