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控向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4731548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0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10842.0

申请日:

2011.12.03

公开号:

CN103128698A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B 23/00申请日:20111203|||公开

IPC分类号:

B25B23/00; B25B13/46

主分类号:

B25B23/00

申请人:

陈怡富

发明人:

陈怡富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代理人:

高凤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包括一扳手本体、一棘轮以及一控制组,其中:该扳手本体设有一容置槽,该扳手本体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相互连通的掣动槽;该棘轮设于容置槽与掣动槽内;该控制组组设于该掣动槽,该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片、二相对的棘块以及一掣动块,该控制片一端组设二棘块,该控制片另一端固设该掣动块,该二棘块呈间距且各别相对棘轮啮合与脱离;控制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顶掣装置,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弹抵于该二棘块间。本发明可提供降低加工成本,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效,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作棘轮扳手。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一棘轮以及一控制组,其中:
该扳手本体设有一容置槽,该扳手本体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相互连通的掣动槽;
该棘轮设于容置槽与掣动槽内;
该控制组组设于该掣动槽,该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片、二相对的棘块以及一掣动块,该控制片一端组设二棘块,该控制片另一端固设该掣动块,该二棘块呈间距且各别相对棘轮啮合与脱离。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顶掣装置,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弹抵于该二棘块间。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动槽槽底设有二适当间距的顶掣槽,该掣动块设有一容置孔,另设有一第二弹性顶掣装置组设于所述容置孔与掣动槽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顶掣装置包括一圆珠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一端容置于该容置孔内,另一端与该圆珠组设,且该圆珠位于该容置孔与该顶掣槽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片一端延伸二凸肋,该二凸肋之间设有间距,所述二棘块对应该凸肋各设有一相互卡合的容槽。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棘块相对侧各设有一容孔,而所述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分别弹抵于所述二棘块的容孔。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动块顶面设有一定位槽,所述控制片一端固设该定位槽内。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动块与所述定位槽相邻面朝外设有一控向凸,该控向凸凸出所述掣动槽口外。

