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合.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890397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37275.0

申请日:

2011.10.31

公开号:

CN103092293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G06F1/20

主分类号:

G06F1/20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玉伟; 胡秀权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风扇组合,包括一风扇和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通风口和一第二通风口,所述风扇固定到固定架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所述风扇组合还包括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风扇两侧的两侧架和位于所述风扇顶部的一连接架,所述风扇前后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凸块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凸块,每一侧架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开设两第一开槽,所述连接架上相应于第二凸块开设若干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其中一侧架卡固于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架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风扇组合,包括一风扇和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通风口和一第二通风口,所述风扇固定到固定架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合还包括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风扇两侧的两侧架和位于所述风扇顶部的一连接架,所述风扇前后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凸块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凸块,每一侧架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开设两第一开槽,所述连接架上相应于第二凸块开设若干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其中一侧架卡固于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架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架上端延伸出一顶壁,每一侧架下端延伸出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抵挡壁和一第二抵挡壁,其中一侧架通过一连接器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顶壁和风扇的前后两侧边缘相抵,所述连接器收容于第一抵挡壁和所述第二抵挡壁之间。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挡壁两侧分别延伸出一卡钩,每一卡钩上凸设一梯形的第三凸块,所述连接器与第三凸块的内侧相抵。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凸设一第四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凸设一第五凸块,所述第四凸块和第五凸块相抵,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收容于第一抵挡壁和所述第二抵挡壁之间并与第三凸块的内侧相抵。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侧凸设两梯形的第六凸块,所述固定架上开设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出两第一安装块,每一第一安装块上相应于所述第六凸块开设一第三开槽,所述第六凸块卡入相应的第三开槽内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固定架上。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开设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边缘向上延伸出一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侧边缘延伸出一第一支撑臂,所述风扇的底部放置于第一支撑臂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架两侧延伸出一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开槽开设于相应的第二安装块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一第二连接臂和自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四角分别向下延伸出的一第二支撑臂,每一第二支撑臂上延伸出一第三安装块,所述第二开槽开设于相应的第三安装块上。

