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7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CN 103996701 A (21)申请号 201410054331.3 (22)申请日 2014.02.18 13/769,619 2013.02.18 US H01L 29/06(2006.01) H01L 29/78(2006.01) H01L 29/739(2006.01) H01L 21/336(2006.01) (71)申请人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地址 奥地利菲拉赫 (72)发明人 A威尔梅洛斯 F希尔勒 H-J舒尔策 U瓦尔 W凯因德尔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2、11256 代理人 王茂华 (54) 发明名称 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 (57) 摘要 一种超结半导体器件, 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 平行的第二表面的半导体部分。至少在单元区域 中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层。相反的第二导电 类型的柱状第一超结区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 上延伸。第一导电类型的柱状第二超结区使第一 超结区彼此分离。第一和第二超结区在第一表面 和掺杂层之间形成超结结构。在第一超结区和第 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30m。额定用于低于 1000V 的反向击穿电压的低压器件的导通状态或 正向电阻可以通过超结结构的电阻来定义。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3、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2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2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701 A CN 103996701 A 1/3 页 2 1. 一种超结半导体器件, 包括 : 半导体部分, 所述半导体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并且 包括 : 至少在单元区域中形成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层 ; 以及 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的柱状第一超结区,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被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柱状第二超结区所分离, 所述第一超结区和所述第二超结区在所述第 一表面和所述掺杂层之间形。
4、成超结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一超结区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 离不超过 30m。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其中, 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 间的所述半导体部分的厚度至多为 100m。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直接邻接的第 一电极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表面直接邻接的第二电极结构, 所述第一电极结构具有第一厚 度, 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结构具有第二厚度, 其中, 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的总和是在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所述半导体部分的厚度的至少 2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所述第。
5、二导电类型的反掺杂 岛, 所述反掺杂岛与所述第二表面直接邻接并且被所述掺杂层的部分所分离。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其中, 所述反掺杂岛与所述第一超结区对 准并且所述反掺杂岛不存在于包围所述单元区域的边缘区域中。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辅助结构, 所述辅助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超结结构的掩埋 边缘之间的部分内形成, 所述辅助结构由与形成所述衬底部分的第一单晶半导体材料不同 的外来材料所提供 ; 以及 应力消除部分, 其中, 在形成所述半导体部分的单晶的晶格中以第二半导体材料的原 子替代所述第一半导体材料的原子。
