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484153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0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6327.0

申请日:

2003.04.11

公开号:

CN1535729A

公开日:

2004.10.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48/00; A61K45/00; C12N15/79;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48/00; A61K45/00; C12N15/79; A61P35/00

申请人:

上海欣安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熊思东; 王立新; 储以微

地址:

200032上海市东安路130号西13号楼8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严新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其表达载体及其宿主细胞;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该肿瘤基因疫苗的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肿瘤基因疫苗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含有至少1拷贝 的SEQ ID NO:1结构的基因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疫苗,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疫苗含有4 拷贝的SEQ ID NO:1结构的基因序列,并且各拷贝之间以Gly-Ser 的编码基因连接。 3,一种真核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序列 以及与该序列操作性相连的表达调控序列。 4,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它被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转化。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肿瘤基因疫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a)提供一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因 序列以及与该序列操作性相连的表达调控序列; b)用步骤a)所述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c)在适合所述肿瘤基因疫苗表达的条件下培养步骤b)所得的宿 主细胞;和 d)分离纯化获得所述肿瘤基因疫苗。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肿瘤基因疫苗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包括将肿瘤基因疫苗溶于一定的介 质中,进行肌肉免疫。 8,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药学上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 或2所述的肿瘤基因疫苗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说明书


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异位hCGβ的肿瘤基因疫苗,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烈性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的国家,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已处于死亡原因的第1和第2位。至今,肿瘤仍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顽症,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是医学界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近年发展的肿瘤免疫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后的一种新兴疗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多种途径激发患者的免疫系统,使之重新获得抗肿瘤的能力,在预防肿瘤的发生、转移以及手术后肿瘤的复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生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细胞均能表达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topic human chor ionic gonadotrophin β.chain,ehCG.β)。分泌型ehCG具有生长因子功能、与恶性肿瘤自我生长的调控有关;而膜结合型ehCG(特别是富含负电荷糖链的自由ehCGβ链及其片段)与恶性肿瘤转移特性和恶性化程度、以及肿瘤微环境和免疫耐受的形成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注意到,ehCG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其中α亚基与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及促甲状腺素(TSH)的亚基基本相同;β亚基与上述糖蛋白激素也存在部分同源性,但其羧基端109-145位氨基酸残基(ehCGβ-DD37)却为ehCGβ所特有,且含多种ehCGβ特异性抗原表位,不与其它糖蛋白激素发生交叉反应,是基于ehCGβ的肿瘤疫苗的重要靶抗原。基因免疫(GeneImmunization)是将抗原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于含调控元件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入机体后,利用在体内宿主细胞的转译系统表达相应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与传统的蛋白疫苗相比,基因免疫不仅可有效地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可通过MHC I类分子途径递呈靶抗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肿瘤地免疫生物防治中取作更重要的作用。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考虑而进行,获得了一种以ehCGβ-DD37为靶抗原的肿瘤基因疫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ehCGβ-DD37为靶抗原的肿瘤基因疫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以ehCGβ-DD37为靶抗原的肿瘤基因疫苗的方法,包括:

    a)提供一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因序列

    以及与该序列操作性相连的表达调控序列;

    b)用步骤a)所述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c)在适合所述肿瘤基因疫苗表达的条件下培养步骤b)所得的宿主细胞;和

    d)分离纯化获得所述肿瘤基因疫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特异性ehCGβ-DD37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以及转化有上述载体的宿主细胞。本发明的使用表达载体可以是真核表达载体,本发明使用的宿主细胞可以是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的肿瘤疫苗含有头尾相连的四拷贝异位hCGβ远羧基端区ehCGβ-DD37的编码基因,各拷贝之间通过连接序列进行连接,其中选用的连接序列可以是编码Gly-Ser序列的基因序列,如GGATCT。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将头尾相连的四拷贝ehCGβ-DD37编码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原核细胞,进行大量复制,大规模抽提和纯化,将获得的质粒DNA溶于一定的介质中,使其达到适宜的浓度,该DNA溶液可不添加任何免疫佐剂直接进行肌肉免疫,或采用基因枪设备进行皮内轰击等方式。其中,选用的介质可以是生理盐水或其他生物相容性组分,DNA溶液的浓度范围可以是0.5-2.0μg/μl,较优的浓度为约1.0μg/μl,每只小鼠可注射约100μl。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的构建图;

