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性鞋内底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78124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16890.9

申请日:

2002.08.26

公开号:

CN1549696A

公开日:

2004.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F5/14; A43B13/38; A43B7/22

主分类号:

A61F5/14; A43B13/38; A43B7/22

申请人:

贝尔富特科技公司;

发明人:

罗伊·加德纳

地址:

加拿大安大略

优先权:

2001.08.31 US 09/942,97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林潮;顾红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内底装置,用于适应人脚的外形从而促进高尔基氏腱器官的本体感受刺激(proprioceptive stimulation)。内底装置的中足部分具有非对称的拱形结构,该结构位于脚的足底侧,其位置为脚的拱形系统的解剖学顶点。该非对称拱形结构显示出的物理性质是,通过利用身体的本体感受反馈机制,刺激肌肉群平衡。该非对称拱形结构的物理性质是,不为足底部提供功能性的支架或支撑。最终的结果是,形成能量效率更高、更不易导致受伤的结构上更健全的足部。内底或中底装置的底部的特征在于,能够接受和交换生物反馈刺激的主空腔以及相应的多种形式,同时也能够保证刺激体正确并永久地定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康复性内底装置,包括: 基本呈拱形的刺激体,用于与人脚的足底部分相接触; 所述刺激体具有顶点,用于与所述脚中的目标区域对齐,所述目 标区域由脚的侧楔状骨、骰骨和舟状骨的关节点确定,从而使所述脚 能够在所述目标区域附近作自由的三平面转动; 所述刺激体在所述顶点处的最大高度为所述脚的长度的1%到 5%,其中,所述脚的长度基本对应于所述康复性内底装置的长度; 所述刺激体可以弹性地变形,从而施加向上的压力,对所述脚作 用在所述刺激体上的向下的压力作出反应,刺激所述脚中的高尔基氏 腱器官;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使得所述刺激体能够根据人站 立时施加到刺激体上的竖直压力,在最大高度的40%到100%之间挠 曲。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性内底装置,该内底装置与插件相 结合,其中: 所述刺激体具有空腔,用于可拆卸地容纳所述插件,所述插件在 所述刺激体和下层表面之间产生作用,从而控制所述刺激体的弹性变 形能力; 所述刺激体和所述插件具有协同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插件紧固 到所述内底上;以及 所述协同连接装置包括定位装置,用于阻止所述插件与所述内底 分离并在其间横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性内底和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定位装置包括在所述插件和所述刺激体其中之一上的涨大端,该涨大 端能够插入在所述插件和所述刺激体的另一个中的较窄的开口。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性内底和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涨大端设置在从所述插件和所述刺激体其中之一延伸出的至少一个凸 起的末端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康复性内底和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刺激体具有在所述内底上方的外覆盖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从所 述外覆盖面延伸穿过所述内底。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插件的康复性内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连接装置包括所述插件上的竖直壁,该竖直壁与所述插 口上的相应竖直壁对齐,从而阻止在它们之间发生横移;以及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钩环扣件制成的配合带,该配合带固定在所述 插口的内部侧面以及所述插件的外部侧面上。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插件装置的康复性内底,其特征在 于, 所述凸起是从所述刺激体穿过所述插口延伸的弹性柱; 并且所述插件具有凹陷,该凹陷紧密围绕着所述弹性柱的至少一 部分,以阻止所述弹性柱在横向上发生变形,从而提高所述弹性柱的 硬度。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插件的康复性内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所述内底与所述插件之间散布设置的磁性材料。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插件的康复性内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件具有在所述空腔中从所述内底向下延伸的弹性柱; 所述插件还具有可拆卸的环部件,用于接纳所述弹性柱并阻止所 述弹性柱在横向上发生弹性形变,从而提高所述弹性柱的硬度。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插件的康复性内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连接装置是钩环扣件制成的配合带,该配合带固定在所述插 件和所述内底的相对的表面上。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插件的康复性内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连接装置包括分别由相反极性的磁性材料制成的条带, 该条带固定在所述插件和所述内底的相对的表面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插件的康复性内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连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插口上的竖直壁对齐的所述插件上的 竖直壁,以便阻止在它们之间发生横移。
1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性内底和插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凸起,它们从插件向上延伸,终止于涨大 端; 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穿过刺激体的孔,用于接纳带有涨大端的凸 起,当所述插件固定到内底中时,这些凸起终止于刺激体上方; 所述孔和凸起排列为对应于脚上的各个反射疗法点的样式,以便 相应于所述脚施加在所述内底上的向下的压力而进行反射治疗。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康复性内底和插件,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凸起周围的所述内底和所述插件之间设置磁性材料。

