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920763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09976.3

申请日:

2012.04.13

公开号:

CN103375956A

公开日:

2013.10.3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F25B45/00

主分类号:

F25B45/00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申智军; 王奇; 王保玉; 陈文琼; 郭广涛; 吕华冲

地址:

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六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余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使用第一工具夹紧连接在制冷系统和快速接头之间的工艺管的中部,使得工艺管的中部横截面积变小,形成第一隔断部,第一隔断部隔断工艺管的两端;B、将快速接头与工艺管分离,露出工艺管的流入口;C、封堵流入口。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采用机械式的封口方法,通过形成第一隔断部进行第一次封口,并通过封堵工艺管的流入口进行第二次封口,避免了封口过程中因产生明火或高温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并得到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使用第一工具夹紧连接在所述制冷系统和快速接头之间的工艺管的中部,使得所述工艺管的中部横截面积变小,形成第一隔断部,所述第一隔断部隔断工艺管的两端;
B、将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工艺管分离,露出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
C、封堵所述流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封堵所述流入口的方法包括:
(1)取与所述流入口结构匹配的堵头,在堵头内部滴加密封胶,然后将滴加有密封胶的堵头套在工艺管上,使用第二工具压接所述堵头封堵所述流入口;或者
(2)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工艺管的内部滴加密封胶,使密封胶在所述流入口处形成密封部;并使用第二工具夹紧所述密封部,形成封口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和所述步骤C之间还包括第一次监测的步骤,所述第一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是否符合泄露标准,
如果符合泄露标准,则进行步骤C;
如果不符合泄露标准,则使用第三工具夹紧工艺管中靠近所述第一隔断部的部分形成第二隔断部,并重复所述监测步骤至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符合泄露标准为止,然后进行步骤C;
所述泄露标准为流入口处无气流流动且无气流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测步骤中所述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在所述第一隔断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采用第(2)种封堵方法,完成步骤C中封堵所述流入口的工序后还包括第二次监测的步骤,所述第二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是否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如果不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则完成封口;
如果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则使用第二工具夹紧所述流入口的同时再次向所述闭合口内滴加密封胶,至无泄漏及缺胶现象为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第二次监测的过程中采用检漏仪测试所述流入口是否泄漏。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A中通过第一工具形成第一隔断部后,所述第一工具保持夹紧在所述第一隔断部上,直到完成步骤D后将所述第一工具和所述第二工具取下。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部具有扁平状结构,在所述扁平状结构中,所述工艺管的内侧管壁相贴以隔断工艺管的两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断部和所述第一隔断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隔断部沿所述工艺管轴向方向的宽度为工艺管直径的1~2.5倍。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具、第二工具和第三工具相同,为总重量不超过工艺管的承载能力的气动钳或液压钳。

