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装置及变速挡选择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挡装置及变速挡选择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384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29 CN 103538472 A (21)申请号 201310282416.2 (22)申请日 2013.07.05 2012-155647 2012.07.11 JP B60K 20/02(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地址 日本爱知县丹羽郡大口町丰田三丁目 260 番地 (72)发明人 山本诚 三轮胜士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1239 代理人 胡艳 (54) 发明名称 换挡装置及变速挡选择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
2、可以将变速杆迅速地保持在 H位置上的瞬时方式的换挡装置。 该换挡装置 (1) 的变速杆 (12) 能够从主位置 (H) 朝左方及后方移 动。倒挡 (R) 位置分配在从主位置 (H) 至少朝左 方延伸的路径上。前进挡 (D) 分配在从主位置 (H) 至少朝后方延伸的路径上。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38472 A CN 103538472 A 1/2 页 2 1. 一种用于选择变速器的挡的换挡装置。
3、, 其中, 具备 : 变速杆 ; 以及 瞬时方式的杆单元, 其包含主位置和多个挡选择位置, 并使所述变速杆自动复位至所 述主位置, 所述变速杆, 其能够从所述主位置朝互相交叉的 2 个方向移动, 多个挡选择位置所包含的倒挡选择位置分配在至少沿所述 2 个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 的路径上, 多个挡选择位置所包含的前进挡选择位置分配在至少沿所述 2 个方向的另一个方向 延伸的路径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换挡装置, 其中, 所述 2 个方向互相垂直。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中所述的换挡装置, 其中, 所述变速杆, 其能够朝包含所述主位置的呈直线的第1换挡方向、 与所述第1换挡方向 。
4、平行且不包含所述主位置的呈直线的第 2 换挡方向、 和包含所述主位置且与所述第 1 和第 2 的换挡方向交叉的呈直线的选择方向移动, 所述变速杆从所述主位置即将到达所述倒挡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是沿所述第 1 及第 2 换挡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移动, 所述变速杆从所述主位置即将到达所述前进挡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是沿所述第 1 及 第 2 换挡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的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换挡装置, 其中, 所述变速杆即将到达所述倒挡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变速杆即将到达所述 前进挡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方向相反。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中所述的换挡装置, 其中, 进一步具备壁, 。
5、其限制从所述倒挡选择位置或所述前进挡选择位置自动复位至所述主 位置的所述变速杆的移动不超过所述主位置。 6. 一种变速挡选择器, 其中, 具备 : 变速杆 ; 以及 瞬时方式的杆单元, 包含 : 移动路径, 其包含 2 个终端和所述 2 个终端之间的第 1 及第 2屈曲部 ; 主位置, 其分配在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第1屈曲部上 ; 以及多个挡选择位置, 其 分配在除所述第 1 及第 2 屈曲部以外的位置上, 所述瞬时方式的杆单元使所述变速杆自动 复位至所述主位置, 所述多个挡选择位置包含分别分配在所述移动路径的所述 2 个终端上的倒挡选择位 置及前进挡选择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
