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座椅.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14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 CN 103171462 A *CN103171462A* (21)申请号 201210562874.7 (22)申请日 2012.12.21 2011-279353 2011.12.21 JP B60N 2/22(2006.01) (71)申请人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爱知县 (72)发明人 大塚太阳 五十岚友和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张建涛 车文 (54) 发明名称 车辆座椅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 车辆座椅包括 : 基础部。
2、 件 ; 通过销被连接到基础部件并且被构造成能够 相对于基础部件旋转的旋转部件 ; 和附接在基础 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并且相对于基础部件在旋转 方向上推压旋转部件的弹簧, 其中弹簧邻靠销的 外周, 并且其中销被一体地联接到旋转部件。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1462 A CN 103171462 A *CN103171462A* 1/1 页 2 1. 一种车辆座椅, 包括 : 基础部件 ; 。
3、旋转部件, 所述旋转部件通过销被连接到所述基础部件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 基础部件旋转 ; 和 弹簧, 所述弹簧被附接在所述基础部件和所述旋转部件之间, 并且相对于所述基础部 件在旋转方向上推压所述旋转部件, 其中, 所述弹簧邻靠所述销的外周, 并且 其中, 所述销被一体地联接到所述旋转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中, 所述弹簧是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具有被保持在所述销上的中央缠绕部分, 并 且, 所述螺旋弹簧被构造成通过借助于扭曲被偏心地偏移而被压靠在所述销的外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中, 所述旋转部件包括操控部件, 通过所述。
4、操控部件操控预定机构。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中, 所述销从被连接到所述基础部件的所述旋转部件的一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穿 过所述旋转部件, 所述弹簧邻靠所述销的、 从所述旋转部件延伸出来的延伸部分, 并且, 所 述销的延伸部分被一体地联接到所述旋转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中, 所述弹簧的一端被保持在所述基础部件上, 并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被保持在所 述旋转部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辆座椅, 其中, 所述销通过焊接被一体地联接到所述旋转部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71462 A 2 1/9 页 3 车辆座椅 0。
5、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该申请要求在2011年12月2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79353的优先权, 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被并入。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并且更加具体地, 涉及这样一种车辆座椅, 该车辆座椅 具有基础部件、 通过销被连接到基础部件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基础部件旋转的旋转部 件、 和弹簧, 该弹簧附接在基础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并且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基础部件推 压旋转部件。 背景技术 0004 在车辆座椅的相关技术中, 已知这样一种方案, 其中旋转部件被销以可旋转 方式附接到基础部件并且被附接在该两个部件之间的螺旋。
