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183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9.25 CN 103318392 A *CN103318392A* (21)申请号 201310280828.2 (22)申请日 2013.07.05 B63G 8/42(2006.01) (71)申请人 武汉市宝隆湾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 456 号新 时代商务中心 23F6 室 (72)发明人 陈少波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代理人 周艳红 (54) 发明名称 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57) 摘要 一种半潜式有轨。
2、娱乐潜艇, 包括娱乐潜艇艇 体、 水下驱动装置、 水下行走装置和轨道, 所述娱 乐潜艇艇体包括艇身 ; 所述轨道为双轨结构 ; 所 述水下驱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 分别与两 条钢轨相配置, 每套包括垂直轴、 驱动车轮组件 和减速电机, 垂直轴竖直安装于艇身底部并可绕 其轴线自由转动, 驱动车轮组件包括水平轴及套 装在水平轴上的驱动轮, 水平轴通过轴承支设在 垂直轴下端的支架上, 水平轴的一端与减速电机 的输出端连接 ; 所述水下行走装置包括对称设置 的两套、 分别与两条钢轨相配置, 每套包括垂直轴 和行走车轮组件, 垂直轴竖直安装于艇身底部, 行 走车轮组件包括水平轴及套装在水平轴上的行走。
3、 轮, 水平轴通过轴承支设在垂直轴下端的支架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18392 A CN 103318392 A *CN103318392A* 1/1 页 2 1. 一种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包括娱乐潜艇艇体 (1) 、 水下驱动装置 (2) 、 水下行走装 置 (3) 和轨道 (4) , 所述娱乐潜艇艇体 (1) 包括艇身 (1.1) , 所述水下驱动装置 (2) 和水下行 走装置 (3) 分别安装于艇身 。
4、(1.1) 底部并与轨道 (4) 相配置, 所述轨道 (4) 为由两条与地基 连接的钢轨 (4.1) 构成的双轨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水下驱动装置 (2) 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 分别与两条钢轨 (4.1) 相配置, 每套包 括垂直轴 (2.1) 、 驱动车轮组件 (2.2) 和减速电机 (2.3) , 所述垂直轴 (2.1) 竖直安装于艇 身 (1.1) 底部并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 所述驱动车轮组件 (2.2) 包括水平轴 (2.2.2) 及套 装在水平轴 (2.2.2) 上的驱动轮 (2.2.1) , 水平轴 (2.2.2) 通过轴承支设在垂直轴 (2.1) 下 端的支架上, 水平轴 。
5、(2.2.2) 的一端与所述减速电机 (2.3) 的输出端连接, 用于在减速电机 (2.3) 的驱动下转动 ; 所述水下行走装置 (3) 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 分别与两条钢轨 (4.1) 相配置, 每套包括 垂直轴 (3.1) 和行走车轮组件 (3.2) , 所述垂直轴 (3.1) 竖直安装于艇身 (1.1) 底部并可绕 其轴线自由转动, 所述行走车轮组件 (3.2) 包括水平轴 (3.2.2) 及套装在水平轴 (3.2.2) 上 的行走轮 (3.2.1) , 水平轴 (3.2.2) 通过轴承支设在垂直轴 (3.1) 下端的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6、 所述艇身 (1.1) 上还设有 防侧翻装置 (1.2) , 防侧翻装置 (1.2) 包括分别设置于艇身 (1.1) 两侧的支座。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座呈 “八” 字形布 置或者垂直布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座的底端还设有 滚轮。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驱动轮 (2.2.1) 和行走轮 (3.2.1) 的踏面均呈锥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
7、 述驱动轮 (2.2.1) 和行走轮 (3.2.1) 分别设有防侧滑轮缘 (2.2.3、 3.2.3)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驱动轮 (2.2.1) 和行 走轮 (3.2.1) 分别设有防侧滑轮缘 (2.2.3、 3.2.3) 。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轨道 (4) 两侧还设有若干潜浮模拟装置 (5) , 用于模拟艇身 (1.1) 下潜或上浮的效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潜浮模拟装置 (5) 为 气泡发生器。 10. 根据权利要。
