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81572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5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58612.8

申请日:

2002.12.25

公开号:

CN1510272A

公开日:

2004.07.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4C18/02

主分类号:

F04C18/02

申请人: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镛壹

地址:

300402天津市北辰区兴淀公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凤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涡旋压缩机静涡盘,涡旋压缩机包括容器,压缩部,电机部,静涡盘包括涡旋片主体,第一排出区段,一个以上的扩大区段结构组合,涡旋片主体与动涡盘可以做相对运动,并与动涡盘结合后形成冷媒的压缩空间,其中具有圆盘形状的涡旋片主体有静涡旋片,静涡旋片具有内旋形状,贯穿涡旋片主体的中心部位后形成的第一排出区段,可以排出被压缩的冷媒,顺冷媒的排出方向,第一排出区段的下流区段上连通扩大区段,扩大区段比第一排出区段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本发明可以提供减少脉动及因此产生的噪音,同时提高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涡旋压缩机静涡盘,涡旋压缩机包括容器(11),压缩部(21), 电机部(31),其特征是,静涡盘(41)包括涡旋片主体(43),第一排出区 段(57a),一个以上的扩大区段结构组合,涡旋片主体(43)与动涡盘(28) 可以做相对运动,并与动涡盘(28)结合后形成冷媒的压缩空间,具有圆盘 形状的涡旋片主体(43)有静涡旋片(24),静涡旋片(24)具有内旋形状, 贯穿涡旋片主体(43)的中心部位后形成的第一排出区段(57a),可以排 出被压缩的冷媒,顺冷媒的排出方向,第一排出区段(57a)的下流区段上 连通扩大区段,扩大区段比第一排出区段(57a)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涡旋压缩机静涡盘,其特征是,扩大区段具 有椭圆形断面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涡旋压缩机静涡盘,其特征是,扩大区段包 括第二排出区段(57b),第三排出区段(57d)形成更有效,顺冷媒的排出 方向,第一排出区段(57a)的下流区段上连通第二排出区段(57b),第二 排出区段(57b)比第一排出区段(57a)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第二排 出区段(57b)的下流区段上连通第三排出区段(57d),第三排出区段(57d) 比第二排出区段(57b)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涡旋压缩机静涡盘,其特征是,第三排出区 段(57d)在平面投影时具有环状非圆形区段(57e)断面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涡旋压缩机静涡盘,其特征是,第三排出区 段(57d)在平面投影时具有椭圆形断面形状。
6: 一种涡旋压缩机静涡盘,涡旋压缩机包括容器(11),压缩部(21), 电机部(31),其特征是,在涡旋片主体(43)的厚度方向,第一排出区段(57a) 和扩大区段之间形成分界面,把分界面和各扩大区段之间的数个分界面区域 设计的数个分界面区域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区域顺冷媒的排出方向逐渐加大 流动横断面积,从而具有倾斜区段(57c)的断面形状。

说明书


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静涡盘。

    背景技术

    图1为传统涡旋压缩机的部分断面图,图2为图1的静涡盘放大图。如图所示,涡旋压缩机是由容器11,压缩部21,电机部31等部件所组成。各部件的结构与作用如下。容器11内部形成有封闭的储存空间。在容器11内上部区域的压缩部21起压缩冷媒的作用。在压缩部21下侧的电机部31给压缩部21提供动力。

    容器11的一侧设置有吸入管13,可以吸入冷媒,吸入管13的上侧有排出管15可以排出被压缩的冷媒。

    容器11的内部上侧区域设置有高低压分离板35,高低压分离板的下侧有压缩部21。其中高低压分离板35的作用是划分出高压腔H和低压腔L。高压腔H可以储存被压缩的冷媒,相对压力较小的低压腔L储存压缩前的冷媒。

    压缩部21有固定在容器11内部的静涡盘23和可以与静涡盘23相对转动的动涡盘28。静涡盘23地静涡旋片24具有内旋形状。动涡盘28的动涡旋片29具有内旋形状,并与静涡旋片相对应。

    电机部31由转轴34,可以与转轴同步转动的转子33,以及在转子33周围固定的定子32所组成。可以做相对运动的转轴34,上端结合在动涡盘28的下侧,驱动动涡盘28。

