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290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29031 A *CN102929031A* (21)申请号 201210429474.9 (22)申请日 2012.10.31 G02F 1/1335(2006.01) G02F 1/1333(2006.01) G02F 1/1362(2006.01) G02F 1/133(2006.01) G06F 3/044(2006.01) (71)申请人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 发区西环中路 8 号 (72)发明人 王海生 吴俊纬 丁小梁 刘英。
2、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申健 (54) 发明名称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 驱动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涉及显示领域, 能够 提高制作时的良品率, 后续可采用减薄工艺, 使产 品厚度进一步减薄。本发明所述触摸显示装置, 包括 : 彩膜基板,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 : 基板、 设置 在所述基板上的传感层和彩膜层, 所述彩膜层包 括黑矩阵和多个由黑矩阵分隔而成的像素色块, 所述传感层与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 侧 ; 所述传感层包括 : 多个传感区域, 每一所。
3、述传 感区域均布设有同层并排排列的驱动线和感应 线。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 在基板上分区域布设驱 动线和感应线, 驱动线和感应线的设置位置均对 应于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 ; 制作黑矩阵及像素 色块, 按常规流程完成触摸显示装置的制造。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2 页 2 1. 一种彩膜基板,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 :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传感层和彩膜层, 所 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由黑矩阵分隔而成的像素色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
4、感层与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 ; 所述传感层包括 : 多个传感区域, 每一所述传感区域均布设有同层并排排列的驱动线 和感应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彩膜层设置在所述传感层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 线, 均设置在所述黑矩阵的遮挡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采用呈现回旋走线方式或者之字形走线方式, 排列在所述传感区 域内。 5. 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驱动线和传感线均为 金属走线或者透明导电走线。 6. 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线和传感线均包括 : 金属走线和沿所述金属走线布设且与所述金属走线相连 接的透明电极。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电极覆盖在所述金属走线之上, 或者, 铺设在所述金属走线的下方。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电极的边缘呈锯齿状, 且, 所述驱动线的透明电极的锯齿状边缘和所述感应线的透明电极的锯齿状边缘相对应, 呈互补状。 9. 根据权利要求 1-8 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6、: 驱动线引线和感应 线引线 ; 同一行所述传感区域的所述驱动线均连接至同一条所述驱动线引线, 同一列所述传感 区域的所述感应线均连接至同一条所述感应线引线。 10.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权利要求 1-9 任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 11. 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在基板上分区域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 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的设置位置均对应于黑矩 阵的遮挡位置 ; 制作黑矩阵及像素色块, 按常规流程完成彩膜基板的制造。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基板上分区域布设驱动线和感 应线, 具体包括 : 在基板上沉积金属层, 采用构。
7、图工艺, 在对应于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分区域布设金 属走线, 所述金属走线包括 : 所述驱动线的金属走线和所述感应线的金属走线 ; 沉积透明导电层, 采用构图工艺, 形成沿所述金属走线布设的透明电极。 13. 一种所述触摸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9031 A 2 2/2 页 3 在屏幕刷新周期的第一时段, 停止向所述驱动线施加驱动信号, 同时各栅线依次输出 开启信号, 以便数据线依次向各像素加载显示数据, 所述屏幕刷新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 二时段 ; 在屏幕刷新周期内的第二时段, 向所述驱动线施加驱动信号, 所述感应线接收触控信 号, 。
