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9008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0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12132.1

申请日:

1994.04.23

公开号:

CN1110652A

公开日:

1995.10.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42D3/00

主分类号:

B42D3/00

申请人:

上海草如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政哲

地址:

200081上海市四平路103号3楼A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传统的制本封面面板和底板分离,通过栓孔进行固定,不仅使用繁琐,而且制造亦复杂。本发明提供的制本封面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和底板通过薄状接条连接,并制成一体。制造时,用塑胶压出机压出连续的包括面板、薄状接条和底板的长塑胶板,然后在面板、底板上进行着色,最后进行定长裁断。本发明的制本封面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自动化连续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包括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通过薄状接条连接,且所述薄状接条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制成一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由发泡性塑料制成,并经发泡处理。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外侧边一体连接有透明条。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条向外呈渐薄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外表面上印制有与所述薄状接条上印制的颜色不同的颜色。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板的外表面上印制有图案。
7: 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用塑胶压出机压出连续的包括面板、中段薄状接条和底板的长塑胶板;所述塑胶压出机的宽口状模头模嘴包括左段底板模嘴、中段薄状接条模嘴和右段面板模嘴,所述左段底板模嘴、中段薄状接条模嘴和右段面板模嘴构成连续嘴型的所述宽口状模头模嘴; b.在所述长塑胶板上的中段薄状接条和所述长塑胶板的面板和底板表面印制颜色; c.对所述长塑胶板进行定长裁断,形成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用塑胶压出板压出的所述连续的长塑胶板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外侧还分别有透明条,所述塑胶压出机的宽口状模头模嘴还包括在所述左段底板模嘴左侧的和在所述右段面板模嘴右侧的最外侧模嘴。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塑胶压出机压出所述连续的长塑胶板过程的后段对所述长塑胶板的面板和底板表面进行发泡处理,以形成立体浮框的外观特点。
10: 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塑胶板的面板表面上印制颜色过程中,在所述面板表面上预定位置处采用先空印、后补印的分段隔印方法,以在所述预定位置处印制预定的装饰图。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补印采用套色印刷的方法。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可采用喷印、滚筒转印或网板移印。
13: 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1所述的方法的专门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设备,包括前后设置的塑胶压出机、转印装置和冲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压出机的模头模嘴包括左段底板模嘴、右段面板模嘴和中间接条模嘴,所述左段底板模嘴、右段面板模嘴和中间接条模嘴构成连续嘴型的宽口状的所述塑胶压出机的模头模嘴。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专门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装置包括底板滚筒、中间韧带滚筒、面板前 段空印滚筒和面板后段补印滚筒;所述底板滚筒和所述中间韧带滚筒的位置与所述塑胶压出机压出的长塑胶板上的底板和中段薄状接条相对应;所述面板前段空印滚筒和所述面板后段补印滚筒前后设置在与所述塑胶压出机压出的长塑胶板上的面板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面板前段空印滚筒上有凹陷的空印区;所述面板后段补印滚筒上与所述前段空印滚筒上的空印区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凸起的表面制有印版图案的着印区。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专门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压出机的宽口状模头模嘴还包括在所述左段底板模嘴左侧的和在所述右段面板模嘴右侧的最外侧模嘴。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专门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侧模嘴向外呈渐薄形。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专门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后段补印滚筒包括一组进行套色印刷的补印滚筒。
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专门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装置为喷印装置、滚筒转印装置或网板移印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本封面,尤其涉及一种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目前,以一般的本状书籍或收藏册等在装订时,大多是使用侧边上胶或缝线的方法来固定,在其顶、底两面使用较厚的纸张,或者是用其它硬质板面(如印刷压克力板或塑胶板等)粘贴于封面、底面的外侧作为封面。然而,对于较为珍贵或是具保存价值的收藏册、薄(如相簿、集邮册等),一来由于内页部分并非纸张,无法以上胶或缝线方法作固定;二来上胶或缝线方式并不能提供该一厚重内页之稳定夹持,必需以一硬质的顶、底封面,由封面侧边设成一可向内弯折的折片部(请参阅图1所示),借折片部上所开设的数个栓孔,以对册、薄厚度上进行夹持和穿设螺栓定位。此一型态与书本的封面大不相同,在工业界一般以“制本封面”称之,以区别于书本的纸质封面。

    传统工业上在制本封面的制作上(以下说明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先制作一板体2和一条片状且条段上设有数个栓孔31的折片部3;版体2分为外段的主版面21(可提供表面印刷或饰纹、立体效果等美感性设计)和侧边的连接部22。因折片部3须作向内全折,贴于板体2连接部22的下方,以达到将穿过册、薄4厚度的螺栓5隐藏的目地,因此,制造者必须借由一软性、薄状且具有极佳韧性的纸或胶质连接片6置于折片部3和连接部22上作横跨双面连接,由该连接片6提供折片部3作向内全折。此一制作方法首先表现出板体2与折片部3分开制作的不便性;再者,折片部3与连接部22的正反面均需上胶,再与连接片6贴合,在操作的步骤上相当费时、费工,且极易因工作者粘贴时的误差,发生贴合处歪斜、剥落等瑕疵,造成极高的产品损耗率,完全不符经济、简便的工业原则,更不用谈自动化生产、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因此,该一制本封面的工业始终无法获得升级换代,相信此一完全依赖人工的制作症结,是其主要缺陷。

