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4757121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4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42870.0

申请日:

2011.12.20

公开号:

CN103176560A

公开日:

2013.06.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6F 1/18登记生效日:2017103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林俊安变更后权利人:响水县爱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香港九龙观塘顺天村邨天柱楼231室变更后权利人: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黄海路东侧|||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6F 1/1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陈秉牧变更后:林俊安|||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6F 1/18登记生效日:2017092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林俊安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后港街六十六号变更后权利人:中国香港九龙观塘顺天村邨天柱楼231室|||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18申请日:20111220|||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18

主分类号:

G06F1/18

申请人: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秉牧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后港街六十六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梁挥;常大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适配卡固定装置适于装卸于一机壳,其包括一压制部及自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的一对悬臂。这对悬臂的内侧各具有一向内凹设的第一卡合部,这对第一卡合部用于卡扣于机壳。其中,悬臂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以致于让适配卡固定装置可以快速地装卸于壳体上,以及让压制部可同时抵压多张适配卡。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架,具有一底板、一对侧板、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该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一第一侧,该对侧板分别自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该延伸段自该第一侧延伸,该弯折段自该延伸段末端延伸,且该弯折段凸出于该延伸段,该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该对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该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孔;及
一固定件,能够结合的设置于该框架,其包括:
一压制部,位于该对侧板与该延伸段之间,该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及一承载面,该承载面贴合于该延伸段;及
一对悬臂,分别自该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该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该对贯穿孔,让该对侧板介于该对悬臂之间;
其中,当该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使该对悬臂分别以该对悬臂与该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该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缩入该对贯穿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凸出于该适配卡压制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悬臂的末端各具有一握持部,当该对握持部受力分别使该对悬臂以该悬臂与该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该悬臂的外侧移动时,该悬臂产生弹性形变,让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缩入该对贯穿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侧板的末端分别具有一卡勾部,每一该卡勾部凸出于每一该侧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制部一侧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限位件,每一该限位件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该第一板件自该压制部向该侧板延伸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板件自该第一板件的末端延伸,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相交以构成一夹角,用以使该限位件凸出于该底板。

6.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壳,包括一背板,该背板具有一开口,该背板于该开口的一侧边朝该背板的外侧的方向凸设一固定架;及
一适配卡固定装置,以可装卸地关系设置于该固定架上,该适配卡固定装置包括:
一框架,具有一底板、一对侧板、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该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一第一侧,该对侧板分别自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该延伸段自该第一侧延伸,该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该对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该弯折段自该延伸段末端延伸,且该弯折段凸出于该延伸段,该弯折段用以封闭该开口,该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孔;及
一固定件,包括:
一压制部,设置于该框架并位于该对侧板与该延伸段之间,该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及一承载面,该承载面贴合于该延伸段;及
一对悬臂,分别自该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该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该对贯穿孔,让该对侧板介于该对悬臂之间;
其中,当该适配卡固定装置组装于该固定架时,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卡扣于该固定架的相对两端的下缘处,以及该压制部抵压于该固定架,当该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使该对悬臂分别以该悬臂与该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该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分别解除该对第一卡合部与该固定架的卡扣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朝向该固定架的方向凸出。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悬臂的末端各具有一握持部,当该对握持部受力分别使该对悬臂分别以该对悬臂与该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该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分别解除该对第一卡合部与该固定架的卡扣状态。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侧板的末端分别具有一卡勾部,该背板于该开口的相对两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该对卡勾部分别卡扣于该对第二卡合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制部一侧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限位件,每一该限位件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该第一板件自该压制部向该侧板延伸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板件自该第一板件的末端延伸,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相交以构成一夹角,用以使该限位件凸出于该底板,该固定架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卡槽,该对卡槽分别朝向该背板外侧的方向,该对限位件分别卡扣于该对卡槽。