6、弹簧沿着旋转方向推压 (见 JP-A-2008-80935) 。具体地, 螺旋弹簧被如此构造, 使得其中央缠绕部分被销保持, 并且其 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地被保持到旋转部件和基础部件。 因此, 因为螺旋弹簧被挤压在销上, 所 以减小了归因于螺旋弹簧的扭曲和插入的螺旋弹簧的偏心偏移。 发明内容 0005 然而, 在相关技术中, 因为销被固定到并不旋转的基础部件, 所以当旋转部件旋转 时, 由于滑动导致的摩擦阻力产生在螺旋弹簧的一端和销之间, 该螺旋弹簧连同旋转部件 一起地移动并且具有大的旋转动量。这因此使得运动是困难的, 这是成问题的。相应地, 已 经鉴于在相关技术中发生的上述问题实现了本发明, 并。
7、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小在向旋 转部件施加旋转推压作用力的弹簧和销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被以如下方式构造 :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一种车辆座椅, 其包括 : 基础部件 ; 旋转部件, 所述 旋转部件通过销连接到基础部件, 并且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基础部件旋转 ; 和弹簧, 所述弹 簧附接在基础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 并且相对于基础部件在旋转方向上推压旋转部件, 其 中弹簧邻靠销的外周, 并且其中销被一体地联接到旋转部件。 0008 相应地, 当通过销连接到基础部件的旋转部件克服弹簧的推压作用力旋转或者通 过弹簧的推压作用力旋转时, 。
8、销还与旋转部件一体地旋转。 因此, 能够减小在连同旋转部件 一起地移动的弹簧和销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示出根据实施例 1 的车辆座椅的概略构造的顶平面视图 ; 0010 图 2 是示出其中对于车辆座椅执行步入操作的状态的侧视图 ; 0011 图 3 是示出释放机构的初始状态的放大视图 ;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3 2/9 页 4 0012 图 4 是示出其中在操控滑动释放杆时前后滑动机构被从锁定释放的状态的放大 视图 ; 0013 图 5 是示出其中在进一步操控滑动释放杆时横向侧机构也从锁定释放的状态的 放大视图 ; 0014 图 6 是示出其。
9、中滑动释放杆已经被操控至最大位置的状态的放大视图 ; 0015 图 7 是沿着图 2 中的线 VII-VII 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 0016 图 8 是沿着图 3 中的线 VIII-VIII 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 0017 图 9 是示出其中座椅靠背被立起并且被设为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 并且 0018 图 10 是示出其中释放缆线由于座椅靠背的向前折叠而被张紧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0020 实施例 1 0021 首先, 将参考图 1 到图 10 描述根据实施例 1 的车辆座椅 1 的构造。 0022 如在图 1 中所示, 这个实。
10、施例的车辆座椅 1 被构造成在挨着车辆中的驾驶员座椅 的座椅后面的第二排中的座椅, 该车辆具有三排座椅。车辆座椅 1 具有形成座椅的背部的 座椅靠背 2 和形成就座部分的座垫 3。车辆座椅 1 包括在座垫 3 的底表面和车辆的地板表 面F之间的前后滑动机构4和横向滑动机构5, 前后滑动机构4使得车辆座椅1能够前后滑 动, 并且横向滑动机构 5 使得车辆座椅 1 能够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滑动。前后滑动机构 4 和 横向滑动机构 5 在通常状态中被锁定从而不能滑动, 并且当操控被设置在座垫 3 的侧部上 的滑动释放杆 8 时, 顺序地释放它们各自的滑动锁定状态。 0023 具体地, 在操控所述滑动释放。
11、杆8时, 首先, 当滑动释放杆8被操控至中间位置时, 前后滑动机构 4 的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 从而它能够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滑动车辆座 椅 1。接着, 当滑动释放杆 8 被进一步操控时, 横向滑动机构 5 的滑动锁定状态被顺序地释 放, 从而它能够沿着横向方向滑动车辆座椅。由于这些操控, 车辆座椅 1 能够自由地向前和 向后以及向右和向左滑动。因此, 例如, 通过使得车辆座椅 1 接近挨着的座椅或者远离前座 椅移动, 能够自由地并且正确地调节车辆座椅 1 的滑动位置。将在以后详细描述滑动释放 按钮 8 的机构。 0024 另外, 如在图 2 中所示, 在车辆座椅 1 中, 座椅靠背 2 的。
