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4737280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4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56623.6

申请日:

2013.02.22

公开号:

CN103101268A

公开日:

2013.05.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32B 27/08登记生效日:201808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汾湖镇汾湖大道558号变更后权利人: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镇汾湖大道558号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32B 27/0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李华 朱锡罡 孙向东 张公福 唐超变更后:李华 唐超|||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32B 27/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苏州固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汾湖镇汾湖大道558号变更后: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汾湖镇汾湖大道558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32B 27/08申请日:20130222|||公开

IPC分类号:

B32B27/08; B32B27/30; B32B27/18; B29C47/06; B29C41/32; B29C55/14

主分类号:

B32B27/08

申请人:

苏州固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华; 朱锡罡; 孙向东; 张公福; 唐超

地址:

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汾湖镇汾湖大道55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郭晓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5-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0.1-10重量份的消光剂、0.1-10重量份的钛白粉、10-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0-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本发明通过对聚偏氟乙烯层的组分及组分含量进行调整,使得制备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表面为磨砂面,因此,其与EVA的粘结力大,无需再进行表面处理,简化了流程。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5‑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0.1‑10重量份的消光剂、0.1‑10重量份的钛白粉、10‑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0‑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光剂为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厚度比为(5‑80):(2‑100):(5‑8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中间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时,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5):(1‑5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且平均分子量为500000‑1500000,所述的消光剂为纳米级,所述的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为1‑100μm,而所述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的级别则分别为分析纯。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0‑500000,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为3000‑600000。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偏氟乙烯潜溶液、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的溶液、聚偏氟乙烯潜溶液进行三层共挤;然后流延于60‑180℃不锈钢转轴上,经烘干成型得到片型聚偏氟乙烯;将片型聚偏氟乙烯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脱挥、定型、表面处理、切边得到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厚度比为(5‑80):(2‑100):(5‑80),而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潜溶液包括5‑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0.1‑10重量份的消光剂、0.1‑10重量份的钛白粉、10‑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0‑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所述的消光剂为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通过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解在二甲苯溶剂中形成,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通过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形成、而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溶液则通过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后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形成。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且平均分子量为500000‑1500000,所述的消光剂为纳米级,所述的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为1‑100μm,而所述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的级别则分别为分析纯,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0‑500000,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则为3000‑60000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中间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时,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5):(1‑50)。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户外耐候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很好的热稳定性、优良的耐玷污性和灭菌能力、可有效阻隔紫外线、完全抵御日光降解、高介电强度和体积电阻率等特殊性能,而且较其他氟聚物生产成本低,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太阳能电池背板中电气绝缘层两侧应用的主要是光滑面聚氟乙烯(PVF)和光滑面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这种光滑面的聚偏氟乙烯和聚氟乙烯与EVA的粘结力较小,表面需经过处理才能使背板与EVA有较好的粘结,因此,需要一种无需进行表面处理即可与EVA有较好的粘结力的背板,尤其是制作背板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化学性、户外耐候性、抗紫外线性、机械性能强,且表面磨砂与EVA有粘接力大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中间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5‑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0.1‑10重量份的消光剂、0.1‑10重量份的钛白粉、10‑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0‑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进一步,所述的消光剂为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而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厚度比可为(5‑80):(2‑100):(5‑80)。
更近一步,当所述的中间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时,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可为:(1‑5):(1‑50)。
此外,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且平均分子量为500000‑1500000,所述的消光剂为纳米级,所述的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为1‑100μm,而所述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的级别则分别为分析纯。