说明书

说明书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切换调控单向操作的棘轮扳手,且具有低成本的效益。
背景技术
扳手工具为组装及拆卸机械零件的必要工具之一,扳手工具针对螺栓与螺帽等螺旋工作物进行上紧或拆卸,现在的扳手工具扳手头部具有一对应螺栓及螺帽的容槽或具有一可调整大小的槽口,利用容槽或槽口与螺栓及螺帽套合,并旋转扳手工具以进行组装及拆卸机械零件得操作。但现有的扳手工具需重复的脱离与套合机械零件,才得已完成上紧或拆卸的工作,对于长时间装、卸机械零件的使用者,重复的脱离与套合是相当麻烦的工作,因此进而有相关业者研发棘轮扳手,令使用者于装、卸螺栓及螺帽时,不需要重复的脱离及套合,棘轮扳手设有一可枢转的棘轮,利用调控枢转方向,让使用者不需要将棘轮脱离螺栓或螺帽以重复进行拆、装工作,提升使用者于操做上的便利性。
请参阅中国台湾省专利申请案号第1298284「棘轮之控向结构改良」,其包括一扳手本体、棘齿轮、掣动块以及一控向结构,其中:该扳手本体的头部设有一容置室,容置室的侧边并形成有一掣动槽,另外并设有一控向槽,并在控向槽与掣动槽间形成一连通的状态,且容置室及掣动槽分别设有棘齿轮及掣动块,并使其呈啮合的状态,而该控向槽容设一控向结构:该掣动块底端设有一容孔,而邻近容孔的一侧则设有剖槽;该控向结构包括一控向块,以及设置于控向块上的弹性顶掣装置与一控制片,该弹性顶掣装置一端容置于掣动块的容孔内,以推顶掣动块,令擎动块与棘齿轮啮合,而该控制片一端容置于掣动块的剖槽上,借该控制片以防止弹性顶掣装置脱落,以及帮助控向块带动该掣动块。
现有的棘轮的控向结构改良掣动槽与掣动块需精确的对应,以及棘转齿部角度、大小也需精确的与棘块齿部的角度、大小对应,才能让棘块能顺畅卡抵棘轮转动及退齿,若掣动槽与掣动块无法精确对应,会导致棘块无法与棘轮齿啮合,另外,若棘块齿部过于尘锐,易导致棘齿容易卡抵但却无法顺利退齿,因此棘块于加工制作过程,除了精确的与棘轮对应,还需要将棘块齿部尖端磨顺磨圆。如此精致的制作过程,需通过粉末治金的制程才能达到精细的结构,因此需经过多次加工及繁杂的制程导致加工时间较长,相对付出的是高加工成本的代价,因此,有必要加以研发可提供降低加工成本,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效,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作棘轮扳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制造棘轮控向扳手装置制作精细,且需耗费高成本,才能制造出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效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可提供降低加工成本,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效,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作棘轮扳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包括一扳手本体、一棘轮以及一控制组,其中:
该扳手本体设有一容置槽,该扳手本体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相互连通的掣动槽;
该棘轮设于该容置槽与掣动槽内:
该控制组组设于该掣动槽,该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片、二相对的棘块以及一掣动块,该控制片一端组设二棘块,该控制片另一端固设该掣动块,该二棘块呈间距且各别相对棘轮啮合与脱离。
本发明该控制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顶掣装置,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弹抵于该二棘块间。
本发明该掣动槽的槽底设有二适当间距的顶掣槽,该掣动块设有一容置孔,另设有一第二弹性顶掣装置组设于容置孔与该顶掣槽之间,该第二弹性顶掣装置包括一圆珠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一端容置于该容置孔内,另一端与该圆珠组设,该圆珠位于该容置孔及该顶掣槽之间。
本发明该控制片一端延伸具有间距的二凸肋,该二棘块对应该二凸肋各设有一相互卡合的容槽。
本发明该二棘块相对侧各设有一容孔,而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分别弹抵于该二棘块的容孔。
本发明该掣动块顶面设有一定位槽,该控制片一端固设该定位槽内。
本发明该掣动块与定位槽相邻面朝外设有一控向凸,该控向凸凸出掣动槽口外。
如此,借由左、右扳动掣动块带动控制片,迫使与扳动方向相同的棘块啮合该棘轮,而与扳动方向相反的该棘块则脱离该棘轮,该棘轮往扳动方向连续转动,使与扳动方向相同的棘块呈连续跳齿状态,而该棘轮往扳动相反方向抵止转动,借由切换该掣块动方向,以达到单向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可提供降低加工成本,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效,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作棘轮扳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各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棘轮顺向抵止转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棘轮逆向抵止轮动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       扳手本体           10      容置槽
11      掣动槽             110     顶掣槽
2       棘轮               3       控制组
30      棘块               301     容孔
302     容槽               31      第一弹性顶掣装置
32      控制片             320     凸肋
33      掣动块             330     定位槽
331     容置孔             332     第二弹性顶掣装置
3220    圆珠               3321    弹性件
333     控向凸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其是本发明的主实施例,包括一扳手本体1、一棘轮2以及一控制组3,其中:
该扳手本体1设有一容置槽10,该扳手本体1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10底部相互连通的掣动槽11;
该棘轮2设于该容置槽10内,该棘轮2局部位于掣动槽11;
该控制组3包括一第一弹性顶掣装置31、二相对的棘块30、一控制片32以及一擎动块33,该控制片32一端组设该二棘块30,该控制片32另一端固设一掣动块33,各棘块30可分别相对棘轮2啮合与脱离,各该棘块30相对侧各设有一容孔301,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31分别弹抵于该二棘块30容孔301,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31使该二棘块30具有弹性连动关系,该控制片32一端延伸具有间距的凸肋320且呈Y字型,该各棘块30对应该凸肋320设有一相互卡合的容槽302,该控制片32另一端固设于该掣动块33,该掣动块33顶面设有一与控制片32一端卡固的定位槽330,该掣动块33对应该掣动槽11呈椭圆形状,该掣动块33可于掣动槽11内往左侧位移至右侧反复操作,该掣动块33底面设有一容置孔331,另设有一第二弹性顶掣装置332组设于容置孔331与顶掣槽110之间,该第二弹性顶掣装置332包括一圆珠3320及一弹性件3321,该弹性件3321一端容置于该容置孔331内,另一端设有该圆珠3320,该圆珠3320于掣动槽11而滑移时,该圆珠3320内缩入容置孔331内,而滑移至顶掣槽110时,该圆珠3320陷入该顶掣槽110,令该掣动块33定位,该掣动块33与定位槽330相邻的表面朝外设有一控向凸333,该控向凸333凸出掣动槽11槽口,可借由扳动控向凸333,让该掣动块33于掣动槽11内左右位移,令该各棘块30可分别与棘轮2啮合;
如此,借由左、右扳动掣动块33带动控制片32,迫使与扳动方向相同的棘块30与该棘轮2啮合,而与扳动方向相反的该棘块30脱离该棘轮2,该棘轮2往扳动方向连续转动,与扳动方向相同的棘块30呈连续跳齿状态,而该棘轮2往扳动相反方向抵止转动,使该棘轮2仅能单向转动操作。
请参阅图4所示,其是棘轮2顺向抵止转动示意图,该掣动块33往左位移,使第二弹性顶掣装置332陷入位于该掣动槽11内左侧的顶掣槽110定位,带动该控制片32左凸肋320往左位移,迫使该位于该控制片32左凸肋320上的棘块30与棘轮2啮合,而位于该控制片32右凸肋320上的棘块30与棘轮2脱离,使棘轮2逆时针转动时,该左棘块30与棘轮2呈现连续跳齿状态,而往顺时针则是抵止转动。
请参阅图5所示,其是棘轮2逆向抵止转动示意图,该擎动块30往右位移,使第二弹性顶掣装置332陷入位于该掣动槽11内右侧的顶掣槽110定位,带动该控制片32右凸肋320往右位移,迫使该位于该控制片32右凸肋320上的棘块30与棘轮2啮合,而位于该控制片32左凸肋320上的棘块30与棘轮2脱离,使棘轮2顺时针转动时,该右棘块30与棘轮2呈现连续跳齿状态,而往逆时针则是抵止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棘轮扳手控向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棘轮扳手控向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棘轮扳手控向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棘轮扳手控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棘轮扳手控向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86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28698 A *CN103128698A* (21)申请号 201110410842.0 (22)申请日 2011.12.03 B25B 23/00(2006.01) B25B 13/46(2006.01) (71)申请人 陈怡富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72)发明人 陈怡富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2203 代理人 高凤荣 (54) 发明名称 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57) 摘要 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包括一扳手本体、 一 棘轮以及一控制组, 其中 :。

