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蓝利用DH系选育抗病优质新品种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甘蓝利用DH系选育抗病优质新品种的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3776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12 CN 104137769 A (21)申请号 201410360571.6 (22)申请日 2014.07.26 A01H 1/02(2006.01) A01H 1/04(2006.01) (71)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地址 712100 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邰城 路 3 号 (72)发明人 张恩慧 许忠民 程永安 杨安平 马青山 张鲁刚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甘蓝利用 DH 系选育抗病优质新品种的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利用 DH 系选育抗 病优质新品种的方法 , 包括下列。
2、步骤, 选用甘 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04G632-8-6-3 为母本, 选用 DH 系 DH060Y03-35 为父本杂交配制育成 CMS04G632-8-6-3DH060Y03-35 组合, 命名为秦 甘 1265 品种。该品种在陕西省主要蔬菜栽培区 杨凌、 西安、 宝鸡太白等地经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 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杂种优势显著, 综合经济性 状优良, 丰产性突出, 品种适应性强, 增产优势稳 定, 比对照甘蓝品种绿球 66 增产幅度 10.4 12.4%。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
3、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37769 A CN 104137769 A 1/1 页 2 1. 一种甘蓝利用 DH 系选育抗病优质新品种的方法 ,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下列步骤 : 1) 母本种质材料 CMS04G632-8-6-3 的选育 母本CMS04G632-8-6-3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以用Ogura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 一代杂种 “绿宝石” 为母本材料与甘蓝 G632-8-6-3 自交系杂交后, 再经 5 代回交转育而成 ; 母 本 保 持 系 G632-8-6-3 自 交 系 是 以 自 交 系 HS85-136-16 与。
4、 高 抗 病 害 自 交 系 J05HR08-332-06 杂交获得最初自交系选择的原始亲本材料, 对原始亲本材料进行自交纯合 选育, 经 5 代自交分离筛选育成抗病抗源自交系 G632-8-6-3 ; 2) 父本种质材料 DH060Y03-35 的选育 父本 DH060Y03-35 系是由一个优质抗病杂种一代品种秦甘 60, 经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 得的 1 个优质抗病的 DH 株, 再经自交繁殖获得的 DH 系 DH060Y03-35 ; 3) 杂交种选育 选育以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04G632-8-6-3 为母本与 DH 系 DH060Y03-35 为父本杂 交配制育成 CMS04G。
5、632-8-6-3DH060Y03-35 组合, 命名为秦甘 1265 品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37769 A 2 1/6 页 3 一种甘蓝利用 DH 系选育抗病优质新品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技中作物遗传育种学科, 具体涉及一种甘蓝抗病优质新品种的 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种类之一, 其品种选育研究 “十一五” 被列入国家支撑计划项 目, 国家确定甘蓝中熟品种的育种目标是抗病优质丰产。病毒病 (Virus disease) 和黑腐 病 (Black rot disease, 简称 Br) 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其中病毒病的主要。