6、。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其中, 所述应力消除部分与所述第一超结 区和 / 或所述第二超结区的部分重叠。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超结结构和所述掺杂层 之间的多孔层。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其中, 所述多孔层被形成为与所述掺杂层 直接邻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其中, 所述掺杂层与所述第二表面直接邻 接, 并且所述掺杂层通过固相外延来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场截止结构, 所述场截止结构 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 与所述掺杂层直接邻接。
7、并且具有为所述掺杂层中的最大杂质浓度 的至多 10% 的平均杂质浓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其中, 所述场截止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超 结区的垂直投影中的反掺杂部分。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其中, 所述超结半导体器件是绝缘栅场效 应晶体管, 并且所述掺杂层对应于漏极层且与所述第二表面直接邻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701 A 2 2/3 页 3 14. 一种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 在具有加工表面的半导体衬底中形成相反导电类型的柱状第一超结区和柱状第二超 结区, 所述第一超结区和所述第二超结区在垂直于所。
8、述加工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超 结结构 ; 从所述加工表面减薄所述半导体衬底以从所述半导体衬底获得单晶半导体部分, 所述 单晶半导体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使得在具有所述第二导 电类型的所述第一超结区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30m ; 以及 将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引入所述第二表面, 以至少在单元区域中在所述超结结构和所 述第二表面之间形成掺杂层。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引入通过使用注入物来执行, 所述注入物具有非晶化所述半导体部分的与所述第 二表面直接邻接的部分的注入物剂量 ; 并且 以在 300 和 500 摄氏度之间的温度来使。
9、经非晶化部分回火, 以控制形成所述掺杂层的 固相外延。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使用激光熔化工艺来使所述掺杂层退 火。 17.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减薄包括湿法蚀刻工艺, 所述湿法蚀刻工 艺被控制为在由所述超结结构形成的耗尽区的耗尽区边界处截止。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通过从所述第二表面将所述第一导电类 型的杂质注入到所述超结结构的与所述掺杂层邻接的部分中来提供场截止结构, 其中所述 第一超结区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被反掺杂。 19.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减薄包括湿法蚀刻工艺, 所述湿法。
10、蚀刻工 艺被控制为在由 pn 结所形成的耗尽区处截止, 所述 pn 结由在所述超结结构和所述加工表 面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层所限定。 20.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所述衬 底部分的厚度至多为 100m。 21.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形成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反掺杂岛, 所 述反掺杂岛与所述第二表面直接邻接并且被所述掺杂层的部分所分离。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反掺杂岛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超结区对 准, 并且不形成在包围所述单元区域的边缘区域中。 23.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
11、包括 : 将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注入到具有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基部衬底的加工表面 中 ; 通过外延在所述加工表面上生长外延层, 以从所述基部衬底和所述外延层形成所述半 导体衬底, 其中所述反掺杂岛通过从所述基部衬底向所述外延层中扩散 p 型杂质来形成, 并且在减薄所述半导体衬底期间至少部分地去除所述基部层。 24.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超结结构的掩埋边缘之间的部分内提供 辅助结构 ; 以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701 A 3 3/3 页 4 在所述半导体部分中提供应力消除部分, 其中, 在形成所述半导体部分的。