说明书

说明书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空调、电冰箱等具有制冷系统的机械设备中,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都需要对工艺管进行封口处理,目前,已经投入产业化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包括:火焰钎焊封口和超声波焊接封口等。
火焰钎焊封口和超声波焊接封口属于热封口方法,封口过程中会产生明火或高温。对于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新型环保冷媒(如R290)来说,明火或高温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一旦产生偏差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以减少安全隐患。
为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使用第一工具夹紧连接在制冷系统和快速接头之间的工艺管的中部,使得工艺管的中部横截面积变小,形成第一隔断部,第一隔断部隔断工艺管的两端;B、将快速接头与工艺管分离,露出工艺管的流入口;C、封堵流入口。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C中封堵流入口的方法包括:(1)取与流入口结构匹配的堵头,在堵头内部滴加密封胶,然后将滴加有密封胶的堵头套在工艺管上,使用第二工具压接堵头封堵流入口;或者(2)从流入口向工艺管的内部滴加密封胶,使密封胶在流入口处形成密封部;并使用第二工具夹紧密封部,形成封口部。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B和步骤C之间还包括第一次监测的步骤,第一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是否符合泄露标准,如果符合泄露标准,则进行步骤C;如果不符合泄露标准,则使用第三工具夹紧工艺管中靠近第一隔断部的部分形成第二隔断部,并重复监测步骤至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符合泄露标准为止,然后进行步骤C;泄露标准为流入口处无气流流动且无气流声。
进一步地,在上述监测步骤中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在第一隔断部上。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C中采用第(2)种封堵方法,完成步骤C中封堵流入口的工序后还包括第二次监测的步骤,第二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工艺管的流入口是否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如果不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则完成封口;如果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则使用第二工具夹紧流入口的同时再次向闭合口内滴加密封胶,至无泄漏及缺胶现象为止。
进一步地,上述所使用的第二次监测的过程中采用检漏仪测试流入口是否泄漏。
进一步地,上述在进行步骤A中通过第一工具形成第一隔断部后,第一工具保持夹紧在第一隔断部上,直到完成步骤D后将第一工具和第二工具取下。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隔断部具有扁平状结构,在扁平状结构中,工艺管的内侧管壁相贴以隔断工艺管的两端。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隔断部和第一隔断部的结构相同,第一隔断部沿工艺管轴向方向的宽度为工艺管直径的1~2.5倍。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工具、第二工具和第三工具相同,为总重量不超过工艺管的承载能力的气动钳或液压钳。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采用机械式的封口方法,通过形成第一隔断部进行第一次封口,并通过封堵工艺管的流入口进行第二次封口,避免了封口过程中因产生明火或高温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并得到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的工艺流程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操作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使用第一工具3夹紧连接在制冷系统和快速接头2之间的工艺管1的中部,使得工艺管1的中部横截面积变小,形成第一隔断部,第一隔断部隔断工艺管1的两端;B、将快速接头2与工艺管1分离,露出工艺管1的流入口;C、封堵流入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采用机械式的封口方法,通过形成第一隔断部进行第一次封口,并通过封堵工艺管的流入口进行第二次封口,避免了封口过程中因产生明火或高温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并得到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步骤C中封堵流入口的步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如下方法:
方法(1),如图1所示,在完成上述步骤B后,取与流入口结构匹配的堵头,在堵头内部滴加密封胶,然后将滴加有密封胶的堵头套在工艺管上,使用第二工具压接堵头封堵流入口。在这种工艺方法中,通过使用外置堵头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为了简化工艺步骤,减少堵头的消耗,还可以采用方法(2),如图2和图3所示,在方法(2)中,在完成上述步骤B后,从流入口向工艺管的内部滴加密封胶4,使密封胶4在流入口处形成密封部;并使用第二工具夹紧该密封部,形成封口部。在这种工艺方法中,通过使用第二工具夹紧5由密封胶所形成的密封部形成封口部取得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中,在步骤B和步骤C之间还包括第一次监测的步骤,第一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工艺管1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是否符合泄露标准,如果符合泄露标准则进行步骤C;如果不符合泄露标准,则使用第三工具夹紧工艺管中靠近第一隔断部的部分形成第二隔断部,并重复监测步骤至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符合泄露标准为止,然后进行步骤C。在这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中,通过控制第一次封口后的隔断效果,降低对第二次封口形成封口部的要求,提高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的有效性。
优选地,在上述第一次监测步骤中,泄露标准为流入口处无气流流动且无气流声。该方法只需操作员人工辨别即可,简单易行,省时省力。
在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的步骤A中形成第一隔断部后可以直接将第一工具移开,但是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优选在形成第一隔断部后不移开第一工具,且在监测步骤中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在第一隔断部上。将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工艺管能够避免工具挪开时,位于第一隔断部的管壁发生形变,扩大第一隔断部中的横截面积所造成的明显泄露。且将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工艺管有利于向工艺管中滴加密封胶的进行。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步骤C中采用第(2)种封堵方法,完成封堵工序还包括第二次监测的步骤,第二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工艺管的流入口是否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如果不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则完成封口;如果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则使用第二工具夹紧所述流入口的同时再次向所述闭合口内滴加密封胶,至无泄漏及缺胶现象为止。第二次监测步骤的进行有利于避免封口不严,影响产品质量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提高产品的制冷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优选地,为了保证工艺管的封口效果,在第二次监测的过程中采用检漏仪测试流入口是否泄漏。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中在进行步骤A中通过第一工具形成第一隔断部后,第一工具保持夹紧在所述第一隔断部上,直到完成步骤D后将所述第一工具和所述第二工具取下。将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在工艺管的第一隔断部上有利于保证第一次封口过程的有效性,减少第一次监测步骤的次数;而且由于第一隔断部的横截面积几乎为零,有利于减少密封胶的添加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隔断部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只要能够将工艺管隔断即可,例如采用压凹点的方法,使工艺管的一侧管壁向内凹陷至与其相对的管壁相贴位置进而隔断工艺管的两端。优选地,该第一隔断部具有扁平状结构,在扁平状结构中,工艺管的内侧管壁相贴以隔断工艺管的两端。这种扁平状结构容易成型,使用市场上常见的手持式气动钳或液压钳均可满足操作要求,可节省设备投资。
优选地,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第二隔断部与第一隔断部的结构相同,第一隔断部沿工艺管轴向方向的宽度为工艺管直径的1~2.5倍。隔断区域过窄起不到封口效果;过宽则工具钳口较大,操作不便。在实际操作中如工艺管直径为Ф6mm,则隔断区域为6~15mm为宜。
优选地,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第一工具、第二工具和第三工具相同,为总重量不超过工艺管的承载能力的气动钳或液压钳。采用轻量化气动钳或液压钳时,可以直接将工具夹在工艺管上,无需操作人员的扶持,且不会对工艺管造成损害。在实际操作中如直径Ф6mm的工艺管承载气动钳或液压钳在2kg左右。
在本发明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中滴加密封胶的步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密封胶用量以能覆盖端口扁平区域为宜。密封胶过多会从工艺管口流出,污染生产工具,并造成浪费;过少则会影响封口效果。为了合理控制密封胶的滴加量,优选在滴加密封胶的步骤中通过点胶机控制密封胶的用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适用于各种带有制冷系统的机械设备,主要适用于空调器、电冰箱等系统工艺管生产过程封口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7595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30 CN 103375956 A *CN103375956A* (21)申请号 201210109976.3 (22)申请日 2012.04.13 F25B 45/00(2006.01) (71)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六 号 (72)发明人 申智军 王奇 王保玉 陈文琼 郭广涛 吕华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 余刚 (54) 发明名称 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

