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以及制动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以及制动盘.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715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9.18 CN 103307150 A *CN103307150A* (21)申请号 201210260821.X (22)申请日 2012.07.25 10-2012-0022811 2012.03.06 KR F16D 65/12(2006.01) (71)申请人 庆昌产业株式会社 地址 韩国大邱广域市 (72)发明人 金俸夋 车达俊 卞元龙 金泰德 崔天寿 金弦秀 朴殷秀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 王小东 (54) 发明名称 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以。
2、及制动盘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以及 制动盘, 制动盘的制造方法包括 :(1) 第一工序, 在该第一工序中, 在环状盘的内侧壁形成第一花 键和第一被卡定部 ;(2) 第二工序, 在该第二工序 中, 在帽部的外侧壁形成第二花键, 所述第二花键 能够与所述第一花键对应地结合 ;(3) 第三工序, 在该第三工序中, 以将所述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 卡合的方式使所述环状盘和所述帽部对位 ;(4) 第四工序, 在该第四工序中, 在所述帽部的内侧, 第一成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被卡定部对应的第一 位置处在朝向所述环状盘的放射方向上对所述第 二花键施加冲击, 从而形成第一卡定部, 所述第。
3、一 卡定部限制所述帽部向高度方向的移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7150 A CN 103307150 A *CN103307150A* 1/1 页 2 1. 一种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包括 : 第一工序, 在该第一工序中, 在环状盘的内侧壁形成第一花键和第一被卡定部 ; 第二工序, 在该第二工序中, 在帽部的外侧壁形成第二花键, 所述第二花键能。
4、够与所述 第一花键对应地结合 ; 第三工序, 在该第三工序中, 以使所述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卡合的方式使所述环状盘 和所述帽部对位 ; 以及 第四工序, 在该第四工序中, 在所述帽部的内侧, 第一成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被卡定部 对应的第一位置处在朝向所述环状盘的放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花键施加冲击, 从而形成第 一卡定部, 所述第一卡定部限制所述帽部向高度方向的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五工序, 在该第五工序中, 在与所述第一位置不 同的第二位置处对所述第二花键施加冲击, 从而形成第二卡定部, 所述第二卡定部限制所 。
5、述帽部向高度方向的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定部以与所述环状盘的内侧壁的上表面卡定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铸造工序形成所述第一花键, 通过辊模工序形成所述第二花键。 5. 一种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包括 : 第一工序, 在该第一工序中, 在环状盘的内侧壁形成第一花键 ; 第二工序, 在该第二工序中, 在帽部的外侧壁形成第二花键, 所述第二花键能够与所述 第一花键对应地结合 ; 第三工序, 在该第三工序中, 以使所。
6、述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卡合的方式使所述环状盘 和所述帽部对位 ; 以及 第四工序, 在该第四工序中, 在所述帽部的内侧, 第一成型部件在第一位置处在朝向所 述环状盘的放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花键施加冲击, 由此, 在所述第二花键形成第一卡定部, 并且与所述第一卡定部对应地在第一花键形成第一被卡定部, 所述第一卡定部限制所述帽 部向高度方向的移动。 6. 一种机动车用制动盘, 其特征在于, 该机动车用制动盘具备 : 环状盘, 在所述环状盘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花键和第一被卡定部 ; 以及 帽部, 在所述帽部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花键和第一卡定部, 所述第二花键能够与所述 第一花键的形状对应地结合, 所述第一卡。
