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驻车立体车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侧向驻车立体车库.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951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N 104295139 A (21)申请号 201410594845.8 (22)申请日 2014.10.29 E04H 6/22(2006.01) (71)申请人 广西大学 地址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 路 100 号 (72)发明人 赵天孟 李兆军 邱旻 黎雯丽 晏俊 彭毅 刘福秀 刘雄 陈鸿 王宏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79 代理人 王正茂 (54) 发明名称 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包。
2、 括 : 车辆存放架, 其包括若干层车辆存放仓, 每层 所述车辆存放仓包括若干个呈梳状板的车位 ; 导 轨, 其设置于所述车辆存放架的进出口一侧 ; 传 送车, 其包括 : 移动底座, 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该移动底座由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导轨滑 动 ; 升降机构, 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 移动底座上, 该升降机构由一第二驱动机构驱动 转动, 该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一载车板底座 ; 载车板, 其为一与所述车位对应的梳状板, 该载车 板设置于所述载车板底座上, 且该载车板由一第 三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载车板底座滑动。本发明 的所有车位共用一个传送车, 其结构简单, 成本较 低, 且取放车。
3、动作平稳。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95139 A CN 104295139 A 1/2 页 2 1. 一种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车辆存放架, 其包括若干层车辆存放仓, 每层所述车辆存放仓包括若干个呈梳状板的 车位 ; 导轨, 其设置于所述车辆存放架的进出口一侧 ; 以及 传送车, 其包括 移动底座, 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该移动底座由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导轨滑 动 ; 升降机构, 其以能。
4、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该升降机构由一第二驱动机 构驱动转动, 且该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一载车板底座 ; 以及 载车板, 其为一与所述车位对应的梳状板, 该载车板设置于所述载车板底座上, 且该载 车板由一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载车板底座滑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的两侧分别设置 有两个所述车辆存放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包括两个平行设 置的工字形轨道,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 上行走轮, 若干对该上行走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且该若干对上行走轮位于所述 两个轨道的上表面 ;。
5、 下行走轮, 若干对该下行走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且位于所述若干对上行走轮的下 方, 该若干对下行走轮位于所述两个轨道的凹槽内 ; 以及 第一电机, 其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内, 该第一电机与其中一对所述上行走轮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 构为一通过液 压装置驱动升降的剪叉式升降架。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 旋转轴, 其上端与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 ; 以及 第二电机, 其安装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且该第二电机与所述旋转轴的下端连接以驱动 所述旋转轴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
6、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驱动 机构包括 : 载车板滑槽, 其凹设于所述载车板底座上 ; 滑动架, 其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载车板的后端, 且该滑动架的下端设置有能够在所述 载车板滑槽内行走的滚轮 ; 支撑轮, 至少一个该支撑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车板滑槽的前端, 且该支 撑轮支撑于所述载车板的底部 ; 以及 液压缸, 其与所述载车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载车板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车板滑槽的两个侧 壁分别凹设有两个导向槽, 所述滑动架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分别活动卡嵌于该两个导向槽内 的所述滚轮。 8. 根。