说明书

说明书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组装并同时可固定多张适配卡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台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服务器等电子装置已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性,因此,这些电子装置与使用者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每位使用者对电子装置的功能均有其特定需求,为了让电子装置的功能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电子装置通常设置有多个适配卡插槽,让使用者自行扩充。当使用者对画质有进一步的需求时,则可将显示卡安装于适配卡插槽中。当使用者对音质有进一步的需求时,则可将音效卡安装于适配卡插槽中。因此,每一位使用者可依个人需用来安装不同功能的适配卡。
在将适配卡插入适配卡插槽后,现有的作法是用多个螺丝分别锁合多张适配卡于机壳。然而,用螺丝锁合的方法虽然可以将适配卡牢牢地锁在机壳上。但此方法使用者需拿螺丝起子将锁丝一圈一圈慢慢锁合于适配卡插槽,因此,使用者需额外花费许多时间在锁合适配卡。若使用者需锁合的适配卡不只一张时,使用者就需要用螺丝起子依序将多张适配卡锁合于各适配卡插槽。如此一来,使用者安装适配卡的所需的时间又会被拉长。
又假若使用者在锁合的时候,找不到符合规格的螺丝或找不到符合规格的螺丝起子,就有可能得延后将适配卡组装于插槽内。此时,对于一位极欲尝试适配卡的功能的使用者来说,想必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
因此,如何将多张适配卡快速地固定于适配卡插槽将是设计者应注重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需通过外部工具来完成将适配卡固定于适配卡插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其包括一框架及一固定件。其中,框架具有一底板、一对侧板、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连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一第一侧,这对侧板分别自第一端及第二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延伸段自第一侧延伸,弯折段自延伸段末端延伸,且弯折段凸出于延伸段,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这对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这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孔。
固定件包括一压制部及一对悬臂。其中,压制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这对侧板与延伸段之间,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及一承载面,承载面贴合于延伸段。这对悬臂分别自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这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这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这对贯穿孔,让这对侧板介于这对悬臂之间。
其中,当这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使这对悬臂分别以这对悬臂与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这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这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缩入这对贯穿孔。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包括一机壳及一适配卡固定装置。其中,机壳包括一背板,背板具有一开口,背板于开口的一侧边朝背板的外侧的方向凸设一固定架。
适配卡固定装置以可装卸地关系设置于固定架上,适配卡固定装置包括一框架及一固定件。其中,框架具有一底板、一对侧板、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连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一第一侧,这对侧板分别自第一端及第二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延伸段自第一侧延伸,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这对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弯折段自延伸段末端延伸,且弯折段凸出于延伸段,弯折段用以封闭开口,这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孔。
固定件包括一压制部及一对悬臂。其中,压制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这对侧板与延伸段之间,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及一承载面,承载面贴合于延伸段。这对悬臂,分别自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这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这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该对贯穿孔,让这对侧板介于这对悬臂之间。
其中,当适配卡固定装置组装于固定架时,对第一卡合部分别卡扣于固定架的相对两端的下缘处,以及压制部抵压于固定架,当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使对悬臂分别以悬臂与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分别解除对第一卡合部与固定架的卡扣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是利用压制部的两端设有一对悬臂,这对悬臂内侧具有向内凸设的第一卡合部,压制部具有一适配卡压制面,可同时压制多个适配卡。再利用悬臂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让组装者可仅用一次性的动作扳动悬臂,让第一卡合件卡扣于固定架。如此一来,使用者可用一次性的动作即可完成组装或拆卸适配卡固定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将适配卡固定于机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适配卡固定装置脱离机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5A为图1的作动方式图;
图5B为图5A的放大示意图;
图6A为图1的作动方式图;
图6B为图6A的放大示意图;
图7A为图1的作动方式图;
图7B为图7A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适配卡固定装置
20    机壳
21    背板
22    开口
23     固定架
24     第二卡合部
25     卡槽
30     适配卡
31     受压部
100    框架
110    底板
111    第一端
112    第二端
113    第一侧
120    侧板
121    贯穿孔
122    卡勾部
130    延伸段
140    弯折段
200    固定件
210    压制部
211    适配卡压制面
212    承载面
214    限位件
215    第一板件
216    第二板件
220    悬臂
221    第一卡合部
222    握持部