    另外,在静涡盘23的中心区域,静涡旋片24和动涡旋片29之间形成压缩腔P。在压缩腔P内部贯通腔壁形成的冷媒排出口26可以排出被压缩的冷媒,在冷媒排出口26上侧有排出阀27可以防止被排出的冷媒倒流。

    但,对于传统的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来说,有以下问题点。冷媒排出口26具有单一直径,以此满足设计规格上要求的压缩比。排出阀27的开闭决定于,在压缩腔P内部被压缩的冷媒压力与高压腔H的压力差。因为压缩时发生压力的脉动,所以导致排出阀27的开闭不稳定,同时还会发生排出阀27与静涡盘23的冲撞性结合,从而引发相当大的噪音。

    还有,为了解决这种噪音问题,加大排出体积与吸入体积的比例体积比时,因排出的冷媒量不足导致冷媒压力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静涡盘,可以减少脉动以及因此产生的噪音,同时提高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静涡盘包括涡旋片主体,第一排出区段,一个以上的扩大区段结构组合。涡旋片主体与动涡盘可以做相对运动,并与动涡盘结合后形成冷媒的压缩空间,其中具有圆盘形状的涡旋片主体有静涡旋片,静涡旋片具有内旋形状。贯穿涡旋片主体的中心部位后形成的第一排出区段,可以排出被压缩的冷媒。顺冷媒的排出方向,第一排出区段的下流区段上连通扩大区段,扩大区段比第一排出区段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上述结构可以提供减少脉动以及因此产生的噪音,同时可以提高性能。

    在这里,扩大区段具有椭圆形断面形状。

    扩大区段包括第二排出区段,第三排出区段形成更有效。顺冷媒的排出方向,第一排出区段的下流区段上连通第二排出区段,第二排出区段比第一排出区段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第二排出区段的下流区段上连通第三排出区段,第三排出区段比第二排出区段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

    上述第三排出区段在平面投影时具有环状非圆形断面形状更有效。

    上述第三排出区段在平面投影时具有椭圆形断面形状更合理。

    在涡旋片主体的厚度方向,第一排出区段和扩大区段之间形成分界面。把分界面和各扩大区段之间的数个分界面区域设计如下比较合理。数个分界面区域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区域顺冷媒的排出方向逐渐加大流动横断面积,从而具有倾斜区段的断面形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如下效果:可以减少脉动及因此产生的噪音,同时可以提高性能。该静涡盘包括涡旋片主体,第一排出区段,一个以上的扩大区段等结构组合为特征。涡旋片主体具有圆盘形状,并具有静涡旋片,静涡旋片具有内旋形状。第一排出区段在贯穿上述涡旋片主体的中心部位后形成,并可以排出被压缩的冷媒。顺冷媒的排出方向,在上述第一排出区段的下流区段连通扩大区段,扩大区段比第一排出区段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

    还有,本发明提出的涡旋压缩机静涡盘可以设计成,与所需的压缩比,即排出口的大小,位置相符,因此可以改善排出口。

    还有,从前静涡盘设计时,必须依据与所需规格相对应的冷媒排出口的圆度,圆筒度以及尺寸公差设计涡轮才可以。但本发明提出的涡旋压缩机设计时,制约条件相对减少,扩大区段所需形象的加工要求也相应减低,从而加工更容易。

    而且,依照本发明提出的涡旋压缩机静涡盘,容易进行扩大区段形状的变更,从而容易进行排出阀的厚度,长度,大小的变更。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涡旋压缩机的部分断面图

    图2为图1的静涡盘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例图,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3的静涡盘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例图,涡旋压缩机静涡盘的断面图。

    图6及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例图,涡旋压缩机静涡盘的断面图。

    图8为图7中冷媒排出口区域的平面图。

    图中:

