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26985.9 (22)申请日 2014.11.10 F16K 1/00(2006.01) F16K 1/36(2006.01) F16K 1/32(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布莱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地址 401320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纺织三村 (72)发明人 王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50217 代理人 王明书 (54) 发明名称 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57) 摘要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 阀, 包括驱动机构、 阀芯杆、 阀体、 阀座和下阀盖,。
2、 其中, 所述阀座上部为圆筒形, 且在圆筒形部分的 周向开设有多圈一级降压孔, 阀座底部设有连通 介质流出通道的出液口, 所述阀芯杆一端设有与 阀芯杆一体, 并伸入阀座出液口中的启闭段, 所述 启闭段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 增设有套筒和孔板, 所述套筒也呈圆筒状, 且两端敞口, 套筒外径小于 阀座上部的内径, 套筒内套于阀座上部, 套筒壁周 向设有多圈二级降压孔, 所述孔板位于阀座与下 阀盖之间, 所述孔板上设有连通出液口和介质流 出通道的多个三级降压孔。本发明的角型高压耐 冲蚀调节阀能够有效降压, 从而减缓介质对阀芯 和阀座的冲蚀。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900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04 CN 104390016 A 1/1 页 2 1. 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包括驱动机构、 阀芯杆、 阀体、 阀座和下阀盖, 所述驱动机构 连接阀芯杆, 所述阀体上设有配合插入阀芯杆的通孔, 所述阀芯杆与阀体之间设有填料, 所 述填料通过压盖和压板压紧, 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介质流入通道, 所述下阀盖与阀体连接, 所 述阀座位于阀体与下阀盖之间, 下阀盖设有介质流出通道, 所述介质流入通道与介质流出 通道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上部为圆筒形。
4、, 且在圆筒形部分的周向开设有多圈一级降 压孔, 阀座底部设有连通介质流出通道的出液口, 所述阀芯杆一端设有与阀芯杆一体, 并伸 入阀座出液口中的启闭段, 所述启闭段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 增设有套筒和孔板, 所述套筒 也呈圆筒状, 且两端敞口, 套筒外径小于阀座上部的内径, 套筒内套于阀座上部, 套筒壁周 向设有多圈二级降压孔, 所述孔板位于阀座与下阀盖之间, 所述孔板上设有连通出液口和 介质流出通道的多个三级降压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上的一级降 压孔与套筒上的二级降压孔错开布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的出液口朝 孔板一侧呈扩口状。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的出液口与 阀芯杆一端的启闭段斜面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启闭段为硬质合 金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板与下阀盖之 间、 阀座与孔板之间、 套筒与阀体之间均设有垫片。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的通孔内还 设有外套于阀芯杆的导向套, 通孔内设有环形支承台, 所述导向套与环形支承台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6、 CN 104390016 A 2 1/4 页 3 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带有闭合元件的切断装置, 闭合元件至少有打开和闭合运动的分力垂 直于闭合面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公知的角型阀门构造是由阀体、 阀座、 导向环、 阀芯、 阀芯杆、 上阀盖组成, 阀 芯与阀座接触形成密封线来切断介质, 或者阀芯与阀座之间有一定间隙来调节流量。在阀 前和阀后压差高、 介质中有硬颗粒时, 介质往往对阀芯和阀座产生冲蚀, 对密封线进行破 坏, 影响阀门寿命和调节精度。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7、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压, 从而 减缓介质对阀芯和阀座的冲蚀的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包括驱动机构、 阀芯杆、 阀体、 阀座和下阀盖, 所述驱动机构连 接阀芯杆, 所述阀体上设有配合插入阀芯杆的通孔, 所述阀芯杆与阀体之间设有填料, 所述 填料通过压盖和压板压紧, 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介质流入通道, 所述下阀盖与阀体连接, 所述 阀座位于阀体与下阀盖之间, 下阀盖设有介质流出通道, 所述介质流入通道与介质流出通 道连通, 其中, 所述阀座上部为圆筒形, 且在圆筒形部分的周向开设有多圈一级降压孔, 阀 座底部设有连通介质流出通。