说明书


康复性鞋内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的内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底装置,其能够通过刺激穿鞋者的脚的本体感受反应对脚进行康复治疗。

    背景技术

    从事步态相关疾病的职业人士普遍承认,很大部分的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些时候都会患上某些步态相关的病痛或官能障碍。被普遍承认的另一点是,大多数情况下,疾病、受伤或官能障碍背后的机理在生物力学上与步行周期的支撑阶段中的脚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有关。

    已经有人提出过,提供一种装置,对穿鞋者的脚产生本体感受地或称内部的反馈刺激,该装置能够直接作用于潜在的病理、伤害或官能障碍。在授予Burke等人的美国专利5,404,659中公开了这样的装置。如美国专利5,404,659中所公开的,拱形康复刺激体对高尔基氏腱器官产生刺激,接着,高尔基氏腱器官又刺激足部的肌肉骨骼结构,从而对足部结构起到康复作用。该刺激体为拱形凸起,产生从轻微到强烈的不适感,从而引起对高尔基氏腱器官的刺激。

    但是,已经发现,美国专利5,404,659中公开的装置不能起到所述的作用,多数的穿鞋者发现,在使用该装置时过于不舒服。特别是,当受到人体行走时常规的约为体重的2.5倍的竖直压力时,该装置将产生相当于其最大高度的40%到60%的挠曲,并且当只受到体重一倍的压力时,应该没有挠曲。在此范围内的挠曲非但不能刺激高尔基氏腱器官以产生本体感受反应,反而导致穿鞋者的严重疼痛,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挠性且穿鞋者总是注意到该装置的存在。而且,如美国专利5,504,659中所公开的,该装置具有理想的顶点高度,该高度为总足高的5.25%到7.6%。根据这些尺寸构造的装置会导致过高的拱高,并能够导致穿鞋者的严重不适以及可能的伤害。该专利还公开了,该装置的绝对高度、即不承重高度应该是相同的,与体重和足弓高度无关。这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不同的穿鞋者将具有不同的舒适度阈值和足弓高度。

    总之,美国专利5,404,659公开的装置不能起到所述的作用。穿鞋者将发现难以成功地使用该装置,而且,该装置非但不能激发本体感受反应,反而会在每迈一步时都导致疼痛和不适。穿鞋者的脚中产生的疼痛实际上将导致穿鞋者限制施加到脚上的压力以避免这种不适,而不是如其文中所称的目的那样,通过产生无法察觉的刺激对脚进行锻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康复性内底装置,其具有基本呈拱形的刺激体,用于与人脚的底部相接触。

    该刺激体具有一顶点,与脚内的目标区域对齐,该目标区域由脚的侧楔状骨、骰骨和舟状骨的连接点所确定,从而允许脚能够在目标区域附近做自由的三平面转动。该刺激体在顶点处的最大高度为足长的1%到5%,其中,足长基本对应于康复性内底装置的长度。该刺激体可以弹性地变形,从而施加向上的压力,对脚作用在刺激体上的向下的压力作出反应,刺激脚中的高尔基氏腱器官。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使得刺激体能够根据人站立时施加到刺激体上的竖直压力,在最大高度的40%到100%之间挠曲。

    刺激体可具有空腔,用于可拆卸地容纳一插件,该插件在刺激体与下层表面之间产生作用,从而控制刺激体的弹性变形能力。刺激体和插件可具有协同连接装置,用于将插件紧固到内底上。该协同连接装置可包括定位装置(detent means),用于阻止插件与内底分离并在其间横移。