12、单晶的晶格 中以第二半导体材料的原子替代第一半导体材料的原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应力消除部分与所述第一超结区和/或所 述第二超结区的部分重叠。 26.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超结结构和所述漏极层之间提供 多孔层。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减薄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使用流体束来沿着 所述多孔层分离所述半导体衬底。 28.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形成场截止结构, 所述场截止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 与所述掺杂层直接邻接并 且具有为所述掺杂层中的最大杂质浓度的至多 10% 的平均杂质浓度。。
13、 29.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超结半导体器件是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 并且所述掺杂层对应于漏极层并且与所述第二表面直接邻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701 A 4 1/12 页 5 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0001 超结半导体器件的漂移层包括由 n 型掺杂列分离的 p 型掺杂列。在 n 型掺杂列中 的高杂质浓度保证了半导体器件的低的导通状态或正向电阻。在反向模式中, 耗尽区在横 向方向上在 p 型掺杂和 n 型掺杂的列之间延伸, 使得纵使有在 n 型掺杂的列中的高杂质浓 度也可以实现高反向击穿电压。超结半导体器件通常被设计用于高电压应用。
14、, 其中漂移层 中的电阻占导通状态或正向电阻主要部分。提供改进的超结半导体器件是合意的。 发明内容 0002 根据实施例, 一种超结半导体器件, 包括 : 具有第一表面和平行于第一表面的第二 表面的半导体部分。至少在单元区域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层。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的 柱状第一超结区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第一导电类型的柱状第二超结区使第一 超结区彼此分离。第一超结区和第二超结区在第一表面和掺杂层之间形成超结结构。第一 超结区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30m。 0003 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相反导电类型的柱状第一超结 区和第二超结区在半导体衬底中形成。 第。
15、一超结区和第二超结区在垂直于半导体衬底的加 工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超结结构。半导体衬底从加工表面开始被减薄, 以获得具有 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单晶半导体部分。 第二表面从加工表面获得, 并且平行于第一表面。 具有第二导电类型和第二表面的第一超结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30m。第一导电类型的杂 质被引入到第二表面, 以形成至少在单元区域中在超结结构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掺杂层。 0004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查看附图时将认识到附加的 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05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 部分。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且与说。
16、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通过参考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和期望的优点将容易理解。 0006 图 1A 是根据实施例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07 图 1B 是图 1A 的半导体器件沿 B-B 线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08 图 1C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了场截止结构的具有单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半导体器 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09 图 2A 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提供通过外延生长半导体层的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的 方法的基部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10 图 2B 是从图 2A 的基部衬底通过外延获得的半导体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11 图 2。
