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形状比较细长的对象物存放到存放用袋内的袋式存放装置。 以往,在购买食品之类的物品时,购买者是将购买的物品装入袋(存放用袋)内携带的。这时,由于商店所备的袋多半尺寸比较短,诸如法式面包等形状比较细长的食品就会从上述袋中露出,因此往往就那样不加包装地带走,或者将其装在购物用包或其他袋内。
但是,不把食品包装起来,以所谓“裸露”的状态携带,或者与其他包装着的商品一起搬运,这在食品卫生上考虑是不希望的。对此,也可以考虑使用自动包装机械等,但是作为打开存放用袋袋口的装置,由于要以负压为吸入手段并且需使用很多连杆、凸轮等机构,因此存在着结构复杂的问题。与此同时,在以往的技术中,由于必须使用真空吸引泵、马达等动力机械,因此存在着制造成本增加、附近无电源的场所不能使用、电源线碍事等种种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诸如法式面包等形状比较细长的对象物存放到存放用袋内的袋式存放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袋式存放装置包括存放比较细长地对象物的多个存放用袋,存放有多个存放用袋的主体,以及打开上述存放用袋的袋口以便将上述对象物插到存放用袋内的存放用袋开口装置,上述多个存放用袋是以存放到箱体内的装态装入装置主体的。
此外,上述本发明的袋式存放装置所用的存放用袋,上部有袋口,将其袋口的前片上端折叠,同时让后片的上端比前片更向上突出,在其突出部上缘设置有悬挂孔。
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适用诸如法式面包及长葱等食品之类的细长对象物,但并不仅限于此,对于将象雨伞那样的日常用品存放到袋内的情形也同样适用。
使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袋式存放装置时,用存放用袋开口装置将存放用袋袋口打开,存放碰到该袋口的法式面包等对象物。并且,当存放用袋用完后,通过将箱体装入装置主体这样特别简单容易的操作,就能立即补充多个存放用袋。与此相关联的是,多个存放用袋能以存放在箱体内的状态保管和搬运,因此在保管或搬运中绝无散乱之虞,从而使得保管作业与搬运作业都变得相当容易。
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存放用袋时,由于棒状的吊架从设置在上述突出部上缘的悬挂孔内穿过,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使多个存放用袋在袋式存放装置内保持悬挂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存放用袋袋口的前片上端已经折叠(例如折成U字形),因此存放用袋开口装置能确实地插到袋口内并将其打开。
在这里,并未限定主体是由箱体构成的。例如,它也可以只是由柱体构成的。当主体只由柱体构成时,在柱体之间可以配置透明的构件。
下面,参照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里: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伞的袋式存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实施例的顶部盖板打开后的放大平面图。
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纵剖正面图。
图4是图1的实施例的纵剖侧面图。
图5是主要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a)、(b)分别是存放用袋的正面图与剖面图。
图7(a)~(c)是存放操作的说明图。
图8(a)、(b)是存放用袋的正面图与剖面图。
图9是箱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使存放用袋在箱体内保持悬挂状态的构件立体图。
图11是将箱体存放到装置主体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装置主体的水平剖视图。
图13所示的是与图8~12的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平面图。
图15是图14的实施例的剖视正面图。
图16是图13、14的剖视侧面图。
图17所示的是止动状态的局部侧面图。
图18(a)、(b)所示的分别是铲斗状构件的平面图与侧面图。
图19和图20所示的分别是不同阶段存放操作说明图。
图21是另一种不同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2所示的是图21的实施例顶部盖板打开后的平面图。
图23是图21的实施例的剖视正面图。
图24是图21的实施例的剖视侧面图。
图25是表示使可动支持基板上升的重锤配置结构等的剖视侧面图。