12、左侧部和右侧部的每一个 下端被连接到座垫 3 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各自后端, 同时将在以后描述的各自的倾角调节 机构 6 被置入其间。倾角调节机构 6 被构造成用作能够防止旋转的旋转轴装置。在通常时 间, 防止倾角调节机构 6 旋转并且其背部的背部角度保持固定。座椅靠背 2 被如此构造, 使 得当操控被设置在座垫 3 的侧部上的倾角调节释放杆 7 时, 被各个倾角调节机构 6 固定的、 座椅靠背 2 的背部角度的锁定状态被释放。 0025 具体地, 各个倾角调节机构 6 具有被安装在其中央部分上并且沿着轴向方向延伸 的操控轴 6A。操控轴 6A 能够被操控从而释放倾角调节机构 6 的锁定状态 (。
13、防旋转状态) 。 操控轴 6A 被连杆 (未示出) 相互连接从而一体地旋转。当从车辆外侧操控被连接到操控轴 6A 的倾角调节释放杆 7 时, 两个操控轴 6A 均被操控以一起轴向旋转, 从而各个倾角调节机 构 6 的锁定状态被同时释放。同时, 将省略各个倾角调节机构 6 的详细说明, 这是因为其基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4 3/9 页 5 本结构与在 JP-A-2011-116303 或者其它文献中公开的相同。 0026 因此, 当通过被操控的倾角调节释放杆7释放各个倾角调节机构6的锁定状态时, 座椅靠背 2 的背部角度的锁定状态被释放。在这种状态中, 座椅靠背 2 的背部。
14、角度能够得 到调节。在通常时间, 座椅靠背 2 被沿着它在被保持在座椅靠背 2 和座垫 3 之间的弹簧的 推压作用力下旋转并且向前折叠的方向推压。当座椅靠背 2 的背部角度的锁定状态被释放 时, 弹簧的推压作用力引起座椅靠背 2 向前旋转到座椅靠背 2 在此处邻靠就座于车辆座椅 中的乘员的后背的位置。因此, 随着就座的乘员的动作, 即他 / 她的后背向后倾斜或者向前 立起, 背部角度得到调节。另外, 在座椅靠背 2 的背部角度得到调节之后, 倾角调节释放杆 7 的操控停止并且座椅靠背 2 被固定于其经调节的背部角度。 0027 然而, 当车辆座椅1未被使用, 即未被就座时, 在从车辆外侧的上车。
15、门Dr外侧操控 倾角调节释放杆 7 时, 座椅靠背 2 被向前折叠并且被转换成向前倾斜姿态。与这个操作相 配合地, 前后滑动机构 4 的上述滑动锁定状态被转换成释放状态。相应地, 车辆座椅 1 能够 在座椅靠背 2 向前倾斜的紧凑的状态中滑动且移动到车辆的前部的一旁。因此能够使得上 车空间 L 进入大范围打开状态中, 上车空间 L 允许从座椅外侧的上车门 Dr 坐在第三排中的 座椅 1 上。 0028 将在下文中给出车辆座椅 1 的各个构件的构造的详细说明。首先, 将给出释放机 构 10 的构造的说明, 该释放机构 10 响应于如上参考图 1 所述的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顺序 地释放前后滑动机。
16、构 4 和横向滑动机构 5。滑动释放杆 8 被连接轴 8A 轴向地连接从而它能 够被操控为关于被联接到车辆外侧的座垫框架 3F 的侧框架的基板 11 向上旋转。具体地, 连接轴8A经由焊接而被一体地联接到基板11, 并且滑动释放杆8被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到连 接轴 8A。 0029 如在图 3 中所示, 滑动释放杆 8 具有从旋转中心 (连接轴 8A) 上方的部分突出的突 起 8D。滑动释放杆 8 能够在从突起 8D 在此处邻靠在基板 11 的上周边上形成的弯曲的前限 位器 11A1 的位置到突起 8D 在此处邻靠在基板 11 的上周边上形成的弯曲的后限位器 11A2 的位置的范围中旋转。在滑动释。
17、放杆 8 中, 在通常时间, 突起 8D 在杆弹簧 8B 的推压作用力 下被旋转到并且停止在突起8D在此处邻靠基板11的前限位器11A1的位置处, 该杆弹簧8B 实施为附接在连接轴 8A 和突起 8D 之间的螺旋弹簧。通过操控滑动释放杆 8 从而使其克服 杆弹簧 8B 的推压作用力被向上拉拽而操控将在以后描述的释放机构 10, 从而被连接到前 后滑动机构 4 的第一缆线 16A 和被连接到横向滑动机构 5 的第二缆线 16B 被顺序地拉拽, 由此顺序地释放滑动锁定状态。 0030 释放机构 10 包括第一连杆 12 和第二连杆 13, 第一连杆 12 和第二连杆 13 通过连 接销 13A 轴。
18、向地连接到基板 11, 从而能够共轴地旋转。这里, 第一连杆 12 对应于本发明的 “基础部件” , 并且连接销 13A 对应于本发明的 “销” 。如在图 8 中所示, 连接销 13A 沿着轴向 方向延伸通过并且被插入第一连杆 12 和基板 11 中, 并且被以可旋转方式压接到基板 11。 从第二连杆 13 延伸出的突出延伸部分 13A1 经由焊接而被一体地联接到第二连杆 13。因 此, 第一连杆 12 和第二连杆 13 经由连接销 13A 而被轴向地相互连接从而能够各自地关于 基板 11 旋转。由于其中连接销 13A 被焊接到第二连杆 13 的上述构造, 在其中不存在任何 其它妨碍部件诸如基。