6、毒原是芜青花 叶病毒 (Turnip mosaic Virus, 简称 TuMV) ; 甘蓝叶球中小型化与高营养, 叶质脆甜, 包球 紧实, 中心柱短和粗纤维较少又成为消费者需求。 甘蓝杂种优势明显, 筛选优良自交系和利 用杂种优势已成为了培育多目标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针对性地选育抗 TuMV、 Br 病害 和优质中熟亲本系, 是培育杂交一代实现甘蓝抗病优质丰产育种目标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蓝利用 DH 系选育抗病优质新品种的方法, 经该方法育成的甘蓝品种经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区域试验 和生产示范, 表现杂种优势显著。
7、,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丰产性突出, 品种适应性强, 增产优势 稳定。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蓝利用 DH 系选育抗病优质 新品种的方法, 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 1) 母本种质材料 CMS04G632-8-6-3 的选育 母本CMS04G632-8-6-3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以Ogura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一 代杂种 “绿宝石” 为母本材料与 G632-8-6-3 自交系杂交后, 再经 5 代回交转育而成 ; 母本保持系 G632-8-6-3 自交系是以自交系 HS85-136-16 与自交系 J05HR08-332-06 杂 交获得最初自交系选择的原始。
8、亲本材料, 对原始亲本材料进行自交纯合选育, 经 5 代自交 分离筛选育成抗病抗源自交系 G632-8-6-3 ; 2) 父本种质材料 DH060Y03-35 的选育 父本 DH060Y03-35 系是由一个优质抗病杂种一代品种秦甘 60, 经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 得的 1 个优质抗病的 DH 株, 再经自交繁殖获得的 DH 系 DH060Y03-35 ; 3) 杂交种选育 以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04G632-8-6-3 为母本与 DH 系 DH060Y03-35 为父本杂交配 制育成, 命名为秦甘 1265。 0005 秦甘 1265 经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该品种在。
9、陕西省主要蔬 菜栽培区杨凌、 西安、 宝鸡太白等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 杂种优势显著, 综合经济 性状优良, 丰产性突出, 品种适应性强, 增产优势稳定, 比对照绿球 66 增产幅度 10.4 12.4。 说 明 书 CN 104137769 A 3 2/6 页 4 0006 秦甘 1265 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耐裂球, 叶球商品性好, 叶球外观符合消费者习 惯 ; 球叶片质地脆甜, 生食香甜。 附图说明 0007 图 1-1 为母本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04G632-8-6-3 和保持系 G632-8-6-3 选育 图。 0008 图 1-2 为母本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04G。
10、632-8-6-3 性状图。 0009 图 2-1 为父本 DH 系 DH060Y03-35 的选育图。 0010 图 2-2 为父本 DH 系 DH060Y03-35 性状图。 0011 图 3-1 为甘蓝杂种一代秦甘 1265 品种选育图。 0012 图 3-2 为甘蓝杂种一代秦甘 1265 品种性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通过发明人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和具体区域试验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作进一 步的详细说明。 0014 实施例 1 1. 材料来源 1.1 母本种质材料 CMS04G632-8-6-3 的选育 母本 CMS04G632-8-6-3 胞质雄性不育系是 2004 年以 Ogu。
11、ra 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 配制的甘蓝一代杂种 “绿宝石”为母本材料与经济性状优良、 配合力高、 高抗多种病害 G632-8-6-3 自交系 ( 保持系 ) 杂交, 再经回交转育而成 ; 母本系性状纯合, 不育性彻底, 开 花正常, 蜜腺发达, 雄蕊退化, 雌蕊正常, 植株健壮, 低温不黄化, 无花粉粒, 常温下植株和花 器除不育性外一切正常 ; 熟性中早熟, 定植到叶球成熟 65 天 ; 植株莲座叶半开张, 叶色灰 绿, 蜡粉较多 ; 叶球平圆形, 中心柱 5.6cm, 紧实度 0.55 ; 高抗 TuMV、 CMV, 病指 1.34, 抗黑 腐病, 病指 3.33 ; 种株分枝性弱, 花枝长。
