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发光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发光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902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7 CN 104009029 A (21)申请号 201410243094.5 (22)申请日 2014.06.04 H01L 25/075(2006.01) H01L 33/50(2010.01) (71)申请人 吴震 地址 571138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龙 发村委会 (72)发明人 吴震 (54) 发明名称 固态发光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态发光装置和投影显示装 置, 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该第二光源包括第 二激发源和第二波长转换装置, 第二波长转换装 置包括两个。
2、特征区, 第二激发源发出的激发光周 期性的依次入射于该两个特征区以分时发射红光 和蓝光还包括波长合光装置, 用于将第一光源发 出的绿光与第二光源分时发射的红光和蓝光波长 合光以形成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 ; 还包括控制 装置, 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的开启和关闭, 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分时出射各基 色光。 应用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 第一光源和第 二光源都存在关闭的时间段, 这样即使它们在开 启的时间段以满负荷工作, 平均的总工作负载仍 然低于始终满负荷工作的负载, 使用寿命得以保 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9029 A CN 104009029 A 1/1 页 2 1. 一种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一光源 ; 用于分时发射红光和蓝光的第二光源, 该第二光源包括第二激发源和第二波长转换装 置,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装置包括两个特征区, 第二激发源发出的激发光周期性的依次入射 于该两个特征区以分时发射红光和蓝光 ; 其中, 第二激发源发射蓝色激发光, 且两个特征区 分别为红色波长转换区和非波长转换区, 或者, 第二激发源发射紫外激发光或波长更短的 激发光, 。
4、且两个特征区分别为蓝色波长转换区和红色波长转换区 ; 还包括波长合光装置, 用于将第一光源发出的绿光与第二光源分时发射的红光和蓝光 波长合光以形成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 ; 还包括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开启和关闭, 使得固态 发光装置分时出射红光、 绿光和蓝光。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 二转盘, 所述两个特征区沿圆周方向分布于第二转盘上并随第二转盘一起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激发源 和第一波长转换装置, 第一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绿色波长转换区, 。
5、第一激发源发出的激发光 入射于该绿色波长转换区以发射绿光。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在 第二光源发射红光的一部分时间段点亮, 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在这部分时间段发射绿光和红 光的混合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控 制第一光源在第二光源发射蓝光的时间段点亮, 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在这个时间段发射绿光 和蓝光的混合光。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在 第二光源发射蓝光的时间段点亮的工作负荷低于第一光源在其它点亮时间段的工作负荷。 7.。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青色波长转换区, 第一激发源发出的激发光周期性的依 次入射于绿色波长转换区和青色波长转换区以分时发射绿光和青色光 ;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发射青色光的时间段与第二光源发射蓝光的时间段相同, 使得在这个时间段内固态发光装置发射青色光和蓝光的混合光。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发 射青色光的工作负荷低于第一光源发射绿光的工作负荷。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 一转盘, 所述绿色波长转换区和青色波。
7、长转换区沿圆周方向分布于第一转盘上并随第一转 盘一起转动。 10.一种投影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根据权力要求1至9所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还 包括光阀和投影光学系统, 所述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入射于光阀并被其调制形成图像, 该图像光被投影光学系统投射而形成图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09029 A 2 1/8 页 3 固态发光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固态发光装置和使用这种固态发光装 置作为光源的投影显示装置。 0002 背景技术 0003 投影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源发出的光照射 光阀,。