6、变速挡选择器, 其中, 所述移动路径的所述第2屈曲部在为所述第1屈曲部的所述主位置和所述倒挡选择位 置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变速挡选择器, 其中, 所述移动路径的所述第2屈曲部在为所述第1屈曲部的所述主位置和所述前进挡选择 位置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38472 A 2 2/2 页 3 9. 根据权利要求 6-8 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变速挡选择器, 其中, 所述移动路径是由从所述主位置朝所述2个终端分别延伸的L形的路径及直线形的路 径形成的、 没有 3 路交汇的 2 终端屈曲路径。 10. 根据权利要求 6-8 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变速挡选择器, 其中, 所述多个挡选。
7、择位置包含分配于所述主位置和一终端之间的直线路径上的空挡选择 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38472 A 3 1/6 页 4 换挡装置及变速挡选择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选择变速器的挡的换挡装置及变速挡选择器。 背景技术 0002 线控换挡方式的换挡装置包含检测变速杆操作的位置传感器, 并按照位置传感器 的检测信号输出用于切换变速器的挡的信号。 瞬时方式的换挡装置的变速杆在使用者解除 对变速杆的操作力时自动复位至主位置 (H) 。 0003 在日本专利第 4373212 号公报中披露了瞬时方式的换挡装置。一个例子的换挡装 置的变速杆能沿操作路线移动, 该操作路线由从。
8、 H 位置到倒挡 (R) 选择位置的第 1 路线、 和 从 H 位置到前进挡 (D) 选择位置的第 2 路线形成。在变速器中遮断转矩传递的空挡选择位 置包含 : 设置于第 1 路线的途中的 N1 位置 ; 和设置于第 2 路线的途中的 N2 位置。N1 位置、 H 位置、 和 N2 位置排列于同一直线上。 0004 本申请的发明人详细地研究了上述公报中的换挡装置的变速杆在从R挡或D挡朝 H位置自动复位时的变速杆的移动。 变速杆由于惯性通过H位置, 此后为了返回H位置而朝 反方向移动。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变速杆以 H 位置中心振荡, 并在该振荡的振幅渐渐地 衰减之后将其保持在 H 位置上。 发明。
9、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为, 提供一种可以将变速杆迅速地保持于 H 位置上的瞬时方式的换 挡装置及变速挡选择器。 0006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挡装置, 其中, 具备 : 变速杆 ; 以及瞬时方式的杆单 元, 其包含主位置和多个挡选择位置, 并使所述变速杆自动复位至所述主位置, 所述变速 杆, 其能够从所述主位置朝互相交叉的 2 个方向移动, 多个挡选择位置所包含的倒挡选择 位置分配在至少沿所述 2 个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的路径上, 多个挡选择位置所包含的前进 挡选择位置分配在至少沿所述 2 个方向的另一个方向延伸的路径上。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变速挡选择器, 其中, 。
10、具备 : 变速杆 ; 以及瞬时方式 的杆单元, 包含 : 移动路径, 其包含2个终端和所述2个终端之间的第1及第2屈曲部 ; 主位 置, 其分配在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第 1 屈曲部上 ; 以及多个挡选择位置, 其分配在除所述 第 1 及第 2 屈曲部以外的位置上, 所述瞬时方式的杆单元使所述变速杆自动复位至所述主 位置, 所述多个挡选择位置包含分别分配在所述移动路径的所述 2 个终端上的倒挡选择位 置及前进挡选择位置。 0008 根据本发明, 可以提供将变速杆迅速地保持于 H 位置上的瞬时方式的换挡装置及 变速挡选择器。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换挡装置的立体图、 及换挡滑槽的俯视图。 。
