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759498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41100.3

申请日:

2011.08.04

公开号:

CN103080573A

公开日:

2013.05.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C 9/02申请日:20110804|||公开

IPC分类号:

F16C9/02

主分类号:

F16C9/02

申请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持田浩明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2010.09.06 JP 2010-19911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包括:圆弧状部,其用于形成轴承面;左右凸缘部,其与圆弧状部的两端相连地配置;毂部,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左右凸缘部的背面侧,供安装螺栓贯穿。而且,在毂部中形成有槽或凸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是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1),其中,
该轴承盖(1)包括:
圆弧状部(2),其用于形成轴承面;
左右凸缘部(3),其与圆弧状部(2)的两端相连地配置;
毂部(4),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左右凸缘部(3)的背面侧,供安装螺栓贯穿,
在上述毂部(4)中形成有槽(12)或凸部(10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中,
上述毂部(4)包括贯通上述凸缘部(3)的两个螺栓孔(11),并且包括包围该螺栓孔(11)的两个毂(10),
上述槽(12)形成在两个毂(10)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中,
上述两个毂(10)在其顶端侧利用横穿上述毂(10)之间的槽(12)地配置的肋(13)连结起来。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中,
上述毂部(4)在配置有肋(13)的位置利用连结梁(5)彼此连结起来。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中,
该轴承盖(1)包括一对加强梁(6),该一对加强梁(6)将上述毂部(4)与连结梁(5)之间连结的部位分别在相对于圆弧状部(2)的背面倾斜的方向上连结于圆弧状部(2)的背面。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中,
上述轴承盖(1)是利用在存在上述肋(13)和连结梁(5)的部位进行合模的铸造模具铸造成形的。