8、同时各栅线输出关闭信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9031 A 3 1/6 页 4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 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触摸显示器发展迅速, 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平板显示器。 从技术原理来区分, 触 摸显示器可分为 : 矢量压力传感、 电阻传感、 电容传感、 红外线传感和表面声波传感五种基 本类型, 按结构划分已发展为外挂式(Add on mode)、 内嵌式(On cell mode)和一体式(In cell mode) 三种类型。 000。
9、3 目前, 电容传感采用隔着绝缘层纵横交错的驱动线和感应线, 当手指 ( 或其它物 体 ) 靠近或触摸时, 会影响在触摸点附近相交叉的驱动线和感应线间的电容, 通过检测驱 动线和感应线间的电容变化就可以识别触摸点的位置。 0004 电容传感件(驱动线和感应线)结构较复杂, 为提高制作时的良品率, 现有内嵌式 电容触摸显示器一般是将传感件制作在彩膜基板的基板正面, 待传感件制作完毕后再将基 板翻转过来, 在基板的背面制作黑矩阵及红绿蓝色块, 但是, 翻转工艺以及后续的流片过程 也会明显降低产品的良品率, 并且传感件制作在基板的背面, 导致无法从背面对基板进行 减薄, 使得产品厚度比较大。 发明内。
10、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触摸显示装置 及其驱动方法, 能够提高制作时的良品率, 后续可采用减薄工艺, 使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7 一种彩膜基板,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 :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传感层和彩膜层, 所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和多个由黑矩阵分隔而成的像素色块, 0008 所述传感层与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 ; 0009 所述传感层包括 : 多个传感区域, 每一所述传感区域均布设有同层并排排列的驱 动线和感应线。 0010 可选地, 所述传感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
11、所述彩膜层设置在所述传感层上。 0011 优选地, 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线, 均设置在所述黑矩阵的遮挡位置。 0012 优选地, 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采用呈现回旋走线方式或者之字形走线方式, 排列 在所述传感区域内。 0013 可选地, 所述驱动线和传感线均为金属走线或者透明导电走线。 0014 优选地, 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均包括 : 金属走线和沿所述金属走线布设的透明电 极, 且所述透明电极与所述金属走线相连接。 0015 可选地, 所述透明电极覆盖在所述金属走线之上, 或者, 0016 铺设在所述金属走线的下方。 说 明 书 CN 102929031 A 4 2/6 页 5 0017 优选地。
12、, 所述透明电极的边缘呈锯齿状, 且, 0018 所述驱动线的透明电极的锯齿状边缘和所述感应线的透明电极的锯齿状边缘相 对应, 呈互补状。 0019 进一步地, 还包括 : 驱动线引线和感应线引线 ; 0020 每一所述传感区域的所述感应线连接至一条所述感应线引线, 位于同一行 / 列的 所述传感区域的所述驱动线, 连接至同一条所述驱动线引线。 0021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设置有所述的任一彩膜基板。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 包括 : 0023 在基板上分区域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 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的设置位置均对应于 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 ; 0024 制作黑矩阵及像素。
13、色块, 按常规流程完成彩膜基板的制造。 0025 进一步地, 所述在基板上分区域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 具体包括 : 0026 在基板上沉积金属层, 采用构图工艺, 在对应于黑矩阵的遮挡位置分区域布设金 属走线, 所述金属走线包括 : 所述驱动线的金属走线和所述感应线的金属走线 ; 0027 沉积透明导电层, 采用构图工艺, 形成沿所述金属走线布设的透明电极。 002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触摸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包括 : 0029 在屏幕刷新周期的第一时段, 停止向所述驱动线施加驱动信号, 同时各栅线依次 输出开启信号, 以便数据线依次向各像素加载显示数据, 所述屏幕刷新周期包括第一时段 和。
14、第二时段 ; 0030 在屏幕刷新周期内的第二时段, 向所述驱动线施加驱动信号, 所述感应线接收触 控信号, 同时各栅线输出关闭信号。 0031 本发明提供的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传感层为分 区域同层布设的驱动线和感应线, 且传感层与彩膜层位于基板(彩膜基板)的同侧, 因此制 作时, 传感层的驱动线和感应线可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完成, 制作工艺简单, 因此, 传感层与 彩膜层可位于基板的同一侧, 制作时无需翻转, 使得制作时的良品率提高, 且后续可采用减 薄工艺, 使得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附图说明 0032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触摸显示装置及彩膜基板的剖面结构。
