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496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 CN 102949698 A *CN102949698A* (21)申请号 201210497504.X (22)申请日 2012.11.29 A61K 36/9068(2006.01) A61P 15/00(2006.01) A61K 33/06(2006.01) A61K 35/24(2006.01) A61K 35/36(2006.01) A61K 35/62(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广西东兴市创新特色医药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地址 538101 广。
2、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 市江平镇解放西路 (72)发明人 闫位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45107 代理人 石晓玲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 制备方法, 该药物包括生附子、 生半夏、 细辛、 桂 枝、 伏苓、 生姜、 干姜、 肉桂、 苍术、 黄芪、 麻黄、 山茱 萸、 柴胡共 30 味中药材与蜂蜜配伍而成, 药材经 过粉碎或水煎提取制取稠膏后, 与蜂蜜配伍制成 胶囊剂或丸剂等中药制剂。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子 宫肌瘤的中药能散中有补, 消中有行, 利中有清, 活血不伤正, 扶正。
3、不留瘀, 用药后子宫肌瘤得到不 同程度的控制, 瘤体缩小, 月经不调、 腰腹疼痛、 以 及内膜炎和伴有卵巢囊肿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易于患者接受。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1 页 2 1.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生附 子 10 500 份、 生半夏 5 200 份、 细辛 5 200 份、 桂枝 5 200 份、 伏苓 5 200 份、 生 姜 10 500 份、 干姜 5 100 份。
4、、 肉桂 5 50 份、 苍术 5 50 份、 黄芪 5 100 份、 麻黄 3 30 份、 山茱萸 5 100 份、 柴胡 5 100 份、 升麻 5 50 份、 紫石英 5 200 份、 半枝莲 5 200 份、 白花草 5 200 份、 稀莶草 10 300 份、 莪术 10 200 份、 大黄 5 200 份、 蜂蜜 100 500 份、 炮山甲 15 400 份、 山药 10 300 份、 五灵脂 10 100 份、 党参 10 100 份、 土元 10 100 份、 大贝 5 30 份、 水蛭 5 200 份、 蜈蚣 5 200 份、 当归 5 100 份、 白芥子 5 200 份。
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各原料的重量份为 : 生 附子 200 份、 生半夏 105 份、 细辛 105 份、 桂枝 110 份、 伏苓 110 份、 生姜 260 份、 干姜 55 份、 肉桂 30 份、 苍术 30 份、 黄芪 60 份、 麻黄 18 份、 山茱萸 60 份、 柴胡 55 份、 升麻 30 份、 紫石英 105 份、 半枝莲 105 份、 白花草 110 份、 稀莶草 170 份、 莪术 110 份、 大黄 105 份、 蜂蜜 300 份、 炮山甲 205 份、 山药 155 份、 五灵脂 65 份、 党参 55 份、 土元 。
6、55 份、 大贝 20 份、 水蛭 115 份、 蜈蚣 115 份、 当归 55 份、 白芥子 105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该药物的剂型为丸剂或 胶囊剂。 4.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骤 : 1) 取配方量的炮山甲、 山药、 五灵脂、 党参、 土元、 大贝、 水蛭、 蜈蚣、 当归和白芥子用温 水洗净, 晒干,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2) 取配方量的生附子、 生半夏、 细辛、 桂枝、 伏苓、 生姜、 干姜、 肉桂、 苍术、 黄芪、 麻黄、 山 茱萸、 柴胡、 升麻、 紫石英、 半枝莲、。
