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6982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13 CN 102969825 A *CN102969825A* (21)申请号 201210315313.7 (22)申请日 2012.08.30 2011-188363 2011.08.31 JP 2011-247827 2011.11.11 JP H02K 5/16(2006.01) G11B 17/02(2006.01) (71)申请人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72)发明人 玉冈健人 佐藤和博 福岛和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
2、 黄纶伟 (54) 发明名称 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57) 摘要 一种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马达的旋转部具 有筒状的轮毂筒部。马达的轴承机构具有位于轮 毂筒部的径向内侧的轴承部。马达的静止部具有 位于轮毂筒部的内侧且比轮毂筒部的下端靠近上 方的位置的定子固定部。在轮毂筒部和轴承部的 上部之间形成圆筒间隙。在轮毂筒部的下部和定 子固定部的上部之间, 形成第一连通间隙。 在轮毂 筒部的下端和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的部位之间, 形成第二连通间隙。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1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
3、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16 页 1/2 页 2 1. 一种马达, 该马达具有 : 静止部 ; 旋转部 ; 以及 轴承机构, 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可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 中心旋转, 所述旋转部具有 : 盖部, 其绕所述中心轴线延展 ; 侧壁部, 其从所述盖部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 且呈圆筒状 ; 轮毂筒部, 其在所述侧壁部的径向内侧, 从所述盖部向下方突出, 且呈筒状 ; 以及 转子磁铁, 其固定在所述侧壁部的内周面, 所述轴承机构具有 : 轴部, 其沿所述中心轴线从所述盖部向下方延伸 ; 以及 轴承部, 所述轴部插入所述轴承部, 所述轴承部借助润滑油支撑。
4、所述轴部, 且该轴承部 的上部位于所述轮毂筒部的径向内侧, 所述静止部具有 : 定子, 其位于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 ; 基底部, 其位于所述定子的下侧 ; 以及 定子固定部, 其呈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 该定子固定部的上端 位于所述轮毂筒部的内侧且比所述轮毂筒部的下端靠近上侧的位置,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 : 铁芯背部, 其配置在所述轮毂筒部的下侧, 且呈环状 ; 以及 多个齿部, 其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多个齿部具有 : 绕组部, 其配置有所述线圈 ; 以及 倾斜部, 其位于所述铁芯背部和所述绕组部之间, 并朝向径向外侧向上方延伸,。
5、 在所述轴承部的所述上部和所述旋转部之间, 形成有润滑油的界面所在的密封部, 在所述轮毂筒部的内周面和所述轴承部的所述上部的外周面之间, 形成有圆筒状的圆 筒间隙, 在所述轮毂筒部的下部和所述定子固定部的上部之间, 形成有包括沿轴向延伸或者朝 向下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部位的第一连通间隙, 在所述轮毂筒部的所述下端和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的部位之间, 形成有从所述第 一连通间隙向径向外侧延展的第二连通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马达, 其中, 在所述圆筒间隙形成有所述密封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马达, 其中, 在所述轴承部的所述上部的内周面和所述轴部的上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所。