8、 光阀调制入射光使其携带图像, 该携带图像的光经过投影镜头投射后在屏幕上形成 图像。 为了产生彩色图像, 光源需要分时发射红、 绿、 蓝等基色光, 光阀与其同步的分别调制 各基色光而形成各基色光图像, 这些基色光图像在时域上快速切换从而在人眼看来可以合 成为彩色图像。因此, 能够产生时序基色光的光源就成为投影显示装置中的核心元件。 0004 近几年, 激光光源以其高亮度、 长寿命而被逐渐应用于投影显示。而为了降低成 本, 使用激光激发荧光材料发光的技术也逐渐被多家光源公司采用。其技术方案是, 将红、 绿、 蓝各基色荧光材料沿圆周方向涂敷于转盘上, 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入射于转盘上, 随着 转盘转。
9、动个基色荧光材料周期性的依次被激光激发而产生各基色光。 0005 然而目前, 激光的使用寿命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很多实验表面, 满功率运 行的激光的使用寿命很难达到 3 万小时。虽然降低运行功率可以提升寿命, 但是又会造成 亮度的下降。 0006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激光光源使用寿命和发光亮度之间的矛盾。 0008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态发光装置, 包括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一光源 ; 包括用于分时发 射红光和蓝光的第二光源, 该第二光源包括第二激发源和第二波长转换装置, 第二波长转 换装置包括两个特征区, 第二激发源发出的激发光周期性的依次入射于该两个特征区以分 时发射红光。
10、和蓝光 ; 其中, 第二激发源发射蓝色激发光, 且两个特征区分别为红色波长转换 区和非波长转换区, 或者, 第二激发源发射紫外激发光或波长更短的激发光, 且两个特征区 分别为蓝色波长转换区和红色波长转换区 ; 还包括波长合光装置, 用于将第一光源发出的 绿光与第二光源分时发射的红光和蓝光波长合光以形成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 ; 还包括控 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开启和关闭, 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分时 出射红光、 绿光和蓝光。 0009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投影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还包括光阀和投影 光学系统, 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入射于光阀并被其调制形成图像, 该。
11、图像光被投影光学 系统投射而形成图像。 0010 应用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 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都存在关闭的时间段, 这样即 使它们在开启的时间段以满负荷工作, 平均的总工作负载仍然低于始终满负荷工作的负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3 2/8 页 4 载, 使用寿命得以保障。 由于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在开启的时间段是满负荷工作的, 因此亮 度也同时得以保证。 在实际的显示应用中, 要实现混合白光所需要的绿光的比例最大, 因此 绿光在时序输出上的占空比最高, 约占到 50% 左右。由于红光和蓝光是由第二光源输出, 绿 光是由第一光源输出, 因此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处于开启状态的占空。
12、比接近, 这样两个 光源的衰减速度一致, 且使用寿命都可以达到最优化。 0011 附图说明 0012 图 1A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B 是图 1A 实施例中的第二转盘的示意图 ; 图 1C 是图 1A 实施例中的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的发光时序 ; 图 2A 和图 2B 是图 1A 实施例中在波长合光装置光路前后的光谱示意图 ; 图 3A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B 是图 3A 实施例中的第一转盘的示意图 ; 图 4A 是固态发光装置中第一光源的一种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B 至图 4F 分别是固态发光装置中。
13、第一光源或第二光源的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 的发光时序 ; 图 6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 的发光时序 ; 图 7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 的发光时序 ; 图 8A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图 8B 和图 8C 分别是图 8A 实施例中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示意图 ; 图 9 是图 8A 实施例中在波长合光装置光路后端的光谱示意图 ; 图 10 是图 8A 实施例中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的发。