15、示意图 ; 0033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传感层的分区域布线示意图 ; 0034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传感层的之字走线示意图 ; 0035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彩膜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 0036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彩膜基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 0037 图 6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驱动线和感应线在传感区域的布线示意图一 ; 0038 图 7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驱动线和感应线在传感区域的布线示意图二 ; 0039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 0040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形成黑矩阵后彩膜基板的示意图 ; 0041 图 10 为本发明。
16、实施例三中分区域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的流程图。 0042 图 11 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触摸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2929031 A 5 3/6 页 6 0043 附图标记说明 0044 10- 彩膜基板, 20- 阵列基板, 30- 液晶, 11- 基板, 12- 传感层, 0045 13- 彩膜层, 120- 传感区域, 121- 驱动线, 122- 感应线, 12b- 透明电极, 0046 12a- 金属走线, 131- 黑矩阵, 132- 像素色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能 够提高制作时。
17、的良品率, 后续可采用减薄工艺, 使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0048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 : 液晶面板、 电子纸、 OLED 面板、 手机、 平板电脑、 电视机、 显 示器、 笔记本电脑、 数码相框、 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4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 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0 实施例一 005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彩膜基板 10, 参照图 1、 图 2 所示, 该装置包括 : 基板 11、 设 置在基板11上的传感层12和彩膜层13, 彩膜层13包括黑矩阵和多个由黑矩阵分隔而成的 像素色块 ; 00。
18、52 传感层 12 与彩膜层 13 位于基板 11 的同一侧 ; 0053 传感层 12 包括 : 多个传感区域 120, 每一传感区域 120 均布设有同层并排排列的 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0054 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层12可设置在彩膜层13的上方或者下方, 但优选地, 传感层12 设置在基板 11 上, 彩膜层 13 则设置在传感层 12 上。 0055 本实施例所述彩膜基板, 如图 2 所示, 整个触摸显示区域被划分为多个传感区域 120, 每一传感区域120均布设有并排排列的驱动线121和感应线122, 驱动线121和感应线 122位于同一层, 之间存在互电容C, 当触摸屏。
19、被触摸时, 被触摸区域中的驱动线121和感应 线122间的互电容C发生变化, 引起电流或者脉冲信号发生变化, 确定出触摸点发生的传感 区域120, 从而确定出触摸点发生的横纵坐标, 实现寻址。 传感区域120的面积、 个数可根据 实际需求而定, 如可参考实际使用触摸时产生的接触面面积的大小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对 此不做限定。 0056 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可以是图 2 所示的并排回旋走线方式, 也可以是图 3 所 示的之字形走线方式, 其具体排列方式 ( 走线方式 ) 有多种, 本实施例对此也不做限定, 但 是采用回旋的走线方式能够提升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之间互电容。
20、 C 的大小, 从而提升 触摸灵敏度。 0057 本发明提供的彩膜基板, 其传感层为分区域同层布设的驱动线和感应线, 制作时 传感层可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完成, 制作工艺简单, 因此可将传感层设置在彩膜基板的内侧, 即传感层与彩膜层位于基板的同一侧, 制作时无需翻转, 可提高制作时的良品率, 且后续还 可采用减薄工艺, 将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0058 进一步地, 如图2所示, 所述的彩膜基板, 还包括 : 驱动线引线(D1Dn)和感应线 引线 (S1 Sn) ; 0059 同一行传感区域120的驱动线121连接至一条驱动线引线(D1Dn), 位于同一列 说 明 书 CN 102929031 A 。
