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组件及节温器.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758514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67715.6

申请日:

2012.12.24

公开号:

CN103062488A

公开日:

2013.04.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K 31/68申请日:20121224|||公开

IPC分类号:

F16K31/68; F16K1/00

主分类号:

F16K31/68

申请人:

大西幸雄

发明人:

大西幸雄

地址:

日本冲绳县石垣市

优先权:

2012.04.05 JP 2012-08605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金光军;李柱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感温组件的由石蜡所形成的热膨胀体的体积膨胀顺利地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的、响应性良好且耐久性优异的感温组件。本发明的感温组件,具备:有底壳体(1);填充于壳体的热膨胀体(2),该热膨胀体(2)包含随着温度变化膨胀收缩的石蜡;沿轴向移动的活塞(6);将所述活塞可滑动地予以保持的引导部件(5);在热膨胀体(2)与活塞(6)之间蓄集可变形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液体室(4)。依靠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通过液体室内的非压缩性流体使活塞沿轴向移动。液体室(4)与感温组件的外部之间设置逆止阀(12),允许从感温组件的外部向液体室(4)的流体的流动,而阻止从液体室(4)向外部的流体的流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感温组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有底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的热膨胀体,该热膨胀体包含随着温度变化膨胀收缩的石蜡;将所述热膨胀体密封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密封部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活塞;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具有将所述活塞可滑动地予以保持的滑动孔;
而且,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以及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液体室,所述液体室中容纳可变形的非压缩性流体,依靠所述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通过所述液体室内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使所述活塞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滑动孔内沿轴向移动,
所述活塞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液体室延续的贯通孔;与所述贯通孔延续而容纳逆止阀的阀体的逆止阀室;与所述逆止阀室延续而开口于所述感温组件的外部的连通孔。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组件,其中,所述活塞具有活塞体和配置于所述活塞体一端的活塞盖,所述逆止阀室由所述活塞体和所述活塞盖所形成。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组件,其中,所述逆止阀室内的所述阀体由逆止阀弹簧按压贴附于所述活塞盖的内侧形成的阀座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组件,其中,所述活塞的下端部与所述弹性密封部件的中央部上面之间配置有用于将所述弹性密封部件从活塞的下端部保护起来的保护板。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组件,其中,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引导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密的液体空间,所述液体空间经过所述活塞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液体室连通,使所述液体室内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能够伴随所述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流入流出所述液体空间。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组件,其中,所述液体空间由配置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引导部件的内周面之间的O型圈保持气密性。
一种节温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包含:有底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的热膨胀体,该热膨胀体包含随着温度变化膨胀收缩的石蜡;将所述热膨胀体密封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密封部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活塞;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引导部件;且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以及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液体室,所述液体室中容纳可变形的非压缩性流体,
所述引导部件具备:具有将所述活塞可滑动地予以保持的滑动孔的引导筒部;所述引导筒部下方的外径较大的大径部;所述大径部的外周部的开闭阀;
所述节温器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感温组件的、形成有液体流动的流路的下框架;固定于所述下框架的上框架,该上框架具有所述活塞的上端部所抵接的顶部和抵接开闭阀的阀座,该上框架形成有所述液体流动的流路;将所述感温组件的所述开闭阀按压而贴附于所述上框架的所述阀座上的开闭阀弹簧;
而且,依靠所述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通过所述液体室内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使所述活塞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滑动孔内沿轴向移动,通过所述活塞的顶端部相对所述引导部件将所述上框架的上部推上去而使所述开闭阀开阀,
所述活塞的内部形成:与所述液体室延续的贯通孔;与所述贯通孔延续而容纳逆止阀的阀体的逆止阀室;与所述逆止阀室延续而开口于感温组件的外部的连通孔;
而且,在所述逆止阀室内设有阀体,所述逆止阀能够允许由所述连通孔向所述液体室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而阻止由所述液体室向所述连通孔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温器,其中,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大径部的外缘部向下侧弯折,并进一步向内侧弯折,通过垫圈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弹性密封部件气密地予以密封。