14、光时序 ; 图 11A 和 11B 分别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示意图 ; 图 11C 是图 11A 所示实施例的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的发光时序。 00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在以下的描述中, 红、 绿、 蓝、 黄、 青等颜色描述并不指某一特定波长的定量描述, 而是以人眼观察为准的定性描述。 0015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态发光装置, 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A 所示。该固态 发光装置包括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一光源 101, 还包括用于分时发射红光和蓝光的第二光源, 该第二光源包括第二激发源103和第二波长转换装置104。 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波长转换装 置。
15、 104 包括第二转盘 104a, 还包括用于驱动该第二转盘 104a 转动的驱动装置 104b。第二 转盘 104a 的示意图如图 1B 所示, 它包括两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特征区 104a1 和 104a2, 这 两个特征区随第二转盘一起转动。随着第二转盘 104a 的转动, 第二激发源 103 发出的激发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4 3/8 页 5 光 112 周期性的依次入射于该两个特征区以分时发射红光和蓝光, 故而也称 104a1 为蓝光 特征区, 104a2 为红光特征区。 0016 具体来说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第二激发源 103 发射蓝色激发光 112, 。
16、且特征区 104a1 为非波长转换区, 特征区 104a2 为红色波长转换区。当蓝色激发光入射于 特征区 104a1 时不发生波长转换, 出射光依然是蓝光。例如特征区 104a1 是透明的, 或者包 括散射材料用于对入射的蓝光进行散射以实现更佳的均匀性。 当蓝色激发光入射于特征区 104a2时则激发红色波长转换材料发射红光。 第二种情况是, 第二激发源103发射紫外激发 光或波长更短的激发光, 且特征区104a1为蓝色波长转换区, 特征区104a2为红色波长转换 区 ; 当激发光 112 入射于特征区 104a1 时则激发蓝色波长转换材料发射蓝光, 当激发光 112 入射于特征区 104a2 。
17、时则激发红色波长转换材料发射红光。 0017 固态发光装置还包括波长合光装置106, 用于将第一光源101发出的绿光111与第 二光源分时发射的红光和蓝光 113 波长合光以形成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 0018 波长合光装置是根据入射光波长的不同而将两束或多束入射光合为一束的。具 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 波长合光装置 106 是一片能够透射绿光反射红光和蓝光的分光滤光 片, 其透过谱如图 2A 中的虚线 206 所示。在图 2A 中, 还画出了在波长合光装置 106 的光 路前各基色光的光谱, 包括由第一光源 101 发出的绿光光谱 G, 和由第二光源分时发出的蓝 光光谱 B 和红光光谱 R。在。
18、图中可见, 分光滤光片 106 会透射绿光光谱 G 的大部分, 并反射 蓝光光谱 B 的全部以及红光光谱 R 的大部分, 图 2B 显示了经过分光滤光片 106 合光后的各 基色光的光谱, 包括绿光光谱 G、 红光光谱 R 和蓝光光谱 B。事实上, 由第一光源发出的绿 光颜色并不是很绿, 可能是黄绿色甚至是黄色, 但经过波长合光装置合光后过滤掉了黄色 和红色成分使其颜色变得很绿 ; 同样的, 由第二光源发出的红光颜色也可能不是很红, 可能 是橙色甚至是黄色, 但经过波长合光装置合光后过滤掉了绿色和黄色成分使其颜色变成红 色。因此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所说的第一光源用于发射绿光, 并不一定指的是第一光。
19、源发出 来的光就是绿光, 而是指固态发光装置发射出的绿光是由第一光源发出的 ; 为了方便起见 就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称为 “绿光 “。同样,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所说的第二光源用于分时发 射红光和蓝光, 并不一定指的是第二光源发出来的光就是红光和蓝光本事, 而是指固态发 光装置发射出的红光和蓝光是由第二光源发出的 ; 为了方便起见就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称 为红光和蓝光。因此在图 1A 中, 虽然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线 111 和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 113 在分光滤光片前后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但分光滤光片前后的光线并不需要做区分标注, 这 并不会引起本发明在描述上的歧义。 0019 在实际应用中, 分光滤光。
