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制造该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器件及制造该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6779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9 CN 102867795 A *CN102867795A* (21)申请号 201210237416.6 (22)申请日 2012.07.09 2011-150612 2011.07.07 JP H01L 23/48(2006.01) H01L 21/768(2006.01) (71)申请人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72)发明人 押田大介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李兰 孙志湧 (54) 发明名称 半导体器件及制造该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
2、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该半导 体器件的方法, 所述半导体器件具有供应大电流 的第一通路和第一互连, 其中具有第一通路和第 一互连的第一表面是平坦的。 该半导体器件具有 : 第一通路, 其从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第一衬 底 ; 和第一互连, 其掩埋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 中且与至少一个第一通路的一端连接。第一通路 具有倾斜部分, 在该倾斜部分中, 形成在第一通路 的侧面和第一通路的底部之间的角度大于形成在 第一互连的侧面和第一互连的底部之间的角度。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7 页 说明书 18 页 附图 1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7 页 说明书 18 页 附图 17 页 1/7 页 2 1. 一种半导体器件, 包括 : 第一衬底 ; 第一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一衬底 ; 和 第一互连, 所述第一互连掩埋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中, 并与至少一个第一 通路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具有倾斜部分, 在所述倾斜部分中形成在所述第一通路的侧面和所 述第一通路的底部之间的角度大于形成在所述第一互连的侧面和所述第一互连的底部之 间的角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具有第二互连, 所述第二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
4、反的第二表 面之上,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互连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具有第一层间绝缘膜, 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之 上, 其中所述第二互连掩埋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中, 其中所述第一通路穿透所述第一衬底, 并且还穿透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通路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互连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二互连是电源互连或接地互连。 5. 根据权利要求 2 至 4 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具有第一凸块电极, 所述第一凸块电极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 二。
5、表面之上与所述第二互连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之上, 和第二衬底, 所述 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 其中所述第二互连借助于凸块与所述第三互连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二衬底, 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 一侧上, 和 至少一个第三衬底, 接合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到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 表面上, 其中所述。
6、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且在一端 处形成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三衬底 的第二表面之上, 并且与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连接到所述第一衬底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795 A 2 2/7 页 3 的所述第二互连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三互连。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二衬底, 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
7、所述第二表面 一侧上, 其中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和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 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互连借助于凸块连接到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一端。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二衬底, 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 一侧上, 和 至少一个第三衬底, 接合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8、,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和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 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且在一端 处形成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到所述第三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之 上, 并且与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连接到所述第一衬底 的所述第二。