图26是图21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7(a)、(b)、(c)是存放操作的说明图。
在下述以实施本发明为目的的最佳形式中,用伞作为上述细长对象物的例子加以介绍。
在图1~4中,编号1是正面中部有贯通开口的大致方柱状的主体,其机壳1放置在底座2上,在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可以开闭的盖板3。在上述主体1内的上部内表面上,安装有如图2和图4所示的固定支持基板4,在固定支持基板4上设置有使由合成树脂薄膜等制成的存放用袋5保持悬挂状态的吊架6。
如图2所示,上述吊架6用棒材等制成,平面形状大体呈“コ”字形。其基部6a卡在安装在固定支持基板4上的挂钩(图中未示)上,与此同时,两端部6b·6b放入固定在固定支持基板4上的支持构件8的固定孔8a内,因此该吊架6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的。
一方面,如图6所示,存放用袋5在上部有袋口5a,其袋口的前片51上端51a向前折成U字形。然后,让后片52上端52b比前片51更向上突出,其突出部的上端设置有一对悬挂孔5b。
如图2和图4所示,将上述吊架6的对向构件(对向片)插入存放用袋5的各悬挂孔5b内,就可以使多个存放用袋5保持悬挂状态。
在存放用袋5的背面设置有压板9,压板9可以沿一对导向杆10·10移动。然后,由于穿在导向杆10·10上的螺旋弹簧10a的作用,使得上述压板9通常都处于压向存放用袋5背面的状态。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固定支持基板4的前方,安装有导向构件14·15,从正面看形状大致是倒L形的可动支持构件11从导向构件14·15的水平片14a·15a上的孔14b·15b内穿过并可以上下移动。此外,在可动支持构件11上部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轮子12,轮子12可以沿安装在固定支持基板4前方的平面形状大致为“コ”字形的导轨13作上下移动。
为使上述可动支持构件11作下降移动,在上述底座2上设置有脚踏式踏板16。如图4所示,该踏板16用合叶17安装或放置在底座2上,可以向上、向下摇动。杆18一体地安装在踏板16上,通过连杆19可将该杆18连接到上述可动构件11下端上。
在图4中,编号20是能够使可动支持构件11向上复位的弹簧,该复位弹簧20以压缩状态配置在弹簧座21与上述导向构件14的水平片14a之间,弹簧座21由安装在可动支持构件11上的开口弹性挡圈等构成。
再有,在上述可动支持构件11的上部中央部位,一左一右地设置有一对可以转动的开放操作杆22·22,它们能够插到存放用袋5的袋口5a内并将袋口打开。在图示例中,这两个杆22·22的上端部以“コ”字形连接成一体。
在上述两个杆22·22的一侧,设置有使该杆22·22转动的一体的转动操作臂23,在臂23的下方,设置有与上述导轨13成一体的板状挡片24,挡片24与臂23挡接,使上述两个杆22·22完成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操作。
编号25所示的是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25作为拉力螺旋弹簧张挂在上述转动操作臂23与连接在可动支持构件11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垂下的弹簧座26之间,使得上述开放操作杆22·22的自由端(下端)通常都处于转向存放用袋5所在的一侧的状态。此外,诸如在上述开放操作杆22附近的可动支持构件11的周围配置螺旋弹簧,使其一端在可动支持构件11上固定,另一端挂在开放操作杆22上,也能使开放操作杆22的下端通常都处于转向存放用袋5所在的一侧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通常如图7(a)所示,复位弹簧20将可动支持构件11和踏板16压向上方,并使它们升到图3和图4的上升位置。其结果是,开放操作杆22·22的顶端(下端)22a处于最前位(最前方的位置)的存放用袋5的袋口5a上方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为了将雨伞存放到袋内而踩踏板16时,通过连杆19的作用,可动支持构件11能够克服复位弹簧20的作用作下降移动,其结果,如图7(b)所示,开放操作杆22的顶端22a插到存放用袋5的袋口5a内。这时,如图所示,如果预先将袋口5a的前片51上端51a折叠,上述杆22的顶端22a就能可靠地插到袋口5a内。
当插到上述袋口5a内的上述各开放操作杆22的顶端22a达到所定的深度时,如图7(b)所示,上述转动操作臂23就会碰到挡片24的上端。在这种状态下,如开放操作杆22和可动支持构件11一起继续作下降移动,如图7(c)所示,各开放操作杆22·22就会以与上述挡片24接触的地方为支点,克服产生转动趋势弹簧25的作用作顺时针转动,将存放用袋5的袋口5a开大。