    该定位装置可包括在插件和刺激体其中之一上的涨大端,该涨大端能够插入在插件和刺激体的另一个中的较窄的开口。

    该涨大端可设置在从插件和刺激体其中之一延伸出的至少一个凸起的末端上。

    该刺激体可具有在内底上方的外覆盖面,并且至少一个凸起从外覆盖面延伸穿过内底。

    该协同连接装置可包括插件上的竖直壁,该竖直壁与插口上的相应竖直壁对齐,从而阻止在它们之间发生横移。定位装置可包括钩环扣件制成的配合带,该配合带固定在插口的内部侧面以及插件的外部侧面上。

    该凸起可以是从刺激体穿过插口延伸的弹性柱,且该插件可具有一凹陷,该凹陷紧密围绕着弹性柱的至少一部分,以阻止弹性柱在横向上发生变形,从而提高弹性柱的硬度。

    可以在内底与插件之间散布设置磁性材料。

    该插件可具有在空腔中从内底向下延伸的弹性柱,以及一个可拆卸环部件,该环部件用于接纳弹性柱并阻止弹性柱在横向上发生弹性形变,从而提高弹性柱的硬度。

    协同连接装置可以是钩环扣件制成的配合带,该配合带固定在插件和内底的相对的表面上。

    协同连接装置可包括分别由相反极性的磁性材料制成的条带,该条带固定在插件和内底的相对的表面上。协同连接装置还可包括与插口上的竖直壁对齐的插件上的竖直壁,以便阻止在它们之间发生横移。

    定位装置可包括多个凸起,它们从插件向上延伸,终止于涨大端。该定位装置还可包括穿过刺激体的孔,用于接纳带有涨大端的凸起,当插件固定到内底中时,这些凸起终止于刺激体上方。上述孔和凸起可以排列为对应于脚上的各个反射疗法点的样式,以便相应于脚施加在内底上的向下的压力而进行反射治疗。还可以在凸起周围的内底和插件之间设置磁性材料。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内底的中央纵分面视图,示出相对于脚在内底或中底上的定位,拱形康复性刺激体所处的位置;

    图2为内底的脚背方向视图,示出相对于脚在内底或中底上的定位,拱形康复性刺激体所处的位置;

    图3为本发明的悬臂弹簧装置的透视图,示出支架和定位孔;

    图4为图3中的内底或中底以及悬臂弹簧装置沿图2中的A-A’线截开的纵分面剖视图;

    图5为设计进支架中的本发明的悬臂弹簧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采用拱形盘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支架和定位孔;

    图7为沿图6的B-B’线截开的本发明的拱形盘簧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8a和8b为内底和中底的正剖视图和纵分面剖视图,分别示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的区域内的矩形插口空腔的位置;

    图9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以及图8a和8b中所示的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矩形插口空腔的足底视图;

    图10为插件的透视图,该插件能够插入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矩形插口空腔中;

    图11a和11b为内底和中底的另一实施例从图2的A-A'和B-B’截开的正剖视图和纵分面剖视图,分别示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的区域内的矩形金字塔式插口空腔的位置;

    图12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以及图11a和11b中所示的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矩形金字塔式插口空腔的足底视图;

    图13为插件的透视图,该插件能够插入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矩形金字塔式插口空腔中;

    图14a和14b为内底和中底的另一实施例沿A-A'和B-B’截开的正剖视图和纵分面剖视图,分别示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带有曲线末端的矩形插口空腔的位置;

    图15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以及图14a和14b中所示的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带有曲线末端的矩形插口空腔的足底视图;

    图16为插件的透视图,该插件能够插入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带有曲线末端的矩形插口空腔中;

    图17为拱形插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该插件在其脚背侧带有固定肋;

    图18为沿图2的B-B’线截开的拱形康复性刺激体和内底或中底的正剖视图,示出带有两个图17所示的固定肋的拱形插件;

    图19为沿图2的B-B’线截开的拱形康复性刺激体和内底或中底的正剖视图,示出带有单个图17所示的固定肋的拱形插件;

    图2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中央纵分面视图,示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相对于内底或中底上的以及后跟片(skive)上的足位的位置;

    图21为内底或中底装置的脚跟区域的视图,示出图20所示的锥形脚跟片的位置和特性;

    图22为沿图21的C-C'截开的正剖视图,示出后跟片的几何特性;