2、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 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在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 注后, 使用第一工具夹紧连接在制冷系统和快速 接头之间的工艺管的中部, 使得工艺管的中部横 截面积变小, 形成第一隔断部, 第一隔断部隔断 工艺管的两端 ; B、 将快速接头与工艺管分离, 露 出工艺管的流入口 ; C、 封堵流入口。本发明所提 供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采用机械式的封 口方法, 通过形成第一隔断部进行第一次封口, 并 通过封堵工艺管的流入口进行第二次封口, 避免 了封口过程中因产生明火或高温而造成的安全隐 患, 并得到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3、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75956 A CN 103375956 A *CN103375956A* 1/1 页 2 1. 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A、 在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 使用第一工具夹紧连接在所述制冷系统和快速接头 之间的工艺管的中部, 使得所述工艺管的中部横截面积变小, 形成第一隔断部, 所述第一隔 断部隔断工艺管的两端 ; B、 将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工艺管分离, 露出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 ; C、 封堵所述流入口。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封堵所述流入口的方法 包括 : (1) 取与所述流入口结构匹配的堵头, 在堵头内部滴加密封胶, 然后将滴加有密封胶的 堵头套在工艺管上, 使用第二工具压接所述堵头封堵所述流入口 ; 或者 (2) 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工艺管的内部滴加密封胶, 使密封胶在所述流入口处形成密 封部 ; 并使用第二工具夹紧所述密封部, 形成封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B和所述步骤C之间 还包括第一次监测的步骤, 所述第一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 情况是否符合泄露标准, 如果符合泄露标准, 则进。