20、片 106 还可能是反射绿光透射红光和蓝光, 这属于公知 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另外, 除了分光滤光片外波长合光装置还可能是其它形式, 例如分光棱 镜等。这也属于公知技术不作赘述。 0020 本实施例的固态发光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 107, 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第一光源和 第二光源的开启和关闭, 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分时出射红光、 绿光和蓝光。如图 1A 所示, 控 制装置 107 在线路上 (虚线表示) 与第一光源 101、 第二激发源 103 和第二转盘的驱动装置 104b 相连以实现控制, 它对第一光源 101 和第二激发源 103 的控制体现在对第一光源和第 二激发源的关断和开启, 以及控制开启。
21、时的工作负载 (例如工作电流或工作电压) , 而控制 装置107对驱动装置104b的控制体现在对驱动装置的转动的驱动以及提取其转动状态 (例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5 4/8 页 6 如转速或频率) 的实时参数, 该实时参数用于同步的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激发源以使其开 启和关断与驱动装置 104b 的转动相同步。 0021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 各部件的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的发光时序如图 1C 所 示。图 1C 从上至下共包括 4 张图。第一张图表示的是, 由于第二转盘的转动, 第二转盘被 激发光 112 激发的位置的属性随时间的变化, 图中 B 表示蓝光特征区, R 表示。
22、红光特征区。 一般来说第二转盘是匀速运动的, 因此第一张图的时序实际上与图1B对应, 图1B中特征区 104a1 的角度范围越大则第一张图中 B 区域在时域上越宽。因此通过调整第二转盘上特征 区的比例可以改变图 1C 中第一张图上 B 和 R 两区域的相对比例。 0022 图1C中的第四张图表示固态发光装置出射光的颜色时序, B表示出射蓝光, G表示 出射绿光, R 表示出射红光。 0023 图 1C 中的第二张图表示第二激发源开启和关断的时序, 直线在上表示开启, 在横 坐标上表示关断。对比图 1C 中的前两张图, 可见当第二转盘中的特征区 104a2(出射蓝光 的特征区) 转动到激发光 1。
23、12 的激发位置时第二激发源处于开启状态 (点亮状态) , 此时如图 1C 中的第四张图所示的固态发光装置发射蓝光 ; 当第二转盘中的部分特征区 104a1(出射 红光的特征区) 转动到激发光 112 的激发位置时 (对应于 t1 时段) 第二激发源也处于开启状 态, 此时固态发光装置发射红光 ; 当第二转盘中的其它部分特征区 104a1 转动到激发光 112 的激发位置时 (对应于t2时段) 第二激发源处于关断状态, 此时如第三张图所示第一光源在 t2时间段内开启, 此时固态发光装置发射绿光。 然后周而复始的重复工作, 这样就产生了时 序的基色光序列。 0024 本实施例中, 第一光源和第二。
24、光源都存在关闭的时间段, 这样即使它们在开启的 时间段以满负荷工作, 平均的总工作负载仍然低于始终满负荷工作的负载, 使用寿命得以 保障。由于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在开启的时间段是可以满负荷工作的, 因此亮度也同时得 以保证。 在实际的显示应用中, 要实现混合白光所需要的绿光的比例最大, 因此绿光在时序 输出上的占空比最高, 约占到 50% 左右。由于红光和蓝光是由第二光源输出, 绿光是由第一 光源输出, 因此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处于开启状态的占空比接近, 这样两个光源的衰减 速度一致, 色平衡更容易保证, 且使用寿命都可以达到最优化。 0025 在上述实施例中, 第二波长转换装置是以第二转盘来实。
25、现的。在实际使用中也可 以使用其他的形式, 例如线性往复运动的波长转换带, 或者旋转的鼓形的侧面可以实现波 长转换的波长转换装置, 或者第二激发源发出的激发光周期性的往复扫描第二波长转换装 置以实现红光和蓝光的分时输出。 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面的描述发展出多种可能的形式 而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此处不再赘述。 0026 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3A 所示。与图 1A 所示 的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的固态发光装置中, 第一光源包括第一激发源 301 和第一 波长转换装置 308。第一波长转换装置 308 包括第一转盘 308a 和驱动装置 308b。第一转 盘。
26、 308a 的示意图如图 3B 所示, 它包括绿色波长转换区 308a1, 第一激发源 301 发出的激发 光311入射于该绿色波长转换区以发射绿光314。 在本实施例中, 绿色波长转换区沿圆周方 向分布于第一转盘上, 随着第一转盘的转动它所受激发射的光的颜色不会改变。第一转盘 转动的原因在于避免绿色波长转换区的局部过热。 0027 在本实施例中, 使用承载有绿色波长转换区的第一转盘来受激发射绿光。 实际上,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6 5/8 页 7 如果绿色波长转换区的散热性能良好, 也可以不转动而保持静止, 其结构如图 4A 所示。图 4A 表示了固态发光装置中第一光源。
27、的一种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激发源 401 发射的 激发光 411 被分光滤光片 431 反射而入射于固定于反射导热基底 432 上的绿色波长转换区 407, 绿色波长转换区 407 受激发射的绿光 413 被反射导热基底 432 反射而向上发射并透射 分光滤光片 431 而出射。显然, 分光滤光片 431 需要具有反射激发光 411 和透射受激光 413 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 也可以设置成激发光 411 透射分光滤光片而入射于置于其对面的 绿色波长转换区, 绿色波长转换区受激发射的受激光出射后被分光滤光片反射而出射。 0028 与图 3A 中的第一光源的透射式结构相比, 图 4A 所。
