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能自动把送往缝纫机针板的需相互缝在一起的织物片上下叠放并对齐。该装置也能用于将一块织物片导向针板,比如在进行锁边,绣花等类似的作业时。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工业缝纫机基本附件的功能,因为它可以高效益地提高缝纫工业中手工制品的质量和产量。另外,本装置还再现了一种新型的对齐设备。至令已公开了一些这样的装置和设备,但它们都与缝纫机整体制造,并且结构很复杂。 另外,它们对各种加工或制造过程的适应性较差,需设置复杂的控制装置和织物片对齐装置,因而也很难保证每种缝制产品都具有较满意的质量。
本发明旨在寻求一种能消除上述各种缺点的装置,这种装置除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外,还应保证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而无论衣料的特性如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地是提供一种能作为万用导向架的装置,该装置可对齐织物片,而且适用于各种结构差别很大的缝纫机。
本发明的装置使用方便,结构轻便,准确度高,并且可随时安装到生产线上或从生产线上拆下。
本发明的装置主要由三块上下叠放、大至为矩形的压板组成,压板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具有一双口钳子的类似结构。这三块制成一定形状的压板以两块为一组,夹住两层需缝合在一起的织物片,并为它们导向,使所说的织物片上下叠放,且边缘相互平行。从铰接端的活页销算起,本发明的装置包括有:可用于校准压力的弹簧加压装置,它能将中间压板压向下压板,并把上压板压向中间压板。也有可能设置抵抗压板重量的弹性装置。
推动压板使它们相互靠近的弹性力的作用区域靠近铰接销轴,因为织物的边缘需在几乎无摩擦力的情况下从各对压板之间通过。所说压板的压紧工作区域,也即导向工作区,是由三块压板上与活页销轴线相对的一端构成,这部分区域如后面图示设置有使织物片易于对齐的装置,该区域由倚靠装置限定,需要对齐的织物片压在倚靠装置上。本装置中,在上述的弹性加压装置后面设置一机械机构,该机构能够顶着所述弹性装置的压力使压板张开,从而可很方便地把需缝合和对齐的织物片插入本装置的压板之间,然后,通过该机构使压板回到选择好的校准位置,该校准位置是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控制各压板间的最大和最小开度来实现的。
上层织物片插在上压板和中间压板之间,而下层织物片则插在中间压板和下压板之间。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最佳的、无限制的实施例及其一些变型装置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装置的俯视图;
图1a是图1的延伸平面视图。
图2是沿图1A-A断面线的纵向剖视图,表示装置工作之前的初始状态;
图3是与图2类似的剖视图,但表示装置工作时的情形;
图4是本装置中用于调节压板之间开度角的装置的放大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一放大的详细视图,表示图2中所示的织物片接纳区和易于使织物片对齐的装置;
图6是类似于图5的剖视图,表示使织物片对齐的装置的一种变型体;
图7a和7b是喷射装置的剖视图。
参看附图,特别是图1和图2,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把需缝制在一起的织物片上下叠放并对齐的装置由三块大至为矩形的压板组成,下压板用标号1表示,中间压板用标号2表示,上压板用标号3表示。压板最好用金属合金制成合适的形状,它们的一端绞接在一根横向的活页销上,基本上呈一双口钳结构(见图2和图3)。
这个三块压板1、2、3对齐装置组件安装在工业缝纫机针板5的进布方向的上游靠近针板5的地方。组件与缝纫机的连接可通过一连接支架6或类似的架子实现,支架6根据需要可设置在所说组件的某一边缘上。例如图1中所示的支架6′。支架6、6′可直接把下压板1连接在缝纫机上(见图1),或者通过其它支撑装置固定在缝纫机上,使得对齐装置能保持在工作位置或通过转动或移动从作业线上移走。
参看图1和2,从活页销4开始,所说的装置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包括有:用标号7表示的可调压力装置,用标号8表示的压板隔开装置,用标号9表示的控制压板之间开度角的装置;最后还有使织物片对齐和缝在一起的倚靠和导向装置。
可调压力装置7可分别把中间压板2推向下压板1和把上压板3推向中间压板2。