5、行步骤 C ; 如果不符合泄露标准, 则使用第三工具夹紧工艺管中靠近所述第一隔断部的部分形 成第二隔断部, 并重复所述监测步骤至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符合泄露标准为 止, 然后进行步骤 C ; 所述泄露标准为流入口处无气流流动且无气流声。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监测步骤中所述第一工具持 续夹紧在所述第一隔断部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C 中采用第 (2) 种封堵方 法, 完成步骤 C 中封堵所述流入口的工序后还包括第二次监测的步骤, 所述第二次监测的 步骤包括监测所述工艺管的流入口是否存在泄露或缺胶现。

6、象, 如果不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则完成封口 ; 如果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则使用第二工具夹紧所述流入口的同时再次向所述闭合口 内滴加密封胶, 至无泄漏及缺胶现象为止。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使用的第二次监测的过程中采用 检漏仪测试所述流入口是否泄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步骤A中通过第一工具形成第 一隔断部后, 所述第一工具保持夹紧在所述第一隔断部上, 直到完成步骤 D 后将所述第一 工具和所述第二工具取下。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断部具有扁平状结构, 在 所述扁平状结构中, 。

7、所述工艺管的内侧管壁相贴以隔断工艺管的两端。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断部和所述第一隔断部 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隔断部沿所述工艺管轴向方向的宽度为工艺管直径的 1 2.5 倍。 10.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封口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工具、 第二工具和第三工 具相同, 为总重量不超过工艺管的承载能力的气动钳或液压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75956 A 2 1/4 页 3 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制冷系统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空调、 电冰箱等具有。

8、制冷系统的机械设备中, 制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都 需要对工艺管进行封口处理, 目前, 已经投入产业化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包括 : 火 焰钎焊封口和超声波焊接封口等。 0003 火焰钎焊封口和超声波焊接封口属于热封口方法, 封口过程中会产生明火或高 温。对于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新型环保冷媒 ( 如 R290) 来说, 明火或高温会直接影响到生 产过程的安全性, 一旦产生偏差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以减少安全隐患。 0005 为此,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在制 冷系统完成制。

9、冷剂灌注后, 使用第一工具夹紧连接在制冷系统和快速接头之间的工艺管的 中部, 使得工艺管的中部横截面积变小, 形成第一隔断部, 第一隔断部隔断工艺管的两端 ; B、 将快速接头与工艺管分离, 露出工艺管的流入口 ; C、 封堵流入口。 0006 进一步地, 上述步骤 C 中封堵流入口的方法包括 : (1) 取与流入口结构匹配的堵 头, 在堵头内部滴加密封胶, 然后将滴加有密封胶的堵头套在工艺管上, 使用第二工具压接 堵头封堵流入口 ; 或者 (2) 从流入口向工艺管的内部滴加密封胶, 使密封胶在流入口处形 成密封部 ; 并使用第二工具夹紧密封部, 形成封口部。 0007 进一步地, 在上述步骤。

10、B和步骤C之间还包括第一次监测的步骤, 第一次监测的步 骤包括监测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是否符合泄露标准, 如果符合泄露标准, 则进行 步骤 C ; 如果不符合泄露标准, 则使用第三工具夹紧工艺管中靠近第一隔断部的部分形成 第二隔断部, 并重复监测步骤至工艺管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符合泄露标准为止, 然后进 行步骤 C ; 泄露标准为流入口处无气流流动且无气流声。 0008 进一步地, 在上述监测步骤中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在第一隔断部上。 0009 进一步地, 上述步骤 C 中采用第 (2) 种封堵方法, 完成步骤 C 中封堵流入口的工序 后还包括第二次监测的步骤, 第二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工艺。

