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配电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配电环.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2480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9 CN 104124804 A (21)申请号 201410171792.9 (22)申请日 2014.04.25 2013-092493 2013.04.25 JP H02K 3/50(2006.01) H02K 13/00(2006.01) (71)申请人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冨田和彦 江上健一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丁文蕴 王莉莉 (54) 发明名称 集配电环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缓和施加在保持部件和从保 。
2、持部件露出的连接端子之间的应力的集配电环。 集配电环具备对绕线进行集配电的环状的第一 第三集电环、 和将第一第三集电环进行模制的 保持部件, 第一第三集电环通过使金属导体而 形成与上述绕线的端部连接的端子部、 以及沿周 向连接上述端子部的圆弧部, 端子部具有从保持 部件沿圆弧部的径向延伸突出并形成有夹持绕线 的端部的夹持部的一对延伸突出部, 上述一对延 伸突出部在保持部件和夹持部之间具有将圆弧部 的周向厚度减薄而形成的薄壁部。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3、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24804 A CN 104124804 A 1/1 页 2 1. 一种集配电环, 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卷绕在以环状配置的多个齿上的多相绕线进行集配电的环状的集电环、 和将上 述集电环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模制的保持部件, 上述集电环通过使线状的导电部件屈曲, 而形成与上述绕线的端部连接的多个端子 部、 和沿周向连接上述多个端子部的多个圆弧部, 上述多个端子部具有一对延伸突出部, 该一对延伸突出部从上述保持部件沿上述圆弧 部的径向延伸突出并形成有夹持上述绕线的端部的夹持部, 上述一对延伸突出部在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夹持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将上。
4、述圆 弧部的周向厚度减薄而形成的薄壁部, 上述端子部和上述绕线的端部是以上述绕线的端部由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对上述 夹持部热熔接来连接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集配电环, 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壁部是将上述导电部件沿上述圆弧部的周向压扁而形成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集配电环, 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延伸突出部和上述绕线的端部通过热熔接而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24804 A 2 1/7 页 3 集配电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卷绕于多个齿的绕线进行集配电的集配电环。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公知有用于马达、 对卷绕在以环状配置的多个齿。
5、的绕线供给来自变换器的 电流的集配电环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 0003 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集配电环 ( 集中配电部件 ) 具备多个环状导体、 一体地树脂 模制有多个环状导体的多个保持部件、 以及与多个环状导体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该连 接端子一体地具有与环状导体连接的环状导体连接部、 和与马达的线圈的端部连接的一对 线圈连接部、 以及连结环状导体连接部和一对线圈连接部的连结部。 0004 环状导体连接部配置在沿环状导体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的保持部件的内部, 一对 线圈连接部从保持部件向环状导体的径向内侧露出, 夹着线圈的端部而相互平行地配置。 一对线圈连接部与线圈的端部的连接是对。
6、一对线圈连接部加压以使其与线圈的端部接触 的同时进行焊接来进行的。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8-109718 号公报 0007 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集配电环中, 由于环状导体以及连接端子由不同的部件构 成, 所以部件件数变多。 因此,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减少集配电环的部件件数, 构思了 : 如图 6 所示, 通过将线状的导电部件屈曲来形成环状导体以及连接端子。 0008 然而, 在连接一对线圈连接部和线圈的端部时, 若将一对线圈连接部加压以使其 与线圈的端部接触, 则在保持部件和从保持部件露出的线圈连接部之间施加应力, 从而有 连接端子破损的情况。