7、 白花草、 稀莶草、 莪术和大黄粉碎后加水浸泡 0.5 1 小 时, 滤去浸泡用水, 加水煎煮 2 次, 合并煎煮液, 滤去药渣, 取滤液浓缩至 60时相对密度为 1.25 1.30 的稠膏 ; 3) 将步骤 1) 的细粉和步骤 2) 的稠膏加蜂蜜混匀, 按照需要制成不同的制剂。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1) 所述 的细粉的粒度为 100 300 目。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2) 中所 述的加水煎煮过程中, 第一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812倍, 煎煮至沸腾后保 。
8、持微沸 1 1.5 小时 ; 第二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6 8 倍, 煎煮至沸腾后保 持微沸 0.5 1 小时 0.5 1 小时。 7. 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3) 中所述 制剂的剂型为丸剂或胶囊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49698 A 2 1/6 页 3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子宫肌瘤属中医症瘕范畴, 无论虚实寒热, 都有气滞血瘀这一病机。 治则当以调摄 气血, 温经化瘀为本, 兼顾它症, 。
9、始能奏效, 少腹逐瘀汤症为气滞血瘀, 情志不遂, 气机运行 不利, 故胀, 瘀血阻络, 遇寒则凝, 不通则痛, 瘀久不散, 而成形则为症瘕。 温经逐瘀法可使寒 散瘀通气血行, 则胀减痛止症瘕消。 0003 现有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较多, 有片剂、 丸剂、 口服液、 口含片等, 在治疗上也各有 特色, 但还未见有本申请所述配伍的药物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见效快、 疗效好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 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 : 0006 生附子 10 500 份, 生半夏 5 200 。
10、份, 细辛 5 200 份, 桂枝 5 200 份, 伏苓 5 200 份, 生姜 10 500 份, 干姜 5 100 份, 肉桂 5 50 份, 苍术 5 50 份, 黄芪 5 100 份, 麻黄 3 30 份, 山茱萸 5 100 份, 柴胡 5 100 份, 升麻 5 50 份, 紫石英 5 200 份, 半枝莲 5 200 份, 白花草 5 200 份, 稀莶草 10 300 份, 莪术 10 200 份, 大 黄 5 200 份, 蜂蜜 100 500 份, 炮山甲 15 400 份, 山药 10 300 份, 五灵脂 10 100 份, 党参 10 100 份, 土元 10 10。
11、0 份, 大贝 5 30 份, 水蛭 5 200 份, 蜈蚣 5 200 份, 当归 5 100 份, 白芥子 5 200 份。 0007 上述药物中各原料的优选重量份为 : 0008 生附子 200 份、 生半夏 105 份、 细辛 105 份、 桂枝 110 份、 伏苓 110 份、 生姜 260 份、 干姜 55 份、 肉桂 30 份、 苍术 30 份、 黄芪 60 份、 麻黄 18 份、 山茱萸 60 份、 柴胡 55 份、 升麻 30 份、 紫石英 105 份、 半枝莲 105 份、 白花草 110 份、 稀莶草 170 份、 莪术 110 份、 大黄 105 份、 蜂蜜 300 份。
12、、 炮山甲 205 份、 山药 155 份、 五灵脂 65 份、 党参 55 份、 土元 55 份、 大贝 20 份、 水蛭 115 份、 蜈蚣 115 份、 当归 55 份、 白芥子 105 份。 0009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其剂型可以是医学上可接受的任何剂型, 具 体可以是丸剂、 胶囊。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0011 1) 取配方量的炮山甲、 山药、 五灵脂、 党参、 土元、 大贝、 水蛭、 蜈蚣、 当归和白芥子 用温水洗净, 晒干, 粉碎成细粉, 备用 ; 0012 2) 取配方量的生附子、 生半夏、 细辛、 。
13、桂枝、 伏苓、 生姜、 干姜、 肉桂、 苍术、 黄芪、 麻黄、 山茱萸、 柴胡、 升麻、 紫石英、 半枝莲、 白花草、 稀莶草、 莪术和大黄粉碎后加水浸泡 说 明 书 CN 102949698 A 3 2/6 页 4 0.5 1 小时, 滤去浸泡用水, 加水煎煮 2 次, 合并煎煮液, 滤去药渣, 取滤液浓缩至 60时 相对密度为 1.25 1.30 的稠膏 ; 0013 3)将步骤1)的细粉和步骤2)的稠膏加蜂蜜混匀, 按照需要制成不同的制剂, 具体 可以是丸剂、 胶囊。 0014 上述方法中, 步骤 1) 所述的细粉的粒度为 100 300 目。 0015 上述方法中, 步骤 3) 所述的。