9、互连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一端。 10. 一种半导体器件, 包括 : 第一衬底 ; 第一层间绝缘膜, 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之上 ; 第一层间通路, 所述第一层间通路穿透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 ; 和 第一互连, 所述第一互连掩埋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的表面中, 并且与至少一个第一 层间通路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层间通路具有倾斜部分, 在所述倾斜部分中形成在所述第一层间通路的 侧面和所述第一层间通路的底部之间的角度大于形成在所述第一互连的侧面和所述第一 互连的底部之间的角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二互连, 所述第二。
10、互连掩埋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中, 并且与所述第一层间通路的 另一端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795 A 3 3/7 页 4 第一衬底通路, 所述第一衬底通路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穿透所述第一衬 底, 并且在一端处与所述第二互连连接, 并且在另一端处形成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同的表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二衬底, 所述第二衬底具有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 第一表面之上, 并且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 表。
11、面一侧上,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通路的所述另一端借助于凸块与所述第三互连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二衬底, 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 一侧上 ; 和 至少一个第三衬底, 所述第三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三互连, 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之上, 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且在一端 处形成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
12、所述第三衬底 的第二表面之上, 并且与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连接到所述第一衬底 通路的所述另一端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三互连。 15.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 第二衬底, 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 一侧上,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并且 其中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连 。
13、接,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通路的所述另一端借助于凸块与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一端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进一步包括: 第二衬底, 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 一侧上 ; 和 至少一个第三衬底, 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 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
14、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且在一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795 A 4 4/7 页 5 处形成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之上, 并且与所述第 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连接到所述第一衬底 通路的所述另一端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一端。 17. 根据权利要求 6 至 9 和 13 至 16 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三互连是电源互连或接地互连。 18. 根据权利要求 6、 8、 13 和 15。
15、 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包括逻辑电路, 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存储器件, 所述存储器件用于储存从所述逻辑电路传输的信 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 7、 9、 14 和 16 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包括逻辑电路, 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或所述第三衬底包括存储器件, 所述存储器件用于储存从所述逻辑 电路传输的信号。 20. 根据权利要求 8、 9、 15 和 16 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二凸块电极, 所述第二凸块电极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 的一侧上的表面之上, 并与所述第三互连连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 1。
16、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进一步包括第一凸块电极, 所述第一凸块电极在所述第一表面之上 与所述通路或所述第一互连连接。 2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倾斜部分具有 : 形成在所述通路的侧面和所述通路的底部之间的角度为97度或更大且105度或更小, 并且 形成在所述第一互连的侧面和所述第一互连的底部之间的角度为90度或更大且95度 或更小。 2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内衬绝缘膜提供在所述通路内部的侧面上, 并且 在所述通路的一端处假定为 a(nm) 的膜厚度和在所述通路的另一端处假定为 b(nm) 的膜厚度满足关系 : b-a 7。 2。
