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4386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7 CN 103043868 A *CN103043868A* (21)申请号 201310009159.5 (22)申请日 2013.01.10 C02F 9/14(2006.01) (71)申请人 陈扬菊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 96 号 7 楼 申请人 易湘琢 张善武 朱岩 (72)发明人 朱定有 蔡昊 林介成 钟江涛 张善武 揭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何平 (54) 发明名称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57) 摘。
2、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包括沿 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的多个污水处理单元和多 个拦河坝, 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于相邻的两 个拦河坝之间, 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用于对 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 絮凝的物化处理装置、 与物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 使河流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的第一 沉淀装置、 与第一沉淀装置连通, 用于降解河流污 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的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与第一生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二级降解河流污 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的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及 与第二生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使河流污水中残 留的固形物沉淀第二沉淀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 种污。
3、水处理方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3 页 1/2 页 2 1.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的多个污水处 理单元和多个拦河坝, 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 每一个污水处 理单元包括 : 物化处理装置, 用于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 ; 第一沉淀装置, 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使经过所述物化处理装置处理的河流 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 ; 第一生化处。
4、理装置, 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连通, 用于降解经过所述第一沉淀装置处理 的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 ;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与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二级降解经过所述第一生化 处理装置处理的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 ; 及 第二沉淀装置, 与所述第二生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使经过所述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处 理的河流污水中残留的固形物沉淀。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 还包括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连通的污水收集管网, 用于收集排向河流的生活污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
5、元 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及污水收集管网连通的管道混合器, 所述管道混合器用于 混合河流污水及所述污水收集管网收集的生活污水。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 还包括用于检测水质是否达标的水质检测装置及与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连通的回流管, 所述回流管用于使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流出的水回流至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中, 所述回 流管中设置有阀门, 所述阀门根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开启或闭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 包括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连通的第一污泥收集装置及与所述第二。
6、沉淀装置连通的第二污 泥收集装置, 所述第一污泥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沉淀装置中的污泥及絮凝的悬浮 物, 所述第二污泥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沉淀装置中的固形物。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河坝为充气橡胶坝。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和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中设置有用于使微生物附着的微生物固定化填料。 8.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提供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 使河流污水进入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的污水处理单元 ;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物化处理装置。