而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0‑500000,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为3000‑600000。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偏氟乙烯潜溶液、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的溶液、聚偏氟乙烯潜溶液进行三层共挤;然后流延于60‑180℃不锈钢转轴上,经烘干成型得到片型聚偏氟乙烯;将片型聚偏氟乙烯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脱挥、定型、表面处理、切边得到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而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潜溶液包括5‑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0.1‑10重量份的消光剂、0.1‑10重量份的钛白粉、10‑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0‑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其中,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通过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解在二甲苯溶剂中形成,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通过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形成、而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溶液则通过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后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形成。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消光剂为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且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厚度比可为(5‑80):(2‑100):(5‑80)。
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且平均分子量为500000‑1500000,所述的消光剂为纳米级,所述的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为1‑100μm,而所述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的级别则分别为分析纯。且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0‑500000,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则为3000‑600000。
在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当所述的中间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时,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5):(1‑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聚偏氟乙烯层的组分及组分含量进行调整,使得制备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表面为磨砂面,因此,其与EVA的粘结力大,无需再进行表面处理,简化了流程,此外,本发明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还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户外耐候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很好的热稳定性、优良的耐玷污性和灭菌能力、可有效阻隔紫外线、完全抵御日光降解、高介电强度和体积电阻率等特殊性能,而且较其他氟聚物生产成本低,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1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剖视图;
图2为对比例2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剖视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上层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   
3、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1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3及对比例1中,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均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PVDF)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即为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上层1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下层3,而所述的中间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2。
实施例1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5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0.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0.1重量份的钛白粉、1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
实施例1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0.1重量份的钛白粉和0.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溶于1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将5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加入该溶液中,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得到聚偏氟乙烯潜溶液(PVDF潜溶液)。将PVDF潜溶液、PMMA溶液(PMMA的分子量为30000)、PVDF潜溶液三层共挤,再流涎于60℃不锈钢转轴上,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将其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脱挥、定型、表面处理、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共挤流延的时候,PMMA是乙酸乙酯溶解的PMMA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用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分子量为500000,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平均粒径为1μm,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30μm,每个PVDF单层厚度为10μm,中间层(PMMA层)厚度为10μm。
三者流延时,PVDF潜溶液、PMMA溶液、PVDF潜溶液都是由真空计量泵控制的,按流出的量计算。按三者的厚度要求,需要多少量就从计量泵中挤出多少。在本实施例中,挤出的量与厚度成正比,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与此相同。
实施例2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1重量份的钛白粉、45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5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实施例2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5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45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将1重量份的钛白粉、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得到PVDF潜溶液。将PVDF潜溶液、PMMA溶液(PMMA的分子量为100000)、PVDF潜溶液三层共挤,再流涎于150℃不锈钢转轴上,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将其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脱挥、定型、表面处理、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共挤流延的时候,PMMA是乙酸乙酯溶解的PMMA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分子量为1000000,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平均粒径为10μm,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30μm,每个PVDF单层厚度为10μm,中间PMMA层厚度为10μm。
 
