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锂离子电池LISUBY/SUBTISUB2X/SUBMSUBX/SUBPOSUB4/SUBSUB3/SUB/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88284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71199.4

申请日:

2014.04.25

公开号:

CN103996847A

公开日:

2014.08.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4/58申请日:201404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M4/58(2010.01)I

主分类号:

H01M4/58

申请人:

中南大学

发明人:

王海燕; 孙旦; 刘平; 唐有根; 姜一帆; 蒋介草; 刘洪涛

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袁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0≤x≤0.4,0.8≤y≤1.2)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含磷源的溶液缓慢加入到含钛源、锂源、碳源和掺杂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回流加热,然后蒸干溶剂,在还原性气氛中烧结处理即得目标材料。所制备的目标材料为纳米粒径,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而且碳包覆均匀,作为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该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钛源、锂源、碳源和/或掺杂源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加入可溶性碳源,记为a溶液,将磷源溶于另一份相同溶剂中,记为b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b溶液缓慢加入到a溶液中,继续回流加热处理,然后蒸干溶剂,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在还原性气氛中,升温烧结处理,即得碳包覆LiyTi2-xMx(PO4)3的目标材料,0≤x≤0.4,0.8≤y≤1.2,M包括Fe、Co、Mn、Zn、Mo、V、Zr、Y中的一种或几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加热温度为50~90℃;回流加热搅拌时间2~10h。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温烧结处理的温度为500~1000℃;烧结处理5~15h。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升温烧结处理的升温速率为1~15℃/min。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性气体为H2与Ar的混合气体,或者CO与CO2的混合气体;H2与Ar的混合气体中H2体积分数为3~20%;C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5~20%。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杂源化合物包括:Fe、Co、Mn、Zn、Mo、V、Zr、Y的一种或几种的乙酸盐,硝酸盐或草酸盐。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源包括: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乙酸锂,氯化锂,溴化锂的一种;所述的钛源包括:硫酸钛,钛酸正丁脂,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所述的磷源包括:磷酸,磷酸二氢氨,磷酸一氢氨中的一种;所述的溶剂包括:水,乙二醇,乙醇,丙醇,己二醇的一种;所述的可溶性碳源包括:酚醛树脂,葡萄糖,蔗糖,沥青,聚苯烯腈,三聚氰胺,环糊精中的一种。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包覆量不超过15wt%。9.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是碳包覆LiyTi2-xMx(PO4)3的材料,0≤x≤0.4,0.8≤y≤1.2,M包括Fe、Co、Mn、Zn、Mo、V、Zr、Y中的一种或几种,碳包覆量不超过15wt%。