11、说 明 书 CN 103538472 A 4 2/6 页 5 0010 图 2 是换挡滑槽的示意俯视图。 0011 图 3 是第 1 变更例的换挡滑槽的示意俯视图。 0012 图 4 是第 2 变更例的换挡滑槽的示意俯视图。 0013 图 5 是第 3 变更例的换挡滑槽的示意俯视图。 0014 图 6 是第 4 变更例的换挡滑槽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 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换挡装置进行说明。 0016 换挡装置 1 设置在例如助手席和驾驶席之间的地板控制台上。如图 1 所示, 换挡 装置 1 具备 : 变速杆 12 ; 以及支撑该变速杆 12 的杆单元 11。换挡装置。
12、 1 可以具备变速杆 12 贯穿的换挡面板 13。在换挡面板 13 上形成有对应于变速杆 12 的移动路径的换挡滑槽 20。变速杆 12 以能够沿换挡滑槽 20 朝为车辆前后方向的换挡方向及为车宽方向的选择方 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朝换挡方向的变速杆 12 的移动包含 : 沿第 1 直线的移动 ; 和沿平行 于该第 1 直线的第 2 直线的移动。第 1 直线包含主位置 (H) 。从 H 位置朝车辆后方按顺序 分配了第 1N 位置及 D 位置。H 位置分配于右方的屈曲部上。从 H 位置经由左方的屈曲部并 朝前方以第 2N 位置及 R 位置的按顺序设置了换挡位置。每个 N 位置在变速器中遮断转矩 传。
13、递的空挡 (N) 选择位置。D 位置是前进挡 (D) 选择位置。R 位置是倒挡 (R) 选择位置。 0017 瞬时方式的杆单元 11 包含对应于换挡滑槽 20 的形状的变速杆移动路径。在图示 出的例子中, 变速杆移动路径包含 2 个终端和 2 个终端之间的第 1 及第 2 屈曲部。H 位置分 配于变速杆移动路径上的第 1 屈曲部上。多个挡选择位置 (R、 N、 N、 D) 分配于除第 1 及第 2 屈曲部以外的位置上。变速杆移动路径可为由从主位置朝 2 个终端分别延伸的 L 形的路径 及直线形的路径形成的、 没有 3 路交汇的 2 终端屈曲路径。在几个例子中, 2 个空挡选择位 置 (N、 N。
14、) 将第 1 及第 2 屈曲部夹于中间并分开。在变速杆移动径路的第 2 屈曲部上可以不 用分配挡选择位置。 0018 通过包含复位机构的杆单元 11, 变速杆 12 通常保持于 H 位置上。使用者通过将 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向换挡方向或选择方向的操作, 从而选择变速器的挡。当使用者解除对 变速杆 12 的操作力时, 杆单元 11 使变速杆 12 自动复位至 H 位置。包含位置传感器的杆单 元11对变速杆12的位置或操作进行检测, 并将检测信号供给至未予图示的变速控制装置。 变速控制装置按照检测信号切换变速器的挡。 0019 以下, 对换挡装置 1 的作用进行说明。 0020 如图 2 所。
15、示, 当使用者没有操作变速杆 12 时, 变速杆 12 保持于 H 位置上。在这个 状态下, 使用者对变速杆 12 错误地 (erroneously) 或无意识地 (unintentionally) 赋予了 面向前方的外力时, 形成换挡滑槽 20 的换挡面板 13 的壁 K1 限制从 H 位置朝车辆前方的变 速杆 12 的移动。在变速杆 12 设置在地板控制台上的例子中, 在使用者将手放在变速杆 12 的顶端的状态中, 容易在变速杆 12 上产生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推向前方的力。但是, 在本 例中, 从 H 位置朝前方的变速杆 12 的无意识地移动被限制。 0021 当使用者选择倒挡 。
16、(R) 时, 使用者使变速杆12从H位置向移动至左方 (选择方向) , 然后将移动方向变更为车辆前方 (换挡方向) , 移动至第 2 直线上的第 2N 位置, 然后使之移 动至 R 位置。当换挡装置 1 检测到在第 2N 位置上的变速杆 12 的停留时间是阈值以上时, 说 明 书 CN 103538472 A 5 3/6 页 6 输出将变速器切换为空挡 (N) 的信号。换挡装置 1 在变速杆 12 从第 2N 位置移动至 R 位置 时, 换挡装置 1 输出将变速器从空挡 (N) 切换至倒挡 (R) 的信号。 0022 当倒挡 (R) 选择后使用者从 R 位置的变速杆 12 松开手时, 对变速杆。
17、 12 的操作力 被解除, 换挡装置 1 让变速杆 12 从 R 位置通过第 2 直线上的第 2N 位置自动复位至 H 位置。 由于惯性, 变速杆 12 有超过 H 位置而移动至右方的倾向。但是, 形成换挡滑槽 20 的换挡面 板 13 的壁 K2 限制从 H 位置朝右方的惯性移动。因此, 变速杆 12 迅速地静止在 H 位置。 0023 当使用者选择前进挡 (D) 时, 使用者使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朝后方 (换挡方向) 、 第 1 直线上的第 1N 位置移动, 然后使之移动至 D 位置。换挡装置 1 检测到在第 1N 位置上的变 速杆 12 的停留时间超过阈值以上时, 输出将变速器切换。