实施例3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1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10重量份的钛白粉、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实施例3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将10重量份的钛白粉、1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得到PVDF潜溶液。将PVDF潜溶液、PMMA溶液(PMMA的分子量为6000000)、PVDF潜溶液三层共挤,再流涎于180℃不锈钢转轴上,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将其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脱挥、定型、表面处理、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共挤流延的时候,PMMA是乙酸乙酯溶解的PMMA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分子量为1500000,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平均粒径为100μm,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30μm,每个PVDF单层厚度为10μm,中间PMMA层厚度为10μm。
 
对比例1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0.0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0.05重量份的钛白粉、5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4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实施例2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4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5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将0.05重量份的钛白粉、0.0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得到PVDF潜溶液。将PVDF潜溶液、PMMA溶液(PMMA的分子量为1000000)、PVDF潜溶液三层共挤,再流涎于150℃不锈钢转轴上,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将其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脱挥、定型、表面处理、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共挤流延的时候,PMMA是乙酸乙酯溶解的PMMA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分子量为1000000,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平均粒径为10μm,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30μm,每个PVDF单层厚度为10μm,中间PMMA层厚度为10μm。
 
对比示例2
图2为对比例2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纯PVDF层,即包括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上层1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下层3。
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1重量份的钛白粉、45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5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对比例2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5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45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将1重量份的钛白粉、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得到PVDF潜溶液。将PVDF潜溶液两层共挤,再流涎于150℃不锈钢转轴上,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将其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脱挥、定型、表面处理、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分子量为10000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平均粒径为10μm,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对比例2制备所得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30μm。
在上述实施例中,PMMA具有高透明度,低价格,耐光老化性优异,在户外放置数年而不着色,它还有不易破碎,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因此,选取PMMA作为中间层,可明显提高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耐老化性。
而若聚偏氟乙烯树脂分子量小于500000,则PVDF潜溶液不易成膜,即使成膜后,膜的抗拉伸力也很小,不能符合要求。若聚偏氟乙烯树脂分子量大于1500000,则不利于钛白粉在PVDF潜溶液分散,不容易得到均与的PVDF潜溶液。因此,优选地,聚偏氟乙烯树脂分子量在500000和1500000之间。
若PMMA分子量小于30000,则成膜后,膜的力学性能不能达到要求。若PMMA分子量大于6000000,则PMMA不易溶于乙酸乙酯中,使得制膜工艺变得复杂。因此,优选地,PMMA分子量在30000和6000000之间。
而如果抗紫外线助剂(例如,钛白粉)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则首先原料成本高,工业化可能性变小,其次是因微粒本身发生团聚而不利于抗紫外线助剂与其他组分共混。如果抗紫外线助剂的平均粒径大于100μm,则不利于抗紫外线助剂均匀的分散于PVDF潜溶液中,容易有大的颗粒物或块状物产生。因此,抗紫外线助剂(例如,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100μm。
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磷酸三甲酚酯等),可起改善挤出性能的作用。消光剂二氧化硅或者是硅藻土的加入使聚偏氟乙烯薄膜具有了磨砂性,消光剂二氧化硅或者是硅藻土的平均粒径为纳米级便于消光剂在树脂中的分散,是磨砂面均匀。
在各个实施例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聚偏氟乙烯树脂含量少,则PVDF潜溶液不易成膜;如果聚偏氟乙烯树脂含量多,则聚偏氟乙烯树脂不能均匀分散于溶液中。如果钛白粉的含量少,则膜的抗紫外线性能低;如果钛白粉的含量过多,则抗紫外线效果不会因为含量增多而增大,因此没有必要使抗紫外线助剂的含量过多,以致成本提高。N,N‑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主要作为溶剂来分散聚偏氟乙烯树脂和钛白粉,因此溶剂的含量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即,优选地,磷酸三苯酯: N,N‑二甲基甲酰胺:钛白粉: 消光剂:聚偏氟乙烯的比例为(0‑30):(10‑300):(0.1‑10):(0.1‑10):(5‑50)。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三层共挤法制备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不锈钢转轴温度控制在60‑180℃为了便于溶剂的挥发,使溶液快速成膜,如果温度超过180℃,部分物质受热发生变化,则影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性能。该法既能节省PVDF潜溶液的用量,还能提高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耐老化性和抗拉伸性,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具体实施中可根据材料的不同要求拉伸制备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实施例1‑3和对比示例1‑2所得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检测结果见下表1。

由表1 可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得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表面性能优异,在添加了PMMA后,薄膜复合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如上述实施例只采用了PMMA作为中间层,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EVA与PMMA混合物作为中间层也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其中,当选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在制备EVA溶液时,利用二甲苯溶剂溶解,而当选用EVA与PMMA混合物时,在制备EVA和PMMA的混合溶液时,选用乙酸乙酯溶剂溶解。且在制备EVA和PMMA的混合溶液时,EVA与PMMA的重量比优选:(1‑5):(1‑50)。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0126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15 CN 103101268 A *CN103101268A* (21)申请号 201310056623.6 (22)申请日 2013.02.22 B32B 27/08(2006.01) B32B 27/30(2006.01) B32B 27/18(2006.01) B29C 47/06(2006.01) B29C 41/32(2006.01) B29C 55/14(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固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汾湖镇汾 湖大道 558 号 (72)发明。

2、人 李华 朱锡罡 孙向东 张公福 唐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郭晓敏 (54) 发明名称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 制备方法, 其中,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两个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聚 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的中间层包括乙 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 少一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 包括5-5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0.1-10重量 份的消光剂、 0.1-10 重量份的钛白粉、 10-300 重。