说明书

说明书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能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性能水系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钛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易燃有机电解液,不但组装条件苛刻,还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对环境也有着一定的污染。因此从本质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大幅度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将有利于整个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系锂离子电池采用锂盐水溶液代替有机电解液,从本质上解决了传统锂离子电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水系锂离子电池还具有离子传导性高、环境友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新一代的绿色环保电池。水的分解使水系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正极材料的研究较为成熟,现有4V(vs.Li+/Li)左右的正极材料如LiCoO2、LiNi1/3Co1/3Mn1/3O2、LiMn2O4等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可逆脱嵌。其中,LiMn2O4由于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实现规模应用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则一般选择嵌锂电位在2~3V(vs.Li+/Li)的材料,但现在报道性能均不佳,达不到应用的需求。负极材料被认为是制约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 
磷酸钛锂的理论容量为138.8mAh·g-1,嵌锂电位为2.45V(vs.Li+/Li),平台稳定,是作为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比较理想的材料。与LiMn2O4组装成电池,充放电平台在1.5V左右。同时,该材料还具有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结构稳定,化学相容性好等优点。高温固相法是合成LiTi2(PO4)3的常用方法,但是制备的材料稳定性能不佳。Cui等人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Ti2(PO4)3,以其作为负极,LiMn2O4为正极,1M Li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水系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44.41mAh g-1(以正负极活性物质计算),6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67.3%。由于LiTi2(PO4)3的电子导电率低,通过碳材料包覆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夏永姚等采用气相沉积法在LiTi2(PO4)3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碳,组装了LiTi2(PO4)3/C//LiMn2O4水系锂离子电池,显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放电比容量约40mAh g-1(按正负活性物质计算),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2%。 
可见,合成方法和碳包覆改性是提高磷酸钛锂电化学性能的常用方法。然而现有文献报道主要采用固相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制备磷酸钛锂,材料循环性能仍不理想,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目前来说,还是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合成性能优越的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级碳均匀包覆LiyTi2-xMx(PO4)3的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分子式中掺杂元素M=Fe、Co、Mn、Zn、Mo、V、Zr、Y中的一种或几种,0≤x≤0.4,0.8≤y≤1.2。该制备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适合规模化生产。用该方法制备的复合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该类材料循环寿命短的问题。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钛源、锂源、碳源和/或掺杂源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加入可溶性碳源,记为a溶液,将磷源溶于另一份相同溶剂中,记为b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b溶液缓慢加入到a溶液中,继续回流加热处理,然后蒸干溶剂,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在还原性气氛中,升温烧结处理,即得碳包覆LiyTi2-xMx(PO4)3的目标材料,0≤x≤0.4,0.8≤y≤1.2,M包括Fe、Co、Mn、Zn、Mo、V、Zr、Y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回流加热温度为50~90℃;回流加热搅拌时间2~10h。 
所述的升温烧结处理的温度为500~1000℃;烧结处理5~15h。升温烧结处理的升温速率为1~15℃/min。 
所述的还原性气体为H2与Ar的混合气体,或者CO与CO2的混合气体;H2与Ar的混合气体中H2体积分数为3~20%;C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5~20%。 
所述的掺杂源化合物包括:Fe、Co、Mn、Zn、Mo、V、Zr、Y的一种或几种的乙酸盐,硝酸盐或草酸盐。 
所述的锂源包括: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乙酸锂,氯化锂,溴化锂的一种; 
所述的钛源包括:硫酸钛,钛酸正丁脂,四氯化钛中的一种; 
所述的磷源包括:磷酸,磷酸二氢氨,磷酸一氢氨中的一种; 
所述的溶剂包括:水,乙二醇,乙醇,丙醇,己二醇的一种; 
所述的可溶性碳源包括:酚醛树脂,葡萄糖,蔗糖,沥青,聚苯烯腈,三聚氰胺,环糊精中的一种。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中碳包覆量不超过15wt%。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LiyTi2-xMx(PO4)3/C负极材料,是碳包覆LiyTi2-xMx(PO4)3的材料,0≤x≤0.4,0.8≤y≤1.2,M包括Fe、Co、Mn、Zn、Mo、V、Zr、Y中的一种或几种,碳包覆量不超过15wt%。 
本发明的原理: 
负极材料是开发高性能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纳米材料因为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短的离子传输路径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所以材料纳米化技术被认为是大幅提高LiTi2(PO4)3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重要途径。由于LiTi2(PO4)3的电子电导率较低,碳材料包覆可以提高电子电导率,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不同碳源烧结后的成碳质量有明显差异,且碳层的包覆好坏也直接影响材料最终的电化学性能。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简易的液相法制备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LiTi2(PO4)3纳米材料,同时实现了碳包覆层的均匀包覆。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金属离子掺杂提高LiTi2(PO4)3的比容量或者降低LiTi2(PO4)3的放电平台,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水系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密度的目的。传统固相烧结法不适合制备纳米材料,材料颗粒团聚严重,而传统的LiTi2(PO4)3碳包覆技术一般采用两步包覆法,碳层很难实现均匀包覆,本发明中的一步碳源包覆可以实现碳层的均匀包覆。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通过金属元素的掺杂,本发明可以获得比容量更高的LiTi2(PO4)3材料,同时可进一步降低LiTi2(PO4)3材料的锂离子脱嵌电位,从而实现全电池工作电压的提高,最终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密度。 
2):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适合规模化生产。同时,该方法能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级目标材料。 
3):本发明通过选择成碳质量高的碳源,并且通过一步法与前驱体直接包覆,可实现碳包覆层的均匀包覆。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掺杂型LiTi2(PO4)3/C负极材料,相比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循环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组装的水系锂离子电池显示了优秀的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将为LiTi2(PO4)3负极材料的深入研究及今后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方法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LiTi2(PO4)3/C材料的XRD图; 
图2是实施例4制备LiTi2(PO4)3/C材料的TEM(左),HRTEM(中)和SEM图(右); 
图3是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LiTi2(PO4)3/C组装成的LiTi2(PO4)3/C//LiMn2O4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在0.2C(1C=150mA·g-1)下的循环性能; 
