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触电插座.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1555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4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33695.X

申请日:

2014.10.11

公开号:

CN104300265A

公开日:

2015.01.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R 13/44登记生效日:2017021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刘永锋变更后权利人:广州中安电工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福西二街22号302房变更后权利人:51044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均禾大道自编2号507房|||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H01R 13/4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刘永锋 巫立斌变更后:吴一才 刘美军|||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44申请日:20141011|||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44; H01R13/46

主分类号:

H01R13/44

申请人:

刘永锋

发明人:

刘永锋; 巫立斌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福西二街22号302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气插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和插头,所述底座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所述插头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插体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所述半球形插槽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所述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实现可拆卸连接。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插座,其底座和插头需要完全密封配合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电流的导通,插头的插针不再裸露在外,避免了误触碰的可能,完全消除了由于误触碰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插头,所述底座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所述插头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插体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所述半球形插槽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所述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实现可拆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上设有柱状导电槽,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为相匹配的导电柱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横截面厚度大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横截面厚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的个数为2个或3个。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T字形绝缘介质层,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柱形底部嵌入该圆形开槽内,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顶面贴设在半球形插槽上位于圆形开槽周边的曲面上,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表面设有L形导电槽,所述导电柱体为蘑菇型导电柱,所述蘑菇型导电柱通过L形导电槽的开口导入,并随半球形插体旋转轴向嵌入L形导电槽的内部实现电性连接和限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2个或3个。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安装螺孔,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平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配的弧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圆形或矩形。

10.
  一种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排上并排设有多个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所述的防止触电插座的底座。