3、 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 0-30 重量份的磷酸 三苯酯。本发明通过对聚偏氟乙烯层的组分及组 分含量进行调整, 使得制备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 表面为磨砂面, 因此, 其与 EVA 的粘结力大, 无需 再进行表面处理, 简化了流程。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01268 A CN 103101268 A *CN103101268A* 1/2 页 2 1.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

4、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 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的中间层包括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 5-5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 烯树脂、 0.1-10 重量份的消光剂、 0.1-10 重量份的钛白粉、 10-300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 酰胺和 0-30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消光剂为 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磨砂面聚 偏氟乙烯层、 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厚。

5、度比为 (5-80) :(2-100) :(5-80)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的中间层 为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时, 所述的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 :(1-5) :(1-50) 。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偏氟乙 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且平均分子量为 500000-1500000, 所述的消光 剂为纳米级, 所述的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为 1-100m, 而所述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 苯酯的级别则。

6、分别为分析纯。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乙 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 5000-500000, 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为 3000-600000。 7.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将聚偏氟乙 烯潜溶液、 包括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的溶液、 聚偏氟 乙烯潜溶液进行三层共挤 ; 然后流延于 60-180不锈钢转轴上, 经烘干成型得到片型聚偏 氟乙烯 ; 将片型聚偏氟乙烯经过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 脱挥、 定型、 表面处理、 切边得到磨砂 面聚偏氟乙烯薄。

7、膜,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设置在所述两 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 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 氟乙烯层之间的厚度比为 (5-80) :(2-100) :(5-80) , 而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潜溶液包括 5-5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0.1-10 重量份的消光剂、 0.1-10 重量份的钛白粉、 10-300 重量 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0-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所述的消光剂为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通过将乙烯 -。

8、 醋酸乙烯共聚物溶解在二甲苯溶剂中形成, 所 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通过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形成、 而所述 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溶液则通过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后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且平均分子量为 500000-1500000, 所述的消光剂为纳米级, 所述的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为 1-100m, 而所述的 N,N- 二甲基 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的级别则分别为分析纯, 所述的乙烯 - 醋酸乙。

9、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 5000-500000, 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量则为 3000-600000。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01268 A 2 2/2 页 3 述的中间层为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时, 所述的乙烯 - 醋酸 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 :(1-5) :(1-50)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01268 A 3 1/6 页 4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

10、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 能电池背板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3 聚偏氟乙烯 (PVDF) 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户外耐候性、 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很好的 热稳定性、 优良的耐玷污性和灭菌能力、 可有效阻隔紫外线、 完全抵御日光降解、 高介电强 度和体积电阻率等特殊性能, 而且较其他氟聚物生产成本低, 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4 目前太阳能电池背板中电气绝缘层两侧应用的主要是光滑面聚氟乙烯 (PVF) 和光 滑面聚偏氟乙烯 (PVDF) 薄膜, 这种光滑面的聚偏氟乙烯和聚氟乙烯与 EVA 的粘结力较小, 表面需经过处理。

11、才能使背板与 EVA 有较好的粘结, 因此, 需要一种无需进行表面处理即可 与 EVA 有较好的粘结力的背板, 尤其是制作背板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化学性、 户外耐候性、 抗紫 外线性、 机械性能强, 且表面磨砂与 EVA 有粘接力大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 法。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包括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 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中间层, 所述的中间层包括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中的至。

12、少一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 5-5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 树脂、 0.1-10 重量份的消光剂、 0.1-10 重量份的钛白粉、 10-300 重量份的 N, N- 二甲基甲酰 胺和 0-30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0007 进一步, 所述的消光剂为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0008 而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 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厚度比可为 (5-80) :(2-100) :(5-80) 。 0009 更近一步, 当所述的中间层为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 物时, 所述的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可为 :(1-5。