图4是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得到的LiTi2(PO4)3/C材料组装成的LiTi2(PO4)3/C//LiMn2O4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在1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 
图5是实施例5得到的LixTi1.9Fe0.1(PO4)3/C材料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将0.1g酚醛树脂、3.3494g钛酸正丁酯和0.5168g乙酸锂先后溶于30ml乙醇中(记为a溶液),将1.7581g磷酸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a溶液中,55°下搅拌回流3小时后,将溶剂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烧结5小时,得到LiTi2(PO4)3/C目标材料。其XRD如图1所示。从图上可知,目标材料为纯相的LiTi2(PO4)3,NASICON结构,空间群为R3c,菱方晶系。 
将制备的LiTi2(PO4)3/C活性材料、导电剂Super P和粘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按一定质量比(80:10:10)混合均匀后,滚制成膜片(Φ10mm),并压制于不锈钢钢丝网(316L)上,80℃真空干燥处理12h即得负极片。正极LiMn2O4(湖南瑞翔新材提供)的制备方式与负极相同。以2mol/L的Li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组装CR2016型扣式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使用Neware电化学测试系统(深圳新威)进行充放电测试,电压范围0-1.85V。图3记录了该电池在0.2C倍率下前3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由图可知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1.1mAh·g-1(相对于LiTi2(PO4)3/C负极的质量,下同),30次循环后容量为82.3mAh·g-1。图4记录了该电池在1C下前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如图所示,该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77.5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为77.6mAh·g-1,体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实施例2 
将0.3g酚醛树脂、3.3494g钛酸正丁酯和0.5168g乙酸锂先后溶于30ml乙醇中(记为a溶液),将1.7581g磷酸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溶液a中,55°下回流搅拌3小时后,将溶剂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烧结5小时,得到LiTi2(PO4)3/C目标材料。其XRD如图1。从图上可知,目标材料为纯相的LiTi2(PO4)3,NASICON结构,空间群为R3c,菱方晶系。 
按实施例1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图3记录了该电池在0.2C倍率下前3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由图可知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94.4mAh·g-1,30次循环后容量为91.1mAh·g-1,碳源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可逆容量。图4记录了该电池在1C下前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如图所示,该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89.2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为84.7mAh·g-1。体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实施例3 
将0.5g酚醛树脂、3.3494g钛酸正丁酯和0.5168g乙酸锂先后溶于30ml乙醇中(记为a溶液),将1.7581g磷酸(纯度>85%)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a溶液中,55°下搅拌回流3小时后,将溶剂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烧结4小时,得到LiTi2(PO4)3/C目标材料。图1为其XRD图。从图上可知,目标材料为纯相的LiTi2(PO4)3,NASICON结构,空间群为R3c,菱方晶系。 
按实施例1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图3记录了该电池在0.2C倍率下前3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由图可知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2.1mAh·g-1,30次循环后容量为97.8mAh·g-1,碳源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可逆容量。图4记录了该电池在1C下前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如图所示,首次放电容量为105.3mAh·g-1,100次后容量为94.2mAh·g-1,体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实施例4 
将0.5g酚醛树脂、3.3494g钛酸正丁酯和0.5168g乙酸锂先后溶于30ml乙醇中(记为a溶液),将1.7581g磷酸(纯度>85%)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a溶液中,55°下搅拌回流3小时后,将溶剂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 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烧结5小时,得到LiTi2(PO4)3/C目标材料。其XRD如图1。从图上可知,目标材料为纯相的LiTi2(PO4)3,NASICON结构,空间群为R3c,菱方晶系。 
图2为分别其TEM(左),HRTEM(中)和SEM(右)图,可以看到该材料的尺寸小于100nm,材料周围均匀包覆了一层厚度约20nm左右的碳层。通过元素分析得知碳含量约4%。按实施例1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其在0.2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如图3,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0.6mAh·g-1,30次循环后容量为110.4mAh·g-1。 
实施例5 
将0.5g酚醛树脂、3.1819g钛酸正丁酯、0.6201g乙酸锂和0.202g硝酸铁先后溶于30ml乙醇中(记为a溶液),将1.7581g磷酸(纯度>85%)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a溶液中,55°下搅拌回流3小时后,将溶剂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烧结5小时,得到Li1.2Ti1.9Fe0.1(PO4)3/C目标材料。按实施例1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图5记录了制备的目标材料的XRD,从图上可知,掺杂后的材料的XRD图谱主要衍射峰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说明适量掺杂不会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表1记录了实施例5制备的材料组成的水系锂离子电池在1C倍率下的电化学数据。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0.5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3.2%,全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为1.48V。 
实施例6 
将0.5g酚醛树脂、3.1819g钛酸正丁酯、0.5943g乙酸锂和0.1225g乙酸锰先后溶于30ml乙醇中(记为a溶液),将1.7581g磷酸(纯度>85%)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a溶液中,55°下搅拌回流3小时后,将溶剂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烧结5小时,得到Li1.15Ti1.9Mn0.1(PO4)3/C目标材料。按实施例1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表1记录了实例6制备的材料组成的水系锂离子电池在1C倍率下的电化学数据。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2.6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全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为1.56V。 
实施例7 
将0.5g酚醛树脂、3.1819g钛酸正丁酯、0.5943g乙酸锂和0.1245g乙酸钴先后溶于30ml乙醇中(记为a溶液),将1.7581g磷酸(纯度>85%)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搅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a溶液中,55°下搅拌回流3小时后,将溶剂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烧结6小时,得到Li1.15Ti1.9Co0.1(PO4)3/C目标材料。按实施例1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表1记录了实例7制备的材料组成的水系锂离子电池在1C倍率下的电化学数据。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05.7m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3%,全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为1.65V。 
表1是以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制备的目标材料为负极,LiMn2O4为正极组成的水系电池在1C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 
表1 
  首次放电容量(mAh g-1) 前100周容量保持率全电池工作电压(V) 实施例5 110.5 93.2% 1.48 实施例6 112.6 90.1% 1.56 实施例7 105.7 97.3% 1.65

