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483908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9002.2

申请日:

1996.07.19

公开号:

CN1171196A

公开日:

1998.01.2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1.10|||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01N37/02

主分类号:

A01N37/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发明人:

孟宪佐; 付晓燕; 韩艳; 李维维

地址:

100080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路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高存秀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以诱杀危害槐树和龙瓜槐生长发育的槐小卷蛾为目的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其组成组分和组分配比为:(E,E)-8,10-十二碳双烯-1-醇10—90%;(E,E)-8,10-十二碳双烯基乙酸酯90—10%;2,6-二叔丁基对甲酚适量;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本性诱剂对槐小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和消失情况,为适时有效地防治槐小卷蛾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代替化学农药,捕杀此虫,对环境无污染,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组分和组分配比为: (E,E)-8,10-十二碳双烯-1-醇     10-90% (E,E)-8,10-十二碳双烯基乙酸酯  90-10%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可以加入适量的2,6-二 叔丁基对甲酚,其含量一般控制为性诱剂总量的5%。

说明书


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以诱杀危害槐树和龙爪槐生长发育的槐小卷蛾为目的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

    槐小卷蛾(Cydia tradias Meyyick),也叫国槐叶柄小蛾,是危害国槐和龙爪槐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槐小卷蛾一年发生2-3代,幼虫从槐树羽状复叶的基部蛀入枝条,造成叶柄和嫩枝枯萎与垂落,重者树冠秃顶,轻者枝稍折断,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以往防治槐小卷蛾主要靠喷施化学农药。由于此害虫发生世代多,时间长,又是钻蛀性害虫,幼虫一孵化出来便很快蛀入枝条或槐角,喷施化学农药,效果不佳。而且大多数国槐生长在城市街道两旁和居民房屋前后,喷施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急需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防治槐小卷蛾危害的新途径。

    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昆虫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类似物防治害虫时通常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

    用性信息素或性诱剂防治害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防治害虫的新技术,国内外已有数百种昆虫性诱剂得以应用,但是迄今均未见有关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的报道,虽然已有报道说苹果蠹蛾性信息素(E,E)-8,10-十二碳双烯-1-醇对国槐小卷蛾有引诱作用,但由于成分单一,诱蛾活性不高,起不到防治国槐小卷蛾危害的目的。

    本发明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国槐小卷蛾对国槐和龙爪槐的危害,填料防治槐小卷蛾危害的空白。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是通过对槐小卷蛾性信息素进行破释,应用仿生技术人工合成的一种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其组成组分和组分配比为:

    (E,E)-8,10-十二碳双烯-1-醇     10-90%

    (E,E)-8,10-十二碳双烯基乙酸酯  90-10%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适量

    上述组分中的(E,E)-8,10-十二碳双烯-1-醇和(E,E)-8,10-十二碳双烯基乙酸酯为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份,在槐小卷蛾成虫交配期将含此性诱剂的诱芯放在国槐或龙爪槐枝条上,便会有效地引诱雄虫以便捕杀。组分中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是上述两组分的抗氧化保护剂,以保证性诱剂的活性,并延长其活性时效期以便更有效的引诱捕杀槐小卷蛾以达到高效防治槐小卷蛾危害的目的,其含量一般控制为性诱剂总量的5%。

    诱芯是性诱剂的载体,将特制的橡胶塞洗净、凉干、把槐小卷蛾性诱剂溶于乙醚,再用石油醚烯释到所需浓度,用注射器将所需剂量的性诱剂滴入橡胶塞的凹处,溶剂挥发后即成诱芯。

    诱捕器由诱芯和捕虫器两部分组成。捕虫器是用塑料瓦棱板围成的,两端呈三角形,捕虫器下底钉一块涂有粘虫胶的蜡纸板,将诱芯穿在铁丝上,从上棱中间垂下,距胶面约2cm。将诱捕器挂在槐树侧枝上,离地面约2m,两个诱捕器之间相距10m以上,进行林间诱蛾试验。

    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对槐小卷蛾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成虫的消长情况。槐小卷蛾在北京地区有三个成虫发生高峰,越冬代成虫始见于5月中下旬,5月底6月初为发生高峰。第一代蛾量较少,高峰期在7月中旬,第二代蛾量明显增多,蛾峰出现在8月底至9月初。每次蛾峰过后,国槐树冠上都出现被槐小卷蛾幼虫钻蛀而枯萎折断的枝梢和羽叶,8、9月份还有一些槐角因被虫蛀而干枯变黑。

    本发明的应用及效果如下:

    1.监测槐小卷蛾虫情:用本发明提供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作的虫情测报能及时而准确地了解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与消长情况,为进行适时有效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高效性诱剂测报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使用简便,费用低廉,适于普遍推广应用。

    2.大量诱捕:根据虫情检测得出的成虫发生曲线,在成虫蛾量高峰期施放含有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槐小卷蛾性诱剂的诱捕器,将求偶交配的雄虫及时诱杀,使雌虫失去交配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进行危害。

    3.干扰交配:释放本性诱剂可以有效地干扰槐小卷蛾雌雄的交配,也可将此性诱剂和化学不育剂、病毒、细菌等配合使用,用性诱剂将雄虫诱来,使其与不育剂、病毒、细菌等接触,然后飞走,去与其它昆虫接触、交配,这样对其种群造成损害要比当场捕杀大得多。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不论是用来作虫情测报还是用诱捕法和干扰交配法直接防治槐小卷蛾虫害,均有利于保护天敌,兴益除害,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的威力,提高防治效果,另外避免施用化学农药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实施例:

    1996年5月26日-6月13日期间,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地区街道两旁槐树枝条上挂放本发明提供的组分配比不同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的诱捕器,诱捕器离地面2m左右,两诱捕器之间相距50m,挂放诱捕器数量为4个。定义:(E,E)-8,10-十二碳双烯-1-醇     为组分I

      (E,E)-8,10-十二碳双烯基乙酸酯  为组分II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为组分III不同配比性诱剂的诱捕器结果如下:

             配比              捕蛾总量(个)

    I∶II∶III=77∶18∶5           32

    I∶II∶III=57∶38∶5           48

    I∶II∶III=37∶58∶5           356

    I∶II∶III=17∶78∶5           188

    I∶II∶III=90∶10∶5           16

    I∶II∶III=80∶20∶5           32

    I∶II∶III=60∶40∶5           48

    I∶II∶III=40∶60∶5           356

    I∶II∶III=20∶80∶5           188

    I∶II∶III=10∶90∶5           24

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以诱杀危害槐树和龙瓜槐生长发育的槐小卷蛾为目的的槐小卷蛾高效性诱剂,其组成组分和组分配比为:(E,E)8,10十二碳双烯1醇1090%;(E,E)8,10十二碳双烯基乙酸酯9010%;2,6二叔丁基对甲酚适量;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本性诱剂对槐小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和消失情况,为适时有效地防治槐小卷蛾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代替化学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