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799140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9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99225.1

申请日:

2008.05.13

公开号:

CN101305943A

公开日:

2008.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5/00申请日:20080513|||公开

IPC分类号:

A61F5/00; A61F2/02; A61B17/12

主分类号:

A61F5/00

申请人: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发明人:

L·S·威纳; J·P·威利; K·L·詹姆博; C·W·怀德恩豪斯; P·J·斯温登

地址:

美国俄亥俄州

优先权:

2007.5.14 US 11/798,50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苏 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其包括带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胃束带带体。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应的第一闭锁构件和第二闭锁构件。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尖端和位于第一闭锁构件近侧的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处于第一闭锁构件的与所述尖端相对的一侧上。所述接合构件在施加和移除的过程中增强人们抓持所述胃束带带体的第一端部的能力。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胃束带,包括:
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胃束带带体,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应的第一闭锁构件和第二闭锁构件,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尖端和位于所述第一闭锁构件近侧的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处于所述第一闭锁构件的与所述尖端相对的一侧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接合构件是形成在胃束带带体中的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通孔横向穿过所述胃束带带体。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通孔包括顶面和底面,并且所述顶面的横向尺寸比底面的横向尺寸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接合构件是从胃束带带体突出的壳状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壳状构件包括凸起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带有位于第一闭锁构件附近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第一闭锁构件的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壳状构件的第二端部打开,以提供通向所述壳状构件的腔的入口。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接合构件为加厚区域,所述加厚区域带有形成在其中的凹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接合构件为抓持袋。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抓持袋形成在胃束带带体的加厚区域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胃束带,其中所述抓持袋包括带有入口的内腔。