此外,在开放操作杆22的顶端附近加工有凹部22b[参照图7(c)],如存放用袋5的上端51a能够插到凹部22b内,则在转动开放操作杆22时可以防止上端51a从该杆22上脱落。
当打开存放用袋5的袋口5a时,将伞从开放操作杆22·22之间插入,就能将伞存放在存放用袋5内。
存放了伞的袋5与伞一起一边稍微下降一边从主体1的前方拉出,从存放用袋5的悬挂孔5b的上部撕破,使其从吊架6上脱落。这样,就能容易地将其从主体1中取出。
取出伞后,让脚从踏板16上离开,可动支持构件11与踏板16借助于复位弹簧20的作用恢复到图3和图4的状态,与此同时,开放操作杆22借助于产生转动趋势弹簧25恢复到图7(a)的状态,成为待机状态。
使用上述图1~7的实施例时,不必为打开存放用袋袋口而使用马达、真空泵等,从而能够将伞简单而可靠地存放到存放用袋内。
下面,参照图8~12,介绍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在图8~12的实施例中,多个存放用袋104以存放到箱体105内的状态装到装置主体101内。
图8(a)、(b)中,图示了在图8~12的实施例中所用的存放用袋。存放用袋104用合成树脂薄膜等制成,如图8所示,形成扁平的有底筒状。在其上部设有袋口104a。袋口104a的前片141上端141a向后片142一侧折成U字状,同时后片142上端142a比前片141更向上突出。并且,在该向上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一对悬挂孔104b。
上述箱体105是用瓦楞板纸等制成的,形成如图9所示的纵长的长方体状。在该箱体105内的上部,设置有如图10所示一对棒状的吊架107·107,上述存放用袋104的悬挂孔104b穿通在该吊架107·107上。并且,吊架107是安装在固定于箱体105的上部内表面上的支持板108a·108b上的。这样,就可使多个存放用袋104按前片141面向图10中左侧的状态下保持悬挂状态。
在存放用袋104的背面一侧配置有压板109(请参照图12),该压板利用弹性构件推压形成。在图10的例中是用胶带110作为弹性构件,该胶带110的两端挂在设置在支持板108a左右两侧的挂钩181上。
如图9所示,在上述箱体105的前面设置有可以沿着孔状连线105a开封的开封口151。在不使用箱体105或存放在箱体内的存放袋104时,不将其开封口151打开而进行搬运、保管等。另一方面,在使用时,如图11所示,将开封口151沿孔状连线105a打开,然后,打开设置装置主体101背面的开闭门106,将打开了开封口151的箱体105插入装置主体1内。
如图12所示,在装到装置主体101内的箱体105的上部,装置主体101的内面上设置有一体的平面“コ”字形的固定支持构件111。上述箱体105的前面与该固定支持构件111的前片接触,借此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
图8~12的实施例,存放有伞存放用袋的箱体105是从装置主体101的背面一侧装入的,如盖板103(图11)可以开闭的话,从装置主体101的上面来装入也是可以的。此外,如图13所示,不用装置主体101来覆盖上述箱体105的所有表面,而将包围箱体105下部的框体101b与装置主体101设置成一体,将箱体105装到框体101b内,保持其确定的位置,这样也是可以的。
此外,不仅可以像图1~7的实施例那样用开放操作杆22打开存放用袋5的袋口5a,而且也可以象上述以往的例子那样用真空吸引的方式将其打开。
下面,参照图14~16来介绍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装有可以各自独立转动的左右开放操作杆。
图14和15中,左侧的拉力螺旋弹簧224张挂在左侧的转动操作臂223与上述导轨216之间;右侧的拉力螺旋弹簧224张挂在右侧的转动操作臂223与上述导向构件212之间。并且,在上述导轨216与导向构件212上,设置有如图14和图16所示的一体形成的板状挡片225·225,当各开放操作杆222与可动支持构件214一起下降移动时,该挡片与转动操作臂223接触,使各开放操作杆222向存放用袋204的反方向转动。
再有,作为使各开放操作杆222·222产生转向存放用袋204方向的装置,是以拉力螺旋弹簧224为例的,但是也可使用诸如螺旋弹簧等弹性材料。
用这种结构打开存放用袋204的操作与图7所示的大致相同,因此不作重复的介绍。但是,在图14~16的实施例中,踩踏板217,由于连杆219的作用,可动支持构件214将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作下降移动,于是各开放操作杆222各自地而且相对可动支持构件214作各自独立的转动。与此同时,由于通常使开放操作杆222·222处于压向存放用袋状态的产生转动趋势弹簧224的一左一右各自设置的,因此即使是最前位置的存放用袋204在宽度方向上的袋口204a的前后位置多少有些错位,各开放操作杆222也能分别以与最前位置的存放用袋204的后片上端242a的前面接触良好的状态作下降移动,从而可靠地插到袋口204a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存放有伞的存放用袋从装置主体中取出之前需一直踩住踏板,取出存放用袋后让脚离开踏板,可动支持构件就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升,恢复其初始状态。