7、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悬 浮物絮凝 ;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沉淀装置对经过物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一级沉淀, 使 河流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 ;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沉淀的河流污水进行一级生 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降解 ;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生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二 级生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二级降解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43868 A 2 2/2 页 3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沉淀装置中对经过二级生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二级 沉淀, 使经过二级生化处。
8、理后的河流污水中的固形物沉淀 ; 及 排出经过所述第二沉淀装置处理后的洁净河水。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物化 处理装置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的步骤中, 排向河流的生 活污水同时进入所述物化处理装置中, 与所述河流污水混合后一起进行物化处理。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使用水质检测装置检测 二级沉淀后排出的水是否达标的步骤, 是, 则污水处理结束 ; 否, 则二级沉淀后排出的水依 次进入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及第二沉淀装置中依次重复所述一级生 化处理。
9、、 二级生化处理及二级沉淀的步骤。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43868 A 3 1/8 页 4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及城镇 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及开机不足, 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量严重失调, 这些污水流入河流 必然污染河流, 导致河水变黑发臭,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甚至危害人类的生存, 对城镇居 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调查, 中国 700 多条重要河流, 有近 50%。
10、 河 段, 90% 以上的沿河水域已经遭到污染, 一些城市河流甚至完全沦为纳污河, 河流治理刻不 容缓。 0003 目前, 对于大中城市河流污染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在河边上建设处理系统, 将河水 提升至该系统处理后回排至河道。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河流污水, 不仅污水处理系统占用 土地、 建设成本高, 而且进行污水处理时, 需要用泵先将河流污水经水管抽至污水处理系统 中, 进行处理后处理后的水再经水管排放至河流中, 处理效率低, 对全河流域进行净化时尤 为显著。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处理效率较高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0005 进一步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0006 一种河道污水处。
11、理系统, 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的多个污水处理单元和 多个拦河坝, 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 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包 括 : 0007 物化处理装置, 用于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 ; 0008 第一沉淀装置, 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使经过所述物化处理装置处理的 河流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 ; 0009 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连通, 用于降解经过所述第一沉淀装置 处理的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 ; 0010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与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二级降解经过所述第一 生化处理装置处理的河流污水。
12、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 ; 及 0011 第二沉淀装置, 与所述第二生化处理装置连通, 用于使经过所述第二生化处理装 置处理的河流污水中残留的固形物沉淀。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连通 的污水收集管网, 用于收集排向河流的生活污水。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物化处理装置 及污水收集管网连通的管道混合器, 所述管道混合器用于混合河流污水及所述污水收集管 说 明 书 CN 103043868 A 4 2/8 页 5 网收集的生活污水。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还包括用于检。
13、测水质是否达标的 水质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连通的回流管, 所述回流管用于使从所述第二沉淀 装置流出的水回流至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置中, 所述回流管中设置有阀门, 所述阀门根据 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开启或闭合。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连通的 第一污泥收集装置及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连通的第二污泥收集装置, 所述第一污泥收集装 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沉淀装置中的污泥及絮凝的悬浮物, 所述第二污泥收集装置用于收集 所述第二沉淀装置中的固形物。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拦河坝为充气橡胶坝。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