13、) :(1-50) 。 0010 此外, 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且平均分子量 为 500000-1500000, 所述的消光剂为纳米级, 所述的钛白粉的平均粒径为 1-100m, 而所 述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的级别则分别为分析纯。 0011 而所述的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 5000-500000, 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的分子量为 3000-600000。 0012 一种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将聚偏氟 说 明 书 CN 103101268 A 4 2/6 页 5 乙烯潜溶液、 包括乙烯。

14、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的溶液、 聚偏 氟乙烯潜溶液进行三层共挤 ; 然后流延于 60-180不锈钢转轴上, 经烘干成型得到片型聚 偏氟乙烯 ; 将片型聚偏氟乙烯经过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 脱挥、 定型、 表面处理、 切边得到磨 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而所述的聚偏氟乙烯潜溶液包括 5-5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0.1-10 重量份的消光剂、 0.1-10 重量份的钛白粉、 10-300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 0-30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0013 其中, 所述的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溶液通过将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溶解在二 甲苯溶剂中形成, 。

15、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通过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在乙酸乙酯 溶剂中形成、 而所述的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溶液则通过将乙 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后溶解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形成。 0014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消光剂为硅藻土或二氧化硅。 0015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磨砂面 聚偏氟乙烯层、 中间层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 且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 中间层和磨 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的厚度比可为 (5-80) :(2-100) :(5-80) 。 0016 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

16、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 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且平均分子量为 500000-1500000, 所述的消光剂为纳米级, 所述的钛白 粉的平均粒径为 1-100m, 而所述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的级别则分别为分 析纯。 且所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000-500000, 而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的分子量则为 3000-600000。 0017 在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 当所述的中间层为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 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时, 所述的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重量比为 :(1-5) :(1-50) 。 0018 本发。

17、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通过对聚偏氟乙烯层的组分及组分含量进行调整, 使得制备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表面为磨砂面, 因此, 其与 EVA 的粘结力大, 无需再进行表面 处理, 简化了流程, 此外, 本发明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还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户 外耐候性、 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很好的热稳定性、 优良的耐玷污性和灭菌能力、 可有效阻隔紫 外线、 完全抵御日光降解、 高介电强度和体积电阻率等特殊性能, 而且较其他氟聚物生产成 本低, 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0019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和对比例 1 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剖 视图 ; 图 2。

18、 为对比例 2 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剖视图。 0020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 1、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上层 2、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 3、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下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介绍。 0022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和对比例 1 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说 明 书 CN 103101268 A 5 3/6 页 6 的剖视图。 0023 如图 1 所示 : 在实施例 1-3 及对比例 1 中,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均包括两个磨 砂面聚偏氟乙烯 (PVDF) 层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之间。

19、的中间层, 所述的两 个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即为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上层 1 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下层 3, 而 所述的中间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层 2。 0024 实施例 1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 5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0.1 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0.1 重量份的钛白粉、 10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 0025 实施例 1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 : 将 0.1 重量份的钛白粉和 0.1 重 量份的二氧化硅溶于 10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再将 5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加入该溶液中, 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 得到聚偏氟乙烯潜。

20、溶液 (PVDF 潜溶液) 。将 PVDF 潜 溶液、 PMMA 溶液 (PMMA 的分子量为 30000) 、 PVDF 潜溶液三层共挤, 再流涎于 60不锈钢转 轴上, 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 将其经过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 脱挥、 定型、 表面处理、 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共挤流延的时候, PMMA 是乙酸乙酯溶解的 PMMA 溶液。 0026 在本实施例中, 所用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分子 量为 500000, 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 平均粒径为 1m, 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 所述 N,N- 二甲基甲酰胺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00。

21、27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 30m, 每个 PVDF 单层厚 度为 10m, 中间层 (PMMA 层) 厚度为 10m。 0028 三者流延时, PVDF 潜溶液、 PMMA 溶液、 PVDF 潜溶液都是由真空计量泵控制的, 按流 出的量计算。按三者的厚度要求, 需要多少量就从计量泵中挤出多少。在本实施例中, 挤出 的量与厚度成正比,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与此相同。 0029 实施例 2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 1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1 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1 重量份的钛白粉、 45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 5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003。