7、定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定部卡定。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机动车用制动盘,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花键形成有第二卡定部, 所述第二卡定部卡定于所述内侧壁的上表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07150 A 2 1/4 页 3 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以及制动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与制动块进行摩擦的机动车用制动盘的制造方法以及制动盘, 更为详 细来说, 涉及能够与盘的种类无关地进行加工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使行驶中的机动车减速或者停止而提供有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分为鼓式制动 器和盘式制动器。本发明涉及的盘式制动器提供了能够压迫制动盘的表面的制动块, 当驾 。
8、驶员操作制动器时, 经由制动力产生装置使制动块压迫制动盘的两个侧面从而对车进行制 动。 0003 制动盘要求优良的散热性能、 轻量以及高刚性, 而且必须还要保证耐久性。 0004 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具备摩擦环的制动盘的制造方法。在所述专利文献 1 中, 公开了将制动孔的突出部压入于摩擦环的凹槽从而结合起来的结构, 不过, 在该种结构中 需要另外的摩擦环, 而且突出部与凹槽的结合方式存在着难以精密地构成的缺点。 0005 专利文献 1 : 韩国专利公开第 2010-0097611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散热效果的花键结合制动盘以及容易地 制造该制动盘。
9、的方法。 0007 而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环状盘的材质无关地应用的制动盘 的制造方法。 0008 本发明的制动盘的制造方法包括 :(1) 第一工序, 在该第一工序中, 在环状盘的内 侧壁形成第一花键和第一被卡定部 ;(2) 第二工序, 在该第二工序中, 在帽部的外侧壁形成 第二花键, 所述第二花键能够与所述第一花键对应地结合 ;(3) 第三工序, 在该第三工序 中, 以将所述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卡合的方式使所述环状盘和所述帽部对位 ;(4) 第四工 序, 在该第四工序中, 在所述帽部的内侧, 第一成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被卡定部对应的第一 位置处在朝向所述环状盘的放射方向上对所述。
10、第二花键施加冲击来形成第一卡定部, 所述 第一卡定部限制所述帽部向高度方向的移动。 0009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五工序, 在该第五工序中, 在与所述第一位置不 同的第二位置处对所述第二花键施加冲击来形成第二卡定部, 所述第二卡定部限制所述帽 部向高度方向的移动。 0010 而且, 所述第二卡定部能够以卡定于所述环状盘的内侧壁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一被卡定部通过铸造工序 形成, 所述第二花键通过辊模工序形成。 0012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动盘的制造方法包括 :(1) 第一工序, 在该第一工序 中, 在环状盘的内侧壁形成第。
11、一花键 ;(2) 第二工序, 在该第二工序中, 在帽部的外侧壁形 成第二花键, 所述第二花键能够与所述第一花键对应地结合 ;(3) 第三工序, 在该第三工序 说 明 书 CN 103307150 A 3 2/4 页 4 中, 以将所述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卡合的方式使所述环状盘和所述帽部对位 ;(4) 第四工 序, 在该第四工序中, 在所述帽部的内侧, 第一成型部件在第一位置处在朝向所述环状盘的 放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花键施加冲击, 由此, 在所述第二花键形成第一卡定部, 并且与所述 第一卡定部对应地在第一花键形成第一被卡定部, 所述第一卡定部限制所述帽部向高度方 向的移动。 0013 本发明涉及的。