    图23a和23b为内底和中底的另一实施例沿A-A'和B-B’截开的正剖视图和纵分面剖视图,分别示出拱形康复性刺激体中的矩形插口空腔的位置,且该空腔为竖直侧壁与锥形侧壁的结合;

    图24为沿图2的A-A'截开的内底的另一实施例的纵分面剖视图,示出脚背朝上放置的脚,具有空腔和下切口的内底,以及具有与空腔相配的几何外形的插件;

    图25a为剖视图,示出另一实施例,其中,该插件具有突出的柱状头;

    图25b示出具有加强部分的图25a的插件;

    图26a和26b示出另一个插口/插件结构;

    图27a和27b示出采用钩环扣件作为协同连接装置的插件/插口结构;

    图28a和28b对应于图25a的实施例,但还示出在实施例中结合了磁性薄片;

    图29a和29b示出一内底空腔,其具有向下延伸的弹性柱以及可拆卸环部件;以及

    图30示出具有外层的内底,该外层穿过内底延伸,用于与插件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2,示出内底或中底装置。

    装置1具有与脚的下表面相接触的背面。本体感受刺激体4位于装置1的中部,基本与脚的拱形系统的顶点对齐。所示拱形系统的顶点处于图1和2中所示的目标区域“A”处,且由舟状骨5、侧楔状骨6、以及骰骨7的关节点确定,或略微偏向它们的中间。如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穿鞋者的脚包括由韧带互相连接的各个脚骨。肌肉层通过肌腱附在脚骨上,并被脂肪组织的厚层所覆盖,而脂肪组织层最后由皮肤层所覆盖。

    本体感受刺激体4具有一定面积,其周长9由前弧、后弧、中弧、以及侧弧形成。优选地,前弧的最高点处于第二跖骨的侧面以及第三跖骨的中间,且向前方延伸不超过总足长的70%,不小于60%;后弧的最高点处于跟骨侧突(lateral tubercle of the calcaneus)的中部和中突的侧面,并且向前方延伸不超过总足长的15%,不大于25%;中弧和侧弧不超过由脚本身形成的中间边界和侧边界;且本体感受刺激体4完全处于跖骨头、跟骨、以及脚的侧边界和中间边界所设定的范围之内。

    本体感受刺激体4为非对称拱形,当从纵分面方向看时,其顶点与如上所述的目标区域“A”对齐。刺激体4在顶点处的高度应该保证:当使用者直立时,目标区域“A”的高度为总足长的5.28%到7.6%。本发明已经发现,这对应于实际为总足长的1%到5%的刺激体高度,理想比例为穿鞋者的足长的3.6%。

    优选地,刺激体4应以这样的方式和材料制造,使其具有需要的某种压缩和回弹特性。例如,当刺激体受到站立的人产生的竖直力时,刺激体将产生相当于其最大高度的40%到100%的挠曲。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图3和7中示出。

    参考图3和4,从截面A-A′的纵分面视图上看,装置1与支架11相接触。支架11具有脚跟区域3以及中足区域10。中足区域10形成由弹性部件支撑的刺激体4,弹性部件呈拱形悬臂弹簧装置12的形式。悬臂腿13弯曲并收缩进缺口14中,从而允许腿13能够在收缩中不彼此干扰的前提下收缩。刺激体的顶点8呈悬臂弹簧装置12的形式,该顶点提供了与装置1中的定位销18对齐的定位孔17。定位孔15也与装置1的定位销16对齐,以保证刺激体4及其顶点8的正确定位并保持该位置。定位销16和定位孔的的竖直侧壁23起到防止插入的机构产生前/后和中/侧偏移的作用,如图3、4、5、6中所示。孔15和相应的定位销16可位于装置1和支架11上的任何位置,只要适合设计和功能性即可。体重、动作和足型的差异可以通过对制造支架11和悬臂弹簧装置12所用的材料进行选择而得到补偿。支架11和悬臂弹簧12可通过注塑或真空成形以及通过冲压而形成。诸如迭尔林(聚甲醛树酯)、E.I.DuPont公司生产的Hytrel和Zytel、PVC、Pebax或分层织物的聚合物以及诸如玻璃纤维或石磨的树脂结合物能够提供所需的物理和材料特性。