与此相对应的是,可以通过设置止动装置来保持踩住踏板以使可动支持构件作下降移动的状态,这样即使让脚离开踏板,在存放完伞并将其取出之前,仍能保持打开最前位置的存放用袋的袋口的状态。例如图16所示,作为上述止动装置,也可以在可动支持构件214上加工多个止动槽226,最好在导向构件213上一体设置与其咬合的止动爪227。
使用这种结构,当踩踏板217使可动支持构件214作下降移动时,可动支持构件就向止动爪227一侧稍微倾斜,其中一条加工在可动支持构件214上的止动槽226就会与止动爪227相咬合。其结果是,即使让脚离开踏板217,也能因止动槽226与止动爪227的咬合作用阻止可动支持构件214因复位弹簧220的作用所引起的上升移动,保持打开存放袋204袋口204a的状态(图17)。
将伞在袋口204a打开的存放用袋204内存放并拉出时,由于开放操作杆222的作用,可动支持构件214向解除与止动爪227咬合的方向倾斜。于是,止动槽226与止动爪227的咬合被解除,在复位弹簧220的弹性反弹力的作用下,可动支持构件214自动地恢复到初始上升位置。
图18~20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在图18(a)、(b)中,编号328表示用塑料一体成形的铲斗状构件。使用这种铲斗状构件328的原因是,它能使伞的插入变得更加容易和可靠。在此,用铲斗状构件328打开存放用袋5的状态如图19、图20所示。但是,由于图19、图20所示的状态与图7(a)~(c)所示的情形大致相同,因此不作详细的介绍。
下面,参照图21~27来介绍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图1~20的实施例都是用脚踏板完成存放用袋的开口操作的,但在图21~27的实施例中不需用脚踏板就能打开存放用袋。
在图21~27中,401是整个中间部开口的大致方筒状的主体,主体401是放置在底座402上的,在主体401的上端设置有可以开闭的盖板403。如图22和图24所示,在上述主体401内的上部内表面上安装有固定支持基板404,在固定支持基板404上设置有使合成树脂薄膜等制成的存放用袋405保持悬挂状态的吊架406。
如图22所示,吊架406由棒材等制成,平面上略呈“コ”字形,按图25将上述盖板403打开,将“コ”字形吊架406的基部406a卡在固定支持基板404上所安装的挂钩407上,同时将其两个端部406b·406b放到固定于固定支持基板404上的支持构件408的固定孔408a内,因此该吊架6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的。
一方面,存放用袋405如图27所示在上部有袋口405a,将袋口的前片451的上端451a向前折成U字状,同时使后片452的上端452a比前片451还要向上方突出,在突出部的上端设置有一对悬挂孔405b。
如图22和图24所示,将上述“コ”字形吊架406的对向片插入上述各悬挂孔405b内,就可使多个存放用袋405保持悬挂状态。
在存放用袋405的背面一侧设置有可沿一对导向杆410·410移动的压板409,由于套在上述各导向杆上的螺旋弹簧410a的作用,上述压板409通常都是处于压向存放用袋405背面的状态。
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上述固定支持基板404前面的左右方向上,一端设置有平面略呈“コ”字形的导轨413,另一端设置有支持构件414,它们各自形成整体,在固定支持基板404的前面配置有可动支持基板411。在该可动支持基板411一端安装的回转自如的轮子412配置在上述导轨413内,与此同时,如图23所示,在可动支持基板411的另一端安装的平面略呈”コ“字形的导向构件415上加工有上下一对长孔416·416,设置在上述支持构件414上的回转自如的带槽滚轮417配合在上述各长孔416内,使得可动支持基板411能够相对固定支持基板404向上向下移动。
此外,在上述导向构件415的前方,如图22和图25所示,在上述支持构件414上安装有回转自如的一上一下的一对带轮418·418,在悬绕两个带轮418·418的带419的一侧,用螺钉420a等安装有重锤420,与此同时,将带419的另一侧用螺钉421a等连接在上述导向构件415上所固定的连接构件421上,因此上述可动支持基板411通常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再有,图中省略了在固定支持基板404上设的止动器,止动器用于限制可动支持基板411的上升移动,且在平时使可动支持基板411定位并止动于图23的上升位置。在图22和图23中,编号413a与414a表示限制可动支持基板411的下降移动的止动器,它是将上述导轨413与支持构件414的一端部向前方折曲形成的。
如图22~24所示,在可动支持基板411的前侧中间的上方,通过轴承构件416设置一对支轴423·424,在其中的一个支轴423上,设置有用于承接伞顶端的顶帽以使可动支持基板411下降移动的可以转动自如的托板425。