    再者,有关如图1所示的制本封面型态,在传统板体2部分的制作上主要划分成以下两种不同的产品,其结构和制作流程、优劣等,兹分述如下:

    1.平板式板体(未绘出);为一完全平板式构造,以塑胶连续压出的方式定宽压出,再作定长裁断。此一类型的版体在于外观设计上完全是属于平面式,而必须依赖板体上精美的印刷来美化。其固然可以连续制作,降低成本,较具经济性,但因仅为单调和平面印刷,在美感效果与价值性上终究不如下列的立体性板体,故纵使售价较后者低廉,仍不为消费者所青睐。

    2.立体性板体2(即图1所示)具有表面边框浮现立体式板面的构造,其因为立体外观无法以塑胶连续压出制成,而必须逐片射出成型。此一类型的板体在于外观的设计上,因具有其边框浮设的框饰效果,在外观上具有立体感,再辅以板体上的印刷美化,美化性更佳。故纵使因其无法连续制作,导制生产速度慢、成本高、售价较高,但仍受消费者青睐,而成为此类产品的主流。

    本发明人即是因实际从事该一制本封面专业制作的多年经验,对于前述制作流程的现象和产品缺陷有深刻的体验;特别是:有关于前述所揭示的本类产品的制法,可以归类到两片“半页”型态封面。在装配书本时,必须对两个原本是分离的封面作对正后再装订。其制作过程除步骤较为繁琐,且易发生装订歪斜的疵点外,主要是书本或集册的厚页侧边,直接形成外露部分。一般对于该现象,有的根本不作处理,任其外露(若书本或集册的侧边有作修齐的处理);有的则必须要在该顶、底封面之间,再增加套入一侧边隔片,以其上、下侧边分别粘贴于该两封面的侧边部位,借以形成书本或集册侧边的遮挡,以增加美观性。但是,如此操作方式将显著地增加制本封面装订时的烦琐和不便,提高成本。相对于经济性要求的降低制本封面的制作成本,此乃是产业上产量始终无法提高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发明人针对“全自动制作制本封面”和“全页型”单页装订的主题作深入的研究,其间并经试作样品,认为本制法的成品各方面条件均较传统式产品为优,而且具有有益于工业生产的积极性意义。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在装订簿、本或册时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本发明提供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连续制造方法,该方法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对人工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制造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本发明揭示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连续制造方法的专用设备。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包括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通过薄状接条连接,且所述薄状接条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制成一体。

    如上所述,发明的全页型制本封面因具有中段可耐折绕的薄状接条,与左右两侧的面板和底板连接成一体,在面板和底面两内面相对折时,除可分别与制成的书本或册簿等的顶、底面两页粘贴接合而简便、快速地完成制本封面的装配外,还由接条直接形成书本或册簿装订侧边的遮挡,可免另外装设一侧边隔片,具有操作方便性,且可增加所完成装订册、本的美观性,无需对书本或册簿的侧边作专门的修整,以节省装工时,提高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用塑胶压出机压出连续的包括面板、中段薄状接条和底板的长塑胶板;所述塑胶压出机的宽口状模头模嘴包括左段底板模嘴、中段薄状接条模嘴和右段面板模嘴,所述左段底板模嘴、中段薄状接条模嘴和右段面板模嘴构成连续嘴型的所述宽口状模头模嘴;

    b.在所述长塑胶板上的中段薄状接条和所述长塑胶板的面板和底板表面印制颜色;

    c.对所述长塑胶板进行定长裁断,形成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

    上述的本发明的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属于一种连续压出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无需人的干预,可完全实现生产自动化,具有连续、高速和准确的优点,可大幅度降低人工的使用,减低装配制作过程中的损耗,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还为上述方法提供了一种专用设备,它包括前后设置的塑胶压出机、转印装置和冲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压出机的模头模嘴包括左段底板模嘴、右段面板模嘴和中间接条模嘴,所述左段底板模嘴、右段面板模嘴和中间接条模嘴构成连续嘴型的宽口状的所述塑压机模头模嘴。

    下面兹就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制作过程和设备,同时配合附图,作详细之说明。其中所引述的附图包括:

    图1:传统制本封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制造过程立体说明图;

    图2-A:图2中空印滚筒的截面图;

    图2-B:图2中补印滚筒的截面图;

    图3:塑胶压出机多料合并压出的说明图;