说明书

说明书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的曲轴轴颈进行轴支承的轴承盖,特别涉及一种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轴承盖。
背景技术
像JPS61-45108A中记载的那样,以往提出有作为芯体浇铸在轴承罩等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其利用分别具有固定用螺栓孔的一对毂、在毂之间形成轴承面以将毂之间连结起来并且在两侧面具有凹部的横构件形成被浇铸为芯体的轴承盖。而且,通过将该轴承盖作为芯体一体地浇铸在轴承罩等轻合金构件中,轴承罩的材料能够进入到芯体的凹部内,使两构件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结合。
然而,上述以往例中,在内燃机的运转温度下,进入到轴承盖的凹部内的轻合金构件比由铁系构件构成的轴承盖膨胀得大,因此有可能使轴承盖的轴承面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轴承面的变形、并且适合提高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的特征在于,包括:圆弧状部,其用于形成轴承面;左右凸缘部,其与圆弧状部的两端相连地配置;毂部,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左右凸缘部的背面侧,供安装螺栓贯穿,在毂部上形成有槽或凸部。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轴承盖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轴承盖的毂部的铸造模具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轴承盖的中央部的铸造模具的说明图。
图6是浇铸有轴承盖的梯形框架(ladder frame)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6所示的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进行说明。
在图1和图3中,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1由铁系金属形成。轴承盖1包括:圆弧状部2,其用于形成轴承面;凸缘部3,其与圆弧状部2的两端相连地向两侧延伸;毂部4,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两凸缘部3各自的背面侧,供安装螺栓贯穿。另外,轴承盖1包括成一体的如下构件:连结梁5,其与圆弧状部2的背面分开地配置,将两毂部4的顶端侧彼此间连结起来;一对加强梁6,其将连结梁5与毂部4之间的连结部分分别连结于圆弧状部2的背面。
用于形成上述轴承面的圆弧状部2和与其两端相连地向两侧延伸的凸缘部3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的矩形状的截面。上述圆弧状部2的圆弧面形成用于隔着未图示的轴承金属支承曲轴轴颈的轴承面。另外,与其两端相连地向两侧延伸的凸缘部3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抵接于缸体的隔板的下端面。
以立起的方式配置于两凸缘部3各自的背面侧且供安装螺栓贯穿的毂部4具有贯通上述凸缘部3的两个螺栓孔11,并且具有包围该螺栓孔11的两个毂10。如图2所示,通过隔开间隔地配置两个螺栓孔11并使包围该螺栓孔11的两个毂10彼此也隔开间隔,在两个毂10之间形成有深度与毂10的壁厚相当的槽12。上述毂10彼此在顶端侧被横穿上述毂10之间的槽12地配置的肋13连结起来。即,毂10彼此被形成有槽12的薄壁部连结起来,并且被基端侧的凸缘部3和顶端侧的肋13互相连结起来,提高了毂10的刚性。因此,上述毂10之间的槽12形成为被上述肋13和凸缘部3的背面封闭了两端的盆地形空间(封闭空间)。
上述连结梁5与圆弧状部2的背面分开地配置,将两个毂部4的顶端侧彼此连结起来。连结梁5在配置有用于将毂部4的毂10彼此在顶端侧连结起来的肋13的位置与毂部4连结,肋13和连结梁5配置成概略同一直线状。
一对毂部4通过在顶端侧的配置有肋13的位置利用连结梁5互相连结,毂部4彼此互相支承,因此能够提高刚性且能够轻量化。即,一对毂部4通过在基端侧利用凸缘部3和圆弧状部2互相连结,并在顶端侧利用连结梁5连结,构成坚固的框形状而提高了其刚性。即,轴承盖1能够提高使包括凸缘部3·圆弧状部2·毂部4·连结梁5在内的面弯曲的侧向弯曲方向刚性、在上述面内的纵向弯曲刚性及将上述面扭转的扭转刚性。
上述一对加强梁6将连结梁5与毂部4之间的连结部分分别在相对于圆弧状部2的背面倾斜的方向上连结于圆弧状部2的背面。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括毂部4·连结梁5·凸缘部3及圆弧状部2在内的面内的刚性。
在上述连结梁5与圆弧状部2之间形成有由加强梁6包围两侧而成的贯通空间14,在两加强梁6与毂部4之间,也与圆弧状部2的背面的一部分相连地形成有贯通空间15。
以上结构的轴承盖1是利用图4及图5所示的成型模具通过铸造而形成的。图4是表示轴承盖1的毂部4的铸造模具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轴承盖1的中央部的铸造模具的说明图。上述成型模具由上模21、横模22和下模23形成,该上模21具有雕模为圆弧状部2和凸缘部3的形状的模腔,该横模22具有从毂部4的肋13和连结梁5的中央到凸缘部3和圆弧状部2的侧面形状,该下模23具有从毂部4的肋13和连结梁5的中央起的下侧的形状的模腔。在铸造成的轴承盖1的横模22与下模23及上模21之间的合模面的部分发生溢料,但上述溢料位于连结梁5的中央部、肋13的顶部、圆弧状部2的缘和凸缘部3的缘,能够容易地除掉。
如图6所示,像以上那样构成的轴承盖1一体地浇铸在由轻合金形成的梯形框架30中。即,图6是V型6气缸发动机中的梯形框架30,其由内置有浇铸在内部的轴承盖1的4个轴承盖部31、将上述轴承盖部31的两端面彼此连结起来构成外壳的连结部32构成。
如图7、图8所示,在浇铸在轴承盖部31中的轴承盖1中,除圆弧状部2和凸缘部3之外的下部区域的毂部4、连结梁5和加强梁6被轻合金材料包裹。因此,在轴承盖1的由加强梁6包围两侧而成的贯通空间14和两加强梁6与毂部4之间的贯通空间15中贯通地填充有轻合金材料。另外,毂部4的周围也被轻合金材料包裹,成为仅有其毂10的端部自轻合金材料露出的状态。因此,成为在处于毂10之间且两端被肋13和凸缘部3的背面封闭而形成为盆地形空间(封闭空间)的槽12内也填充有轻合金材料的状态。
通常,利用因铸造梯形车架30之后轻合金材料冷却而产生的收缩力来保持轴承盖1。然而,在实际工作时,因温度随着发动机运转而上升,从而轻合金构件的膨胀量与由铁系金属构成的轴承盖1的膨胀量不同,因此,上述收缩力降低,保持力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填充在处于毂10之间且两端被肋13和凸缘部3的背面封闭而形成为盆地形空间(封闭空间)的槽12内的轻合金材料在实际工作时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膨胀被肋13和凸缘部3限制。因此,使填充在槽12内的轻合金材料与肋13及凸缘部3的背面之间的接触压与该轻合金材料的膨胀相应地上升。由此,能够抑制轴承盖部31的轻合金材料与由铁系材料形成的轴承盖1之间的保持力降低。
另外,即使填充在槽12内的轻合金材料膨胀,由于形成有槽12的毂部4与形成有轴承面的圆弧状部2分开,因此,轴承面的变形也会变少。而且,由于形成有槽12的毂部4的热膨胀被安装螺栓抑制,因此,其与轻合金材料之间的热膨胀差变大,轴承盖1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升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起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一种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1。具体来说,该轴承盖1包括:圆弧状部2,其用于形成轴承面;左右凸缘部3,其与圆弧状部2的两端相连地配置;一对毂部4,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左右凸缘部3的背面侧,供安装螺栓贯穿。在毂部4上形成有槽12。
因而,通过将轴承盖1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成为在形成于毂部4的槽12内填充有轻合金材料的状态。而且,填充在槽12内的轻合金材料在实际工作时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膨胀被槽12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轻合金材料与由铁系材料形成的轴承盖1之间的保持力降低。结果,能够提高轴承盖1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另外,由于形成有槽12的毂部4的热膨胀被安装螺栓抑制,因此,其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热膨胀差变大,轴承盖1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升高。
毂部4包括贯通凸缘部3的两个螺栓孔11,并包括包围该螺栓孔11的两个毂10,槽12形成在两毂之间。另外,毂彼此在其顶端侧被横穿毂之间的槽地配置的肋13连结起来。
因而,通过将轴承盖1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成为在处于毂10之间且两端被肋13和凸缘部3的背面封闭而形成为盆地形空间(封闭空间)的槽12中也填充有轻合金材料的状态。而且,填充在处于毂10之间且两端被肋13和凸缘部3的背面封闭而形成为盆地形空间(密闭空间)的槽12内的轻合金材料在实际工作时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膨胀被肋13和凸缘部3限制。因此,使填充在槽12内的轻合金材料与肋13及凸缘部3背面之间的接触压与该轻合金材料的膨胀相应地上升,能够抑制轻合金材料与由铁系材料形成的轴承盖1之间的保持力降低。结果,不会降低轴承盖1的刚性,能够提高轴承盖1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
由于上述一对毂部4在配置有肋13的位置利用连结梁5彼此连结起来,因此,毂部4彼此互相支承而提高了刚性,并且且能够轻量化。
由于上述轴承盖1包括将上述一对毂部4与连结梁5之间的连结的部位分别在相对于圆弧状部2的背面倾斜的方向上连结于圆弧状部2的背面的一对加强梁6,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毂部4与圆弧状部2之间的结合刚性。
由于上述轴承盖1是利用在存在上述肋13和连结梁5的部位进行合模的铸造模具铸造成型的,因此,能够使形成在合模面处的溢料位于连结梁5的中央部和肋13的顶部,从而能够容易地除掉溢料。
以上,通过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修正或者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承盖的毂部形成槽,在槽内填充轻合金材料,以提高轴承盖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但通过在毂部形成凸部100(图3的虚线部),并在毂部与轻合金材料之间形成凹凸,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对于以上的说明,通过引用将2010年9月6日作为申请日的日本国的日本特愿2010-199119号的内容编入于此。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057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80573 A *CN103080573A* (21)申请号 201180041100.3 (22)申请日 2011.08.04 2010-199119 2010.09.06 JP F16C 9/02(2006.01) (71)申请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72)发明人 持田浩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54) 发明名称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57) 摘要 本发明提。