17、4.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包括 : 形成从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通路孔和形成与至少一个第一 通路孔的一端连接的第一互连沟槽的蚀刻步骤 ; 和 在所述第一通路孔和所述第一互连沟槽中掩埋金属, 由此形成第一通路和第一互连的 金属掩埋步骤, 其中在所述蚀刻步骤中, 在所述第一通路孔中形成倾斜部分, 在所述倾斜部分中在侧 面和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在所述第一互连沟槽的侧面和所述第一互连沟槽的底部之 间形成的角度。 25. 根据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795 A 5 5/7 页 6 在所述蚀刻步骤之前,。
18、 在所述第一衬底中、 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一侧上 形成第二互连的步骤, 其中在所述蚀刻步骤中, 所述第一通路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互连连接。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制备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三互连的第二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 的接合步骤, 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 借助于凸块将所述第二互连与所述第三互连连接。 27.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制备第二衬底和至少一个第三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三衬底和所述第二衬。
19、底顺序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 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的接合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具有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 面之上, 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且在一端 处形成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到所述第三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之 上, 并且与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 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与 所述第一衬底的所述第二互连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三互连连接。 28. 根。
20、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制备第二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 的接合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 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 所述第二互连借助于凸块与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一端连接。 29.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
21、包括 : 制备第二衬底和至少一个第三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三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顺序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 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的接合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795 A 6 6/7 页 7 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
22、且在一端 处形成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到所述第三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第二表面之上 并且与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与所述第一衬底的所 述第二互连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一端连接。 30.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包括 : 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之上形成第一层间绝缘膜的步骤 ; 形成穿透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的第一层间通路孔并且形成与至少一个第一层间通路 孔的一端连接的第一互连沟槽的蚀刻步骤 ; 和 在所述第一层间通路孔和所述第一互连沟槽中掩埋金属, 由此形成第一层间。
23、通路和第 一互连的金属掩埋步骤, 其中在所述蚀刻步骤中, 在第一层间通路孔中形成倾斜部分, 在所述倾斜部分中, 在所 述第一层间通路孔的侧面和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互连沟槽的侧面和所述第 一互连沟槽的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 31. 根据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的步骤中, 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膜中形成第二互连, 并且 其中在所述蚀刻步骤中, 所述第一层间通路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互连连接。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形成第一衬底通路, 使得所述第一衬底通路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穿透所 述第。
24、一衬底、 在一端处与所述第二互连连接, 并且在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的另一端处形成 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同的表面的步骤。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制备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之上具有第三互连的第二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 的接合步骤, 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 所述第一衬底通路的所述另一端借助于凸块与所述第三互连 连接。 34.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制备第二衬底和至少一个第三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三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顺序接合到所述。