    装置1的一个优点是选择的材料的高挠曲疲劳特性。与其他利用人体的本体感受反馈机制以增强人脚的结构整体性的鞋内底或中底部件中公开的方案相比,这使得装置1、特别是刺激体4,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当在悬臂机构的顶点8处对其施力时,从装置1的支撑面到刺激体4的顶点8的最大竖直距离得到理想的调节。

    图5示出悬臂弹簧装置12的另一设计方案,其中,悬臂弹簧装置12的腿13挠曲并向远离中心区域的方向移动。可将图5中弹簧装置12的后指部20塑造为支架11的整体部分或永久固定到支架11上。悬臂弹簧装置12的每个腿13都具有脚部19,使其能够顺利地伸长而不受脚部19与和其接触的鞋内层之间产生的摩擦的妨碍。在图5中示出的此实施例还包含了定位销18和16,以及定位孔15和17,以及它们具有的竖直侧壁23,从而保证刺激体4及其顶点8的正确定位,并将刺激体保持在其位置上。

    图6示出支撑本发明的刺激体4的弹性部件的具体结构。它包含了盘簧装置21,该盘簧装置21与脚的拱形系统的顶点8的目标区域对齐,并固定到支架11上或设计成支架11的整体部分。在图6中示出此点,其中示出了盘簧装置21的透视图。在其中形成的定位销16和定位孔15以及竖直侧壁23防止该机构产生任何中/侧和前/后偏移,并保证将其正确定位。

    应该相信,可以通过至少两种途径得到本发明的悬臂弹簧机构所需的具体特性。第一种途径是采用一种设计,特别是采用腿13的特性为常量的设计,并采用上述聚合物等的不同等级。对于施加的竖直力的计算以及对于三角函数的使用,使得沿腿13向下的力矢量的计算变得简单,并且可利用此点,基于其弹性模量F=(KX)来决定所需的聚合物或聚合物等级;其中,F为施加到顶点8上的竖直力,K为由弹性模量提供的弹性常数,而X为弹簧长度的变化距离,在此例中,X为直立高度“H+X”与在目标区域施加竖直力造成悬臂压缩时的高度“H”之间的差。

    获得所需回弹和压缩特性的第二种方法是保持选择的聚合物不变并改变腿13的厚度,如图3、4、5中所示。利用与材料厚度有关的弹性模量信息,将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决定理想的材料厚度。这样做的优点是,其能够提供可变化的挠曲率。也就是说,悬臂机构12能够设计为,在通过变化厚度的腿13受到变化的力时,有效地产生等量的反作用。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是,如果该应用是较大竖直负载的运动或具有较大的竖直负载产生的环境应力特性,例如在穿相同大小的鞋号码的情况下,篮球运动与步行相比,或者如150kg的运动员与80kg的运动员相比的情况,则此时较厚的腿13结合为整体。

    本发明的改进的康复性刺激体的优点大致有三。首先,定位销16和定位孔15以及它们的互补的竖直壁23的位置保证了刺激体4的正确定位并保持此定位不变。第二,通过恰当地将弹性部件与聚合物如上所述地整合并对材料加以选择,刺激体能够具有极高的耐用性。第三,可以将弹性部件设计为能够获得具体应用所需要的压缩及回弹特性。保持这种性质不变是有利的,因为:

    (i)回弹特性保证了刺激体4将回到其原顶点高度8,从而保证了顶点与脚的拱形系统相接触。这种接触提供了一种刺激,对重建脚的拱形系统的肌肉骨骼特性所必须的本体感受机制产生刺激。