17、C 是从图 2B 的半导体衬底通过减薄获得的半导体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12 图 2D 是从图 2C 的半导体部分获得的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0013 图 3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反掺杂岛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 说 明 书 CN 103996701 A 5 2/12 页 6 图。 0014 图 4A 是用于图示通过使用对基部衬底的注入物来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 基部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15 图 4B 是从图 4A 的基部衬底获得的半导体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16 图 4C 是从图 4B 的半导体衬底通过减薄获得的半导体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
18、17 图 4D 是从图 4C 的半导体部分获得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 图。 0018 图 5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应力消除部分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 截面图。 0019 图 6A 是用于图示使用多孔层来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基部衬底的概略性横截 面图。 0020 图 6B 是从图 6A 的基部衬底通过外延获得的半导体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21 图 6C 是在使用多孔层减薄期间的图 6B 的半导体衬底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 图。 0022 图 6D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多孔层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 图。 0023 图 7A 是用于图示使用自对准减薄工。
19、艺来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半导体衬 底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24 图 7B 是从图 7A 的半导体衬底通过减薄获得的半导体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25 图 7C 是在注入场截止结构之后的图 7B 的半导体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26 图 8A 是用于图示通过使用用于自对准减薄的第一导电类型的层来制造超结半导 体器件的方法的半导体衬底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27 图 8B 是从图 8A 的半导体衬底通过减薄获得的半导体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28 图 9A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包括介电衬里的超结结构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 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29 图 9B 是根据实。
20、施例的设置具有梯度杂质浓度的超结区和介电衬里的超结结构的 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30 图 9C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包围第一超结区的介电衬里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 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31 图 9D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不具有介电衬里的超结结构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 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32 图 9E 是根据实施例的使用重 n 型掺杂层来设置超结结构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 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33 图 9F 是根据实施例的使用重 n 型掺杂和 p 型掺杂层来提供超结结构的超结半导 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横截面图。 0034 图 9G 是根据实施例的设置多阶。