230    凸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将适配卡固定于机壳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适配卡固定装置脱离机壳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以适配卡固定装置10将适配卡30固定于机壳20。其中,上述所指的机壳20例如是服务器或台式计算机等电子装置的壳体。本实施例的机壳20包括一背板21,背板21上具有一开口22。背板21于开口22的一侧边凸出一固定架23。其中,固定架23与背板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换句话说,固定架23是自开口22的一侧边朝向开口22的方向延伸,让固定架23与背板21间呈现约英文字母「L」形。另外,固定架23于相对两端处各具有一卡槽25,卡槽25的开口的方向与固定架23凸出的方向相同。
上述所指的适配卡30例如为显示卡、音效卡或网路卡。本实施例的适配卡30具有一受压部31。其中,本实施例的适配卡30已插于主机板的适配卡插槽上,受压部31穿设过开口22并露出于机壳20外,且受压部31位于固定架23上。
本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10包括一框架100及一固定件200。其中,框架100包括一底板110、一对侧板120、一延伸段130及一弯折段140。底板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11、一第二端112及连接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的一第一侧113。这对侧板120分别自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朝向相同方向延伸,以使这对侧板120与底板110所构成的形状例如为「ㄈ」字形。延伸段130自第一侧113延伸,延伸段130的延伸方向与这对侧板12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以延伸段130与底板110所构成的形状例如为英文字母的「L」形。弯折段140自延伸段130末端延伸,且弯折段140凸出于延伸段130,使底板110、延伸段130及弯折段140所构成的形状例如为楷梯状,换句话说,底板110与弯折段140分别自延伸段130的相异两侧面向外侧延伸。另外,这对侧板120各具有一贯穿孔121,且侧板120的末端具有一凸出于侧板120的卡勾部122。
其中,框架100的材料可选用硬度较高的材料,如高硬度的金属。
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00可结合的设置于框架100并包括一压制部210、一对悬臂220及至少一凸出结构230。当框架100与固定件200结合时,压制部210位于这对侧板120与延伸段130之间,压制部210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211及一承载面212,承载面212贴合于延伸段130。压制部210具有一凸出结构230,凸出结构230抵制于适配卡30的受压部31,使适配卡30的受压部31被固定于凸出结构230与固定架23之间。凸出结构230的一端自压制部210延伸,凸出结构230的中段凸出于适配卡压制面211,凸出结构230的末端悬空,使凸出结构230的形状例为如陇起的山丘状,以另一种说法表示,凸出结构230的形状例如为「ㄑ」字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压制部210于压制部210一侧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限位件214,每一限位件214包括一第一板件215及一第二板件216,第一板件215自压制部210沿侧板120延伸的方向延伸,第二板件216自第一板件215的末端延伸,第一板件215与第二板件216相交以构成一夹角θ,用以使限位件214的中段凸出于底板110,以及限位件214的两端抵住底板110。
另外,本实施例的凸出结构230可选用具有高弹性系数的材料,如高弹性系数的钢材,使凸出结构230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当凸出结构230抵压于适配卡30的受压部31时,凸出结构230产生弹性形变,让凸出结构230相对适配卡压制面211凸起的高度降低,并产生一反作用力将适配卡30被更牢固地固定于凸出结构230与固定架2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这对悬臂220分别自压制部210的相对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这对悬臂220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221,这对第一卡合部221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这对贯穿孔121,让这对侧板120介于这对悬臂220之间。另外,本实施例的每一悬臂220于末端具有一握持部222,拉长悬臂220的长度,以便于增加力臂的长度,进而让使用者可轻易扳动悬臂220。
另外,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00可选用具有高弹性系数的材料,如高弹性系数的钢材,使悬臂220、凸出结构230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当凸出结构230抵压于适配卡30的受压部31时,凸出结构230产生弹性形变,让凸出结构230被相对压扁,并产生一反作用力将适配卡30被更牢固地固定于凸出结构230与固定架23之间。
接下来继续说明适配卡固定装置10装卸于固定架20的作动方式,请参阅图5A至图7B,图5A为图1的作动方式图,图5B为图5A的放大示意图,图6A为图1的作动方式图,图6B为图6A的放大示意图,图7A为图1的作动方式图,图7B为图7A的放大示意图。首先,适配卡30已安装于主机板的适配卡插槽(如图5A与图5B所示),此时,适配卡固定装置10未组装于机壳20。接着,将适配卡固定装置10组装于固定架23(如图6A与图6B所示),使用者扳动悬臂220的握持部222,让悬臂220以悬臂220与压制部210的衔接处为支点,沿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往外侧形变。此时,第一卡合部221缩入贯穿孔121,让适配卡固定装置10可以顺利组装于固定架23,并且使固定架23介于这对侧板120之间。接着,如图7A与图7B所示,使用者停止扳动握持部222,让悬臂220自然回复原始位置,让第一卡合部221伸出贯穿孔121并卡扣于固定架23的底部,进而让适配卡30的受压部31压于适配卡固定装置10与固定架23之间。接着,若要将适配卡30自适配卡插槽取下时,先要将适配卡固定装置10自固定架23取下,而适配卡固定装置10取下的方法如图7A与图7B所示。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是利用压制部的两端设有一对悬臂,这对悬臂内侧具有向内凸设的第一卡合部,压制部具有一适配卡压制面,可同时压制多个适配卡。再利用悬臂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让组装者可仅用一次性的动作扳动悬臂,让第一卡合件卡扣于固定架。如此一来,使用者可用一次性的动作即可完成组装或拆卸适配卡固定装置。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65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 CN 103176560 A *CN103176560A* (21)申请号 201110442870.0 (22)申请日 2011.12.20 G06F 1/18(2006.01) (71)申请人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后港街六十六 号 (72)发明人 陈秉牧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梁挥 常大军 (54) 发明名称 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 组合结构 (57) 摘要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 壳的。