水系锂离子电池LISUBY/SUBTISUB2X/SUBMSUBX/SUBPOSUB4/SUBSUB3/SUB/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系锂离子电池LISUBY/SUBTISUB2X/SUBMSUBX/SUBPOSUB4/SUBSUB3/SUB/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系锂离子电池LISUBY/SUBTISUB2X/SUBMSUBX/SUBPOSUB4/SUBSUB3/SUB/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系锂离子电池LISUBY/SUBTISUB2X/SUBMSUBX/SUBPOSUB4/SUBSUB3/SUB/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系锂离子电池LISUBY/SUBTISUB2X/SUBMSUBX/SUBPOSUB4/SUBSUB3/SUB/C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8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CN 103996847 A (21)申请号 201410171199.4 (22)申请日 2014.04.25 H01M 4/58(2010.01) (71)申请人 中南大学 地址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932 号 (72)发明人 王海燕 孙旦 刘平 唐有根 姜一帆 蒋介草 刘洪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袁靖 (54) 发明名称 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 发 明 公 开。

2、 了 一 种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LiyTi2-xMx(PO4)3/C(0 x 0.4,0.8 y 1.2)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含磷源的溶液缓慢加 入到含钛源、 锂源、 碳源和掺杂金属离子的溶液 中, 回流加热, 然后蒸干溶剂, 在还原性气氛中烧 结处理即得目标材料。所制备的目标材料为纳米 粒径, 具有高的比表面积, 而且碳包覆均匀, 作为 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 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该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 操作简单, 易于实现工业 化生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

3、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96847 A CN 103996847 A 1/1 页 2 1.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 将钛源、 锂源、 碳源和 / 或掺杂源化合物溶于溶剂中, 加入可溶性碳源, 记为 a 溶液, 将 磷源溶于另一份相同溶剂中, 记为 b 溶液 ; 在搅拌条件下将 b 溶液缓慢加入到 a 溶液中, 继 续回流加热处理, 然后蒸干溶剂, 得到前驱体 ; 将前驱体在还原性气氛中, 升温烧结处理, 即 得碳包覆 LiyTi2-xMx(PO4)3的目标材。

4、料, 0 x 0.4,0.8 y 1.2, M 包括 Fe、 Co、 Mn、 Zn、 Mo、 V、 Zr、 Y 中的一种或几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回流加热温度为 50 90 ; 回流加热搅拌时间 2 10h。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升温烧结处理的温度为 500 1000 ; 烧结处理 5 15h。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5、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升温烧结处理的升温速率为 1 15 /min。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还原性气体为 H2与 Ar 的混合气体, 或者 CO 与 CO2的混合气体 ; H2与 Ar 的 混合气体中 H2体积分数为 3 20 ; CO 与 CO2的混合气体中 CO 的体积分数为 5 20。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掺杂源化合物包括 : Fe、 Co、 Mn、 Zn、 。

6、Mo、 V、 Zr、 Y 的一种或几种的乙酸盐, 硝酸盐 或草酸盐。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锂源包括 : 氢氧化锂, 碳酸锂, 硝酸锂, 乙酸锂, 氯化锂, 溴化锂的一种 ; 所述的钛源包括 : 硫酸钛, 钛酸正丁脂, 四氯化钛中的一种 ; 所述的磷源包括 : 磷酸, 磷酸二氢氨, 磷酸一氢氨中的一种 ; 所述的溶剂包括 : 水, 乙二醇, 乙醇, 丙醇, 己二醇的一种 ; 所述的可溶性碳源包括 : 酚醛树脂, 葡萄糖, 蔗糖, 沥青, 聚苯烯腈, 三聚氰胺, 环糊精中 的一种。 8. 根。