2、供一种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 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其包括 : 圆弧状部, 其 用于形成轴承面 ; 左右凸缘部, 其与圆弧状部的 两端相连地配置 ; 毂部, 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 左右凸缘部的背面侧, 供安装螺栓贯穿。而且, 在 毂部中形成有槽或凸部。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2.25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67872 2011.08.04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32888 JA 2012.03.15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0573 A CN 103080573 A *CN103080573A* 1/1 页 2 1. 一种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其是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 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1) , 其中, 该轴承盖 (1) 包括 : 圆弧状部 (2) , 其用于形成轴承面 ; 左右凸缘部 (3) , 其与圆弧状部 (2) 的两端相连地配置 ; 毂部 (4) , 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左右凸缘部 (3) 的背面侧, 供安装螺栓贯穿, 在上述毂部 (4) 中形成有槽 (12)。

4、 或凸部 (100)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其中, 上述毂部 (4) 包括贯通上述凸缘部 (3) 的两个螺栓孔 (11) , 并且包括包围该螺栓孔 (11) 的两个毂 (10) , 上述槽 (12) 形成在两个毂 (10)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其中, 上述两个毂 (10) 在其顶端侧利用横穿上述毂 (10) 之间的槽 (12) 地配置的肋 (13) 连 结起来。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其中, 上述毂部 (4) 在配置有肋 (13) 。