14、生化处理装置和第二生化处理装置中设置有用于 使微生物附着的微生物固定化填料。 0018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19 提供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 0020 使河流污水进入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的污水处理单元 ; 0021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物化处理装置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 的悬浮物絮凝 ; 0022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沉淀装置对经过物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一级沉 淀, 使河流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 ; 0023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沉淀的河流污水进行一 级生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
15、物降解 ; 0024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生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 行二级生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二级降解 ; 0025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沉淀装置中对经过二级生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 二级沉淀, 使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河流污水中的固形物沉淀 ; 及 0026 排出经过所述第二沉淀装置处理后的河流污水。 002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使用所述污水处理单元的物化处理装置对河流污水进行物 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的步骤中, 排向河流的生活污水同时进入所述物化处 理装置中, 与所述河流污水混合后一起进行物化处理。 002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
16、中, 还包括使用水质检测装置检测二级沉淀后排出的水是否达 标的步骤, 是, 则污水处理结束 ; 否, 则二级沉淀后排出的水依次进入所述第一生化处理装 置、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及第二沉淀装置中依次重复所述一级生化处理、 二级生化处理及二 级沉淀的步骤 0029 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的多个污水处理单元和多 个拦河坝, 能够就地对河流污水进行处理, 省去了用水泵将河流污水经水管抽至污水处理 系统中, 处理后再经水管排放至河流中的步骤, 且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形成自成体系的 净化系统, 以便分段处理河流污水,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净化全流域河水, 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7、 CN 103043868 A 5 3/8 页 6 0030 图 1 为一实施方式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 0031 图 2 为一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 0032 图 3 为图 2 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 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4 请参阅图 。
18、1, 一实施方式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包括多个污水处理单元 110 和 多个拦河坝 120。 0035 多个污水处理单元 110 和多个拦河坝 120 沿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每一个污水 处理单元11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拦河坝120之间。 多个拦河坝120将多个污水处理单元110 隔开, 相邻的两个拦河坝 120 之间形成自成体系的净化系统, 以便分段处理河流污水, 能够 在较短时间内净化全流域河水, 处理效率高。 0036 污水处理单元 110 包括依次连通的物化处理装置 10、 第一沉淀装置 20、 第一生化 处理装置 30、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40 和第二沉淀装置 50。 0037。
19、 物化处理装置 10 用于对河流污水 200 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 200 中的悬浮物 絮凝, 以便于沉淀去除。物化处理装置 10 与潜污泵 (图未示) 连通, 潜污泵将河流污水 200 抽至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进行物化处理。 0038 物化处理装置 10 可以为带水下搅拌装置的反应池。向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投放 混凝剂及絮凝剂, 在水下搅拌条件下, 污水与混凝剂及絮凝剂在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混合反 应, 使河水中悬浮物质絮凝。优选地, 还向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投放除磷剂, 使河流污水 200 中的含磷物质形成含磷沉淀物。 0039 第一沉淀装置 20 用于使经过物化处理装置 1。