7、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碳包覆量不超过 15wt。 9. 一 种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LiyTi2-xMx(PO4)3/C 负 极 材 料, 其 特 征 在 于, 是 碳 包 覆 LiyTi2-xMx(PO4)3的材料, 0 x 0.4,0.8 y 1.2, M 包括 Fe、 Co、 Mn、 Zn、 Mo、 V、 Zr、 Y 中 的一种或几种, 碳包覆量不超过 15wt。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96847 A 2 1/5 页 3 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

8、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能电池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高性能水系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钛锂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 易燃有机电解液, 不但组装条件苛刻, 还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 对环境也有着一定的污 染。因此从本质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 大幅度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将有利于整个 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系锂离子电池采用锂盐水溶液代替有机电解液, 从本质 上解决了传统锂离子电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 水系锂离子电池还具有离子传导性高、 环境友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是新。

9、一代的绿色环保电池。水的分解使水系锂离子电池正 负极材料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 正极材料的研究较为成熟, 现有4V(vs.Li+/Li)左右的正极 材料如 LiCoO2、 LiNi1/3Co1/3Mn1/3O2、 LiMn2O4等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可逆脱嵌。其中, LiMn2O4 由于具有成本低、 稳定性好等特点, 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实现规模应用的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则一般选择嵌锂电位在 2 3V(vs.Li+/Li) 的材料, 但现在报道性能均不佳, 达不到应用的 需求。负极材料被认为是制约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 0003 磷酸钛锂的理论容量为 138.8mAhg-1, 嵌锂电位为 2.。

10、45V(vs.Li+/Li), 平台稳定, 是作为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比较理想的材料。与 LiMn2O4组装成电池, 充放电平台在 1.5V 左右。同时, 该材料还具有价格低廉、 环境友好、 结构稳定, 化学相容性好等优点。高温固 相法是合成 LiTi2(PO4)3的常用方法, 但是制备的材料稳定性能不佳。Cui 等人采用溶胶凝 胶法合成了 LiTi2(PO4)3, 以其作为负极, LiMn2O4为正极, 1M Li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水 系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 44.41mAh g-1( 以正负极活性物质计算 ), 60 次循环后的容 量保持率为 67.3。由于 LiTi2(PO4。

11、)3的电子导电率低, 通过碳材料包覆可以显著改善材 料的电化学性能。夏永姚等采用气相沉积法在 LiTi2(PO4)3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碳, 组装了 LiTi2(PO4)3/C/LiMn2O4水系锂离子电池, 显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放电比容量约 40mAh g-1( 按正负活性物质计算 ), 200 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 82。 0004 可见, 合成方法和碳包覆改性是提高磷酸钛锂电化学性能的常用方法。然而现有 文献报道主要采用固相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制备磷酸钛锂, 材料循环性能仍不理想, 无 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目前来说, 还是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合成性能优越的水系锂离 子电池负极材料。 。

12、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级碳均匀包覆 LiyTi2-xMx(PO4)3的水系锂离子电 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分子式中掺杂元素 M Fe、 Co、 Mn、 Zn、 Mo、 V、 Zr、 Y 中的一种或 几种, 0 x 0.4,0.8 y 1.2。该制备方法流程简单、 操作方便、 适合规模化生产。用 该方法制备的复合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该类材料循环寿命 说 明 书 CN 103996847 A 3 2/5 页 4 短的问题。 0006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7 。

13、将钛源、 锂源、 碳源和 / 或掺杂源化合物溶于溶剂中, 加入可溶性碳源, 记为 a 溶 液, 将磷源溶于另一份相同溶剂中, 记为 b 溶液 ; 在搅拌条件下将 b 溶液缓慢加入到 a 溶液 中, 继续回流加热处理, 然后蒸干溶剂, 得到前驱体 ; 将前驱体在还原性气氛中, 升温烧结处 理, 即得碳包覆 LiyTi2-xMx(PO4)3的目标材料, 0 x 0.4,0.8 y 1.2, M 包括 Fe、 Co、 Mn、 Zn、 Mo、 V、 Zr、 Y 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 所述的回流加热温度为 50 90 ; 回流加热搅拌时间 2 10h。 0009 所述的升温烧结处理的温度为 500。