19、板 11 的一侧的表面中焊接这些构件是可能的, 由此使得能够经由焊 接进行简单的联接操作。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5 4/9 页 6 0031 如在图 3 中所示, 在通常时间, 在第一连杆 12 和第二连杆 13 之间的旋转位置关系 被实施为附接在连杆之间的螺旋弹簧的连杆间弹簧 14 的推压作用力维持恒定。这里, 连杆 间弹簧 14 对应于本发明的 “弹簧” 。具体地, 连杆间弹簧 14 的中央缠绕部分 14C 被保持在 从连接销 13A 的第二连杆 13 延伸的延伸部分 13A1 上。另外, 连杆间弹簧 14 的一端 14A 被 保持于形成在第二连杆 13 的边缘上并且。
20、被沿着轴向方向弯曲的第一弹簧保持件 13B1 上, 并且连杆间弹簧 14 的另一端 14B 被保持于形成在第一连杆 12 的边缘上并且被沿着轴向方 向弯曲的弹簧保持件 12A 上。 0032 因为连杆间弹簧 14 被如上所述地附接, 所以在通常时间第一连杆 12 关于第二连 杆 13 被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以可旋转方式推压, 而在通常时间第二连杆 13 关于第一连 杆12被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以可旋转方式推压。 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旋转位置 关系被牢牢地维持在旋转位置处, 在该旋转位置处, 图中从第一连杆 12 向下延伸的臂 12C 邻靠限位件 13C 并且被该限位件 13C 停止, 。
21、该限位件 13C 形成在第二连杆 13 的边缘上并且 被沿着轴向方向弯曲。 0033 另外, 利用拉伸弹簧 15 的推压作用力, 在通常时间, 第一连杆 12 和第二连杆 13 这 两者均被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以可旋转方式推压, 该拉伸弹簧 15 附接在形成于第二连 杆 13 的边缘上的第二弹簧保持件 13B2 和形成在基板 11 上的保持板 11B 之间。在图中从 第一连杆 12 向上延伸的臂 12B 被维持在旋转位置处, 在此处臂 12B 邻靠在滑动释放杆 8 上 设置的推销 8C 并且被该推销 8C 停止。这里, 在图中从第二连杆 13 向上延伸的臂 13D 被沿 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从滑。
22、动释放杆 8 的推销 8C 隔开。 0034 被连接到前后滑动机构 4 的第一缆线 16A 的一端被保持于在图中从第一连杆 12 向下延伸的臂 12C 上。相应地, 第一连杆 12 被推销 8C 操控从而响应于滑动释放杆 8 的操 控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从上述初始状态旋转。这个操控引起第一缆线 16A 被拉拽从而前 后滑动机构4的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 (见图4) 。 另外, 被连接到横向滑动机构5的第二缆线 16B 的一端被保持于在图中从第二连杆 13 向下延伸的臂 13E 上。相应地, 第二连杆 13 被 推销8C操控从而响应于滑动释放杆8的操控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从上述初始状态旋转。 这个操。
23、控引起第二缆线 16B 被拉拽从而横向滑动机构 5 的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 (见图 5) 。 0035 第一缆线 16A 和第二缆线 16B 中的每一根具有双重结构, 其中线性部件被插入管 状部件中。管状部件的一端被基板 11 的保持板 11B 保持和固定, 并且内侧线性部件的一端 被第一连杆 12 或者第二连杆 13 保持。相应地, 响应于其中第一连杆 12 或者第二连杆 13 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运动操控, 第一缆线 16A 或者第二缆线 16B 被拉拽从而线性部件被 从管状部件的一端拉出并且移动量被传递到另一侧。与第二缆线 16B 的一端在此处被从第 二连杆13向下延伸的臂13E保持的位置。
24、相比, 第一缆线16A的一端在此处被从第一连杆12 向下延伸的臂 12C 保持的位置被设为沿着径向向外方向隔开更长的距离的位置。另外, 沿 着周向方向的位置关系被设为基本相同的位置。 0036 下面, 参考图 3 到图 6, 将在下面说明其中通过操控滑动释放杆 8 而释放前后滑动 机构 4 和横向滑动机构 5 的各自的滑动锁定状态的构造。如在图 3 中所示, 在滑动释放杆 8 被操控以向上移动之前的初始状态中, 第一连杆 12 的臂 12B 的外部周向表面 (图中的上表 面) 保持被挤压在设置在滑动释放杆 8 上的推销 8C 上。当滑动释放杆 8 被操控以从这个状 态向上移动时, 如在图 8 。