    图3-A:塑胶压出机前段模嘴嘴型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结构示意图和使用说明图。

    首先请参见图4和图2,本发明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包括有面板81、底板82和薄状接条83,薄状接条83用有韧性的塑料制成,该薄状接条83与面板81和底板82制成一体。在面板81和底板82的外表面上C2可以印上颜色,在薄状接条83的外表面C1上亦可以印上颜色。通常,在接条83的外表面C1上作深色着印,而在面板81和底板82的外表面C2上作浅色着印。另外为进一步增加美观性,在面板81的外表面C2上还可以印制各种图案(如图2和图4中的922A)。如图2和图4中所示,在面板81和底板82的外侧边还可以连接有透明条84。

    本发明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使用时,可以把面板81和底板82的内侧面分别与待制本的书本或册簿10的顶、底两页粘贴接合,就能简便、快速地完成制本封面的装订。另外,薄状接条83还直接形成书本或册簿10装订侧的遮挡,可免除另外装设一侧边隔片,具有操作方便性,且可增进所完成装订册、本之美观性,无需对书本或册簿10侧边作特别的修整,节省了装订时间。

    下面结合图3和图2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制造图4所示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和实现这种方法的专门制造图4所示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设备。

    图3-A示出了塑胶压出机模头模嘴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宽口状模头模嘴7A包括左段底板模嘴S2B、右段面板模嘴S2A、中间接条模嘴S1和在左段底板模嘴S2B左侧的和在右段面板模嘴S2A右侧的最外侧模嘴S3。这些模嘴构成连续嘴型的宽口状模头模嘴7A。

    在本发明的制造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方法中,首先用塑胶压出机压出连续的包括面板81、中段薄状接条83、底板82和位于面板81和底板82外侧的透明条84的长塑胶板8。长塑胶板8上的面板81和底板82分别从压出机的模头模嘴7A的右段面板模嘴S2A和左段面板模嘴S2B压出,向该两模嘴S2A、S2B馈入的是发泡性塑料,在该两模嘴S2A、S2B的后段对已成形的面板81和底板82进行发泡处理,使它们具有立体感。长塑胶板8上的中段薄状接条83从压出机的模头模嘴7A的中间接条模嘴S1压出,向该模嘴S1馈入的是具有韧性的塑料,因此压出的薄状接条83具有较佳的韧性,能耐弯折。长塑胶板8上的透明条84从压出机的模头模嘴7A的最外侧模嘴S3压出,向该模嘴S3馈入的是透明性塑料。如图3-A中所示,压出机的模头模嘴7A的最外侧模嘴S3向外呈渐薄形,因此,其压出的透明条84形状亦呈向外渐薄形。

    在压出上述的长塑胶板8的后道工序是在长塑胶板8上进行着色和印制图案。如图2所示,该工序需要一套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底板滚筒9A、中间韧带滚筒9B、面板前段空印滚筒91和面板后段补印滚筒92。底板滚筒9A的位置与塑胶压出机压出的长塑胶板8上的底板82相对应,用于对底板82进行着色。中间韧带滚筒9B的位置与塑胶压出机压出的长塑胶板8上的薄状接条83相对应,用于对薄状接条83进行着色。面板前段空印滚筒91和面板后段补印滚筒92前后设置在与塑胶压出机压出的长塑胶板8上的面板81相对应的位置上。如图2-A所示,面板前段空印滚筒91上有凹陷的空印区911,在连续着色转印过程中,在长塑胶板8的面板81上留有未作着印的空白区911A(如图2所示)。如图2-B所示,面板后段补印滚筒92上有一凸起的着印区921,在着印区921上制有印版图案922。该着印区921与面板前段空印滚筒91上的凹陷空印区911相对应,以便在面板81上未作着印的空白区911A上进行补印,印制上各种希望的图案922A。

    当然,上述的转印技术除采用滚筒转印外,亦可采用其它印制技术,如喷印、网板移动印等。还可以采用滚筒套印的方法,如采用此方法,则面板后段补印滚筒应包括一组套色补印滚筒。

    在作了上述的转印之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对长塑胶板8进行定长裁断。进行定长裁断可以用间续的冲剪装置,如升降式裁刀等。关于冲剪装置,因其为习知技术,因此在此就不再图示和详述。经过冲剪装置裁断后就完成了本发明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的制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使用上较传统的方便,在制造上亦可采用连续的全自动的生平,因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页型立体制本封面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传统的制本封面面板和底板分离,通过栓孔进行固定,不仅使用繁琐,而且制造亦复杂。本发明提供的制本封面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和底板通过薄状接条连接,并制成一体。制造时,用塑胶压出机压出连续的包括面板、薄状接条和底板的长塑胶板,然后在面板、底板上进行着色,最后进行定长裁断。本发明的制本封面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自动化连续生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装订;图册;文件夹;特种印刷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