21、场截止结构的超结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概略性 横截面图。 0035 图 10 是根据实施例的制造超结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简化流程图。 说 明 书 CN 103996701 A 6 3/12 页 7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参考形成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附图, 并且在附图 中, 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实践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应当理解, 可以利用其它实施 例, 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或逻辑上的改变。 例如, 对于 一个实施例图示或描述的功能可以结合其它实施例来使用, 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本发明 旨在包括这样的修改和变化。示例使用特定的语言来描述,。
22、 该特定语言不应当被解释为限 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没有按比例缩放且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清楚, 若无另外 阐明, 相同的元件在不同的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 0037 术语 “具有” 、“包含” 、“包括” ,“含有” 等是开放式的, 并且该术语指示存在阐述的 结构、 元件或特征而不排除附加的元件或特征。冠词 “一” 、“一个” 及 “该” 意在包括复数和 单数, 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 0038 附图通过在掺杂类型 “n” 或 “n” 之后标示 “-” 或 “+” 来图示相对掺杂浓度。例如, “n-” 意味着低于 “n” 型掺杂区的掺杂浓度的掺杂浓度, 而 “n+” 型掺杂区具。
23、有比 “n” 型掺杂 区更高的掺杂浓度。相同的相对掺杂浓度的掺杂区不必具有相同的绝对掺杂浓度。例如, 两个不同的 “n” 型掺杂区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绝对掺杂浓度。 0039 术语 “电连接” 描述了在电连接的元件之间的永久低欧姆性连接, 例如在所考虑的 元件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经由金属和 / 或高掺杂的半导体的低欧姆性连接。 0040 图 1A 和图 1C 示出了具有半导体部分 100 的超结半导体器件 500, 半导体部分 100 具有第一表面 101 和平行于第一表面 101 的第二表面 102。半导体器件 500 可以是, 例如, IGFET(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 , 例如在通常含义中包括。
24、具有金属和非金属栅电极的 FET 的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或二极管。半导体 部分 100 由单晶半导体材料设置, 例如硅 Si、 碳化硅 SiC、 锗 Ge、 硅锗晶体 SiGe、 氮化镓 GaN 或砷化镓 GaAs。在第一表面 101 和第二表面 102 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 175m, 例如至多 100m 或至多 60m。半导体部分 100 可以具有矩形形状, 其边缘长度在几毫米的范围内。 第一表面 101 和第二表面 102 的法线定义了垂直方向, 并且正交于法线方向的方向是横向 方向。 0041 半导体部分100包括第一导电类型。
25、的掺杂层130。 在二极管和IGFET的情况下, 掺 杂层 130 与第二表面 102 直接邻接, 并且掺杂层 130 中的净杂质浓度相对较高, 例如, 至少 51018cm-3。根据其它实施例, 可以在掺杂层 130 和第二表面 102 之间设置另一层。例如, 对于 IGBT, 与第一导电类型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发射极层可以被布置在掺杂层 130 和第 二表面 102 之间, 其中掺杂层 130 中的净杂质浓度低于 51018cm-3。 0042 漂移层 120 位于第一表面 101 和掺杂层 130 之间。漂移层 120 包括第二导电类型 的第一超结区 121 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超结区 。
26、122。第一超结区 121 可以与掺杂层 130 直接邻接。根据其它实施例, 第一超结区 121 被形成在距掺杂层 130 一定距离处, 使得漂移 层 120 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连续部分, 该连续部分在一侧的第一和第二超结区 121、 122 的 掩埋边缘与另一侧的掺杂层 130 之间延伸。第一和第二超结区 121、 122 彼此直接邻接。 0043 如图 1B 所示, 半导体部分 100 可以包括单元区域 610 和在横向方向上围绕单元区 域 610 的边缘区域 690。边缘区域 690 沿着半导体部分 100 的外表面 103 延伸, 其中, 外表 面 103 连接第一表面 101 和第二。