20、0 处理的河流污水 200 中的絮凝的悬 浮物、 污泥及含磷沉淀物沉淀, 以将絮凝的悬浮物、 污泥及含磷沉淀物去除。 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沉淀装置20为平流式沉淀池, 经过物化处理的河流污水200从平流式沉淀池的进入区 进入平流式沉淀池中, 流经沉淀区, 然后从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水区流出, 污水流动过程中, 絮凝的悬浮物、 污泥及含磷沉淀物沉淀, 沉淀物储存于沉淀物收集区中。 0040 平流式沉淀池的结构简单, 造价低, 有利于降低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的整体造 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第一沉淀装置 20 也可以为竖流式沉淀池或辐流式沉淀池。 0041 优选地, 污水处理单元 110 还包括。
21、与第一沉淀装置 20 连通的第一污泥收集装置 (图未示) , 第一污泥收集装置与第一沉淀装置 20 的沉淀物收集区连通, 用于收集污泥和絮 凝的悬浮物及含磷沉淀物。第一污泥收集装置可以为螺杆泵或隔膜泵等, 第一污泥收集装 置将污泥和絮凝的悬浮物及含磷沉淀物抽至岸边的污泥脱水装置, 例如污泥干化池、 压滤 机、 离心脱水机等。以将污泥脱水后 (含水率 80%) 送至指定地点, 从而避免污泥堵塞河道 和上浮, 保障净化去除效率。 0042 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和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40 用于降解河流污水 200 中的可溶性 有机污染物。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用于对可溶性有污染机物进行一级降解,。
22、 第二生化处理 说 明 书 CN 103043868 A 6 4/8 页 7 装置 40 用于对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二级降解。 0043 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为缺氧生化处理装置,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40 为好氧生化处理装置。 0044 缺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高分子有机物, 先将高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的酸, 醇 等物质, 有利于好氧生化处理装置中好氧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物进行处理。 0045 好氧生化处理装置设置有水下射流曝气装置或机械曝气装置用于供氧, 优选为水 下射流曝气装置。水下射流曝气装置供氧效率高、 无噪声、 维修方便。可以采用一体式水下 射流曝气装置或分体式水下射流。
23、曝气装置。 0046 第一生化处理装置30和第二生化处理装置40内分别设置有用于使微生物附着的 微生物固定化填料 (图未标) 。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一方面使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中的厌氧 微生物及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40 中的好氧微生物附着其上, 有利于其繁殖, 另一方面使河流 污水中微生物附着其上, 避免被洪水冲走。 优选采用河水浸泡后比表面积较大的填料, 有利 于更多微生物附着于该填料上, 排洪后微生物迅速增殖、 繁殖, 恢复生化处理功能。 0047 该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可呈多种形态, 如人工水草状, 伞状、 绳状等。该微生物固定 化填料上下两端需固定, 防止洪水冲击脱落。 0048 优选地, 。
24、该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可以为改性聚氨酯、 改性活性炭纤维或改性聚氨酯 与改性活性炭纤维的复合体。 。 0049 第二沉淀装置 50 用于使经过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和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40 处理 后水中残留的固形物沉淀, 以进行固液分离, 以进一步提高水的洁净度。第二沉淀装置 50 可以为平流式沉淀池或辐流式沉淀池。优选地, 污水处理单元 110 还包括与第二沉淀装置 50 连通的第二污泥收集装置 (图未示) , 第二污泥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二级沉淀产生的污泥和 沉淀物, 将污泥和沉淀物抽至岸边的污泥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处理后送至指定地点。第二污 泥收集装置可以为螺杆泵或隔膜泵。 0050 优选地, 污。
25、水处理单元 110 还包括用于检测水质是否达标的水质检测装置 (图未 示) 及与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连通的回流管 60。回流管 60 用于使从第二沉淀装置 50 流 出的水回流至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中。回流管 60 中设置有阀门 (图未示) , 阀门根据水质 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开启或闭合。经过处理的河流污水 200 从第二沉淀装置 50 流出, 使用 水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若水质达标, 则污水处理结束, 阀门处于闭合状态 ; 若水质不达标, 则阀门打开, 从第二沉淀装置 50 流出的经过一次处理的污水由回流管 60 中依次回流至第 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40 及第。
26、二沉淀装置 50 中进行处理, 直至水质达标。 0051 设置水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及设置回流管 60 以进行回流至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40 及第二沉淀装置 50 中进行循环处理, 提高生化处理效果, 特别是 提高 NH3-N 去除效率, 保证经过处理的污水达标, 保证处理质量。 0052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污水处理单元110还包括与物化处理装置10连通的污水收 集管网70。 污水收集管网70用于收集未被污水处理厂收集而排向河流中的生活污水, 有利 于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并在源头上减轻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污水收集管网 70 可设 在岸边, 亦可设在河道侧壁。 0。
27、053 物化处理装置 10 与污水收集管网 70 的连通处还设置有管道混合器 (图未示) 。污 水收集管网 70 收集的生活污水与河流污水在管道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后再进入物化处理装 说 明 书 CN 103043868 A 7 5/8 页 8 置 10 中进行处理。 0054 污水收集管网 70 的出水口处还设置有抽水泵 (图未示) 。当由污水收集管网 70 流 向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的生活污水不能自流进入河道时, 设置抽水泵有利于快速将生活污 水抽至管道混合器中与可流污水进行混合后进入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 0055 拦河坝 120 优选采用充气式橡胶坝。当洪水来袭时, 可以将充气式橡胶坝。