25、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 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的接合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具有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表面之 上, 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且在一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795 A 7 7/7 页 8 处形成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到所述第三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之上 并且与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 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与 所述第一衬底通路的所述另一。
26、端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三互连连接。 35.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制备第二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二衬底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 的接合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 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 所述第一衬底通路的所述另一端借助于凸块与所述第二通路 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27、。 36. 根据权利要求 32 所述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进一步包括 : 制备第二衬底和至少一个第三衬底的步骤 ; 和 将所述第三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顺序接合到所述第一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 所述第二表面一侧上的接合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包括 : 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二衬底, 并 且在一端处形成与在所述第一衬底一侧上的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三互连, 所述第三互连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反的一侧上, 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 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包括 : 第三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从所述第三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所述第三衬底, 并且在一。
28、端 处形成与所述第三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表面 ; 和 第四互连, 所述第四互连设置到所述第三衬底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之上 并且与所述第三通路的另一端连接, 并且 其中在所述接合步骤中, 所述第三通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第四互连分别借助于凸块与 所述第一衬底通路的所述另一端或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第二通路的所述一端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795 A 8 1/18 页 9 半导体器件及制造该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将 2011 年 7 月 7 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11-150612 的公开, 包括说明书、 附 图和摘要, 全。
29、部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该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增加, 已提出了各种多层互连结构。 0005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10-045371 描述了下面的贯通硅通路 (Through Silicon Via : TSV) 结构。TSV 结构中的导电通路从衬底的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并穿透衬 底。此外, 在导电通路的底部形成包括 Ni 和 Co 中至少一种的导电保护膜。此外, 隔离聚合 物绝缘膜形成至衬底的下表面同时与导电保护膜接触。 描述了可以提出一种能够抑制半导 体衬底应变的 TSV 结构。 0006 。
30、此外,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10-080897 描述了下面的半导体器件。第一半导 体芯片和第二半导体芯片彼此接合。电极焊垫形成在第一半导体芯片的表面部分。贯通通 路 (through via) 形成在第二半导体芯片中。印刻部分 (engraved portion) 形成在电极焊 垫中且贯通通路的底部掩埋在印刻部分中。 描述了可以增加贯通通路和电极焊垫之间的接 合强度, 由此增加了具有三维互连结构的半导体器件的机械强度。 0007 此外,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09-302453(专利文献 3) 描述了下面的半导体器 件。凹部形成至半导体芯片的背面。作为贯通硅通路一部分的背面互。
31、连焊垫和背面互连形 成在凹部的内部。描述了可以确保芯片背面的平坦性以抑制在处理芯片时降低吸收力。 0008 此外,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09-277927 描述了下面的电路衬底。电路图案设 置到衬底的一个表面。贯通硅通路填充到形成在衬底中的贯通孔 (through hole) 的内部, 且在一端处被接合到电路图案。 电路图案和贯通硅通路具有分别包含贵金属成分的区域且 通过这些区域彼此接合。 描述了这可以抑制在电路图案的表面上产生氧化物膜和在贯通孔 中产生空隙。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09-277927 在图 1 中描述了, 贯通通路具有 1 或更 大的深度 - 底部深宽比。 0。