5、的位置利用连结梁 (5) 彼此连结起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其中, 该轴承盖 (1) 包括一对加强梁 (6) , 该一对加强梁 (6) 将上述毂部 (4) 与连结梁 (5) 之间 连结的部位分别在相对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倾斜的方向上连结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其中, 上述轴承盖 (1) 是利用在存在上述肋 (13) 和连结梁 (5) 的部位进行合模的铸造模具铸 造成形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0573 A 2 1/4 页 3 浇铸在轻。

6、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的曲轴轴颈进行轴支承的轴承盖, 特别涉及一种作 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轴承盖。 背景技术 0002 像JPS6145108A中记载的那样, 以往提出有作为芯体浇铸在轴承罩等轻合金构 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0003 其利用分别具有固定用螺栓孔的一对毂、 在毂之间形成轴承面以将毂之间连结起 来并且在两侧面具有凹部的横构件形成被浇铸为芯体的轴承盖。而且, 通过将该轴承盖作 为芯体一体地浇铸在轴承罩等轻合金构件中, 轴承罩的材料能够进入到芯体的凹部内, 使 两构件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结合。 0004 然而, 上述以往。

7、例中, 在内燃机的运转温度下, 进入到轴承盖的凹部内的轻合金构 件比由铁系构件构成的轴承盖膨胀得大, 因此有可能使轴承盖的轴承面变形。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轴承面的变 形、 并且适合提高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 盖。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 盖的特征在于, 包括 : 圆弧状部, 其用于形成轴承面 ; 左右凸缘部, 其与圆弧状部的两端相 连地配置 ; 毂部, 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左右凸缘部的背面侧, 供安装螺栓贯穿, 在毂部上 形成有槽或凸。

8、部。 0007 以下,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的概略结构图。 0009 图 2 是图 1 的 II II 剖视图。 0010 图 3 是轴承盖的立体图。 0011 图 4 是表示轴承盖的毂部的铸造模具的说明图。 0012 图 5 是表示轴承盖的中央部的铸造模具的说明图。 0013 图 6 是浇铸有轴承盖的梯形框架 (ladder frame) 的俯视图。 0014 图 7 是图 6 的 VII VII 剖视图。 0015 图 8 是图 6 的 VIII VIII 剖视图。

9、。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080573 A 3 2/4 页 4 0016 下面, 根据图 1 图 6 所示的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 金属制的轴承盖进行说明。 0017 在图 1 和图 3 中,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 1 由铁系金属形成。 轴承盖 1 包括 : 圆弧状部 2, 其用于形成轴承面 ; 凸缘部 3, 其与圆弧状部 2 的两端相连地向 两侧延伸 ; 毂部 4, 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两凸缘部 3 各自的背面侧, 供安装螺栓贯穿。另 外, 轴承盖 1 包括成一体的如下构件 : 连结梁 5, 其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分开地配置, 将两毂。

10、 部 4 的顶端侧彼此间连结起来 ; 一对加强梁 6, 其将连结梁 5 与毂部 4 之间的连结部分分别 连结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 0018 用于形成上述轴承面的圆弧状部2和与其两端相连地向两侧延伸的凸缘部3具有 相同的宽度和厚度的矩形状的截面。上述圆弧状部 2 的圆弧面形成用于隔着未图示的轴承 金属支承曲轴轴颈的轴承面。另外, 与其两端相连地向两侧延伸的凸缘部 3 的上表面形成 为平面, 抵接于缸体的隔板的下端面。 0019 以立起的方式配置于两凸缘部3各自的背面侧且供安装螺栓贯穿的毂部4具有贯 通上述凸缘部 3 的两个螺栓孔 11, 并且具有包围该螺栓孔 11 的两个毂 10。如图 2 。

11、所示, 通 过隔开间隔地配置两个螺栓孔 11 并使包围该螺栓孔 11 的两个毂 10 彼此也隔开间隔, 在两 个毂 10 之间形成有深度与毂 10 的壁厚相当的槽 12。上述毂 10 彼此在顶端侧被横穿上述 毂 10 之间的槽 12 地配置的肋 13 连结起来。即, 毂 10 彼此被形成有槽 12 的薄壁部连结起 来, 并且被基端侧的凸缘部 3 和顶端侧的肋 13 互相连结起来, 提高了毂 10 的刚性。因此, 上述毂 10 之间的槽 12 形成为被上述肋 13 和凸缘部 3 的背面封闭了两端的盆地形空间 (封 闭空间) 。 0020 上述连结梁 5 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分开地配置, 将两个。