18、为空挡 (N) 的信号。变速杆 12 从第 1N 位置移动至 D 位置时, 换挡装置 1 输出将变速器从空挡 (N) 切换为前进挡 (D) 的信号。 0024 当前进挡 (D) 选择后使用者从 D 位置的变速杆 12 松开手时, 对变速杆 12 的操作 力被解除, 换挡装置 1 让变速杆 12 从 D 位置通过第 1 直线上的第 1N 位置自动复位至 H 位 置。由于惯性, 变速杆 12 有超过 H 位置移动至前方的倾向。但是, 换挡面板 13 的壁 K1 限 制从 H 位置朝前方的变速杆 12 的惯性移动。因此, 变速杆 12 迅速地静止在 H 位置。 0025 一个例子的杆单元 11 在 。
19、2 个 N 位置、 R 位置、 和 D 位置中设置有点击或生成反作 用力的点击机构。 点击机构包含例如, 形成于移动路径的途中的峰和/或谷 ; 和朝移动路径 弹性地赋能的销。在使用者使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移动到第 1 或第 2N 位置时和经由该 N 位 置移动到 R 位置或 D 位置时, 使用者感到点击。 0026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0027 (1) 变速杆 12 能够从 H 位置朝相交叉的 2 个方向、 即第 1 方向 (左方) 和第 2 方向 (后方) 移动。倒挡 (R) 分配于从 H 位置至少朝第 1 方向延伸的路径 (例如 L 形的路径) 上。 前进挡 (D) 分。
20、配于从 H 位置至少朝第 2 方向延伸的路径 (例如直线形的路径) 上。在倒挡 (R) 的选择后使用者解除对变速杆 12 的操作力时, 变速杆 12 朝 H 位置移动, 但是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朝与第 1 方向交叉的第 2 方向的惯性移动会被抑制。同样, 选择前进挡 (D) 后使 用者解除对变速杆 12 的操作力时, 变速杆 12 朝 H 位置移动, 但是变速杆 12 朝与第 2 方向 交叉的第 1 方向的惯性移动会被限制。试图自动复位至 H 位置的变速杆 12 超过 H 位置朝 另一个方向的惯性移动被限制, 因此变速杆 12 迅速地静止在 H 位置。 0028 (2) 变速杆 12 能。
21、够从 H 位置朝互相垂直的 2 个方向、 即第 1 方向 (左方) 和第 2 方 向 (后方) 移动。所以, 试图自动复位至 H 位置的变速杆 12 超过 H 位置朝另一个方向的惯性 移动被限制, 因此变速杆 12 迅速地静止在 H 位置。 0029 (3) 变速杆 12 在从主位置 (H) 即将到达倒挡 (R) 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和变速杆 12 在从主位置 (H) 即将到达前进挡 (D) 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全都是沿换挡方向的移动。使 用者能够毫不犹豫地操作变速杆 12, 所以操作性得到改善。换挡装置 1 需要检测变速杆 12 的换挡方向的操作的传感器, 但是不一定需要检测变速杆 12 的选择。
22、方向操作的传感器。因 此, 可以简化变速杆 12 的检测系统。 0030 (4) 变速杆 12 在从主位置 (H) 即将到达倒挡 (R) 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的方向 (前 方) 与变速杆 12 在从主位置 (H) 即将到达前进挡 (D) 选择位置之前的移动的方向 (后方) 相 反。因此, 不容易弄错倒挡 (R) 的选择和前进挡 (D) 的选择。 0031 (5) 在从 R 位置或 D 位置变速杆 12 自动复位至 H 位置时, 壁 K1、 K2 限制变速杆 12 说 明 书 CN 103538472 A 6 4/6 页 7 的惯性移动。因此, 变速杆 12 迅速地静止在 H 位置。 0032 (。
23、6) 在使用者选择前进挡 (D) 时, 使用者让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上只向换挡方向 (车 辆后方) 移动。在使用者选择倒挡 (R) 时, 使用者首先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向选择方向 (左 方) 移动, 然后将移动方向变更为换挡方向 (前方) 。选择方向的移动和换挡方向移动的组合 可以与只有换挡方向的移动明确地区别。因此, 能够抑制变速杆 12 的误操作。 0033 (7) 在使用者选择倒挡 (R) 时, 使用者首先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移动至选择方向 ( 左方 ) 移动, 然后将移动方向变更为换挡方向 (前方) 。这样, 倒挡 (R) 的选择需要变更变 速杆12的移动方向, 。