    图2显示了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的DNA序列测定,其中,A图表示TR421-DD37.4的DNA测序结果,B图表示ehCGβ-DD37的DNA序列(111bp);

    图3显示了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免疫鼠抗ehCGβ IgG水平;

    图4显示了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诱导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图5显示了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诱导的特异性CTL活性;

    图6显示了荷瘤小鼠的实体瘤,其中,A为空载质粒免疫组,B为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免疫鼠免疫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重组质粒的构建、鉴定及其大量纯化

    1.PCR法获得ehCGβ-DD37编码基因

    引物序列ehCGβ-DD37U:5′-GAAGATCTACCTATGATGACCCCCGC-3′(SEQID NO:2)和ehCGβ-DD37D:5′-CGGGATCCTTGTGGGAGGATCGGGGT-3′(SEQ IDNO:3),由上海申友生物公司合成;Taq DNA多聚酶、dNTP等PCR试剂购自Biostar公司;胶回收试剂盒购自上海华舜生物公司。以pGEM3Z-hCGβ质粒(由美国专家Ross TM馈赠)。为模板、ehCGβ-DD37U和ehCGβ-DD37D为上下游引物进行PCR,PCR反应条件为:反应总体积50μl,依次加入10X缓冲液5μl、25mM MgCl 23μl、10mM dNTP 1μl、10mM正反向引物各1μl、Taq酶1U、模板1μl,然后补高压三蒸水至50μ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分钟,进入PCR循环:94℃变性45秒、58℃复性45秒、72℃延长1分钟,重复30个循环,最后延长10分钟。PCR DNA扩增仪为美国PerkinElmer公司出品的PE2400型PCR仪。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ehCGβ-DD37编码基因(含111bp)。

    2.TR421-DD37.4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TR421-DD37.4重组质粒构建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A.基因片段和载体的酶切与回收

    以BamHI和BglII(TaKaRa公司产品)对ehCGβ-DD37编码基因的PCR回收产物进行双酶切,以BglII对TR421质粒(上海普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代理invitrogen公司产品)进行单酶切,具体方法如下:在小于1μg的质粒DNA或PCR回收产物中加入2U相应内切酶、2μl相应缓冲液,加双蒸水至20μl,37℃反应1~24小时,65℃终止反应,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酶切产物。

    B.酶切载体与酶切基因片段的连接

    取适量酶切载体和目的片段加入反应管,使载体和片段的摩尔数之比为1∶3,然后加1μlT4 DNA连接酶(MBI公司产品)、1μl缓冲液,补双蒸水至10μl,混合后置16℃反应1小时或4℃过夜。

    C.连接产物转化宿主细菌

    a.菌种的复苏:取-70℃保存菌种DH5α,迅速挑取少许冰冻样菌种于2ml LB液体培养基中,以280rpm的速度在37℃摇床中振荡培养6-8小时,而后接种于LB琼脂平板上,置于37℃孵箱中培养。

    b.感受态DH5α制备:取-70℃保存菌种,迅速挑取少许冰冻样菌种于2ml LB液体培养基中,以280rpm的速度在37℃摇床中振荡培养6-8小时,而后接种于LB琼脂平板上,置于37℃孵箱中培养。挑选新鲜单个菌落接种于2ml LB培养液中,37℃摇床培养过夜,按1∶100比例取菌液至100mlLB培养液,于OD590为0.4时取下,将培养液分装至预冷无菌的50ml聚丙烯管,于冰上放置5-10分钟,然后于4℃1100rpm离心5分钟,细菌沉淀用10ml 0.1M预冷的CaCl2溶液重悬,于4℃1100rpm离心5分钟,弃沉淀,再用10ml CaCl2悬浮菌体,冰上放置30分钟,4℃1100rpm离心5分钟,用2ml预冷的0.1M CaCl2溶液重悬各管细菌,然后按每管200μl分装于预冷的1.5ml Eppendorf管,立即冻存于-70℃。

    c.连接产物转化宿主细菌:取5μl连接产物DNA,加入200μl DH5α感受态中,混匀,冰浴30分钟,42℃热休克90秒,立即置冰浴5分钟,加入800μl LB培养液,37℃ 120rpm振荡培养45分钟,3000rpm离心3分钟,弃上清,留约100μl液体悬浮菌体,均匀涂布于含卡那青霉素(60μg/ml)的LB平板上,37℃培养16-20小时。