28、示的第一光源中绿色波长转换 区被设置在反射基底上, 它发出的绿光被该反射基底反射而向原理该基底的方向发射, 因 此称为反射式。反射式的好处在于绿色波长转换区的散热比较容易处理。显然, 反射式结 构也可以与第一转盘相结合, 只需要将绿色波长转换区设置于第一转盘上即可, 其结构如 图 4C 所示。第一光源 401 发出的激发光经过分光滤光片 431 的反射而入射于反射式的第 一转盘 407, 第一转盘 407 上的绿色波长转换区受激发射受激光, 该受激光被第一转盘反射 而向上出射并透过分光滤光片而出射。 0029 显然, 图 4C 的结构也可以被用于第二光源, 此时 401 为第二激发源, 转盘 。
29、407 为反 射式的第二转盘。当第二激发源发射紫外或更短波长的激发光时, 第二转盘上设置有红色 波长转换区和蓝色波长转换区以周期性的受激产生红光和蓝光, 此时分光滤光片 431 反射 激发光透射红光和蓝光。 0030 第二光源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如图 4B 所示。第二激发源 403 发射的蓝色激发光 411 被分光滤光片 431 反射而入射于第二转盘 404。第二转盘上分布有两个特征区, 一个特 征区上设置有红色波长转换区, 当这个区转动到激发光的入射位置时, 该区受激发射红光, 该红光被第二转盘 404 所反射而向上发射并透过分光滤光片 431 形成红色出射光 413。另 一个特征区为透射区,。
30、 当这个区转动到激发光的入射位置时, 蓝色激发光 411 透过并经过 一系列的反射最终再次被分光滤光片 431 所反射形成蓝色出射光 411。透射区可能包括散 射材料以用于对蓝色激发光进行散射以提高显示均匀性。这样随着第二转盘 404 的转动该 第二光源分时的发射红光和蓝光。 0031 第二光源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如图 4D 所示。在该结构中包括小反射镜 431, 第二 激发源 403 发出的激发光 411 被该小反射镜 431 反射而入射于第二转盘, 第二转盘上包括 红色和蓝色两个特征区, 红色特征区包括红色波长转换区, 当这个区转动到激发光的入射 位置时, 该区受激发射红光, 该红光中大部分。
31、从小反射镜的四周出射。当激发光 411 为紫外 或波长更短的激发光时, 蓝色特征区包括蓝色波长转换区, 当这个区转动到激发光的入射 位置时, 该区受激发射蓝光, 该蓝光中大部分从小反射镜的四周出射 ; 而当激发光 411 为蓝 色激发光时, 蓝色特征区为反射散射区, 经它反射散射的蓝光向上出射, 其中大部分从小 反射镜的四周出射。这样随着第二转盘 404 的转动该第二光源分时的发射红光和蓝光。 0032 第二光源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如图 4F 所示。与图 4E 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光的是, 该第二光源的实施例中不包括小反射镜而包括带孔反射镜 431。第二激发源 403 发射的激 发光 411 透射带。
32、孔反射镜 431 中间的孔而入射于第二转盘 404。第二转盘的设置与图 4D 实 施例中的相同, 第二转盘上出射的光的大部分被带孔反射镜 431 的孔周围的区域反射而出 射。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7 6/8 页 8 0033 第二光源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如图 4E 所示, 该结构实际上是图 4F 所示实施例的 一种变形。在该实施例中, 将图 4E 中的带孔反射镜弯曲而形成带孔反射碗 431, 激发光 411 透射带孔反射碗431中间的孔而入射于第二转盘404, 第二转盘上出射的光413的大部分被 带孔反射碗的孔四周区域所反射并聚焦入射于光收集器 409 的入口并最终从光收集。
33、器 409 的出口出射。最常用的光收集器是积分棒 (光导管) 。 0034 以上图 4B 至图 4F 所示的结构是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都可能采用的, 而且这些结 构只是举例, 并不是穷举所有的可能。本技术领域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举例的结构而简单的 想出其它的结构, 此处不做赘述。在下面的实施例中, 仍然使用图 3A 所示的结构进行举例 说明。 0035 图 5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 装置的发光时序。图 5 从上至下共四张图, 第一张图表示的是, 由于第二转盘的转动, 第二 转盘被激发光激发的位置的属性随时间的变化, 图中 B 表示出射蓝光, R 表示出射红。
34、光。与 图 1C 不同的是,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和第二激发源开启和关断的时间段不同。具体来说, 第二激发源在第二转盘的蓝光 (B) 时间段中只有前段部分 t3 部分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在 第二转盘的红光 (R) 时间段中只有后段部分的 t5 部分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t3 和 t5 之间 的 t4 时间段处于关断状态, 同时第一光源在 t4 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这样如图 5 的第四张 图所示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分别在 t3、 t4 和 t5 时间段出射蓝光 (B) 、 绿光 (G) 和红光 (R) 。与图 1C 所示的时序相比, 本实施例中绿光 (G) 和红光 (R) 的顺序调换了, 同。
35、时绿光 (G) 还占用了一部分第二转盘上的蓝光 (B) 时间段。这说明固态发光装置的分时发光的颜色时 间段并不完全由第二转盘上的蓝光特征区和红光特征区的比例决定, 而是可以根据第一光 源和第二激发源的开启和关断进行调节的。准确的说, 固态发光装置分时发射的光的颜色 是由第二转盘上的蓝光特征区和红光特征区的比例以及第一光源和第二激发源的开启时 序共同决定的。 0036 结合图5的时序实施例和图1C的时序实施例可以理解, 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第一光 源、 第二激发源和第二转盘, 可以实现多种固态发光装置的发光时序, 本领域人员根据这两 种举例可以自己进行设计。 0037 图 6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
