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引导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引导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6226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6226ACN102336226A21申请号201110195219822申请日20110707102010036442820100716DEB62D35/0220060171申请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地址德国斯图加特72发明人T沃夫B彭蒂亚T莱姆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代理人苏娟54发明名称空气引导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引导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引导本体,该空气引导本体由一个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形的其凸起的鼓起的附件构成,该附件由柔韧的或软弹性材料构成并且是半壳形的,。
2、具有一个侧向长形开口,该附件在行驶状态中能够自动地从静止位置调节到能朝行车道路的方向降低的工作位置。在所述静止位置中,该空气引导本体被设置为靠近底部,而在工作位置中,该空气引导本体被保持为相对于该底部降低。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5页CN102336236A1/1页21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引导装置,该空气引导装置被设置在车辆车轮前面的区域中并从车轮拱罩的或前端部分的底部向下朝行车道路的方向伸出,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引导装置1;1A的空气引导本体3包括在该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形的附件,该。
3、附件由柔韧的材料构成并且在横截面上为半壳形,具有在该底部4与该空气引导本体3的侧向棱边10之间的侧向的长形的开口11,并且该附件在行驶状态中能够从处于该底部4处的静止位置I自动地调节到能朝行车道路6的方向降低的工作位置I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静止位置I中,该空气引导本体3具有向下的向前拱起的连续的鼓起的形状12,该形状能够在该降低的工作位置II中被调节到向下拱起较大的连续的鼓起的形状1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车辆是静止或在缓慢行驶时,该空气引导本体3处于该静止位置I并且该向下的向前拱起的鼓起的形状12以尺寸A靠近该底部4,并且当。
4、行驶速度增加时,该空气引导本体3在于该底部4的区域中升高的负压和由此产生的力的影响下能够被调节到该降低的工作位置II中,在该降低的工作位置中具有以尺寸B向下拱起较大的连续的鼓起的形状14。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引导本体3以一个外侧的侧向棱边10和一个前端棱边8通过在该底部4的槽缝中的一个或多个偏置接片16,17而被挠性地保持在该底部4上,并且与该外侧的侧向棱边10相对设置的内侧的侧向棱边9被设置为与该底部4是非附连的并构成半壳形的空气引导本体3的开口11,其中该内侧的侧向棱边9是空气分离棱边20。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5、空气引导本体3的一个后端棱边7具有一个弹性的紧固接片21,该紧固接片由U形的钩22构成,该钩能够悬挂在该底部4的多个槽缝23,24中,并且该钩22允许该空气引导本体3变形并且产生回复力。6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行进方向F看去,该空气引导本体3从该后端棱边7至该前端棱边8成楔形地、变窄地延伸,并且该内侧的侧向棱边9呈浅弧形或直线地延伸,而该相对设置的侧向棱边10具有直线的或者浅弧形的形状轮廓。7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车辆车轮2前面设置两个相同的空气引导本体3,这两个空气引导本体被设置成,以半壳形的空气引导本体3的侧向开口11相对置且。