    D.阳性克隆的筛选

    菌落PCR初筛阳性克隆:引物序列T7U:5′-TTAAT ACGAC TCACT ATAG-3′和T7D:5′-TAGAA GGCAC AGTCG AGGCT GAT-3由上海申友生物公司合成。将PCR所有试剂按比例混和,分装于Ep管,25μl/管,然后用无菌牙签挑取菌落涂于管底,将预变性时间延长至15分钟,反应条件和其他程序同上。以ehCGβ-DD37U/ehCGβ-DD37D为正反向引物进行PCR鉴定hCGβ-DD37基因是否插入载体;以T7U/ehCGβ-DD37D或ehCGβ-DD37U/T7D为正反向引物进行.PCR鉴定插入方向是否正确。

    E.阳性克隆的鉴定

    a.阳性克隆小量抽提质粒DNA:自转化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含相应抗生素的2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 280rpm振荡培养14-16小时,以NaOH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DNA:将1.5ml菌液到入1.5ml Eppendorf管中,8000rpm离心1分钟收集菌体,以100μl Sol I(50mM葡萄糖,25mMTris-HCl,10mM EDTA,pH8.0)悬浮;加入200μl新鲜配制的Sol II(0.2N NaOH,1%SDS),充分混匀裂解菌体,冰浴10分钟;加入150μl预冷的Sol III(3M KAc,pH4.8),轻柔而充分混匀,冰浴10分钟,使质粒DNA复性;12000rpm离心5分钟,上清移入另一1.5ml Eppendorf管,加入2倍体积-20℃预冷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20℃放置20分钟;15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室温干燥后以50μl无菌三蒸水溶解,-20℃保存备用。

    b.酶切鉴定:抽取PCR阳性克隆的质粒DNA,以BamHI和BglII进行双酶切,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能否切下503bp左右的产物。

    c.DNA测序检测:重组质粒的最终鉴定需进行DNA序列检测,本发明所建重组质粒均委托上海申友生物公司完成,采用ABI PRISMTM377 DNASequencer测序仪,以T7U或TR421U为测序引物,其中T7U:5′-TTAAT ACGACTCACT ATAG-3′(SEQ ID NO:4);T7D:5′-TAGAA GGCAC AGTCG AGGCT GAT-3(SEQ ID NO:5);TR421U:5′-TGACA GACTA ACAGA CTGTT C-3(SEQ IDNO:6)均由上海申友生物公司合成。

    按上述步骤将4拷贝的ehCGβ-DD37编码基因依次以头尾串联方式克隆于TR421质粒,获得TR421-DD37.4重组质粒。PCR和酶切法初筛后进行DNA测序鉴定,证实4拷贝ehCGβ-DD37编码基因的序列及插入方向正确,读码框架准确(图2)。