36、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 装置的发光时序。与图 5 所示的时序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在第 二光源发射红光的一部分时间段点亮, 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在这部分时间段发射绿光和红光 的混合光。 具体来说, 在图5中的第三张图上所示的第一光源在t4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不仅在 t4 的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而且还在 t5 中的前段的部分时 间段 t51 处于开启状态 (如图 6 的第三张图所示的) , 这样如图 6 的第四张图所示的, 在 t3、 t4 时间段固态发光装置分别发射蓝光和绿光, 在 t51 时间段固态发光装置发射绿光和红光 。
37、的混合光而形成黄光出射, 在 t5 的除去 t51 的其它时间段固态发光装置发射红光。应用本 实施例可以使固态发光装置发射黄色光从而提高亮度。 0038 图 7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 装置的发光时序。在图 6 所示时序的基础上,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在第二光源发射蓝光 的时间段点亮, 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在这个时间段发射绿光和蓝光的混合光。具体来说在 t3 时间段, 第二激发源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第二光源发射蓝光, 同时第一光源也处于低负荷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8 7/8 页 9 的开启状态, 使第一光源发射比满负荷状态下亮度较低的绿。
38、光。这使得固态发光装置在 t3 时间段发射蓝光和绿光的混合光。这样的目的在于, 蓝光尤其是蓝色激光发出的蓝光有时 候颜色偏紫色, 加入一些绿光成分有利于使其看起来更蓝, 即蓝色的颜色更好。 一般来说加 入的绿光不需要很多, 因此在t3时间段第一光源是处于低负荷 (例如低电流或低电压) 状态 而不是满负荷状态, 其工作负荷低于第一光源在其它点亮时间段的工作负荷。 0039 图 8A 是本发明的固态发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与图 3A 所示的实 施例类似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也包括了第一激发源 801 和第一波长转换装置, 具体 来说第一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第一转盘808a, 该第一转。
39、盘808a被驱动装置808b驱动而转动。 与图 3A 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 除了绿色波长转换区, 第一转盘 808a 还包括青色波长转换 区, 绿色波长转换区和青色波长转换区沿圆周方向分布于第一转盘上并随第一转盘一起转 动。第一激发源 801 发出的激发光周期性的依次入射于绿色波长转换区和青色波长转换区 以分时发射绿光和青色光。 0040 图 8B 和图 8C 分别是图 8A 实施例中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示意图。其中 808a1 为青色波长转换区, 808a2 为绿色波长转换区, 804a1 为蓝光特征区, 804a2 为红光特征区。 图 9 是本实施例中在波长合光装置光路后端的光谱示意图,。
40、 其中 B 表示蓝光光谱, C 表示青 色光光谱, G 表示绿光光谱, R 表示红光光谱, 而虚线表示波长合光装置 806 的透过谱, 可见 C 和 G 光谱可以透过波长合光装置, B 和 R 则可以被波长合光装置反射进而实现合光。 0041 在控制方面本实施例也与图 3A 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如图 8A 所示, 控制装置 807 还控制第一转盘的驱动装置 808b 以使得第一转盘的转动和第二转盘的转动同步。具体的 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的发光时序如图 10 所示。 0042 图 10 从上至下共五张图, 第一张和第三张分别是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上在激发 光激发位置的区域随时间变化的示意,。
41、 其中B表示蓝光时间段, R表示红光时间段, G表示绿 光时间段, 而 C 表示青色光时间段。可见当第二转盘上蓝光特征区位于激发光的激发位置 时, 在第一转盘上青色波长转换区也位于激发光的激发位置, 而当第二转盘上红光特征区 位于激发光的激发位置时, 在第一转盘上绿色波长转换区也位于激发光的激发位置, 第一 转盘和第二转盘同步。 对应的, 在第二转盘的蓝光时间段第二激发源处于开启状态, 在第二 转盘的红光时间段中前段的 t1 时间段第二激发源也处于开启状态, 而在第二转盘的红光 时间段的后段的 t2 时间段第二激发源处于关断状态。对应的, 在第一转盘的青色光时间段 (也就是第二转盘的蓝光时间段。