21、6 4/6 页 7 传感区域 120 的感应线 122, 都连接至同一条感应线引线 (S1 Sn)。 0060 本实施例中, 采用上述连线方式能够实现互电容侦测。具体地, 驱动线 121 和感应 线 122 接收到的触摸信号, 经驱动线引线 (D1 Dn) 和感应线引线 (S1 Sn) 传递到阵列 基板, 由位于阵列基板上的传感器感应, 确定被触摸的传感区域 120, 从而实现寻址。 006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 : 上述的彩膜基板 10, 还包括 : 阵列基板 20, 和夹设在彩膜基板 10、 阵列基板 20 之间的液晶 30。所述触摸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可以 采用垂直电场模式。
22、, 也可以采用水平电场模式。 0062 本发明提供触摸显示装置, 传感层可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完成, 制作工艺简单, 因此 可将传感层设置在彩膜基板的内侧, 制作时无需翻转, 制作时的良品率提高, 且后续还可采 用减薄工艺, 将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0063 实施例二 006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彩膜基板, 区别于实施例一所述,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 0065 彩膜层 13 包括黑矩阵 131 和多个由黑矩阵 131 分隔而成的像素色块 132, 传感层 120 的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均设置在黑矩阵 131 的遮挡位置。 0066 彩膜层 13 包括若干个红绿蓝 (R/G/B。
23、) 像素色块 132, 每一像素色块 132 的周围均 遮挡有防漏光的黑矩阵131, 传感层12可设置在彩膜层13的下方, 也可设置在彩膜层13的 上方, 但传感层 12 上的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均布设在黑矩阵 131 的遮挡位置, 以提高 像素的开口率。例如图 5 所示, 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采用回旋走线方式, 并排布设在相 邻黑矩阵131的对应位置, 黑矩阵131遮挡驱动线121和感应线122, 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 0067 其中, 可选地, 所述驱动线和传感线均为金属走线或者透明导电走线。 0068 金属线传导性好, 阻抗小, 但一般不透光, 透明导电材料如。
24、 ITO 透光但传导性不 好, 阻抗大, 因此, 优选地, 如图 6 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均包括 : 金属走线 12a 和沿金属走线布设的透明电极 12b, 且透明电极 12b 与金属走线 12a 相连接。 0069 为降低每条感应线 ( 驱动线 121 或感应线 122) 的阻抗, 本发明采用金属走线 + 透 明电极的布线方法, 即可降低感应线的阻抗, 增加互容, 提高触摸灵敏度, 又不影响像素开 口率。 0070 其中, 可选地, 所述透明电极12b可覆盖在金属走线12a之上, 或者, 也可铺设在金 属走线 12a 的下方。透明电极 12b 覆盖在金属。
25、走线 12a 之上, 可对金属走线 12a 起到保护 作用, 防止金属走线12a在后续制造工序(如制作黑矩阵及像素色块等)发生断线不良 ; 而 透明电极 12b 铺设在金属走线 12a 的下层, 制作时只需要一次构图工艺即可完成透明电极 12b 和金属走线 12a, 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0071 进一步优选地, 如图 7 所示, 透明电极 12b 的边缘呈锯齿状, 且, 驱动线 121 的透明 电极的锯齿状边缘和感应线 122 的透明电极的锯齿状边缘相对应, 呈互补状。 0072 透明电极 12a 的边缘做成锯齿状, 且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二者透明电极的边 缘对应。
26、互补, 能够增加电极板的正对面积,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驱动线121和感应线122之 间互电容 C 的大小, 提升触摸灵敏度。 007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设置有所述的任一彩膜基板。 0074 本发明提供触摸显示装置, 驱动线和感应线均设置在黑矩阵的遮挡位置, 像素开 口率高, 而且制作工艺简单, 制作时无需翻转基板, 可提高制作时的良品率, 且后续还可采 说 明 书 CN 102929031 A 7 5/6 页 8 用减薄工艺, 将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0075 实施例三 0076 本发明实施里还提供一种彩膜基板的制造方法, 如图 8 所示, 该方法包括 : 0077 步骤 10。
27、1、 在基板上分区域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 所述驱动线和感应线的设置位置 均对应于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 ; 0078 本步骤在对应于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 分区域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参照图 2 所示, 传感层的整个触摸显示区域被划分为多个传感区域 120, 在每一传感区域 120 内, 沿 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并排布设驱动线 121 和感应线 122, 走线方式不做限定。 0079 步骤 102、 制作黑矩阵及像素色块, 然后按常规流程完成彩膜基板的制造。 0080 在完成传感层的驱动线121和感应线122布设后, 不翻转基板, 本步骤继续在传感 层上制作黑矩阵 131, 遮盖驱动线和感应线如图。