说明书

说明书感温组件及节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利用温度变化引起的石蜡的膨胀收缩的热驱动器的感温组件(thermoelement)及使用感温组件的节温器(thermostat)。
背景技术
从以前开始,使用石蜡等热膨胀体的感温组件便作为温度传感器而被使用。感温组件将温度引起的石蜡的相变所致体积变化变换为活塞的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感温组件除了图1所示膜片式以外,还有套筒式、厚壁密封部件式(未图示)等。膜片式感温组件将热膨胀体(石蜡)用弹性密封部件进行密封,并通过非压缩性流体推动活塞。套筒式、厚壁密封部件式的感温组件则将热膨胀体(石蜡)用弹性密封部件进行密封,并由弹性密封部件直接推动活塞。
图1所示膜片式感温组件中的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1上固定有圆筒形引导部件5。壳体1内填充热膨胀体2,热膨胀体2的上端面被属于弹性密封部件的膜片3所密封。引导部件5的基端部内的抵接面5a与膜片3的上侧之间设置液体室4,并填充有由变形自如的非压缩性流体所成的胶状流体。引导部件5的滑动孔5b内于液体室4的上方设置橡胶活塞7、保护板8及活塞6,活塞6的上部向滑动孔5b的上方突出。
若环境温度上升则热膨胀体2膨胀,膜片3向上方鼓出而向上推压密封于膜片3上方的液体室4中的胶状流体。胶状流体变形而进入滑动孔5b内,通过橡胶活塞7、保护板8将活塞6向上方推上去。若温度下降则热膨胀体2收缩,因施加在活塞6的负荷(未图示)使得活塞6被压下。于是,根据温度变化使活塞6相对引导部件5向上下方向出入。
但是,膜片式感温组件的问题在于结构复杂、且非压缩性流体容易泄漏。即使是套筒式感温组件,使用非压缩性流体者也有同样的问题。
当密封使用一般性流体的装置时,使用O型圈或V型圈,并在O型圈等的滑动面上涂布润滑脂,以减小滑动阻力。由于润滑脂会发生泄漏,因此补充而使用。但是,由于在感温组件中如果润滑脂泄漏将使非压缩性流体的体积变化而影响活塞的移动量,因此不能使用一般的O型圈等。
因此,膜片式感温组件中将热膨胀体用膜片隔离,非压缩性流体使用不会液化和难以漏出的胶状流体,而作为密封部件,不选择O型圈,而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橡胶活塞。
而且,由于胶状流体使用不易漏的材料将热膨胀体的膨胀传递给活塞,故比液体难流动,因此封装胶状流体的液体室4的形状局限于简单的形状。
迄今为止,作为胶状流体的泄漏对策,从感温组件的结构、胶状流体的材料等各点进行了研究。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225386号)涉及膜片式感温组件的结构改善,公开了一种在膜片式感温组件的由非压缩性流体所成的胶状流体内插入活塞,将引导部件与活塞之间用填料进行密封,并取消了橡胶活塞、保护板的结构。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58‑16003号)涉及套筒式感温组件的改善,公开了一种在套筒与活塞之间形成密闭室,并向其中填充非压缩性流体,以使套筒通过非压缩性流体将活塞推上去的结构。
专利文献1、2仍存在由非压缩性流体所成的胶状流体的泄漏问题,并且结构变得复杂。
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平6‑43591号)涉及由非压缩性流体所成的胶状流体的材料改进,公开了将合成生胶细碎地予以破碎,将其破碎片与润滑脂、润滑油等润滑剂混合而制成半流体并作为胶状流体的一种流体。但是,这种流体存在引起橡胶破碎片的成块等现象而导致堵塞状态的危险。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293235号)公开了一种将作为热膨胀体的石蜡吸收于碳黑颗粒而做成粉末状,使石蜡难以漏出,由此将活塞直接插入于热膨胀体内,伴随热膨胀体的体积变化而由膨胀体将活塞直接推上去的结构。专利文献4的被碳黑颗粒所吸收的石蜡为粉末状,并为密封部件所密封着,然而存在动作变得不稳定的隐患。
正如这样,无论是膜片式还是套筒式,对于依靠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通过非压缩性流体使活塞移动的感温组件而言,非压缩性流体(胶状流体)的泄漏问题仍没有得到充分解决。
因此,期望获得不存在非压缩性流体的泄漏问题的,活塞的滑动阻力小而稳定地动作的感温组件。
而且,需要耐久性良好的感温组件。
而且,需要形状限制少的感温组件。