7、。 发明内容 0009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缓和施加在保持部件和从保持部件露出的连接 端子之间的应力的集配电环。 0010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 其提供如下集配电环, 该集配电环具备对卷绕在 以环状配置的多个齿上的多相绕线进行集配电的环状的集电环、 和将上述集电环的至少一 部分进行模制的保持部件, 上述集电环通过使线状的导电部件屈曲, 而形成与上述绕线的 端部连接的多个端子部、 和沿周向连接上述多个端子部的多个圆弧部, 上述多个端子部具 有一对延伸突出部, 该一对延伸突出部从上述保持部件沿上述圆弧部的径向延伸突出并形 成有夹持上述绕线的端部的夹持部, 上述一对延伸突出部在上。
8、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夹持部之 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将上述圆弧部的周向厚度减薄而形成的薄壁部, 上述端子部和上述绕 线的端部是以上述绕线的端部由上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对上述夹持部热熔接来连接的。 0011 发明的效果如下。 0012 根据本发明的集配电环, 能够缓和施加在保持部件与从保持部件露出的连接端子 说 明 书 CN 104124804 A 3 2/7 页 4 之间的应力。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是表示用于说明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配电环的电动机的简要的构成 例的模式图。 0014 图 2 表示集配电环, 图 2(a) 是从集配电环的轴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 2(b) 是立体 图。 0015。
9、 图 3 是表示集配电环与绕线的引出线的连接构造的一个例子的部分放大图。 0016 图 4 表示与绕线的第一引出线连接前的状态下的第一集电环的端子部以及其周 边部, 图 4(a) 是立体图, 图 4(b) 是从上方观察时的说明图。 0017 图 5 表示与绕线的第一引出线连接后的状态下的第一集电环的端子部以及其周 边部, 图 5(a) 是立体图, 图 5(b) 是从上方观察时的说明图。 0018 图 6 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比较例的集配电环的第一集电环时的说明图, 图 6(a) 表示与绕线的第一引出线连接前的状态, 图 6(b) 表示与绕线的第一引出线连接后的状态。 0019 图中 : 002。
10、0 1电动机, 2、 2a、 2b、 2c保持部件, 3集配电环, 11定子, 12转子, 30中 性相集电环, 31第一集电环, 32第二集电环, 33第三集电环, 30a、 31a、 31Aa、 32a、 33a端子部, 30b、 31b、 32b、 33b圆弧部, 31c、 32c、 33c供电端子, 31d、 32d、 33d端部, 110齿, 111U 相绕线, 112V 相绕线, 113W 相绕线, 111a、 112a、 113a第一引出线, 111b、 112b、 113b第二引出线, 120轴, 121磁铁, 310a金属导体, 310b绝缘体, 311、 311A第一延伸突。
11、出部, 312、 312A第二延伸突出部, 313、 314薄壁部, 313A、 314A直线 部, 315、 316夹持部, 315a、 316a平坦面, 315b、 316b接触面, 317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方式 0022 图 1 是表示用于说明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配电环的电动机的简要的构成 例的模式图。 0023 ( 电动机 1 的结构 ) 0024 该电动机 1 具备作为固定件的定子 11、 作为旋转件的转子 12、 以及向定子 11 对驱 动电流进行配电的集配电环 3。 0025 定子 11 由磁性材料构成, 在以环状配置的多个齿 110 上卷绕多相绕线 11。
12、1、 112、 113 而成。在各齿 110 上卷绕有 U 相绕线 111、 V 相绕线 112、 或者 W 相绕线 113。U 相绕线 111、 V 相绕线 112 以及 W 相绕线 113 以上述顺序沿定子 11 的周向 ( 图 1 的顺时针方向 ) 配 置。 0026 U 相绕线 111 的一端作为第一引出线 111a、 并且 U 相绕线 111 的另一端作为第二 引出线 111b 而分别构成。同样地, V 相绕线 112 的一端作为第一引出线 112a、 另一端作为 第二引出线 112b 而构成。另外, W 相绕线 113 的一端作为第一引出线 113a、 另一端作为第 二引出线 11。
13、3b 而构成。 0027 转子12具有由图示省略的轴承支撑为与定子11在同轴上且能够旋转的轴120、 和 说 明 书 CN 104124804 A 4 3/7 页 5 具有固定于轴 120 的外周面的多个磁极的磁铁 121。 0028 集配电环 3 具备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中性相集电环 30 以及多个保持部件 2。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将从图示省略的变换器输出的驱动电流经由供电端子 31c、 32c、 33c 分别向电动机 1 的 U 相、 V 相、 W 相各绕线 111、 112、 113 进行配电。上述第一第 三的集电环 31 33 以及中性相集电环 30 与定子 11 同。