说明书

一种防止触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插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触电插座。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电源插座大多包括插头和底座,插头上设有两脚或三脚插针,底座上相适配地设有两脚或三脚插孔,而由于插头的两脚或三脚插针在没有完全插入相应的插孔时候,此时部分裸露的插针若被人体或其他导线误触碰,则会引起人身电击或电气火灾事故,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插座,其底座和插头需要完全密封配合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电流的导通,插头的插针不再裸露在外,避免了误触碰的可能,完全消除了由于误触碰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和插头,所述底座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所述插头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插体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所述半球形插槽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所述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上设有柱状导电槽,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为相匹配的导电柱体。设置绝缘介质层是为了在半球形插槽裸露状态下隔离柱状导电槽与外接的电性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介质层的横截面厚度大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横截面厚度。这可以使得半球形插体嵌入半球形插槽时候,其半球形插体曲面底部能够更好地与绝缘介质层接触,进而使得导电柱体更好地插入到相应的柱状导电槽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柱状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的个数为2个或3个。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T字形绝缘介质层,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柱形底部嵌入该圆形开槽内,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顶面贴设在半球形插槽上位于圆形开槽周边的曲面上,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表面设有L形导电槽,所述导电柱体为蘑菇型导电柱,所述蘑菇型导电柱通过L形导电槽的开口导入,并随半球形插体旋转轴向嵌入L形导电槽的内部实现电性连接和限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L形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2个或3个。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安装螺孔,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配的弧度,通过设计弧度和锥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方便圆形卡台的嵌入,并且实现两者的卡设。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圆形或矩形。
一种插排,所述插排上并排设有多个上述任一所述的防止触电插座的底座。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计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导电槽,当半球形插体嵌入半球形插槽时,导电柱体和导电槽才接触,从而避免了无触碰裸露的插针而触电,有效防止了触电。
2、本发明在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并通过绝缘介质层设置在圆形开槽内,绝缘介质层上设置导电槽,并设计与该导电槽相插接配合的导电柱,设置绝缘介质层是为了防止当插头没有插入时的误触碰,减小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省略插头)。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省略插头)。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俯视图(省略插头)。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俯视图(省略插头)。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俯视图(省略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1和插头2,所述底座1包括一基板11,所述基板11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12,所述半球形插槽12是以基板11为基面向内凹陷设置,所述基板11厚度可以包覆整个半球形插槽12的弧度,这种方式本实施例中没有示意,但是根据说明书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基板11和半球形插槽12可以直接固定在平面安装面上,但是缺点是,需要较长的螺钉来安装基板11,也较厚的基板11在开模上较为复杂,需要的材料成本也较高。为此,本实施例是采用较为薄型的基板11中部开设开口,然后向内延伸凹陷设置半球形插槽12,这样可以节省材料。也只需要较短的螺钉13就可以将基板11与安装面固定,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安装面上也配合挖设能够容纳半球形插槽12的空间。 
所述基板11和半球形插槽12可以塑模一体化成型,也可以采用螺栓等方式连接而成。半球形插槽12的开口边略高于基板11平面,有利于对插头2进行导入。
所述插头2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12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21,半球形插体21上设有导电柱体23,所述半球形插槽12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23电性连接的导电槽31,本实施例中,所述半球形插槽12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15,所述圆形开槽15内嵌设一绝缘介质层3,所述绝缘介质层3上设有柱状导电槽31,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23为相匹配的导电柱体23。设置绝缘介质层3是为了在半球形插槽12裸露状态下隔离柱状导电槽31与外接的电性接触。所述绝缘介质层3的横截面厚度大于所述半球形插槽12的横截面厚度。这可以使得半球形插体21嵌入半球形插槽12时候,其半球形插体21曲面底部能够更好地与绝缘介质层3接触,进而使得导电柱体23更好地插入到相应的柱状导电槽中。为了适配合适的电器,所述柱状导电槽31的个数可以为2个或3个,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23的个数为2个或3个。本实施例中示意了3个柱状导电槽31的情形。柱状导电槽31横截面大致呈现一矩形或矩形一侧为弧形。
所述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22,所述圆形卡台22一体成型于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上,相应地,所述半球形插槽12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14。设置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配的弧度,使得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扇形。所述弧度的形成方式为:圆形卡台22侧面为沿一半球形插体21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体21的对称轴远离的斜面。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使得所述卡环14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锥面的形成方式为:卡环14侧面沿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靠近的斜面。所述半球形插槽12和半球形插体21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14实现可拆卸连接。而两个几乎成互补的弧度和锥面能够实现以下优点,在半球形插体22插入所述半球形插槽12内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恰好相贴合,使得半球形插体22平滑导入半球形插槽12内,而当半球形插体22嵌入半球形插槽12内时,此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形成一个卡扣,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方便圆形卡台的嵌入,并且实现两者的卡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插头的插拔,所述半球形插体22采用硅胶或者塑料材料制作,而相应地,所述卡环14则可以采用较为硬质的塑料材料制作,以防止变形和老化。
所述基板11上还设有安装螺孔16,方便通过螺钉13固定基板11在安装平面。本实施例中的基板1为圆形。
实施例2:
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3至图6所示,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1和插头2,所述底座1包括一基板11,所述基板11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12,所述插头2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12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21,半球形插体21上设有导电柱体23,所述半球形插槽12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23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插槽12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15,所述圆形开槽15内嵌设一T字形绝缘介质层3,所谓T字形绝缘介质层3则为横截面呈T字形,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柱形底部嵌入该圆形开槽15内,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顶面贴设在半球形插槽12上位于圆形开槽15周边的曲面上,即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顶面也为弧面,其弧度与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顶面弧度相配合。
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表面设有L形导电槽31,所述L形导电槽31具体参考图5所示,其整体大致呈现L形状挖设在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表面,且所述L形导电槽31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2个或3个。本实施例示意了2个的时候情形。所述L型导电槽31的短边槽311与T字形绝缘介质层3外圆边相接,短边槽311向T字形绝缘介质层3外圆中心延伸后,再逆时针或顺时针弯折形成L型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且所有L型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大致沿一圆周均匀分布,而相应地每个L型导电槽31的短边槽311则大致均以同一圆周相垂直。所述L型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两侧设有档板313,两档板313沿长边槽312轴向分布,两档板313中间形成一条狭缝314。相应地,所述导电柱体23为蘑菇型导电柱体23,所述蘑菇型导电柱体23的蘑菇头231部分横截面与短边槽311和长边槽312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蘑菇型导电柱体23的蘑菇蒂232部分大小与狭缝314相匹配,当半球形插体21向下插入半球形插槽12时候,蘑菇型导电柱体23的蘑菇头231先从短边槽311导入L型导电槽31,再随半球形插体21旋转轴向嵌入L形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内,相应地,蘑菇蒂232则嵌入在狭缝314内,从而实现对外部电源设备的电性连接,挡板313还起到限位作用。设置档板313是为了防止半球形插槽12裸露状态下L型导电槽31与外接的电性接触。 
所述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22,所述圆形卡台22一体成型于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上,相应地,所述半球形插槽12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14。设置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配的弧度,使得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扇形。所述弧度的形成方式为:圆形卡台22侧面为沿一半球形插体21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体21的对称轴远离的斜面。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使得所述卡环14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锥面的形成方式为:卡环14侧面沿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靠近的斜面。所述半球形插槽12和半球形插体21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14实现可拆卸连接。而两个几乎成互补的弧度和锥面能够实现以下优点,在半球形插体22插入所述半球形插槽12内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恰好相贴合,使得半球形插体22平滑导入半球形插槽12内,而当半球形插体22嵌入半球形插槽12内时,此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形成一个卡扣,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方便圆形卡台的嵌入,并且实现两者的卡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插头的插拔,所述半球形插体22采用硅胶或者塑料材料制作,而相应地,所述卡环14则可以采用较为硬质的塑料材料制作,以防止变形和老化。
实施例3:
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L形导电槽31的个数为3个,相应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3个。
实施例4:
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座1的基板11轮廓为矩形。
实施例5:
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示意了一种插排,如图10所示,一种插排,所述插排上并排设有三个上述实施例4所述的防止触电插座的底座1,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所示的底座,相应地,为了配合该插排的使用,还需要配套设有三个与实施例4的底座1相适配的插头(未示意),当然,当底座1选择其他实施例1所示的时候,配套地也更改相应插头(未示意)即可。本插排从而彻底避免传统插排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无触碰而导致的触电隐患。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防止触电插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防止触电插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防止触电插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止触电插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止触电插座.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00265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1CN104300265A21申请号201410533695X22申请日20141011H01R13/44200601H01R13/4620060171申请人刘永锋地址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福西二街22号302房72发明人刘永锋巫立斌54发明名称一种防止触电插座57摘要本发明涉及电气插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和插头,所述底座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所述插头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