12、机动车用制动盘具备 :(1) 环状盘, 在其内侧壁形成有第一花键和 第一被卡定部 ; 以及 (2) 帽部, 在其外侧壁形成有第二花键和第一卡定部, 所述第二花键能 够与所述第一花键的形状对应地结合, 所述第一卡定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定部卡定。 0014 而且, 可以构成为, 在所述第二花键形成第二卡定部, 所述第二卡定部卡定于所述 内侧壁的上表面。 0015 根据本发明, 由于环状盘与帽部呈花键形状地结合, 因此能够有效地分散由制动 转矩产生的环状盘与帽部之间的剪切载荷, 由于接触面积变大因而散热效果优良, 能够与 环状盘的材质无关地制造花键结合式的制动盘。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发明的。
13、制动盘的立体图。 0017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制动盘的分解立体图。 0018 图 3 是示出本发明的制动盘的结合剖面的图。 0019 标号说明 0020 1 : 环状盘 ; 0021 2 : 帽部 ; 0022 10 : 制动盘 ; 0023 11 : 裙部 ; 0024 12 : 开口 ; 0025 17 : 内侧壁 ; 0026 23 : 外侧壁 ; 0027 25 : 第一卡定部 ; 0028 26 : 第二卡定部 ; 0029 130 : 第一凸部 ; 0030 140 : 第一槽 ; 0031 230 : 第二槽 ; 0032 240 : 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
14、面,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0034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的制动盘 10 具备环状盘 1 和帽部 (hatportion) 2, 所述帽部 2 插入并结合于环状盘 1 的开口 12。环状盘 1 优选为形成有销区域 15 的通气式 ( ) 环状盘, 该销区域15用于使制动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 不过不能解释成将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限定于该种类。 说 明 书 CN 103307150 A 4 3/4 页 5 0035 在帽部 2 的上端形成有供紧固部件 (未图示) 插入的紧固孔 29, 所述紧固部件用于 将帽部 2 与其他部件进行紧固。并且, 优选的是, 在帽部 2 插入于环状盘。
15、 1 的状态下, 帽部 2 的外侧壁的一部分向上侧突出。 0036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制动盘 1 的分解立体图。 0037 本发明的机动车用制动盘 1 具备 : 环状盘 1, 在该环状盘 1 的内侧壁 17 形成有第 一花键和第一被卡定部135 ; 以及帽部2, 在该帽部2的外侧壁23形成有第二花键和第一卡 定部 26, 所述第二花键能够与所述第一花键的形状对应地结合, 所述第一卡定部 26 用于与 所述第一被卡定部 135 卡定。 0038 在所述第二花键形成有第二卡定部 25, 所述第二卡定部 25 与所述内侧壁 17 的上 表面 19 卡定。 0039 示出了第一卡定部 26 和第。
16、二卡定部 25 均形成于第二花键的第二槽 230 的结构, 不过并不一定要如此形成, 也可以形成于第二花键的第二槽 230 和第二凸部 240 中的任一 部分。 0040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盘的制造方法, 在环状盘 1 的内侧壁 17 形成第一花键。第一花 键具备 : 沿内侧壁 17 的内侧形成的多个第一槽 140 ; 以及配置在相邻的第一槽 140 之间的 多个第一凸部 130。环状盘 1 优选采用灰铸铁 (FC) 坯料, 在该情况下, 在成型环状盘 1 的铸 造工序中, 在内侧壁 17 的内侧形成第一花键。在铸造工序后, 为了精密地加工第一花键可 以追加性地进行车削工序。也可以利用碳陶瓷坯料。
17、成型出环状盘 1, 在该情况下, 可以通过 在模压 (moulding) 工序的模具中加工出第一花键从而在内侧壁 17 成型出第一花键。 0041 优选在初期使第一被卡定部 135 与第一花键一起预先成型于环状盘 1, 不过根据 环状盘 1 的坯料不同, 本发明也不排除不预先成型第一被卡定部 135 而借助后述的成型部 件使其与第一卡定部 26 一起成型的情况。 0042 在环状盘 1 的内侧的下端设有向外侧倾斜的裙部 11。 0043 帽部 2 可以通过对片状软钢材料进行塑性加工而成型, 在外侧壁 23 形成第二花 键。 第二花键具备 : 设于外侧壁23的周部的多个第二槽230 ; 以及配置。
18、在相邻的第二槽230 之间的多个第二凸部 240。如图 2 所示, 本说明书中的 “帽部” 的定义是 : 具备向上侧延长的 外侧壁 23 和在外侧壁 23 的上部设置的、 环状盘 1 的上表面 21 的元件。 0044 第二花键成型为能够与第一花键的形状对应地结合。即, 第二花键具有第二凸部 240 与第一槽 140 对应、 且第一凸部 130 与第二槽 230 对应的形状。 0045 优选的是, 第二花键通过在帽部 2 的外侧壁 23 应用辊模 (roll die) 工序而成型。 该种工序的一例已被韩国专利第 0832588 号说明书公开,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应用 该种加工方法在帽部 。