    3.TR421-DD37.4重组质粒的大量纯化

    采用QIAGEN Plasmid Mega Kit质粒DNA大量纯化试剂盒(商售、基因公司产品)可获得大量纯化的、不含LPS的TR421-DD37.4重组质粒DNA,具体步骤如下:取-70℃冻存菌种接种于2ml LB(Kan 100μg/ml)液体培养基,37℃活化8小时,将活化的菌液按1∶500扩大培养至500ml LB(Kan100μg/ml)液体培养基中,37℃ 280rpm振荡培养15小时,6000g、4℃离心15分钟,收集菌体,在4个高速离心管中各以12.5ml预冷P1(50mMTris-HCl,10mM EDTA/pH=8.0,100μg/ml RNase A)充分悬浮菌体,各缓慢加入12.5ml P2(0.2N NaOH,1%SDS),轻柔颠倒混匀4-6次,室温作用5分钟,再缓缓加入12.5ml预冷P3(3M KAc pH=5.5),颠倒混匀4-6次,冰上放置20分钟,20000g、4℃离心30分钟,取上清20000g、4℃离心15分钟,离心过程中将tip-2500阴离子交换柱垂直固定,以35ml QBT(750mM NaCl,150mM MOPS,pH=7.0,15%异丙醇,0.15%Triton X-100)过柱使其pH值平衡,将离心上清过柱,待液体自然流干后,以100ml QC(1.0mM NaCl,150mM MOPS,pH=7.0,15%异丙醇)洗柱,最后以35ml QF洗脱液(1.25M NaCl,150mM Tris-HCl,pH=8.5,15%异丙醇)将质粒DNA从柱上洗脱,分装于2个高速离心管,各加入24.5ml异丙醇,颠倒混匀后20.000g、4℃离心30分钟,弃上清,以7ml 70%乙醇洗涤DNA,再以20000g、4℃离心15分钟,仔细弃上清,以空气干燥约10分钟,最后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溶解DNA。

    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溶液的OD260/OD280比值,接近1.9时认为达到纯度,以OD260=0.1时DNA的含量为50μg/ml计算DNA的浓度,将质粒DNA调整为1μg/ml,冻存备用。

    实施例2  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基因免疫可诱导ehCGβ特异性抗体应答

    1.小鼠及其肌肉基因免疫

    采用左后腿胫骨前肌注射法以纯化的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重组质粒免疫BALB/c(H-2d)雌性小鼠,每组6只小鼠,100μg DNA/100μl/只,共3次,间隔3周,按期采血检测抗体。

    具体方法:基因免疫前1天,以0.7 5%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小鼠(按50μg/g体重),调整麻醉后小鼠的腿姿以暴露胫骨前肌、注射100μl 0.25%丁哌卡因,方法如下:消毒后于肌肉的中部垂直进针,针尖插入深度由套管决定,约为2-3mm,缓慢推进,可见注射肌肉膨胀,完毕后将针头旋转90°,停留5秒钟,缓缓拔出。24小时后,即第1天时,以同样的方法麻醉小鼠,于前日注射丁哌卡因的部位以同样手法分别注射100μg TR421和TR421-DD37.4质粒。定期自眼眶内静脉按期采集各组小鼠全血,4℃放置,5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20℃保存。

    2.免疫小鼠抗ehCGβ IgG抗体检测

    采用常规ELISA方法检测抗ehCGβ IgG抗体,主要步骤如下:纯化hCGβ蛋白(上海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5μg/ml(100μl/孔)包被96孔酶标反应板,置湿盒中,37℃放置1小时,4℃过夜。测血清标本之前以0.01M PBST(PH=7.4,0.05%Tween-20)洗涤三次,每次3分钟;以含5%山羊血清和5%小牛血清的PBST封闭,37℃作用1小时,以0.01M PBST洗涤三次,每次3分钟;小鼠血清以0.01M PBST稀释后加入孔中,37℃作用1小时,以0.01M PBST洗涤三次,每次3分钟;加入以0.01M PBST稀释的HRP标记羊抗小鼠IgG(美国Southern Biotech公司产品、效价1∶5000),37℃作用1小时,0.01M PBST洗涤三次,每次3分钟;OPD显色,1M H2SO4终止反应,测OD492值。

    结果发现免疫后一周左右便可在全部免疫小鼠外周血中检出抗ehCGβ的IgG抗体,追加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空载质粒免疫小鼠比较,P/N值高达8.74,特异性抗体水平维持较长时间(10周以上)(图3)。该实验重复三次,获得相似结果。

    实施例3  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基因免疫可诱导ehCGβ特异性细胞

    免疫应答

    1.免疫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用上述基因疫苗TR421-DD37.4以同法免疫8周龄BALB/c(H-2d)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以特异性抗原ehCGβ刺激培养72小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具体方法如下:无菌取小鼠脾细胞,Tris-NH4Cl破坏红细胞并洗涤,调细胞浓度至5×106/ml,加入96孔平底板,100μl/孔,同时加入ehCGβ(终浓度依次为0、0.1、1、10μg/ml),置37℃ CO2孵箱培养72小时。在收获细胞前16小时每孔加入0.5uCi 3H-TdR,继续培养。最后以多头细胞收集仪收集各孔细胞于玻璃纤维滤纸上,40℃烘干,以液体闪烁计数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产品、型号为SN-6904)测量CPM值。