2、 该扳手本体设有一容 置槽, 该扳手本体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相互连 通的掣动槽 ; 该棘轮设于容置槽与掣动槽内 ; 该 控制组组设于该掣动槽, 该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片、 二相对的棘块以及一掣动块, 该控制片一端组设 二棘块, 该控制片另一端固设该掣动块, 该二棘块 呈间距且各别相对棘轮啮合与脱离 ; 控制组进一 步包括一第一弹性顶掣装置, 该第一弹性顶掣装 置弹抵于该二棘块间。本发明可提供降低加工成 本, 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 效, 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作棘轮扳手。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3、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8698 A CN 103128698 A *CN103128698A* 1/1 页 2 1. 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扳手本体、 一棘轮以及一控制组, 其 中 : 该扳手本体设有一容置槽, 该扳手本体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相互连通的掣动槽 ; 该棘轮设于容置槽与掣动槽内 ; 该控制组组设于该掣动槽, 该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片、 二相对的棘块以及一掣动块, 该控 制片一端组设二棘块, 该控制片另一端固设该掣动块, 该二棘块呈间距且各别相对棘轮啮 合与脱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4、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进一步包括一 第一弹性顶掣装置, 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弹抵于该二棘块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掣动槽槽底设有二适 当间距的顶掣槽, 该掣动块设有一容置孔, 另设有一第二弹性顶掣装置组设于所述容置孔 与掣动槽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顶掣装置包括一圆珠及一弹性件, 该弹性件一端容置于该容 置孔内, 另一端与该圆珠组设, 且该圆珠位于该容置孔与该顶掣槽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片一端延伸二凸 肋, 该二凸肋之间设有间距, 所述二棘块对应该凸肋各设有一相互卡合的容。