24、所以变速杆12的操作速度必然下降。 因此, 使用者能够认识变速杆12 的当前位置, 不容易弄错 D 位置和 R 位置。 0034 (8) 变速杆移动路径是没有 3 路交汇的 2 终端屈曲路径。因此, 变速杆 12 的操作 简单且易懂。 0035 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更改为以下的形式。 0036 可以省略第 1 及第 2N 位置的一方。在图 3 的例子中, H 位置和 R 位置之间的第 2N 位置被省略。在这个情况下, 使用者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移动到第 1 直线上的第 1N 位 置, 由此选择空挡 (N) 。图 3 的 N 位置是多个挡选择位置中离 H 位置最近的挡选择位置, 所 以空挡。
25、 (N) 的选择的操作得到改善。在图 4 的例子中, H 位置和 D 位置之间的第 1N 位置被 省略。在这个情况下, 使用者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移动到左方 (选择方向) , 然后将移动方 向变更为前方 (换挡方向) , 将变速杆12移动到第2直线上的第2N位置, 由此选择空挡 (D) 。 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到达第 2N 位置之前使用者变更变速杆 12 的移动方向, 因此用于选择空 挡 (N) 的操作速度下降, 在 N 位置的变速杆 12 的停留时间有变长的倾向。因此, 可以准确 地选择空挡 (N) 。 0037 图 5 示出的其他例子的换挡装置 1, 换挡滑槽 20 朝车辆高。
26、度方向延伸, 换挡滑槽 20 的 2 个终端为上端及下端。这个换挡装置 1 可以设置在例如驾驶席前方的仪表盘上。变 速杆 12 的换挡方向是车辆高度方向, 选择方向是车宽方向。朝换挡方向的变速杆 12 的移 动包含沿第 3 直线的移动和沿与该第 3 直线平行的第 4 直线的移动。第 3 直线包含主位置 (H) 。第 1N 位置及 R 位置按顺序从 H 位置向上方分配。H 位置分配于左方的屈曲部上。从 H 位置经由右方的屈曲部, 第 2N 位置及 D 位置按顺序向车辆下方分配。 0038 当使用者没有操作变速杆 12 时, 变速杆 12 保持在 H 位置上。在这个状态下, 对变 速杆 12 使用。
27、者错误地 (erroneously) 或无意识地 (unintentionally) 赋予了朝下的外力 时, 形成换挡滑槽20的换挡面板13上的壁K3限制从H位置朝下方的变速杆12的移动。 在 变速杆12设置在仪表盘上的例子中, 使用者把手放在变速杆12的顶端时, 容易在变速杆12 上产生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朝下推的力。但是, 在本例中, 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朝下方无意 识的移动被限制。 0039 当使用者选择倒挡 (R) 时, 使用者让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移动到上方 (换挡方向) 的 N 位置, 接着再从 N 位置移动到上方的 R 位置。换挡装置 1 当检测到在这个 N 。
28、位置的变速杆 12 的停留时间为阈值以上时, 输出将变速器切换至空挡 (N) 的信号。变速杆 12 从这个位置 移动至 R 位置时, 换挡控制装置 1 输出将变速器从空挡 (N) 切换至倒挡 (R) 的信号。 0040 当倒挡 (R) 的选择后使用者从变速杆 12 松开手时, 对变速杆 12 的操作力被解除, 换挡装置 1 让变速杆 12 从 R 位置通过第 3 直线上的 N 位置自动复位至 H 位置。变速杆 12 说 明 书 CN 103538472 A 7 5/6 页 8 由于惯性超过 N 位置试图朝下方移动。但是, 换挡面板 13 的壁 K3 限制从 H 位置朝下方的 变速杆 12 的惯。
29、性移动。因此, 变速杆 12 迅速地静止在 H 位置上。 0041 当使用者选择前进挡 (D) 时, 使用者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右方 (选择方向) 移动, 然后将移动方向变更为下方 (换挡方向) , 从而移动到第 4 直线上的 N 位置, 再从 N 位置使之 移动到 D 位置。换挡装置 1 当检测到在这个 N 位置的变速杆 12 的停留时间为阈值以上时, 向变速器输出切换为空挡 (N) 的信号。在变速杆 12 从该 N 位置移动到 D 位置时, 换挡装置 1 输出将变速器从空挡 (N) 切换至前进挡 (D) 的信号。 0042 当选择前进挡 (D) 后的使用者从D位置的变速杆12把手松。