25、中所示, 第一连杆 12 被推销 8C 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并且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6 5/9 页 7 同时, 因为第二连杆 13 的限位件 13C 被第一连杆 12 推动, 所以第二连杆 13 随着第一连杆 12 旋转。 0037 相应地, 连杆 12 和 13 这两者被操控, 以一起旋转。然而, 即使如上所述连杆 12 和 13 这两者一起旋转, 被保持在第一连杆 12 上的第一缆线 16A 侧与被保持在第二连杆 13 上 的第二缆线 16B 侧相比也被拉拽地更多, 这是因为保持第一缆线 16A 的位置在保持第二缆 线 16B 的位置外侧。因此, 响应于该操。
26、控, 第一缆线 16A 在第二缆线 16B 之前被拉拽到在此 处能够释放前后滑动机构 4 的滑动锁定状态的位置, 从而前后滑动机构的滑动锁定状态被 首先释放。 0038 顺序地, 当滑动释放杆 8 被操控以从该操控位置进一步向上移动时, 滑动释放杆 8 的推销 8C 爬升到在第一连杆 12 的臂 12B 的外周上形成的圆弧表面 12B1 之上。这里, 因为 第一连杆12被旋转到在此处推销8C爬升到圆弧表面12B1之上的位置, 所以圆弧表面12B1 被弯曲从而形成围绕滑动释放杆 8 的旋转中心 (连接轴 8A) 绘制的圆的圆弧。因此, 如在图 5 和图 6 中所示, 在推销 8C 已经响应于向上。
27、移动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而爬升到第一连杆 12 的圆弧表面 12B1 之上之后的旋转操控中, 即使滑动释放杆 8 被操控以向上移动, 第一连杆 12也不进一步旋转, 并且第一缆线16A不被进一步超过预定距离地拉拽。 相应地, 即使拉拽 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被执行至极限位置, 过度负载也不被施加到第一缆线 16A。 0039 另外, 如在图 4 中所示, 当推销 8C 响应于向上移动滑动释放杆 8 的上述操控而爬 升到第一连杆 12 的圆弧表面 12B1 之上时, 即使执行向上移动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 第一连 杆 12 也绝不或者极少旋转。相应地, 向上拉拽滑动释放杆 8 所需要的操控作。
28、用力首先被减 小。 然而, 然后, 随着滑动释放杆8被进一步操控, 推销8C被挤压在第二连杆13的臂13D的 外周上。因为臂 13D 的外周关于推销 8C 以壁的形状立起和定向, 所以用于旋转臂 13D 的、 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作用力再次急剧地增加。 0040 相应地, 当在操控滑动释放杆 8 的作用力在此处快速地增加的位置处停止操控 时, 仅仅能够释放前后滑动机构4的滑动锁定状态, 由此将车辆座椅1维持在其中它能够仅 仅沿着前后方向滑动的状态中。即, 在滑动释放杆 8 正被操控时, 突然的阻力被添加到操控 的感觉从而提供了适度的感觉。因此, 这使得使用者能够在中间操作位置处停止操控。另 。
29、外, 通过移动一个滑动释放杆8的操控而仅仅释放前后滑动机构4是可能的, 或者还能够如 将在以后描述地通过进一步操控滑动释放杆8而释放横向滑动机构5。 以此方式, 能够容易 地执行操控。 0041 当使用滑动释放杆 8 进一步操控推销 8C 从而推销 8C 进一步从其中推销 8C 邻靠 第二连杆 13 的臂 13D 的状态向上移动时, 第二连杆 13 直接地被推销 8C 沿着图中的逆时针 方向推动从而独自地旋转 (见图 5) 。因此, 仅仅被连接到第二连杆 13 的臂 13E 的第二缆线 16B 被操控从而被拉拽至更大的距离, 并且横向滑动机构 5 的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同时, 如在图 6 中所。
30、示, 虽然通过将第二连杆 13 旋转到横向滑动机构 5 的滑动锁定状态在此处被 释放的位置并且然后旋转到突起 8D 在此处邻靠基板 11 的后限位器 11A2 并且被该后限位 器 11A2 停止的位置而执行向上移动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是可能的, 但是在第二连杆 13 已 经旋转到横向滑动机构5的滑动锁定状态在此处被释放的位置之后, 推销8C爬升到在第二 连杆 13 的臂 13D 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圆弧表面 13D1 之上。 0042 圆弧表面 13D1 也被弯曲从而第二连杆 13 旋转至推销 8C 在此处爬升到圆弧表面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7 6/9 页 8 13D 1 。