该装置还设有一带螺纹的垂直销子10,销子10固定在下压板上形成的一个承座内,销子10向上穿过压板2、3上形成的直径比它大的孔,当压板2、3相对压板1的开度角变化时,所说的较大直径的孔都能分别让销子10自由地通过。销子10上同轴装有两个螺旋弹簧11和12,弹簧11的直径比弹簧12的内径要小,弹簧11有一轴向高度,以便分别顶住中间压板2和空心销子13的底端,旋转销子13的滚花端头13a可把空心销子13拧在销子10上。空心销子13的外表面也制有螺纹,以便将带有内螺纹的环形螺母14拧在上面,使环形螺母压住弹簧12,弹簧12套在弹簧11外面并压在压板3和环形螺母之间。这样弹簧11和12就可在它们各自的通道上产生可调的压力。活塞装置8可以调节板1、2和板2、3之间的开度以使得要缝的双层织物片T和t能一开始就能插入导向装置中。
用电力或压缩空气驱动的柱塞装置8固定在压板3的上表面,当柱塞装置运动时,可推出一个柱塞15,柱塞15穿过压板3上形成的一个孔后顶在柱销17的上端,柱销17固定在下压板1上,其高度可调。当柱塞15缩回时,压板1、2、3能够按照控制器9确定好的位置,在复位弹簧11和12的作用下相互靠近。
用于控制压板开度角的装置9,如图4所示,具有在工作状态中调节压板1、2以及压板2、3之间开度角的功能,它也能在本发明的装置工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中调节压板之间的最大开度角。
控制装置9包括有:一个具有圆柱形内外表面的垂直套筒18,套筒18有一个内外表面均带有很小螺距螺纹的上端18a,以及一个外表面为棱柱面,内表面为圆柱面的下端18b。套筒18的下端扩大因而带一法兰18c,法兰18c固定在中间压板2上形成的一个通孔内。在套筒18下端的法兰18c的内表面上制有凹槽,用于容纳金属丝弹簧19,弹簧19压在销柱20的棱柱端的平端面上,销柱20装在套筒18内并与套筒18同轴,以便在略微旋转销柱20进行微调后,阻滞销柱的转动。销柱20上端20a的外表面攻有螺纹,其螺距与套筒18内表面上螺纹的螺距相近或相等。销柱20的底端是一圆台20c,圆台20c支撑在压板1上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凹槽1a内,从而通过旋转与销柱另一端固接在一起的环形螺母21就可调节压板1、2之间的开度角。
在套筒18的外面还套有另一个套筒22,套筒22内外均带有螺纹,其下端扩大形成一法兰23,法兰23被容纳在一个凹槽3a内,凹槽3a与上压板3上形成的孔25轴向对齐,以便使压板顺利地相互依附。当旋动与套筒22上端固接在一起的环形螺母26时,压板3就可相对压板2升起,从而实现了压板2、3之间开度角的调节。法兰23的内表面上制有对称于套筒轴线的凹槽,以便容纳金属丝弹簧24,弹簧24类似于弹簧18,它们的作用相同。
法兰23的外直径应足够大,使法兰不能穿过上压板3上形成的用于接受套筒22的孔25,并且法兰23与中间压板2上形成的用于接受套筒18的孔2a同轴。
设定中间压板2与压板1、3之间相对位置的滚花螺母27攻有螺纹,螺母27套在套筒22上并可沿套筒22自由移动,所说环形螺母27的外直径比孔25大,环形螺母27通过钢球27a摩擦螺纹表面22a而咬在套筒22上,旋动压住弹簧27b的螺柱27c校准纲球27a的摩擦力。很显然,旋动滚花螺母21可使销柱20在套筒18内轴向移动,从而可在柱塞装置未工作时,也能调节压板2与压板1之间的开度角,因为套筒18与中间压板2连在一起,而销柱20顶在下压板1上。因为螺纹的螺距很小,所以调节的精度很高,再者由于弹簧19压在销柱20的棱柱部分20b上,使得销柱20只能逐步逐步地旋转。
同样也可以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旋转固定在套筒22顶端的中部滚花螺母26而调节中间压板2和上压板3之间的开度角。在这种情况下,法兰23支撑上压板3顶着可调压力装置7的弹簧12的压力升起,可调压力装置通过弹簧11压住中间压板2。
由于弹簧24压在套筒18的棱柱部分18b的平端面上,所以上压板3也可通过套筒22的微动调节,以便分别调节压板1、2和压板2、3之间的最大开度角,当柱塞装置在初始状态下运动时,有足够的余地沿套筒22移动滚花环形螺母27至预定的位置,比如如果装置8的柱塞15慢慢顶出,上压板3直到上升至顶住滚花环形螺母27后才能带动中间压板2产生一位移。如果压板3继续上升,环形螺母27就会带动中间压板2逐渐使其离开底压板1,直到柱塞15运动到其行程的终点并到达一预定的位置。织物片的接纳和对齐区域在上压板3和下压板1各自的内表面以及压板2的两相对面的前端部分形成,如图1、2、3、5和6所示的控制装置9的左边部分。所说的区域由三个垂直的圆柱形桩柱28a、28b、28c限定。需对齐的织物片顶在这些桩柱上。这些桩柱固定在底压板1上,并穿过压板2、3上的孔29a、29b、29c和29′a、29′b、29′c,这些孔的直径应足够大,以便使压板2、3相对压板1的张开运动顺利进行。
如果装置需进一步自动化,可在所说的桩柱28a、28b、28c上设置传感器(比如图3中虚线简略示出的光电管),传感器能自动检测本发明装置中织物片的运送情况。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除了已描述过的倚靠装置28a、28b、28c组件外,在压板2上还设置有第二桩柱组件,第二桩柱组件平行于前面所述的第一桩柱组件。这样就可使织物片边缘不重合地交叠在一起。本发明的装置上还设有使织物片易于运行靠近倚靠桩柱28a、28b、28c的装置,在接纳和对齐织物片的区域,特别是在上压板3和下压板1的自由端处,把压板削斜做成坡口状,为织物片T和t的进入提供一光滑的面。按照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说装置包括两个能定向扇形喷出压缩空气的喷射器,所说喷射器由固定在各自承座中的板32构成。