6、述密封 部, 在所述轴承部的上侧, 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圆筒间隙径向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69825 A 2 2/2 页 3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其中, 所述铁芯背部的轴向厚度比所述多个齿部的所述绕组部的轴向厚度薄。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马达, 其中, 在所述绕组部, 层压的钢板的数量为 5, 在所述铁芯背部, 层压的钢板的数量为 2、 3 或 者 4。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其中, 所述第一连通间隙的宽度比所述圆筒间隙的径向最大宽度小。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3 中的。
7、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其中, 所述第二连通间隙的径向宽度比所述铁芯背部的径向宽度大。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其中, 所述基底部和所述定子固定部通过冲压加工成型为一体的部件。 9. 一种盘驱动装置, 该盘驱动装置具有 : 使盘旋转的权利要求 1 至权利要求 8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 存取部, 其对所述盘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 ; 以及 外壳, 其收纳所述盘、 所述马达和所述存取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69825 A 3 1/10 页 4 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式马达。 背景技术 0002 以。
8、往, 在硬盘驱动装置等盘驱动装置中, 搭载有主轴马达。在日本国特开 2007-295666 号公报中公开的无刷马达具有安装板、 呈大致圆筒状的衬套、 推力板、 套筒和 轴。衬套嵌合在安装板的固定孔内。推力板固定在衬套的下部。套筒由浸渍有油的烧结材 料成型, 并压入至衬套的内周面。轴插入套筒中。轴被套筒沿径向支撑, 并被配置在推力板 的上表面的推力垫圈沿轴向支撑。 0003 在日本特开 2003-153481 号公报中公开的盘装置的马达具有支架、 为滚珠轴承的 轴承、 转子和定子。 支架固定于盘装置的底架。 支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内周圆筒部。 轴承固 定在内周圆筒部内, 并且转子的轴部被轴承支撑为。
9、自由旋转。定子的定子铁芯固定在内周 圆筒部的外周面。定子铁芯的内周侧部分接触底架的底面部。在外周侧部分形成有线圈。 定子铁芯的外周侧部分位于比内周侧部分更靠近轴向上侧的位置。 由于定子铁芯的外周侧 部分离开支架的底面部, 因此能够防止线圈和底面部之间的干涉。 发明内容 0004 但是, 在旋转部借助润滑油被支撑为可旋转的马达中, 要求抑制轴承机构内的润 滑油的蒸发。 0005 本发明所示例的马达具有静止部、 旋转部和轴承机构。轴承机构将旋转部支撑为 可相对于静止部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0006 旋转部包括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盖部、 侧壁部、 轮毂筒部和转子磁铁。 侧壁部从盖 部的。
10、外缘部向下方延伸。轮毂筒部在侧壁部的径向内侧从盖部向下方突出。转子磁铁固定 在侧壁部的内周面。 0007 轴承机构具有轴部和轴承部。轴部沿中心轴线从盖部向下方延伸。轴部插入轴承 部, 轴承部借助润滑油支撑轴部, 并且轴承部的上部位于轮毂筒部的径向内侧, 0008 静止部具有定子、 基底部和定子固定部。定子位于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基底部 位于定子的下侧。定子固定部从基底部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定子固定部的上端位于轮毂 筒部的内侧且比轮毂筒部的下端更靠近上侧的位置, 0009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定子铁芯具有呈环状的铁芯背部和多个齿部。铁芯背 部配置在轮毂筒部的下侧。多个齿部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
11、延伸。在多个齿部的周围配置 有线圈。 0010 多个齿部具有配置有线圈的绕组部和朝向径向外侧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部。 0011 在轴承部的上部和旋转部之间设置润滑油的界面所在的密封部。 在轮毂筒部的内 周面和轴承部的上部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呈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间隙。 在轮毂筒部的下部和定 子固定部的上部之间, 设置第一连通间隙。 第一连通间隙沿轴向延伸, 或者包括朝向下方向 说 明 书 CN 102969825 A 4 2/10 页 5 径向外侧倾斜的部位。 并且, 在轮毂筒部的下端和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的部位之间, 设置第 二连通间隙。第二连通间隙从第一连通间隙向径向外侧延展。 0012 通过本发明所示。