更且,需要使用这种感温组件的节温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225386号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58‑16003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平6‑43591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29323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存在非压缩性流体的泄漏问题的,活塞的滑动阻力小而稳定地动作的感温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耐久性良好的感温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形状限制少的感温组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这种感温组件的节温器。
本发明中在活塞内部设置逆止阀,允许从感温组件外部向感温组件内部的液体室的液体流动,其逆向流动则被阻止。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一种感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底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的热膨胀体,该热膨胀体包含随着温度变化膨胀收缩的石蜡;将所述热膨胀体密封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密封部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活塞;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具有将所述活塞可滑动地予以保持的滑动孔;且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以及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液体室,所述液体室中容纳可变形的非压缩性流体,依靠所述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通过所述液体室内的非压缩性流体使所述活塞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滑动孔内沿轴向移动,所述活塞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液体室延续的贯通孔、与所述孔延续而容纳逆止阀的阀体的逆止阀室、与所述逆止阀室延续而开口于所述感温组件外部的连通孔。
液体室中的流体可以取与感温组件周围的外部液体相同的液体。由于不需要利用橡胶活塞和保护板的严密的密封,而可以通过O型圈进行密封,因此活塞顺利滑动。
感温组件的外部液体比胶状流体流动性好。在作为液体室的流体使用润滑油之类的情况下,也比胶状流体流动性好。润滑油为发动机机油、硅油等低粘度的具有润滑性的油。由此液体室的形状限制少,可以使用大直径的壳体。
逆止阀允许由连通孔向液体室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而阻止由液体室向连通孔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由于有逆止阀,因此可在液体室的流体减少时使逆止阀开阀而自动地补充流体。
优选地,所述活塞具有活塞体和配置于所述活塞体一端的活塞盖,所述逆止阀室由所述活塞体和所述活塞盖形成。
这样一来,可在活塞的内部形成逆止阀室并配置逆止阀的阀体。
优选地,所述逆止阀室内的所述阀体由逆止阀弹簧按压而贴附于所述活塞盖的内侧形成的阀座上。
由此可以准确无误地令逆止阀动作。
优选地,所述活塞的下端部与所述弹性密封部件的中央部上面之间配置有用于将所述弹性密封部件从所述活塞的下端部保护起来的保护板。
如果有保护板,则不会有因活塞的下端部致膜片等弹性密封部件异常弯曲的事情。
优选地,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引导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密的液体空间,所述液体空间经过所述活塞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液体室连通,使所述液体室内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可伴随所述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流入流出所述液体空间。