12、势强, 平均种株高度 115.0cm, 花期 30 35 天。 0015 母本保持系 G632-8-6-3 自交系是 1999 年由农家品种黑叶小平头中选育的品 质优、 抗病的自交系 HS85-136-16 与结球紧实品种 (WGJ05) 中选育的高抗病害自交系 J05HR08-332-06 杂交获得最初自交系选择的原始亲本材料 ; 依据抗病性、 优质性和综合性 状突出为自交系选育目标, 对原始亲本材料进行自交纯合选育。G632-8-6-3 经 5 代自交分 离筛选, 性状遗传稳定, 符合选择目标 ; 性状纯合的同时利用甘蓝 TuMV、 Br、 CMV 抗性鉴定方 法和甘蓝主要品质优质性鉴定方。
13、法, 进行抗病性和优质性鉴定筛选 ; 2004 年筛选育成抗病 抗源自交系 G632-8-6-3。母本种质材料 CMS04G632-8-6-3 的选育技术路线图 ( 图 1-1) 和 其性状表现 ( 图 1-2)。 0016 1.2 父本种质材料 DH060Y03-35 的选育 父本 DH060Y03-35 系是 2006 年秋季对一个优质抗病国家审定甘蓝杂种一代品种秦甘 60 选其结球植株, 假植越冬 ; 2007 年春季定植田间, 并选其适宜花蕾经过游离小孢子培养 获得的 1 个 DH 株, 后经自交和配合力测定获得的 1 个优质抗病的 DH 系, 即 DH060Y03-35 系 ( 图 。
14、2-1, 图 2-2)。父本系 DH060Y03-35 熟性中熟, 定植到叶球成熟 70 天左右 ; 植株外叶较 多, 株态近直立, 叶色浅绿色, 蜡粉中, 叶球扁圆形, 叶球紧实, 紧实度 0.61 ; 品质优良, 叶片 说 明 书 CN 104137769 A 4 3/6 页 5 脆甜, 中心柱5.5cm ; 高抗病毒病(TuMV病指0.3、 CMV病指0.89)和黑腐病(病指2.89) ; 种 株分枝性中, 花枝长势强, 花朵较大、 花粉量多, 自交亲和, 平均种株高 121.5cm, 花期 30 35 天。 0017 1.3 杂交种选育 利用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04G632-8-。
15、6-3 和 DH 系 DH060Y03-35 杂交配制育成, 命名 为秦甘 1265, 图 3-1 甘蓝杂种一代秦甘 1265 品种选育图。 0018 1.3.1 秦甘 1265 的特征特性 : 秦甘 1265(CMS04G632-8-6-3DH060Y03-35) 为秋甘蓝中熟杂种一代品种, 定植到收 获 65 天左右 ; 植株株型半直立, 叶片灰绿色, 叶面平滑, 蜡粉多 ; 着生叶片外茎短粗, 植株开 展度 46.2 48.8cm, 外叶数 13 15 片, 单球重 1.35 1.45kg, 叶球扁圆型, 叶球紧实度 0.58, 中心柱长小于球高 1 半, 帮叶比 23.5。高抗病毒病和。
16、黑腐病, 耐裂球, 耐热性强, 图 3-2 为甘蓝 F1 秦甘 1265 品种性状图。 0019 1.3.2 秦甘 1265 的品种品质 : 叶球商品性好, 叶球外观符合消费者习惯 ; 球叶质地脆嫩, 生食香甜, 风味品质优良。 0020 其主要营养成份分析 : 粗纤维 0.53, Vc39.86mg/100g, 可溶性糖 9.10, 干物质 8.35。 0021 1.3.3 适宜地区和产量水平 该品种为秋甘蓝中熟品种 , 主要适宜北方地区早秋 / 秋冬季栽培和南方秋季栽 培 ,667m2产量平均水平 4603.4 5282.7kg。 0022 1.3.4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 : 陕西省。
17、秋季栽培 6 月中旬 7 月上旬落水播种育苗 , 每 667m2播种量 45 50 克。 0023 2) 栽培畦式 : 平畦或半高畦栽培。 0024 3) 定植 : 当幼苗长有 6 7 片真叶时喷药防虫带土坨定植, 定植密度行距 55 60cm, 株距 40 45cm, 每 667m2栽培 2700 2800 株。 0025 4) 田间管理 : 灌水 : 苗子定植时温度较高, 定植后及时灌水, 第一次稳苗水不宜过大, 过多 ; 相隔 1 2 天后再灌水, 以利降温, 缓苗、 保苗。莲座期至结球中期, 每隔 6 10 天灌一次水, 保 持见干见湿原则 ; 结球后期灌水时间相对延长, 成球后减少或。
18、停止灌水。 0026 施肥 : 施肥以厩肥或复合肥作底肥, 定植后710天结合中蹲苗时追第一次肥, 以后分莲座中期, 包心前期和中期分次追肥, 植株封垄前穴施肥、 封垄后跟水追肥, 每次追 肥尿素 20 30 公斤 /667m2+ 钾肥 5 公斤 /667m2或人粪尿 5000 公斤 /667m2, 结球后期, 则 不必再追肥。 0027 虫害防治 : 选用物理方法或低毒、 无公害农药防治菜青虫、 蚜虫、 蚂蚁、 甘蓝夜蛾 等害虫。 0028 试验例 1 组 合 (F1) 选 配 : 2009 年 选 用 以 CMS04G632-8-6-3 胞 质 雄 性 不 育 系 为 母 本, 以 DH0。
19、60Y03-35 等 10 个经济性状优良、 抗 TuMV、 Br、 CMV 的 DH 自交系为父本, 杂交配组对配 合力进行研究分析, 经 2009 2011 年在杨凌、 西安、 宝鸡太白等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示 说 明 书 CN 104137769 A 5 4/6 页 6 范。其结果 ( 表 1) 可以看出, CMS04G632-8-6-3DH060Y03-35 组合 ( 代号 C19D06( 秦 甘 1265) 杂种优势显著,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抗病性、 优质性和丰产性突出, 符合新品 种育种目标, 定植到收获 65 天左右, 品质优良, 叶质脆甜, 商品性好, 叶球扁圆形, 中心柱 。