    结果表明:TR421-DD37.4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对特异抗原产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殖活性与抗原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且明显高于空载质粒免疫小鼠(p<0.01)(图4)。提示TR421-DD37.4基因疫苗诱生了强T细胞免疫应答。

    2.免疫小鼠特异性CTL活性检测

    取上述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以ehCGβ体外刺激培养5天后作为效应细胞,分别以SP2/0-ehCGβ(稳定表达ehCGβ的细胞株)和SP2/0-preS2/S细胞(稳定表达HBV-preS2/S的细胞株)为靶细胞,进行特异性CTL杀伤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A.SP2/0-ehCGβ和SP2/0-preS2/S细胞的构建及其同位素标记

    a.脂质体法转染细胞及其筛选:在转染前24小时取3×105的Sp2/0细胞加入6孔细胞培养板,37℃5%CO2培养过夜,次日待细胞密度为70-80%时进行转染。转染前小心吸去培养液,并以不完全1640培养液(Gibco BRL公司产品)轻洗3遍,加入0.8ml无血清无抗生素1640培养液。在含100μl无血清无抗生素1640培养液的无菌微量离心管中加入2μg质粒DNA,在另一无菌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2μl脂质体(Invitrogen公司产品)和88μl无血清无抗生素1640培养液混匀,用微量加样器将含质粒DNA的培养液轻轻滴加入含脂质体的培养液中,轻旋混匀,室温下静置45分钟以促进脂质体-DNA复合物的形成。然后逐滴加入上述细胞孔内,轻轻旋转平板使脂质体-DNA与细胞充分接触,置37℃5%CO2培养。5小时后加入含20%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产品);的1640培养液以中和脂质体的毒性,继续培养。48小时后按10∶1稀释分孔培养,并加入G418(终浓度为800μg/m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10天左右可见抗性细胞呈集落生长。收获生长集落较多的细胞孔细胞,稀释后加入96孔平底细胞培养板,使每孔细胞分别达5个、1个、0.5个和0.25个,以800μg/ml终浓度的G418(购自上海华美生物公司)进行筛选,待培养1-2周后,观察每孔细胞的克隆数并记录单克隆的细胞孔,进行培养后转种24孔细胞培养板。收获细胞检测ehCGβ的表达。

    b.阳性细胞的检测:以细胞ELISA法进行初步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Sp2/0、待检测的Sp2/0-ehCGβ或SP2/0-preS2/S细胞,按1×105个细胞/孔加入96孔酶标板,200rpm离心5分钟,小心弃上清,加入200μl0.8%戊二醛溶液固定10分钟,弃上清,用含5%小牛血清PBS洗涤3遍,加入含3%BSA的PBS室温封闭2小时,PBST洗涤3遍,加入1∶100稀释的HRP标记的抗hCGβ单抗,37℃反应2小时,PBST洗涤3遍,加入OPD底物显色液,37℃显色20-30分钟后加入1mol/L H2SO4终止反应,酶标仪读取490nm波长处吸光值(OD490nm)。同时,取对数生长期的Sp2/0或待检测的Sp2/0-ehCGβ细胞,以含5%小牛血清PBS洗涤3遍,加入1∶100稀释的抗hCGβ单抗,4℃放置1小时,间隔15分钟轻轻混匀一次,以含血清PBS洗涤3遍,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混匀后4℃放置1小时,同样PBS洗涤3遍,加入FITC标记的亲和素,混匀后4℃放置45分钟,PBS洗涤3遍,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标记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检测。选择目的蛋白表达最强的单克隆细胞作为靶细胞用于下列试验。

    c.靶细胞的同位素标记:取对数生长期的靶细胞(4×106)以40μCi3H-TdR(终体积为0.8ml)置37℃水浴标记2.5小时(每30分钟混匀细胞1次),Hank’S液洗涤3次并计数,调整浓度为2×105/ml,用作CTL细胞杀伤的靶细胞。