19、2 的外侧壁 23 成型出第二花键。 0046 如上所述, 在环状盘1和帽部2的成型完成后, 以使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卡合的方 式将帽部 2 插入于环状盘 1 的开口 12, 如图 3 所示地对位。即, 以使第二凸部 240 与第一槽 140 对应且第二槽 230 与第一凸部 130 对应的方式定位, 从而将帽部 2 插入于开口 12 中进 行对位。 0047 在图3所示的预定的位置, 可以使用夹具 (JIG) 等装置以维持环状盘1与帽部2对 位的状态。 0048 在图 3 所示那样对位好的状态下, 在帽部 2 的内侧且在朝向环状盘 1 的放射方向 说 明 书 CN 103307150 A 5 。
20、4/4 页 6 上, 第一成型部件 50 在第一位置处沿 A 方向往复的同时对第二花键施加冲击。通过第一成 型部件50的冲击, 在第二花键形成用于限制帽部2向高度方向移动的第二卡定部25。 在图 3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第二卡定部 25 卡定于环状盘 1 的内侧壁 17 的上表面 19。 0049 按照本发明而成型的第一卡定部 26 和 / 或第二卡定部 25 限制帽部 2 向高度方向 移动。不过, 在第二卡定部 25 卡定于环状盘 1 的内侧壁 17 的上表面 19 的情况下, 无法限 制向上方的移动, 不过在本说明书中,“向高度方向的移动” 定义为帽部 2 相对于环状盘 1 向 上侧和下侧。
21、中的至少任意一侧移动。 0050 第二成型部件 60 在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在朝向环状盘 1 的放射方向上 沿 B 方向往复的同时对第二花键施加冲击, 从而成型出第一卡定部 26。 0051 在图 2 中示出了第一卡定部 26 和第二卡定部 25 成型于第二花键的第二槽 230 的 结构, 不过也可以成型于第二凸部 240,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限制其成型位置。 0052 可以同时进行第一成型部件 50 对第二卡定部 25 的成型和第二成型部件 60 对第 一卡定部 26 的成型, 也可以先成型出任意一方然后再成型出另一方。而且, 在图 1 图 3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卡定部25卡定。
22、于内侧壁17的上表面19, 不过也可以成型于其他位 置。 0053 若第一被卡定部 135 预先成型于环状盘 1 的内侧壁 17 的第一花键, 则第一成型部 件 50 或第二成型部件 60 必须与该被卡定部 135 的位置对齐地施加冲击。而在第一被卡定 部135未预先成型于第一花键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第一成型部件50和/或第二成型部件60 的冲击来使第一被卡定部 135 与卡定部一起成型于第一花键。 0054 当第一成型部件 50 和 / 或第二成型部件 60 在任意一方的位置处对第二花键的内 侧施加冲击从而成型出第二卡定部 25 和第一卡定部 26 后, 使环状盘 1 与帽部 2 的结合体 。
23、在该处旋转, 调整其位置以在与成型出的卡定部相邻的位置也成型出卡定部。 例如, 当在第 二槽 230 成型出第一卡定部 25 和第二卡定部 26 后, 在该处旋转以使成型部件对相邻的第 二槽 230 施加冲击。即, 在第一成型部件 50 朝向帽部 2 的外侧壁 23 向 A 方向的右侧移动 并施加冲击后, 当该第一成型部件 50 向 A 方向的左侧后退时, 环状盘 1 与帽部 2 的结合体 在该处旋转以使第一成型部件 50 对相邻的位置施加冲击。对于第二成型部件 60 也同样地 工作。 0055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 然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前述的权利要求书决定, 而不能解释成受到前述的实施方式和/或附图限制。 而且, 必须清楚理解这一点 : 对权利要 求书记载的发明进行的、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改良、 变形和修正也包含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说 明 书 CN 103307150 A 6 1/3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7150 A 7 2/3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7150 A 8 3/3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7150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