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736138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60663.X

申请日:

2012.12.20

公开号:

CN103171485A

公开日:

2013.06.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Q 1/30申请日:20121220|||公开

IPC分类号:

B60Q1/30; B60J5/06

主分类号:

B60Q1/3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田修二; 盐田让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1.12.22 JP 2011-28238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代理人:

柳春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移动(滑动)滑动门(50)而打开乘降用开口部(20)。而且,当中央铰链臂(70)到达滑动门轨道(60)的后端部时,中央铰链臂(70)进入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由此,滑动门(50)的滑动量被扩大中央铰链臂(70)向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进入的进入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用尾灯,其中,所述车辆用尾灯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形成有开口部(130),所述开口部(13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被开口以使滑动门的铰链臂(70)能够进入该开口部(130),所述铰链臂(70)被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的滑动门轨道(60)引导。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尾灯,其中,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形成有相对于外观面(132)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134)。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尾灯,其中,形成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136)。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尾灯,其中,
设置有包括上部侧壁(122)和下部侧壁(124)的透镜罩(120),
所述下部侧壁与所述上部侧壁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所述开口部形成在所述下部侧壁与所述上部侧壁之间。

5.   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包括:
滑动门轨道(60),所述滑动门轨道(60)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并引导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而开合乘降用开口部的滑动门的铰链臂(70);以及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尾灯(100),所述车辆用尾灯(100)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具有被所述滑动门轨道引导的所述铰链臂能够进入的所述开口部(130)。