6、彼此平行并被一个间隔分离。8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引导本体3的一个或多个后端7与一个横向于车辆取向的扰流器元件25以间距相对设置地延伸,并且该扰流器元件25从该底部4垂直地朝行车道路6的方向延伸。权利要求书CN102336226ACN102336236A1/4页3空气引导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引导装置,该空气引导装置被设置在车辆车轮前面的区域中并从车轮拱罩的或前端部分的底部向下朝行车道路的方向伸出,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本体。背景技术0002EP2039595A1已经披露了用于带有车轮扰流器的车辆的一种空气引导装置,该空气引导装置被。
7、设置在车辆车轮前面的区域中并且从车辆的底部区域向下朝行车道路的方向伸出。这种空气引导装置具有一个引导鳍片,这种引导鳍片邻接该车辆扰流器并且在大致平行于行进方向的竖直平面中延伸,其中空气流在这些车轮的区域以及车轮拱罩的区域中被引导。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车辆的车轮的前面提供一种空气引导装置,通过这种空气引导装置使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得到改进。0004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引导装置,该空气引导装置被设置在车辆车轮前面的区域中并从车轮拱罩的或前端部分的底部向下朝行车道路的方向伸出,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本体,其中,该空气引导装置的空气引导本体包括在该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形。
8、的附件,该附件由柔韧的材料构成并且在横截面上为半壳形,具有在该底部与该空气引导本体的侧向棱边之间的侧向的长形的开口,并且该附件在行驶状态中能够从处于该底部处的静止位置自动地调节到能朝行车道路的方向降低的工作位置。0005优选的是,在该静止位置中,该空气引导本体具有向下的向前拱起的连续的鼓起的形状,该形状能够在该降低的工作位置中被调节到向下拱起较大的连续的鼓起的形状。0006优选的是,在该车辆是静止或在缓慢行驶时,该空气引导本体处于该静止位置并且该向下的向前拱起的鼓起的形状以尺寸A靠近该底部,并且当行驶速度增加时,该空气引导本体在于该底部的区域中升高的负压和由此产生的力的影响下能够被调节到该降低。
9、的工作位置中,在该降低的工作位置中具有以尺寸B向下拱起较大的连续的鼓起的形状。0007优选的是,该空气引导本体以一个外侧的侧向棱边和一个前端棱边通过在该底部的槽缝中的一个或多个偏置接片而被挠性地保持在该底部上,并且与该外侧的侧向棱边相对设置的内侧的侧向棱边被设置为与该底部是非附连的并构成半壳形的空气引导本体的开口,其中该内侧的侧向棱边是空气分离棱边。0008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引导本体的一个后端棱边具有一个弹性的紧固接片,该紧固接片由U形的钩构成,该钩能够悬挂在该底部的多个槽缝中,并且该钩允许该空气引导本体变形并且产生回复力。0009优选的是,沿行进方向看去,该空气引导本体从该后端棱边。
10、至该前端棱边成楔形地、变窄地延伸,并且该内侧的侧向棱边呈浅弧形或直线地延伸,而该相对设置的侧向棱边说明书CN102336226ACN102336236A2/4页4具有直线的或者浅弧形的形状轮廓。0010优选的是,在每个车辆车轮前面设置两个相同的空气引导本体,这两个空气引导本体被设置成,以半壳形的空气引导本体的侧向开口相对置且彼此平行并被一个间隔分离。0011优选的是,该空气引导本体的一个或多个后端与一个横向于车辆取向的扰流器元件以间距相对设置地延伸,并且该扰流器元件从该底部垂直地朝行车道路的方向延伸。0012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在底部或者在前端部分的这种空气引导装置的空气引导本体在。
11、行进速度增加时自动地改变形状并且进行调节,从而降低车辆上的空气阻力和升力。这是通过以下事实来实现的,即这种空气引导本体包括一个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形的附件,该附件由柔韧的材料构成并且在横截面上是半壳形的,在底部与空气引导本体的内侧侧向棱边之间具有侧向开口,并且该附件在行驶状态中能够从静止位置自动地调节到能朝行车道路的方向降低的工作位置。在静止位置中,这个空气引导本体具有向下的连续的向前拱起的鼓起形状,并且在降低的工作位置中,该形状能够被调节为向下的连续拱起较大的鼓起的形状。0013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在车辆是静止或缓慢行驶时,这种空气引导本体处于静止位置并且这种向下的向前拱起的鼓起形状设。