31、之上从而其表面形成围绕滑动释放杆 8 的旋转中心 (连接轴 8A) 绘制的圆的圆弧的 形状的位置。因此, 如在图 6 中所示, 在推销 8C 已经响应于向上移动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 而爬升到第二连杆 13 的圆弧表面 13D1 之上之后的旋转操控中, 即使执行向上移动滑动释 放杆 8 的操控, 第二连杆 13 也不进一步旋转并且第二缆线 16B 不被进一步拉拽超过预定距 离。相应地, 即使拉拽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被执行至极限位置, 过度负载也不被施加到第二 缆线 16B。 0043 在上述构造中, 当滑动释放杆8被操控以向上移动时, 前后滑动机构4的滑动锁定 状态首先被释放, 并且然后横向。
32、滑动机构 5 的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当在已经执行操控之 后释放向上移动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时, 利用连杆间弹簧 14 的推压作用力, 第二连杆 13 恢 复到关于第一连杆 12 的初始旋转位置关系。另外, 利用拉伸弹簧 15 的推压作用力, 第二连 杆 13 关于基板 11 的旋转位置恢复到图 3 所示的初始旋转位置。 0044 这里, 在如上所述实施为附接在第一连杆 12 和第二连杆 13 之间的螺旋弹簧的连 杆间弹簧 14 中, 其中央缠绕部分 14C 被保持在连接销 13A 的延伸部分 13A1 上。因此, 由在 连杆间弹簧 14 的一端 14A 和另一端 14B 之间的扭曲引起的缠绕。
33、部分 14C 的偏心偏移受到 抑制, 这是因为, 缠绕部分 14C 被连接销 13A 的延伸部分 13A1 挤压。相应地认为, 如在图 5 中所示, 当在第一连杆 12 和第二连杆 13 之间发生相对旋转位移时, 在连杆间弹簧 14 和连 接销 13A 之间可以存在相对滑动摩擦, 由此使得在两个连杆 12 和 13 之间的运动是困难的。 0045 然而, 在这个实施例的构造中, 如在图 8 中所示, 连杆间弹簧 14 的缠绕部分 14C 被 挤压在并且被保持在被一体地联接到第二连杆 13 的连接销 13A 的延伸部分 13A1 上, 并且 连杆间弹簧 14 的一端 14A 被保持在与连接销 1。
34、3A 一体地旋转的第二连杆 13 上 (见图 3) 。 因此, 当第二连杆 13 克服连杆间弹簧 14 的推压作用力或者利用该推压作用力关于第一连 杆 12 旋转时, 被压靠在连接销 13A 上的连杆间弹簧 14 的缠绕部分 14C 的大部分与连接销 13A一体地旋转。 相应地, 连接销13A和连杆间弹簧14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变得难以产生。 0046 更加详细地进行描述, 连杆间弹簧14设置有连接在第二连杆13上保持的一端14A 和缠绕部分 14C 的接头 14A1, 该接头 14A1 邻靠连接销 13A 的延伸部分 13A1 的外周。接头 14A1被构造成具有大的旋转动量, 从而当第二连杆1。
35、3关于第一连杆12旋转和移动时, 它与 第二连杆 13 一起地移动。然而, 当接头 14A1 旋转时, 邻靠接头 14A1 的连接销 13A 也旋转。 相应地, 在接头 14A1 和连接销 13A 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变得难以产生。由于上述构造, 当 第二连杆 13 关于第一连杆 12 旋转和移动时在连杆间弹簧 14 和连接销 13A 之间的滑动摩 擦阻力减小。因此, 当克服连杆间弹簧 14 的推压作用力或者利用该推压作用力旋转和移动 第二连杆 13 时, 第二连杆 13 能够顺利地旋转和移动。 0047 在下文中, 参考图 2、 图 9 和图 10, 将给出与向前折叠座椅靠背 2 的操控相配合。
36、地 被操控以释放前后滑动机构4的滑动锁定状态的机构的构造的说明。 如上参考图2所述, 当 通过操控倾角调节释放杆 7 而向前折叠座椅靠背 2 时, 在座椅靠背 2 内侧和座垫 3 内侧之 间执行以下操作。即, 如在图 9 中所示, 在座椅靠背 2 中, 被联接到形成座椅靠背的骨架的 座椅靠背框架 2F 的两个侧框架的 L 形限位器板 2A 能够在从限位器板 2A 在此处邻靠在座 垫框架 3F 的一个侧框架上形成的突起形的前限位器 3A 的位置到限位器板 2A 在此处邻靠 在座垫框架 3F 的另一个侧框架上形成的突起形的后限位器 3B 的位置的范围中前后旋转。 另外, 具有直杆的形状的释放连杆 。
37、20 被设置于在车辆外侧处从座垫框架 3F 的侧框架向外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8 7/9 页 9 突出的倾角调节机构 6 的操控轴 6A 上。释放连杆 20 被以可旋转方式并且被轴向地连接到 操控轴 6A。 0048 在图中向下延伸的释放连杆 20 的一端保持被连接到前后滑动机构 4 的释放缆线 21 的一端。在通常时间, 在图中向上延伸的释放连杆 20 的另一端在沿着限位器板 2A 的向 前旋转方向的运动路径上突出。如在图 10 中所示, 当座椅靠背 2 响应于倾角调节释放杆 7 的操控而被向前折叠时, 释放连杆 20 被限位器板 2A 向前推动和移动从而沿着图中的逆时。