14、 1000 ; 烧结处理 5 15h。升温烧结处理 的升温速率为 1 15 /min。 0010 所述的还原性气体为 H2与 Ar 的混合气体, 或者 CO 与 CO2的混合气体 ; H2与 Ar 的 混合气体中 H2体积分数为 3 20 ; CO 与 CO2的混合气体中 CO 的体积分数为 5 20。 0011 所述的掺杂源化合物包括 : Fe、 Co、 Mn、 Zn、 Mo、 V、 Zr、 Y 的一种或几种的乙酸盐, 硝 酸盐或草酸盐。 0012 所述的锂源包括 : 氢氧化锂, 碳酸锂, 硝酸锂, 乙酸锂, 氯化锂, 溴化锂的一种 ; 0013 所述的钛源包括 : 硫酸钛, 钛酸正丁脂, 。

15、四氯化钛中的一种 ; 0014 所述的磷源包括 : 磷酸, 磷酸二氢氨, 磷酸一氢氨中的一种 ; 0015 所述的溶剂包括 : 水, 乙二醇, 乙醇, 丙醇, 己二醇的一种 ; 0016 所述的可溶性碳源包括 : 酚醛树脂, 葡萄糖, 蔗糖, 沥青, 聚苯烯腈, 三聚氰胺, 环糊 精中的一种。 0017 所述的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中碳包覆量不超过 15wt。 0018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 LiyTi2-xMx(PO4)3/C 负极材料, 是碳包覆 LiyTi2-xMx(PO4)3的材 料, 0 x 0.4,0.8 y 1.2, M 包括 Fe、 Co、。

16、 Mn、 Zn、 Mo、 V、 Zr、 Y 中的一种或几种, 碳包 覆量不超过 15wt。 0019 本发明的原理 : 0020 负极材料是开发高性能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纳米材料因为具有较高的比表 面积和较短的离子传输路径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 所以材料纳米化技术被认为是大幅提 高 LiTi2(PO4)3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重要途径。由于 LiTi2(PO4)3的电子电导率较低, 碳 材料包覆可以提高电子电导率, 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 不同碳源烧结后的成 碳质量有明显差异, 且碳层的包覆好坏也直接影响材料最终的电化学性能。 因此, 本发明设 计了一种新型简易的液相法制备的具有高比。

17、表面积的LiTi2(PO4)3纳米材料, 同时实现了碳 包覆层的均匀包覆。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金属离子掺杂提高 LiTi2(PO4)3的比容量或者降低 LiTi2(PO4)3的放电平台, 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水系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密度的目的。传统固 相烧结法不适合制备纳米材料, 材料颗粒团聚严重, 而传统的 LiTi2(PO4)3碳包覆技术一般 采用两步包覆法, 碳层很难实现均匀包覆, 本发明中的一步碳源包覆可以实现碳层的均匀 包覆。 0021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2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 0023 1) : 通过金属元素的掺杂, 本发明可以获得比容量更高的 LiTi2(PO4)3材料。

18、, 同时 说 明 书 CN 103996847 A 4 3/5 页 5 可进一步降低 LiTi2(PO4)3材料的锂离子脱嵌电位, 从而实现全电池工作电压的提高, 最终 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密度。 0024 2) : 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 操作方便、 适合规模化生产。 同时, 该方法能 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级目标材料。 0025 3) : 本发明通过选择成碳质量高的碳源, 并且通过一步法与前驱体直接包覆, 可实 现碳包覆层的均匀包覆。 0026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 0027 本发明制备的掺杂型 LiTi2(PO4)3/C 负极材料, 相比于文献报道的结果, 循环性 能得到了显著提。

19、高, 组装的水系锂离子电池显示了优秀的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将为 LiTi2(PO4)3负极材料的深入研究及今后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方法支持。 附图说明 0028 图 1 是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和实施例 4 制备得到的 LiTi2(PO4)3/C 材料的 XRD 图 ; 0029 图2是实施例4制备LiTi2(PO4)3/C材料的TEM(左), HRTEM(中)和SEM图(右) ; 0030 图 3 是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和实施例 4 制备的 LiTi2(PO4)3/C 组装成的 LiTi2(PO4)3/C/LiMn2O4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在 0.2C(1C 1。

20、50mAg-1) 下的循环性能 ; 0031 图 4 是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和实施例 3 得到的 LiTi2(PO4)3/C 材料组装成的 LiTi2(PO4)3/C/LiMn2O4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在 1C 倍率下的循环性能 ; 0032 图 5 是实施例 5 得到的 LixTi1.9Fe0.1(PO4)3/C 材料的 XRD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而非限制本发明。 0034 实施例 1 : 0035 将 0.1g 酚醛树脂、 3.3494g 钛酸正丁酯和 0.5168g 乙酸锂先后溶于 30ml 乙醇中 ( 记为 a 溶液 ), 将 1.7。