5、槽。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棘块相对侧各设有 一容孔, 而所述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分别弹抵于所述二棘块的容孔。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掣动块顶面设有一定 位槽, 所述控制片一端固设该定位槽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掣动块与所述定位槽 相邻面朝外设有一控向凸, 该控向凸凸出所述掣动槽口外。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8698 A 2 1/4 页 3 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可切换调控单向操作。

6、的棘轮扳 手, 且具有低成本的效益。 背景技术 0002 扳手工具为组装及拆卸机械零件的必要工具之一, 扳手工具针对螺栓与螺帽等螺 旋工作物进行上紧或拆卸, 现在的扳手工具扳手头部具有一对应螺栓及螺帽的容槽或具有 一可调整大小的槽口, 利用容槽或槽口与螺栓及螺帽套合, 并旋转扳手工具以进行组装及 拆卸机械零件得操作。但现有的扳手工具需重复的脱离与套合机械零件, 才得已完成上紧 或拆卸的工作, 对于长时间装、 卸机械零件的使用者, 重复的脱离与套合是相当麻烦的工 作, 因此进而有相关业者研发棘轮扳手, 令使用者于装、 卸螺栓及螺帽时, 不需要重复的脱 离及套合, 棘轮扳手设有一可枢转的棘轮, 利。

7、用调控枢转方向, 让使用者不需要将棘轮脱离 螺栓或螺帽以重复进行拆、 装工作, 提升使用者于操做上的便利性。 0003 请参阅中国台湾省专利申请案号第 1298284棘轮之控向结构改良 , 其包括一扳 手本体、 棘齿轮、 掣动块以及一控向结构, 其中 : 该扳手本体的头部设有一容置室, 容置室的 侧边并形成有一掣动槽, 另外并设有一控向槽, 并在控向槽与掣动槽间形成一连通的状态, 且容置室及掣动槽分别设有棘齿轮及掣动块, 并使其呈啮合的状态, 而该控向槽容设一控 向结构 : 该掣动块底端设有一容孔, 而邻近容孔的一侧则设有剖槽 ; 该控向结构包括一控 向块, 以及设置于控向块上的弹性顶掣装置与。

8、一控制片, 该弹性顶掣装置一端容置于掣动 块的容孔内, 以推顶掣动块, 令擎动块与棘齿轮啮合, 而该控制片一端容置于掣动块的剖槽 上, 借该控制片以防止弹性顶掣装置脱落, 以及帮助控向块带动该掣动块。 0004 现有的棘轮的控向结构改良掣动槽与掣动块需精确的对应, 以及棘转齿部角度、 大小也需精确的与棘块齿部的角度、 大小对应, 才能让棘块能顺畅卡抵棘轮转动及退齿, 若掣动槽与掣动块无法精确对应, 会导致棘块无法与棘轮齿啮合, 另外, 若棘块齿部过于尘 锐, 易导致棘齿容易卡抵但却无法顺利退齿, 因此棘块于加工制作过程, 除了精确的与棘轮 对应, 还需要将棘块齿部尖端磨顺磨圆。 如此精致的制作。