14、心状配置, 并由沿第一第三集电 环 31 33 以及中性相集电环 30 的周向配置于多个位置的保持部件 2 保持。 0029 在第一集电环 31 上连接有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在第二集电环 32 上 连接有 V 相绕线 112 的第一引出线 112a。在第三集电环 33 上连接有 W 相绕线 113 的第一 引出线 113a。另外, 在中性相集电环 30 上连接有 U 相绕线 111 的第二引出线 111b、 V 相绕 线 112 的第二引出线 112b、 以及 W 相绕线 113 的第二引出线 113b。 0030 从图示省略的变换器向 U 相绕线 111、 V 相绕。
15、线 112、 以及 W 相绕线 113 供给相位 各 120错开的正弦波状的驱动电流, 从而在定子 11 形成旋转磁场。磁铁 121 因旋转磁场 的吸引力以及斥力而受到旋转力, 轴 120 因该旋转力而旋转。 0031 ( 集配电环 3 的结构 ) 0032 图 2 表示集配电环 3, 图 2(a) 是从集配电环 3 的轴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 2(b) 是立 体图。图 3 是表示集配电环 3 和各绕线 111、 112、 113 的引出线的连接构造的一个例子的部 分放大图。 0033 第一第三集电环3133以及中性相集电环30以形成为环状且沿集配电环3的 轴向相互平行地并列配置的状态由模制树脂。
16、构成的多个保持部件 2 来相互固定。在本实施 方式中, 图 2(b) 中, 从集配电环 3 的轴向上侧依次排列有中性相集电环 30、 第一集电环 31、 第二集电环 32、 第三集电环 33。 0034 第一集电环 31 在周向的多个位置配置, 并形成有与 U 相绕线 111 的端部 ( 第一引 出线 111a) 连接的多个端子部 31a、 和沿第一集电环 31 的周向连接多个端子部 31a 的多个 圆弧部 31b。在本实施方式中, 端子部 31a 从保持部件 2 朝向圆弧部 31b 的径向内侧延伸突 出。 0035 另外, 在第一集电环 31 的端部 31d 上热熔接有接受在第一集电环 31。
17、 流动的 U 相 驱动电流的供给的供电端子 31c, 该供电端子 31c 向集配电环 3 的径向外侧突出。 0036 第二集电环 32 在周向的多个位置配置, 形成有与 V 相绕线 112 的端部 ( 第一引出 线 112a) 连接的多个端子部 32a、 和沿第二集电环 32 的周向连接多个端子部 32a 的多个圆 弧部 32b。在本实施方式中, 端子部 32a 从保持部件 2 朝向圆弧部 32b 的径向内侧延伸突 出。 0037 另外, 在第二集电环 32 的端部 32d 热熔接有接受在第二集电环 32 流动的 V 相驱 动电流的供给的供电端子 32c, 该供电端子 32c 向集配电环 3 。
18、的径向外侧突出。 0038 第三集电环 33 在周向的多个位置配置, 形成有与 W 相绕线 113 的端部 ( 第一引出 线 113a) 连接的多个端子部 33a、 和沿第三集电环 33 的周向连接多个端子部 33a 的多个圆 弧部 33b。在本实施方式中, 端子部 33a 从保持部件 2 朝向圆弧部 33b 的径向内侧延伸突 出。 0039 另外, 在第三集电环 33 的端部 33d 热熔接有接受在第三集电环 33 流动的 W 相驱 动电流的供给的供电端子 33c, 该供电端子 33c 向集配电环 3 的径向外侧突出。 说 明 书 CN 104124804 A 5 4/7 页 6 0040 。
19、中性相集电环 30 在周向的多个位置配置, 并形成有与 U 相绕线 111、 V 相绕线 112 以及 W 相绕线 113 的各第二引出线 111b、 112b、 113b 连接的多个端子部 30a、 和沿中性相集 电环 30 的周向连接多个端子部 30a 的多个圆弧部 30b。在本实施方式中, 端子部 30a 从保 持部件 2 朝向圆弧部 30b 的径向外侧延伸突出。换句话说, 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的 端子部 31a、 32a、 33a 朝向圆弧部 31b、 32b、 33b 的径向内侧延伸突出, 中性相集电环 30 的端 子部 30a 朝向圆弧部 30b 的径向外侧延伸突出。 00。
20、41 如图3所示, 在从保持部件2a向集配电环3的径向内侧延伸突出的第一集电环31 的端子部 31a 插入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在从保持部件 2a 向端子部 31a 的相 反侧 ( 集配电环 3 的径向外侧 ) 延伸突出的中性相集电环 30 的端子部 30a 插入 W 相绕线 113 的第二引出线 113b。 0042 在从保持部件 2b 向集配电环 3 的径向内侧延伸突出的第二集电环 32 的端子部 32a 插入 V 相绕线 112 的第一引出线 112a, 在从保持部件 2b 向端子部 32a 的相反侧 ( 集配 电环 3 的径向外侧 ) 延伸突出的中性相集电环 。
21、30 的端子部 30a 插入 U 相绕线 111 的第二 引出线 111b。 0043 在从保持部件 2c 向集配电环 3 的径向内侧延伸突出的第三集电环 33 的端子部 33a 插入 W 相绕线 113 的第一引出线 113a, 在从保持部件 2c 向端子部 33a 的相反侧 ( 集配 电环 3 的径向外侧 ) 延伸突出的中性相集电环 30 的端子部 30a 插入 V 相绕线 112 的第二 引出线 112b。 0044 因此, 在与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的端子部 31a、 32a、 33a 对应的中性相集电 环 30 的端子部 30a 分别插入具有插入端子部 31a、 32a、 33。