30、开手时, 对变速杆12的 操作力被解除, 换挡装置 1 让变速杆 12 从 D 位置通过第 4 直线上的 N 位置, 并沿选择方向 自动复位至 H 位置。变速杆 12 由于惯性有超过 N 位置朝左方移动的倾向。但是, 形成换挡 滑槽 20 的换挡面板 13 的壁 K4 限制从 H 位置朝左方的变速杆 12 的惯性移动。因此, 变速 杆 12 迅速地静止在 H 位置上。 0043 根据图 5 的例子可以取得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 (1) -(8) 同样的效果。 0044 可以省略图 5 的 2 个 N 位置的一方。在图 6 的例子中, 可以省略 H 位置和 D 位置 之间的 N 位置。在这个情况下。
31、, 使用者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移动到第 3 直线上的 N 位置, 由此选择空挡 (N) 位置。图 6 的 N 位置多个选择位置中离 H 位置最近的挡选择位置, 因此空 挡 (N) 的选择的操作性得到改善。虽未予图示, 但是可以省略图 5 的 H 位置和 R 位置之间 的 N 位置。在这个情况下, 与图 5 同样, 使用者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朝右方 (选择方向) 移 动, 再将移动方向更改为朝下方 (换挡方向) 移动到第4直线上的N位置, 由此选择空挡 (N) 。 在这个例子中, 由于在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移动到第 4 直线上的 N 位置之前使用者变更变速 杆 12 的移动。
32、方向, 所以为了选择空挡 (N) 的操作速度降低, 并在 N 位置的变速杆 12 的停留 时间有变长倾向。因此, 可以准确地选择空挡。 0045 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更例的换挡滑槽 20 的可以是左右反转的形状。 0046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个变更例, 换挡滑槽 20 可以是以瞬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 转的形状。例如图 2 的换挡滑槽 20 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 90 度的例子中, 各个换挡方向是 车宽方向, 选择方向是车辆前后方向。另外, 旋转角度不被限定为 90 度, 旋转方向也不被限 定为逆时针方向。 0047 靠近于 R 位置的 N 位置和靠近于 D 位置的 N 位置双方都可以省略。在这。
33、个情况 下, 优选地, 配置与停车挡用的 P 开关相同的专用的 N 挡选择开关。 0048 D 位置可以不被分配于一终端。可以分配在例如在换挡方向中超过 D 位置的位 置上分配其他的挡选择位置 (例如低速行驶用的 L 位置和回再生制动用的 B 位置) 。 0049 在 H 位置中的换挡方向和选择方向的角度不仅限于直角。只要是能将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朝相互交叉的 2 个方向操作的话, 换挡方向和选择方向的角度既可以是锐角也可 以是钝角。 0050 在图 2 的例子中, 在第 1 直线上分配有 : 主位置 (H) ; N 位置 ; 及 D 位置。在这个 例子中, 变速杆 12 从 H 位置的。
34、移动距离越长, 杆单元 11 可以向使用者施加比较高的操作负 荷。在这个情况下, 使用者可以根据让变速杆 12 移动所需的力来得知变速杆 12 的移动位 置。 0051 在图 2 的例子中, H 位置到左方的屈曲部的距离、 即第 1 直线和第 2 直线的间隔 说 明 书 CN 103538472 A 8 6/6 页 9 可以通过换挡装置 1 的控制逻辑或壁 K1 的位置适当地变更。 0052 如上所述, 图 2- 图 4 的例子适合于地板控制台上换挡装置, 图 5 及图 6 的例子适 合于仪表盘上设置的换挡装置 1。但是, 图 2- 图 4 的换挡装置 1 可以设置在仪表盘上, 图 5 及图 6 的换挡装置 1 也可以设置在地板控制台上。 说 明 书 CN 103538472 A 9 1/4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38472 A 10 2/4 页 1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38472 A 11 3/4 页 12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38472 A 12 4/4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38472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