22、0 实施例 2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 : 将 5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 45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再将 1 重量份的钛白粉、 1 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 10 重量份 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 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 得到 PVDF 潜溶液。将 PVDF 潜溶液、 PMMA 溶液 (PMMA 的分子量为 100000) 、 PVDF 潜溶液三层共挤, 再流涎于 150不锈 钢转轴上, 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 将其经过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 脱挥、 定型、 表面 处理、 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共挤流延的时候, PMMA 是乙酸乙酯溶 。

23、解的 PMMA 溶液。 0031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 分子量为 1000000, 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 平均粒径为 10m, 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 所述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0032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 30m, 每个 PVDF 单层厚度为 10m, 中间 PMMA 层厚度为 10m。 0033 说 明 书 CN 103101268 A 6 4/6 页 7 实施例 3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 5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10 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10 重量份的钛白粉、 300。

24、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 30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0034 实施例3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 : 将30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 300重量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 再将10重量份的钛白粉、 1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50重 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 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 得到 PVDF 潜溶液。将 PVDF潜溶液、 PMMA溶液 (PMMA的分子量为6000000) 、 PVDF潜溶液三层共挤, 再流涎于180 不锈钢转轴上, 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 将其经过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 脱挥、 定型、 表面处理、 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

25、膜。共挤流延的时候, PMMA 是乙酸乙 酯溶解的 PMMA 溶液。 0035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 分子量为 1500000, 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 平均粒径为 100m, 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 所述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0036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 30m, 每个 PVDF 单层厚度为 10m, 中间 PMMA 层厚度为 10m。 0037 对比例 1 所述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包括 1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0.05 重量份的二氧化 硅、 0.05 重量份的钛白粉、 5 重量份。

26、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 40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0038 实施例 2 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 : 将 40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 5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再将 0.05 重量份的钛白粉、 0.05 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 10 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 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 得到 PVDF 潜溶液。 将 PVDF 潜溶液、 PMMA 溶液 (PMMA 的分子量为 1000000) 、 PVDF 潜溶液三层共挤, 再流涎于 150不锈钢转轴上, 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 将其经过纵向拉伸、 横向拉伸、 脱挥、 定型、 表面处理、 切边得到。

27、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共挤流延的时候, PMMA 是乙 酸乙酯溶解的 PMMA 溶液。 0039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 分子量为 1000000, 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 平均粒径为 10m, 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 所述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0040 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 30m, 每个 PVDF 单层厚度为 10m, 中间 PMMA 层厚度为 10m。 0041 对比示例 2 图 2 为对比例 2 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剖视图。 0042 如图 2 所示 : 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纯 P。

28、VDF 层, 即包括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上层 1 和磨砂面聚偏氟乙烯层下层 3。 0043 聚偏氟乙烯薄膜包括10重量份的聚偏氟乙烯树脂、 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 1重量份 的钛白粉、 45 重量份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 5 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 0044 对比例2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 : 将5重量份的磷酸三苯酯溶于45重量份 说 明 书 CN 103101268 A 7 5/6 页 8 的 N,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再将 1 重量份的钛白粉、 1 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和 10 重量份的聚偏 氟乙烯树脂依次加入该溶液中, 搅拌混合溶液使之均匀, 得到 PVDF 潜溶液。将 PVDF 潜溶。

29、液 两层共挤, 再流涎于 150不锈钢转轴上, 经烘干成型得片型聚偏氟乙烯, 将其经过纵向拉 伸、 横向拉伸、 脱挥、 定型、 表面处理、 切边得到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所述聚 偏氟乙烯树脂为高分子量品级的聚偏氟乙烯, 分子量为 1000000。 0045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钛白粉的高纯度钛白粉, 平均粒径为 10m, 所述二氧化硅为 纳米级, 所述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级别为分析纯试剂。 0046 对比例 2 制备所得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厚度为 30m。 0047 在上述实施例中, PMMA 具有高透明度, 低价格, 耐光老化性优异, 在户外放置数年 而不着色, 它还有。