22、a 的第一引出线的绕线的在定子 11 中配置为逆时针方向的相邻 ( 图 3 中为右邻 ) 的绕线的第二引出线。 0045 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由后述的绝缘体覆盖, 中性相集电环 30 未由绝缘体覆 盖。 第一第三集电环3133的端子部31a、 32a、 33a形成于除去了绝缘体的部分。 此外, 对于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以及中性相集电环 30 而言, 为了确保绝缘性, 轴向上相邻 的两个集电环中的至少一个集电环由绝缘体覆盖即可。换句话说, 未由绝缘体覆盖的两个 集电环不相邻即可。 0046 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分别相同地形成, 从而以第一集电环 31 为例, 参照图 4 。
23、以及图 5 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0047 ( 第一集电环 31 的端子部 31a 的结构 ) 0048 图 4 中表示与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连接前的状态下的第一集电环 31 的端子部 31a 以及其周边部, 图 4(a) 是立体图, 图 4(b) 是从上观察时的说明图。图 5 表示 与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连接后的状态下的第一集电环 31 的端子部 31a 以及其 周边部, 图 5(a) 是立体图, 图 5(b) 是从上方观察时的说明图。 0049 第一集电环 31 用具有由铜等的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构成的金属导体 310a、 和覆盖 金属导体。
24、 310a 的由树脂构成的绝缘体 310b 的线状的导电部件构成, 通过使该金属导体 310a 屈曲, 来形成多个端子部 31a 以及多个圆弧部 31b( 参照图 2(b)。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导体 310a 其截面呈圆形。 0050 端子部 31a 具有从保持部件 2 向圆弧部 31b 的径向内侧延伸突出的一对延伸突出 部 ( 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以及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和在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与第二延伸 说 明 书 CN 104124804 A 6 5/7 页 7 突出部 312 之间形成的弯曲部 317。 0051 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具有夹持 U 相绕线 111 。
25、的第一引出线 111a 的夹持部 315、 以 及在保持部件 2 和夹持部 315 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将圆弧部 31b 的周向厚度减薄而形成的薄 壁部 313。同样地, 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具有夹持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的夹持 部316、 以及在保持部件2与夹持部316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将圆弧部31b的周向厚度减薄而 形成的薄壁部 314。 0052 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的薄壁部 313 以及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的薄壁部 314 分别沿 圆弧部 31b 的周向将金属导体 310a 压扁而形成。此外, 薄壁部 313、 314 也可以切削金属导 体 310a 来形。
26、成。 0053 端子部31a和第一引出线111a的连接是由一对电极(图示省略)对第一延伸突出 部311的夹持部315以及第二延伸突出部312的夹持部316加压以使其与第一引出线111a 接触来进行的。换句话说, 以第一引出线 111a 由夹持部 315、 316 夹持的状态热熔接夹持部 315、 316, 来连接端子部 31a 和第一引出线 111a。在本实施方式中, 该端子部 31a 和第一引 出线 111a 的连接利用由在一对电极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来使夹持部 315、 316 和第一 引出线 111a 熔敷的热熔接 ( 熔融 ) 来进行。 0054 若图 5(a) 以及图 5(b) 所。
27、示, 夹持部 315、 316 分别由一对电极从外侧加压, 形成平 坦面 315a、 316a。利用该加压, 第一引出线 111a 分别与夹持部 315、 316 接触。在第一延伸 突出部 311 的夹持部 315, 且在平坦面 315a 的相反侧的面 ( 与第一引出线 111a 面对的面 ) 形成有与第一引出线 111a 面接触的接触面 315b。同样, 在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的夹持部 316, 且在平坦面 316a 的相反侧的面 ( 与第一引出线 111a 面对的面 ) 形成有与第一引出线 111a 面接触的接触面 316b。 0055 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由在一对电极流动的电流加。