11、管的流入口是否存在泄露或 缺胶现象, 如果不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则完成封口 ; 如果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则使用第 二工具夹紧流入口的同时再次向闭合口内滴加密封胶, 至无泄漏及缺胶现象为止。 0010 进一步地, 上述所使用的第二次监测的过程中采用检漏仪测试流入口是否泄漏。 0011 进一步地, 上述在进行步骤 A 中通过第一工具形成第一隔断部后, 第一工具保持 夹紧在第一隔断部上, 直到完成步骤 D 后将第一工具和第二工具取下。 0012 进一步地, 上述第一隔断部具有扁平状结构, 在扁平状结构中, 工艺管的内侧管壁 相贴以隔断工艺管的两端。 说 明 书 CN 103375956 A 3 。

12、2/4 页 4 0013 进一步地, 上述第二隔断部和第一隔断部的结构相同, 第一隔断部沿工艺管轴向 方向的宽度为工艺管直径的 1 2.5 倍。 0014 进一步地, 上述第一工具、 第二工具和第三工具相同, 为总重量不超过工艺管的承 载能力的气动钳或液压钳。 0015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采用机械式的封口方法, 通过形成第 一隔断部进行第一次封口, 并通过封堵工艺管的流入口进行第二次封口, 避免了封口过程 中因产生明火或高温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并得到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0016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 特征和优点之外, 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 特征和优点。 下面将参照附图,。

13、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例, 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 0018 图 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 0019 图 2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 以及 0020 图 3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操作步骤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应该指出, 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 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 有指明, 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

14、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 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A、 在制 冷系统完成制冷剂灌注后, 使用第一工具 3 夹紧连接在制冷系统和快速接头 2 之间的工艺 管 1 的中部, 使得工艺管 1 的中部横截面积变小, 形成第一隔断部, 第一隔断部隔断工艺管 1 的两端 ; B、 将快速接头 2 与工艺管 1 分离, 露出工艺管 1 的流入口 ; C、 封堵流入口。 0023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采用机械式的封口方法, 通过形成第 一隔断部进行第一次封口, 并通过封堵工艺管的流入口进行第二次封口。

15、, 避免了封口过程 中因产生明火或高温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并得到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0024 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步骤 C 中封堵流入口的步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实现, 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如下方法 : 0025 方法 (1), 如图 1 所示, 在完成上述步骤 B 后, 取与流入口结构匹配的堵头, 在堵头 内部滴加密封胶, 然后将滴加有密封胶的堵头套在工艺管上, 使用第二工具压接堵头封堵 流入口。在这种工艺方法中, 通过使用外置堵头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0026 为了简化工艺步骤, 减少堵头的消耗, 还可以采用方法 (2),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在 方法(2)中, 在完成。

16、上述步骤B后, 从流入口向工艺管的内部滴加密封胶4, 使密封胶4在流 入口处形成密封部 ; 并使用第二工具夹紧该密封部, 形成封口部。在这种工艺方法中, 通过 使用第二工具夹紧 5 由密封胶所形成的密封部形成封口部取得了良好的封口效果。 说 明 书 CN 103375956 A 4 3/4 页 5 0027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中, 在步骤 B 和步 骤 C 之间还包括第一次监测的步骤, 第一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工艺管 1 的流入口处的泄 露情况是否符合泄露标准, 如果符合泄露标准则进行步骤 C ; 如果不符合泄露标准, 则使用 第三工具夹紧工艺管中靠近第一。