在上压板3和下压板1内分别制有圆柱形承座31b、31a、承座朝向压板内表面,有一部分是截锥体状的。板32a、32b镶嵌在所说的承座内并分别与承座的截锥体部分拼合,这样,承座除了一段-比如60度的圆弧外,其它部分就被密封了,板上还制有用做压缩空气喷射器的通孔34a、34b,压缩空气通过管道35a、35b通入板下方的空腔内。压缩空气由一压缩空气源(图未示)最后通过设置在管道35a、35b上游的流量控制阀36a、36b(见图1)供给。压缩空气从承座中沿各自板的切向喷出呈旋流状,从而在预定的方向形成气垫,以利于织物片的对齐。对齐装置的一改型结构是把板32′a、32′b与织物片接触的表面制成凸面状,而其它方面如喷射器的特征与前述板相同,这样的板也可通过摩擦驱动织物片,这将在后面叙述。
根据本发明的把需缝制在一起的织物片上下叠放对齐的装置的操作如下面所述:
现假定本发明的装置已安装在生产线上靠近针板5处,如图1示。操作者启动柱塞装置8使其处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旋动装置1上较大的环形螺母27控制压板的开度角,选定压板之间最合适的开度角使织物片T和t都易于插入,织物片上下必须叠放对齐,然后才被缝在一起。织物片的插入方向如图2箭头B所示,其中T表示厚度和坚固度较大的织物,而t可以是一衬里,从而可说明本发明的装置是怎样加工不同厚度且材料不同的衣料的。然后柱塞装置8停动。柱塞15沿图2箭头c所示方向缩回到汽缸8a中,压板2和3沿箭头D所示方向落下,以形成具有一定间隙的通道,使需缝制的衣料能穿过此间隙。此时,该装置新的位置如图3所示。加压装置7上的平衡弹簧11和12主要根据通过压板1、2、3之间的织物片的最大厚度适当进行调节,其中所说的厚度除了取决于织物的实际坚固度以外还取决于折布和接缝留料。
这样,在织物片接纳和对齐区域,压板之间所应保证的最小间隙根据织物的厚度选定。织物片T和t应尽量在很小的摩擦力下通过压板,以免阻滞缝纫机上送布装置的运动。中间压板2与下压板1之间的间隙以及上压板3与中间压板2之间的间隙通过控制器9上较小的环形螺母21以及中间的螺母26分别按照前面所述方法进行调节。压板之间的间隙选好后,就可启动使织物片易于对齐的装置,然后开始缝合作业。
如果使织物片易于对齐的装置是压缩空气装置,板32a、32b应适当定向,使压缩空气带动织物片,将它们顶在倚靠装置28a、28b、28c上。使气流回转的优点是,不管所缝制的织物片特性如何,装置都能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有一完全对齐的效果。比如,如果气流除了向对齐组件喷射外,还向织物对齐区域喷射,这样就容易使未折叠的织物片折皱,而如果气流除了向对齐组件喷射外,还向与上述区域相反的方向喷射,这样就比较好地改善了织物片的运行状态,而且对缝纫机针还有一定的冷却作用。
压缩空气调节阀36a、36b用于控制气流,以避免气流太强而使织物片卷曲。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可把本发明装置中的平面板换成凸面板32′b和32′a,因为通过调节加压装置7的弹簧11和12对压板的压力就可调节板32′b、32′a与织物片的附着面积,最终使织物片向倚靠装置偏移,从而实现对齐。倚靠装置28a、28b、28c的轴线位于一个垂直面上,该垂直面不与垂直于针板面且经过装置7和9纵向轴线的面的平面重合,而是偏斜一小角度。如图1所示。
当需缝合的织物片已脱离本发明的装置时,就需重复上述的操作过程,以插入后续的织物片,除非要缝合的织物片其种类和特性与原织物片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同时有两层织物片从各对压板之间通过的情况下,中间压板2上也可设置压缩空气系统,使最里面的织物片易于对齐。还需指出的是,如果需缝合的两层织物片的特性完全不同,比如压板3、2之间是较光滑的衣料、而压板1、2之间是较粗糙的衣料,就可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同时实施易于对齐织物片的装置的两个实施示例,比如,压板1上安装压缩空气装置,而压板3上安装摩擦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装置的压板可以是4块,以便同时缝合三层织物片。
图示的本发明的装置还可把位于操作者右手边的织物对齐后进行缝合。很显然,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将前面描述过的装置,即相对于操作者位于其左手边对齐织物片的装置,完全对称地安排设置在操作者的右手边,这种特殊的装置如图1a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