说明书

说明书风扇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组合,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脑或服务器等电子装置机箱中的风扇组合。
背景技术
在当今计算机设备中,服务器以其强大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且针对不同的需求,各种不同特点的服务器被开发出来,如具备较好稳定性的网络服务器、具备海量存储功能的存储服务器、具备快速运算功能的运算服务器等,这些服务器的集成度很高,如在存储服务器中,一般在服务器的一个机箱中安装多个硬盘,在运算服务器中,主板上安装多个高速中央处理器等,且服务器多为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机运行,因此就对这些服务器机箱的散热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服务器机箱中通常安装了一个风扇固定架,多个风扇装设到该风扇固定架中,对机箱进行散热。传统的风扇固定架通常采用螺钉锁固的方式固定多个风扇,组装过程复杂且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中的流水线作业。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扇组合。
一种风扇组合,包括一风扇和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通风口和一第二通风口,所述风扇固定到固定架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所述风扇组合还包括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风扇两侧的两侧架和位于所述风扇顶部的一连接架,所述风扇前后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凸块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凸块,每一侧架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开设两第一开槽,所述连接架上相应于第二凸块开设若干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其中一侧架卡固于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架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风扇组合通过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其中一侧架卡固于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架上,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扇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风扇组合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的风扇和安装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风扇和安装架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的风扇组合的一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1的风扇组合的另一立体组装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固定架20第一夹板21第一通风口211第二夹板23第二通风口231隔板25容置室27底板29第一开口291第一安装块292第二开口293第一连接臂294第三开槽295第一支撑臂296风扇30框架31第一凸块311第二凸块313安装架40侧架41顶壁411第一抵挡壁413第二抵挡壁415第二安装块416卡钩417第一开槽418第三凸块419连接架42第二连接臂421第二支撑臂423第三安装块425第二开槽427连接器50第一连接部51第四凸块511第二连接部52第五凸块521第六凸块52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风扇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固定架20、一风扇30和一安装架40。
所述固定架20包括平行设置的一第一夹板21和一第二夹板23。所述固定架20安装到一电子装置中后,所述第二夹板23位于电子装置内侧,所述第一夹板21朝向电子装置外侧。所述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3之间设有两连接两者的隔板25,从而在所述固定架20上分隔出一容置室27,所述风扇30和安装架40安装在所述容置室27内。所述第一夹板21在容置室27处开设一第一通风口211,所述第二夹板23在容置室27处开设一第二通风口231,所述第一通风口211和第二通风口231相对。所述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3之间还设有一底板29,所述底板29上开设一第一开口291和一第二开口293,所述第一开口291的两侧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出两第一安装块292,每一第一安装块292上开设一第三开槽295。所述第二开口293的一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出一第一连接臂294,所述第一连接臂294的一侧边缘水平延伸出一第一支撑臂296。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风扇30包括一框架3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31中的扇叶,所述框架31前后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凸块311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311的第二凸块313。
所述安装架40包括两侧架41和一连接架42。每一侧架41上端水平延伸出一顶壁411,每一侧架41下端水平延伸出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抵挡壁413和一第二抵挡壁415。每一侧架41两侧垂直延伸出一第二安装块416,每一第二安装块416上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311开设一第一开槽418。所述第二抵挡壁415两侧分别垂直延伸出一卡钩417,每一卡钩417上凸设一梯形的第三凸块419。所述连接架42包括一第二连接臂421和自所述第二连接臂421的四角分别垂直向下延伸出的一第二支撑臂423。每一第二支撑臂423上垂直延伸出一第三安装块425,每一第三安装块425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凸块313开设一第二开槽427。
其中一侧架41通过一连接器50将所述安装架40和风扇30安装到所述固定架20上。所述连接器50包括一第一连接部51和一第二连接部52,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上凸设一第四凸块511。所述第二连接部52上凸设一第五凸块521,所述第二连接部52两侧相应于所述第三开槽295凸设两梯形的第六凸块523。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架41也可不通过连接器50而直接安装到所述固定架20上的一卡固片(图未示)上。
请参阅图1至图6,组装时,所述第一凸块311和第二凸块313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418和第二开槽427,此时每一侧架41的顶壁411和风扇30的前后两侧边缘相抵。将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电性相连,此时所述第四凸块511和第五凸块521相抵。将所述卡钩417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之间,每一卡钩417上的第三凸块419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1的上端相抵,所述第二抵挡壁415被抵压而稍稍弹性变形。所述卡钩417继续插入直至第三凸块419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1的上端相脱离,所述第二抵挡壁415弹性回复。此时所述第一连接部51的上端收容于第一抵挡壁413和所述第二抵挡壁415之间并与第三凸块419的内侧相抵。
将所述风扇30装入容置室27中,所述风扇30沿着两隔板25滑动,所述第二连接部52两侧的第六凸块523与相应的第一安装块292相抵,所述第一安装块292被抵压而稍稍弹性变形。移动所述风扇30直至第二连接部52两侧的第六凸块523与所述第一安装块292上的第三开槽295相对,所述第一安装块292弹性回复而将第六凸块523固定到第三开槽295中,从而将所述风扇30固定到容置室27中。此时,所述风扇30的底部放置于第一支撑臂296上。所述风扇组合工作时,所述风扇30转动而将来自电子装置的气流从第二通风口231吸入,气流流过所述风扇30后从第一通风口211流出。
本发明风扇组合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通过所述第一凸块311和第二凸块311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418和第二开槽427,其中一侧架41通过一连接器50将所述安装架40和风扇30安装到所述固定架20上,组装方便且结构稳固。

风扇组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风扇组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风扇组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扇组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扇组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229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 CN 103092293 A *CN103092293A* (21)申请号 201110337275.0 (22)申请日 2011.10.31 G06F 1/20(2006.01) (71)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 (深圳) 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 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 2 号 申请人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何玉伟 胡秀权 (54) 发明名称 风扇组合 (57) 摘要 一种风扇组合, 包括一风扇和一固定架, 所述 固定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通风口和一第二通。

2、风 口, 所述风扇固定到固定架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通 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 所述风扇组合还包括一 安装架, 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风扇两侧的两侧架 和位于所述风扇顶部的一连接架, 所述风扇前后 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凸块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 的第二凸块, 每一侧架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开设 两第一开槽, 所述连接架上相应于第二凸块开设 若干第二开槽, 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 入相应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 其中一侧架卡固 于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 架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92293 A CN 103092293 A *CN103092293A* 1/1 页 2 1. 一种风扇组合, 包括一风扇和一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通风口和一 第二通风口, 所述风扇固定到固定架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风扇组合还包括一安装架, 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风扇两侧的两侧架和位于所述 风扇顶部的一连接架, 所述风扇前后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凸块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的第 二凸块, 每一侧架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开设两第一开槽, 所述连接架上相应于第二凸块开 设若干第二开槽。

4、, 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 其中一 侧架卡固于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架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风扇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每一侧架上端延伸出一顶壁, 每一侧架 下端延伸出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抵挡壁和一第二抵挡壁, 其中一侧架通过一连接器将所述安 装架和风扇安装到所述固定架上, 所述顶壁和风扇的前后两侧边缘相抵, 所述连接器收容 于第一抵挡壁和所述第二抵挡壁之间。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风扇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抵挡壁两侧分别延伸出一卡 钩, 每一卡钩上凸设一梯形的第三凸块, 所述连接器与第三凸块的内侧相抵。 4. 如权利。