    (ii)压缩特性使得人脚的拱形系统以自然方式挠曲,从而使人脚的拱形系统能够起到自然缓冲机构的作用。这还避免了产生任何支架效应。

    (iii)压缩特性使得人脚的拱形系统以自然方式挠曲,从而使脚的足底肌肉发生远离脚心方向的收缩。这调节了拱形挠曲的速度同时也使得肌肉的串联和并联的弹簧特性能够储存能量并放出储存的能量产生高效的推动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需要按照图10、13、16和17中所示的几个可选方案,重新设计刺激体4的区域内的装置1的底部的几何形状,以便容易地拆卸和插入合适形状的弹性部件26,以便提供穿鞋者所需的必要的回弹、压缩和挠曲特性,并提供竖直壁25和31,从而保证将弹性部件26和刺激体正确定位,并保证将其正确地保持在所需的位置上。可插入的弹性部件26允许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参照弹簧装置的腿13对刺激体进行定制。弹性部件26可具有各种高度、硬度、由各种泡沫类型的材料制成,以适应体重的需要、足型的特性或使用中的活动情况。

    之前的发明具有这样的特征:具有呈无竖直壁的空腔形式的插口的刺激体,以保证将填充物或插件26或机构正确定位,并保证正确地保持该定位。

    将该弹性部件在上述曲线空腔中拆下和插入已经显示出两个缺点,第一个缺点是,当使用利于方便地拆装弹性部件的低强度粘合系统时,该弹性部件倾向于在受到中/侧部的剪切力时偏移出其位置,而这种剪切力又是正常步态的特性。这种偏移妨碍了弹性部件保持在设计的理想位置上。

    第二个缺点是很明显的。已经证明,当使用足够强度的粘合系统以保证弹性部件的位置不变时,使用的粘合物显示出远超过周围的装置1的材料以及弹性材料的张拉强度特性。已经证明,为了在本发明引起的足部重建需要时插入新的弹性部件而将弹性部件取出的企图,将严重破坏装置1的材料以至于使装置1不能继续使用。

    图8到19示出在系统重新设计时可以采用的可选方案,该系统保证了弹性部件26的正确定位、保持该定位、并且容易地拆卸和插入弹性部件26。

    图8到10示出:装置1,其带有前足区域2、脚跟区域3以及带有明显顶点8的刺激体4;与舟状骨5、侧楔状骨6、以及骰骨7的关节点周围的解剖学区域对齐的目标区域。在由刺激体4的边界围成的区域中的装置1的底面的特征是几何空腔24。该空腔具有竖直壁25,用于阻止弹性部件26发生中-侧偏移,还具有竖直壁31,用于阻止弹性部件26发生前-后偏移。图8到10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具有矩形的几何空腔24以及相应的矩形的弹性部件26,同时,将竖直侧壁27设计为与空腔24的竖直侧壁25和31相配合。

    图11到13示出装置1,其带有前足区域2、脚跟区域3以及带有明显顶点8的刺激体4;顶点与目标区域对齐,目标区域由舟状骨5、侧楔状骨6、以及骰骨7的关节点周围的解剖学区域所确定。在由刺激体4的边界围成的区域中的装置1的底面的特征是几何空腔24。该空腔具有竖直壁25,用于与弹性部件26的竖直壁27相配合,以便阻止填充物弹性部件26发生中-侧偏移,还具有竖直壁31,用于与弹性部件26的竖直侧壁27相配合,以便阻止弹性部件26发生前-后偏移。图11到13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具有金字塔式的堆叠矩形的几何空腔24以及相应的金字塔式的堆叠矩形的弹性部件26。参照这种结构,可以将每个矩形层30都设计成不饱和填充物(insatiable fillerobject)或插入层,从而使每层都具有不同的材料和/或不同的材料性质。以此方式,可以得到前述的可变挠曲率,同时保持并保证刺激体4、顶点8以及弹性部件26的正确定位。这种可变挠曲的优点也可以通过图8到10中提供的方法来获得,即通过应用叠层来构造弹性部件26,其中每层都可具有各自的挠曲、压缩和回弹特性。

    图14到16示出与图8到10相一致的几何结构,但是弹性部件26的最前和最后端、以及几何空腔24的前壁和后壁,都是弧线外形的。

    还可以设计几何空腔24,使其利于插入除泡沫型材料以外的其他合适的匹配形状的弹性部件,提供所需的回弹、挠曲特性。

    弹性部件可以呈压缩机构系统的形式,例如盘簧装置、双阀弹簧装置、悬臂弹簧装置、或流体填充结构,包括气体填充结构。将弹性部件设计为填充几何空腔24,从而使几何空腔24的竖直侧壁25和31与弹性部件相配合,并保证弹性部件得到正确和永久的定位。弹性部件的压缩性质可以是线性性质的或者也可以具有可变的挠曲率。