12、例的马达, 能够抑制马达的轴承机构内的润滑油的蒸发。 0013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 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的上述及其它特征、 要素、 步骤、 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5 图 2 是马达的剖视图。 0016 图 3 是底板以及基板的仰视图。 0017 图 4 是马达的剖视图。 0018 图 5 是放大示出基板插入孔的剖视图。 0019 图 6 是其他示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0020 图 7 是底板以及基板的仰视图。 0021 图 8 是其他示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0022 图 9 是其他相关技。
13、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0023 图 10 是定子铁芯的剖视图。 0024 图 11 是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0025 图 12 是另一其他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0026 图 13 是底板的俯视图。 0027 图 14 是底板以及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0028 图 15 是示出定子铁芯的其他示例的俯视图。 0029 图 16 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0030 图 17 是马达的剖视图。 0031 图 18 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0032 图 19 是示出定子铁芯的其他示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在本说明书中, 将在马达。
14、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 1 的上侧简称为 “上侧” , 下侧简称 为 “下侧” 。另外, 上下方向不限定组装入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 将与中心轴 线平行的方向或者与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 “轴向” , 并且, 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 径向简称为 “径向” , 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 “周向” 。 0034 图 1 是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主轴马达 12 的盘驱动装置 1 的纵剖视图。在以下的 说明中, 将主轴马达 12 简称为 “马达 12” 。盘驱动装置 1 例如是硬盘驱动装置。盘驱动装 置1能够搭载在所谓的平板电脑 (Personal Computer : 个人计算机) 。 盘。
15、驱动装置1具有盘 11、 马达 12、 存取部 13、 外壳 14 和夹持部 151。马达 12 旋转记录信息的盘 11。存取部 13 对盘 11 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 0035 外壳 14 具有杯状的第一外壳部件 141 和板状的第二外壳部件 142。在第一外壳 部件 141 的内侧收纳有盘 11、 马达 12、 存取部 13 和夹持部 151。第二外壳部件 142 嵌合在 说 明 书 CN 102969825 A 5 3/10 页 6 第一外壳部件 141 而构成外壳 14。优选盘驱动装置 1 的内部空间是尘埃极少的清洁空间。 在盘驱动装置 1 内充填有空气。另外, 也可以代。
16、替空气, 充填氦气、 氢气、 或者氦气和 (或) 氢 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图 1 中虽没有示出, 但在盘驱动装置 1 中, 后述的柔性布线基板配 置在第一外壳部件 141 的下表面。 0036 盘 11 被夹持部 151 夹持于马达 12。存取部 13 具有头部 131、 臂部 132 和头部移 动机构 133。头部 131 接近盘 11, 磁性地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臂部 132 支撑头部 131。通过头部移动机构 133 使臂部 132 移动, 头部 131 相对于盘 11 相对地移动。 通过这些结构, 头部 131 在接近旋转的盘 11 的状态下, 访问盘 11 的所需位置。