14、加水煎煮过程中, 第一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 重量的 8 12 倍, 煎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 1 1.5 小时 ; 第二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 重量的 6 8 倍, 煎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 0.5 1 小时。 0016 本发明中各药物的机理如下 : 0017 生附子, 味辛、 甘, 性热, 归心、 肾、 脾经,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 生半夏, 味辛, 性温, 入肺、 脾、 胃三经, 消肿止痛 ; 细辛, 味辛、 性温, 入肺经、 肾经、 心经、 肝经、 胆经、 脾经,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 桂枝, 味辛、 甘, 性温, 入膀胱、 心、 肺经, 发汗解肌, 温经通脉,。
15、 助 阳化气, 散寒止痛 ; 伏苓, 味甘、 淡, 性平, 归心经、 肺经、 脾经、 肾经, 利水渗湿、 益脾和胃、 宁 心安神 ; 生姜, 味辛、 性微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药毒 ; 干姜, 味 辛、 性热, 归脾、 胃、 心、 肺经, 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 燥湿消痰, 温肺化饮 ; 肉桂, 性大热, 味辛、 甘, 归肾、 脾、 心、 肝经, 补火助阳, 引火归源, 散寒止痛, 活血通经 ; 苍术, 味辛、 苦, 性温, 归 脾、 胃、 肝经, 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 明目 ; 黄芪, 味甘, 性微温, 归肺、 脾、 肝、 肾经, 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
16、 托疮生肌、 利水消肿 ; 麻黄, 味辛、 微苦, 性温, 归肺、 膀胱经,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 山茱萸, 味酸、 涩, 性微温, 归肝、 肾经, 补益肝肾, 固涩精气 ; 柴胡, 性微寒、 味苦、 辛, 归肝经、 肺经、 脾经, 透表泄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 紫石英, 味甘、 辛, 性温, 入心、 肝、 肺、 肾经, 镇心、 安神、 降逆气、 暖子宫 ; 半枝莲, 味辛、 苦, 性寒, 归肺经、 肝经、 肾经, 清热解 毒、 散瘀止血、 消肿止痛 ; 白花草, 味甘、 微苦, 性平, 清热利湿 ; 稀莶草, 味辛、 苦, 性微寒, 入 肝、 心经, 祛风湿, 通经络。
17、, 解毒 ; 大黄, 味苦、 寒, 入胃经、 大肠经、 肝经、 脾经, 攻积滞、 清湿 热、 泻火、 凉血、 祛瘀、 解毒 ; 0018 炮山甲, 味咸、 性微寒, 入肝、 胃二经, 消肿化脓、 散淤通络、 通经、 下乳、 活血镇痛 ; 山药, 味甘, 性温、 平, 除寒热邪气, 补中益气 ; 五灵脂, 味甘、 性温, 活血散瘀, 炒炭止血 ; 党 参, 性平, 味甘、 微酸, 归脾、 肺经, 补中益气、 健脾益肺 ; 土元, 味咸、 性寒, 归肝经, 下瘀血, 消 症瘕 ; 大贝, 性寒、 味苦, 清热化痰、 开郁散结 ; 水蛭, 主逐恶血、 瘀血、 破血消积聚 ; 蜈蚣, 性 温、 味辛,。
18、 息风镇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 当归, 性温, 味甘、 辛, 归肝、 心、 脾经,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 莪术, 味辛、 苦, 性温, 归肝、 脾经, 破血祛瘀, 行气止痛, 散结 ; 升麻, 味 辛、 微甘, 性微寒, 归肺、 脾、 胃、 大肠经,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 白芥子, 性温, 味辛, 无毒, 入手太阴经, 温肺豁痰利气、 散结通络止痛 ; 蜂蜜, 主心腹邪气, 诸惊痫、 安五脏诸不 足、 益气补中、 止痛解毒、 和百药。 0019 本发明结合中医中药理论, 以软坚散结,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破血消癓, 通经活 络, 破气行滞, 化瘀止血。
19、, 活血定痛, 益气摄血, 通经络, 消淤肿为指导, 诸药配伍可发挥散中 有补, 消中有行, 利中有清, 活血不伤正, 扶正不留瘀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其 疗效确切、 作用温和、 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易于患者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949698 A 4 3/6 页 5 0020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1 实施例 1 0022 1) 按以下表 1 中实施例 1 的配比称取各原料, 备用 ; 0023 2) 将原料中的炮山甲、 山药、 五灵脂、 党参、 土元、 大贝、 水蛭、 蜈蚣、 当归、 白芥子用 温水洗净, 。