说明书

说明书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胃束带以及相关配件。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接合构件的胃束带,所述接合构件在将胃束带施加到胃周围和从胃周围去除的过程中增强对胃束带的操控。
背景技术
病理性肥胖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病症。事实上,病理性肥胖已经盛行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并且表现出朝着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与病理性肥胖有关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充血性心力衰竭、多种整形外科问题和肺动脉瓣闭锁不全,伴随着预期寿命显著降低。考虑到这些问题,并且就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那样,与病理性肥胖有关的财力和物力花费相当大。事实上,与肥胖有关的花费仅在美国估计就超过千亿美元。
为了治疗肥胖开发出了各种外科手术。鲁氏Y形胃旁路术(RYGB)是目前最常实行的手术。该手术非常复杂并且通常被用于治疗呈现出病理性肥胖的人们。其他形式的肥胖外科手术包括福比袋(Fobipouch)、胆-胰转流术以及胃成形术或“胃间隔手术”。此外,限制食物通过胃并且影响饱胀感的可植入装置也是已知的。
考虑到许多种这类手术的高度侵入性的性质,已经进行尝试来开发具有较小创伤和较小侵入性的手术。胃捆扎术就是这些手术中的一种。胃捆扎术是一种胃减容手术,其试图通过减小胃部尺寸来限制食物的摄取。与RYGB以及其它胃减容手术相比,胃捆扎术不需要改变消化道在十二指肠或者结肠中的解剖学构造。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胃束带就已经成为胃旁路术以及其它用于病理性肥胖的不可逆手术减肥治疗的有效替代。在胃捆扎术的引领下开展了多种手术。一些捆扎技术采用胃环,其它采用束带,一些采用胃钉,而且还有一些其它手术采用环、带和钉的结合。在这些手术中,最普遍采用的是垂直捆扎胃成形术(VBG)、硅橡胶环胃成形术(SRG)和可调节硅橡胶胃捆扎术(AGB)。
通常,胃束带围绕患者的胃的上部缠绕,形成比胃的正常内径更小的人造口。这限制食物从胃的上部到达下部消化部分。当人造口大小适当时,保持在胃的上部的食物提供了防止过食的饱胀感。
更具体地说,在实践中,胃束带被插入到胃的后方并且将所述胃束带的端部相连,以将装置闭锁在胃的周围。但是在施加过程中通常很难操控所述胃束带。因而,在致力于缓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出了本胃束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胃束带,其具有带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胃束带带体,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应的第一闭锁构件和第二闭锁构件,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尖端和位于第一闭锁构件近侧的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处于第一闭锁构件的与所述尖端相对的一侧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胃束带带体中形成通孔形式的接合构件并且所述通孔横向穿过所述胃束带。而且,所述通孔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的横向尺寸比底面的横向尺寸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形成从胃束带带体凸出的壳状构件形式的接合构件,其中,壳状构件包括凸起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带有靠近第一闭锁构件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第一闭锁构件的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壳状构件的第二端部打开,提供了进入壳状构件的腔的入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形成形式为加厚区域的接合构件,在所述加厚区域中形成凹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形成形式为抓持袋(pocket)的接合构件,其中所述抓持袋形成在胃束带带体的加厚区域中并且所述抓持袋包括带有入口的内腔。另外,所述入口基本上背向第一闭锁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形成形式为升高的收颈区域(necked-inregion)的接合构件,其中,所述收颈区域包括一大致变窄的部分并且所述变窄的部分具有沙漏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形成形式为横向通孔的接合构件,所述横向通孔带有延伸通过其顶面的中心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形成形式为收颈区域的接合构件,其中在所述收颈区域中,胃束带带体的侧壁沿着胃束带带体的顶面比沿着胃束带带体的底面相互更加靠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相对于胃束带带体的其余部分的顶面升高收颈区域。
结合给出本发明特定实施方式的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定位在胃周围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胃束带;