    B.效应细胞的诱导

    无菌取小鼠脾细胞,Tris-NH4Cl破坏红细胞并洗涤,调细胞浓度至5×106/ml,加入96孔平底板,100μl/孔,同时加入ehCGβ(终浓度依次为1μg/ml)和IL-2(终浓度2×104U/L),置37℃ CO2孵箱培养5天,其中于第3天换一半培养液(含2×104U/L IL-2)。第5天收获细胞,以不完全1640培养液洗3遍,计数并调整细胞浓度作为效应细胞。

    C.杀伤试验

    将上述靶细胞按50μl即1×104/孔加入96孔圆底板,同时将调整浓度后的为效应细胞加入96孔圆底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μl使效靶细胞比例分别为80∶1、40∶1、20∶1和10;1,并设三复孔。培养前以500rpm30秒离心96孔圆底板,置37℃、5%CO2孵箱中5.5小时。取出后每孔加入50μl双酶溶液(Dnase I 100μg/ml,胰蛋白酶1.2%),微量搅拌器上振荡30秒,再置CO2孵箱中0.5小时,取出后立即以多头细胞收集仪将各孔内容物抽滤于玻璃纤维滤纸上,烘干后分别放入塑料小管,加约600μl闪烁液(PPO2.5g,POPOP 0.25g,二甲苯500ml,提前一个月配好),以液体闪烁计数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产品、型号为SN-6904)测量CPM值。杀伤率计算如下:杀伤率(%)=(1-实验孔CPM均值/靶细胞自然释放CPM均值)×100%。

    本发明检测的免疫小鼠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发现,TR421-DD37.4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对SP2/0-ehCGβ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SP2/0-preS2/S细胞的杀伤率,效/靶比呈线形关系,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TR421-DD37.4基因免疫诱导小鼠产生了较强的特异性CTL应答(图5)。

    实施例4  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诱导的特异性免疫能抑制肿瘤生长

    收获对数生长的SP2/0-ehCGβ细胞,经无菌PBS洗3遍,计数后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个细胞/ml,经皮下接种上述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5×105细胞/只),25天后剥取实体肿瘤瘤体,并称取重量。发现所有免疫空载质粒的小鼠均形成实体瘤,平均瘤重为(3.37±1.33)g,而TR421-DD37.4基因疫苗小鼠的出瘤率为16.67%,平均瘤重为(0.37±0.84)g,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重组质粒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表1、图6)。

          表1  荷瘤小鼠实体瘤的成瘤率及其重量

                                 成瘤率(%)        实体瘤重量(g)

    TR421质粒免疫小鼠            100.0%(6/6)        3.37±1.33

    TR421-DD37.4质粒免疫小鼠     16.67%(1/6)*      0.37±0.84*

    以上实施例表明,肿瘤基因疫苗TR421-DD37.4不仅可诱导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免疫应答,而且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具有抗肿瘤作用,显示了其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潜能。

                                 序列表

    <110>上海欣安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120>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160>6

    <170>PatentIn version 3.1

    <210>1

    <211>111

    <212>DNA

    <213>hCGβ远羧基端区ehCGβ-DD37的编码基因

    <400>1

    acctctgatg acccccgctt ccaggactcc tcttcctcaa aggcccctcc ccccagcctt

    60

    ccaagcccat cccgactccc ggggccctcg gacaccccga tcctcccaca a

    111

    <210>2

    <211>26

    <212>DNA

    <213>引物

    <400>2

    gaagatctac ctatgatgac ccccgc

    26

    <210>3

    <211>26

    <212>DNA

    <213>引物

    <400>3

    cgggatcctt gtgggaggat cggggt

    26

    <210>4

    <211>19

    <212>DNA

    <213>引物

    <400>4

    ttaatacgac tcactatag

    19

    <210>5

    <211>23

    <212>DNA

    <213>引物

    <400>5

    tagaaggcac agtcgaggct gat

    23

    <210>6

    <211>20

    <212>DNA

    <213>引物

    <400>6

    tgacagacta  acagactgtt

    20

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的肿瘤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基因疫苗,其表达载体及其宿主细胞;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该肿瘤基因疫苗的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肿瘤基因疫苗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