28、放气以 进行泄洪。可以理解,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拦河坝 120 也可以采用充水式橡胶坝。 0056 相邻的两个拦河坝 120 之间设置于一个污水处理单元 120, 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 净化系统, 该净化系统还包括洁净区 80, 洁净区位于第二沉淀装置 50 与一个拦河坝 120 之 间, 经第二沉淀装置 50 处理的水由第二沉淀装置 50 流向洁净区 80。回流管 60 的一端与第 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连通, 另一端与洁净区 80 连通。水质检测装置设置于洁净区 80 中。 0057 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的多个污水处理单元 110 和多个拦河坝 120,。
29、 能够就地对河流污水 200 进行处理, 省去了用水泵将河流污水 200 经水管抽至岸边污水处理系统中, 处理后再经水管排放至河流中的步骤, 且相邻的两个拦 河坝 120 之间形成自成体系的净化系统, 以便分段处理河流污水,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净化 全流域河水, 处理效率高。 0058 采用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进行污水处理, 与设在岸边污水净化装置相比, 可减少建设投资费用 50%、 运行费用 20%,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59 并且, 采用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进行污水处理, 不影响河流的泄洪功能, 且 在洪水侵袭时, 河流中微生物能够很好地固定于第一生化处理。
30、装置 30 和第二生化处理装 置 40 中的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中, 使得洪水对河流中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有利于保 持河流的自净能力, 减轻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的负担。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和第二生化 处理装置 40 中的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也不会被洪水冲走, 洪水过后微生物能够迅速 繁殖而恢复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功能。 0060 请同时参阅图 2 和图 3, 一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61 步骤 S110 : 提供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0062 提供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将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的多个污水处理 单元 110 和多个拦河坝 1。
31、20 沿水流方向设置于河道内。每一个污水处理单元 110 设置于相 邻的两个拦河坝 120 之间。 0063 步骤 S120 : 使河流污水进入相邻的两个拦河坝之间的污水处理单元。 0064 使河流污水 200 进入相邻的两个拦河坝 120 之间的污水处理单元 110 中进行净化 处理。相邻的两个拦河坝 120 与相邻的两个拦河坝 120 之间的污水处理单元 110 形成一 个净化系统。多个净化系统分段对河流污水 200 进行处理, 以全面净化全流域的河流污水 200。 0065 步骤 S130 : 使用污水处理单元的物化处理装置对河流污水进行物化处理, 使河流 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 0066。
32、 河流污水 200 进入污水处理单元 110 的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 向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投入混凝剂与絮凝剂, 充分搅拌, 使混凝剂与絮凝剂与污水混合均匀, 混凝剂和絮凝剂用 于使水不同种类、 不同粒径中的悬浮物絮凝。优选地, 还加入除磷剂, 除磷剂用于使水中的 含磷物质形成含磷沉淀物。经过物化处理的污水变得清澈透明。 说 明 书 CN 103043868 A 8 6/8 页 9 0067 所投入的混凝剂、 絮凝剂及除磷剂选用不会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的物质, 使用安 全。选用高效的混凝剂、 絮凝剂及除磷剂, 提高物化处理的效率。 0068 优选地, 未被污水处理厂收集而排向河流的生活污水。
33、由污水收集管网 70 收集, 该 生活污水同时进入物化处理装置 10 中进行物化处理。更优选地, 河流污水 200 及由污水收 集管网 70 收集的生活污水在管道混合器中与河流污水 200 进行混合后再进入物化处理装 置 10 中进行物化处理。 0069 根据河道的长度、 河流污水 200 的量及由污水收集管网 70 流入物化处理装置 10 的生活污水的量合理设置河道污水处理系统100的规模, 即污水处理单元110及拦河坝120 的数量。污水处理过程中, 多个污水处理单元 110 同时运行, 处理效率高。 0070 进行物化处理的时间及所投放的混凝剂、 絮凝剂及除磷剂的量根据污水的水质确 定。。
34、 0071 步骤 S140 : 使用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沉淀装置对经过物化处理的河流污水进行 一级沉淀, 使河流污水中的污泥与絮凝的悬浮物沉淀。 0072 经过物化处理的污水分别进入多个第一沉淀装置 20 中, 污水中絮凝的悬浮物、 污 泥及含磷沉淀物等沉淀下来, 水和固体物质分离。 0073 步骤 S150 : 使用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一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沉淀的河流污水 进行一级生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降解。 0074 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20 为缺氧生化处理装置。在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20 中, 利用厌 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对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一级生物降解。 0075 步骤 S。