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胃束带的第一端部的细部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4和5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胃束带的第一端部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6和7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胃束带的第一端部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8和9分别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胃束带的第一端部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10和11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胃束带的第一端部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12和13分别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胃束带的第一端部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图14和15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胃束带的第一端部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式。然而应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其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在本文中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或使用本发明的基础。
参照图1、2和3,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胃束带10包括带有第一端部14和相对的第二端部16的带体12。闭锁机构20包括壳体或第一闭锁构件30以及套环或第二闭锁构件32,该闭锁机构20固定于带体12的对应端部上,以便允许有选择地将胃束带10连接在患者胃周围。优选所述带体12和闭锁机构20由硅树脂制成。但是,如以下将要更具体讨论的那样,胃束带10是一种囊型胃束带,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本闭锁机构20可以与各种束带结构一起使用。
所述胃束带10的形状和尺寸能够在预定位置处限定胃,以减少胃的大小。所述胃束带10采用了一种柔性闭锁机构20,该柔性闭锁机构20能够锁紧和解锁而不损坏闭锁机构20或在重新锁紧后保持能力不会明显降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14、16分别包括壳形构件30和套环构件32,所述壳形构件和套环构件取决于运动方向均可用作凸形构件和凹形构件并且用于锁紧或解锁本胃束带10的闭锁机构20。
参照图1至3,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胃束带10尤其是胃束带带体12通常包括加强带22,细长的囊24固定在所述加强带22上。所述带22包括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其大致对应于胃束带带体12的第一端部14和第二端部16,所述闭锁机构20的壳形构件30和套环构件32分别固定在所述带22的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上。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闭锁构件与在2005年7月15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Latching Device for Gastric Band”的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182072中所披露的闭锁构件一样,所述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那样,所述带22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基本上光滑,并且当将胃束带固定在患者胃周围时形成胃束带的外表面的主要部分。所述带22内表面的形状和尺寸适合连接到所述囊24的外表面上。
囊24也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基本上光滑,并且所述内表面的形状和尺寸适合在将所述胃束带固定到胃上时与患者的胃接合。所述囊24的外表面的形状和尺寸适合与所述带的内表面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囊和带的基本结构大体上与在下述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的一样:2006年3月1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Gastric Band”的申请No.11/364362以及在2006年3月1日提交的名称为“Precurved Gastric Band”的申请No.11/364363,所述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如上简要所述,所述胃束带10的第一端部14包括壳形构件30。所述壳形构件30通常包括带有拉片34的中空半月形壳体,所述拉片34用来抓持和拖拽穿过套环构件32,该套环构件32包括位于所述胃束带10的第二端部16上的半圆形孔36。当通过抓钳拖或推动所述壳形构件30的半月形壳体穿过套环构件32时,所述半月形壳体塌缩。所述套环构件32包括舌形件,所述壳形构件30滑动通过所述半圆形孔36并且在闭锁过程中处于所述舌形件之下(未示出)。一旦所述壳形构件30穿过所述舌形件,其作用就发生变化。当所述壳形构件30(现为凸形构件)弹性回复到其初始形状并且允许滑动回到所述第二端部16上并处于所述舌形件之上时,所述胃束带10的第一端部14用作凹形构件。这样,所述壳形构件30在闭锁机构20的工作过程中既起到凸形构件又起到凹形构件的功用,并且所述套环构件32在闭锁机构20的工作过程中既起到凸形构件又起到凹形构件的功用。也就是说,所述壳形构件30在插入套环构件32的过程中起到凸形构件的功用并且在此之后当所述舌形件位于所述壳形构件30中时又起到凹形构件的功用。通过采用抓钳将所述第一端部14从所述第二端部16向前推离开,使舌形件离开所述壳形构件30来实现解锁。所述壳形构件30的形状允许其被压扁并在所述舌形件下方运动并且穿过套环构件32。
更具体地说,位于所述胃束带10的第一端部14处的所述壳形构件30通常为带有开口的半月形壳体,宽端部40朝着与所述第一端部14的尖端44相邻的窄端部42逐渐变窄。所述壳形构件30基本上是中空的并且由允许壳形构件30压缩和膨胀的材料例如硅树脂形成。