30、不易破碎, 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因此, 选取 PMMA 作为中间层, 可明显提 高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耐老化性。 0048 而若聚偏氟乙烯树脂分子量小于 500000, 则 PVDF 潜溶液不易成膜, 即使成膜后, 膜的抗拉伸力也很小, 不能符合要求。若聚偏氟乙烯树脂分子量大于 1500000, 则不利于钛 白粉在 PVDF 潜溶液分散, 不容易得到均与的 PVDF 潜溶液。因此, 优选地, 聚偏氟乙烯树脂 分子量在 500000 和 1500000 之间。 0049 若 PMMA 分子量小于 30000, 则成膜后, 膜的力学性能不能达到要求。若 PMMA 分子 量大于6000000, 则PMM。

31、A不易溶于乙酸乙酯中, 使得制膜工艺变得复杂。 因此, 优选地, PMMA 分子量在 30000 和 6000000 之间。 0050 而如果抗紫外线助剂 (例如, 钛白粉) 的平均粒径小于 1m, 则首先原料成本高, 工 业化可能性变小, 其次是因微粒本身发生团聚而不利于抗紫外线助剂与其他组分共混。如 果抗紫外线助剂的平均粒径大于 100m, 则不利于抗紫外线助剂均匀的分散于 PVDF 潜溶 液中, 容易有大的颗粒物或块状物产生。因此, 抗紫外线助剂 (例如, 钛白粉) 的平均粒径优 选为 1m100m。 0051 增塑剂 (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磷酸三甲酚酯等) , 可起改善挤出性能的作用。

32、。消光 剂二氧化硅或者是硅藻土的加入使聚偏氟乙烯薄膜具有了磨砂性, 消光剂二氧化硅或者是 硅藻土的平均粒径为纳米级便于消光剂在树脂中的分散, 是磨砂面均匀。 0052 在各个实施例中, 各组分的重量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聚偏氟乙烯树脂含 量少, 则 PVDF 潜溶液不易成膜 ; 如果聚偏氟乙烯树脂含量多, 则聚偏氟乙烯树脂不能均匀 分散于溶液中。如果钛白粉的含量少, 则膜的抗紫外线性能低 ; 如果钛白粉的含量过多, 则抗紫外线效果不会因为含量增多而增大, 因此没有必要使抗紫外线助剂的含量过多, 以 致成本提高。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磷酸三苯酯主要作为溶剂来分散聚偏氟乙烯树脂和钛 白粉, 。

33、因此溶剂的含量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即, 优选地, 磷酸三苯酯 : N,N- 二甲基甲 酰胺 : 钛白粉 : 消光剂 : 聚偏氟乙烯的比例为 (0-30) :(10-300) :(0.1-10) :(0.1-10) : (5-50) 。 0053 在上述实施例中, 采用三层共挤法制备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不锈钢转轴温度 控制在 60-180为了便于溶剂的挥发, 使溶液快速成膜, 如果温度超过 180, 部分物质受 热发生变化, 则影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性能。该法既能节省 PVDF 潜溶液的用量, 还能提高 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耐老化性和抗拉伸性, 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0054。

34、 具体实施中可根据材料的不同要求拉伸制备不同厚度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 说 明 书 CN 103101268 A 8 6/6 页 9 0055 实施例 1-3 和对比示例 1-2 所得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的检测结果见下表 1。 0056 由表 1 可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制得的磨砂面聚偏氟乙烯薄膜表面性能优 异, 在添加了 PMMA 后, 薄膜复合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0057 如上述实施例只采用了 PMMA 作为中间层, EVA(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 或 EVA 与 PMMA 混合物作为中间层也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58 其中, 当选用 EVA(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 , 在制备 EVA 溶液时, 利用二甲苯溶剂 溶解, 而当选用 EVA 与 PMMA 混合物时, 在制备 EVA 和 PMMA 的混合溶液时, 选用乙酸乙酯溶 剂溶解。且在制备 EVA 和 PMMA 的混合溶液时, EVA 与 PMMA 的重量比优选 :(1-5) :(1-50) 。 0059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应当理解,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 发明,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101268 A 9 1/1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01268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