7、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轮为一个, 且该支 撑轮呈滚筒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95139 A 2 2/2 页 3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轮为两个, 且该两 个支撑轮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车板滑槽的两个侧壁的前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车位设置有与车 辆的车轮对应的挡块, 以用于防止车辆滑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95139 A 3 1/4 页 4 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 特。
8、别涉及一种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的不断增加, 停车空间越来越有限, 因此越来越多的地面及地下空间使 用无避让立体车库, 无避让立体车库运用灵活的机械停车设备来解决停车位不足, 能有效 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其已在我国各大城市迅速发展。 目前, 市场上的无避让立体车库可分为 电梯升降式、 堆垛式、 旋转式等, 这些立体车库通常是一个车位占用一套立体车库的取放车 装置, 故结构复杂、 成本较高, 且这些无避让立体车库升降装置一般采用齿轮或链传动等传 动方式, 其取放车的动作不平稳, 且制造工艺复杂, 不利于进行维修保养。故现有的无避让 立体车库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000。
9、3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 而不应 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从而克服现有的无避让立体车库 取放车的动作不平稳且一辆车需要占用一套取放车装置的缺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其中, 包括 : 车辆存放架, 其包括若干层车辆存放仓, 每层所述车辆存放仓包括若干个呈梳状板的车位 ; 导轨, 其设置 于所述车辆存放架的进出口一侧 ; 以及传送车, 其包括移动底座, 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该 移动底座由一。
10、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导轨滑动 ; 升降机构, 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 所述移动底座上, 该升降机构由一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且该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一 载车板底座 ; 以及载车板, 其为一与所述车位对应的梳状板, 该载车板设置于所述载车板底 座上, 且该载车板由一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沿所述载车板底座滑动。 0006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导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车辆存放架。 0007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导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工字形轨道, 所述第一驱 动机构包括 : 上行走轮, 若干对该上行走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且该若干对上行走轮位 于所述两个轨道的上表面 ;。
11、 下行走轮, 若干对该下行走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且位于所 述若干对上行走轮的下方, 该若干对下行走轮位于所述两个轨道的凹槽内 ; 以及第一电机, 其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内, 该第一电机与其中一对所述上行走轮连接。 0008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升降机构为一通过液压装置驱动升降的剪叉式升 降架 0009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 旋转轴, 其上端与所述升降机 构的下端固定连接 ; 以及第二电机, 其安装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且该第二电机与所述旋转轴 的下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 0010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 载车板滑槽,。
12、 其凹设于所述载 说 明 书 CN 104295139 A 4 2/4 页 5 车板底座上 ; 滑动架, 其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载车板的后端, 且该滑动架的下端设置有能够 在所述载车板滑槽内行走的滚轮 ; 支撑轮, 至少一个该支撑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 述载车板滑槽的前端, 且该支撑轮支撑于所述载车板的底部 ; 以及液压缸, 其与所述载车板 连接以驱动所述载车板移动。 0011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载车板滑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凹设有两个导向槽, 所 述滑动架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分别活动卡嵌于该两个导向槽内的所述滚轮。 0012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支撑轮为一个, 且该支撑轮呈。