2、组合结构, 适配卡固定装置适于装卸于一机 壳, 其包括一压制部及自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 方向延伸的一对悬臂。这对悬臂的内侧各具有一 向内凹设的第一卡合部, 这对第一卡合部用于卡 扣于机壳。其中, 悬臂具有弹性形变的特性, 以致 于让适配卡固定装置可以快速地装卸于壳体上, 以及让压制部可同时抵压多张适配卡。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6560 A CN 103176560 A *CN103176560A* 1/2。

3、 页 2 1.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框架, 具有一底板、 一对侧板、 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 该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 一 第二端及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一第一侧, 该对侧板分别自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朝向 相同方向延伸, 该延伸段自该第一侧延伸, 该弯折段自该延伸段末端延伸, 且该弯折段凸出 于该延伸段, 该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该对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该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孔 ; 及 一固定件, 能够结合的设置于该框架, 其包括 : 一压制部, 位于该对侧板与该延伸段之间, 该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及一 承载面, 该承载面贴合于该延伸段 ; 及 一对悬臂, 分。

4、别自该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该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 第一卡合部, 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该对贯穿孔, 让该对侧板介于该对悬臂 之间 ; 其中, 当该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 使该对悬臂分别以该对悬臂与该压制部的衔接 处为支点向该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 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缩入该对贯穿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凸出结构, 该凸 出结构凸出于该适配卡压制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对悬臂的末端各具有一握 持部, 当该对握持部受力分别使该对悬臂以该悬臂与该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该悬臂的。

5、 外侧移动时, 该悬臂产生弹性形变, 让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缩入该对贯穿孔。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对侧板的末端分别具有一 卡勾部, 每一该卡勾部凸出于每一该侧板。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压制部一侧的相对两端各 具有一限位件, 每一该限位件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 该第一板件自该压制部向该 侧板延伸的方向延伸, 该第二板件自该第一板件的末端延伸, 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相 交以构成一夹角, 用以使该限位件凸出于该底板。 6. 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机壳, 包括一背板,。