17、。 0037 图 2 是马达 12 的纵剖视图。马达 12 是外转子型的三相马达。马达 12 具有静止 部 2、 旋转部 3 和流体动压轴承机构 4。在以下的说明中, 将流体动压轴承机构 4 简称为 “轴 承机构 4” 。旋转部 3 被轴承机构 4 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 2 以朝向马达 12 的上下方向的中 心轴线 J1 为中心可旋转。 0038 静止部 2 具有作为基底部的底板 21、 定子 22 和柔性布线基板 23。以下, 将柔性布 线基板 23 简称为 “基板 23” 。底板 21 是由金属的板部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的部件。底板 21 是图 1 的第一外壳部件 141 的一部分。底板 2。
18、1 具有基板插入孔 51、 焊锡容纳孔 52 和定 子固定部 211a。基板插入孔 51 和焊锡容纳孔 52 是在上下方向贯通底板 21 的贯通孔。基 板 23 借助基板插入孔 51 从底板 21 的下表面到达上表面。定子固定部 211a 是从底板 21 的中央向上方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底板 21 和定子固定部 211a 通过冲压加工成型为一体的 部件。另外, 底板 21 也可以通过铸造而成型。 0039 定子 22 配置在底板 21 的上侧。定子 22 具有定子铁芯 221 和多个线圈 222。定子 铁芯 221 由多张电磁钢板 220 被沿轴向层压而形成。导线缠绕于定子铁芯 221 而构成线。
19、圈 222。定子铁芯 221 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固定在定子固定部 211a 的外周面。借助基板 23 向 定子 22 提供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 0040 旋转部 3 具有转子轮毂 31 和转子磁铁 32。转子轮毂 31 具有盖部 311、 呈大致圆 筒状的侧壁部 312 和盘载置部 313。盖部 311 为绕中心轴线 J1 延展的呈环状的部位, 且位 于定子 22 的上方。侧壁部 312 从盖部 311 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盘载置部 313 从侧壁部 312 向径向外侧延伸。图 1 的盘 11 载置于盘载置部 313 上。转子磁铁 32 固定在侧壁部 312 的 内周面, 且位于定子 22 的径向。
20、外侧。通过向定子 22 提供电力, 在定子 22 和转子磁铁 32 之 间产生转矩。 0041 轴承机构 4 具有轴部 41、 套筒 42、 套筒机壳 43、 推力板 44、 密封部件 45 和润滑油 46。以下, 将套筒 42 和套筒机壳 43 统称为 “轴承部 40” 。轴部 41 以中心轴线 J1 为中心, 从盖部 311 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向下方延伸。轴部 41 和转子轮毂 31 为一体的部件。在轴部 41 的内部, 遍布全长设有内螺纹部 411。在盖部 311 的中央, 通过内螺纹部 411 和图 1 的外 螺丝 152 螺纹结合, 夹持部 151 固定于马达 12。 0042 套筒机。
21、壳 43 为有底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套筒机壳 43 的圆筒部 431 配置在定子固 定部211a的内侧。 从盖部311向下方突出的筒状的轮毂筒部314位于侧壁部312的径向内 侧且定子固定部 211a 和套筒机壳 43 的径向外侧。在轮毂筒部 314 的内周面和圆筒部 431 的外周面的上部之间构成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间隙 474。套筒 42 配置在套筒机壳 43 的内周 面。轴部 41 插入套筒 42 的内侧。推力板 44 通过中央的外螺纹部与内螺纹部 411 的下部 说 明 书 CN 102969825 A 6 4/10 页 7 螺纹结合, 固定于轴部 41。密封部件 45 粘贴在套筒机壳 43。
22、 的底面和底板 21 的中央部 211 的下表面 214。 0043 在马达 12 中, 润滑油 46 连续存在于套筒 42 的内周面和轴部 41 的外周面之间的 径向间隙471、 套筒42的上表面和套筒机壳43的上表面与盖部311的下表面之间的轴向间 隙 472、 推力板 44 的周围的间隙 473 以及圆筒间隙 474。在圆筒间隙 474 形成保持润滑油 46 的密封部 474a。 0044 在套筒 42 的内周面的上下设有径向动压槽组。在套筒 42 的上表面设有轴向动压 槽组。在径向间隙 471 中, 通过径向动压槽组而构成径向动压轴承部 481。在轴向间隙 472 中, 通过轴向动压槽。
23、组而构成轴向动压轴承部482。 在马达12驱动时, 通过径向动压轴承部 481 和轴向动压轴承部 482, 轴部 41 和推力板 44 被支撑为相对于轴承部 40 非接触。由此, 旋转部 3 被支撑为相对于底板 21 和定子 22 可旋转。 0045 图 3 是只示出马达 12 的底板 21 和基板 23 的仰视图。在图 3 中, 对基板 23 标示 间隔狭窄的平行斜线。在以下的图 7 中也同样。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底板 21 的下表面具有 从中央部 211 的外缘部朝向径向外侧向上方倾斜的部位 213。以下, 将部位 213 称作 “台阶 部 213” 。优选台阶部 213 呈以中心。