27、表面 102。边缘区域 690 可以与单元区域 610 直接邻接。 说 明 书 CN 103996701 A 7 4/12 页 8 根据其它实施例, 一个或多个过渡区域可以使边缘和单元区域 610、 690 分离, 其中, 过渡区 域可以既包括在单元区域 610 缺失的特征也包括在边缘区域 690 缺失的特征。掺杂层 130 可以沿着平行于第二表面 102 的半导体部分 100 的整个横截面延伸, 或者可以被限制为单 元区域 610。 0044 第一和第二超结区 121、 122 可以分别是以规则距离布置的平行条纹。根据其它实 施例, 平行于第一表面101的第一超结区121的横截面可以是具有或。
28、不具有圆角的圆形、 椭 球形、 椭圆形或矩形 (例如, 正方形) , 并且第二超结区 122 可以形成嵌入第一超结区 121 的 栅格。 0045 半导体部分 100 还包括至少在单元区域 610 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掺杂区 110。一个 或多个掺杂区 110 具有相同的导电类型并且与第一表面 101 直接邻接。在半导体器件 500 的导电模式 (导通状态) 或正向模式中, 导通状态或正向电流在一个或多个掺杂区 110 和掺 杂层 130 之间通过漂移层 120 流动。 0046 关于超结二极管的实施例提供了可以在单元区域 610 中形成与第一和第二超结 区 121、 122 直接邻接的阳极区的第。
29、二导电型的单个掺杂区 110。关于超结 IGFET 或超结 IGBT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导电类型的多个掺杂区110, 其中, 掺杂区110中的每一个与第二 导电类型的本体区 115 直接邻接, 并且每个本体区 115 与至少一个第一超结区 121 和一个 第二超结区 122 直接邻接。至少掺杂区 110 可以在单元区域 610 内排他地形成, 并且可以 不存在于边缘区域 690 中。本体区 115 至少被设置在单元区域 610 中, 并且可以或可以不 存在于边缘区域 690 中。 0047 对于 IGFET 和 IGBT, 栅电极结构 210 可以被设置为控制在掺杂区 110 和相应的第 二超结。
30、区 122 之间的本体区 115 中的少数载流子分布。栅极电介质 205 被形成在相应的栅 电极结构 210 和相应的本体区 115 之间。栅电极结构 210 可以被布置在第一表面 101 的上 方。 根据其它实施例, 栅电极结构210可以被设置在从第一表面101延伸到半导体部分100 的沟槽中。 0048 第一电极结构 310 可以通过覆盖栅电极结构 210 的介电层 220 中的开口来电连接 到掺杂区 110(并且对于 IGFET 和 IGBT 是连接到本体区 115) 。介电层 220 中的开口在相 邻的栅极电极结构 210 之间形成。第二导电类型的高掺杂的接触区 116 可以在本体内区。
31、 115 内形成为与第一电极结构 310 直接接触。介电层 220 使第一电极结构 310 和栅电极结 构 210 电隔离。 0049 第二电极结构 320 与半导体部分 100 的第二表面 102 直接邻接。第二电极结构 320 可以与掺杂层 130 直接邻接。对于 IGBT, 第二电极结构 320a 与第二导电类型的发射极 层直接邻接, 该发射极层形成在掺杂层 130 和第二表面 102 之间。 0050 第一和第二电极结构 310、 320 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或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铝 Al、 铜 Cu 或者铝或铜的合金, 例如 AlSi、 AlCu 或 AlSiCu。根据其它实施例, 第一。
32、和第二电极结 构 310、 320 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镍 Ni、 钛 Ti、 银 Ag、 金 Au、 铂 Pt 和 / 或钯Pd。 例如, 第一和第二电极结构310、 32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两个或更多子层, 每个子层 包含 Ni、 Ti、 Ag、 Au、 Pt 和 Pd 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主要成分, 例如, 这些中的硅化物和 / 或 合金。外围电介质 222 可以被设置在第一表面 101 上的边缘区域 690。 0051 所示的实施例指的是 IGFET, 其中, 第一导电类型为 n 型, 第二导电类型为 p 型, 第 说 明 书 CN 103996701 A 8 5/12 页。
33、 9 一电极结构 310 是源电极, 掺杂区 110 是原极区, 掺杂层 130 是漏极层并且第二电极结构 320 是漏电极。根据其它实施例, 第一导电类型可以是 P 型。 0052 第一超结区 121 和第二表面 102 之间的距离 dx 是至多 30m, 例如至多 20m 或 至多 15m。由于在超结结构和第二表面 102 之间的小的距离而导致导通状态或正向电阻 主要是漂移层120的电阻, 漂移层的电阻相对较低, 由于在超结结构允许在漂移层120中的 相对高的杂质浓度。额定用于低于 1000V 的反向击穿电压的低压器件的导通状态或正向电 阻由超结结构的电阻而不是基部衬底的电阻来定义。 可以。