6、 该背板具有一开口, 该背板于该开口的一侧边朝该背板的外侧的 方向凸设一固定架 ; 及 一适配卡固定装置, 以可装卸地关系设置于该固定架上, 该适配卡固定装置包括 : 一框架, 具有一底板、 一对侧板、 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 该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 一第二端及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一第一侧, 该对侧板分别自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朝 向相同方向延伸, 该延伸段自该第一侧延伸, 该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该对侧板的延伸方向 相同, 该弯折段自该延伸段末端延伸, 且该弯折段凸出于该延伸段, 该弯折段用以封闭该开 口, 该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孔 ; 及 一固定件, 包括 : 一压制部, 设置于该框架并位于该。

7、对侧板与该延伸段之间, 该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 配卡压制面及一承载面, 该承载面贴合于该延伸段 ; 及 一对悬臂, 分别自该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该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 第一卡合部, 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该对贯穿孔, 让该对侧板介于该对悬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76560 A 2 2/2 页 3 之间 ; 其中, 当该适配卡固定装置组装于该固定架时, 该对第一卡合部分别卡扣于该固定架 的相对两端的下缘处, 以及该压制部抵压于该固定架, 当该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 使该 对悬臂分别以该悬臂与该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该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 分别解除该对 第。

8、一卡合部与该固定架的卡扣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 少一凸出结构, 该凸出结构朝向该固定架的方向凸出。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对悬臂 的末端各具有一握持部, 当该对握持部受力分别使该对悬臂分别以该对悬臂与该压制部的 衔接处为支点向该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 分别解除该对第一卡合部与该固定架的卡扣状 态。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对侧板 的末端分别具有一卡勾部, 该背板于该开口的相对两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二卡合部, 该对卡 。

9、勾部分别卡扣于该对第二卡合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压制部 一侧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限位件, 每一该限位件包括一第一板件及一第二板件, 该第一板 件自该压制部向该侧板延伸的方向延伸, 该第二板件自该第一板件的末端延伸, 该第一板 件与该第二板件相交以构成一夹角, 用以使该限位件凸出于该底板, 该固定架的相对两端 各具有一卡槽, 该对卡槽分别朝向该背板外侧的方向, 该对限位件分别卡扣于该对卡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76560 A 3 1/5 页 4 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

10、明涉及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组装并同时可固定多张适 配卡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诸如台式计算机、 笔记型计算机或服务器等电子装置已为使用者带来便 利性, 因此, 这些电子装置与使用者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 每位使用者对电子装置的功能 均有其特定需求, 为了让电子装置的功能能够满足所有使用者, 电子装置通常设置有多个 适配卡插槽, 让使用者自行扩充。 当使用者对画质有进一步的需求时, 则可将显示卡安装于 适配卡插槽中。 当使用者对音质有进一步的需求时, 则可将音效卡安装于适配卡插槽中。 因 此, 每一位使用者可依个人需用来安装不同功能的适配卡。 000。

11、3 在将适配卡插入适配卡插槽后, 现有的作法是用多个螺丝分别锁合多张适配卡于 机壳。然而, 用螺丝锁合的方法虽然可以将适配卡牢牢地锁在机壳上。但此方法使用者需 拿螺丝起子将锁丝一圈一圈慢慢锁合于适配卡插槽, 因此, 使用者需额外花费许多时间在 锁合适配卡。若使用者需锁合的适配卡不只一张时, 使用者就需要用螺丝起子依序将多张 适配卡锁合于各适配卡插槽。如此一来, 使用者安装适配卡的所需的时间又会被拉长。 0004 又假若使用者在锁合的时候, 找不到符合规格的螺丝或找不到符合规格的螺丝起 子, 就有可能得延后将适配卡组装于插槽内。 此时, 对于一位极欲尝试适配卡的功能的使用 者来说, 想必是极为痛。