24、轴线 J1 为中心的大致环状。位于台阶部 213 的径向外 侧的部位 212 位于比中央部 211 靠上方的位置。以下, 将部位 212 称作 “周边部 212” 。在 图 3 中, 对周边部 212 标示间隔宽的平行斜线。另外, 准确地说,“台阶部” 表示包括了部位 213 的周围的台阶状的部位。但是, 在实施方式中, 为方便说明, 将部位 213 称作 “台阶部” 。 台阶部 213 的上侧的部位与周边部 212 对应, 台阶部 213 的下侧的部位与中央部 211 对应。 0046 在中央部 211, 设有多个焊锡容纳孔 52。焊锡容纳孔 52 位于比基板插入孔 51 更 靠径向内侧的位。
25、置。如图 3 所示, 基板插入孔 51 与台阶部 213 在轴向重叠, 并且基板插入 孔 51 的下侧的开口包括在台阶部 213。图 4 是放大示出马达 12 的基板 23 附近的剖视图。 基板插入孔 51 位于比转子磁铁 32 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0047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基板 23 具有连接部 231 和引导部 232。优选连接部 231 呈以 中心轴线 J1 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连接部 231 具有贯通连接部 231 的多个引出孔 231b。 引出孔 231b 与焊锡容纳孔 52 在轴向重叠。 0048 图 4 所示的连接部 231 的下表面粘结在中央部 211 的上表面 。
26、215 中的焊锡容纳孔 52 的周围区域, 并且焊锡容纳孔 52 整体与连接部 231 在上下方向重叠。连接部 231 的上表 面与线圈 222 的下部接触。另外, 在连接部 231 的上表面构成有绝缘膜, 可得到连接部 231 和线圈222间的绝缘性。 来自线圈222的引出线223借助引出孔231b焊接在连接部231的 下表面。引出线 223 的末端部被设置在下表面的为焊锡块的焊锡部 233 覆盖。引出孔 231b 被焊锡部 233 堵住。焊锡部 233 整体位于焊锡容纳孔 52 内。优选在焊锡容纳孔 52 内的整 个区域和基板插入孔 51 存在有粘结剂 24。由此, 防止气体经由焊锡容纳孔。
27、 52 和基板插入 孔 51 在盘驱动装置的内部和外部进出。 0049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引导部 232 的上表面配置在台阶部 213 和周边部 212 的下表 面 216 上。优选引导部 232 通过两面胶或粘结材料粘贴在台阶部 213 和周边部 212 的下表 面 216。周边部 212 的下表面 216 与中央部 211 的下表面 214, 即底板 21 的最下面之间的 轴向距离与引导部 232 的轴向厚度相同或是更大。通过此结构, 防止引导部 232 突出至比 底板 21 的最下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 引导部 232 的上表面也可以通过粘结剂粘结在台阶 说 明 书 CN 10。
28、2969825 A 7 5/10 页 8 部 213 和周边部 212 的下表面 216。 0050 如之前所述, 由于图 4 所示的基板插入孔 51 位于比转子磁铁 32 更靠径向内侧的 位置, 可防止基板 23 接近转子磁铁 32。其结果是, 能够抑制由转子磁铁 32 引起的对基板 23 的磁影响。并且, 为磁性部件的环状的板 321 配置在转子磁铁 32 的下表面, 能够防止向 转子磁铁 32 的下方的磁通泄漏。通过此结构, 能够进一步抑制由转子磁铁 32 引起的对基 板 23 的磁影响。 0051 图 5 是放大示出底板 21 的基板插入孔 51 的图。在图 5 中, 省略了粘结剂 2。
29、4 的图 示。在以下的说明中, 将基板插入孔 51 的中央部 211 的上表面 215 侧的边缘, 即基板 23 的 连接部 231 侧的边缘称作 “上侧边缘 511” 。将基板插入孔 51 的周边部 212 的下表面 216 侧的边缘, 即基板 23 的引导部 232 侧的边缘称作 “下侧边缘 512” 。上侧边缘 511 具有连接 中央部 211 的上表面 215 和基板插入孔 51 的与中心轴线 J1 大致平行的面即内周面 513 的 倾斜面 511a。下侧边缘 512 具有连接周边部 212 的下表面 216 与基板插入孔 51 的内周面 513 的倾斜面 512a。 0052 在组装。
30、静止部2的时候, 引导部232从基板插入孔51的上方插入, 并且连接部231 和引导部232分别配置在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和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上。 接下来, 图 4 所示的定子铁芯 221 插入定子固定部 211a, 线圈 222 的引出线 223 插入连接部 231 的 引出孔 231b。在焊锡容纳孔 52 内, 引出线 223 焊接于连接部 231。焊锡部 233 堵住引出孔 231b。焊锡容纳孔 52 内的整个区域被粘结剂 24 充填, 焊锡容纳孔 52 被堵住。同样, 基板 插入孔 51 内也被粘结剂 24 堵住。在马达 12 中, 通过在基板插入孔 51 设置倾斜面 5。
