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和火孔布置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和火孔布置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43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34322 A *CN103134322A* (21)申请号 201110373049.8 (22)申请日 2011.11.22 F27D 1/00(2006.01) (71)申请人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北大 街 184 号 (72)发明人 刘朝东 崔银河 吕博 王敏 周善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21221 代理人 王钢 (54) 发明名称 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和火孔布置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
2、涉及一种火道拉砖和火孔布置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有色冶金行业使用的敞开式焙烧炉 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焙烧炉火道拉砖在高 度方向上采用错开布置 ; 在火道 “W” 流动形式的 每一个转弯处, 通过四块拉砖形成U型或倒U型的 布置 ; 缩小中部两个火孔之间的距离, 增大两侧 火孔与中部火孔的距离。本发明的优点效果 : 改 善火道拉砖和隔墙的背流区的气体流动, 使火道 气体流动更加均匀, 增加温度的均匀性 ; 延长了 火焰长度, 减少了过火孔的过火量, 提高了高温热 气流在火道内的传热效率 ; 通过局部增加拉砖数 量, 提高了火道结构的稳定性, 延长火道的使用寿 命。 (51)Int.Cl. 权利。
3、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4322 A CN 103134322 A *CN103134322A* 1/1 页 2 1. 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焙烧炉内相邻两个火道拉砖在 高度方向上采用错开布置, 在火道 “W” 流动形式的每一个转弯处, 通过四块拉砖形成 U 型或 倒 U 型的布置, 缩小中部两个火孔之间的距离, 增大两侧火孔与中部火孔的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其。
4、特征在于火道拉 砖采用错开布置方式, 改变了传统直线布置方式, 使相邻两块拉砖在高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改善气流在高度方向上流动时分布的均匀性。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火道 “W” 流动过程的每一个转弯处, 通过设置 U 型或倒 U 型的布置方式导流结构, 使气流转弯后 流向隔墙的背流区域, 保证烟气在火道内流动的均匀性, 同时保证传热的均匀性。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缩小中 部两个火孔之间的距离, 增大两侧火孔与中部火孔的距离是指 : 加长火孔与隔墙以及过火 孔的距离, 可延长火焰。
5、长度, 减少过火孔的过火量, 提高高温热气流的热利用效率。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火孔 下部的火焰高温区, 增加了火道拉砖的数量, 保证在高温下火道能够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 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4322 A 2 1/2 页 3 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和火孔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道拉砖和火孔布置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有色冶金行业使用的敞 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敞开式焙烧炉采用高温烟气与焙烧品间接加热的方法对焙烧品进行高温焙烧, 高 温烟气通过火道墙把热量传递至料箱中。
6、的焙烧品, 火道拉砖不仅对火道墙起到支撑和稳固 作用, 同时通过拉砖改变烟气的流动的方向, 达到使流场均匀化的效果 ; 在强制加热阶段, 外加燃料通过火孔加入到火道内进行燃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 烟气在火道内流动时存在严重的 “趋边效应” , 流动的不均匀性直接影响传热的 均匀性。 0004 2) 局部位置由于没有设拉砖, 使用过程中该区域由于高温以及料箱的侧压力, 容 易产生变形。 0005 3) 当在强制加热段往火道内加入燃气时, 由于流动的影响, 烟气通过火道隔墙过 火孔的过火量过多, 形成 “过火” 现象。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
7、提供一种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目的是通过调节火道拉砖的布置, 使火道内烟气流场更加均匀 ; 通过采用不等距火孔布置 的方式, 延长加入火道内燃气的火焰长度, 改变其流动方向 ; 通过局部增加火焰区拉砖数 量, 提高火道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焙烧炉内相邻 两个火道拉砖在高度方向上采用错开布置 ; 在火道 “W” 流动形式的每一个转弯处, 通过四 块拉砖形成U型或倒U型的布置 ; 采用不等距火孔布置的方式, 缩小中部两个火孔之间的距 离, 增大两侧火孔与中部火孔的距离。 0008 缩小中部两个火孔之间的距离, 增大。
8、两侧火孔与中部火孔的距离是指 : 加长火孔 与隔墙以及过火孔的距离。 0009 在火孔下部的火焰高温区, 增加了火道拉砖的数量。 0010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 : 通过火道拉砖的错开布置以及U型和倒U型的导流拉砖布置, 改善火道拉砖和隔墙的背流区的气体流动, 使火道气体流动更加均匀, 增加火道温度的均 匀性 ; 通过不等距火孔布置, 加长了火孔与隔墙以及过火孔的距离, 延长了火焰长度, 减少 了过火孔的过火量, 提高了高温热气流在火道内的传热效率 ; 通过局部增加拉砖数量, 提高 了火道结构的稳定性, 延长火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是现有的布置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
9、3134322 A 3 2/2 页 4 0012 图 2 为本发明的布置示意图。 0013 图中 : 1、 火孔 ; 2、 过火孔 ; 3、 火道拉砖 ; 4、 隔墙 ; 5、 U 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 如图所示本发明敞开式焙烧炉火道拉砖及火孔布置方法, 焙烧炉内相邻两个火道 拉砖 3 在高度方向上采用错开布置, 使相邻两块火道拉砖在高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使气流 在高度方向上流动时更加均匀, 改变了传统直线布置在拉砖背流区形成烟气滞留的现象。 0016 在火道 “W” 流动形式的每一个转弯处, 通过四块拉砖形成 U 型 5 或倒 U 型的导。
10、流 结构, 使气流转弯后流向隔墙 4 的背流区域, 保证烟气在火道内流动的均匀性, 同时保证传 热的均匀性 ; 缩小中部两个火孔 1 之间的距离, 增大两侧火孔 1 与中部火孔 1 的距离, 改变 其流动方向, 延长了火焰长度, 减少过火孔的过火量。 0017 缩小中部两个火孔1之间的距离, 增大两侧火孔1与中部火孔1的距离是指 : 加长 火孔 1 与隔墙 4 以及过火孔 2 的距离。 0018 在火孔1下部的火焰高温区, 增加了火道拉砖3的数量, 加强高温区火道结构的稳 定性。 0019 传统的火道火孔1布置方式中, 四个火孔的距离是等距的为L1, 当烧嘴从火孔1中 喷火时, 由于距离过火孔2和隔墙4距离近, 大量燃气从过火孔通过, 造成气流短路, 火焰过 短, 传热效率低等现象 ; 本发明通过缩短中间两个火孔的距离至 L3, 并把两边的两个火孔 向两边靠, 将其与中间火孔的距离延长至 L2, 使火孔距离过火孔 2 和隔墙 4 的距离增大, 通 过这种不等距的火孔布置方式, 使延长了从火孔喷出的火焰长度, 减少了从过火孔通过的 烟气量。 说 明 书 CN 103134322 A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4322 A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34322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