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48913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43829.X

申请日:

2012.11.08

公开号:

CN102913157A

公开日:

2013.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21/00申请日:20121108|||公开

IPC分类号:

E21B21/00; E21B7/20

主分类号:

E21B21/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大庆石油管理局

发明人:

李国庆; 韩昌; 齐玉龙; 郭光奇; 李万全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代理人:

张海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解决了下套管作业过程中,因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不够,导致套管无法下到预计位置的问题;该导向器的外筒内设置导向定子,其上设置导流倾斜圆孔,导向定子的下面通过心轴固定叶栅,心轴的末端固定叶轮,流体轴向流入,通过导向定子倾斜孔改变流动方向后冲击叶栅转动,为心轴下部的叶轮提供动力,带动叶轮旋转。该导向器可在井下自行驱动,推开沉积在井底的岩屑,使岩屑易于上返,从而提高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还可对井底岩屑进行研磨、粉碎,使之容易被水力冲击、携带,避免因大颗粒携带困难卡钻的危险。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包括接箍、外筒、导向定子、心轴、叶栅、叶轮及导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及外筒均为圆筒状,二者螺纹连接,外筒的下端螺纹连接导向座,导向座为空心半球状;外筒内从上至下依次顶丝固定三个导向定子;所述导向定子的主体为圆盘状,设置中心轴孔,并以中心轴孔为中心,环向均布六个导流倾斜圆孔,上述导流倾斜圆孔的倾斜方向一致,导流倾斜圆孔的倾斜角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v0为导流倾斜圆孔入口处绝对流速,m/s;v1为导流倾斜圆孔出口处绝对流速,m/s,在大小上可认为与v0相等;ρd为流体密度,kg/m3Qe为通过单个导流倾斜圆孔的有效排量,L/s;
所述心轴上装配三个轴承,这三个轴承分别装配固定在导向定子的中心轴孔内,相邻两导向定子之间的心轴上装配叶栅;心轴的下端螺纹连接叶轮,叶轮的前端探出导向座圆曲面。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栅的进口角度为63°~66°、出口角度为36°~4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栅的进口角度为64.5°、出口角度为38.3°。