31、11a、 512a, 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 232 插入基板插入孔 51。 0053 在马达 12 中, 在比底板 21 的中央部 211 的下表面 214 靠上侧的位置, 基板 23 的 连接部 231 与定子 22 连接。并且, 设置在连接部 231 的焊锡部 233 与焊锡容纳孔 52 在上 下方向重叠。由于此结构, 即使将马达 12 薄型化, 也可防止焊锡部 233 从底板 21 向下方突 出。由于连接部 231 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轴向与线圈 222 和底板 21 接触, 能够防止基 板 23 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 能够对基板 23 进行定位。由于基板插入孔 51 位于比转子磁 铁。
32、 32 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位置, 可防止引导部 232 接近转子磁铁 32, 从而抑制由转子磁铁 32 引起的对基板 23 的磁影响。 0054 通过冲压加工将台阶部 213 成型为环状, 可防止和底板 21 的上表面的台阶部 213 对应的区域与转子磁铁 32 之间的距离在周向发生变化。其结果是, 能够防止底板 21 和转 子磁铁 32 之间的磁吸引力的周向偏差的发生。 0055 图 6 是其他示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 7 是只示出马达 12 的底板 21 和基板 23 的仰视图。在基板 23 的连接部 231 的内缘部和焊锡容纳孔 52 的径向内侧的边缘之间设 有间隙 9。 0056 在。
33、组装静止部 2 的时候, 首先, 图 6 所示的连接部 231 的上表面粘贴于线圈 222, 引出线 223 焊接在连接部 231 的下表面。接下来, 定子铁芯 221 插入定子固定部 211a。此 时, 引导部 232 插入至基板插入孔 51。引导部 232 配置在周边部 212 的下表面 216 上。在 连接部 231 的内缘部和焊锡容纳孔 52 的径向内侧的边缘之间形成间隙 9, 引出线 223 借助 间隙 9 位于焊锡容纳孔 52 内。并且, 焊锡部 233 位于焊锡容纳孔 52 内。优选在焊锡容纳 孔 52 内充填粘性高的粘结剂 24, 焊锡容纳孔 52 被堵住。同样, 基板插入孔 。
34、51 也被粘结剂 说 明 书 CN 102969825 A 8 6/10 页 9 24 堵住。在图 6 所示的情况下, 也由于焊锡部 233 位于焊锡容纳孔 52 内, 而能够抑制马达 12 的高度。另外, 连接部 231 的上表面粘贴于线圈 222, 但不限定于此结构。例如, 连接部 231 的下表面也可以粘贴在中央部 211 的上表面 215。 0057 图 8 是其他示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在底板 21 设置一个稍大的基板插入孔 53。连接部 231 粘贴在线圈 222 的下部, 引导部 232 借助基板插入孔 53 配置在底板 21 的 下侧。从线圈 222 引出的引出线 223 焊。
35、接在连接部 231 的下表面。多个焊锡部 233 全部位 于基板插入孔 53 内。这样, 在图 8 中, 基板插入孔 51 也可以作为焊锡容纳孔发挥作用。 0058 这样, 在马达 12 中, 由于底板 21 具有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孔, 能够将连接 部 231 配置在比底板 21 的下表面更靠近上侧的位置, 并将引导部 232 引导至底板 21 的下 表面。并且由于具有至少一个孔, 能够使焊锡部 233 位于孔内。通过这样的结构, 可实现马 达 12 的薄型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技术中也同样。 0059 图9是示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定子铁芯221a的俯视图。 马达中除了定子铁 芯。
36、 221a 以外的结构和图 2 所示的马达 12 相同。定子铁芯 221a 具有呈环状的铁芯背部 61 和多个齿部 62。在此, 铁芯背部 61 是指在定子铁芯 221a 之中, 位于比齿部 62 之间的间隙 内端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环状的部位。图 10 是在图 9 所示的箭头 A 的位置切断定子 铁芯 221a 后的剖视图。另外, 图 10 的右侧对应定子铁芯 221a 的径向外侧。定子铁芯 221a 具有多张电磁钢板 220, 各电磁钢板 220 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以下, 将电磁钢板 220 称作 “铁芯部件 220” 。 0060 如图 9 和图 10 所示的铁芯背部 61 利用粘结。