    11:容器                         13:吸入管

    15:排出管                       21:压缩部

    24:静涡旋片                     P:压缩腔

    26:排出口                       27:排出阀

    28:动涡盘                       29:动涡旋片

    31:电机部                       32:定子

    33:转子                         34:转轴

    35:高低压分离板                 41:静涡盘

    43:涡旋片主体                   45:流通部

    47:螺栓孔                       49:螺母

    53:固定螺栓                     57a:第一排出区段

    57b:第二排出区段                57c:倾斜区段

    57d:第三排出区段                57e:非圆形区段

    H:高压腔                        L:低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3为本发明的实例图,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使用状态图。图4为图3的静涡盘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例图,涡旋压缩机静涡盘的断面图。如图所示,涡旋压缩机具备容器11,压缩部21,电机部31等构造。容器11内部有封闭的储存空间。容器内部上侧区域有压缩冷媒的压缩部21。在容器内部的电机部31以转轴34,转子33,定子32所组成,给压缩部21提供动力。容器11的一侧有吸入管13和排出管15可以吸入或排出冷媒。容器11内部上侧区域固定有高低压分离板35把上侧区域分成高压腔H和低压腔L。高低压分离板35的下侧有动涡盘28和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41可以形成压缩空间。动涡盘28具有动涡旋片29,并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

    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41包括涡旋片主体43,第一排出区段57a,第二排出区段57b等结构所组成。涡旋片主体43具有圆盘形状,它的静涡旋片24与动涡盘28相互协助形成冷媒的压缩腔P。静涡旋片24具有内旋形状。第一排出区段57a在贯穿涡旋片主体43的中心部位后形成。顺冷媒的排出方向,第二排出区段57b与第一排出区段57a的下流区段上连通,它比第一排出区段57a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

    涡旋片主体43的一侧贯穿后形成流通部45,可让经吸入管13吸入的冷媒通过,另一侧贯穿后形成螺栓孔47,通过它与固定螺栓53的结合,可以把涡旋片主体43固定在支撑框架51上。支撑框架51支撑动涡盘28,以便让动涡盘28作转动。

    顺厚度方向,涡旋片主体43上部区域形成数个螺母49,以便于让高低压分离板35被固定螺栓37固定。第二排出区段57b上侧设有排出阀27,可以开闭第二排出区段57b。

    同时,第一排出区段57a根据静涡盘41及动涡盘28的设计规格所形成。为了减少冷媒的流动阻力与脉动现象,以及让排出量最大化,第二排出区段57b的长度与形状设计必须要合理。比如设计成椭圆形比较合理。另外,第一排出区段57a与第二排出区段57b的分界区域如图5所示,为了使冷媒的流动横断面积逐渐加大,把第一排出区段57a与第二排出区段57b的分界区域上形成倾斜区段57c比较合理。

    图6及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例图,涡旋压缩机静涡盘的断面图。图8为图7中冷媒排出口区域的平面图。如图所示,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41包括涡旋片主体43,第一排出区段57a,第二排出区段57b,第三排出区段57d等结构所组成。涡旋片主体43具有圆盘形状,它的静涡旋片24与动涡盘28相互协助形成冷媒的压缩腔P。静涡旋片24具有内旋形状。第一排出区段57a在贯穿涡旋片主体43的中心部位后形成,顺冷媒的排出方向,第二排出区段57b在第一排出区段57a的下流区段连通后形成,它比第一排出区段57a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第三排出区段57d在第二排出区段57b的下流区段连通后形成,它比第二排出区段57b具有更大的流动横断面积。

    在这里,第二排出区段57b及第三排出区段57d考虑到被压缩冷媒的排出特性,如图7图8所示,可以设计成直径扩大后平面投影形成非圆形的非圆形区段57e。

    依这种结构,动涡盘28相对静涡盘41作转动时,从一侧吸入冷媒后进行压缩,从而被压缩冷媒的压力上升后超过高压腔P的压力,开启排出阀27,把冷媒经第一排出区段57a,扩大区段b-e排出到高压腔P。顺着冷媒的排出方向,下流区域形成扩大区段。这时,考虑到扩大区段的形状,大小,噪音,性能,可以把排出阀27设计成可调节排出量的结构。

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涡旋压缩机的静涡盘.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涡旋压缩机静涡盘,涡旋压缩机包括容器,压缩部,电机部,静涡盘包括涡旋片主体,第一排出区段,一个以上的扩大区段结构组合,涡旋片主体与动涡盘可以做相对运动,并与动涡盘结合后形成冷媒的压缩空间,其中具有圆盘形状的涡旋片主体有静涡旋片,静涡旋片具有内旋形状,贯穿涡旋片主体的中心部位后形成的第一排出区段,可以排出被压缩的冷媒,顺冷媒的排出方向,第一排出区段的下流区段上连通扩大区段,扩大区段比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