21、581g 磷酸溶于另一份 30ml 乙醇中 ( 记为 b 溶液 )。搅拌下将 b 溶 液缓慢滴入 a 溶液中, 55下搅拌回流 3 小时后, 将溶剂蒸干, 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 于管式炉中在 Ar/H2保护气氛下, 以 5 /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700, 烧结 5 小时, 得到 LiTi2(PO4)3/C 目标材料。其 XRD 如图 1 所示。从图上可知, 目标材料为纯相的 LiTi2(PO4)3, NASICON 结构, 空间群为 R3c, 菱方晶系。 0036 将制备的LiTi2(PO4)3/C活性材料、 导电剂Super P和粘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按 一定质量比(80:10。

22、:10)混合均匀后, 滚制成膜片(10mm), 并压制于不锈钢钢丝网(316L) 上, 80真空干燥处理 12h 即得负极片。正极 LiMn2O4( 湖南瑞翔新材提供 ) 的制备方式与 负极相同。以 2mol/L 的 Li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组装 CR2016 型扣式水溶液锂离子电池。 使用 Neware 电化学测试系统 ( 深圳新威 ) 进行充放电测试, 电压范围 0-1.85V。图 3 记 录了该电池在 0.2C 倍率下前 30 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 由图可知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 81.1mAh g-1( 相对于 LiTi2(PO4)3/C 负极的质量 , 下同 ), 30 次循环后容。

23、量为 82.3mAh g-1。 图 4 记录了该电池在 1C 下前 100 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 如图所示, 该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 77.5mAhg-1, 100 次循环后容量为 77.6mAhg-1, 体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说 明 书 CN 103996847 A 5 4/5 页 6 0037 实施例 2 0038 将 0.3g 酚醛树脂、 3.3494g 钛酸正丁酯和 0.5168g 乙酸锂先后溶于 30ml 乙醇中 ( 记为 a 溶液 ), 将 1.7581g 磷酸溶于另一份 30ml 乙醇中 ( 记为 b 溶液 )。搅拌下将 b 溶 液缓慢滴入溶液 a 中, 55下回流搅拌 3 。

24、小时后, 将溶剂蒸干, 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 于管式炉中在 Ar/H2保护气氛下, 以 5 /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700, 烧结 5 小时, 得 到 LiTi2(PO4)3/C 目标材料。其 XRD 如图 1。从图上可知, 目标材料为纯相的 LiTi2(PO4)3, NASICON 结构, 空间群为 R3c, 菱方晶系。 0039 按实施例 1 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图 3 记录了该电池在 0.2C 倍率下 前 30 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 由图可知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 94.4mAhg-1, 30 次循环后 容量为 91.1mAhg-1, 碳源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可逆容量。

25、。图 4 记录了该电池在 1C 下前 100 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 如图所示, 该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 89.2mAh g-1, 100 次循环 后容量为 84.7mAhg-1。体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0040 实施例 3 0041 将 0.5g 酚醛树脂、 3.3494g 钛酸正丁酯和 0.5168g 乙酸锂先后溶于 30ml 乙醇中 ( 记为 a 溶液 ), 将 1.7581g 磷酸 ( 纯度 85 ) 溶于另一份 30ml 乙醇中 ( 记为 b 溶液 )。 搅拌下将 b 溶液缓慢滴入 a 溶液中, 55下搅拌回流 3 小时后, 将溶剂蒸干, 得到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 Ar/。

26、H2保护气氛下, 以 5 /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700, 烧结 4 小时, 得到 LiTi2(PO4)3/C 目标材料。图 1 为其 XRD 图。从图上可知, 目标材料为纯相的 LiTi2(PO4)3, NASICON 结构, 空间群为 R3c, 菱方晶系。 0042 按实施例 1 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图 3 记录了该电池在 0.2C 倍率下 前 30 次循环的容量保持图, 由图可知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 112.1mAh g-1, 30 次循环后 容量为 97.8mAhg-1, 碳源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可逆容量。图 4 记录了该电池在 1C 下前 100 次循环的容量保持。

27、图, 如图所示, 首次放电容量为 105.3mAhg-1, 100 次后容量为 94.2mAhg-1, 体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0043 实施例 4 0044 将 0.5g 酚醛树脂、 3.3494g 钛酸正丁酯和 0.5168g 乙酸锂先后溶于 30ml 乙醇中 (记为a溶液), 将1.7581g磷酸(纯度85)溶于另一份30ml乙醇中(记为b溶液)。 搅 拌下将b溶液缓慢滴入a溶液中, 55下搅拌回流3小时后, 将溶剂蒸干, 得到前驱体。 将前 驱 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保护气氛下, 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 烧结5小时, 得到 LiTi2(PO4)3/C 目标材料。其。

