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8703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09328.2

申请日:

2013.04.01

公开号:

CN103195252A

公开日:

2013.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04申请日:20130401|||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04

主分类号:

E04G21/04

申请人: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远宏; 余正茂; 代峰; 张峰

地址:

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红旗南路1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代理人:

赵百令;刘大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包括可套设在末端软管上的至少两个挤压部,该挤压部具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具有弹性,且与末端软管接触,外壁与内壁相连形成封闭腔体,且外壁上具有气孔,该气孔一端与封闭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施压装置连通。混凝土泵车在布料时,混凝土从末端软管中直接输送至浇筑点,当需要更换浇筑点时,启动施压装置,使得封闭腔体内的压力增大,由于挤压部的内部与末端软管接触且具有弹性,因此,在压力增大时,内壁发生朝向末端软管的弹性形变,迫使末端软管封闭,防止在更换浇筑点的过程中,混凝土从末端软管中泄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套设在末端软管上的至少两个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具有内壁(1)和外壁(2),所述内壁(1)与所述末端软管(0)接触且具有弹性,所述外壁(2)与所述内壁(1)相连,形成封闭腔体,所述外壁(2)上具有气孔(3),所述气孔(3)一端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是施压装置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为两个,两个挤压部的内壁(1)环成圆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3)设置在所述外壁(2)的中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1)和外壁(2)之间通过端壁(4)连接,所述挤压部具有唇边(5),相邻挤压部通过所述唇边(5)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1)的圆心角略小于180°。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1)围成的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末端软管(0)的直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1)为软橡胶内壁。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2)为硬橡胶外壁。

说明书

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泵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又称泵车,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主要由泵体和输料管组成,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泵体,而后利用泵车上的布料杆和输料管,将混凝土输送到一定的高度和距离。
末端软管是混凝土泵车熟料管最末端的一截橡胶软管。
布料时,由于浇筑点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停泵更换浇筑点,在更换浇筑点的过程中,由于输料管内还存有大量的混凝土,混凝土会滴漏至不需要浇筑的地方,一方面造成混凝土的浪费;另一方面使得工作场地产生了混凝土垃圾。如果在更换浇筑点之前等待输料管内的混凝土流完,则降低了浇筑效率。
因此,如何解决混凝土泵车在更换浇筑点时混凝土泄露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能够解决混凝土泵车在更换浇筑点时混凝土泄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包括可套设在末端软管上的至少两个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与所述末端软管接触且具有弹性,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相连,形成封闭腔体,所述外壁上具有气孔,所述气孔一端与所述封闭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施压装置连通。
优选地,上述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中,所述挤压部为两个,两个挤压部的内壁环成圆周。
优选地,上述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中,所述气孔设置在所述外壁的中心。
优选地,上述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中,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通过端壁连接,所述挤压部具有唇边,相邻挤压部通过所述唇边相连。
优选地,上述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中,所述内壁的圆心角略小于180°。
优选地,上述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中,所述内壁围成的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末端软管的直径。
优选地,上述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中,所述内壁为软橡胶内壁。
优选地,上述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中,所述外壁为硬橡胶外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包括可套设在末端软管上的至少两个挤压部,该挤压部具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具有弹性,且与末端软管接触,外壁与内壁相连形成封闭腔体,且外壁上具有气孔,该气孔一端与封闭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施压装置连通。
混凝土泵车在布料时,混凝土从末端软管中直接输送至浇筑点,当需要更换浇筑点时,启动施压装置,使得封闭腔体内的压力增大,由于挤压部的内部与末端软管接触且具有弹性,因此,在压力增大时,内壁发生朝向末端软管的弹性形变,迫使末端软管封闭,防止在更换浇筑点的过程中,混凝土从末端软管中泄露,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同时也保证了工作场地不会产生混凝土垃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的挤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的挤压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工作示意图。
上图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末端软管;1内壁;2外壁;3气孔;4端壁;5唇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能够解决混凝土泵车在更换浇筑点时混凝土泄露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的挤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的挤压部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工作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包括可套设在末端软管0上的至少两个挤压部,该挤压部具有内壁1和外壁2,内壁1具有弹性,且与末端软管0接触,外壁2与内壁1相连形成封闭腔体,且外壁2上具有气孔3,该气孔3一端与封闭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施压装置连通。
如图4所示,混凝土泵车在布料时,混凝土从末端软管0中直接输送至浇筑点,当需要更换浇筑点时,启动施压装置,使得封闭腔体内的压力增大,由于挤压部的内部与末端软管0接触且具有弹性,因此,在压力增大时,内壁1发生朝向末端软管0的弹性形变,迫使末端软管0封闭,防止在更换浇筑点的过程中,混凝土从末端软管0中泄露,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同时也保证了工作场地不会产生混凝土垃圾。在移动至浇筑点后,再次启动施压装置,使得封闭腔体内泄压,内壁1在末端软管0的回复弹力和自身回复弹力的作用下回复至最初状态,从而打开末端软管0,可继续布料工作。
具体地,上述施压装置为泵车的控制气路,更换浇筑点时,启动该控制气路,挤压部的气孔3进气,从而使得封闭腔体内增压,移动至所需浇筑点后,再次启动该施压装置,挤压部的气孔3出气,封闭腔体内泄压,内壁1回复至最初状态,继续布料。上述施压装置还可以为泵车的控制油路,控制原理同上,在此不在赘述。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挤压部为两个,两个挤压部的内壁1环成圆周套设在末端软管0上。更进一步地,气孔3设置在外壁2的中心。这样两个气孔3位于末端软管0相对位置,更好地保证进气时,末端软管0的封闭性。
在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其内壁1和外壁2之间通过端壁4相连,且加压部还具有延伸的唇边5,相邻两个挤压部通过该唇边5相连,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挤压部有两个,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唇边5,唇边5上开设有圆孔,相对扣合套设在末端软管0上后,两个挤压部的唇边5相对贴合,然后将唇边5上的圆孔通过螺栓固定,完成装配过程。
为了保证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末端软管0上,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挤压部为两个,两个挤压部的内壁1环成圆周套设在末端软管0上,且每个挤压部的内壁1的圆心角的角度小于180°,这样当相对的两个唇边5固定连接在一起时,两个挤压部对末端软管0具有一定压力,该压力使得本发明能够固定在末端软管0上,不易脱落。
为了达到上述防脱落的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案,即上述挤压部为两个,两个挤压部的内壁1环成圆周套设在末端软管0上,且每个挤压部的内壁1的圆心角的角度等于180°,且两个内壁1围成的圆周的圆心角的直径略小于末端软管0的直径,这样当相对的两个唇边5固定连接在一起时,两个挤压部对末端软管0同样具有一定压力,该压力也能使得本发明固定在末端软管0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内壁1采用软橡胶制成,即为软橡胶内壁,外壁2和端壁4均采用了厚度较厚的硬橡胶制成,可知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在于,通过对两个挤压部的封闭腔体施压,压力使得内壁1发生弹性形变,从而挤压末端软管0,使其闭合。因此,对于各部件材质的选择并不局限,只要能实现上述效果即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车末端软管防泄装置,包括可套设在末端软管上的至少两个挤压部,该挤压部具有内壁和外壁,内壁具有弹性,且与末端软管接触,外壁与内壁相连形成封闭腔体,且外壁上具有气孔,该气孔一端与封闭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施压装置连通。混凝土泵车在布料时,混凝土从末端软管中直接输送至浇筑点,当需要更换浇筑点时,启动施压装置,使得封闭腔体内的压力增大,由于挤压部的内部与末端软管接触且具有弹性,因此,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