38、 针方向旋转, 由此拉拽释放缆线 21。相应地, 前后滑动机构 4 的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 0049 已经被向前折叠的座椅靠背 2 的上述向前折叠旋转在限位器板 2A 邻靠前限位器 3A的位置处停止。 因此, 座椅靠背2到它采取向前倾斜姿态的位置地保持在被折叠状态中, 并且前后滑动机构 4 保持在其中其滑动锁定被释放的状态中。相应地, 在这种状态中, 车辆 座椅 1 能够在座椅靠背 2 向前倾斜的紧凑状态中滑动和移动到车辆的前部的一旁。 0050 接着, 参考图 1、 图 2 和图 7, 将给出如上所述的前后滑动机构 4 和横向滑动机构 5 的各自的构造的说明。如在图 1 和图 2 中所示, 。
39、一对左和右前后滑动机构 4 被设置在座垫 下面的地板表面 F 上, 并且一对前和后横向滑动机构 5 被置放在该对左和右前后滑动机构 4 的上表面上方从而被平行交叉地布置。各个前后滑动机构 4 具有下轨道 4A、 上轨道 4B 和 锁定爪 4C, 该下轨道 4A 固定在车辆的地板表面 F 上并且沿着前后方向以长尺的形状延伸, 该上轨道 4B 被安装从而能够关于下轨道 4A 前后滑动, 该锁定爪 4C 锁定上轨道 4B 从而使 其不滑动。 0051 另外, 各个横向滑动机构 5 具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以长尺的形状延伸的下轨道 5A、 被安装成能够关于下轨道5A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滑动的上轨道5B, 和锁。
40、定上轨道5B从而 使其不滑动的锁定爪 5C。各个横向滑动机构 5 的下轨道 5A 桥接前后滑动机构 4 的上轨道 4B 并且被一体地联接到和固定到上轨道 4B。各个横向滑动机构 5 的上轨道 5B 被一体地联 接到和固定到座垫 3 的下表面。 0052 在下文中, 将给出如上所述的前后滑动机构 4 和横向滑动机构 5 的各自的滑动锁 定结构的说明。 因为这些滑动锁定结构具有相同的基本构造, 所以在以下, 将通过在括号中 添加对应于前后滑动机构 4 的构件的、 横向滑动机构 5 的构件的符号而一起地描述公共的 构件, 同时描述前后滑动机构 4 的对应构件。如在图 7 中所示, 锁定爪 4C(5C。
41、) 被设置在前 后滑动机构 4(横向滑动机构 5) 的上轨道 4B(5B) 上, 并且被支撑轴 4C1(5C1) 以可旋转 方式和轴向地连接。 0053 锁定爪 4C(5C) 包括在前端上形成并且以相同间隔突出的三个爪。在通常时间, 在其前端处的各个爪从上轨道 4B(5B) 内侧延伸穿过在上轨道 4B(5B) 中形成的三个同等 地隔开的锁定孔 4B1(5B1) , 并且被插入以相同方式在下轨道 4A(5A) 中形成的三个同等地 隔开的锁定孔 4A1(5A1) 中。 0054 相应地, 在通常时间, 上轨道 4B(5B) 保持被锁定从而并不关于下轨道 4A(5A) 滑 动。 0055 当锁定爪 。
42、4C(5C) 被操控以克服弹簧 4C2(5C2) 的推压作用力旋转时 (在同一图 中的假想线的状态) , 被插入上轨道 4B(5B) 的锁定孔 4B1(5B1) 和下轨道 4A(5A) 的锁定 孔 4A1(5A1) 中的锁定爪 4C(5C) 被取出。因此, 上轨道 4B(5B) 关于下轨道 4A(5A) 的 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通过如上参考图 3 到图 6 所述滑动释放杆 8 的操控或者随着参考图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9 8/9 页 10 9 和图 10 描述的倾角调节释放杆 7 的操控的座椅靠背 2 的折叠和旋转, 执行克服弹簧 4C2 (5C2) 的推压作用力旋转锁定。
43、爪 4C(5C) 的操控。 0056 参考图 7, 当在其滑动锁定状态被释放的上轨道 4B(5B) 滑动之后释放锁定爪 4C (5C) 的旋转操控时, 锁定爪 4C(5C) 再次在弹簧 4C2(5C2) 的推压作用力下进入上轨道 4B (5B) 的锁定孔 4B1(5B1) 。这里, 因为在下轨道 4A(5A) 上形成的锁定爪 4C(5C) 沿着下 轨道 4A(5A) 的长度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形成, 所以上轨道 4B(5B) 在此处滑动的位置变成 上轨道 4B(5B) 的锁定孔 4B1(5B1) 在此处被连接到下轨道 4A(5A) 的锁定孔 4A1(5A1) 的滑动位置。相应地, 锁定爪 4C(5。
44、C) 恢复到其中它们也进入下轨道 4A(5A) 的锁定孔 4A1 (5A1) 并且锁定上轨道 4B(5B) 从而使其不滑动的状态。 0057 虽然已经参考一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发明能够被以除了前面的实施例 之外的各种形式实施。例如, 在本发明中的弹簧能够是除了螺旋弹簧之外的任何类型的弹 簧诸如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另外, 在本发明中的旋转部件可以不被用作如在前面的实 施例中描述的、 用于释放滑动机构 (横向滑动机构 5) 的滑动锁定状态的操控部件。旋转部 件仅仅需要被如此构造, 使得它被弹簧的推压作用力关于基础部件沿着旋转方向推压。 0058 本发明提供如下示意性的、 非限制性的方面。