9、过程, 需通过粉末治金的制程才能 达到精细的结构, 因此需经过多次加工及繁杂的制程导致加工时间较长, 相对付出的是高 加工成本的代价, 因此, 有必要加以研发可提供降低加工成本, 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 度及顺畅退齿功效, 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作棘轮扳手。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制造棘轮控向扳手装置制作精细, 且需耗费高成本, 才能 制造出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效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其可 提供降低加工成本, 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度及顺畅退齿功效, 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 作棘轮扳手。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说 明 书。

10、 CN 103128698 A 3 2/4 页 4 0007 一种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包括一扳手本体、 一棘轮以及一控制组, 其中 : 0008 该扳手本体设有一容置槽, 该扳手本体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相互连通的掣动 槽 ; 0009 该棘轮设于该容置槽与掣动槽内 : 0010 该控制组组设于该掣动槽, 该控制组包括一控制片、 二相对的棘块以及一掣动块, 该控制片一端组设二棘块, 该控制片另一端固设该掣动块, 该二棘块呈间距且各别相对棘 轮啮合与脱离。 0011 本发明该控制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弹性顶掣装置, 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弹抵于该 二棘块间。 0012 本发明该掣动槽的槽底设有二适当间距的。

11、顶掣槽, 该掣动块设有一容置孔, 另设 有一第二弹性顶掣装置组设于容置孔与该顶掣槽之间, 该第二弹性顶掣装置包括一圆珠及 一弹性件, 该弹性件一端容置于该容置孔内, 另一端与该圆珠组设, 该圆珠位于该容置孔及 该顶掣槽之间。 0013 本发明该控制片一端延伸具有间距的二凸肋, 该二棘块对应该二凸肋各设有一相 互卡合的容槽。 0014 本发明该二棘块相对侧各设有一容孔, 而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分别弹抵于该二棘 块的容孔。 0015 本发明该掣动块顶面设有一定位槽, 该控制片一端固设该定位槽内。 0016 本发明该掣动块与定位槽相邻面朝外设有一控向凸, 该控向凸凸出掣动槽口外。 0017 如此, 借。

12、由左、 右扳动掣动块带动控制片, 迫使与扳动方向相同的棘块啮合该棘 轮, 而与扳动方向相反的该棘块则脱离该棘轮, 该棘轮往扳动方向连续转动, 使与扳动方向 相同的棘块呈连续跳齿状态, 而该棘轮往扳动相反方向抵止转动, 借由切换该掣块动方向, 以达到单向操作。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可提供降低加工成本, 且又能够具有稳定的啮合强度及 顺畅退齿功效, 使使用者能够顺畅操作棘轮扳手。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0 图 1 是本发明各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1 图 2 是本发明立体组装示意图。 0022 图 3 是本发明剖面示意图。 0023 。

13、图 4 是本发明棘轮顺向抵止转动示意图。 0024 图 5 是本发明棘轮逆向抵止轮动示意图。 0025 图中标号说明 : 0026 1 扳手本体 10 容置槽 0027 11 掣动槽 110 顶掣槽 0028 2 棘轮 3 控制组 0029 30 棘块 301 容孔 0030 302 容槽 31 第一弹性顶掣装置 说 明 书 CN 103128698 A 4 3/4 页 5 0031 32 控制片 320 凸肋 0032 33 掣动块 330 定位槽 0033 331 容置孔 332 第二弹性顶掣装置 0034 3220 圆珠 3321 弹性件 0035 333 控向凸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14、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棘轮扳手控向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 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下。 0037 请参阅图 1、 图 2、 图 3 所示, 其是本发明的主实施例, 包括一扳手本体 1、 一棘轮 2 以及一控制组 3, 其中 : 0038 该扳手本体1设有一容置槽10, 该扳手本体1表面开设一与该容置槽10底部相互 连通的掣动槽 11 ; 0039 该棘轮 2 设于该容置槽 10 内, 该棘轮 2 局部位于掣动槽 11 ; 0040 该控制组 3 包括一第一弹性顶掣装置 31、 二相对的棘块 3。