12、置为靠近底部,而当行驶速度增加时,该空气引导本体在位于底部区域内升高的负压及由此导致的力的影响下能够被调节到降低的工作位置中,在该降低的工作位置中具有向下拱起较大的鼓起形状。0014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实现了,在车辆静止或缓慢行驶时该空气引导装置是处于不可见或略微可见的但空气动力学上已经起作用的静止位置或静止的形状中。随着行驶速度增加,在底部从车辆中部向外流动的空气在前轮的远离车辆车轮的一侧上导致负压升高。由此产生的力使空气引导装置变形,使得其空气动力学效果随着行驶速度增加而改善。在其高速行驶下的最佳的工作形状中,该空气引导装置在远离车辆车轮的一侧上形成鼓起的,即向下凸起地拱起的空气引。
13、导本体,该空气引导本体引导空气流离开车辆车轮并且由此可以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和升力。如果行驶速度被再次被降低,则空气引导本体由于弹性的回复力而再次变形回到初始状态或者说静止状态。0015由此空气引导装置能够从静止位置被调节到工作位置中,并且又被调节回静止位置,则此外根据本发明,空气引导本体以一个外部侧向棱边和一个前端棱边通过在底部的槽缝中的一个或多个偏置接片而被挠性地保持在底部上。与外侧侧向棱边相对设置的内侧侧向棱边被设置为相对于底部是非附连的,并构成半壳形空气引导本体的开口,其中空气引导本体的内侧的侧向棱边同时还是空气分离棱边。0016此外,空气引导本体的一个后端棱边具有一个弹性的紧固接片,这。
14、个紧固接片由U形的钩构成,该钩能够悬挂在底部的多个槽缝中,并且这个钩允许空气引导本体变形到工作位置并且被构造为产生回复力。空气引导本体通过各接片以及通过弹性钩形紧固接片的易于弯曲的连接允许空气引导本体变形或进行调节,并且可以产生将空气引导本体从工作位置回复到静止位置的回复力。0017根据本发明,该空气引导本体被构造为,从后端棱边至前端棱边楔形变窄地延伸,并且内侧的侧向棱边优选地呈浅弧形地延伸,而相对设置的侧向棱边优选具有直线的形状轮廓。根据实际情况,这些侧向棱边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轮廓。通过这种设计,构造了一种说明书CN102336226ACN102336236A3/4页5在空气动力学上有利的成。
15、形本体,使得抵抗入流空气而产生的空气阻力很小并且进而可以将空气相应地引导离开车轮。0018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每个车辆车轮前面设置两个相同的空气引导本体,这两个空气引导本体设置成以半壳形的空气引导本体的侧向开口平行地相互对置且以一个间隔相互分离,其中一个空气引导本体靠近车辆的外侧,而另一个空气引导本体位于内车轮拱罩壁前面的延伸部分中。由此实现了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效果,这是因为一个空气引导本体被定位为尽可能地靠近车轮的外侧面,即尽可能地位于前端底部部分的外侧。如果朝向车辆中部的这个车轮外侧面也覆盖有一个以镜像方式设置的空气引导本体,则这种效果能够被进一步增强。0019空气引导本体能够。
16、被设置为在后端与一个横向取向的扰流器元件以一个间距对置。该扰流器元件由一个被保持为相对于这个底部竖直的附件构成。0020因此,通过所述空气引导本体,入流空气能够被引导绕过车辆车轮,优选的是绕过前轮,这是通过在行驶速度增加时空气引导本体由于作用在底部上的力而变化的形状来实现的,从而改进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此外,当两个空气引导本体或一个空气引导本体是处于静止位置中时,对车辆的美观或离地间隙没有负面作用。附图说明0021在附图中描绘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在下面对其更详细地进行说明。0022在附图中0023图1示出了设置在车辆车轮前面的一个空气引导本体的示意图,0024图2示出了这个空气引导本体。
17、在静止位置中以及在降低的工作位置中的正视图,0025图3示出了从下方观察空气引导本体和入流空气流的视图,0026图4示出了这个空气引导本体的俯视图,0027图5示出了从下方观察这个空气引导本体的斜视图,0028图6示出了在车辆车轮前面彼此并排设置的两个空气引导本体的仰视图,0029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这两个空气引导本体的示意性视图,0030图8示出了固定在车轮拱罩底部上的这两个空气引导本体的仰视图,0031图9示出了图8具有位于车辆车轮前面的横向扰流器元件的示意性视图,以及0032图10示出了沿图8中的线XX穿过空气引导本体及底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车辆的空气引导装置1、1A被设置在。