28、热, 夹持部 315 与第一的引出线 111a 熔合而接合。同样, 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的夹持部 316 与第一引出线 111a 熔合而接 合。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和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与第一引出线 111a 熔合, 从而使夹持部 315、 316位移进而相互接近, 并且, 薄壁部313、 314也位移从而相互接近。 由此, 第一引出线 111a 和端子部 31a 电连接。 0056 第二集电环 32 的端子部 32a 以及第三集电环 33 的端子部 33a 也是与上述的第一 集电环 31 的端子部 31a 相同的结构。另外, 中性相集电环 30 的端子部 30a 的结构也与第 一。
29、第三集电环 31 33 的结构相同。 0057 ( 比较例 ) 0058 图 6 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比较例的集配电环 3 的第一集电环 31 时的说明图, 图 6(a) 表示与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连接前的状态, 图 6(b) 表示与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连接后的状态。 0059 本比较例的第一集电环 31 的端子部 31Aa 的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A 以及第二延伸 突出部 312A 的形状与实施方式的端子部 31a 的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以及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的形状不同。图 6 中, 对于与实施方式的第一集电环 31 的说明实际上。
30、具有相同的功能 的部位赋予共用的符号, 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0060 端子部 31Aa 的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A 具有夹持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的夹持部 315、 以及在保持部件 2 与夹持部 315 之间延伸的直线部 313A。同样, 第二延伸突 说 明 书 CN 104124804 A 7 6/7 页 8 出部 312A 具有夹持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的夹持部 316、 以及在保持部件 2 与夹 持部 316 之间延伸的直线部 314A。 0061 在本比较例的第一延伸突出部311A以及第二延伸突出部312A未形成薄壁部313、 314。。
31、换句话说, 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A 以及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A 的第一集电环 31 的周向 厚度与金属导体 310a 的直径相同。因此, 当对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A 的夹持部 315 以及第 二延伸突出部 312A 的夹持部 316 和 U 相绕线 111 的第一引出线 111a 进行热熔接时, 若直 线部 313A、 314A 随着夹持部 315、 316 的位移而位移从而相互接近, 则因位移所引起的拉力 致使在直线部 313A、 314A 和保持部件 2 的连接部分 ( 图 6 的 A 部分 ) 产生较强的应力。 0062 ( 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 0063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
32、方式, 获得以下的作用以及效果。 0064 (1) 由于多个端子部 31a 的一对延伸突出部 311、 312 在保持部件 2 和夹持部 315、 316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将圆弧部31b的周向厚度减薄而形成的薄壁部313、 314, 所以薄 壁部 313、 314 变形来承受在夹持部 315、 316 和第一引出线 111a 的热熔接时的夹持部 315、 316的位移引起的拉力, 从而能够缓和(减少)施加在一对延伸突出部311、 312与保持部件 2 的连接部分的应力。 0065 (2) 由于在一对延伸突出部 311、 312 形成有薄壁部 313、 314, 所以在夹持部 315、 316。
33、和第一引出线111a的热熔接时, 一对延伸突出部311、 312变得容易位移, 能够减少对夹 持部 315、 316 施加的加压力。由此, 热熔接的作业变得容易。 0066 (3) 由于薄壁部 313、 314 是沿圆弧部 31b 的周向将金属导体 310a 压扁而形成的, 所以不依靠例如切削金属导体310a而形成薄壁部313、 314等繁琐的方法, 从而能够以容易 的方法形成。 0067 ( 实施方式的总结 ) 0068 接下来, 对于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把握的技术思想, 援用实施方式的符号等来 记载。其中, 以下的记载的各符号等不将权利要求书中的构成要素限定为实施方式中具体 表示的部件等。。