8、道的出液口, 所述阀芯杆一端设有与阀芯杆一体, 并伸入阀座 出液口中的启闭段, 所述启闭段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 增设有套筒和孔板, 所述套筒也呈圆 筒状, 且两端敞口, 套筒外径小于阀座上部的内径, 套筒内套于阀座上部, 套筒壁周向设有 多圈二级降压孔, 所述孔板位于阀座与下阀盖之间, 所述孔板上设有连通出液口和介质流 出通道的多个三级降压孔。 000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 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 启闭段插入阀座的出液口, 并与阀座 紧密配合, 阀门从关闭状态转换至打开状态时, 驱动机构带动阀芯杆上移, 阀芯杆下端的启 闭段也随之上移, 启闭段与阀座之间出现环形的间隙, 此时, 阀门处于打开的。
9、状态, 高压的 介质从阀体的介质流入通道流入, 首先经阀座圆筒形部分降压, 介质从一级降压孔中进入 阀座圆筒形内 ; 其次, 由于阀座上部设有套筒, 且套筒壁周向设有多圈二级降压孔实现二次 降压, 并进入套筒内部, 阀座底部的出液口打开, 所以介质从出液口流出 ; 再次, 阀座与下阀 盖之间设有孔板, 所以介质还要经过孔板上的三级降压孔。最后介质从下阀盖的介质流出 通道流出。 当阀门从打开状态转换至关闭状态时, 驱动机构带动阀芯杆下移, 阀芯杆下端的 启闭段也随之下移, 启闭段与插入阀座的出液口中, 且启闭段与阀座紧密配合, 从而将出液 口关闭, 此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本发明经过阀座上的一级。
10、降压孔, 套筒上的二级降压孔和 孔板上的三级降压孔, 经三次降压, 从而降低介质的压力, 这样介质对阀芯和阀座产生冲蚀 可以大大地减小, 有利于延长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说 明 书 CN 104390016 A 3 2/4 页 4 0006 进一步, 所述阀座上的一级降压孔与套筒上的二级降压孔错开布置。这样布置的 话, 从一级降压孔进入的介质就不会直接进入二级降压孔中, 而是在套筒和阀座之间形成 的间隙中改变流动方向后, 然后再进入套筒的二级降压孔中, 这样就能更大程度上对介质 进行降压。 0007 进一步, 所述阀座的出液口朝孔板一侧呈扩口状。 孔板位于阀座与下阀盖之间, 出 液口朝孔板一侧呈。
11、扩口状, 这样孔板上的三级降压孔在孔板上的分布面积更大, 孔之间较 疏, 从而提高孔板的降压效果。 0008 进一步, 所述阀座的出液口与阀芯杆一端的启闭段斜面配合。 当阀门关闭时, 因启 闭段与阀座斜面配合, 所以形成锥形的密封面, 密封的面积大, 密封效果更好。 0009 进一步, 所述启闭段为硬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材料的启闭段强度、 刚性、 耐蚀性 能非常好, 从介质流入通道进入的介质压力较高, 直接会冲刷启闭段, 所以启闭段的强度、 刚性和耐蚀性要求较高。 0010 进一步, 所述孔板与下阀盖之间、 阀座与孔板之间、 套筒与阀体之间均设有垫片。 设置垫片能加强孔板与下阀盖之间、 阀座与。
12、孔板之间、 套筒与阀体之间的密封, 防止发生介 质泄漏。 0011 进一步, 所述阀体的通孔内还设有外套于阀芯杆的导向套, 通孔内设有环形支承 台, 所述导向套与环形支承台配合。 阀芯杆在导向套内上下移动, 从而控制阀门的打开和关 闭, 在导向套的导向作用下 , 阀芯杆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图 1 是本发明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实施例中阀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实施例中阀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图 1 的局部放大图 ; 图 4 是本发明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实。
13、施例中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 驱动机构 1、 阀芯杆 2、 启闭段 3、 阀体 4、 阀座 5、 介质流 入通道 51、 一级降压孔 52、 下阀盖 6、 与介质流出通道 61、 填料 7、 孔板 8、 三级降压孔 81、 套 筒 9、 二级降压孔 91、 导向套 10、 垫片 11、 压盖 12、 压板 13。 0014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 一种角型高压耐冲蚀调节阀, 包括驱动机构 1、 阀芯杆 2、 阀体 4、 阀座 5 和下阀盖 6, 驱动机构 1 可以是手动、 电动。
14、、 气动等类型, 本实施例中, 驱动机 构 1 为手动式, 驱动机构 1 连接阀芯杆 2, 阀体 4 上设有配合插入阀芯杆 2 的通孔, 阀芯杆 2 与阀体 4 之间设有填料 7, 填料 7 通过压盖 12 和压板 13 压紧, 压盖 12 也插入到阀芯杆 2 与 阀体 4 之间的间隙中, 压盖 12 的下端与填料 7 的上端相抵, 压板 13 压在压盖 12 的上端, 然 后压盖 12 通过至少三个螺栓与阀体 4 连接, 本实施例中, 压盖 12 上设有三个固定的螺栓, 阀体 4 上还设有介质流入通道 51, 下阀盖 6 与阀体 4 通过螺杆和螺母连接, 阀座 5 位于阀 体 4 与下阀盖 。