20、晒干, 粉碎成 100 目细粉, 备用 ; 0024 3) 将原料中的生附子、 生半夏、 细辛、 桂枝、 伏苓、 生姜、 干姜、 肉桂、 苍术、 黄芪、 麻 黄、 山茱萸、 柴胡、 升麻、 紫石英、 半枝莲、 白花草、 稀莶草、 莪术、 大黄加粉碎后布包, 加水浸 泡 0.5 小时, 滤去浸泡用水, 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8 倍, 煎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 1 小时 ; 第二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6 倍, 煎煮至沸腾 后保持微沸0.5小时, 合并两次煎煮液, 滤去药渣, 取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 稠膏 ; 0025 4)将步骤2)的。
21、细粉和步骤3)的稠膏加蜂蜜混匀, 按常规方法制成丸剂, 检验合格 后分装。每丸含内容物 1g, 每次 10 丸, 每日 3 次, 30 天为一个疗程。 0026 实施例 2 0027 1) 按以下表 1 中实施例 2 的配比称取各原料, 备用 ; 0028 2) 将原料中的炮山甲、 山药、 五灵脂、 党参、 土元、 大贝、 水蛭、 蜈蚣、 当归、 白芥子用 温水洗净, 晒干, 粉碎成 300 目细粉, 备用 ; 0029 3) 将原料中的生附子、 生半夏、 细辛、 桂枝、 伏苓、 生姜、 干姜、 肉桂、 苍术、 黄芪、 麻 黄、 山茱萸、 柴胡、 升麻、 紫石英、 半枝莲、 白花草、 稀莶草、。
22、 莪术、 大黄加粉碎后布包, 加水浸 泡 1 小时, 滤去浸泡用水, 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12 倍, 煎 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 1.5 小时 ; 第二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8 倍, 煎煮至沸腾 后保持微沸1小时, 合并两次煎煮液, 滤去药渣, 取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稠 膏 ; 0030 4)将步骤2)的细粉和步骤3)的稠膏加蜂蜜混匀, 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检验合 格后分装。每粒胶囊含内容物 1g, 每次 10 粒, 每日 3 次, 30 天为一个疗程。 0031 实施例 3 0032 1) 按以下表 1 中实施例 3 的配。
23、比称取各原料, 备用 ; 0033 2) 将原料中的炮山甲、 山药、 五灵脂、 党参、 土元、 大贝、 水蛭、 蜈蚣、 当归、 白芥子用 温水洗净, 晒干, 粉碎成 200 目细粉, 备用 ; 0034 3) 将原料中的生附子、 生半夏、 细辛、 桂枝、 伏苓、 生姜、 干姜、 肉桂、 苍术、 黄芪、 麻 黄、 山茱萸、 柴胡、 升麻、 紫石英、 半枝莲、 白花草、 稀莶草、 莪术、 大黄加粉碎后布包, 加水浸 泡 0.8 小时, 滤去浸泡用水, 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10 倍, 煎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 1.2 小时 ; 第二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
24、的 7 倍, 煎煮至沸 腾后保持微沸0.8小时, 合并两次煎煮液, 滤去药渣, 取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 的稠膏 ; 0035 4) 将步骤 2) 的细粉和步骤 3) 的稠膏加蜂蜜混匀按常规方法制成丸剂, 检验合格 后分装。每丸含内容物 1g, 每次 10 丸, 每日 3 次, 30 天为一个疗程。 0036 实施例 4 0037 1) 按以下表 1 中实施例 4 的配比称取各原料, 备用 ; 说 明 书 CN 102949698 A 5 4/6 页 6 0038 2) 将原料中的炮山甲、 山药、 五灵脂、 党参、 土元、 大贝、 水蛭、 蜈蚣、 当归、 白芥子用 温水洗净, 晒干。