由于非压缩性流体所使用的并非胶状流体而是流动性良好者,因此若热膨胀体膨胀则液体室中的非压缩性流体流入液体空间而将活塞推上去。由于推压活塞的面积大,因此可以用强力将活塞推上去。
若热膨胀体收缩,则非压缩性流体从液体空间返回液体室,活塞返回下方。因此感温组件的动作稳定。
优选地,所述液体空间由配置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引导部件的内周面之间的O型圈保持气密性。
本发明另一方面为一种节温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感温组件,所述感温组件包含:有底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的热膨胀体,该热膨胀体包含随着温度变化膨胀收缩的石蜡;将所述热膨胀体密封于所述壳体内的弹性密封部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活塞;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引导部件;且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以及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液体室,所述液体室中容纳可变形的非压缩性流体,所述引导部件具备:具有将所述活塞可滑动地予以保持的滑动孔的引导筒部;所述引导筒部下方的外径较大的大径部;所述大径部的外周部的开闭阀;所述节温器还具备:用于容纳所述感温组件的形成有液体流动的流路的下框架;固定于所述下框架的上框架,该上框架具有所述活塞的上端部所抵接的顶部和抵接开闭阀的阀座,该上框架形成有所述液体流动的流路;将所述感温组件的所述开闭阀按压而贴附于所述上框架的所述阀座上的开闭阀弹簧;且依靠所述热膨胀体的膨胀收缩而通过所述液体室内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使所述活塞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滑动孔内沿轴向移动,通过所述活塞的顶端部相对所述引导部件推压所述上框架的上部而使所述开闭阀开阀,所述活塞的内部形成与所述液体室延续的贯通孔、与所述贯通孔延续而容纳逆止阀的阀体的逆止阀室、与所述逆止阀室延续而开口于感温组件外部的连通孔,在所述逆止阀室内设有阀体,所述逆止阀可允许由所述连通孔向所述液体室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而阻止由所述液体室向所述连通孔的所述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
优选地,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大径部的外缘部向下侧弯折,并进一步向内侧弯折,通过垫圈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弹性密封部件气密地予以密封。
由此,壳体与弹性密封部件之间的热膨胀体和液体室内的流体可不致泄漏地被密封。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不存在非压缩性流体的泄漏问题的,活塞的滑动阻力小而稳定地动作的感温组件。
而且,可提供耐久性良好的感温组件。
而且,可提供形状限制少的感温组件。
而且,可提供使用了这种感温组件的节温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往的膜片式感温组件的纵剖面图。
图2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感温组件的节温器的纵剖面图。
图3为图2中的节温器的高温时的纵剖面图。
图4为图2中的节温器的逆止阀开阀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5为图2中的感温组件的膜片缘部放大剖面图。
图6为将图2中的感温组件的膜片缘部延长至垫圈下侧的放大剖面图。
图7为图2中的节温器的活塞上部放大剖面图。
图8为图2中的感温组件的活塞下部和膜片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了膜片保护板的感温组件的活塞下部和膜片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壳体             2:热膨胀体