在托板425上面的中央部位,加工有承接伞顶端的顶帽的凹部425a,在托板425的后部,如图24所示,设置有从可动支持基板411与固定支持基板404之间向下方垂下的折曲部425b。
在折曲部425b的下端,在用焊接等方法固定的轴426上设置有转动自如的轮子427,该滚轮427与固定支持基板404的前面接触,使得托板425的上面大致保持水平。
此外,在上述另一支轴424上,设置有插到上述存放用袋405的袋口405a内并将其袋口打开的可在上述托板425两侧转动的一对开放操作杆428·428,这两个杆428·428通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它们上端的连接臂429来连接。
如图22所示,连接臂429的一端向前折曲,在该折曲部429a的顶端安装有重锤430,因此开放操作杆428在上述图24中通常都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使得杆428的顶端(下端)压在悬挂在上述吊架406上最前位置的存放用袋405前面。
此外,在上述连接臂429的折曲部429a的下方,板状的挡片431一体地设置在上述导轨413前面,该挡片431用于挡接上述折曲部429a,使开放操作杆428如在图24中作顺时针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存放用袋405内存放伞U时,首先,如图27(a)所示,将伞U顶端的顶帽U1接触在托板425的凹部425a的上面,然后再向下按压伞U。这样,如图27(b)所示,设置在托板425折曲部425b的轮子427,仍以压接在固定支持基板404的前面使托板425上面保持水平的状态,与可动支持基板411一起克服重锤420产生的提升力作下降移动。
与此同时,开放操作杆428也下降,其顶端428a以压在最前位置的存放用袋405的袋口405a上部的状态下作下降移动。于是,开放操作杆428顶端428a从存放用袋405的袋口405a插到袋内。这时,如上述所述,如已将袋口405a的前片451上端451a折叠,则上述杆428的顶端428a就能确实地插到袋口405a内。
开放操作杆428进一步下降,其顶端428a继续向袋口405a内插入,于是存放用袋405的前片451逐渐向前拉出,如图27(b)所示,该前片451上端451a插到开放操作杆428上的凹部428b内。并且,几乎与此同时,连接臂429的折曲部429a碰到挡片431上。
在这一状态下,如果开放操作杆428与可动支持基板411一起再继续下降移动,则该开放操作杆428与连接臂429就能克服重锤430所产生的下垂力,以支轴424为中心在图27(b)中作顺时针转动,在存放用袋405的前片451上端451a插到开放操作杆428的凹部428b内的状态下,存放用袋405的袋口405a就会开得更大,就象图27(c)所示的那样。
几乎与此同时,随着托板425下降,设置于该托板425的折曲部425b上的轮子427就会从固定支持基板404中间部的突出部404a(参照图23)上脱落,如图27(c)所示,托板425以支轴423为中心作逆时针的退避转动。于是,伞U顶端的顶帽U1从托板425的凹部425a开始滑过托板425顶面,插到存放用袋405内,随着伞U的进一步下降,就能自动地插到存放用袋405内。
存放了上述伞U的袋405与伞U一起在主体401前一边稍微下降一边拉出,因此从存放用袋405悬挂孔405b的上边撕下,使其从吊架406上脱落,就可容易地取出。
此外,从前方取出存放到袋405内的伞U,由于重锤420·430的作用,可动支持基板411和开放操作杆428都自动地恢复到各自的初始状态,设置在托板425的折曲部425b上的轮子427沿固定支持基板404的前面移动,使托板425恢复水平状态而成为待机状态。
再有,上述实施例纯属举例说明,在不违反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各结构主要构件可以作适当的变更。例如,在实施例中仅仅介绍了将伞存放到存放用袋内的情形,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存放伞,也适用存放法式面包、长葱及其他食品的情形。
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袋式存放装置时,会有下列效果:
踩踏板或将细长的对象物原封不动地塞入,就能打开存放用袋的袋口。然后,从打开的袋口将对象物插到存放用袋内,就能容易地存放该对象物。
此外,使用本发明时,可以容易而迅速地将多个存放用袋一起存放到装置主体内。并且,在装入装置主体之前,由于多个存放用袋都处于装入箱体内的状态,因此搬运和保管都将变得十分容易,因此非常便利。
再有,在本发明中,由于不使用马达等,因此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在无电源的场所也可以使用,并且也没有电源软线碍事或漏电之虞,因此可以提供非常实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