说明书

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工程下套管作业中的冲砂、洗井技术及水力学中的旋流固井技术。
背景技术
石油工程下套管作业过程中,浮鞋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引导套管柱沿井筒顺利下入井内,防止套管底部插入井壁岩层,减少下井阻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携带岩屑的能力。但部分井由于井壁失稳,造成井壁坍塌或缩径,因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不够,造成砂桥或井底沉砂,由于井筒存在砂桥或井底沉砂,一旦发生遇阻,浮鞋本身冲洗和携带岩屑的能力不够,导致套管无法下到预计位置。针对这一问题,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设计了钻井岩屑床搅拌器,其专利号为01271736.3,这个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接于钻杆之间便可将钻井液中岩屑顺利排出地面;但还存在下述缺点:(1)清除岩屑床的动力主要是利用螺旋叶片的搅拌、携带作用,作用力不是很大,岩屑清除效率不高。(2)螺旋叶片与井壁的距离影响了携屑能力,使本来就很狭窄的环空更小,减少了岩屑向上运移的空间,岩屑携带能力不高。(3)多用于斜井,对于直井的井眼净化、清洗作用不大。(4)对于坍塌或易塌井段的井眼清洗更是无能为力。还有的是,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研究了一种在井底产生水力增压脉动的钻头短节,其专利号为03269456.3;这个装置的优点是可在井底形成周期性的增压脉动和负压脉动,从而减少岩屑的“压持效应”,强化井底净化效果,提高射流破岩、辅助破岩钻进的效率;但其存在下述缺点:(1)结构复杂,在产生脉冲的过程中会损失很多能量,降低了水射流的冲击力。(2)必须依靠增压及负压脉动交替进行来降低“压持效应”,同时具有间歇性,不能连续工作或者直接作用岩屑表面,净化效率不高。
 所以常规技术处理这一问题很困难,严重时必须拔套管,下钻通井处理,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代替浮鞋的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该导向器可明显提高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保证套管顺利下入设计井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包括接箍、外筒、导向定子、心轴、叶栅、叶轮及导向座,所述接箍及外筒均为圆筒状,二者螺纹连接,外筒的下端螺纹连接导向座,导向座为空心半球状;上述外筒内从上至下依次通过顶丝固定三个导向定子;所述导向定子的主体为圆盘状,设置中心轴孔,并以中心轴孔为中心,环向均布六个导流倾斜圆孔,其中的导流倾斜圆孔的倾斜角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v0为导流倾斜圆孔入口处绝对流速,m/s;v1为导流倾斜圆孔出口处绝对流速,m/s,在大小上可认为与v0相等;ρd为流体密度,kg/m3Qe为通过单个导流倾斜圆孔的有效排量,L/s;
所述心轴上装配三个轴承,这三个轴承分别装配固定在导向定子的中心轴孔内,相邻两导向定子之间的心轴上装配叶栅;心轴的下端螺纹连接叶轮,叶轮的前端探出导向座的圆曲面。
优选所述叶栅的进口角度为63°~ 66°、出口角度为36°~40°。
优选所述叶栅的进口角度为64.5°、出口角度为38.3°。
本发明的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工作原理
流体轴向流入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时,通过导向定子倾斜孔改变流动方向后冲击叶栅,使流体的势能和动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叶栅转动,为心轴下部的叶轮提供动力,带动叶轮旋转;叶轮转动形成了旋流场,可推开沉积在井底的岩屑,克服液柱压力对井底岩屑的“压持效应”,防止岩屑在井底堆积和压实,使岩屑易于上返,从而提高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叶轮转动,在接触到粒径较大的岩屑时,钻头在旋转扭矩作用下对岩屑产生切削作用,在扭力作用下,岩屑沿剪切面产生裂缝,逐渐破碎、瓦解,岩屑粒径变小,使之容易被水力冲击、携带,避免因大颗粒携带困难出现卡钻的危险,且被水射流冲出井底后,能够顺利通过环空,返至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可产生旋流,从而在前进过程中推开沉积在井底的岩屑,克服液柱压力对井底岩屑的“压持效应”,防止岩屑在井底堆积和压实,使岩屑易于上返,从而提高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另外,还可对井底岩屑进行研磨、粉碎,破坏大块岩屑,使之容易被水力冲击、携带,避免因大颗粒携带困难卡钻的危险;该导向器可在井下自行驱动,实现井下作业,实践证明,相比传统工具浮鞋,在处理等量岩屑的冲洗工作时,本发明所用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旋流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向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实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包括接箍1、外筒2、导向定子6、心轴4、叶栅7、叶轮8及导向座9,所述接箍1及外筒2均为圆筒状,二者螺纹连接,外筒2的下端螺纹连接导向座9,此导向座9与浮鞋的结构类似,为空心的半球状,外筒2内从上至下依次利用顶丝3固定三个导向定子6;由图2所示:所述导向定子6的主体为圆盘状,设置中心轴孔,并以中心轴孔为中心,环向均布六个导流倾斜圆孔,其中导流倾斜圆孔的的倾斜角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v0为导流倾斜圆孔入口处绝对流速,m/s;v1为导流倾斜圆孔出口处绝对流速,m/s,在大小上可认为与v0相等;ρd为流体密度,kg/m3Qe为通过单个导流倾斜圆孔的有效排量,L/s;本申请人根据上述公式设计的导流倾斜圆孔的直径为Φ30时,导流倾斜圆孔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心轴4上装配三个轴承5,这三个轴承5分别装配固定在导向定子6的中心轴孔内,相邻两导向定子6之间的心轴4上装配叶栅7;所述叶栅进口角度为63°~66°,优选为64.5°、出口角度为36°~40°,优选为38.3°;心轴4的下端螺纹连接叶轮8,叶轮8的前端探出导向座9的圆曲面。
 实验对比例一:携屑能力对比
 实验方法:将一定比例的大、小岩屑水平置于井筒井底部,在井筒内堆放一定高度,并保持每次实验井内岩屑量不变。实验流体为常规的钻井液,保持泵压不变;
(1)在模拟井筒中放入常规浮鞋对井底岩屑进行冲洗,开动装置10分钟,测量井底所剩岩屑重量及粒径分布;
(2)用本发明旋流导向器代替浮鞋,重复上述操作。
上述携屑能力对比结果如下表:

实验例一表明,相同情况下,本发明旋流导向器比常规浮鞋的携砂量大。通过测量和对比剩余岩屑的粒径分布可知,两种工具均能将大部分小粒径岩屑携带出井,但是本发明所携屑总量多,同时本发明工具的剩余大岩屑量百分比减少,说明本发明在对岩屑进行冲洗、携带的过程中,还兼有对大粒径岩屑的研磨、破碎作用。
实验对比例二:携屑效率对比
实验方法:将粒径均匀的岩屑水平置于井筒井底部,在井筒内堆放一定高度,保持每次实验井内岩屑量不变。实验流体为常规的钻井液,保持泵压不变;
(1)分别在常压和15MPa压力情况下在模拟井筒中利用常规浮鞋对井底岩屑进行冲洗,开动装置直至岩屑被彻底清除,记下所需时间;
(2)用本发明旋流导向器代替浮鞋,重复上述操作。
上述携屑效率对比结果见下表:

实验例二表明,普通情况下,在处理相同量的岩屑时,本发明所用时间要明显少于传统工具,携屑效率相对较高。在较大液柱压力下,“压持效应”延长了传统冲砂工具的施工时间,而本发明所受影响较小,携屑时间变化不大,说明本发明能有效克服“压持效应”,保证携屑效率。

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套管旋流导向器,解决了下套管作业过程中,因钻井液携带岩屑的能力不够,导致套管无法下到预计位置的问题;该导向器的外筒内设置导向定子,其上设置导流倾斜圆孔,导向定子的下面通过心轴固定叶栅,心轴的末端固定叶轮,流体轴向流入,通过导向定子倾斜孔改变流动方向后冲击叶栅转动,为心轴下部的叶轮提供动力,带动叶轮旋转。该导向器可在井下自行驱动,推开沉积在井底的岩屑,使岩屑易于上返,从而提高钻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