45、 : 0059 (1) 在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车辆座椅, 包括 : 基础部件 ; 通过销连接到基础部件并 且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基础部件旋转的旋转部件 ; 和附接在基础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并且 相对于基础部件在旋转方向上推压旋转部件的弹簧, 其中弹簧邻靠销的外周, 并且其中销 被一体地联接到旋转部件。 0060 根据第一方面, 当通过销连接到基础部件的旋转部件克服弹簧的推压作用力旋转 或者通过弹簧的推压作用力旋转时, 销还与旋转部件一体地旋转。 因此, 能够减小在连同旋 转部件一起地移动的弹簧和销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 0061 (2) 在第二方面, 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 其中弹簧是具有在销。
46、上保持的中 央缠绕部分的螺旋弹簧, 并且螺旋弹簧被构造成通过由于扭曲被偏心地偏移而压靠在销的 外周上。 0062 根据第二方面, 当旋转部件旋转时, 被压靠在销上的螺旋弹簧的缠绕部分的大部 分与销一体地旋转。因此, 能够减小在弹簧和销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 0063 (3) 在第三方面, 提供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 其中旋转部件包括操控 部件, 通过该操控部件操控预定机构。 0064 根据第三方面, 当旋转时并不难以移动的旋转部件的构造被用作操控部件。因此 能够通过使用少量的作用力操控该操控部件并且有效率地利用弹簧的推压作用力执行返 回操控部件的运动。 0065 (4) 在第四方面, 。
47、提供根据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车辆座椅, 其中销从被 连接到基础部件的旋转部件的一部分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穿过旋转部件, 弹簧邻靠销的、 从 旋转部件延伸出的延伸部分, 并且销的延伸部分被一体地联接到旋转部件。 0066 根据第四方面, 在并不妨碍基础部件的一侧处在旋转部件的表面上执行销和旋转 部件的、 一体的相互联接是可能的。因此能够使用焊接装置等简单地执行联接。 0067 (5) 在第五方面, 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 其中弹簧的一端被保持在基础部 件上, 并且弹簧的另一端被保持在旋转部件上。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10 9/9 页 11 0068 (6) 在第六。
48、方面, 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 其中销通过焊接而被一体地联接 到旋转部件。 说 明 书 CN 103171462 A 11 1/10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2 2/10 页 13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3 3/10 页 14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4 4/10 页 15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5 5/10 页 16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6 6/10 页 17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7 7/10 页 18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8 8/10 页 19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19 9/10 页 20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20 10/10 页 21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462 A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