12、苦的一件事。 0005 因此, 如何将多张适配卡快速地固定于适配卡插槽将是设计者应注重的问题之 一。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以上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 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需通过外部工具来完成将适配卡固定于适 配卡插槽的问题。 0007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其包括一框架及一固定件。 其中, 框架具有一底板、 一对侧板、 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 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 一第二端及 连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一第一侧, 这对侧板分别自第一端及第二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延 伸段自第一侧延伸, 弯折段自延伸段末端延伸。

13、, 且弯折段凸出于延伸段, 延伸段的延伸方向 与这对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这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孔。 0008 固定件包括一压制部及一对悬臂。其中, 压制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这对侧板与延 伸段之间, 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及一承载面, 承载面贴合于延伸段。 这对悬臂 分别自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这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 这对 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这对贯穿孔, 让这对侧板介于这对悬臂之间。 0009 其中, 当这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 使这对悬臂分别以这对悬臂与压制部的衔 说 明 书 CN 103176560 A 4 2/5 页 5 接处为支点向这对悬臂的外。

14、侧移动时, 这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缩入这对贯穿孔。 001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包括一机壳及 一适配卡固定装置。其中, 机壳包括一背板, 背板具有一开口, 背板于开口的一侧边朝背板 的外侧的方向凸设一固定架。 0011 适配卡固定装置以可装卸地关系设置于固定架上, 适配卡固定装置包括一框架及 一固定件。 其中, 框架具有一底板、 一对侧板、 一延伸段及一弯折段, 底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 端、 一第二端及连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一第一侧, 这对侧板分别自第一端及第二端朝向相 同方向延伸, 延伸段自第一侧延伸, 延伸段的延伸方向与这对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弯折段 自。

15、延伸段末端延伸, 且弯折段凸出于延伸段, 弯折段用以封闭开口, 这对侧板各具有一贯穿 孔。 0012 固定件包括一压制部及一对悬臂。其中, 压制部设置于框架并位于这对侧板与延 伸段之间, 压制部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及一承载面, 承载面贴合于延伸段。这对悬 臂, 分别自压制部的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这对悬臂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 这 对第一卡合部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该对贯穿孔, 让这对侧板介于这对悬臂之间。 0013 其中, 当适配卡固定装置组装于固定架时, 对第一卡合部分别卡扣于固定架的相 对两端的下缘处, 以及压制部抵压于固定架, 当对悬臂受力产生弹性形变, 使对悬臂分别以 悬臂。

16、与压制部的衔接处为支点向对悬臂的外侧移动时, 分别解除对第一卡合部与固定架的 卡扣状态。 0014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及适配卡固定装置与机壳的组合结构, 是利用压制部的两端设有一对悬臂, 这对悬臂内侧具有向内凸设的第一卡合部, 压制部具 有一适配卡压制面, 可同时压制多个适配卡。 再利用悬臂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 让组装者可 仅用一次性的动作扳动悬臂, 让第一卡合件卡扣于固定架。 如此一来, 使用者可用一次性的 动作即可完成组装或拆卸适配卡固定装置。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根据本发明所揭。

17、露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将适配卡固定于机壳的 立体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图 1 适配卡固定装置脱离机壳的立体示意图 ; 0018 图 3 为图 1 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 0019 图 4 为图 1 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 0020 图 5A 为图 1 的作动方式图 ; 0021 图 5B 为图 5A 的放大示意图 ; 0022 图 6A 为图 1 的作动方式图 ; 0023 图 6B 为图 6A 的放大示意图 ; 0024 图 7A 为图 1 的作动方式图 ; 0025 图 7B 为图 7A 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其中, 附图标记 0027 10 适配卡。

18、固定装置 说 明 书 CN 103176560 A 5 3/5 页 6 0028 20 机壳 0029 21 背板 0030 22 开口 0031 23 固定架 0032 24 第二卡合部 0033 25 卡槽 0034 30 适配卡 0035 31 受压部 0036 100 框架 0037 110 底板 0038 111 第一端 0039 112 第二端 0040 113 第一侧 0041 120 侧板 0042 121 贯穿孔 0043 122 卡勾部 0044 130 延伸段 0045 140 弯折段 0046 200 固定件 0047 210 压制部 0048 211 适配卡压制面 0。