42、) 第一激发源处于低负荷的开启状态, 此时第一光源出射低 亮度的青色光, 而固态发光装置出射低亮度的青色光和蓝光的混合光 (如图 10 的最后一张 图所示) 。青色光对偏紫的蓝光的矫正作用比绿光要好, 加入一定量的青色光所得到的蓝光 的颜色也更好。在第一转盘的绿光时间段中的前段第一激发源处于关断状态, 而在 t1 时间 段的后段 t11 时间段和 t2 时间段第一激发源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在 t11 时间段固态发光 装置出射红光和绿光的混合光即黄光以增强亮度, 而在 t2 时间段固态发光装置出射绿光。 0043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在第一转盘上加入青色波长转换区以及控制第一转盘和第二 转盘同步,。
43、 在蓝光出射光中加入了部分青色光成分从而使蓝光的颜色更好。与图 7 中的情 况类似的,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发射青色光的工作负荷低于第一光源发射绿光的工作负 荷, 这是因为在蓝光中只需要加入少量青色光就可以达到调节颜色作用, 加入过多则青色 光也会偏离理想的蓝色。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9 8/8 页 10 0044 在图 8A 至图 10 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转盘的青色波长转换区的大小与第二转盘 的蓝光特征区必须是相同的。 而实际上而这也可以不同, 这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予以说明。 0045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固态发光装置的结构与图 8A 所示的结构相同, 而其中的第一。
44、 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示意图分别如图 11A 和 11B 所示。第一转盘 1108a 中, 区域 1108a1 为 青色波长转换区, 1108a2 为绿色波长转换区, 而第二转盘 1104a 中, 1104a1 为蓝光特征区, 1104a2为红光特征区。 明显看出, 第一转盘的青色波长转换区1108a1的角度范围小于第二 转盘 1104a1 的蓝光特征区的角度范围。这在以下工作时序中进行解释。 0046 图11C是本实施例的各部件工作时序以及固态发光装置的发光时序。 与图10的工 作和发光时序相同的是, 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同样保持同步 ; 而不同的是, 图 11 中第二激 发源在第二转盘的蓝光时间。
45、段的 t3 部分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在第二转盘的红光时间段 的 t5 部分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在 t3 和 t5 之间的 t4 时间段处于关断状态, 其中 t3 时间 段对应于第一转盘的青色光时间段 ; 而第一激发源在第一转盘的青色光时间段处于低负荷 的开启状态, 在 t4 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在 t5 时间段的前段的 t51 时间段处于开启状态, 在 t5 的其它时间段处于关断状态。因此, 固态发光装置在 t3 时间段中发射青色光和蓝光 的混合光, 在 t4 时间段中发射绿光, 在 t51 时间段中发射绿光和红光的混合光, 在 t5 的剩 余时间段中发射红光。 0047 比较图 10 。
46、和图 11C 可以理解, 固态发光装置的发光时序并不完全受第一转盘、 第 二转盘上的区域设置所决定, 两个转盘上的相对应的区域的角度范围也不一定要相等, 还 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激发源和第二激发源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不同的出射光时序可 能性。总之,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光源发射青色光的时间段与第二光源发射蓝光的时间段相 同, 这样就可以使得在这个时间段内固态发光装置发射青色光和蓝光的混合光以得到更好 的蓝光颜色。 0048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投影显示装置, 包括上述的固态发光装置, 还包括光阀和投影 光学系统, 固态发光装置的出射光入射于光阀并被其调制形成图像, 该图像光被投影光学 系统投射而形成图。
47、像。 004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4009029 A 10 1/10 页 11 图 1A 图 1B 图 1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1 2/10 页 12 图 2A 图 2B 图 3A 图 3B 图 4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2 3/10 页 13 图 4B 图 4C 图 4D 图 4E 图 4F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
48、04009029 A 13 4/10 页 1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4 5/10 页 1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5 6/10 页 1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6 7/10 页 17 图 8A 图 8B 图 8C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7 8/10 页 18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8 9/10 页 19 图 11A图 11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19 10/10 页 20 图 11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009029 A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