15、6 之间, 下阀盖 6 设有介质流出通道 61, 介质流入通道 51 与介质流出通道 61 说 明 书 CN 104390016 A 4 3/4 页 5 连通, 介质流入通道 51 流入端、 介质流出通道 61 流出端均设有连接座, 通过连接座连接法 兰, 然后分别连接介质流入管道、 介质流出管道, 其中, 阀座 5 上部为圆筒形, 且在圆筒形部 分的周向开设有多圈一级降压孔 52, 本实施例中设有四圈一级降压孔 52, 每圈设有八个一 级降压孔 52, 阀座 5 底部设有连通介质流出通道 61 的出液口, 阀芯杆 2 一端设有与阀芯杆 2 一体, 并伸入阀座 5 出液口中的启闭段 3, 启闭。
16、段 3 呈上大下小的圆锥状, 增设有套筒 9 和 圆盘状的孔板 8, 套筒 9 也呈圆筒状, 且两端敞口, 套筒 9 外径小于阀座 5 上部的内径, 套筒 9 内套于阀座 5 上部, 套筒 9 壁周向设有多圈二级降压孔 91, 本实施例中, 设有四圈二级降 压孔 91, 每圈设有八个二级降压孔 91, 孔板 8 位于阀座 5 与下阀盖 6 之间, 下阀盖 6 上设有 放置孔板 8 的支承台, 孔板 8 被压在阀座 5 与下阀盖 6 之间, 如图 4 所示, 孔板 8 上设有连 通出液口和介质流出通道 61 的多个三级降压孔 81, 本实施例中, 孔板 8 上设有三圈均匀分 布的三级降压孔 81。
17、, 三圈三级降压孔 81 由内到外分别是四个、 八个和十二个。 0015 本实施例中, 阀座5上的一级降压孔52与套筒9上的二级降压孔91错开布置。 这 样布置的话, 从一级降压孔 52 进入的介质就不会直接进入二级降压孔 91 中, 而是在套筒 9 和阀座 5 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改变流动方向后, 然后再进入套筒 9 的二级降压孔 91 中, 这样 就能更大程度上对介质进行降压。 0016 阀座 5 的出液口朝孔板 8 一侧呈扩口状。孔板 8 位于阀座 5 与下阀盖 6 之间, 出 液口朝孔板 8 一侧呈扩口状, 这样孔板 8 上的三级降压孔 81 在孔板 8 上的分布面积更大, 三级降压孔 8。
18、1 之间较疏, 从而提高孔板 8 的降压效果 阀座 5 的出液口与阀芯杆 2 一端的启闭段 3 斜面配合。当阀门关闭时, 因启闭段 3 与 阀座 5 斜面配合, 所以形成锥形的密封面, 密封的面积大, 密封效果更好。 0017 启闭段3为硬质合金材料。 硬质合金材料的启闭段3强度、 刚性、 耐蚀性能非常好, 从介质流入通道 51 进入的介质压力较高, 直接会冲刷启闭段 3, 所以启闭段 3 的强度、 刚性 和耐蚀性要求较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其耐蚀性能, 硬质合金芯座在装配之前进行 1 2 深 冷处理, 使其晶粒进一步细化, 并析出残余奥氏体组织, 从而使硬质合金的强度、 刚性、 耐蚀 性能更进一。
19、步提升, 从而提升阀门的耐冲蚀寿命。 0018 孔板 8 与下阀盖 6 之间、 阀座 5 与孔板 8 之间、 套筒 9 与阀体 4 之间均设有垫片 11。设置垫片 11 能加强孔板 8 与下阀盖 6 之间、 阀座 5 与孔板 8 之间、 套筒 9 与阀体 4 之 间的密封, 防止发生介质泄漏。 0019 阀体4的通孔内还设有外套于阀芯杆2的导向套10, 通孔内设有环形支承台, 导向 套 10 与环形支承台配合。阀芯杆 2 在导向套 10 内上下移动, 从而控制阀门的打开和关闭, 在导向套 10 的导向作用下, 阀芯杆 2 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移。 0020 具体工作原理 : 如图 1 所示。
20、, 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 启闭段 3 插入阀座 5 的出液口, 并与阀座 5 紧密配 合, 阀门从关闭状态转换至打开状态时, 驱动机构 1 带动阀芯杆 2 上移, 阀芯杆 2 下端的启 闭段 3 也随之上移, 启闭段 3 与阀座 5 之间出现环形的间隙, 此时, 如图 2 所示, 阀门处于打 开的状态, 高压的介质从阀体 4 的介质流入通道 51 流入, 首先经阀座 5 圆筒形部分降压, 介 质从一级降压孔 52 中进入阀座 5 圆筒形内 ; 其次, 由于阀座 5 上部设有套筒 9, 且套筒 9 壁 周向设有多圈二级降压孔 91 实现二次降压, 并进入套筒 9 内部, 阀座 5 底部的出液口打。
21、开, 所以介质从出液口流出 ; 再次, 阀座5与下阀盖6之间设有孔板8, 所以介质还要经过孔板8 说 明 书 CN 104390016 A 5 4/4 页 6 上的三级降压孔 81。最后介质从下阀盖 6 的介质流出通道 61 流出。当阀门从打开状态转 换至关闭状态时, 驱动机构 1 带动阀芯杆 2 下移, 阀芯杆 2 下端的启闭段 3 也随之下移, 启 闭段 3 与插入阀座 5 的出液口中, 且启闭段 3 与阀座 5 紧密配合, 从而将出液口关闭, 此时 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002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 过多描述。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
22、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 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CN 104390016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90016 A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90016 A 8 3/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90016 A 9 4/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90016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