2、插体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所述半球形插槽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所述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实现可拆卸连接。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插座,其底座和插头需要完全密封配合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电流的导通,插头的插针不再裸露在外,避免了误触碰的可能,完全消除了由于误触碰而带来的安全隐患。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00265ACN104300265A1/1页21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插头,所述底座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所述插头。

3、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插体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所述半球形插槽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所述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实现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上设有柱状导电槽,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为相匹配的导电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层的横截面厚度大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横截面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

4、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的个数为2个或3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T字形绝缘介质层,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柱形底部嵌入该圆形开槽内,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顶面贴设在半球形插槽上位于圆形开槽周边的曲面上,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表面设有L形导电槽,所述导电柱体为蘑菇型导电柱,所述蘑菇型导电柱通过L形导电槽的开口导入,并随半球形插体旋转轴向嵌入L形导电槽的内部实现电性连接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

5、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2个或3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安装螺孔,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平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配的弧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圆形或矩形。10一种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排上并排设有多个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所述的防止触电插座的底座。权利要求书CN104300265A1/5页3一种防止触电插座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气插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触电插座。背景技术0002电源插座是。

6、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电源插座大多包括插头和底座,插头上设有两脚或三脚插针,底座上相适配地设有两脚或三脚插孔,而由于插头的两脚或三脚插针在没有完全插入相应的插孔时候,此时部分裸露的插针若被人体或其他导线误触碰,则会引起人身电击或电气火灾事故,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插座,其底座和插头需要完全密封配合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电流的导通,插头的插针不再裸露在外,避免了误触碰的可能,完全消除了由于误触碰而带来的安全隐患。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

7、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和插头,所述底座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所述插头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插体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所述半球形插槽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所述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实现可拆卸连接。0005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上设有柱状导电槽,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为相匹配的导电柱体。设置绝缘介质层是为了在半球形插槽裸露状态下隔离柱状导电槽与外接的电性接触。

8、。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介质层的横截面厚度大于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横截面厚度。这可以使得半球形插体嵌入半球形插槽时候,其半球形插体曲面底部能够更好地与绝缘介质层接触,进而使得导电柱体更好地插入到相应的柱状导电槽中。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柱状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的个数为2个或3个。0008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内嵌设一T字形绝缘介质层,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柱形底部嵌入该圆形开槽内,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顶面贴设在半球形插槽上位于圆形开槽周边的曲面上,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的表面设有L形导电槽,所述导电柱体为蘑菇型导电柱,所。