34、避免不期望的半导体部分的电阻 用于低于 1000V 的电压等级。 0053 第一导电类型的场截止结构 129 可以在超结结构和掺杂层 130 之间形成。场截止 结构 129 可以与掺杂层 130 直接邻接。场截止结构 129 的平均杂质浓度至多是掺杂层 130 中的最大杂质浓度的 50。例如, 场截止结构 129 中的平均净杂质浓度是 51014cm-3和 51015cm-3。场截止结构 129 可以是平行于第二表面 102 定向的连续层。其它实施例可以 提供分段的场截止结构 129, 其中分段可以被设置在第一超结区 121 的垂直投影中, 并且可 以不存在于第二超结区 122 的垂直投影中或。
35、反之亦然, 如图所示。 0054 其它实施例提供了用于使注入的场截止结构 129 退火的激光熔化工艺。例如, 注 入的杂质含有硒Se、 磷P原子/离子或两者的组合。 激光退火降低了热负荷, 并且适用于包 括衬底部分的薄的硅晶圆。 0055 当施加反向电压时, 场截止结构 129 防止从在第一和第二超结区 121、 122 之间的 pn结在垂直方向上向第二表面102延伸的耗尽区侵入掺杂层130高至耗尽区达到第二电极 结构 320 的深度或者从第二电极结构 320 延伸到掺杂层的不可避免的金属突出, 并且作为 结果, 确保半导体器件 500 的软开关行为。掺杂层 130、 场截止结构 129 以及。
36、第一和第二电 极结构 310、 320 可以既形成在单元区域 610 中也形成在围绕单元区域 610 的边缘区域 690 中, 或者可以分别排他地形成在单元区域 610 中。 0056 根据图 1C 中所示的实施例, 掺杂层 130 和第一电极结构 310 不存在于至少沿着半 导体部分 100 的外表面 103 延伸的外边缘部分 699 中。允许导通状态或正向电流在单元区 域610的第二超结区122中流动的至少一个结构组件, 例如栅电极、 源极区、 源极触点、 本体 区或栅极触点, 不被设置在边缘区域 690 中, 或不连接, 或出于其它原因而不可操作。 0057 图 1C 示出了具有第一厚度。
37、 d1 的第一电极结构 310 和具有第二厚度 d2 的第二电 极结构 320。第一和第二厚度 d1、 d2 的和是在第一和第二表面 101、 102 之间的半导体部分 100 的厚度 d0 的至少 20。例如, 对于 600V 的击穿电压规定的 IGFET 可以具有厚度为约 60m 的半导体部分 100。总的金属厚度即第一和第二厚度 d1、 d2 之和为至少 12m。比 较厚的金属化提供以低热阻来有效热耦合到半导体部分 100 的高的热容量。厚的金属化防 止了半导体器件 500 的快速加热, 并且解决了比较薄的衬底部分 100 的弱加热能力。 0058 图 2A 至图 2D 图示了制造超结半。
38、导体器件 500 的方法。设置了具有两个平行的加 工表面 191、 192 的基部衬底 190, 并且其包括单晶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可以是硅 Si、 碳 化硅 SiC、 锗 Ge、 硅锗晶体 SiGe、 氮化镓 GaN 或砷化镓 GaAs。基部衬底 190 可以是由例如硅 晶圆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同质衬底, 或者是以半导体材料被设置作为在从硅氧化物或玻璃 (例如 SOI(绝缘体上硅) 晶圆) 提供的非半导体载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层的多材料衬底。 0059 图2A示出了具有两个平行的加工表面191、 192的基部衬底190。 在图示的实施例 说 明 书 CN 103996701 A 9 6/12 页。
39、 10 中, 基部衬底 190 的半导体材料是重 n+ 掺杂的。其它实施例可以提供本征或 p 型掺杂半导 体材料。基部衬底 190 可以或可以不包含与第一加工表面 191 邻接的注入部分。单晶半导 体层 180 可以通过外延来在第一加工表面 191 上生长, 其中生长的半导体层 180 的单晶晶 格与基部衬底 190 的单晶配准地生长。 0060 第一和第二超结区 121、 122 通过重复下述序列来在半导体层 180 中形成 : 该序列 包括 (i) 每外延地生长子层以及 (ii) 使用注入掩模将至少一种导电类型的杂质注入子层 的表面, 其中, 通过使注入杂质扩散到注入区外以形成第一和第二超。
40、结区 121、 122 中的至 少一个来获得超结结构。对于 IGFET 和 IGBT, 形成多个第二导电类型的本体区 115 和第一 导电类型的掺杂区110。 在超结二极管的情况下, 提供掺杂区110或第二导电类型的单个掺 杂区 110 而不提供本体区 115。 0061 图 2B 示出了包括基部衬底 190 和半导体层 180 的半导体衬底 100a, 半导体层 180 包括由第一和第二超结区 121、 122 形成的超结结构。每个本体区 115 与第一超结区 121 中 的一个直接邻接。掺杂区 110 在本体区 115 内形成, 其中, 掺杂区 110 和本体区 115 都与半 导体衬底 。
41、100a 的第一表面 101 直接邻接。栅极电介质 205 可以在第一表面 101 上形成。栅 电极 210 可以被设置在栅极电介质 205 上。介电层 220 可以被提供为封装栅电极 210 并且 隔离第二超结区 122。第一电极结构 310 被设置为与栅电极 210 之间的第一表面 101 的部 分直接邻接。根据实施例, 在半导体层 180 的生长期间扩散到图 2A 的重 n+掺杂的基部衬 底 190 外的杂质可以形成与第二表面 102 直接邻接的掺杂层 130。 0062 反向击穿电压和导通状态 / 正向电流都随着半导体部分 100 的厚度的增加而增 加。对于容受较低反向击穿电压的应用,。
42、 从基部衬底 190 的暴露的第二加工表面 192 减薄 半导体衬底 100a 以降低导通状态或正向电阻。减薄可以包括 CMP (化学机械抛光) 、 湿法蚀 刻或两者的组合。 0063 图 2C 示出了由图 2B 的半导体衬底 100a 通过从第二加工表面 192 减薄所得到的 半导体部分 100。半导体部分 100 的第一表面 101 对应于图 2B 的半导体层 180 在外延处理 之后的暴露的表面。减薄使平行于第一表面 101 的第二表面 102 暴露。可以通过将杂质注 入减薄的第二表面 102 来形成掺杂层 130。第二电极结构 320 被提供为与第二表面 102 直 接邻接。 0064。