参照图2和3,当从所述壳形构件30的宽端部40看时,所述壳形构件30形成有基本上半圆形的外表面46。所述壳形构件30的在所述宽端部40附近的内表面48同样具有基本上光滑的半圆形轮廓。
如上所述,所述壳形构件30被压缩并且滑过所述套环构件32。此后,所述宽端部40的中心50回复到其初始形状并且配合在舌形件上方。当解开所述胃束带10时,所述壳形构件30被从所述套环构件32向前拖离开,在舌形件下方运动并穿过所述套环构件32。所述壳形构件30的预成形形状不仅在解锁的过程中起着用于使舌形件从所述壳形构件30上滑过的引导作用,还允许壳形构件30更加容易地往回滑过所述套环构件32的孔36。
所述拉片34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起54,在锁紧和解锁的过程中对抓持所述拉片34起辅助作用。
通过确保在所述壳形构件30压缩同时穿过所述套环构件32之后,所述壳形构件30回复到其初始形状并且所述壳形构件30的宽端部40与所述套环构件32的第一边缘66抵接,由此实现所述壳形构件30与套环构件32可靠地扣紧。
通过给套环构件32设置从所述套环构件32沿着离开所述第二端部16的尖端的方向延伸的舌形件可进一步加强闭锁。所述舌形件的形状和尺寸如下述方式设定:在所述壳形构件30穿过所述套环构件32之后,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14、16被朝着彼此拉动时所述胃束带10张紧,所述壳形构件30张紧以朝着解锁位置往回运动通过所述套环构件32,此时,所述舌形件适合容纳在所述壳形构件30的宽端部40内。基于这一考虑,所述舌形件可以向下定向,使得其与壳形构件30一起以方便且可靠的方式滑动。所述舌形件可以具有不同颜色,以提供有关所述闭锁机构20是否适当锁紧的指示。
所述第二端部16的抓持通过设置一朝前的抓持构件68、也就是朝向第二端部16的尖端的抓持构件来进一步加强。所述朝前的抓持构件68的形状和尺寸允许双向接近,以锁紧和解锁所述闭锁机构20。更具体地说,所述抓持构件68包括沿着其顶面74和底面76的凸起72。所述突起72便于沿着第一方位抓持。所述抓持构件68还形成有具有加强的中央部分78的“沙漏”形状。所述加强的中央部分78允许以第二方位来抓持。
所述抓持构件68的形状和尺寸适合在壳形构件30穿过套环构件32时容纳壳形构件30并且将壳形构件30定中。当所述壳形构件30穿过所述套环构件32时,所述抓持构件68还辅助压缩壳形构件30。
本胃束带的一个目的是改进胃束带的易用性。就此而言,开发出了包括接合构件的各种实施方式,促使在施加和移除的过程中更好地接近所述胃束带的第一端部以便抓持。
具体而言,参照图1、2和3,公开了一种胃束带10,其中通孔80形式的接合构件设置在带22中、位于胃束带10的第一端部14的壳形构件30近侧,更具体地说是在带22的第一端部26处设置在壳形构件30的与胃束带10的第一端部14的尖端44相对的一侧上。所述通孔80在带22的第一端部26附近横向穿过带22。因而,当胃束带10以基本上平的方位延伸时,所述通孔80的纵向轴线基本上垂直于胃束带10的纵向轴线。
所述通孔80的形状和尺寸允许外科医生从侧面将抓钳滑入所述通孔中并操控所述胃束带10。另外,带22的位于通孔80之上的区域向里逐渐变小,使得外科医生能够从正上方抓持所述胃束带10。更具体而言,所述通孔80通过顶面82和底面84限定,并且所述顶面82的横向尺寸(即当其从带22的第一边缘88延伸到带22的第二边缘89时)比所述底面84的横向尺寸窄。因此,如果外科医生直接用抓钳接触所述带22的通孔区域86,所述抓钳将在所述底面84处达到在带22上的最低点,由此保护了囊24。
参照图4和5,公开了一种替代实施方式。根据该实施方式,形式为第二壳状构件180的接合构件沿着带122在壳形构件130的近侧突出,更具体地说是在带122的第一端部126处,在壳形构件130的与胃束带110的第一端部114的尖端144相对的一侧上突出。所述壳状构件180从带122的顶面182突出,使外科医生能够接近所述壳状构件180。所述壳状构件180包括凸出的外表面186,所述外表面186带有与壳形构件130相邻的第一端部188和远离壳形构件130的第二端部190。优选所述壳状构件180的第一端部188闭合,而壳状构件180的第二端部190打开,以为通过壳状构件180限定的腔194提供入口192。在实践中,选择壳状构件180的形状和尺寸,使得抓钳可以装配在壳状构件180的入口192内,以提高外科医生操控所述胃束带110的能力。因为壳状构件180位于带122的顶面182上,所以又防止了囊124在操作的过程中遭受可能的破坏。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并参照图6和7,胃束带210的带222设有形式为加厚区域280的接合构件,所述加厚区域280指的是从带222的顶面282到带222的底面284的距离比带222的其他部分更大的区域,该加厚区域280紧接壳形构件230的近侧,更具体地说是在带222的第一端部226处设置在壳形构件230的与胃束带210的第一端部214的尖端244相对的一侧上。所述加厚区域280在将所述壳形构件230与套环构件232解锁时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抓持区域。凹部286沿着带222的顶面282设置在加厚区域280中。所述凹部286允许外科医生抓取位于凹部286任一侧上的由凹部286的内壁290和带222的外边缘292限定的较薄区域288,以便操控胃束带210。因为所述凹部286不是通孔,所述带222材料本身保护囊224。
参照如图8和9所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胃束带310的带322设有紧挨壳形构件330近侧的、形式为抓持袋386的接合构件,更具体地说是在带322的第一端部326处设置在壳形构件330的与胃束带310的第一端部314的尖端344相对的一侧上。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当在带322的顶面382和底面384之间延伸时,紧靠壳形构件330近侧的区域变厚以限定加厚区域380。在所述加厚区域380中设有抓持袋386。所述抓持袋386的形状和尺寸适合在其中放置抓钳,以便操控胃束带310。更具体而言,所述抓持袋386包括带有基本上背离壳形构件330的入口390的内腔388。所述内腔388通过底壁392和顶壁394限定,并且其形状和尺寸使得可以通过使用传统抓钳的相对的抓持部同时抓持内腔388的顶壁394和带322的顶面382来抓持带322的加厚区域380。因为在抓持袋380的底壁392上存在带322的材料,所以囊324在操控过程中受到保护。另外,外科医生可以直接接近胃束带310,抓住抓持袋380的任一横向侧面398处的较薄区域396,以便操控胃束带310。