17、隔断部的部分形成第二隔断部, 并重复监测步骤至工艺管 的流入口处的泄露情况符合泄露标准为止, 然后进行步骤C。 在这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 方法中, 通过控制第一次封口后的隔断效果, 降低对第二次封口形成封口部的要求, 提高制 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的有效性。 0028 优选地, 在上述第一次监测步骤中, 泄露标准为流入口处无气流流动且无气流声。 该方法只需操作员人工辨别即可, 简单易行, 省时省力。 0029 在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的步骤 A 中形成第一隔断部后可以直接将第 一工具移开, 但是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 优选在形成第一隔断部后不移开第一工具, 且在监测步骤中第一工具持续夹。

18、紧在第一隔断部上。 将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工艺管能够避免 工具挪开时, 位于第一隔断部的管壁发生形变, 扩大第一隔断部中的横截面积所造成的明 显泄露。且将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工艺管有利于向工艺管中滴加密封胶的进行。 0030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步骤 C 中采用第 (2) 种封堵方法, 完成封堵工序还包括第二次监测的步骤, 第二次监测的步骤包括监测工 艺管的流入口是否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如果不存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则完成封口 ; 如果存 在泄露或缺胶现象, 则使用第二工具夹紧所述流入口的同时再次向所述闭合口内滴加密封 胶, 至无泄漏及缺胶现象为止。 第二次监测步骤。

19、的进行有利于避免封口不严, 影响产品质量 的不足, 能够更好的提高产品的制冷质量, 延长使用寿命。优选地, 为了保证工艺管的封口 效果, 在第二次监测的过程中采用检漏仪测试流入口是否泄漏。 0031 在本发明中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述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中在进行步骤 A 中 通过第一工具形成第一隔断部后, 第一工具保持夹紧在所述第一隔断部上, 直到完成步骤 D 后将所述第一工具和所述第二工具取下。 将第一工具持续夹紧在工艺管的第一隔断部上有 利于保证第一次封口过程的有效性, 减少第一次监测步骤的次数 ; 而且由于第一隔断部的 横截面积几乎为零, 有利于减少密封胶的添加量。 0032 在上述各。

20、实施例中第一隔断部可以具有多种结构, 只要能够将工艺管隔断即可, 例如采用压凹点的方法, 使工艺管的一侧管壁向内凹陷至与其相对的管壁相贴位置进而隔 断工艺管的两端。优选地, 该第一隔断部具有扁平状结构, 在扁平状结构中, 工艺管的内侧 管壁相贴以隔断工艺管的两端。这种扁平状结构容易成型, 使用市场上常见的手持式气动 钳或液压钳均可满足操作要求, 可节省设备投资。 0033 优选地, 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第二隔断部与第一隔断部的结构相同, 第一隔断部 沿工艺管轴向方向的宽度为工艺管直径的12.5倍。 隔断区域过窄起不到封口效果 ; 过宽 则工具钳口较大, 操作不便。在实际操作中如工艺管直径为 6m。

21、m, 则隔断区域为 6 15mm 为宜。 0034 优选地, 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第一工具、 第二工具和第三工具相同, 为总重量不超 过工艺管的承载能力的气动钳或液压钳。采用轻量化气动钳或液压钳时, 可以直接将工 具夹在工艺管上, 无需操作人员的扶持, 且不会对工艺管造成损害。在实际操作中如直径 6mm 的工艺管承载气动钳或液压钳在 2kg 左右。 说 明 书 CN 103375956 A 5 4/4 页 6 0035 在本发明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中滴加密封胶的步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密 封胶用量以能覆盖端口扁平区域为宜。 密封胶过多会从工艺管口流出, 污染生产工具, 并造 成浪费 ; 过少。

22、则会影响封口效果。 为了合理控制密封胶的滴加量, 优选在滴加密封胶的步骤 中通过点胶机控制密封胶的用量。 0036 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制冷系统用工艺管封口方法适用于各种带有制冷系统的机 械设备, 主要适用于空调器、 电冰箱等系统工艺管生产过程封口操作。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375956 A 6 1/2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75956 A 7 2/2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75956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