8、求 1 至 4 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水下驱动装置 (2) 和水下行走装置 (3) 之一设置于艇身 (1.1) 的艇首半体底部, 另一个设 置于艇身 (1.1) 的艇尾半体底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18392 A 2 1/3 页 3 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公众娱乐设施, 具体地指一种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在国内虽已有一些娱乐用观光潜艇, 如授权公告号为 CN 2349129Y 的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半潜观光艇 , 授权公告号为 CN 2509083Y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导轨式观 。
9、光袖珍潜艇 , 以及公布号为 CN 101987656A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潜浮式有轨娱乐潜艇 等, 但要么未公开导轨与潜艇艇体结合处具体结构, 要么采用单轨进行导向, 均未涉及采用 双轨运行时防止潜艇出现倾覆、 滑移及卡轨等问题的结构。由于在双轨上设置娱乐潜艇具 有运行稳定、 便于控制等优点近年来得到普遍应用, 然而娱乐潜艇在转弯处因两侧的旋转 半径不同, 极易导致上述倾覆、 滑移及卡轨等问题出现, 这些问题属于运行在双轨上的娱乐 潜艇的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通过潜艇艇体结 构的设计和非差动式驱动装置的设置, 简单、 。
10、有效地实现了潜艇在水下双轨上的安全运行。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 包括娱乐潜艇艇 体、 水下驱动装置、 水下行走装置和轨道, 所述娱乐潜艇艇体包括艇身, 所述水下驱动装置 和水下行走装置分别安装于艇身底部并与轨道相配置, 所述轨道为由两条与地基连接的钢 轨构成的双轨结构, 其特别之处在于 : 所述水下驱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 分别与两条钢轨相配置, 每套包括垂直轴、 驱 动车轮组件和减速电机, 所述垂直轴竖直安装于艇身底部并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 所述驱 动车轮组件包括水平轴及套装在水平轴上的驱动轮, 水平轴通过轴承支设在垂直轴下端的 支架上, 。
11、水平轴的一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用于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 所述水下行走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 分别与两条钢轨相配置, 每套包括垂直轴和 行走车轮组件, 所述垂直轴竖直安装于艇身底部并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 所述行走车轮组 件包括水平轴及套装在水平轴上的行走轮, 水平轴通过轴承支设在垂直轴下端的支架上。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艇身上还设有防侧翻装置, 防侧翻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艇 身首半体和尾半体两侧的支座。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支座呈 “八” 字形布置或者垂直布置 ; 所述支座的底端还设有滚轮。 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驱动轮和行走轮的踏面均呈锥面。 00。
12、08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驱动轮和行走轮分别设有防侧滑轮缘。 0009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轨道两侧还设有若干潜浮模拟装置, 用于模拟艇身下潜或 上浮的效果。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潜浮模拟装置为气泡发生器。 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水下驱动装置和水下行走装置之一设置于艇身的艇首半体 说 明 书 CN 103318392 A 3 2/3 页 4 底部, 另一个设置于艇身的艇尾半体底部。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1) 水下驱动装置和水下行走装置中垂直轴的设置, 一方面能够使驱动 / 行走车轮组件 绕垂直轴转动, 在潜艇转弯时可避免卡轨的出现 ; 另一。
13、方面, 使得潜艇能够利用普通驱动装 置实现娱乐潜艇艇体在双轨结构上的运行, 而避免了使用复杂的差动驱动装置, 使整个潜 艇的成本低、 维护简单、 安全性提高 ; 2) 防侧翻装置的设置, 能够有效避免因潜艇转弯时的离心力、 水的水平作用力等原因 引起的潜艇倾覆, 进一步地, 当设置滚轮时还能够减小着基运动的阻力 ; 3) 驱动轮和行走轮的踏面设置成锥面, 能够确保车轮与钢轨的接触始终是线接触, 可 有效防止卡轨 ; 防侧滑轮缘的设置, 则对车轮起到了限位作用, 防止了车轮在钢轨上产生侧 向滑移。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为图 1 的 A-。
14、A 剖视放大图。 0015 图中 : 1娱乐潜艇艇体 (其中 : 1.1艇身、 1.2防侧翻装置) , 2水下驱动装 置 (其中 : 2.1垂直轴、 2.2驱动车轮组件、 2.2.1驱动轮、 2.2.2水平轴、 2.2.3防 侧滑轮缘、 2.3减速电机) , 3水下行走装置 (其中 : 3.1垂直轴、 3.2行走车轮组件、 3.2.1行走轮、 3.2.2水平轴、 3.2.3防侧滑轮缘) , 4轨道 (其中 : 4.1钢轨、 4.2基 座连接螺栓) , 5潜浮模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半潜式。