25、, 粉碎成 100 目细粉, 备用 ; 0039 3) 将原料中的生附子、 生半夏、 细辛、 桂枝、 伏苓、 生姜、 干姜、 肉桂、 苍术、 黄芪、 麻 黄、 山茱萸、 柴胡、 升麻、 紫石英、 半枝莲、 白花草、 稀莶草、 莪术、 大黄加粉碎后布包, 加水浸 泡 1 小时, 滤去浸泡用水, 加水煎煮 2 次, 第一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8 倍, 煎 煮至沸腾后保持微沸 1.5 小时 ; 第二次煎煮时, 水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 6 倍, 煎煮至沸腾 后保持微沸1小时, 合并两次煎煮液, 滤去药渣, 取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稠 膏 ; 0040 4)将步骤2)的细粉和。
26、步骤3)的稠膏加蜂蜜混匀, 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检验合 格后分装。每粒胶囊含内容物 1g, 每次 10 粒, 每日 3 次, 30 天为一个疗程。 0041 表 1 0042 原料 (g) 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实施例 4 生附子 10 500 200 10 生半夏 5 200 105 200 细辛 5 200 105 5 桂枝 5 200 110 200 伏苓 5 200 110 5 生姜 10 500 260 500 干姜 5 100 55 5 肉桂 5 50 30 50 苍术 5 50 30 5 黄芪 5 100 60 100 麻黄 3 30 18 3 山茱萸 5 10。
27、0 60 100 柴胡 5 100 55 5 升麻 5 50 30 50 紫石英 5 200 105 5 说 明 书 CN 102949698 A 6 5/6 页 7 半枝莲 5 200 105 200 白花草 5 200 110 5 稀莶草 10 300 170 300 莪术 10 200 110 10 大黄 5 200 105 200 蜂蜜 100 500 300 100 炮山甲 15 400 205 400 山药 10 300 155 10 五灵脂 10 100 65 100 党参 10 100 55 10 土元 10 100 55 100 大贝 5 30 20 5 水蛭 5 200 1。
28、15 200 蜈蚣 5 200 115 5 当归 5 100 55 100 白芥子 5 200 105 5 0043 以下结合具体病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药物的使用及治疗效果。 0044 典型病例 : 0045 1、 陈某, 女, 81 岁, 2011 年 8 日患子宫癌, 子宫肌瘤左侧 1015 毫米, 经上级医院 行放疗, 于2012年5月转移肠癌, 人体消瘦, 四肢浮肿, 头晕, 泛力, 脉细无力, 腹泻, 腹胀, 小 腹部更加明显, 小便黄, 大便带血, 于2012年5月17日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物, 10天后血 便停止, 继续服用 50 天, 症状消失, 现健在随访见在。 0046 2、。
29、 李某, 女, 34岁, 于2012年3月经上级医院疹断为子宫肌瘤2222毫米, 月经过 多, 一月 2 3 次, 腹痛, 腹胀, 头晕, 眼花, 四肢无力, 胃胀, 失眠, 轻度贫血, 于 2012 年 3 月 21 日用本发明治疗 60 天, 症状消失。 0047 3、 苏某, 女, 45 岁, 因腹痛, 月经过多, 腰痛, 头晕, 头痛, 于 2010 年 3 月经上级医院 诊断子宫肌瘤 1715 毫米, 于 20107 月用本发明实施例 3 的药物冶疗 2 个月, 症状消失, 随 访未见复发。 0048 4、 杨某, 女, 38 岁, 近一年经期出血量多, 有血块, 小腹胀痛, 于 2。
30、011 年 12 月 B 超 说 明 书 CN 102949698 A 7 6/6 页 8 检查发现子宫肌瘤 612 毫米, 当日开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 4 所述的药物 10 天后, 月经正 常, 且小腹无不适感, B 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缩小至 34 毫米, 继续服用 20 天后, 复查发现 子宫肌瘤消失, 至今未复发。 0049 5、 柳某某, 女, 48 岁, B 超发现子宫肌瘤已有 4 年, 月经有时拖后有时提前, 经后身 体倦乏, 胃脘疼痛, 近半月咽喉肿痛, 舌质暗淡, 苔薄白, 脉细滑。于 2012 年 3 月开始服用本 发明实施例 2 的药物, 连续服用 2 个月后, 诸症消失, 半年后复查未见复发。 0050 6、 范某, 女, 39 岁, 月经量增多, 有血块, 经期延绵不绝, 并伴有外阴瘙痒以及感冒 咽痛声哑, 舌质暗、 苔薄白、 脉细滑。于 2012 年 1 月 B 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 813 毫米, 服 用本发明实施例 3 的药物 1 个疗程后, 症状消失, 子宫肌瘤消失, 随访未见复发。 说 明 书 CN 102949698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