9、述蘑菇型导电柱通过L形导电槽的开口导入,并随半球形插体旋转轴向嵌入L形导电槽的内部实现电性连接和限位。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L形导电槽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2个或3个。说明书CN104300265A2/5页40010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安装螺孔,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平面。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环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配的弧度,通过设计弧度和锥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方便圆形卡台的嵌入,并且实现两者的卡设。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圆形或矩形。0013一种插排,所述插排上并排设有多个上述任一所述的防止触电插座的底座。。

10、0014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设计半球形插槽和半球形插体,半球形插体上设有导电柱体,所述半球形插槽上设有导电槽,当半球形插体嵌入半球形插槽时,导电柱体和导电槽才接触,从而避免了无触碰裸露的插针而触电,有效防止了触电。00152、本发明在半球形插槽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并通过绝缘介质层设置在圆形开槽内,绝缘介质层上设置导电槽,并设计与该导电槽相插接配合的导电柱,设置绝缘介质层是为了防止当插头没有插入时的误触碰,减小安全隐患。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剖视图。0017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省略插头)。0018图3是本发。

11、明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0019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0020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省略插头)。0021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0022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俯视图(省略插头)。0023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0024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俯视图(省略插头)。0025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俯视图(省略插头)。具体实施方式00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27实施例1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1和插头2,所述底座1包括一基板11,所述基板11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12,所述半球形插槽12是以基板11为基面向内凹陷设置,所。

12、述基板11厚度可以包覆整个半球形插槽12的弧度,这种方式本实施例中没有示意,但是根据说明书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基板11和半球形插槽12可以直接固定在平面安装面上,但是缺点是,需要较长的螺钉来安装基板11,也较厚的基板11在开模上较为复杂,需要的材料成本也较高。为此,本实施例是采用较为薄型的基板11中部开设开口,然后向内延伸凹陷设置半球形插槽12,这样可以节省材料。也只需要较短的螺钉13就可以将基板11与安装面固定,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安装面上也配合挖设能够容纳半球形插槽12的空间。0028所述基板11和半球形插槽12可以塑模一体化成型,也可以采用螺栓等方式连接说明。

13、书CN104300265A3/5页5而成。半球形插槽12的开口边略高于基板11平面,有利于对插头2进行导入。0029所述插头2包括一与半球形插槽12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21,半球形插体21上设有导电柱体23,所述半球形插槽12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23电性连接的导电槽31,本实施例中,所述半球形插槽12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15,所述圆形开槽15内嵌设一绝缘介质层3,所述绝缘介质层3上设有柱状导电槽31,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23为相匹配的导电柱体23。设置绝缘介质层3是为了在半球形插槽12裸露状态下隔离柱状导电槽31与外接的电性接触。所述绝缘介质层3的横截面厚度大于所述半球形插槽12的横截面厚。

14、度。这可以使得半球形插体21嵌入半球形插槽12时候,其半球形插体21曲面底部能够更好地与绝缘介质层3接触,进而使得导电柱体23更好地插入到相应的柱状导电槽中。为了适配合适的电器,所述柱状导电槽31的个数可以为2个或3个,相应的,所述导电柱体23的个数为2个或3个。本实施例中示意了3个柱状导电槽31的情形。柱状导电槽31横截面大致呈现一矩形或矩形一侧为弧形。0030所述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形卡台22,所述圆形卡台22一体成型于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上,相应地,所述半球形插槽12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14。设置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

15、配的弧度,使得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扇形。所述弧度的形成方式为圆形卡台22侧面为沿一半球形插体21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体21的对称轴远离的斜面。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使得所述卡环14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锥面的形成方式为卡环14侧面沿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靠近的斜面。所述半球形插槽12和半球形插体21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14实现可拆卸连接。而两个几乎成互补的弧度和锥面能够实现以下优点,在半球形插体22插入所述半球形插槽12内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恰好相贴合,使得半球形插体22平滑导入半球形插槽12内,而当半球形。

16、插体22嵌入半球形插槽12内时,此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形成一个卡扣,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方便圆形卡台的嵌入,并且实现两者的卡设。0031为了更好地实现插头的插拔,所述半球形插体22采用硅胶或者塑料材料制作,而相应地,所述卡环14则可以采用较为硬质的塑料材料制作,以防止变形和老化。0032所述基板11上还设有安装螺孔16,方便通过螺钉13固定基板11在安装平面。本实施例中的基板1为圆形。0033实施例2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3至图6所示,一种防止触电插座,包括底座1和插头2,所述底座1包括一基板11,所述基板11上挖设一半球形插槽12,所述插头2包括。