19、049 212 承载面 0050 214 限位件 0051 215 第一板件 0052 216 第二板件 0053 220 悬臂 0054 221 第一卡合部 0055 222 握持部 0056 230 凸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 0058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 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将 适配卡固定于机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 2 为图 1 适配卡固定装置脱离机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 3 为图 1 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 4 为图 1 的适配卡固定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0059 本实施例是以适配卡固。

20、定装置10将适配卡30固定于机壳20。 其中, 上述所指的机 壳 20 例如是服务器或台式计算机等电子装置的壳体。本实施例的机壳 20 包括一背板 21, 背板 21 上具有一开口 22。背板 21 于开口 22 的一侧边凸出一固定架 23。其中, 固定架 23 与背板 21 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换句话说, 固定架 23 是自开口 22 的一侧边朝向开口 22 的方 说 明 书 CN 103176560 A 6 4/5 页 7 向延伸, 让固定架 23 与背板 21 间呈现约英文字母 L 形。另外, 固定架 23 于相对两端处 各具有一卡槽 25, 卡槽 25 的开口的方向与固定架 23 凸出。

21、的方向相同。 0060 上述所指的适配卡 30 例如为显示卡、 音效卡或网路卡。本实施例的适配卡 30 具 有一受压部31。 其中, 本实施例的适配卡30已插于主机板的适配卡插槽上, 受压部31穿设 过开口 22 并露出于机壳 20 外, 且受压部 31 位于固定架 23 上。 0061 本实施例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10 包括一框架 100 及一固定件 200。其中, 框架 100 包括一底板 110、 一对侧板 120、 一延伸段 130 及一弯折段 140。底板 110 具有相对的一第一 端 111、 一第二端 112 及连接第一端 111 及第二端 112 的一第一侧 113。这对侧板 1。

22、20 分别 自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以使这对侧板120与底板110所构成的形状 例如为 字形。延伸段 130 自第一侧 113 延伸, 延伸段 130 的延伸方向与这对侧板 120 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以延伸段 130 与底板 110 所构成的形状例如为英文字母的 L 形。弯 折段 140 自延伸段 130 末端延伸, 且弯折段 140 凸出于延伸段 130, 使底板 110、 延伸段 130 及弯折段 140 所构成的形状例如为楷梯状, 换句话说, 底板 110 与弯折段 140 分别自延伸段 130 的相异两侧面向外侧延伸。另外, 这对侧板 120 各具有一贯穿孔 。

23、121, 且侧板 120 的末 端具有一凸出于侧板 120 的卡勾部 122。 0062 其中, 框架 100 的材料可选用硬度较高的材料, 如高硬度的金属。 0063 本实施例的固定件 200 可结合的设置于框架 100 并包括一压制部 210、 一对悬臂 220 及至少一凸出结构 230。当框架 100 与固定件 200 结合时, 压制部 210 位于这对侧板 120 与延伸段 130 之间, 压制部 210 具有相对的一适配卡压制面 211 及一承载面 212, 承载 面 212 贴合于延伸段 130。压制部 210 具有一凸出结构 230, 凸出结构 230 抵制于适配卡 30 的受压。

24、部 31, 使适配卡 30 的受压部 31 被固定于凸出结构 230 与固定架 23 之间。凸出结 构 230 的一端自压制部 210 延伸, 凸出结构 230 的中段凸出于适配卡压制面 211, 凸出结构 230 的末端悬空, 使凸出结构 230 的形状例为如陇起的山丘状, 以另一种说法表示, 凸出结 构 230 的形状例如为 字形。 0064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压制部 210 于压制部 210 一侧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限位件 214, 每一限位件214包括一第一板件215及一第二板件216, 第一板件215自压制部210沿 侧板 120 延伸的方向延伸, 第二板件 216 自第一板件 。