15、有轨娱乐潜艇, 包括娱乐潜艇艇体1、 水下 驱动装置 2、 水下行走装置 3、 轨道 4 和潜浮模拟装置 5, 具体如下。 0018 娱乐潜艇艇体1包括艇身1.1和防侧翻装置1.2, 本实施例的防侧翻装置1.2包括 分别设置于艇身 1.1 两侧、 呈 “八” 字形布置的两对支座, 当潜艇因转弯时的离心力、 水的水 平作用力等原因引起倾覆可能时, 支座起到支撑作用。此外, 每一支座的底端还设有滚轮, 能够减小着基运动时的阻力。 0019 轨道 4 为由两条钢轨 4.1 构成的双轨结构, 钢轨 4.1 通过基座连接螺栓与地基连 接。 0020 本实施例的水下驱动装置 2 设置于艇身 1.1 的艇尾。
16、半体底部, 它包括对称设置的 两套、 分别与上述两条钢轨 4.1 相配置。每套包括垂直轴 2.1、 驱动车轮组件 2.2 和减速电 机 2.3。垂直轴 2.1 竖直安装于艇身 1.1 底部并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 驱动车轮组件 2.2 包 括水平轴2.2.2及套装在水平轴2.2.2上的驱动轮2.2.1, 水平轴2.2.2通过轴承支设在垂 直轴 2.1 下端的支架上, 水平轴 2.2.2 的一端与减速电机 2.3 的输出端连接, 用于在减速电 机 2.3 的驱动下转动。一对减速电机 2.3 通过外部控制实现协同工作, 完成潜艇的直行、 转 弯等动作。驱动轮 2.2.1 的踏面呈锥面, 确保其与钢轨。
17、 4.1 的接触始终是线接触, 可有效防 止卡轨。 此外, 在一对驱动轮2.2.1的内侧设有防侧滑轮缘2.2.3, 起限位作用, 防止了一对 说 明 书 CN 103318392 A 4 3/3 页 5 驱动轮 2.2.1 在钢轨 4.1 上产生滑移。 0021 本实施例的水下行走装置 3 设置于艇身 1.1 的艇首半体底部, 它也包括对称设置 的两套、 分别与两条钢轨4.1相配置。 每套包括垂直轴3.1和行走车轮组件3.2, 垂直轴3.1 竖直安装于艇身 1.1 底部并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 行走车轮组件 3.2 包括水平轴 3.2.2 及 套装在水平轴3.2.2上的行走轮3.2.1, 水平轴。
18、3.2.2通过轴承支设在垂直轴3.1下端的支 架上, 在娱乐潜艇艇体 1 沿轨道 4 运行时, 行走轮 3.2.1 被动地在钢轨 4.1 上滚动。与上述 水下驱动装置 2 类似, 此处行走轮 3.2.1 的踏面也呈锥面, 确保其与钢轨 4.1 的接触始终是 线接触, 有效防止卡轨 ; 一对行走轮 3.2.1 的内侧也设有防侧滑轮缘 3.2.3, 起限位作用, 防 止了一对行走轮 3.2.1 在钢轨 4.1 上产生滑移。 0022 本实施例的潜浮模拟装置5靠近轨道4设置, 包括多组可电控的气泡发生器, 可模 拟艇身 1.1 下潜或上浮的气泡效果。 0023 上述装置使用时的工作过程大致为 : 1。
19、、 观众在专职服务员带领下通过码头栈桥进入娱乐潜艇艇体 1 的水密舱口到达乘客 舱 ; 2、 当所有乘客坐定后, 专职服务员关闭乘客舱内水密舱口盖 ; 3、 启动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水下驱动装置 2 的操作程序, 水下驱动装置 2 通过一对减 速电机 2.3 带动驱动轮 2.2.1, 进而也推动行走轮 3.2.1 沿轨道 4 前进 ; 4、 在总控室监控下, 当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行驶到下潜点时, 启动轨道 4 附近的潜浮 模拟装置 5, 在潜浮模拟装置 5 作用下, 乘客感受到下潜至深海的感觉, 直至进入观景大厅 观赏深海奇景 ; 5、 当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行驶到转弯处时, 防侧翻装置 1.2 。
20、可确保娱乐潜艇在离心力 作用下不会侧翻。而在首、 尾垂直轴 3.1、 2.1 和防侧滑轮缘 3.2.3、 2.2.3 联合作用下, 行走 轮 3.2.1 和驱动轮 2.2.1 可沿轨道 4 的圆弧随动而不卡轨和脱轨 ; 6、 当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行驶到上浮点时, 启动轨道 4 附近的潜浮模拟装置 5, 在潜浮 模拟装置 5 作用下, 乘客感受到上浮至浅海的感觉 ; 7、 当半潜式有轨娱乐潜艇行驶到初始位置后, 由专职服务员给每位观众打开水密舱口 盖, 观众沿楼梯上到舱口通过栈桥回到码头。 0024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娱乐潜艇艇体 1 中防侧翻装置 1.2 的设置、 非差动式驱动装置 结构的设置、。
21、 以及防侧滑轮缘 2.2.3、 3.2.3 的运用, 使得能够用一组普通驱动装置代替复 杂的差动驱动装置成为可能, 且高效、 安全、 成本低廉。所以其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 例。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 精神, 例如 : 防侧翻装置 1.2 既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 “八” 字形, 也可采用垂直形等, 其结 构可用桁架式也可用箱形结构 ; 垂直轴 2.1、 3.1 可用单轴也可用多轴 ; 防侧滑轮缘 2.2.3、 3.2.3 可置于双轨内侧也可置于双轨外侧等。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说 明 书 CN 103318392 A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18392 A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18392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