18、车辆车轮前面,优选在前轮2前面的区域中,并且该空气引导装置包括一个作为附件的空气引导本体3,该附件被紧固到一个车轮拱罩壳的底部4或者一个前端部分5上并且朝行车道路6的方向伸出。0034空气引导本体3由一个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形附件构成。它由一种柔性的或软的弹性材料构成,这种材料允许空气引导本体3的形状变化和调整。这个空气引导本体3为一种半壳形式的部件,并且在行驶状态下,它能够从静止位置I自动地调节到降低的工作位置II中,如由图2示意性地示出。0035空气引导本体3从后端棱边7至前端棱边8变窄,即楔形地延伸。如特别是在图说明书CN102336226ACN102336236A4/4页64和图。
19、5中可见的,一个内侧的侧向棱边9呈浅弧形地延伸,而位于外侧的对置的侧向棱边10具有直线的形状轮廓。这些侧向棱边的形状轮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0036在静止位置I中,空气引导本体3在内侧的侧向棱边9与外侧的侧向棱边10之间具有向下指向行车道路6的拱起的鼓起形状,这清楚地示出为在图1和图5中绘出的相对于车辆横向延伸的形状线12,该形状线代表一个竖直截面。在工作位置II中,空气引导本体3具有一种向下拱起较大的鼓起形状14,这在图2和图10中更清楚地示出。0037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或缓慢行驶时,空气引导本体3处于静止位置I,在这个静止位置中空气引导本体具有向下的向前拱起的形状,该形状相对于底部4具。
20、有较小的距离A。当行进速度增加时,空气引导本体3具有与底部4相距尺寸为B的向下拱起较大的鼓起形状。0038为了将空气引导本体3调整为拱起较大的鼓起形状14,所述本体以其外侧的侧向棱边10以及前端棱边8通过在底部4的多个槽缝中的一个或多个偏置的弹性接片16、17保持在底部4上。与此相反的是对置的内侧侧向棱边9被设置为非附连的,并且与底部4间隔开,并且相对于底部形成一个长形的且在内侧的开口11。作为用于该开口4的分界棱边的内侧侧向棱边9同时为空气分离棱边20,它降低了在车辆车轮上的流动压力并由此以最佳的方式降低了车辆车轮的空气阻力。0039为了使空气引导本体3变形到工作位置II中,后端棱边7通过一。
21、个弹性紧固接片21与底部4连接。这个紧固接片21由一种U形钩22构成,它能够被悬挂在底部中的槽缝23、24中图9。0040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图6至图10,为每个车辆车轮2分配有空气引导装置1A的两个相同的空气引导本体3,所述两个空气引导本体以一个间隔平行地相对设置,其中长形的开口11彼此相对。0041空气引导装置1的空气引导本体3的后端7能够与一个横向取向的扰流器元件25以一个间隔相对地设置,其中在此实施方式中扰流器元件25也可以具有空气引导装置1A的空气引导本体3。扰流器元件25横向于车辆取向,相对于底部4垂直并被定位在车轮2的前面且具有弓形轮廓,由此可以向内和向外导出空气流。0042如从图。
22、3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工作位置II中,空气L通过空气引导装置1、1A的空气引导本体3的向下拱起较大的形状被引导到车轮的外侧,因此避免了在车辆车轮2前面的紊流。在空气引导装置1A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空气L1和L2同样通过空气引导本体3向外和向内转向,因此避免了朝向车轮2的直接的空气流。说明书CN102336226ACN102336236A1/5页7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36226ACN102336236A2/5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36226ACN102336236A3/5页9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36226ACN102336236A4/5页10图8说明书附图CN102336226ACN102336236A5/5页11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33622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