3:膜片             4:液体室
5:引导部件         5a:抵接面
5b:滑动孔          5c:开闭阀
5d:贯通孔          5e:大径部
5f:引导筒部        6:活塞
6a:活塞体          6d:贯通孔
6g:活塞盖          6h:径向孔
6i:径向孔          6j:径向孔
7:橡胶活塞         8:保护板
12:逆止阀          12a:逆止阀室
12b:阀体           12c:阀座
12d:逆止阀弹簧     12e:连通孔
13:上框架          13a:支点
13b:阀座部         13c:嵌合孔
13d:流路           14:下框架
14b:流路           14a:嵌合爪
15:开闭阀弹簧      16:阀座
21:垫圈            22:保护板
28:液体空间        29a、29b:O型圈
31a、31b:大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4为使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感温组件的节温器的剖面图。图2示出节温器的开闭阀(其阀体)5c被开闭阀弹簧15按压而贴附于阀座16的闭阀状态。图3示出温度上升,热膨胀体2膨胀,液体室4中的流体相对引导部件5将活塞6推上去而使开闭阀5c开阀的状态。节温器的使用中,开闭阀5c和阀座16的间隔在图2和图3的状态之间变化,以控制从流路14b向流路13d流动的冷却水等流体的流量。
当使用安装有感温组件的节温器的时候,通常为框架被固定、活塞6的位置被固定,引导部件5相对活塞6移动。在本说明书中,为便于说明感温组件,以活塞6相对引导部件5移动的情形进行说明。
首先,就图2所用的感温组件进行说明。感温组件具备壳体1、填充于壳体1内的蜡等热膨胀体2、将热膨胀体2密封于壳体1内的膜片3(弹性密封部件)、与开闭阀5c一体的引导部件5、引导部件5内侧的活塞6。活塞6具有活塞体6a和活塞体6a上方的活塞盖6g。由引导部件的大径部5e的下面、活塞体6a的下面、和膜片3的上面形成液体室4。感温组件还具备用于将引导部件5与活塞体6a之间进行密封的O型圈29a、29b。而且,具备逆止阀12的阀体12b和将阀体12b按压而贴附于阀座12c的逆止阀弹簧12d。具备用于将膜片3密封于壳体1的垫圈21。
活塞体6a与活塞盖6g之间配置有逆止阀12。关于逆止阀12和活塞6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感温组件的液体室4中填充有与浸渍感温组件的液体相同的液体,由该液体将活塞6予以移动。由于对密封性的要求不高,因此不使用以往的膜片式感温组件中使用的橡胶活塞7和保护板8,而代以使用O型圈29a、29b。感温组件的壳体1的外径约等于开闭阀5c的外径,壁厚较薄,中央部为凹状,在其中容纳热膨胀体2。中央部外侧的外周部大致呈平面环状,在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下的凸部。热膨胀体2的上方被膜片3密封。膜片3的外径也约等于开闭阀5c的外径。
引导部件5的上部为引导筒部5f,引导筒部5f内部形成有为使活塞6滑动而容纳活塞6的滑动孔5b。引导筒部5f下方的大径部5e的半径较大,大径部5e的外周部成为节温器的开闭阀5c。即,引导部件5与节温器的开闭阀5c成为一体。壳体1的外周部下面抵接着环状垫圈21。环状垫圈21的半径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容纳壳体1的凸部进入的圆圈状凹部。
引导部件5的开闭阀5c的外周缘部向下方内侧弯曲,将膜片3的外周缘部、壳体1的外周缘部、和垫圈21卷入而被固定,以进行密封使得热膨胀体2和液体室4中的流体不致漏出。
图5为膜片3的密封部放大剖面图。膜片3的外周缘部和壳体1的外周缘部延伸至引导部件5的开闭阀5c的外周缘部内侧。
图6所示变更例中,壳体1的外周缘部进一步延伸至垫圈21的下侧。如此一来,密封性变得更好。
以上即为感温组件的构成部件。
使用此感温组件的节温器除前述感温组件的构成部件以外,具备近于圆筒形的下框架14、覆盖下框架14的上部的上框架13、将感温组件按压而贴附于上框架13的开闭阀弹簧15、用于直接接触开闭阀5c的阀座16。下框架14具有沿着中心轴成较大圆形开口的流路14b,并在外周部具有用于与上框架13嵌合的多个嵌合爪14a。