5、要求 3 所述的风扇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连接器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 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电性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凸设一第四凸块, 所 述第二连接部上凸设一第五凸块, 所述第四凸块和第五凸块相抵,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 收容于第一抵挡壁和所述第二抵挡壁之间并与第三凸块的内侧相抵。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风扇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侧凸设两梯形的第 六凸块, 所述固定架上开设一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出两第一安装 块, 每一第一安装块上相应于所述第六凸块开设一第三开槽, 所述第六凸块卡入相应的第 三开槽内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在。

6、固定架上。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风扇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固定架上开设一第二开口, 所述第 二开口的一侧边缘向上延伸出一第一连接臂, 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侧边缘延伸出一第一支 撑臂, 所述风扇的底部放置于第一支撑臂上。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风扇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每一侧架两侧延伸出一第二安装块, 所 述第一开槽开设于相应的第二安装块上。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风扇组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连接架包括一第二连接臂和自所 述第二连接臂的四角分别向下延伸出的一第二支撑臂, 每一第二支撑臂上延伸出一第三安 装块, 所述第二开槽开设于相应的第三安装块上。 权 利 要 求 。

7、书 CN 103092293 A 2 1/3 页 3 风扇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组合, 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脑或服务器等电子装置机箱中 的风扇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在当今计算机设备中, 服务器以其强大的功能被广泛应用, 且针对不同的需求, 各 种不同特点的服务器被开发出来, 如具备较好稳定性的网络服务器、 具备海量存储功能的 存储服务器、 具备快速运算功能的运算服务器等, 这些服务器的集成度很高, 如在存储服务 器中, 一般在服务器的一个机箱中安装多个硬盘, 在运算服务器中, 主板上安装多个高速中 央处理器等, 且服务器多为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机运行, 因此就对这些服。

8、务器机箱的散热 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服务器机箱中通常安装了一个风扇固定架, 多个风扇装设到该风 扇固定架中, 对机箱进行散热。 传统的风扇固定架通常采用螺钉锁固的方式固定多个风扇, 组装过程复杂且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中的流水线作业。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以上内容, 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风扇组合。 0004 一种风扇组合, 包括一风扇和一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通风口和 一第二通风口, 所述风扇固定到固定架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 所述 风扇组合还包括一安装架, 所述安装架包括位于风扇两侧的两侧架和位于所述风扇顶部的 一连接架, 所述风扇前后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

9、凸块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凸块, 每 一侧架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开设两第一开槽, 所述连接架上相应于第二凸块开设若干第二 开槽, 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 其中一侧架卡固于 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架上。 0005 相较于现有技术, 上述风扇组合通过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卡入相应的第 一开槽和第二开槽, 其中一侧架卡固于所述固定架上将所述安装架和风扇安装到固定架 上, 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是本发明风扇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07 图 2 是图 1 的风扇组合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0008 图 3 是图 1 的。

10、风扇和安装架的立体分解图。 0009 图 4 是图 3 的风扇和安装架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0010 图 5 是图 1 的风扇组合的一立体组装图。 0011 图 6 是图 1 的风扇组合的另一立体组装图。 001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固定架20 说 明 书 CN 103092293 A 3 2/3 页 4 第一夹板21 第一通风口211 第二夹板23 第二通风口231 隔板25 容置室27 底板29 第一开口291 第一安装块292 第二开口293 第一连接臂294 第三开槽295 第一支撑臂296 风扇30 框架31 第一凸块311 第二凸块313 安装架40 侧架41 顶壁411 第一抵挡壁。

11、413 第二抵挡壁415 第二安装块416 卡钩417 第一开槽418 第三凸块419 连接架42 第二连接臂421 第二支撑臂423 第三安装块425 第二开槽427 连接器50 第一连接部51 第四凸块511 第二连接部52 第五凸块521 第六凸块52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请参阅图 1 和图 2, 本发明风扇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固定架 20、 一风扇 30 和一安装架 40。 0014 所述固定架 20 包括平行设置的一第一夹板 21 和一第二夹板 23。所述固定架 20 安装到一电子装置中后, 所述第二夹板23位于电子装置内侧。