34、 0069 1一种集配电环3, 其具备对卷绕在以环状配置的多个齿110上的多相绕线111、 112、 113 进行集配电的环状的集电环 ( 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和对上述集电环 ( 第 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模制的保持部件 2, 上述集电环 ( 第一第三 集电环 31 33) 通过将线状的导电部件 ( 金属导体 310a) 屈曲而形成有与上述绕线 111、 112、 113 的端部连接的多个端子部 31a、 32a、 33a、 和沿周向连接上述多个端子部 31a、 32a、 33a 的多个圆弧部 31b、 32b、 33b, 上述多个端子部 31a、 32a、 。
35、33a 具有从上述保持部件 2 沿上 述圆弧部31b、 32b、 33b的径向延伸突出并形成有夹持上述绕线111、 112、 113的端部的夹持 部315、 316的一对延伸突出部311、 312, 上述一对延伸突出部311、 312在上述保持部件2和 上述夹持部315、 316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将上述圆弧部31b、 32b、 33b的周向厚度减薄而 形成的薄壁部313、 314, 上述端子部31a、 32a、 33a和上述绕线111、 112、 113的端部是以上述 绕线 111、 112、 113 的端部由上述夹持部 315、 316 夹持的状态对上述夹持部 315、 316 热熔接 来。
36、连接的。 0070 2 根据 1 记载的集配电环 3, 上述薄壁部 313、 314 是将上述导电部件 ( 金属导 体 310a) 沿上述圆弧部 31b、 32b、 33b 的周向压扁来形成的。 说 明 书 CN 104124804 A 8 7/7 页 9 0071 3 根据 1 或 2 记载的集配电环 3, 上述一对延伸突出部 311、 312 和上述绕线 111、 112、 113 的端部通过热熔接来连接。 0072 以上,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但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对权利要求书的发 明进行限定。 另外, 需要留意的是, 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无需限定于用于解决 发明的课题。
37、的方案。 0073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形来实施。 例如, 上述实施方式中, 中性相集电环 30 的端子部 30a 朝向圆弧部 30b 的径向外侧延伸突出, 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 如, 中性相集电环 30 以及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的全部端子部也可以朝向圆弧部的径 向内侧或者外侧延伸突出。 0074 另外, 上述实施方式中, 绝缘体 310b 未从保持部件 2 向端子部 31a 侧露出, 但并不 限定于此, 绝缘体 310b 的一部分也可以从保持部件 2 朝向端子部 31a 的第一延伸突出部 311 以及第二延伸突出部 312 延伸。 0075 另外, 上述实施方式中。
38、, 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的一部分用绝缘体覆盖, 中性 相集电环 30 保持裸线不变, 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 全部集电环无需为裸线, 是第一第三 集电环 31 33 以及中性相集电环 30 中的任一个集电环是裸线。 0076 另外, 上述实施方中, 金属导体 310a 的剖面呈圆形, 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 是扁平形。 0077 另外, 上述实施方式中, 第一第三集电环 31 33 以及中性相集电环 30 由多个 保持部件 2 保持, 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由将第一第三的集电环 31 33 以及中 性相集电环 30 的整体模制的一个保持部件保持。 说 明 书 CN 104124804 A 9 1/6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24804 A 10 2/6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24804 A 11 3/6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24804 A 12 4/6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24804 A 13 5/6 页 1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24804 A 14 6/6 页 1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24804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