12、毂部 4 的顶端侧彼此连结 起来。连结梁 5 在配置有用于将毂部 4 的毂 10 彼此在顶端侧连结起来的肋 13 的位置与毂 部 4 连结, 肋 13 和连结梁 5 配置成概略同一直线状。 0021 一对毂部 4 通过在顶端侧的配置有肋 13 的位置利用连结梁 5 互相连结, 毂部 4 彼 此互相支承, 因此能够提高刚性且能够轻量化。即, 一对毂部 4 通过在基端侧利用凸缘部 3 和圆弧状部 2 互相连结, 并在顶端侧利用连结梁 5 连结, 构成坚固的框形状而提高了其刚 性。即, 轴承盖 1 能够提高使包括凸缘部 3圆弧状部 2毂部 4连结梁 5 在内的面弯曲 的侧向弯曲方向刚性、 在上述面内。

13、的纵向弯曲刚性及将上述面扭转的扭转刚性。 0022 上述一对加强梁 6 将连结梁 5 与毂部 4 之间的连结部分分别在相对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倾斜的方向上连结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由此, 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括毂部 4 连结梁 5凸缘部 3 及圆弧状部 2 在内的面内的刚性。 0023 在上述连结梁 5 与圆弧状部 2 之间形成有由加强梁 6 包围两侧而成的贯通空间 14, 在两加强梁 6 与毂部 4 之间, 也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的一部分相连地形成有贯通空间 15。 0024 以上结构的轴承盖 1 是利用图 4 及图 5 所示的成型模具通过铸造而形成的。图 4 是表示轴承盖 1 的毂部 4。

14、 的铸造模具的说明图, 图 5 是表示轴承盖 1 的中央部的铸造模具 的说明图。上述成型模具由上模 21、 横模 22 和下模 23 形成, 该上模 21 具有雕模为圆弧状 部 2 和凸缘部 3 的形状的模腔, 该横模 22 具有从毂部 4 的肋 13 和连结梁 5 的中央到凸缘 部 3 和圆弧状部 2 的侧面形状, 该下模 23 具有从毂部 4 的肋 13 和连结梁 5 的中央起的下 说 明 书 CN 103080573 A 4 3/4 页 5 侧的形状的模腔。在铸造成的轴承盖 1 的横模 22 与下模 23 及上模 21 之间的合模面的部 分发生溢料, 但上述溢料位于连结梁 5 的中央部、。

15、 肋 13 的顶部、 圆弧状部 2 的缘和凸缘部 3 的缘, 能够容易地除掉。 0025 如图 6 所示, 像以上那样构成的轴承盖 1 一体地浇铸在由轻合金形成的梯形框架 30中。 即, 图6是V型6气缸发动机中的梯形框架30, 其由内置有浇铸在内部的轴承盖1的 4 个轴承盖部 31、 将上述轴承盖部 31 的两端面彼此连结起来构成外壳的连结部 32 构成。 0026 如图 7、 图 8 所示, 在浇铸在轴承盖部 31 中的轴承盖 1 中, 除圆弧状部 2 和凸缘部 3 之外的下部区域的毂部 4、 连结梁 5 和加强梁 6 被轻合金材料包裹。因此, 在轴承盖 1 的 由加强梁 6 包围两侧而成。

16、的贯通空间 14 和两加强梁 6 与毂部 4 之间的贯通空间 15 中贯通 地填充有轻合金材料。另外, 毂部 4 的周围也被轻合金材料包裹, 成为仅有其毂 10 的端部 自轻合金材料露出的状态。因此, 成为在处于毂 10 之间且两端被肋 13 和凸缘部 3 的背面 封闭而形成为盆地形空间 (封闭空间) 的槽 12 内也填充有轻合金材料的状态。 0027 通常, 利用因铸造梯形车架 30 之后轻合金材料冷却而产生的收缩力来保持轴承 盖1。 然而, 在实际工作时, 因温度随着发动机运转而上升, 从而轻合金构件的膨胀量与由铁 系金属构成的轴承盖 1 的膨胀量不同, 因此, 上述收缩力降低, 保持力降。

17、低。 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 填充在处于毂 10 之间且两端被肋 13 和凸缘部 3 的背面封闭而 形成为盆地形空间 (封闭空间) 的槽 12 内的轻合金材料在实际工作时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的 膨胀被肋 13 和凸缘部 3 限制。因此, 使填充在槽 12 内的轻合金材料与肋 13 及凸缘部 3 的 背面之间的接触压与该轻合金材料的膨胀相应地上升。由此, 能够抑制轴承盖部 31 的轻合 金材料与由铁系材料形成的轴承盖 1 之间的保持力降低。 0029 另外, 即使填充在槽 12 内的轻合金材料膨胀, 由于形成有槽 12 的毂部 4 与形成有 轴承面的圆弧状部 2 分开, 因此, 轴承面的变形也会。