12、, 所述第一夹板21朝向电子装 置外侧。所述第一夹板 21 和第二夹板 23 之间设有两连接两者的隔板 25, 从而在所述固定 架 20 上分隔出一容置室 27, 所述风扇 30 和安装架 40 安装在所述容置室 27 内。所述第一 夹板 21 在容置室 27 处开设一第一通风口 211, 所述第二夹板 23 在容置室 27 处开设一第 二通风口 231, 所述第一通风口 211 和第二通风口 231 相对。所述第一夹板 21 和第二夹板 说 明 书 CN 103092293 A 4 3/3 页 5 23 之间还设有一底板 29, 所述底板 29 上开设一第一开口 291 和一第二开口 293。

13、, 所述第一 开口291的两侧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出两第一安装块292, 每一第一安装块292上开设一第三 开槽 295。所述第二开口 293 的一侧边缘垂直向上延伸出一第一连接臂 294, 所述第一连接 臂 294 的一侧边缘水平延伸出一第一支撑臂 296。 0015 请参阅图3和图4, 所述风扇30包括一框架3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31中的扇叶, 所 述框架 31 前后两侧分别凸设两第一凸块 311 和两邻近所述第一凸块 311 的第二凸块 313。 0016 所述安装架 40 包括两侧架 41 和一连接架 42。每一侧架 41 上端水平延伸出一顶 壁411, 每一侧架41下端水平延伸出相互平行的。

14、一第一抵挡壁413和一第二抵挡壁415。 每 一侧架 41 两侧垂直延伸出一第二安装块 416, 每一第二安装块 416 上相应于所述第一凸块 311 开设一第一开槽 418。所述第二抵挡壁 415 两侧分别垂直延伸出一卡钩 417, 每一卡钩 417 上凸设一梯形的第三凸块 419。所述连接架 42 包括一第二连接臂 421 和自所述第二连 接臂 421 的四角分别垂直向下延伸出的一第二支撑臂 423。每一第二支撑臂 423 上垂直延 伸出一第三安装块 425, 每一第三安装块 425 上相应于所述第二凸块 313 开设一第二开槽 427。 0017 其中一侧架41通过一连接器50将所述安装。

15、架40和风扇30安装到所述固定架20 上。所述连接器 50 包括一第一连接部 51 和一第二连接部 52, 所述第一连接部 51 和第二连 接部 52 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 51 上凸设一第四凸块 511。所述第二连接部 52 上凸设 一第五凸块 521, 所述第二连接部 52 两侧相应于所述第三开槽 295 凸设两梯形的第六凸块 523。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侧架 41 也可不通过连接器 50 而直接安装到所述 固定架 20 上的一卡固片 (图未示) 上。 0018 请参阅图 1 至图 6, 组装时, 所述第一凸块 311 和第二凸块 313 分别卡入相应的第 一开槽 418。

16、 和第二开槽 427, 此时每一侧架 41 的顶壁 411 和风扇 30 的前后两侧边缘相抵。 将所述第一连接部 51 和第二连接部 52 电性相连, 此时所述第四凸块 511 和第五凸块 521 相抵。将所述卡钩 417 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部 51 和第二连接部 52 之间, 每一卡钩 417 上的 第三凸块 419 与所述第一连接部 51 的上端相抵, 所述第二抵挡壁 415 被抵压而稍稍弹性变 形。所述卡钩 417 继续插入直至第三凸块 419 与所述第一连接部 51 的上端相脱离, 所述第 二抵挡壁 415 弹性回复。此时所述第一连接部 51 的上端收容于第一抵挡壁 413 和所述第 二。

17、抵挡壁 415 之间并与第三凸块 419 的内侧相抵。 0019 将所述风扇 30 装入容置室 27 中, 所述风扇 30 沿着两隔板 25 滑动, 所述第二连接 部 52 两侧的第六凸块 523 与相应的第一安装块 292 相抵, 所述第一安装块 292 被抵压而稍 稍弹性变形。移动所述风扇 30 直至第二连接部 52 两侧的第六凸块 523 与所述第一安装块 292上的第三开槽295相对, 所述第一安装块292弹性回复而将第六凸块523固定到第三开 槽 295 中, 从而将所述风扇 30 固定到容置室 27 中。此时, 所述风扇 30 的底部放置于第一 支撑臂 296 上。所述风扇组合工作。

18、时, 所述风扇 30 转动而将来自电子装置的气流从第二通 风口 231 吸入, 气流流过所述风扇 30 后从第一通风口 211 流出。 0020 本发明风扇组合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通过所述第一凸块311和第二凸块311分别卡 入相应的第一开槽 418 和第二开槽 427, 其中一侧架 41 通过一连接器 50 将所述安装架 40 和风扇 30 安装到所述固定架 20 上, 组装方便且结构稳固。 说 明 书 CN 103092293 A 5 1/6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93 A 6 2/6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93 A 7 3/6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93 A 8 4/6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93 A 9 5/6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93 A 10 6/6 页 11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92293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