13、滚筒状。 0013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支撑轮为两个, 且该两个支撑轮分别以能够转动的 方式设置于所述载车板滑槽的两个侧壁的前端。 0014 优选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 每个所述车位设置有与车辆的车轮对应的挡块, 以用于 防止车辆滑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0016 1、 本发明的可以在导轨的一侧或两侧设置车辆存放架, 并由一个传送车实现所有 车位的取存车, 其能够节约空间, 结构简单, 成本较低。 0017 2、 由于剪叉式升降架及载车板通过液压装置和机械装置驱动, 简化了取存车的传 动结构, 整体重量轻、 惯性小、 动作灵敏, 并可实现频繁启。
14、动和换向, 其传动平稳, 可靠性高, 便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的侧向驻车立体车库的俯视图。 0019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存放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图 4 的左视图。 0023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的载车板设置于载车板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 0025 1- 车辆存放架, 11- 车辆存放仓, 12- 车位 ; 2- 导轨 ; 3- 传送车, 31- 移动底座, 311- 旋转轴, 。
15、312- 轮架, 313- 上行走轮, 314- 下行走轮, 32- 剪叉式升降架, 321- 液压装置, 322- 载车板底座, 323- 载车板滑槽, 324- 升降架支座, 33- 载车板, 331- 液压缸, 332- 连杆, 333- 支撑轮, 334- 滑动架, 335- 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 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 术语 “包括” 或其变 换如 “包含” 或 “包括有” 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 而并。
16、未排除其它 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8 如图 1 至图 6 所示,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侧向驻车立体车库, 如图 1 所 示, 其包括 : 车辆存放架1、 导轨2、 及传送车3, 导轨2设置于车辆存放架1的进出口的一侧, 说 明 书 CN 104295139 A 5 3/4 页 6 优选地, 如图1所示, 每个导轨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车辆存放架1, 传送车3能够沿导轨 2 滑动以实现取存车辆。 0029 如图 2 所示, 车辆存放架 1 包括若干层车辆存放仓 11, 每层车辆存放仓 11 包括若 干个呈梳状板的车位12, 车位的进出口位于车辆存放架1的进出口对应的一侧, 即与导轨。
17、2 对应, 且每个车位 12 设置有与车辆的车轮对应的挡块 ( 图未视 ), 以用于防止车辆滑动。 0030 如图 3 所示, 传送车 3 包括移动底座 31、 升降机构以及载车板 33, 移动底座 31 以 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导轨 2 上, 该移动底座 31 由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沿导轨 2 移动。优 选地, 如图 1 所示, 导轨 2 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轨道, 轨道呈工字形,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第 一驱动机构包括轮架 312、 上行走轮 313、 下行走轮 314 以及第一电机 ( 图未视 ), 移动底座 31的下端设置有轮架312 ; 若干对上行走轮313设置于轮架312的上部。
18、, 该若干对上行走轮 313用于在导轨2的两个轨道的上表面行走 ; 若干对下行走轮314设置于轮架312的下部且 分别对应地位于若干对上行走轮 313 的正下方, 该若干对下行走轮 314 位于导轨 2 的两个 轨道的凹槽内, 以在凹槽内行走。移动底座 31 通过上行走轮 313 和下行走轮 314 共同在导 轨 2 的工字形轨道中行走, 既能支撑整个传送车 3, 又能防止传送车 3 发生侧翻, 安全可靠。 优选地, 上行走轮 313 和下行走轮 314 分别为两对。第一电机设置于移动底座 31 内, 该第 一电机通过减速器与其中一对上行走轮 313 连接, 以驱动传送车 3 在导轨 2 上滑。
19、动。 0031 如图 3 所示, 升降机构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移动底座 31 上, 该升降机构由一第 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且该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一载车板底座 32 ; 优选地, 升降机构为 一通过液压装置321驱动升降的剪叉式升降架32, 液压装置321的液压缸为单向油缸, 上升 时, 液压装置 321 的液压油通过叶片泵产生相应的压力, 高压油经过多个装置和阀门进到 液压装置 321 的液压缸下部, 让其活塞柱向上运动, 带动剪叉式升降架 32 举升 ; 下降时, 叶 片泵停止, 控制阀打开泄油回路, 剪叉式升降架32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降, 液压装置321的 液压缸中的液压油被挤出泄油,。