    图17到19示出一机构,该机构允许与曲线形几何空腔24形状和设计相似的弹性部件26插入曲线形几何空腔24,而没有弹性部件26偏离其预想位置的危险。在这个方面,孔29位于装置1的刺激体4区域中,这些孔29彼此对齐以接纳固定肋28,肋28设计作为弹性部件26的整体特征。固定肋28具有与内底或中底的竖直侧壁25和31相配合的竖直侧壁27,以防止弹性部件6的位置发生任何中-侧偏移或前-后偏移。

    图23示出一种优选方法,该方法保证几何空腔24中的竖直侧壁31和25能够将弹性部件26固定并提供内在的悬臂作用(intrinsiccantilever effect)。竖直侧壁31和25从最高位置竖直向下延伸预定的距离,该距离小于从几何空腔24的内部最高点到内底1的底部支撑面的最大竖直距离。几何空腔24的较低部分的特征是变窄的侧壁36。这种设计还利用了内底主体材料的性质以进一步提供悬臂作用,并且在压缩时允许排挤空气的动作(pumping action),这种动作能够在整个鞋内环境中进行空气循环。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所述的装置1具有包含锥形片32的脚跟区域3,如图20所示,其中最大的片厚度对应于跟骨的纵分面中线,并且其以纵分角(sagittal angle)形式变细,在装置1的最后端部分处变细到与装置1的最小厚度相等的程度。

    因此,在通常的脚跟到脚趾的步行过程中,一旦在脚跟触击时将锥形台阶32嵌在地面上,它就起到降低脚的速度的作用。通过使脚能够缓慢地下降到刺激体4上面,这就起到了预防的作用。这样做的时候,减小了脚的拱形系统发生任何冲击相关伤害的危险,同时,通过使施加的压力能够更为柔和地逐步变化,增加了最初接触装置1时的舒适性。

    用于其他发明中的锥形片都足以在单向行进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其设计却使得它在多方向运动中脚的中部或侧部触地时不能有效地降低冲击速度。使脚缓慢降低到刺激体4上的效果在单向行进中仍保持不变,该单向行进的方向通过处于装置1的最前沿33到最后沿之间的斜面形成的纵分面锥形片。通过中片34和侧片35的附加设计,现在也可以在装置1的内底或中底用在多方向运动时实现这种效果。同样的,通过使脚能够缓慢地下降到刺激体4上面,这种设计起到了预防的作用。这样做的时候,减小了脚的拱形系统发生任何冲击相关伤害的危险,同时,通过使施加的压力能够更为柔和地逐步变化,增加了最初接触装置1时的舒适性。对中片34和侧片35进行的非对称性变化使得它们的倾角不同,这对于设计和制造运动专用的内底或中底可能是需要的。

    图24到30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它们主要在内底/空腔结构上有所区别,但在某些情况下还包含有治疗性的特征部分。在图24中,内底50具有空腔52,用于接纳插件54。空腔52和插件54分别具有协同连接装置56和58,用于将插件固定到内底。协同连接装置包括呈涨大端58形式的定位装置,其能够通过内底50的刺激部分64中的较窄的开口62插入。这种结构需要插件54和刺激体64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弹性变形,以便插入或拆卸,并相应地起到定位装置的作用,以便阻止插件54从内底50中分离并在它们之间横向偏移。

    尽管附图示出插口56在刺激体中且涨大端58在内底上,但是相反的结构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

    图25a示出具有刺激体72的内底70,其具有用于接纳刺激体76的凹陷74。提供协同连接装置,该装置的形式为穿过刺激体的孔78以及从插件中突出的具有涨大端82的凸起80。凸起80与孔78对齐,从而能够从其中穿过。涨大端82起到定位装置的作用,防止凸起80在插入后退出。涨大端82弹性地变形从而能够进行插装。