下框架14上部的上框架13在中心部具有用于与活塞6抵接的支点13a。上框架13的外周部上具有用于与下框架14的嵌合爪14a嵌合的多个嵌合孔13c。通过使各嵌合爪14a分别与各嵌合孔13c嵌合,上框架13与下框架14结合为一体。而且,上框架13具有沿着外周部与开闭阀5c抵接的阀座部13b,支点13a与阀座部13b之间设置有向斜上方形成较大开口的流路13d。阀座部13b上接合有用弹性体做成的阀座16。由阀座16和引导部件5的大径部5e的外周部的开闭阀5c构成节温器的开闭阀。
第一实施方式下,以O型圈29a、29b代替橡胶活塞7和保护板8而进行密封。因此,活塞6顺利滑动。
由于有逆止阀12,因此当液体室4中的流体减少时,逆止阀12开阀而自动补充感温组件外部的液体。
液体室4中的流体因其与感温组件周围的外部液体相同,故相比胶状流体流动性好。因此,即使将液体室4的直径加大,流体的压力也充分传递到中央部的活塞6,故可以使用接近开闭阀5c外径的大径的壳体1。因此,热膨胀体2的轴向长度短,即使膜片3稍微向上下方向移动,活塞6也能相对引导部件5向上下方向移动充分的距离。
正如这样,由于使用流动性良好的流体以代替胶状流体,因此液体室4的形状限制较少,可将节温器做成大型而厚度薄的形态。
就感温组件的上部结构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为活塞6的上部放大剖面图。活塞体6a的上部设置有活塞盖6g。逆止阀12的阀体12b设置于活塞盖6g的内部。活塞体6a的外面与引导部件5的内面之间形成液体空间28,使得液体室4内的流体流入并流出液体空间28。
活塞体6a的内部形成贯通孔6d(图2)。活塞6的下部形成有从贯通孔6d至液体室4开口的径向孔6h,液体室4中的流体在从贯通孔6d的下端部出入于贯通孔6d的同时,也可以从径向孔6h出入于贯通孔6d。
活塞体6a的上端部有活塞盖6g以气密状态安装着。活塞盖6g具有与活塞体6a相同的外径,为朝下方开放的圆筒形,圆筒形的内侧形成容纳逆止阀12的阀体12b的逆止阀室12a。活塞盖6g的上部中央部设置连通孔12e,连通孔12e连通于活塞盖6g上部的径向孔6j,径向孔6j开口于活塞盖6g的外部(感温组件的外部,节温器上框架13的内部)。
活塞体6a的上端部用以形成逆止阀室12a的下面,贯通孔6d连通于逆止阀室12a的底部。逆止阀室12a上侧的连通孔12e周围设置有阀座12c。逆止阀室12a中,通过逆止阀弹簧12d将阀体12b按压贴附于阀座12c以装配阀体12b。逆止阀弹簧12d的一端部抵接于活塞体6a的上端部。
第一实施方式下,活塞体6a的上端部直接接触朝下方开放的圆筒形活塞盖6g而形成逆止阀室12a。与此不同地,也可以在朝上方开放的圆筒形活塞体的上端部直接接触平面活塞盖而形成逆止阀室。
活塞体6a的上部设置两个大径部31a、31b。大径部31a、31b被容纳于引导部件5的滑动孔5b。两个大径部31a、31b之间沿圆周方向形成沟槽,并配置有O型圈29a。下侧的大径部31b的下方设置有从活塞的贯通孔6d延续到活塞体6a外周部的径向孔6i。径向孔6i可以设置多个。
而且,引导部件5的引导筒部5f的下部壁厚较厚,滑动孔5b的内面靠近活塞体6a的外面。其上方沿圆周方向形成沟槽,并配置有O型圈29b。O型圈29b的上方设置小径部32,挤压O型圈29b的上侧。小径部32的内周靠近活塞体6a的外面。小径部32的上方由于内径变大,因此可以容纳活塞体6a的大径部31a、31b和活塞盖6g。
活塞体6a的下侧大径部31b与引导部件5的小径部32之间,活塞体6a的外面与引导部件5的内面之间形成液体空间28。为使液体空间28内部的流体不致从引导部件5与活塞体6a之间漏出,依靠O型圈29a、29b进行气密性密封。
若活塞体6a的大径部31b抵接于引导部件5的小径部32,则活塞体6a无法相对引导部件5移动到更下方。
液体空间28通过活塞体6a的径向孔6i与贯通孔6d连通,并与液体室4连通着。在垂直于中心轴的截面中,液体空间28的截面面积比活塞体6a的截面面积大。因此,当液体空间28由流体充满时,将活塞6推上去的作用力大,起到稳定活塞6的运动的作用。
而且,液体室4中的流体使用了感温组件的外部液体(冷却水)。因此,液体室4中的流体流动性良好,可通过活塞体6a的贯通孔6d、径向孔6i流入液体空间28或者返回液体室4。
图2中节温器的开闭阀5c处于闭阀状态。若温度上升,则如图3所示,热膨胀体2膨胀,膜片3向上方移动,通过液体室4中的流体推压活塞体6a的下端部。并且,液体室4的流体通过贯通孔6d由径向孔6i进入液体空间28,向上推压活塞体6a的大径部31b,将引导部件5的小径部32压下,液体空间28的纵方向长度变长,活塞体6a克服开闭阀弹簧15的弹性力而相对引导部件5向上方移动(引导部件5向下方移动)。其结果,节温器的开闭阀5c开阀。
