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412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9.18 CN 103304121 A *CN103304121A* (21)申请号 201210080430.X (22)申请日 2012.03.16 C02F 11/04(2006.01) (71)申请人 赵峰 地址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文化路 556 号妇 婴医院家属院北楼东单元西 (72)发明人 赵峰 (54) 发明名称 一种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 方法, 其主要特征在于是在污泥处理系统中, 污泥 经沉淀消化设施后输入污泥厌氧处理设施, 。
2、污泥 厌氧处理设施中累积的部分污泥又回流至污泥沉 淀消化设施, 在回流过程中可增设污泥干扰处理 设施或措施,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底部累积的污泥 则转移输入污泥存储消化设施, 污泥存储消化设 施中的悬浮有机物也可回流至污泥干扰处理设施 或污泥沉淀消化设施。该方法实现了污泥的深度 减量化和稳定化, 有利于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处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4121 A CN 103304121 A *CN103304121A* 1/1 页 2 1。
3、. 一种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核心是一个污泥处理系 统, 污泥经沉淀消化设施后输入污泥厌氧处理设施, 污泥厌氧处理设施中累积的部分污泥 又回流至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在回流过程中可增设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或措施, 污泥沉淀消 化设施底部累积的污泥则转移输入污泥存储消化设施, 污泥存储消化设施中的悬浮有机物 也可回流至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或污泥沉淀消化设施或污水处理设施, 不同的设施有不同的 工作环境, 可降解有机物循环在不同工作条件的设施降解消化中, 污泥处理系统可配套附 属处理工艺, 在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消化气可由收集利用系统进行收集和利用, 处理系统产 生的污水可排放市政污。
4、水管网或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处理系统中累积的难降解污 泥由后续污泥处理处置系统进行处理或污泥处置。 该方法污泥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输入一端, 可设有或不设污泥预 处理设施, 预处理设施之后是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的底部有沉积区, 污泥 沉淀消化设的底部坡向沉泥区, 沉泥区可以是沉泥斗, 由管道或通道将沉泥区与污泥存储 消化设施连接, 污泥存储消化设施的池底低于污泥沉淀消化设施沉泥区连通管或洞口的底 标高, 连通管或通道或洞口由闸阀启闭控制,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的上部设有消化气处理装 置,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的侧壁上有污泥输出管, 污泥输出管经污泥泵与污泥厌氧处。
5、理设施 的进泥系统连接, 处理系统的流程中至少设有一级的污泥厌氧处理设施, 污泥厌氧处理设 施中累积的污泥通过回流管道将污泥回流到污泥沉淀消化设施或污泥存储消化设施, 回流 过程中可以设或不设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或措施, 污泥厌氧处理设施的上部设有消化气处理 装置及出水管, 消化气处理装置连接消化气利用系统, 出水管连接排水系统或污水处理系 统, 污泥存储消化设施内的一定高度部位设排污管, 通过污泥泵将污泥存储消化设施内的 消化液回流到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或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污泥存储消化设施设有污泥清掏口 及移动式或固定式的清淤设施, 由污泥存储消化设施中清运出来的污泥进行处置或进入后 续污泥处置单。
6、元后再进行污泥处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预处理 设施可以是格栅、 沉砂池、 调节池等单体设施或组合设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扰 处理是指将污泥置于不同环境进行降解处理, 以及对回流污泥采取污泥好氧消化或化学处 理或生物处理或物理处理的差异化处理条件, 经干扰处理的污泥输送回流污泥沉淀消化设 施。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气处理 装置可以是排气管、 三相分离器、 集气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
7、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存储消 化设施至少有一级污泥存储消化空间, 多级的污泥存储消化空间之间的连通洞口处设或不 设闸阀, 连通洞口位于上一级存储消化空间侧壁的底部, 存储消化设施的池底坡向洞口, 下 一级污泥存储消化空间的池底板不高于上一级污泥存储消化空间的连通洞口。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污泥处 理处置系统包括污泥脱水、 污泥干化、 堆肥、 填埋、 土地利用等污泥处理或污泥处置方法。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 统采用好氧处理或膜处理技术或其他污水处理工艺。 权 利 要 。
8、求 书 CN 103304121 A 2 1/2 页 3 一种条件干扰的循环式污泥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污泥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是基本的污泥处理技术, 污泥经过厌氧或者好氧处理 后, 污泥可实现减量化和稳定化, 经过处理的污泥被排出进入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处理或处 置。污泥的成分中包括了可降解物质和难降解物质, 其中难降解有机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相 对性的难降解有机物, 而在常规的污泥处理中被排出的污泥也混合了可降解有机物和难降 解有机物, 这些因素表明常规的污泥处理有进一步减量化的条件。有机物的降解速率体现 在一定条件下, 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干扰。