32、009 此外,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09-010312 描述了下面的堆叠封装。设置第一和 第二半导体芯片使得接合焊垫形成表面彼此相对。多个 TSV 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半导体芯片 中。多个互连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半导体芯片的接合焊垫形成表面上以便连接 TSV 和接合焊 垫。描述了可以抑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晶片和半导体芯片的应变和破裂。 0010 此外,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09-004722 描述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封装的方法, 包括 : 去除半导体芯片的下表面使得贯通硅通路的底部从半导体芯片突出的步骤。描述了 可以简化堆叠型半导体封装的制造步骤, 由此降低了制造成本。 0011 此外。
33、,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 平 08 (1996) -255797 描述了一种制造半导体衬底 说 明 书 CN 102867795 A 9 2/18 页 10 的方法, 如下所述。首先, 在第一硅衬底的一个主表面中形成沟槽。然后, 在沟槽的内部形 成金属层。然后, 通过热处理使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硅化。然后, 使一个主表面平坦化。然 后, 使第一硅衬底的这一个主表面和第二硅衬底接合。描述了一种可以以低成本提供在衬 底中具有低电阻的硅化物掩埋层和较少缺陷的半导体器件。 发明内容 0012 在上面描述的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2010-045371 至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 No. 平 08(19。
34、96) -255797 中, 没有对形成通路孔 (via hole) 和互连沟槽以及然后通过镀 覆法同时在通路孔和互连沟槽中掩埋金属的方法进行研究。 0013 在形成通路孔和互连沟槽之后掩埋金属的步骤中,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 通过镀覆 法同时在通路孔和互连沟槽中掩埋金属时会产生以下问题。虽然通路孔具有高的深宽比, 但互连沟槽浅且具有低的深宽比。 因此, 当通过镀覆法同时掩埋金属时, 在互连沟槽中掩埋 金属早于在通路孔中掩埋金属, 且互连沟槽上的金属以升高的形状填充。 如上所述, 由于其 中掩埋了金属的衬底的表面缺乏平坦性, 所以已经发现了在 CMP(化学机械抛光) 步骤中不 可能均匀抛光的问题。
35、。 0014 第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 包括 : 第一衬底 ; 第一通路, 其从第一 衬底的第一表面穿透第一衬底 ; 和第一互连, 其掩埋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中且与至少一 个第一通路的一端连接, 其中第一通路具有倾斜部分, 在该倾斜部分中在第一通路的侧面 和第一通路的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在第一互连的侧面和第一互连的底部之间形成的 角度。 0015 第二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 包括 : 第一衬底 ; 第一层间绝缘膜, 其 设置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之上 ; 第一层间通路, 其穿透第一层间绝缘膜 ; 和第一互连, 其 掩埋在第一层间绝缘膜的表面中且与至少一个第一层间通。
36、路的一端连接, 其中第一层间通 路具有倾斜部分, 在该倾斜部分中在第一层间通路的侧面和第一层间通路的底部之间形成 的角度大于在第一互连的侧面和第一互连的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 0016 第三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包括 : 形成从第一衬底的第 一表面穿透第一衬底的第一通路孔并且形成与至少一个第一通路孔的一端连接的第一互 连沟槽的蚀刻步骤, 和在第一通路孔和第一互连沟槽中掩埋金属, 由此形成第一通路和第 一互连的金属掩埋步骤, 其中在蚀刻步骤中, 在第一通路孔中形成了倾斜部分, 在该倾斜部 分中在侧面和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在第一互连沟槽的侧面和第一互连沟槽的底部之 间形成。
37、的角度。 0017 第四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包括 : 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 面之上形成第一层间绝缘膜的步骤, 形成穿透第一层间绝缘膜的第一层间通路孔并且形成 与至少一个第一层间通路孔的一端连接的第一互连沟槽的蚀刻步骤, 和在第一层间通路孔 和第一互连沟槽中掩埋金属, 由此形成第一层间通路和第一互连的金属掩埋步骤, 其中在 蚀刻步骤中, 在第一层间通路孔中形成倾斜部分, 在该倾斜部分中在侧面和底部之间形成 的角度大于第一互连沟槽的侧面和第一互连沟槽的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 0018 根据本发明, 第一通路 (第一层间通路) 具有倾斜部分, 在该倾斜部分中在第一通 路 (第。
38、一层间通路) 的侧面和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第一互连的侧面和底部之间形成的 说 明 书 CN 102867795 A 10 3/18 页 11 角度。因此, 在随后的金属掩埋步骤中在第一通路孔中的金属掩埋速率比在第一互连沟槽 中的金属掩埋速率增加更多。然后, 在掩埋金属之后, 可以将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平坦化, 并且进一步地, 在 CMP 中均匀地平坦化。因此, 能够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 其具有用于供应 大电流的第一通路 (第一层间通路) 和第一互连, 并且其中形成有第一通路 (第一层间通路) 和第一互连的第一表面是平坦的。 0019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 其具有用于供应大电流的第一通。
39、路和第一互 连, 其中形成有第一通路和第一互连的第一表面是平坦的。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其中 0021 图 1A 是沿着随后将要描述的图 2 中的 A-A 线的横截面图, 0022 图 1B 是沿着图 1A 中的 B-B 线的横截面图, 和 0023 图 1C 是沿着图 1A 中的 C-C 线的横截面图 ; 0024 图 2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平面图, 0025 图 3 是图 1A 中的半导体器件的放大横截面图 ; 0026 图 4 是示出第一通路或第一互连中的侧面和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与金属掩埋速 率的关系的图 ; 。