28、 XRD 如图 1。从图上可知, 目标材料为纯相的 LiTi2(PO4)3, NASICON 结构, 空间群为 R3c, 菱方晶系。 0045 图 2 为分别其 TEM( 左 ), HRTEM( 中 ) 和 SEM( 右 ) 图, 可以看到该材料的尺寸小 于 100nm, 材料周围均匀包覆了一层厚度约 20nm 左右的碳层。通过元素分析得知碳含量约 4。按实施例 1 制备极片和组装电池后进行测试。其在 0.2C 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如图 3, 该 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 110.6mAhg-1, 30 次循环后容量为 110.4mAhg-1。 0046 实施例 5 0047 将 0.5g 酚醛树脂、。

29、 3.1819g 钛酸正丁酯、 0.6201g 乙酸锂和 0.202g 硝酸铁先后溶 于 30ml 乙醇中 ( 记为 a 溶液 ), 将 1.7581g 磷酸 ( 纯度 85 ) 溶于另一份 30ml 乙醇中 ( 记为 b 溶液 )。搅拌下将 b 溶液缓慢滴入 a 溶液中, 55下搅拌回流 3 小时后, 将溶剂蒸 说 明 书 CN 103996847 A 6 5/5 页 7 干, 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 Ar/H2保护气氛下, 以 5 /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 至 700, 烧结 5 小时, 得到 Li1.2Ti1.9Fe0.1(PO4)3/C 目标材料。按实施例 1 制备极片和组。

30、装 电池后进行测试。图 5 记录了制备的目标材料的 XRD, 从图上可知, 掺杂后的材料的 XRD 图 谱主要衍射峰与实施例 1 中基本相同, 说明适量掺杂不会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表 1 记录 了实施例 5 制备的材料组成的水系锂离子电池在 1C 倍率下的电化学数据。该电池的首次 放电容量为 110.5mAhg-1, 1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93.2, 全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为 1.48V。 0048 实施例 6 0049 将 0.5g 酚醛树脂、 3.1819g 钛酸正丁酯、 0.5943g 乙酸锂和 0.1225g 乙酸锰先后溶 于 30ml 乙醇中 ( 记为 a 溶液 ), 将 1.。

31、7581g 磷酸 ( 纯度 85 ) 溶于另一份 30ml 乙醇中 ( 记为 b 溶液 )。搅拌下将 b 溶液缓慢滴入 a 溶液中, 55下搅拌回流 3 小时后, 将溶剂蒸 干, 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 Ar/H2保护气氛下, 以 5 /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 至 700, 烧结 5 小时, 得到 Li1.15Ti1.9Mn0.1(PO4)3/C 目标材料。按实施例 1 制备极片和组装 电池后进行测试。表 1 记录了实例 6 制备的材料组成的水系锂离子电池在 1C 倍率下的电 化学数据。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 112.6mAhg-1, 1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90.1, 全电。

32、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为 1.56V。 0050 实施例 7 0051 将 0.5g 酚醛树脂、 3.1819g 钛酸正丁酯、 0.5943g 乙酸锂和 0.1245g 乙酸钴先后溶 于 30ml 乙醇中 ( 记为 a 溶液 ), 将 1.7581g 磷酸 ( 纯度 85 ) 溶于另一份 30ml 乙醇中 ( 记为 b 溶液 )。搅拌下将 b 溶液缓慢滴入 a 溶液中, 55下搅拌回流 3 小时后, 将溶剂蒸 干, 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 Ar/H2保护气氛下, 以 8 /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 至 750, 烧结 6 小时, 得到 Li1.15Ti1.9Co0.1(PO4)3/C 目标。

33、材料。按实施例 1 制备极片和组装 电池后进行测试。表 1 记录了实例 7 制备的材料组成的水系锂离子电池在 1C 倍率下的电 化学数据。该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 105.7mAhg-1, 1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 97.3, 全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为 1.65V。 0052 表 1 是以实施例 5、 实施例 6、 实施例 7 制备的目标材料为负极, LiMn2O4为正极组 成的水系电池在 1C 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 0053 表 1 0054 首次放电容量 (mAh g-1)前 100 周容量保持率全电池工作电压 (V) 实施例 5 110.593.21.48 实施例 6 112.690.11.56 实施例 7 105.797.31.65 说 明 书 CN 103996847 A 7 1/3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47 A 8 2/3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47 A 9 3/3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96847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