37、剂固定在图 2 的定子固定部 211a 的 外周面。齿部 62 从铁芯背部 61 向径向外侧延伸。齿部 62 具有绕组部 621、 末端部 622 和 宽幅部 623。优选绕组部 621 呈径向延伸的大致直线状, 并且在周围形成有图 10 中用两点 划线表示的线圈 222。末端部 622 从绕组部 621 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周向两侧延展。宽幅 部 623 是在绕组部 621 和铁芯背部 61 之间与绕组部 621 和铁芯背部 61 连续的部位。末端 部 622 和宽幅部 623 与绕组部 621 相比, 周向宽度大。 0061 绕组部621具有通过铆接使多个铁芯部件220互相固定的铆接部621。
38、a。 铁芯背部 61 具有铆接部 611 和图 9 所示的切口部 612。铆接部 611 通过铆接使铁芯部件 220 互相固 定。在定子铁芯 221a 中, 通过分别在绕组部 621 和铁芯背部 61 设置铆接部 621a、 611, 铁芯 部件 220 被互相牢固地固定, 可防止齿部 62 和铁芯背部 61 处的铁芯部件 220 的分离。 0062 如图 9 所示, 切口部 612 从铁芯背部 61 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切口部 612 在 轴向叠加图 10 的铁芯部件 220 的时候, 成为铁芯部件 220 的周向的定位标志。在相邻的宽 幅部 623 之间, 狭缝 625 沿径向延伸。狭。
39、缝 625 与在相邻的末端部 622 之间形成的槽间隙 626 在径向重叠。狭缝 625 的周向的最大宽度比槽间隙 626 的宽度, 即最小宽度小。另外, 狭缝 625 的最大宽度也可以与槽间隙 626 的宽度相等。 0063 如图 10 所示, 宽幅部 623 具有从铁芯背部 61 朝向径向外侧且向上方延伸的倾斜 部 624。以下, 将倾斜部 624 的图 10 中的上侧的面 624a, 即法线朝向上方且向图 10 的左 侧即径向内侧倾斜的面称作 “上表面 624a” 。倾斜部 624 通过利用冲压加工弯曲定子铁芯 221a 而成型。与倾斜部 624 的上表面 624a 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倾斜。
40、部 624 的厚度比绕组部 621 和铁芯背部 61 的轴向厚度薄。更准确地说, 多个铁芯部件 220 的形成倾斜部 624 的部 位的合计厚度比铁芯部件 220 的形成绕组部 621 的部位的合计厚度以及形成铁芯背部 61 说 明 书 CN 102969825 A 9 7/10 页 10 的部位的合计厚度薄。其结果是, 实际上作为磁路使用的倾斜部 624 的厚度变薄。 0064 图 11 是放大示出图 9 的上侧的齿部 62 的图。倾斜部 624 的内缘部 624b 位于比 位于宽幅部 623 的内缘部 623b, 即相邻的两个狭缝 625 的内端之间的部位靠径向外侧的位 置。在图 11 中。
41、, 用虚线表示宽幅部 623 的内缘部 623b。优选倾斜部 624 的外缘部 624c 和 宽幅部 623 的外缘部 623c 呈以中心轴线 J1 为中心的圆弧状。末端部 622 的周向的宽度比 宽幅部 623 的同方向的最大宽度宽。在俯视时, 宽幅部 623 的周向的两侧的侧端部 623a 位 于连接末端部 622 的周向的两侧的端部 622a 和中心轴线 J1 的直线 L1 上。 0065 在定子铁芯221a中, 如图10所示, 由于设置了倾斜部624, 末端部622位于比铁芯 背部 61 更靠近上侧的位置。通过此结构, 能够使末端部 622 的轴向的存在范围与用双点划 线表示的转子磁铁。
42、 32 的磁中心的轴向位置在径向重叠。 0066 如上所述, 与倾斜部 624 的上表面 624a 垂直的方向的厚度比绕组部 621 和铁芯背 部 61 的轴向厚度薄。但是, 由于倾斜部 624 的周向的宽度被确保, 能够得到定子铁芯 221a 的磁路。并且, 能够得到齿部 62 的强度, 能够减低定子 22 的振动。在马达 12 中, 由于设置 宽幅部 623, 能够防止线圈 222 的卷乱。 0067 由于倾斜部 624 的内缘部 624b 位于比宽幅部 623 的内缘部 623b 更靠近径向外侧 的位置, 与未设置狭缝的定子铁芯相比, 能够容易地弯折定子铁芯 221a。 0068 图12。
43、是放大示出其他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12的定子铁芯221b的齿部62的图。 在俯视时, 宽幅部 623 的周向的两侧的侧端部 623a 与连接中心轴线 J1 和末端部 622 的中 央的直线 L2 大致平行。倾斜部 624 的外缘部 624c 和宽幅部 623 的外缘部 623c 在俯视时, 呈相对于直线 L2 大致垂直的直线状。 0069 图 13 是示出底板 21 的中央部 211 的俯视图。在图 13 中, 对底板 21 的上表面 215 标示平行斜线。在以下的图 14 中也同样。中央部 211 具有从上表面 215 向上方突出的多 个突出部 217。突出部 217 通过底板 21 的半冲。