25、215 的末端延伸, 第一板件 215 与第二 板件 216 相交以构成一夹角 , 用以使限位件 214 的中段凸出于底板 110, 以及限位件 214 的两端抵住底板 110。 0065 另外, 本实施例的凸出结构 230 可选用具有高弹性系数的材料, 如高弹性系数的 钢材, 使凸出结构 230 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 当凸出结构 230 抵压于适配卡 30 的受压部 31 时, 凸出结构 230 产生弹性形变, 让凸出结构 230 相对适配卡压制面 211 凸起的高度降低, 并产生一反作用力将适配卡 30 被更牢固地固定于凸出结构 230 与固定架 23 之间。 0066 在本实施例中, 这。

26、对悬臂220分别自压制部210的相对两端朝向相同方向延伸, 这 对悬臂220的内侧各向内凸设一第一卡合部221, 这对第一卡合部221分别穿设过并凸出于 这对贯穿孔 121, 让这对侧板 120 介于这对悬臂 220 之间。另外, 本实施例的每一悬臂 220 于末端具有一握持部 222, 拉长悬臂 220 的长度, 以便于增加力臂的长度, 进而让使用者可 轻易扳动悬臂 220。 0067 另外, 本实施例的固定件 200 可选用具有高弹性系数的材料, 如高弹性系数的钢 说 明 书 CN 103176560 A 7 5/5 页 8 材, 使悬臂 220、 凸出结构 230 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 。

27、当凸出结构 230 抵压于适配卡 30 的受 压部 31 时, 凸出结构 230 产生弹性形变, 让凸出结构 230 被相对压扁, 并产生一反作用力将 适配卡 30 被更牢固地固定于凸出结构 230 与固定架 23 之间。 0068 接下来继续说明适配卡固定装置 10 装卸于固定架 20 的作动方式, 请参阅图 5A 至 图 7B, 图 5A 为图 1 的作动方式图, 图 5B 为图 5A 的放大示意图, 图 6A 为图 1 的作动方式图, 图 6B 为图 6A 的放大示意图, 图 7A 为图 1 的作动方式图, 图 7B 为图 7A 的放大示意图。首 先, 适配卡 30 已安装于主机板的适配。

28、卡插槽 ( 如图 5A 与图 5B 所示 ), 此时, 适配卡固定装 置 10 未组装于机壳 20。接着, 将适配卡固定装置 10 组装于固定架 23( 如图 6A 与图 6B 所 示 ), 使用者扳动悬臂 220 的握持部 222, 让悬臂 220 以悬臂 220 与压制部 210 的衔接处为 支点, 沿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往外侧形变。 此时, 第一卡合部221缩入贯穿孔121, 让适配卡 固定装置 10 可以顺利组装于固定架 23, 并且使固定架 23 介于这对侧板 120 之间。接着, 如 图 7A 与图 7B 所示, 使用者停止扳动握持部 222, 让悬臂 220 自然回复原始位置, 让。

29、第一卡 合部 221 伸出贯穿孔 121 并卡扣于固定架 23 的底部, 进而让适配卡 30 的受压部 31 压于适 配卡固定装置 10 与固定架 23 之间。接着, 若要将适配卡 30 自适配卡插槽取下时, 先要将 适配卡固定装置 10 自固定架 23 取下, 而适配卡固定装置 10 取下的方法如图 7A 与图 7B 所 示。 0069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适配卡固定装置, 是利用压制部的两端设有一对悬臂, 这对悬臂内侧具有向内凸设的第一卡合部, 压制部具有一适配卡压制面, 可同时压制多个 适配卡。 再利用悬臂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 让组装者可仅用一次性的动作扳动悬臂, 让第一 卡合件卡扣于。

30、固定架。如此一来, 使用者可用一次性的动作即可完成组装或拆卸适配卡固 定装置。 0070 当然, 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 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176560 A 8 1/10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9 2/10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0 3/10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1 4/10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2 5/10 页 13 图 5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3 6/10 页 14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4 7/10 页 15 图 6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5 8/10 页 16 图 6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6 9/10 页 17 图 7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7 10/10 页 18 图 7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6560 A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