35、160 : 使用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生化处理装置对经过一级生化处理的河流 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 使河流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二级降解。 0076 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30 为好氧生化处理装置。在第二生化处理装置 30 中, 利用好 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对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二级生物降解。 0077 经过一级生化处理及二级生化处理的河水清透、 透明、 无臭味。 0078 步骤 S170 : 使用污水处理单元的第二沉淀装置中对经过二级生化处理的河流污 水进行二级沉淀, 使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河流污水中的固形物沉淀。 0079 一级生化处理和二级生化处理后, 残留的固形物经过第二沉淀装置 50 沉淀。
36、下来。 0080 步骤 S180 : 排出经过第二沉淀装置处理后的洁净河水。 0081 排出经过第二沉淀装置 50 处理后的河流污水 200。经过第二沉淀装置 50 的二级 处理后, 河流污水 200 变成洁净河水, 达到类地表水标准。洁净的河水排向洁净区 80。 0082 为了保证得到符合标准的水质, 还包括使用水质检测装置检测二级沉淀后排出的 水是否达标的步骤。 使用水质检测装置检测二级沉淀后排出的水是否达标, 是, 则污水处理 结束 ; 否, 则二级沉淀后排出的水经所述回流管 60 进入第一生化处理装置 30、 第二生化处 理装置40及第二沉淀装置50中依次重复一级生化处理、 二级生化处。
37、理及二级沉淀的步骤。 其回流比为 50%200%, 以确保经过多个污水处理单元 110 的处理后该流域段河水达到类 地表水标准。 0083 采用上述污水处理方法对河道污水进行处理, 能够就地处理河流污水, 处理效率 高。并且, 该方法同时采用由多个污水处理单元 110 及多个拦河坝 120 形成的多个独立的 净化系统对河道进行分段处理,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净化全流域河水, 处理效率高。 说 明 书 CN 103043868 A 9 7/8 页 10 0084 该污水处理方法采用上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100 进行处理污水, 建设投资费用 低、 运行费用低,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且, 。
38、该方法不仅能够净化河流污水, 也 能够处理未被污水处理厂收集的生活污水, 不仅能够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能够从源头 上避免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有利于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 0085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0086 实施例 1 0087 5km 城镇污染河流污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0088 一、 城镇河流污染原因 : 0089 (1) 上游来水的污染 ; 0090 (2)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入 ; 0091 (3) 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 ; 0092 (4) 雨水冲刷带来的城市垃圾 ; 0093 (5) 河道自净能力的降低 ; 0094 (6) 河道水生态环境破坏。 0095 二、 污水。
39、水量计算 0096 1、 由污水收集管网排入的生活污水 0097 (1)水量按每1km河流沿岸居民10万人, 每人每天排放生活污水0.2m3/d, 其中90% 经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系统排往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其余 10% 污水排往河道, 其总量为 : 0098 10 万人 0.2m3/ 人d10%=2000m3/d。 0099 (2) 水质 : 按常规生活污水计 : COD : 250mg/L。 0100 2、 上游污水 0101 (1)水量 : 按非降雨期河道宽8m, 水深1.5m, 流速0.083m/min计8m1.5m0.083m/ min60min/h24h=1440m3/d 0102。
40、 (2) 水质 : 按第类地表水质计 : COD : 80mg/L 0103 (3) 换算为常规生活污水水量 : 0104 1440m3/d(80mg/L250mg/L)=460m3/d 0105 两者相加换算为常规生活污水处理量 : 0106 2000m3/d+460m3/d=2460m3/d 计 102.5m3/h 0107 三、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 0108 1、 在 5km 河道内建造的拦河坝数量 : 6 个充气式橡胶坝。 0109 2、 在 5km 河道内建造的分段处理的污水处理单元的数量 : 5 个, 其中每一个污水处 理单元设置于两个充气式橡胶坝之间, 两个充气式橡胶坝与一个。
41、污水处理单元组成一个自 成体系的污水净化系统。 0110 按河道宽8m, 水深1.5m计, 1000米河道内设置的污水净化系统的规格及在各个阶 段的处理时间如下表 1 所示。 0111 表 1 每个污水净化系统的规格及各个装置的处理时间 0112 说 明 书 CN 103043868 A 10 8/8 页 11 0113 四、 景观配置 0114 为改善全流域河段的外观, 在该 1000 米河段前 100 米净化装置河面设置植物浮 岛, 即可美化景观又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设在岸边的设备操作房可融入景观元素, 形成 景观建筑。 0115 五、 排洪 0116 当该区域降雨达中等以上水平时, 。
42、将充气橡胶坝泄气后, 其拦截功能不复存在, 河 道污水处理系统可暂停运行, 全流域排洪功能不受影响。雨过水面降至常规深度时再开启 橡胶坝和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所使用的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上下端固定, 且内表面生物 膜不会受到洪水冲击, 其生化处理效率很快即可恢复。 011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103043868 A 11 1/3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43868 A 12 2/3 页 13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43868 A 13 3/3 页 14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43868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