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内服药,特别是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乙肝病为世界上难于医治的病症之一。由于乙肝病毒传染性强、发病率高而治愈率低、且难以根除。迄今为止。临床所用的中西药剂其疗效均不理想,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运用中医药理论,针对乙肝病发病机理,采用扶正保肝祛邪、清热解毒、疏肝柔肝、醒脾、理气祛瘀生新之手段,清除体内病毒、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以纯中药科学配伍,炮制成一种疗效显著,可彻底根治,又无毒副作用,药价低廉的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得以治病救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之配伍组成包括:炮党参、炮土黄芪、炒白芍片、丹参片、藿香、千日红、红管药、凤尾草,金荞麦、卷柏、六月雪、马兰、树桂、叶下珠、钓鱼竿、鸡眼草、鸡根、大黄草、海金沙、十大功劳、金钱草、炮蜈蚣七、金梅草、虎仗、上黄连、刺针草、云南肝炎草及土大黄,其中所说的各组份之配比(重量份数)为:
炮党参 9-11;
炮土黄芪 18-22;
炒白芍片 4.5-5.5;
丹参片 9-11;
藿香 2-3;
千日红 2-3;
红管药 3.5-4.5;
凤尾草 2-3;
金荞麦 1-2;
卷柏 1-2;
六月雪 3.5-4.5;
马兰 1-2;
树桂 1-3;
叶下珠 2-4;
钓鱼竿 2.75-3.25;
鸡眼草 2.75-3.25;
鸡根 2-4;
大黄草 1-2;
海金沙 1-2;
十大功劳 2-3;
金钱草 1-2;
炮蜈蚣七 1-2;
金梅草 2-3;
虎仗 3.5-4.5;
土黄连 2-3;
刺针草 1-4;
云南肝炎草 4.5-5.5;
土大黄 3-5。
本发明之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具有现有技术中的中西药剂所不及的疗效,纯中草药配伍炮制、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扶正祛邪保肝,清热解毒、收疏肝而柔肝、醒脾、理气止疼、祛瘀生新,可清除体内病毒、促使肝细胞再生,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功能、可治病愈而不复发;其有效率达98%、根治阳转阴的85%、继续巩固服药可产生抗体40%;用药剂少,在1年内两付药、2~5年四付药、5年以上六付药即可阳转阴性。
本发明的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党参和土黄芪及蜈蚣七分别炮制、将白芍炒熟后,与其它成份混合,粉碎后即可。
其中党参的炮制过程是将党参与大、小米一起放在锅内炒,至党参呈淡黄色止;土黄芪的炮制过程是将黄芪加炼熟的蜂蜜(每4份黄芪加1份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均,稍闷,再放至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为止,取出晾凉;炒白芍时,按每4份白芍加1份醋的比例拌匀、炒透。
本发明地中药剂可进一步制成冲剂或胶囊。
本发明的制备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的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成本低、疗效高、效益好。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选择配伍组份的配比(重量份数)为:炮党参9份、炮土黄芪22份、炒白芍片4.5份、丹参片9份、藿香2份、千日红2份、红管药3.5份、凤尾草2份、金荞麦1份、卷柏1份、六月雪4.5份、马兰1份、树桂1份、叶下珠2份、钓鱼竿3.25份、鸡眼草3.25份、鸡根2份、大黄草1份、海金沙1份、十大功劳2份、金钱草1份、炮蜈蚣七1份、金梅草2份、虎仗4.5份、土黄连2份、刺针草1份、云南肝炎草5.5份、土大黄5份。
制备时,先将党参与大、小米一起炒,至党参呈深黄色待用;将4份土黄芪与1份炼熟的蜂蜜及少量开水拌均后稍闷,再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晾凉待用;将4份白芍与1份好醋拌匀后炒透待用;将炮党参、炮土黄芪、炮蜈蚣七及炒好的白芍与其它成份按比例混合均匀,在粉碎机中粉碎,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实施例2:
选择配伍组份的配比(重量份数)为:炮党参11份、炮土黄芪18份、炒白芍片5.5份、丹参片11份、藿香2份、千日红2份、红管药4.5份、凤尾草2份、金荞麦1份、卷柏1份、六月雪3.5份、马兰1份、树桂1份、叶下珠2份、钓鱼竿2.75份、鸡眼草2.75份、鸡根2份、大黄草1份、海金沙1份、十大功劳2份、金钱草1份、炮蜈蚣七1份、金梅草2份、虎仗3.5份、土黄连2份、刺针草1份、云南肝炎草4.5份、土大黄3份。
制备过程如实施例一。
实施例3:
优选配伍组份的配比(重量份数)为:炮党参10份、炮土黄芪20份、炒白芍片5份、丹参片10份、藿香2份、千日红2份、红管药4份、凤尾草2份、金荞麦1份、卷柏1份、六月雪4份、马兰1份、树桂1份、叶下珠2份、钓鱼竿3份、鸡眼草3份、鸡根2份、大黄草1份、海金沙1份、十大功劳2份、金钱草1份、炮蜈蚣七1份、金梅草2份、虎仗4份、土黄连2份、刺针草1份、云南肝炎草5份、土大黄4份。
制备过程如实施例一。
通过临床观察,在服用本发明的治疗乙肝病的中药剂时,无需打掉针、服西药及打其它针剂,根治率即可达85%,有效率达98%,复发率几乎为零,现举例如下:
患者大超,发病后服其它药十多付,化验表面抗原不但不下降反而上升(1∶128),而服用本中药剂1付后,即下降为1∶64,服2付后为1∶32,服3付后即达到1∶16,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若继续服用六付药。即可阳转阴性,并可产生抗体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