40、0027 图 5 是图 1B 中的第一通路的放大横截面图 ; 0028 图 6 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的图, 其中 0029 图 6A 是示出制备第一衬底的步骤的图, 和 0030 图 6B 是示出形成第一通路孔的步骤的图 ; 0031 图 7 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方法的横截面图, 其中 0032 图 7A 是示出制备抗蚀剂膜的步骤的图, 和 0033 图 7B 是示出图 7A 之后的步骤的图 ; 0034 图 8 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方法的横截面图, 其中 0035 图 8A 是示出形成第一通路孔和第一互连沟槽的步骤的图, 0036 图 8B 是沿。
41、着图 8A 中的 B-B 线的图, 和 0037 图 8C 是沿着图 8A 中的 C-C 线的图 ; 0038 图 9 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方法的横截面图, 其中 0039 图 9A 是示出形成内衬绝缘膜的步骤的图, 和 0040 图 9B 是示出形成阻挡金属层的步骤的图 ; 0041 图 10 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方法的横截面图, 其中 0042 图 10A 是示出掩埋金属的步骤的图, 和 0043 图 10B 是示出形成第一凸块电极的步骤的图 ; 0044 图 11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 0045 图 12 是示出根据第。
42、三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 0046 图 13 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 0047 图 14 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 0048 图 15 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 说 明 书 CN 102867795 A 11 4/18 页 12 0049 图 16 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 0050 图 17 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 和 0051 图 18 是示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构造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43、贯穿附图, 相同的构成要素带有相同的附 图标记, 有时省略其描述。 0053 第一实施例 0054 将参考图 1 至图 5 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 10。首先, 图 1 是示出根据 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 10 的构造的图。图 1A 是沿着随后将要描述的图 2 中的 A-A 线 的横截面图。图 1B 是沿着图 1A 中的 B-B 线的横截面图。图 1C 是沿着图 1A 中的 C-C 线 的横截面图。半导体器件 10 具有以下构造。半导体器件 10 具有第一衬底 100、 从第一衬底 100 的第一表面一侧穿透第一衬底 100 的第一通路 420、 掩埋在第一衬底 100 的第一表面中 。
44、且与第一通路420的至少一个的一端连接的第一互连440。 此外, 第一通路420具有倾斜部 分, 在该倾斜部分中第一通路 420 的侧面和第一通路 420 的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 1比第 一互连 440 的侧面和第一互连 440 的底部之间形成的角度 2大。将进行更具体的描述。 0055 如图1A所示, 形成从第一衬底100的第一表面穿透第一衬底100的第一通路420。 例如, 第一衬底 100 为硅衬底。 0056 “第一通路 420” 指的是包括随后将要描述的阻挡金属层 540 和通过镀覆在阻挡金 属层 540 中掩埋的金属 560 的互连通路。 “第一通路 420” 不包括内衬绝缘膜 52。
45、0。 0057 此外, 第一互连 440 掩埋在第一衬底 100 的第一表面中且与第一通路 420 的至少 一个的一端连接。 0058 本文中提到的 “第一互连 440” 指的是包括随后将要描述的阻挡金属层 540 和通 过镀覆在阻挡金属层 540 内部掩埋的金属 560 的互连。 “第一互连 440” 不包括内衬绝缘膜 520。 0059 例如, 第一互连 440 是在半导体器件 10 被安装在印刷布线板 (未示出) 等之上时 用于使从该印刷布线板 (未示出) 等提供的大电流流动。此外, 第一互连 440 通过第一通路 420 将电流提供到诸如随后将要描述的第二互连 600 的电源互连或接地。
46、互连。 0060 第一互连 440 的高度 (深度) 为 5m 或更大且 100m 或更小, 且可以将大电流提 供到第一互连 440。 0061 通过在形成在第一衬底 100 中的第一通路孔 430 和第一互连沟槽 450 中掩埋金属 560, 形成第一通路 420 和第一互连 440。在图 1 中, 第一通路孔 430 示出为在制造步骤中形 成在内衬绝缘膜 520 和第一衬底 100 之间的界面上。此外, 第一互连沟槽 450 也示出为在 制造步骤中形成在内衬绝缘膜 520 和第一衬底 100 之间的界面上。后面将具体描述包括金 属掩埋步骤的制造方法。 0062 内衬绝缘膜 520 形成在第。
47、一通路孔 430 的侧面和第一互连沟槽 450 的侧面和底 部。即, 形成内衬绝缘膜 520, 使得在第一通路 420 和第一互连 440 当中, 除了第一通路 420 的底部之外, 该内衬绝缘膜 520 与第一通路 420 的侧面以及第一互连 440 的底部和侧面接 触。内衬绝缘膜 520 例如是由 SiO2、 SiN、 SiCN、 SiON 和 SiC 中的一种形成的膜, 或者是包括 说 明 书 CN 102867795 A 12 5/18 页 13 它们的堆叠膜。此外, 内衬绝缘膜 520 的厚度例如为 20nm 或更大且 200nm 或更小。 0063 此外, 在第一通路420和第一互。
48、连440内部的侧面和底部上, 形成阻挡金属层540。 阻挡金属层 540 例如由 Ta、 TaN、 Ti、 TiN、 Mn、 CoWP、 Co、 NiB、 W 或 Al 形成。阻挡金属层 540 的厚度例如为 20nm 或更大且 250nm 或更小。 0064 此外, 金属 560 通过镀覆法掩埋在阻挡金属层 540 内部。金属 560 例如包括 Cu、 Al、 W、 Ti、 TiN、 Ta、 TaN、 Mn、 或 Co, 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 0065 如上所述, 阻挡金属层 540 没有形成在第一通路 420 和第一互连 440 之间的界面 上, 并且金属 560 连续形成在第一通路 42。
49、0 和第一互连 440 中。 0066 此外, 与第一通路 420 或第一互连 440 连接的第一凸块电极 700 设置在第一衬底 100 的第一互连 440 之上。第一凸块电极 700 例如形成在第一通路 420 的正上方。第一凸 块电极 700 的材料例如包括 Sn、 Sn-Ag、 Sn-Ag-Cu、 Au 等。由此, 第一衬底 100 可以经由第 一表面的第一凸块电极 700 安装到印刷布线板等。 0067 第一衬底100在与形成有第一互连440等的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具有第二 互连 600。此外, 第一通路 420 的另一端与第二互连 600 相连接。第二互连 600 没有具体限 制, 只要它是形成在第一衬底 100 的第二表面之上的互连。在图 1 中, 第二互连 600 是形成 在第一层间绝缘膜 200 中的互连。替代地, 第二互连 600 还可以是形成为不借助于第一层 间绝缘膜 200 等而在第一衬底 100 的第二表面正上方接触的互连 (未示出) 。由此, 电流可 以从第一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