17、一与半球形插槽12相匹配的半球形插体21,半球形插体21上设有导电柱体23,所述半球形插槽12上设有与该导电柱体23电性连接的导电槽,所述半球形插槽12的曲面中心区域挖设一圆形开槽15,所述圆形开槽15内嵌设一T字形绝缘介质层3,所谓T字形绝缘介质层3则为横截面呈T字形,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柱形底部嵌入该圆形开槽15内,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顶面贴设在半球形插槽12上位于圆形开槽15周边的曲面上,即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顶面也为弧面,其弧度与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顶面弧度相配合。0034所述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表面设有L形导电槽31,所述L形导电槽31具体参考说明书CN104300265。

18、A4/5页6图5所示,其整体大致呈现L形状挖设在T字形绝缘介质层3的表面,且所述L形导电槽31的个数为2个或3个,相应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2个或3个。本实施例示意了2个的时候情形。所述L型导电槽31的短边槽311与T字形绝缘介质层3外圆边相接,短边槽311向T字形绝缘介质层3外圆中心延伸后,再逆时针或顺时针弯折形成L型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且所有L型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大致沿一圆周均匀分布,而相应地每个L型导电槽31的短边槽311则大致均以同一圆周相垂直。所述L型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两侧设有档板313,两档板313沿长边槽312轴向分布,两档板313中间形成一条狭缝314。。

19、相应地,所述导电柱体23为蘑菇型导电柱体23,所述蘑菇型导电柱体23的蘑菇头231部分横截面与短边槽311和长边槽312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蘑菇型导电柱体23的蘑菇蒂232部分大小与狭缝314相匹配,当半球形插体21向下插入半球形插槽12时候,蘑菇型导电柱体23的蘑菇头231先从短边槽311导入L型导电槽31,再随半球形插体21旋转轴向嵌入L形导电槽31的长边槽312内,相应地,蘑菇蒂232则嵌入在狭缝314内,从而实现对外部电源设备的电性连接,挡板313还起到限位作用。设置档板313是为了防止半球形插槽12裸露状态下L型导电槽31与外接的电性接触。0035所述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连接有一圆。

20、形卡台22,所述圆形卡台22一体成型于半球形插体21圆形端面上,相应地,所述半球形插槽12圆形边缘向内延伸设有卡环14。设置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相应的,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边缘具有与锥面相适配的弧度,使得所述圆形卡台22横截面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扇形。所述弧度的形成方式为圆形卡台22侧面为沿一半球形插体21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体21的对称轴远离的斜面。所述卡环14横截面为锥面,使得所述卡环14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锥面的形成方式为卡环14侧面沿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从外向内逐渐向半球形插槽12对称轴靠近的斜面。所述半球形插槽12和半球形插体21通过所述圆形卡台和卡环14实现可拆。

21、卸连接。而两个几乎成互补的弧度和锥面能够实现以下优点,在半球形插体22插入所述半球形插槽12内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恰好相贴合,使得半球形插体22平滑导入半球形插槽12内,而当半球形插体22嵌入半球形插槽12内时,此时圆形卡台22的斜面和卡环14的斜面形成一个卡扣,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方便圆形卡台的嵌入,并且实现两者的卡设。0036为了更好地实现插头的插拔,所述半球形插体22采用硅胶或者塑料材料制作,而相应地,所述卡环14则可以采用较为硬质的塑料材料制作,以防止变形和老化。0037实施例3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

22、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L形导电槽31的个数为3个,相应地,所述半圆形导电柱个数也为3个。0038实施例4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座1的基板11轮廓为矩形。0039实施例5作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示意了一种插排,如图10所示,一种插排,所述插排上并排设有三个上述实施例4所述的防止触电插座的底座1,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所示的底座,相应地,为了配合该插排的使用,还需要配套设有三个与实施例4的底座1说明书CN104300265A5/5页7相适配的插头(未示意),当然,当底座1选择其他实施例1所示的时候,配套地也更改相应插头(未示意。

23、)即可。本插排从而彻底避免传统插排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无触碰而导致的触电隐患。0040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300265A1/8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2/8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3/8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104/8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115/8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126/8页13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137/8页14图8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148/8页15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300265A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