9、有机物的降解性能, 输入和边界条件是影响污泥降 解的因素, 可降解污泥能够形成输入 - 输出平衡的衡敛状态, 增量污泥主要是难降解物质 的累积, 因此, 在基本的污泥厌氧处理基础上, 采取改变系统中污泥状态边界条件措施及循 环输入的方法, 可实现污泥的深度处理。 在可降解污泥与难降解污泥分离的情况下, 累积的 难降解物质增量少, 且有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处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深度减量化的污泥处理方法。 000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污泥由可降解污泥和难降解污泥两部分成分构成, 可降 解污泥在形成输入 - 输出的平衡状态时, 增量为零, 而难降解污泥则是主要的增量污泥,。
10、 将 可降解污泥和难降解污泥分离开, 则能够避免可降解污泥和难降解污泥的混合。在污泥成 分中, 难降解污泥的比例越小, 增量污泥就越小, 而影响污泥降解性能的主要是污泥的状态 条件, 当该改变污泥的边界条件时, 部分难降解污泥则会转化为可降解污泥, 如果这部分可 降解污泥再次进入污泥处理系统进行降解, 则系统中难降解污泥的累积量变小。对已消化 的污泥进行回流及循环处理, 有利于实现污泥的深度减量化。 0005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一个污泥处理系统中, 污泥经沉淀消化设施后输入污泥厌氧处 理设施, 污泥厌氧处理设施中累积的部分污泥又回流至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在回流过程中 可增设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或措施。
11、,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底部累积的污泥则转移输入污泥存储 消化设施, 污泥存储消化设施中的悬浮有机物也可回流至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或污泥沉淀消 化设施, 可降解有机物循环在不同工作条件的设施中, 在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消化气可由收 集利用系统进行收集和利用, 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水可排放市政污水管网或进入污水处理系 统进行处理, 处理系统中累积的难降解污泥由后续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处置。 0006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输入一端, 可设有或不设污泥预处理设 施, 之后是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的底部有沉积区, 并由管道或通道将沉泥 区与污泥存储消化设施连接且坡向污泥存储消化设施, 污。
12、泥存储消化设施的池底低于污泥 沉淀消化设施的池底, 之间的管道或通道由闸阀启闭控制,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的上部设有 消化气处理装置, 污泥沉淀消化设施设有污泥输出管, 通过污泥泵将池内污泥输向污泥厌 说 明 书 CN 103304121 A 3 2/2 页 4 氧处理设施, 系统中至少设有一级的污泥厌氧处理设施, 污泥厌氧处理设施中累积的污泥 通过回流管道将污泥回流到污泥沉淀消化设施或污泥存储消化设施, 回流过程中可以设或 不设污泥干扰处理设施, 污泥厌氧处理设施的上部设有消化气处理装置及出水管, 消化气 处理装置连接消化气利用系统, 出水管连接排水系统或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中产 生的污。
13、泥又回流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污泥存储消化设施内的一定高度部位设回流管, 通过 污泥泵可将污泥存储消化设施内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或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污 泥存储消化设施设有污泥清掏口及移动式或固定式的清淤设施, 由污泥存储消化设施中清 运出来的污泥可进入后续污泥处置单元进行污泥处理处置。 0007 所述污泥预处理设施可以是格栅、 沉砂池、 调节池等单体设施或组合设施。 0008 所述污泥干扰处理设施是采用污泥好氧消化或污泥化学处理或污泥生物处理的 设施或措施, 经处理的污泥输送回污泥沉淀消化设施。 0009 所述消化气处理装置可以是排气管、 三相分离器、 集气装置。 0010 所述污泥存。
14、储消化设施至少有一级的污泥存储消化空间, 多级的污泥存储消化空 间之间有闸阀启闭, 相邻洞口位于上一级侧壁的底部, 池底坡向洞口, 下一级污泥存储消化 空间的池底板低于上一级污泥存储消化空间的池底板。 0011 所述后续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脱水、 污泥干化、 堆肥等处理工艺或污泥填埋、 土 地利用等处置方法。 0012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污泥循环处理、 改变污泥消化条件、 污泥分离处理的 方法, 提高了污泥的消化程度及降解速率, 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 稳定化, 有利于后续无害 化处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是将格栅分离处理后的污泥输入污泥沉淀消化池中, 污泥在 污泥沉淀消化池中停留后输送到污泥厌氧处理装置, 经污泥厌氧处理装置处理后消化液排 出, 厌氧处理装置累积的部分污泥被回流到污泥干扰处理设施, 回流污泥在污泥干扰处理 设施经好氧消化处理后再回流污泥沉淀消化池, 污泥沉淀消化池底部累积的污泥被排放到 污泥存储消化池中, 经污泥存储消化池存储消化后的污泥沉渣被清掏进行后续污泥处理处 置。 说 明 书 CN 103304121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