44、切加工而成型。优选以中心轴线 J1 为中心 相邻的两个突出部 217 之间的角度为 90 度或者大于 90 度, 并且小于 180 度。马达 12 的其 他结构与图 2 所示的马达 12 相同。 0070 图14是示出定子铁芯221b安装在底板21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突出部217插入定 子铁芯 221b 的宽幅部 623 之间的狭缝 625。突出部 217 位于比倾斜部 624 的内缘部 624b 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位置, 并与宽幅部 623 的侧端部 623a 在周向接触。通过此结构, 可容易 地在与中心轴线 J1 垂直的面内进行定子铁芯 221b 相对于底板 21 的定位。 0071 在马达。
45、 12 中, 也由于确保了倾斜部 624 的周向的宽度, 从而能够获得定子铁芯 221b 的磁路。并且, 能够获得齿部 62 的强度。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技术中也同样。 0072 在马达 12 中, 即使是在铁芯背部 61 和定子固定部 221a 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 也不需利用工具进行定子铁芯 221b 相对于底板 21 的定位作业。通过此结构, 能够高效地 进行马达 12 的组装。特别是, 在包括定子固定部 221a 的底板 21 通过冲压加工成型为一体 的部件的情况下, 定子固定部 211a 的形状误差大, 在铁芯背部 61 和定子固定部 211a 之间 存在间隙是必要的。因此, 突。
46、出部 217 适合于底板 21 通过冲压加工成型的情况。 0073 图 15 是示出其他示例所涉及的定子铁芯 221c 的俯视图。在定子铁芯 221c 中, 从 齿部 62 省略了宽幅部。定子铁芯 221c 具有呈环状的铁芯背部 61、 多个齿部 62 和多个突 起部 65。突起部 65 在与中心轴线 J1 垂直的面内, 从铁芯背部 61 向径向内侧延伸。突起 说 明 书 CN 102969825 A 10 8/10 页 11 部 65 利用粘结剂固定在图 4 的定子固定部 211a 的外周面。突起部 65 与底板 21 的上表面 215 在轴向接触。 0074 铁芯背部 61 为朝向径向外侧。
47、且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部 624。与图 10 的倾斜部 624 同样, 在与铁芯背部 61 的上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的铁芯背部 61 的厚度比绕组部 621 的轴 向厚度薄。 由于设置了为倾斜部624的铁芯背部61, 与图10的情况同样, 能够使末端部622 在轴向的存在范围与转子磁铁 32 的磁中心的轴向位置在径向重叠。 0075 图 16 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 12 的剖视图。在马达 12 中, 定子铁芯 221d中, 构成铁芯背部61和宽幅部623中比倾斜部624的上端更靠近径向内侧的部位的铁 芯部件 220 的数量是两个。构成绕组部 621、 末端部 622 和宽幅部 623 中。
48、比倾斜部 624 的上 端更靠近径向外侧的部位的铁芯部件 220 的数量是五个。定子铁芯 221d 的其他结构和图 10 所示的定子铁芯 221a 相同。 0076 定子铁芯 221d 的比倾斜部 624 的下端更靠近径向内侧的部位 63, 即比宽幅部 623 的倾斜部 624 更靠近内侧的部位, 配置在转子轮毂 31 的轮毂筒部 314 的下侧。以下, 将部 位 63 称作 “内周部 63” 。铁芯背部 61 与设置在底板 21 的中央部 211 的上表面 215 的突起 218 在轴向接触。定子固定部 211a 的上端位于轮毂筒部 314 的内侧且比轮毂筒部 314 的下 端更靠近上侧的位。
49、置。轮毂筒部 314 的内周面的下部具有朝向下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 面 314a。定子固定部 211a 的外周面的上部具有朝向下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 211b。 0077 在轮毂筒部 314 的倾斜面 314a 和定子固定部 211a 的倾斜面 211b 之间, 形成朝向 下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间隙 71。以下, 将倾斜间隙 71 称作 “第一连通间隙 71” 。在轮 毂筒部 314 的下端和与轮毂筒部 314 在轴向对置的定子铁芯 221d 的内周部 63 之间, 形成 从第一连通间隙 71 沿径向延展的第二连通间隙 72。优选第二连通间隙 72 的径向宽度比 图 9 的铁芯背部 61 的径向宽度, 即铁芯背部 61 的内缘部和间隙 625 的内端之间的径向宽 度稍大。 0078 在套筒机壳43中, 在圆筒部431的外周面的上部设有朝向下方向径向内侧倾斜的 倾斜面 431a。在倾斜面 431a 和轮毂筒部 314 的内周面之间, 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间隙 474。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