20、0.56cm( 小于球高 1/2), 叶球紧实度 0.58, 晚收 7 天无裂球, 平均 667m2产量 4791.8kg, 品 种比较结果增产优势稳定, 比对照绿球 66(4335.2kg/667m2) 增产 10.5 ; 该组合表现最为 突出的是抗病性强, TuMV、 Br、 CMV 的病指苗期为 1.1、 3.3、 0.4, 田间为 1.3、 4.4, 表现型达高 抗或抗病 ; 综合性状比较三年位居同类型参试组合比较试验和抗病性鉴定第一位。 0029 表 1 : 甘蓝 10 份 F1主要目标性状比较结果 (2009 2011 年平均值 ) 2. 杂种一代 “秦甘 1265” 品种创新点 。
21、2.1 高抗 (HR)TuMV、 Br 和 CMV 病害。 0030 利用甘蓝苗期接种 TuMV、 Br 和 CMV 抗性鉴定方法, 选用 4 种不同区域带 TuMV 毒原 分离物、 Br 病原分离物和 CMV 陕西毒原, 对优良 F1“秦甘 1265” 品种进行苗期接种鉴定 ; 调 查试验各点的田间病害结果, 进行田间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 对照品种 “绿球 66” (CK) 表 说 明 书 CN 104137769 A 6 5/6 页 7 现高抗或抗病, 苗期和田间病指变化在 1.3 9.4 之间 ; F1“秦甘 1265” 品种表现高抗病害, 苗期接种对 TuMV、 CMV 和 Br 的。
22、病指平均表现分别为 1.1、 0.4 和 1.3, 田间病指病毒病 1.3、 黑腐病 1.67 ; 其抗病性强于对照, 病指降低 0.54 7.73( 表 2)。 0031 2.2 品质优良、 商品性好。 0032 经利用甘蓝品质优质性鉴定方法, 对叶球的食用品质的生食和熟食口感鉴定表 现, F1“秦甘 1265” 品种的叶球叶质脆嫩、 香甜 ; 帮叶比、 紧实度、 中心柱测量达到优质标准, 比较对照品种 “绿球 66” (CK) 帮叶比减少 2.6, 紧实度增加 0.05g/cm3, 中心柱短 0.05cm。 由此表明 F1“秦甘 1265” 品种球叶质地脆甜, 结球紧实, 球叶可食用部分含。
23、量多, 优质性优 于对照品种 ( 表 2)。 0033 表 2: 秦甘 1265 品种目标性状抗病性和优质性鉴定结果 注 : HR : 高抗病, R : 抗病, MR : 中抗, S : 感病, HS : 高感病。 0034 2.3 丰产性好, 适应性强。 0035 2009 年新品种配合力测定筛选出优良组合 CMS04G632-8-6-3DH060Y03-35 组合 ( 代号 C19D06( 秦甘 1265), 经品种比较试验、 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 表 3、 表 4), 该品种在杨凌、 西安、 宝鸡太白、 汉中等地杂种优势显著,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丰产性突出 ; 667产量平均水平。
24、4603.45282.7kg, 增产优势稳定, 比对照绿球66增产幅度10.4 12.4。该品种的植株特性在各区试点和示范地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植株开展度 46.2 48.8cm, 外叶数 13 15 片, 单球重 1.35 1.45kg, 定植到叶球收获 65d 左右。 0036 表 3: 秦甘 1265 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表现 说 明 书 CN 104137769 A 7 6/6 页 8 表 4 : 秦甘 1265 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结果 3. 结论 秦甘 1265(CMS04G632-8-6-3DH060Y03-35) 为秋甘蓝中熟杂种一代品种, 定植到收 获 65 天。
25、左右 ; 利用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04G632-8-6-3 和 DH 系 DH060Y03-35 杂交配 制育成。植株株型半直立, 叶片灰绿色, 叶面平滑, 蜡粉多 ; 着生叶片外茎短粗, 植株开展度 46.2 48.8cm, 外叶数 13 15 片, 单球重 1.35 1.45kg, 叶球扁圆型, 叶球紧实度 0.58, 中心柱长小于球高 1/2, 帮叶比 23.5。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耐裂球。叶球商品性好, 叶 球外观符合消费者习惯 ; 球叶片质地脆甜, 生食香甜, 风味品质优良。品种适应性强, 667m2 产量平均水平 4603.4 5282.7kg, 品种试验结果增产优势稳定, 比对照绿球 66 增产幅度 10.4 12.4。 说 明 书 CN 104137769 A 8 1/3 页 9 图 1-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37769 A 9 2/3 页 10 图 2-1 图 2-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37769 A 10 3/3 页 11 图 3-1 图 3-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3776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