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挤压比挤压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件的加工方法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挤压比挤压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的运算速度也向着更快、更精确的方向发展。CPU是电脑处理数字信息的核心,其性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电脑的运算速度。然而CPU工作性能的稳定不仅与其内部架构有关,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例如当温度过高时,CPU将无法正常工作,所以为了保证CPU可正常工作,通常其上都设置有用于降温地散热器或风扇。见附图1,这是目前所使用的一种普通的散热器的成品1,其包括一平面底板11以及若干与平面底板11固接并相互平行的支板12。使用时,首先在平面底板11的底部涂抹上硅胶,然后将涂抹硅胶后的散热器放置在CPU的芯片上,并通过夹具将散热器与CPU紧固。CPU在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上,然后通过支板12将热量及时发散出去。我们知道,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与其表面面积成正比,即如果要提高其散热效率就要增大散热器的表面积。结合本例,其如果要增大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可采用增加支板的个数或者增大支板的面积两种方式。例如通过减小支板12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支板12的个数。或者以增大其高度来增大支板12的面积。但是这些方法在生产工艺中很难实施。因为散热器一般采用挤压成型的加工方式,即通过成型模具将挤压材挤压成型。如见附图2,这是挤压散热器的成型模具3,在此成型模具3上对应支板12之间的间隙设置有若干的成型板31。当挤压材经过此成型模具3挤压后就会成为散热器成品1。挤压成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一个挤压比μ。结合本例,μ等于成型板31的长度b与其截面尺寸a的比值,即μ等于成型板31的长度b与其截面宽度的比b/a。通常情况下,μ的值应小于等于16,应为如果μ过大,则会出现以下工艺问题,首先模具的加工难度较大,其次,成型板31的刚性差。挤压比μ过大时,在挤压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成型板31由于刚性不够而断裂,故目前在加工这种产品时,一般的都将挤压比控制在16以下。这样就阻碍了我们生产高散热率的散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产品之不足,提供一种高挤压比挤压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加工一个成型模具,利用成型模具挤压成型一挤压件,该挤压件包括一个圆弧底板以及若干与圆弧底板固接的支板,支板呈扇形辐射状展开并均匀分布在圆弧底板的一侧;
2)、然后,将挤压件加工成成品,其方法为;将圆弧底板整平,使其成为成品中的平面底板,支板相互缩紧、靠拢成为成品中的支板。
本加工方法利用几何学原理,通过一种类似折扇展开的原理实现。即将原有产品中的间隙很小的支板转化成展开后的呈扇形辐射状分布的支板来加工,再将展开的挤压件整平缩拢,这样就成功克服了无法直接生产挤压比过大的挤压件难题。本发明构思巧妙,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了目前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散热器成品的立体图;
图2是目前生产散热器成品的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加工的挤压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加工挤压件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加工的挤压件的实施例二;
图6是本发明中所加工的挤压件的实施例三;
图7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用于加工挤压比较大的挤压件,并且这些挤压件应包括以下特征:其包括一个平面底板和若干支板,其中支板相互平行,并且支板的高度与其两者之间间隙的距离之比较大,即该比值应大于等于十二。
见附图1、2、3,下面以加工散热器成品1为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成品1包括一个平面底板11和若干支板12,其中支板12相互平行,并且支板12之间间隙较小,本实施例中,其值约为2mm,支板的高度约为30~50mm。这种成品1通过目前的方式是无法直接挤压成型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加工一个成型模具4,利用成型模具4挤压成型一挤压件2,该挤压件2包括一个圆弧底板21以及若干与圆弧底板固接的支板22,支板22呈扇形辐射状展开并均匀分布在圆弧底板21的一侧。
2)、然后,将挤压件2加工成成品1,其方法为:将圆弧底板21整平,使其成为成品1中的平面底板11,支板22相互缩紧、靠拢成为成品1中的支板12。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挤压成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一个挤压比μ。结合本例,μ等于成型板31的长度b与其截面宽度b的比b/a。并且如果μ过大,则会出现成型模具的加工难度较大、成型板31的刚性差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我们加工挤压件2时并不会出现,见附图4,这是加工挤压件2的成型模具4,由于挤压件2相对于成品1来说,其将所有的支板22沿圆弧底板21呈扇形辐射状展开,这样一来支板22之间的距离相对支板12之间的距离增大许多,而支板22之间的间隙正对应成型模具4的成型板41,故成型板41在加工时挤压件2时不会出现挤压比过大的情况。挤压件2加工成型后,再通过其他装置将圆弧底板21整平,这样就会得到成品1。见附图7,整平的过程中,挤压件2中支板22之间的间隙将同时缩小,最后达到成品1中支板12的距离。
本发明加工时应考虑支板12之间的距离、支板12的个数以及底板11的大小,合理加工挤压件2。如见附图5、6,这里的挤压件5、6就对应不同规格的成品。
本加工方法利用几何学原理,通过一种类似折扇展开的原理实现。即将原有产品中的间隙很小的支板12转化成展开后呈扇形分布的支板22来加工,再将展开的挤压件2整平缩拢,这样就成功克服了无法直接生产挤压比过大的挤压件。本发明构思巧妙,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了目前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