18、变少。而且, 由于形成有槽 12 的毂部 4 的热膨胀被安装螺栓抑制, 因此, 其与轻合金材料之间的热膨胀差变大, 轴承盖 1 与轻合金 构件之间的结合性升高。 0030 在本实施方式中, 能够起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0031 一种作为芯体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的铁系金属制的轴承盖1。 具体来说, 该轴承盖 1包括 : 圆弧状部2, 其用于形成轴承面 ; 左右凸缘部3, 其与圆弧状部2的两端相连地配置 ; 一对毂部 4, 其以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左右凸缘部 3 的背面侧, 供安装螺栓贯穿。在毂部 4 上 形成有槽 12。 0032 因而, 通过将轴承盖 1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 成为在形成于毂部 4 的。

19、槽 12 内填充 有轻合金材料的状态。而且, 填充在槽 12 内的轻合金材料在实际工作时因温度上升而产生 的膨胀被槽 12 限制, 因此, 能够抑制轻合金材料与由铁系材料形成的轴承盖 1 之间的保持 力降低。结果, 能够提高轴承盖 1 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另外, 由于形成有槽 12 的 毂部 4 的热膨胀被安装螺栓抑制, 因此, 其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热膨胀差变大, 轴承盖 1 与 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升高。 0033 毂部 4 包括贯通凸缘部 3 的两个螺栓孔 11, 并包括包围该螺栓孔 11 的两个毂 10, 槽 12 形成在两毂之间。另外, 毂彼此在其顶端侧被横穿毂之间的槽地配置的。

20、肋 13 连结起 来。 0034 因而, 通过将轴承盖 1 浇铸在轻合金构件中, 成为在处于毂 10 之间且两端被肋 13 说 明 书 CN 103080573 A 5 4/4 页 6 和凸缘部 3 的背面封闭而形成为盆地形空间 (封闭空间) 的槽 12 中也填充有轻合金材料的 状态。而且, 填充在处于毂 10 之间且两端被肋 13 和凸缘部 3 的背面封闭而形成为盆地形 空间 (密闭空间) 的槽 12 内的轻合金材料在实际工作时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的膨胀被肋 13 和 凸缘部 3 限制。因此, 使填充在槽 12 内的轻合金材料与肋 13 及凸缘部 3 背面之间的接触 压与该轻合金材料的膨胀相应地。

21、上升, 能够抑制轻合金材料与由铁系材料形成的轴承盖 1 之间的保持力降低。结果, 不会降低轴承盖 1 的刚性, 能够提高轴承盖 1 与轻合金构件之间 的结合性。 0035 由于上述一对毂部 4 在配置有肋 13 的位置利用连结梁 5 彼此连结起来, 因此, 毂 部 4 彼此互相支承而提高了刚性, 并且且能够轻量化。 0036 由于上述轴承盖 1 包括将上述一对毂部 4 与连结梁 5 之间的连结的部位分别在相 对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倾斜的方向上连结于圆弧状部 2 的背面的一对加强梁 6, 因此, 进一 步提高了毂部 4 与圆弧状部 2 之间的结合刚性。 0037 由于上述轴承盖 1 是利用在存。

22、在上述肋 13 和连结梁 5 的部位进行合模的铸造模 具铸造成型的, 因此, 能够使形成在合模面处的溢料位于连结梁5的中央部和肋13的顶部, 从而能够容易地除掉溢料。 0038 以上, 通过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 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能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 修正或者变更。 0039 例如, 上述实施方式中, 在轴承盖的毂部形成槽, 在槽内填充轻合金材料, 以提高 轴承盖与轻合金构件之间的结合性, 但通过在毂部形成凸部 100 (图 3 的虚线部) , 并在毂部 与轻合金材料之间形成凹凸, 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00。

23、40 对于以上的说明, 通过引用将 2010 年 9 月 6 日作为申请日的日本国的日本特愿 2010 199119 号的内容编入于此。 说 明 书 CN 103080573 A 6 1/6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80573 A 7 2/6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80573 A 8 3/6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80573 A 9 4/6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80573 A 10 5/6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80573 A 11 6/6 页 12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80573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