    作为图25a的实施例的附加特征,通过使涨大端80与反射疗法的范围内的具体器官参考点对齐,凸起80可结合反射疗法或按摩的成分。可参考反射疗法表来决定该设计布局。

    图25b示出插件76的另一实施例,其也能够应用到在此说明的其他插件上。在此设计中,插件76是两个部件,即上部件84和下部件86。这两个部件都可由不同密度和成分形成,将这两个部件交换以改变整体硬度,作为整体康复治疗的一部分。

    图26a和26b示出具有空腔92的内底90,用于可拆卸地容纳由部件94和100组成的插件。部件94具有从弹性柱95延伸出的涨大端98。涨大端98容纳在内底90内的类似形状的插口96中。

    弹性柱95容纳在部件100的凹陷102中,后者呈环形或杯形。部件100紧密围绕在弹性柱95的至少一部分周围,以便阻止弹性柱在横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提高弹性柱95的硬度,进而确定插件94、100的整体硬度。

    分成两部分的插件94和100使得能够在不必拆下和替换整个组件的情况下改变硬度。可以通过不同的部件100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些部件100具有不同大小的开口102、不同的高度或不同的弹性,这些都将影响部件100对于另一部件94的弹性变形产生阻碍的量的大小。为了防止部件100缩到弹性柱95上方,可能需要设计一种杯形结构。或者,如果部件94在弹性柱95上方向外叉开,如图26a和26b所示,则向外叉开的部分将防止部件100缩到上方,从而能够采用环状的结构。

    图27a和27b示出钩环扣件制成的配合带112和114,它们用于将插件116保留在内底110的空腔118中。图27b的结构还包括空腔118中的竖直壁120和122,它们与插件116上相应的各个竖直壁124和126对齐,以防止在它们之间发生横移。

    在过去已经证实粘合物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并且基本上不能在保持相同粘度的同时重复使用,与粘合物不同,钩环扣件制成的配合带112和114将提供令人满意的紧固装配而不会在拆卸的过程中破坏部件,并且能够在不明显改变紧固能力的前提下重复使用。

    图28a示出与上述的图25a中相类似的内底120和插件122。图28b为上述内底120的上方透视图。

    内底120包括具有涨大端126的凸起124,涨大端容纳在穿过内底120延伸的插口128中。如上所述,凸起124和涨大端128的位置和定位可以与反射疗法的表格相对应。此外,可在内底120与插件122之间提供磁性带130,从而为脚进行额外的整体治疗(磁疗),加强内底120带来的益处。

    应该理解,在图27b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相反极性的磁体代替钩环扣件制成的配合带112和114,将插件116固定到内底110并为内底110增加磁性。

    图29a和29b示出与图26b和26a中所示的相类似的结构。图29a中的内底140具有从刺激体141穿过空腔146向下延伸的弹性柱142。与图26a和26b的实施例类似,提供可拆卸的环部件144,其具有用于接纳弹性柱142的最下端150的插口148。环部件144阻止弹性柱142在横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提高弹性柱的硬度。可将环部件144替换为具有不同几何形状和/或硬度的不同的环部件,从而改变对于横向变形的阻碍量,进而改变弹性柱142的整体硬度。

    图30示出另外一种结构,用于将插件160固定在内底164的空腔162中。内底164具有刺激体166以及刺激体166上的外覆盖面168。外覆盖面168具有至少一个凸起170,该凸起从外覆盖面穿过内底向下延伸并且具有涨大端172。内底160具有插口174,插口174具有终止于涨大腔178处的狭窄开口176。涨大端172能够穿过狭窄开口176插入并且以可释放方式留在涨大腔178内。

    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只对本发明起说明作用,并且在不背离本如所附权利要求所确定的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或修改。

康复性鞋内底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康复性鞋内底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康复性鞋内底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性鞋内底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性鞋内底装置.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内底装置,用于适应人脚的外形从而促进高尔基氏腱器官的本体感受刺激(proprioceptive stimulation)。内底装置的中足部分具有非对称的拱形结构,该结构位于脚的足底侧,其位置为脚的拱形系统的解剖学顶点。该非对称拱形结构显示出的物理性质是,通过利用身体的本体感受反馈机制,刺激肌肉群平衡。该非对称拱形结构的物理性质是,不为足底部提供功能性的支架或支撑。最终的结果是,形成能量效率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