20、 通过液压装置驱动升降, 使剪叉式升降架 32 的升降动作平 稳。 升降机构也不仅限于使用剪叉式升降架32, 还可以采用套缸式, 同样可以达到平稳提升 高度的目的。 0032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旋转轴 311 及第二电机 ( 图未视 ), 剪叉式 升降架 32 的升降架支座 324 与第二电机通过旋转轴 311 连接, 旋转轴 311 的上端与升降架 支座 324 固定连接, 第二电机设置于移动底座 31 内, 第二电机通过减速器与旋转轴 311 的 下端连接, 以通过驱动旋转轴 311 来带动整个剪叉式升降架 32 转动。如图 3 所示, 剪叉式 升降架 32 的上。
21、端固定设置有载车板底座 322, 如图 3 所示, 载车板 33 为一与车位 12 对应 的梳状板 , 其能够插合于车位 12 内, 以把车辆存放或取离车位 12。载车板 33 设置于载车 板底座 322 上, 且该载车板 33 由一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沿载车板底座 322 滑动。优选地, 如 图 3 和图 6 所示, 第三驱动机构包括载车板滑槽 323、 液压缸 331、 连杆 332、 支撑轮 333、 滑 动架 334 以及滚轮 335, 载车板滑槽 323 凹设于载车板底座 322 的上端, 滑动架 334 的上端 固定设置于载车板 33 的后端, 且该滑动架 334 的下端设置有能够在载。
22、车板滑槽 323 内行走 的滚轮 335, 优选地, 载车板滑槽 323 的两个侧壁凹设有两个导向槽, 滑动架 334 的下端的 两侧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两个滚轮 335, 该两个滚轮 335 分别活动卡嵌于载车板 滑槽 323 的两个导向槽内, 以对载车板 33 的移动进行直线导向, 保证载车板 33 移动的稳定 性。滚轮 335 也可以为一个滚筒, 其整体在载车板滑槽 323 中行走以保证载车板 33 移动的 说 明 书 CN 104295139 A 6 4/4 页 7 稳定性。至少一个该支撑轮 333 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载车板滑槽 323 的前端, 且该支 撑轮 333 支撑于。
23、所述载车板的底部的前部 ; 在载车板 33 的横移过程中, 支撑轮 333 能够随 着转动, 从而减少摩擦, 提高载车板 33 横移的稳定性 ; 优选地, 支撑轮 333 为一个, 且该支 撑轮 333 呈滚筒状, 其横设于载车板滑槽 323 的前端, 以整体支撑载车板 33 的前部 ; 或者 如图 3 所示, 支撑轮 333 为两个, 该两个支撑轮 333 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载车板滑 槽 323 的两个侧壁的前端, 该两个支撑轮 333 稳定地支撑于载车板 33 前部的两则。液压缸 331 与载车板 33 连接, 在液压缸 331 的驱动下, 载车板 33 通过滚轮及支撑轮沿载车板滑。
24、槽 323 移动。优选地, 液压缸 331 设置于载车板滑槽 323 内, 且该液压缸 331 的活塞杆通过连 杆 332 与载车板 33 连接, 连杆 332 的上端与载车板 33 的底部固定连接, 且连杆 332 的下端 与液压缸 331 的活塞杆连接。液压缸 331 为双向油缸, 通过其伸出或回收活塞杆来控制载 车板 33 的横移。高压油进入液压缸 331 的后部, 推动活塞杆伸出, 从而推动载车板 33 向前 移动以离开载车板底座 322, 回油时, 液压油推动活塞杆缩回, 带动载车板 33 返回到载车板 底座 322 中, 滚轮 335 与支撑轮 333 保证了载车板 33 移动的平。
25、稳性。当然本发明中第三驱 动机构不仅限于使用液压传动, 还可以使用齿轮齿条传动。将齿条固定在上载车板 33 上, 电机经过减速装置后将动力传递到与齿条配合的齿轮上, 齿轮齿条啮合就可以实现载车板 33 的横向移动。 0033 存车时 , 传送车 3 把载车板 33 降到地面 , 车辆驶至载车板 33 上 , 在第一驱动机 构的作用下传送车 3 沿导轨 2 行驶至与需要停车的车位 12 的进出口对应的位置 , 剪叉式 升降架 32 举升车辆到与车位 12 对应的高度, 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载车板 33 旋转 , 使载车板 33的前端与车位12的进出口对应,然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载车板33横向移动把车辆。
26、送入 到车位 12, 然后剪叉式升降架 32 降低载车板 33 的高度, 车辆便离开载车板 33 而停留于车 位 12 上, 且车辆的车轮与车位 12 的挡块对应, 以防止车辆滑动。取车时的操作顺序与存车 相反。本发明的所有车位 12 共用一个传送车 3, 结构简单, 成本较低, 且传送车 3 取放车动 作平稳。 0034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 这些描述 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 并且很显然, 根据上述教导, 可以进行很多改变 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 用, 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 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说 明 书 CN 104295139 A 7 1/3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95139 A 8 2/3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95139 A 9 3/3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95139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