43、 图 2D 示出了从图 2C 的半导体部分 100 得到的半导体器件 500。如上所述, 掺杂层 130 可以通过从基部衬底 190 的向外扩散被引入到半导体部分 100 中。 0065 根据另一实施例中, 在减薄之后, 通过执行例如磷 P、 砷 As、 硫 S、 硒 Se、 氢 H (质子) 和 / 或氦 He 的离子束注入来将掺杂层 130 引入第二表面 102。可以以非晶化与第二表面 102 直接邻接的半导体部分 100 的一部分的注入物剂量来执行注入。非晶化部分可以以在 300 和 500 摄氏度之间的温度进行回火, 使得掺杂层 130 通过固相外延来形成。掺杂层 130 可以通过使用。
44、激光熔化工艺来进行回火, 其中, 激光被控制为仅在形成掺杂层 130 的第二 表面 102 的一部分中排他地有效。 0066 图 3 涉及提供与第二表面 102 直接邻接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反掺杂岛 132 的实施 例。反掺杂岛由掺杂层 130 的部分分离, 并且与第二电极结构 320 电连接。反掺杂岛 132 在单元区域 610 中形成, 并且可以不存在于围绕单元区域 610 的边缘区域 690 中。 0067 在电流密度超过取决于第一电极结构310和第二电极结构320之间所施加电压的 说 明 书 CN 103996701 A 10 7/12 页 11 阈值时, 反掺杂岛132将载流子注入到漂移。
45、层120中。 因为注入的载流子增加了漂移区120 中的自由电荷载流子的密度, 所以反掺杂岛 132 在电流密度超过阈值时降低导通状态或正 向电阻。根据提供 n-IGFET 的实施例, 反掺杂岛是 p 型掺杂的。 0068 具有大于 175m 厚度的衬底部分的传统超结 IGFET 通常提供嵌入在漂移层和掺 杂层之间的浮置反掺杂岛。仅当将浮置反掺杂岛电连接到掺杂层的齐纳击穿发生时, 浮置 反掺杂岛开始将载流子注入到漂移层中。因此, 传统的浮置反掺杂岛只有在生成足以触发 对漏极层的齐纳击穿的压降的相对较高的电流密度时才变得有效。因为通常浮置反掺杂 岛在加工的初级阶段就被设置并且经历高温预算, 所以在。
46、浮置反掺杂岛和漏极层之间的 pn 结不是突然的, 从而导致了较高的齐纳击穿电压。 因此, 电荷载流子注入仅在衬底部分上的 高压降时发生。 0069 替代地, 根据实施例, 反掺杂岛132可以在衬底部分100的减薄之后被直接注入通 过第二表面 102, 使得反掺杂岛 132 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结构 320。 0070 结果, 反掺杂岛 132 在大约 0.6V 的压降时开始注入载流子, 该压降显著小于传统 设计中的齐纳击穿电压。反掺杂岛 132 以较低的电流密度注入载流子, 并且作为结果, 以比 传统方法低的电流密度降低导通状态或正向电阻。 0071 如图所示, 反掺杂岛132可以位于第一超结区。
47、122的垂直投影中, 并且可能不存在 于第二超结区 121 的垂直投影中, 或者反之亦然。掺杂层 130 的部分使反掺杂岛 132 分离。 掺杂层 130 可以形成嵌入反掺杂岛 132 的栅格。在反掺杂岛 132 中最大杂质浓度可以是至 少 51017cm-3。在低电流密度时, 分离反掺杂岛 132 的掺杂层 130 的部分确保至第二电极 结构 320 的电流路径。反掺杂岛 132 可以与场截止结构 129 组合, 其阻断在半导体器件 500 的反向模式中的进入反掺杂岛 132 的电场的穿通。 0072 图 4A 至图 4D 涉及从基部衬底 190 设置反掺杂岛状物 132 的实施例, 其用第。
48、二导 电类型的杂质进行重掺杂, 或者在载体衬底上至少包含重掺杂层。通过在注入物掩模 199 的开口, 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被注入到基部衬底190的第一加工表面191的第一部分130a, 其中第一部分 130a 之间的第一加工表面 191 的第二部分由注入物掩模 199 覆盖, 并且保持 没有注入物。 0073 图 4A 示出了包括在第一加工表面 191 下方的注入部分 130a 的基部衬底 190。半 导体层 180 通过外延生长到在图 2B 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第一加工表面 191。 0074 图4B示出了在基部衬底190上生长的半导体层180。 包括第一和第二超结区121、 122的超结结构在。
49、半导体层180中形成。 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从注入的第一部分130a向外 扩散到半导体层 180 中, 形成在基部衬底 190 和半导体层 180 两者的部分上延伸的扩散部 分130b。 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扩散部分130b之间, 第二导电类型的杂质从基部衬底190向外 扩散到半导体层 180 中, 形成在基部衬底 190 和半导体层 180 二者的部分上延伸的反掺杂 扩散部分 132b。从基部衬底 190 的第二加工表面 192 开始减薄包括基部衬底 190 和半导体 层 180 的半导体衬底 100a。 0075 图 4C 图示了通过从第二加工表面 192 减薄图 4B 的半导体基部 100a 所获得的半 导体部分 100。第一导电类型的扩散部分 130b 的部分形成分段的掺杂层 130。反掺杂扩散 部分 132b 的部分形成反掺杂岛 132。 0076 图 4D 示出了在设置了栅极电介质 205、 栅电极 210、 介电层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