说明书

说明书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而开合设置于车辆侧部的乘降用开口部的滑动门。
日本专利文献实用新型平03‑38215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其特征在于,在车体右侧或左侧仅具有滑动式的前门,在车体左侧或右侧具有旋转式的前门及后门(例如,参考日本专利文献实用新型平03‑38215)。 
这里,如实用新型平03‑38215那样,在为了被滑动门轨道引导的铰链臂移动而设置在车体侧部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狭缝)被构成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车辆用尾灯重叠的情况下,开口部(狭缝)的后端只能设置到车辆用尾灯的跟前。由此,在扩大滑动门的滑动量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实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扩大滑动门的滑动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被开口以使滑动门的铰链臂能够进入,所述铰链臂被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的滑动门轨道引导。 
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由于被滑动轨道引导的铰链臂进入尾灯的开口部,因此扩大了滑动门的滑动量。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形成有相对于外观面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 
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通过形成在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的倾斜面,开口部深陷,开口部难以引起注意,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形成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 
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由于从尾灯的开口部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难以看到开口部的里面的结构,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中设置有包括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的透镜罩。所述下部侧壁与所述上部侧壁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部形成在所述下部侧壁与所述上部侧壁之间。 
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从倾斜上方观看时,灯开口部由于上部侧壁而不易看到,从而车辆的外观品质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体侧部结构包括:滑动门轨道,所述滑动门轨道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并引导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而开合乘降用开口部的滑动门的铰链臂;以及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车辆用尾灯,所述车辆用尾灯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具有被所述滑动门轨道引导的所述铰链臂能够进入的所述开口部。 
在上述的车体侧部结构中,由于被滑动门轨道引导的铰链臂进入到车辆用尾灯的开口部,因此扩大了滑动门的滑动量,由此更大地确保了乘降用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发明,与在车辆用尾灯没有设置开口部的构成相比,能够扩大滑动门的滑动量。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发明,与在车辆用尾灯的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没有形成倾斜面的构成相比,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发明,与突出部不从车辆用尾灯的开口部的外缘部突出的构成相比,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发明,与没有设置透镜罩的构成相比,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发明,由于扩大了滑动门的滑动量,因此能够更大地确保乘降用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车体侧部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车体侧部的要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沿图1的A‑A线的纵剖面图; 
图4是沿图1的B‑B线的水平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构成)使用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体侧部结构以及尾灯的构成。箭头FR指示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箭头UP指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箭头OUT指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车体侧部12设置有滑动门50。该滑动门50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而开合设置于车体侧部12的乘降用开口部2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车体侧部12的乘降用开口部20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设置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槽状的滑动门轨道安装部14。在该滑动门轨道安装部14上通过焊接或螺栓等固定有滑动门轨道60,滑动门轨道6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引导设置于滑动门50上的中央铰链臂(铰链臂)70(参考图3)。滑动门轨道60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来配置。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中央铰链臂(铰链臂)70被设置在滑动门5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面部。如图3所示,中央铰链臂70包括倾斜部72,倾斜部72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倾斜,在该倾斜部72的上端部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部74。在引导部74上设置有以车辆上下方向为轴方向的旋转轴76,导辊78可自由旋转地被设置在该旋转轴上。 
滑动门轨道6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纵剖面是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 的槽状,中央铰链臂70的引导部74的导辊78可滑动地与滑动门轨道60配合。 
如图1所示,在车体侧部12上设置有滑动用开口部32,用于中央铰链臂7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该滑动用开口部32包括后面说明的轨道罩开口部30和从该轨道罩开口部30的后端部连续的后面说明的灯开口部130。 
如图2所示,在车辆10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灯安装部150。作为车辆用尾灯的一个例子的车尾组合灯100安装在该灯安装部150上(同时参考图1)。车尾组合灯10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在被安装在灯安装部150上的状态下,从车辆后端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弯曲并绕到车体侧部12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门50(参考图1)被构成为由省略了图示的具有驱动用马达和电线等的驱动机构进行开合驱动。而且,滑动门轨道60的后端部60E延伸至灯安装部150,并且由卷绕有前述电线的导向轮等构成的电线保持机构62被设置在灯安装部150中。 
固定有滑动门轨道60的滑动门轨道安装部14被细长板状的罩部件16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同时参考图1)。另外,罩部件16被构成为与车体侧部12上大致平齐。 
在该罩部件16的下缘和车体侧部12之间形成间隙(狭缝),该间隙(狭缝)成为构成前述的滑动用开口部32的轨道罩开口部30。 
被安装到图2所示的灯安装部150的车尾组合灯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组合了省略了图示的车宽指示灯、制动灯、方向指示灯。而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车尾组合灯100被构成为包括:安装上述车宽指示灯、制动灯以及方向指示灯并且包含反射光的反射镜(reflector,反射器)的内壳110、以及构成外表面的透镜罩120。 
如图2所示,在车尾组合灯10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有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的灯开口部(开口部)130。内壳110和透镜罩120两者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凹陷成大致U字形状而构成了灯开口部130。 
而且,如图1所示,灯开口部130被设置在与轨道罩开口部30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构成了前述滑动用开口部32的后端部。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车尾组合灯100的透镜罩120的灯开口部13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形成有倾斜面134,倾斜面134以相对外观面132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倾斜。 
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透镜罩120上形成有从灯开口部130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136。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36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倾斜,并构成倾斜面134(参考图3)的一部分。 
并且,如图3所示,在透镜罩120中,下部侧壁124与上部侧壁122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灯开口部130形成在上述下部侧壁124和上部侧壁122之间。 
(作用以及效果)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如图3所示,通过中央铰链臂70的引导部74的导辊78被滑动门轨道60(参考图1、图2)引导,滑动门50(参考图1)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滑动)。 
如图1所示,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移动(滑动)滑动门50,乘降用开口部20被打开。这时,中央铰链臂70在滑动用开口部32的轨道罩开口部30内移动。 
接着,如图4所示,当中央铰链臂70到达滑动门轨道60的后端部时,中央铰链臂70从轨道罩开口部30脱出,并进入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参考图1、图2)。 
由此,滑动门50(参考图1)的滑动量被扩大中央铰链臂70向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进入的进入量。换言之,能够将中央铰链臂70移动的滑动用开口部32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扩大与灯开口部130相当的量。 
当大力地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滑动了滑动门50时,存在中央铰链臂70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移动过头(over stroke)的情况。于是,对灯开口部13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进行了设定以使得能够吸收该中央铰链臂70的移动过头。 
另外,如此可使滑动门50更大地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方移动,因此,可更大地确保通过滑动门50开合的乘降用开口部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其结果是提高了乘降便利性。 
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通过形成在车尾组合灯100的透镜罩120的灯开口部130的周缘的倾斜面134,灯开口部130深陷,灯开口部130难以引起注意,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通过从透镜罩120的灯开口部130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136,难以看到灯开口部130的里面的结构,这一点也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透镜罩120中,下部侧壁124与上部侧壁122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灯开口部130形成在上述下部侧壁124与上部侧壁122之间。由此,在从斜上方观察的情况下,由于上部侧壁122难以看到灯开口部130,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 
这里,可以考虑使滑动用开口部(或者轨道罩开口部和滑动门轨道)相对于车尾组合灯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或下侧偏移位置,并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长滑动用开口部(轨道罩开口部)。但是,该方法限制了滑动用开口部(轨道罩开口部和滑动门轨道)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位置。 
或者,还可以考虑通过缩短车尾组合灯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来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长滑动用开口部(轨道罩开口部),或者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或下侧偏移车尾组合灯。但是,这样的方法限制了车尾组合灯的设计性。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在车尾组合灯10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设置灯开口部130,能够使得滑动用开口部32(轨道罩开口部30)和车尾组合灯100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同时扩大滑动门50的滑动量。 
(其他)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尾组合灯(车辆用尾灯)100组合了车宽指示灯、制动灯、方向指示灯,但不限定于此,组合上述中的至少一个 即可。 
另外,在滑动门仅被设置在左右任一侧(单侧)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本发明仅应用于被设置在设置有滑动门的那侧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的车辆用尾灯。即,在被设置于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车辆用尾灯中的至少一者上应用本发明即可。 
另外,当然可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12车体侧部 
20乘降用开口部 
50滑动门 
60滑动门轨道 
70中央铰链臂(铰链臂) 
100车尾组合灯(车辆用尾灯) 
130灯开口部(开口部) 
132外观面 
134倾斜面 
136突出部。 

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移动(滑动)滑动门(50)而打开乘降用开口部(20)。而且,当中央铰链臂(70)到达滑动门轨道(60)的后端部时,中央铰链臂(70)进入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由此,滑动门(50)的滑动量被扩大中央铰链臂(70)向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进入的进入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