28、 9 所示, 然后制作除红绿蓝像素色块 132 如 图 5 所示。然后, 按常规流程完成彩膜基板的制造, 如果是垂直电场模式, 继续制作公共电 极及取向层 ; 如果是水平电场模式, 则不需要在彩膜基板上制作公共电极, 公共电极位于阵 列基板。 0081 另外, 需注意 : 传感层可设置在彩膜层 ( 包括黑矩阵和像素色块 ) 的上方或下方, 因此步骤101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 及步骤102制作黑矩阵和红绿蓝像素色块, 执行的先后 顺序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82 本发明提供彩膜基板制作方法, 现在彩膜基板的基板内侧布设驱动线和感应线, 形成传感层 ; 然后。
29、无需翻转基板, 直接在传感层上继续制作黑矩阵和红绿蓝像素色块, 按常 规流程完成触摸显示装置的制造, 制作工艺简单, 像素开口率高, 制作时的良品率提高, 且 后续还可采用减薄工艺, 将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0083 具体地, 步骤 101 具体包括 : 0084 步骤 1011、 在基板上沉积金属层, 采用构图工艺, 对应于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分 区域布设金属走线, 所述金属走线包括 : 驱动线的金属走线和感应线的金属走线 ; 0085 步骤 1012、 沉积透明导电层, 采用构图工艺, 形成沿金属走线布设的透明电极。 0086 本实施例所述的透明电极的材质为 : 氧化铟锡、 氧化铟锌、 氧。
30、化铝锌中的一种或多 种。本实施例中, 也可先执行步骤 1012, 对应于预设黑矩阵的遮挡位置分区域布设透明电 极 ; 再执行步骤 1011, 形成沿所述透明电极布设的金属走线, 既金属走线也可设置在透明 电极的上方。 0087 本发明采用金属走线 + 透明电极的布线方法, 即可降低感应线的阻抗, 同时提升 感应灵敏性, 又不影响像素的开口率。 0088 本实施例所述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 制作过程无需翻转, 工艺简单, 制作时的良品 率提高, 且后续还可采用减薄工艺, 将产品厚度进一步减薄。 008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方法用以制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彩膜基板, 实际上并 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方。
31、式, 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0090 实施例四 009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触摸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如图 11 所示, 该方法包 括 : 0092 201、 在屏幕刷新周期的第一时段 ( 显示时段 ), 停止向驱动线施加驱动信号, 同时 说 明 书 CN 102929031 A 8 6/6 页 9 各栅线依次输出开启信号, 以便数据线依次向各像素加载显示数据, 所述屏幕刷新周期包 括为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 ; 0093 202、 在屏幕刷新周期内的第二时段 ( 触摸时段 ), 向驱动线施加驱动信号, 所述感 应线接收触控信号, 同时各栅线输出关闭信号。 0094 该方法中将一帧画面播放的。
32、时间划分为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 如图 11 所示, 一般 显示装置的刷新频率为 60HZ, 即屏幕刷新周期 ( 播放一帧画面所用时间 ) 约为 16.67ms, 一 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将第一时段即加载显示时段设置为 12.67ms, 第二时段即触摸显示时 段设置为 4ms。 0095 第一时段 ( 一帧的 12.7ms 时间段 ), 驱动线没有信号 ( 处于切断状态 ), 感应线停 止接收信号 ; 同时各栅线开始依次输出开启信号, 逐行打开以加载显示数据, 把每个像素充 电至所需电压, 触摸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第二时段 ( 一帧剩余的 4ms 的时间里 ), 驱动线上 施加有驱动信号, 这时。
33、如果触摸, 会在感应线上产生电容耦合信号, 经驱动线和感应线输入 CPU, CPU 执行程序输出相应的结果 ; 同时第二时段内, 虽然各栅线输出关闭信号使薄膜晶 体管关闭, 但因在第一时段内已将每个像素充电至所需电压, 因此在第二时段, 触摸显示装 置画面仍保持在第一时段的状态。 009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只在第一时段向驱动线施加驱动 信号, 感应线接收触控信号, 但是该时段极短, 远小于人的平均反应时间 0.1s, 因此不影响 用户使用, 也不产生视觉影响。 009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分时段驱动触摸显示装置的显示 部分和触摸部分, 在驱。
34、动线上加载有驱动信号时, 因每个像素已充电至所需电压, 因此此时 接收触摸信号, 触摸显示装置画面仍保持在第一时段的状态, 显示效果不受触摸的影响。 0098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102929031 A 9 1/6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9031 A 10 2/6 页 11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9031 A 11 3/6 页 12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9031 A 12 4/6 页 13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9031 A 13 5/6 页 14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9031 A 14 6/6 页 15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9031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