15、0、 一控制片 32 以及一擎 动块 33, 该控制片 32 一端组设该二棘块 30, 该控制片 32 另一端固设一掣动块 33, 各棘块 30 可分别相对棘轮 2 啮合与脱离, 各该棘块 30 相对侧各设有一容孔 301, 该第一弹性顶掣 装置31分别弹抵于该二棘块30容孔301, 该第一弹性顶掣装置31使该二棘块30具有弹性 连动关系, 该控制片 32 一端延伸具有间距的凸肋 320 且呈 Y 字型, 该各棘块 30 对应该凸肋 320 设有一相互卡合的容槽 302, 该控制片 32 另一端固设于该掣动块 33, 该掣动块 33 顶面 设有一与控制片32一端卡固的定位槽330, 该掣动块3。

16、3对应该掣动槽11呈椭圆形状, 该掣 动块33可于掣动槽11内往左侧位移至右侧反复操作, 该掣动块33底面设有一容置孔331, 另设有一第二弹性顶掣装置 332 组设于容置孔 331 与顶掣槽 110 之间, 该第二弹性顶掣装 置 332 包括一圆珠 3320 及一弹性件 3321, 该弹性件 3321 一端容置于该容置孔 331 内, 另 一端设有该圆珠 3320, 该圆珠 3320 于掣动槽 11 而滑移时, 该圆珠 3320 内缩入容置孔 331 内, 而滑移至顶掣槽 110 时, 该圆珠 3320 陷入该顶掣槽 110, 令该掣动块 33 定位, 该掣动块 33 与定位槽 330 相邻。

17、的表面朝外设有一控向凸 333, 该控向凸 333 凸出掣动槽 11 槽口, 可 借由扳动控向凸333, 让该掣动块33于掣动槽11内左右位移, 令该各棘块30可分别与棘轮 2 啮合 ; 0041 如此, 借由左、 右扳动掣动块 33 带动控制片 32, 迫使与扳动方向相同的棘块 30 与 该棘轮 2 啮合, 而与扳动方向相反的该棘块 30 脱离该棘轮 2, 该棘轮 2 往扳动方向连续转 动, 与扳动方向相同的棘块30呈连续跳齿状态, 而该棘轮2往扳动相反方向抵止转动, 使该 棘轮 2 仅能单向转动操作。 0042 请参阅图 4 所示, 其是棘轮 2 顺向抵止转动示意图, 该掣动块 33 往左。

18、位移, 使第二 弹性顶掣装置 332 陷入位于该掣动槽 11 内左侧的顶掣槽 110 定位, 带动该控制片 32 左凸 肋 320 往左位移, 迫使该位于该控制片 32 左凸肋 320 上的棘块 30 与棘轮 2 啮合, 而位于该 控制片 32 右凸肋 320 上的棘块 30 与棘轮 2 脱离, 使棘轮 2 逆时针转动时, 该左棘块 30 与 棘轮 2 呈现连续跳齿状态, 而往顺时针则是抵止转动。 说 明 书 CN 103128698 A 5 4/4 页 6 0043 请参阅图 5 所示, 其是棘轮 2 逆向抵止转动示意图, 该擎动块 30 往右位移, 使第二 弹性顶掣装置 332 陷入位于该。

19、掣动槽 11 内右侧的顶掣槽 110 定位, 带动该控制片 32 右凸 肋 320 往右位移, 迫使该位于该控制片 32 右凸肋 320 上的棘块 30 与棘轮 2 啮合, 而位于该 控制片 32 左凸肋 320 上的棘块 30 与棘轮 2 脱离, 使棘轮 2 顺时针转动时, 该右棘块 30 与 棘轮 2 呈现连续跳齿状态, 而往逆时针则是抵止转动。 0044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凡 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45 综上所述,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 使用。

20、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 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 需, 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 具有新颖性、 创造性、 实用性, 符合有关 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 故依法提起申请。 说 明 书 CN 103128698 A 6 1/5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8698 A 7 2/5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8698 A 8 3/5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8698 A 9 4/5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8698 A 10 5/5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8698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