若温度下降则返回图2的状态。热膨胀体2收缩,膜片3向下方移动,充满于液体空间28的流体通过活塞体6a的径向孔6i和贯通孔6d返回液体室4,液体空间28的纵方向长度变短。本已相对引导部件5向上方移动的活塞6返回下方(引导部件5返回上方)。节温器的开闭阀5c由开闭阀弹簧15压回,节温器的开闭阀5c闭阀。若活塞体6a的大径部31b抵接于引导部件5的小径部32,则活塞体6a不会相对引导部件5移动到更下方。
如果温度进一步下降,则液体室4变成负压,以至于不能向活塞6施加负荷。如图4所示,逆止阀12的阀体12b克服逆止阀弹簧12d的压力而脱离阀座12c,逆止阀12开阀。感温组件的外部液体通过径向孔6j、连通孔12e、逆止阀室12a、贯通孔6d而被吸引到液体室4,液体室4中流体(液体)得到补充。
在第一实施方式下,充满于液体室4中的冷却水之类的流体比胶状流体流动性好。因此,液体室4中的流体从活塞体6a的贯通孔6d通过径向孔6i而进入引导部件5的液体空间28。液体室4中的流体通过弯曲的流路进入液体空间28,可将活塞6以强压力推上去。
图8为活塞体6a的下部和膜片3的中央部的放大剖面图。膜片3由外周部向中央部其壁厚逐渐变厚,使之不致因活塞体6a的下端部而异常变形。膜片3的中央部上为承受活塞体6a的下端部而形成有凹部。活塞体6a的下端部与膜片3的中央部之间并无其他部件,若活塞体6a向下方移动,则活塞体6a的下端部直接接触于膜片3的中央部。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感温组件的活塞体6a下部和膜片3中央部的放大剖面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下,为防止膜片3因活塞体6a的下端部产生变形而使用保护板22。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感温组件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下膜片3的壁厚几乎固定,且没有形成第一实施方式下用于承受活塞体6a下端部的凹部。活塞体6a的下端部与膜片3的中央部之间具有用于保护膜片3的保护板22。保护板22由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约为圆板状,上面的中央部形成用于承受活塞体6a下端部的凹部,下端部为对应于膜片3的上面形状的形状。
如图8所示,若活塞体6a的下端部直接接触于膜片3,则恐怕膜片3上会作用不合理的力,导致异常变形。如图9所示,若使用保护板22,则膜片3不会异常变形。即使贯通孔6d的下端部因保护板22而堵塞,液体室4中的流体也可以从径向孔6h出入于贯通孔6d。
保护板22非必须,也可以不设置。
作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说明了将本发明的感温组件装配于汽车用节温器的实施方式,然而并非限定于此,本发明的感温组件也可以装配于其他装置,这些情况下也可以取得相同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主要对膜片式感温组件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使是套筒式,在通过非压缩性流体推动活塞之时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感温组件及节温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感温组件及节温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感温组件及节温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温组件及节温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温组件及节温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感温组件的由石蜡所形成的热膨胀体的体积膨胀顺利地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的、响应性良好且耐久性优异的感温组件。本发明的感温组件,具备:有底壳体(1);填充于壳体的热膨胀体(2),该热膨胀体(2)包含随着温度变化膨胀收缩的石蜡;沿轴向移动的活塞(6);将所述活塞可滑动地予以保持的引导部件(5);在热膨胀体(2)与活塞(6)之间蓄集可变形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液体室(4)。依靠热膨胀体的膨胀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