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二级传动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是非常好的代步及运动工具,普通自行车的传动系统主要由前后链轮及链条构成,属于一级链传动。一般情况下用从动链轮的齿数与主动链轮的齿数之比来表示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增大前链轮的直径及齿数或者减小后链轮的直径及齿数,也就是减小传动比,能使自行车的速度提高,实际情况中,由于自行车受链轮离地间隙及传动平稳性的影响和限制,前链轮不能增加的较大,由于从动链轮的齿数减少会导致传动平稳性降低,所以传动比不可能无限制的减小,所以车速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力自行车的传动装置,使传动装置的传动比能够显著减小,因而显著提高车速,使自行车地动力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它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传动链条,在所述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设有中间传动链轮总成,所述中间传动链轮总成包括中间传动大链轮、中间传动小链轮、轴承、链轮轴、支架座,所述支架座固定在车架总成的中立梁上,所述轴承、链轮轴组装在所述支架座内,所述中间传动大链轮、中间传动小链轮安装在所述链轮轴的两端,所述传动链条包括连接主动链轮和中间传动小链轮的第一链条,链接从动链轮和中间传动大链轮的第二链条;
采用上述结构,用Z1、Z2、Z3、Z4分别表示主动链轮、中间传动小链轮、中间传动大链轮、从动链轮的齿数,i表示传动比,由主动链轮、中间传动小链轮和第一链条组成的第一级传动比为i1,i1=Z2/Z1,从动链轮、中间传动大链轮和第二链条组成的第二级传动比i2=Z4/Z3,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i=(Z2/Z1)*(Z4/Z3)=(Z4/Z1)*(Z2/Z3),(Z4/Z1)为不增加中间传动装置时的传动比,由于(Z2/Z3)<1,所以i小于不增加中间传动装置时的传动比(Z4/Z1),所以在主动链轮同等转速的条件下,从动链轮转速提高,车速也相应提高,动力性能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间传动大链轮的齿数约为中间传动小链轮齿数的两倍。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动链轮、中间传动小链轮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一侧,所述从动链轮、中间传动大链轮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另一侧。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传动装置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间传动链轮总成的K-K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主动链轮 2.从动链轮 3.第一链条 4.第二链条 5.中间传动链轮总成 6.车架总成 7.后轮 8.中间传动小链轮 9.中间传动大链轮 10.左脚踏拐臂 11.右脚踏拐臂 12.链轮轴 13.平垫圈 14.弹簧垫圈 15.螺母16.支架座 17.轴承 18.定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传动装置,它包括主动链轮1、从动链轮2,传动链条,在所述主动链轮1与从动链轮2之间设有中间传动链轮总成5;
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传动链轮总成5包括中间传动大链轮9、中间传动小链轮8、轴承17、支架座16,所述支架座16固定在车架总成6的中立梁上,所述轴承17组装在所述支架座16内,所述中间传动大链轮9、中间传动小链轮8用螺母15、定位套18安装在所述链轮轴12的两端,所述螺母15与链轮之间设有弹簧垫圈14和平垫圈13;
如附图1、2、4所示所述传动链条包括连接主动链轮1和中间传动小链轮8的第一链条3,连接从动链轮2和中间传动大链轮9的第二链条4;
如附图1、2、3所示所述主动链轮1、中间传动小链轮8设置在车架总成6的左侧,所述从动链轮2、中间传动大链轮9设置在车架总成6的右侧;
当骑车人用脚踏动左右脚踏拐臂10、11,使主动链轮1以一定转速旋转时,主动链轮1通过第一链条3带动中间传动小链轮8转动,中间传动小链轮8又通过链轮轴12带动中间传动大链轮9转动,中间传动大链轮9通过第二链条4带动从动链轮2转动,从动链轮2带动附图1中所示后轮7转动,驱动整车向前行驶。
中间传动小链轮8的齿数Z2设为17,中间传动大链轮9的齿数Z3设为35,(Z2/Z3)为0.486,自行车传动装置的传动比相比一级传动的传动比减少约50%,相应车速提高约1倍,显著提高了自行车的动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