参照图10和11,公开了另一种实施方式。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沿着胃束带410的带422紧靠壳形构件430近侧的区域设有形式为升高的收颈区域480的接合构件,更具体地说是在带422的第一端部426处设置在壳形构件430的与胃束带410的第一端部414的尖端444相对的一侧上。所述收颈区域480通常为带422的带有形状类似于沙漏的变窄部分的一段,也就是说,带422的横向边缘486、488在所述收颈区域480中比带422的其他相邻部分更加彼此靠近。在利用该实施方式时,外科医生可以直接从上方接近胃束带410,以便抓持和操控。虽然在收颈区域480周围没有带材来防止囊424受到抓钳的影响,但是通过在收颈区域480中增加位于带422的顶面482和底面484之间的距离,所述收颈区域480与带的相邻部分相比具有额外的高度。这有助于升高抓钳并降低损害囊424的可能性。
图12和13公开了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采用形式为与上述参照图1、2和3描述的通孔相似的通孔580的接合构件。所述通孔580横向穿过胃束带510的带522的紧邻壳形构件530近侧的一侧,具体地说是在带522的第一端部526处并在壳形构件530的与胃束带510的第一端部514的尖端544相对的一侧上。如前述实施方式,通孔580允许外科医生从侧面将抓钳滑入通孔并操控胃束带510。除横向通孔580以外,沿着带522的顶面582且以与通孔580对准的方式设有中心孔586。所述中心孔586定位成允许接近胃束带510的顶部。通过设置中心孔586,外科医生可以抓持由中心孔586的侧壁589和带522的边缘590限定的任一较薄部分588,以辅助胃束带的操控。如果外科医生抓持整个区域,所述通孔580和中心孔586也会被压扁。因为在通孔580下方即沿着带522的底面584具有带522的材料,所以根据该构思保护了囊524。
最后,图14和15公开了另一种实施方式。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形式为沿着胃束带610的带622的收颈区域680的接合构件设置成紧邻壳形构件630近侧,具体而言,在带622的第一端部626处设置在壳形构件630的与胃束带610的第一端部614的尖端644相对的一侧上。但是,与图10和11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不同,所述收颈区域680(也就是带622的侧壁686、688在收颈区域680中比在带622的相邻部分中更加靠近)仅仅形成带622的与壳形构件630相邻的顶面682。因此,在收颈区域680下面存在带622的材料,使得抓钳将通过撞击带622的材料而停止并且因此减少了损坏囊624的可能性。所述实施方式可以结合或不结合如上所述的升高的收颈区域,但是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颈区域680比带622的其余部分更厚,也就是说,收颈区域680相对于胃束带622的其余部分的顶面682被加高。
通过实施在2006年3月1日提交的、申请序列号为11/364361、发明名称为“Gastric Band Suture Tab Extender”的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的缝合线拉片延展器,可以改善本胃束带在患者胃周围的缚系,所述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结合如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供给管90用于将胃束带10的囊24的内腔与增压流体源92(例如流速口)相连。使用供给管90以及远程流体源92能够以预定的方式控制囊24的膨胀和收缩。供给管90的精确位置的重要性在于外科医生不希望供给管90在锁紧和/或操控胃束带10的过程中成为视觉障碍。另外,一旦完成了胃束带10的放置,供给管90不应引起周围组织发炎(例如直接刺入肝或脾中)。外科医生也不希望拖拽供给管90通过胃后部的通道,因为外科医生不容易看见组织是否正遭受损坏。所述供给管90也应能够作为安全的抓持位置,以便操控胃束带10,所述供给管90不能在胃束带10的接合处扭结和阻止流体流动,并且供给管90的位置应当便于胃束带10穿过小的套管针。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供给管可以采用在2006年3月1日提交的、申请序列号为11/364,362、发明名称为“GastricBand”的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中请中以及在2006年3月1日提交的、申请序列号为11/364363、发明名称为“Precurved Gastric Band”的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的不同位置,所述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虽然本发明被描述成与胃束带一起使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可植入的带。例如,用于治疗大便失禁的带。专利号为6,461,292的美国专利描述了一种这样的带。带也可用于治疗小便失禁。公开号为2003/0105385的美国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这样的带。带也可用于治疗胃灼热和/或返流。专利号为6470892的美国专利描述了一种这样的带。带也可用于治疗阳萎。公开号为2003/0114729的美国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这样的带。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通过这种公开并非企图限制本发明,而是试图覆盖落入本发明主旨和范围中的所有改进方式和可选结构。

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接合构件的胃束带,其包括带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胃束带带体。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设有相应的第一闭锁构件和第二闭锁构件。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尖端和位于第一闭锁构件近侧的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处于第一闭锁构件的与所述尖端相对的一侧上。所述接合构件在施加和移除的过程中增强人们抓持所述胃束带带体的第一端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